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Z)单元测试.docx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Z)单元测试.docx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Z)单元测试.docx

七年级(下)数学(Z)单元测试

第1章平行线 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6?柳州)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A.∠2 B.∠3 C.∠4 D.∠5

2.(2016春?永登县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分别是相交、平行、垂直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C.两条直线的铁轨是平行的

D.我们知道,对顶角是相等的,那么反过来,相等的角就是对顶角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同位角相等

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2016?来宾)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

A.∠1=∠2 B.∠2=∠3 C.∠3=∠5 D.∠3+∠4=180°

5.(2016春?东明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

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2016?济宁)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A.16cm B.18cm C.20cm D.21cm

7.(2016?东营)如图,直线m∥n,∠1=70°,∠2=30°,则∠A等于()

A.30°B.35°C.40°D.50°

8.(2016?赤峰)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A.AB∥BC B.BC∥CD C.AB∥DC D.AB与CD相交

9.(2016春?微山县期末)如图,木工师傅在一块木板上画两条平行线,方法是:用角尺画木板边缘的两条垂线,这样画的理由有下列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④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10.(2016春?青田县期末)如图,AB∥CD,用含∠1,∠2,∠3的式子表示∠4,则∠4的值为()

A.∠1+∠2﹣∠3 B.∠1+∠3﹣∠2

C.180°+∠3﹣∠1﹣∠2 D.∠2+∠3﹣∠1﹣18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16春?延庆县期末)已知,如图,要使得AB∥CD,你认为应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12.(2016春?长春校级期末)某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如图),长18米,宽10米,空白部分为两条宽度均为2米的小路,则草地的实际面积m2.

13.(2016春?淮安月考)如图,将一长方形纸条折叠后,若∠1=70°,则∠2= .

14.(2016?东台市模拟)如图,将△ABC平移到△A′B′C′的位置(点B′在AC边上),若∠B=55°,∠C=100°,则∠AB′A′的度数为°.

15.(2016?湖州)如图1是我们常用的折叠式小刀,图2中刀柄外形是一个矩形挖去一个小半圆,其中刀片的两条边缘线可看成两条平行的线段,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1与∠2,则∠1与∠2的度数和是度.

16.(2015秋?三亚校级期末)如图,用数字表示的角中,同位角有a对,内错角有b对,同旁内角有c对,则ab﹣c= .

三、解答题(共52分)

17.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5分)

(1)过P画L

1∥OA;(2)过P画L

2

∥OB;

(3)用量角器量一量l

1与l

2

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

18.(2016春?隆化县期末)如图,EF∥AD,∠1=∠2.说明:∠DGA+∠BAC=180°.请将说明过程填写完成.(6分)

解:∵EF∥AD,(已知)

∴∠2= .()

又∵∠1=∠2,()

∴∠1=∠3,()

∴AB∥,()

∴∠DGA+∠BAC=180°.()

19.(2016春?吴兴区期末)如图,∠CAB=100°,∠ABF=130°,AC∥MD,BF∥ME,求∠DME 的度数.(6分)

20.(2016春?乌拉特前旗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平移△ABC,使点A平移到点D.(6分)

(1)画出平移后的△DEF;

(2)求△ABC的面积.

21.(2016春?鄄城县期末)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6分)

(1)写出∠AFD的对顶角;

(2)写出∠AFD的邻补角;

(3)如果∠BAF=100°,求∠AFD和∠AFC的度数.

22.(2016春?慈溪市期末)如图:已知AB∥DE∥CF,若∠ABC=70°,∠CDE=130°,求∠BCD 的度数.(7分)

23.(2016秋?郑州期末)如图已知直线CB∥OA,∠C=∠OAB=100°,点E、点F在线段BC 上,满足∠FOB=∠AOB=α,OE平分∠COF.(8分)

(1)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COE的度数;

(2)若沿水平方向向右平行移动AB,则∠OBC:∠OF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

规律;若不变,求其比值.2·1·c·n·j·y

24.(2015春?平南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直线l分别截AB、CD于E、C两点,M是线段EC上一动点(不与E、C重合),过M点作MN⊥CD于点N,连结EN.(8分)

(1)如图1,当∠ECD=40°时,填空:∠FEB= ;∠MEN+∠MNE= ;

(2)如图2,当∠ECD=α°时,猜想∠MEN+∠MNE的度数与α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解:A、∠1和∠2是对顶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

B、∠1和∠3是同位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

C、∠1和∠4是内错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

D、∠1和∠5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分别是相交、平行,故A错误;

B、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故B错误;

C、两条直线的铁轨是平行的,故C正确;

D、我们知道,对顶角是相等的,那么反过来,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D错误;

故选:C.

3.解: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符合对顶角的定义,也不成立,

B、前提条件没有确定,同位角不一定相等,不成立,

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也不成立;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成立.

故选D.

4.解:A、∵∠1与∠2是直线a,b被c所截的一组同位角,∴∠1=∠2,可以得到a∥b,∴不符合题意,

B、∵∠2与∠3是直线a,b被c所截的一组内错角,∴∠2=∠3,可以得到a∥b,∴不符合题意,

C、∵∠3与∠5既不是直线a,b被任何一条直线所截的一组同位角,内错角,∴∠3=∠5,不能得到a∥b,∴符合题意,

D、∵∠3与∠4是直线a,b被c所截的一组同旁内角,∴∠3+∠4=180°,可以得到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情况,故A错误;

B、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故B错误;

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故C正确;

D、点到直线的距离指的是线段的长度,而非垂线段,故D错误.

故选C.

6.解:∵△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

∴EF=AD=2cm,AE=DF,

∵△ABE的周长为16cm,

∴AB+BE+AE=16cm,

∴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E+EF+DF+AD

=AB+BE+AE+EF+AD

=16cm+2cm+2cm

=20cm.

故选C.

7.解:如图,∵直线m∥n,

∴∠1=∠3,

∵∠1=70°,

∴∠3=70°,

∵∠3=∠2+∠A,∠2=30°,

∴∠A=40°,

故选C.

8.解:∵∠ABC=150°,∠BCD=30°,

∴∠ABC+∠BCD=180°,

∴AB∥DC.

故选:C.

9.解:由图可知,用角尺画木板边缘的两条垂线,这样画的理由: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故选C.

10.解:过点E作EG∥AB,过点F作FH∥CD,

∵AB∥CD,

∴AB∥CD∥EG∥FH,

∴∠1=∠AEG,

∴∠GEF=∠2﹣∠1,

∵EG∥FH,

∴∠EFH=180°﹣∠GEF=180°﹣(∠2﹣∠1)=180°﹣∠2+∠1,

∴∠CFH=∠3﹣∠EFH=∠3﹣(180°﹣∠2+∠1)=∠3+∠2﹣∠2﹣180°,∵FH∥CD,

∴∠4=∠3+∠2﹣∠1﹣180°,

故选(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解:添加的条件是:∠ECD=∠A(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ECD=∠A.

12.解:由题意,得草地的实际面积为:

(18﹣2)×(10﹣2)=16×8=128(m2).

故答案为128.

13.解:∵四边形AEFG是长方形,

∴EF∥AG,

∵∠1=70°,

∴∠ECB=∠1=70°,

∴∠FCB=180°﹣70°=110°,

∵沿CD折叠,

∴∠2=∠FCD=∠FCB=55°,

故答案为:55°.

14.解:∵∠B=55°,∠C=100°,

∴∠A=180°﹣∠B﹣∠C=180°﹣55°﹣100°=25°,

∵△ABC平移得到△A′B′C′,

∴AB∥A′B′,

∴∠AB′A′=∠A=25°.

故答案为:25.

15.解:如图2,AB∥CD,∠AEC=90°,

作EF∥AB,则EF∥CD,

所以∠1=∠AEF,∠2=∠CEF,

所以∠1+∠2=∠AEF+∠CEF=∠AEC=90°.

故答案为90.

16.解:同位角有∠3与∠7,∠4与∠8,∠1与∠6,a=3,

内错角有∠8与∠6,∠3与∠5,∠1与∠4,∠2与∠7,b=4,同旁内角有∠7与∠8,∠1与∠7,∠2与∠4,∠3与∠4,c=4,ab﹣c=3×4﹣4=8,

故答案为:8.

三、解答题(共52分)

17.解:(1)(2)如图所示,

(3)L

1与L

2

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

1

和l

2

的夹角与∠O相

等或互补.

18.解:∵EF∥A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GA+∠BA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9.解:∵∠CAB=100°,AC∥MD,

∴∠BMD=∠CAB=100°,

∵BF∥ME,∠ABF=130°,

∴∠BME=180°﹣∠ABF=50°,

∴∠DME=∠BMD﹣∠BME=100°﹣50°=50°.20.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

(2)S

=4×4﹣×1×4﹣×2×3﹣×2×4=7.△ABC

21.解:(1)∠AFD的对顶角是∠EFC;

(2)∠AFD的邻补角是∠EFD、∠AFC;

(3)∵AB∥DC,∠BAF=100°,

∴∠AFD+∠BAF=180°,∠AFC=∠BAF=100°,

∴∠AFD=180°﹣∠BAF=180°﹣100°=80°,

即∠AFD=80°,∠AFC=100°.

22.解:∵AB∥CF,∠ABC=70°,

∴∠BCF=∠ABC=70°,

又∵DE∥CF,∠CDE=130°,

∴∠DCF+∠CDE=180°,

∴∠DCF=50°,

∴∠BCD=∠BCF﹣∠DCF=70°﹣50°=20°.23.(1)∵CB∥OA,∴∠C+∠AOC=180°.

∵∠C=100°,∴∠AOC=80°.

∴∠EOB=∠EOF+∠FOB=∠COF+∠FOA

=(∠COF+∠FOA)=∠AOC=40°.

又OE平分∠COF,

∴∠COE=∠FOE=40°﹣α;

(2)∠OBC:∠OFC的值不发生改变.

∵BC∥OA,

∴∠FBO=∠AOB,

又∵∠BOF=∠AOB,

∴∠FBO=∠BOF,

∵∠OFC=∠FBO+∠FOB,

∴∠OFC=2∠OBC,

即∠OBC:∠OFC=∠OBC:2∠OBC=1:2.

24.【解答】解:(1)∵AB∥CD,∠ECD=40°,

∴∠FEB=∠ECD=40°;

∵MN⊥CD,

∴∠CNM=90°,

∴∠CMN=90°﹣∠ECN=90°﹣40°=50°.

∵∠CMN是△EMN的外角,

∴∠CMN=∠MEN+∠MNE=50°.

故答案为:40°,50°;

(2)猜想:∠MEN+∠MNE=90°﹣α°.

证明如下:∵AB∥CD,∠ECD=α°

∴∠AEC=∠ECD=α°且∠AEN+∠CNE=180°.

又∵MN⊥CD

∴∠MNC=90°,

∴90°+∠MEN+∠MNE+α°=180°,

∴∠MNE+∠MEN=90°﹣α°.

初中数学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同位角是( ) A. ∠1和∠2 B. ∠1和∠3 C. ∠1和∠4 D. ∠2和∠3 2.如图,直线l 1∥l 2 , 则∠α为( ) A. 150° B. 140° C. 130° D. 120° 3.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1,∠2是内错角 B. ∠2,∠3是同位角 C. ∠1,∠3是内错角 D. ∠2,∠4是同旁内角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C. 同旁内角是互补的角 D. 邻补角是互补的角 5.如图,已知a ∥b , 点A 在直线a 上,点B 、C 在直线b 上,∠1=120°,∠2=50°,则∠3为( ) A. 70° B. 60° C. 45° D. 30° 6. 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A. 50° B. 110° C. 130° D. 140° 7.如图,已知:AD∥BC,AB∥CD,BE 平分∠ABC,EC 平分∠BED,∠ECD=45°,则∠ABC 的度数为( ) A. 45° B. 52° C. 56° D. 60° 8.如图, , ,则 ( ) A. B. C. D. 9.如图,AB∥CD,∠EFD=52°,FG 平分∠EFD,则∠EGF 的度数是( )

A. 26° B. 13° C. 20° D. 16° 10.∠1与∠2是内错角,∠1=40°,则∠2=() A. ∠2=40° B. ∠2=140° C. ∠2=40°或∠2=140° D. ∠2的大小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下列说法中: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 ∠2;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 ∠1+∠2≠180°.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12.如图,∠A=6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为85°,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________度. 13.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者“假”). 14.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条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5.如图,在Rt△ABC中,∠C=90°,AC=4,将△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 积等于8,则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_. 16.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________ cm2.17.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3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20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__. 18.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若A、D间的距离为1,CE=2,则BF=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25分) 19.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EA⊥AD,FB⊥AD,垂足分别为A、B,∠E=∠F,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20.如图,已知点A,D,B在同一直线上,∠1=∠2,∠3=∠E,若∠DAE=100°,∠E=30°,求∠B的度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复习培优提高

H G F E D B C A 1 平行线复习 1、平行线的概念 例题:判断对错: 1)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2)不相交的线段互相平行3)不相交的射线互相平行 4)有公共点的直线一定不平行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例:分别判断下列各图中有几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1图第2图第3图 4、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例:1)如图要判断AB//CD,可以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2)如图,DH EG BC ∥∥,且DC EF ∥,那么图中和∠1相等的角的个数是多少 3) 将三个相同的三角尺不重叠不留空隙地拼在一起,图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多少对?

E D C B A 5、问题探究——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 1)如图,AB//CD,探究∠B, ∠E, ∠D之间存在的关系 2)如图,AB//MN,探究∠B, ∠C, ∠D, ∠E,∠N之间存在的关系? 3)通过1),2)你发现什么规律 4)如图,已知AB//CD,探究∠l,∠2,∠3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果再折两次呢?发现什么规律? 5)如图,AB∥EF,∠C=90,则角、、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6) 如图,AB//CD,α β β α2 , ,= ∠ + ∠ + ∠ = ∠ + ∠ =证明: D C B E A

7)如图 ,已知AB CD ∥,ABE ∠和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F ,140E ∠=?, 求BFD ∠的度数? 6、问题探究——平行线与角平分线、垂直的问题 1)已知:OE 平分∠AOD ,AB ∥CD , OF ⊥OE 于O , 求证:∠FOB=2 1∠D 2)如图,AB ∥CD ,若EM 平分∠BEF ,FM 平分∠EFD , EN 平分∠AEF ,则与∠BEM 互余的角有哪些 3)如图,AB//CD ,直线平分∠AOE ,求证∠2=90°-2 1∠1 4)如图12,//AC BD ,//AB CD ,E ∠=∠1,F ∠=∠2,AE 交CF 于点O , 试说明:CF AE ⊥.

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SAS的推论) 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AS的推论)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C B A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编码填入答题卷 的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数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3,4,5 (B)7,6,6 (C)7,6,13 (D)175,176,177 2.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0.00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是()(A)3.5×104米(B)3.5×104-米(C)3.5×105-米(D)3.5×106-米3.如图,由ABC ?平移得到的三角形有几个……() (A)3 (B)5 (C)7 (D)15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 是…………………………………………………() (A)7613 a a a +=(B)42 6 7a a a= ?(C)42 6 7) (a a=(D) 6 7 6 7= ÷a a 5.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6.从1、2、3、4四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求和,其结果最有可能是…………………()(A)3 (B)4 (C)5 (D)6 7.王老师的一块三角形教学用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 他想再到玻璃店划一块,为了方便他只要带哪一块就可以 了……………………………………………………() (A)①(B)② (C)③(D)④ 8.方程组 ? ? ? = + = - 1 3 4 3 2 y x y x的解是………………………………………………………() (A) ? ? ? - = = 1 1 y x(B) ? ? ? - = - = 1 1 y x(C) ? ? ? = = 1 2 y x(D) ? ? ? - = - = 7 2 y x 9.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嘛,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训练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训练班级 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都给出编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选 错,多选,不选都给零分) 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2cm,4cm B.2cm,3cm,6cm C.4cm,6cm, 8cm D. 5cm,6cm ,12cm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5·a6=a30 B.(a5)6=a30 C . a5+a6=a11 D . a5 ÷a6= 5 6 4.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晚上19:00打开电视,在播放新闻, B.水往高处流 C.丁丁买彩票中了特等奖 , D.在0O C度 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 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 事的办法是带( )去配.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6.化简 x2-y2 (x-y)2 的结果是() A. x+y x-y B.1 C. x-y x+y D.x-y 7.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计算[(-x)3]2÷(-x2)3所得的结果是(x≠0)() A.-1 B.-x10 C.0 D.-x12 9.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跑比赛,当甲离终点还有1米时,乙离终点还有2米,那么,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 )米 (假设甲乙的速度保持不变) 3.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 如图所示: 则所得的图形是( ) ①③ ② 第5题图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1章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思考: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思考: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 4.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注意:作图题要写结论)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断过程:①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②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判断. 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 练习:如图,∠1和∠2是一对___________;∠2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5是一对___________;∠1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4是一对___________;∠4和∠5是一对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必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如图,要得到AB∥CD,那么可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部)7.★★★★★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练习:如图,已知∠1=58°,∠3=42°,∠4=138°,则∠2=________°.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AB ∥CD ,BC 平分∠ABE ,∠C =34°,则 ∠BED 的度数是( ) A .17° B .34° C .56° D .68°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0题图) 2.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仅是0.000 000 000 34 m ,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3.4×10-9 B .0.34×10-9 C .3.4×10-10 D .3.4×10-11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4+a 2=a 6 B .3a -a =2 C .(a 3)4=a 7 D .a 3·a 2=a 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x 2y ·3xy 2=-6x 2y 2 B .(-x -2y )(x +2y )=x 2-4y 2 C .6x 3y 2÷2x 2y =3xy D .(4x 3y 2)2=16x 9y 4 5.如图,有a ,b ,c 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 ) A .a 户最长 B .b 户最长 C .c 户最长 D .三户一样长 6.如图,已知AB ∥CD ,∠AEG =40°,∠CFG =60°,则∠G 等于( ) A .100° B .60° C .40° D .20° 7.如果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y =3a , x -y =9a 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2x -3y +12=0的一个解,那 么a 的值是( ) A.34 B .-47 C.74 D .-43 8.为了绿化校园,30名学生共种78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该班男生有x 人,女生有y 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 +y =78,3x +2y =30 B.?????x +y =78,2x +3y =30 C.?????x +y =30,2x +3y =78 D.?????x +y =30,3x +2y =78 9.某地为了紧急安置60名灾民,需要搭建可容纳6人或4人的帐篷,若所搭建的帐篷恰好能容纳这60名灾民,则不同的搭建方案有( ) A .4种 B .6种 C .9种 D .11种 10.如图,周长为68 cm 的长方形ABCD 被分成7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则小长方形的长为( ) A .10 cm B .12 cm C .14 cm D .16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在高为2米,水平距离为3米的楼梯的表面铺地毯,那么地毯长度至少需要 米. ,第11题图) ,第18题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很实用的

12 3 (第三题) A B C D E (第10题)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 1 234 5 6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 ∠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2018年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入学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用+0.02克表示一只乒乓球质量超出标准质量0.02克,那么一只乒乓球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2克记作 ( ) A .+0.02克 B .-0.02克 C .0克 D .+0.04克 2.在-4,2,-1,3这四个数中,比-2小的数是( ) A .-4 B .2 C .-1 D .3 3.计算??????-13-2 3的结果是( ) A .-13 B.1 3 C .-1 D .1 4.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如果点A ,B 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点A 表示的数是 ( ) A .-4 B .-2 C .0 D .4 5.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 .-32+12=-2 B .(-13)2=1 9 C .|-3|=3 D .-(-2)=2 6.一个正常人的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一天大约跳100800次,将100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008×106 B .1.008×106 C .1.008×105 D .10.08×10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似数0.21与0.210的精确度相同 B .近似数1.3×104精确到十分位 C .数2.9951精确到百分位为3.00 D .小明的身高为161 cm 中的数是准确数 8.下列计算:①0-(-5)=0+(-5)=-5;②5-3×4=5-12=-7;③4÷3×(-1 3)=4÷(-1)=-4;④-12-2×(-1)2=1+2=3.其中错误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 +b >a -b B .ab >0 C .|b -1|<1 D .|a -b |>1 10.(2015·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几个黑色和白色的正方形按一定规律组成,图①中有2个黑色正方形,图②中有5个黑色正方形,图③中有8个黑色正方形,图④中有11个黑色正方形……依此规律,图○ 10中黑色正方形的个数是( ) A .32 B .29 C .28 D .26 点拨:图○10中黑色正方形的个数是2+(10-1)×3=29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的相反数是__ __,-3的倒数是__ _. 12.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为3,则a -3=__ __. 1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0__ __-|-0.01|; (2)-0.2__ _|0.02|; (3)-(-3.3)__ __|-10 3|. 14.计算:-3×2+(-2)2-5=__ _. 15.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 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 __;一个数的平方等 于它的立方,这个数是__ __. 16.若|a |=3,b =-2,且ab >0,则a +b =__ __. 17.若(a +1)2+|b -99|=0,则b -a b 的值为__ __.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含期末试题,共7套)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计算(-x 2y)3的结果是( ) A .x 6y 3 B .x 5y 3 C .-x 6y 3 D .-x 2y 3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x 2+x 2=x 4 B .(a -b)2=a 2-b 2 C .(-a 2)3=-a 6 D .3a 2·2a 3=6a 6 3.花粉的质量很小,一粒某种植物花粉的质量约为0.000 037 mg ,已知1 g =1 000 mg ,那么0.000 037 mg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7×10-5 g B .3.7×10-6 g C .3.7×10-7 g D .3.7×10- 8 g 4.在下列计算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m -n)(-m +n) B .()x 3-y 3()x 3+y 3 C .(-a -b)(a -b) D .()c 2-d 2()d 2+c 2 5.已知a +b =m ,ab =-4,化简(a -2)(b -2)的结果是( ) A .6 B .2m -8 C .2m D .-2m 6.若3x =4,9y =7,则3x - 2y 的值为( ) A .47 B .74 C .-3 D .27 7.如果x +m 与x +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3 B .3 C .0 D .1 8.若a =-0.32 ,b =(-3)-2 ,c =????-13-2,d =??? ?-1 30 ,则( ) A .a <b <c <d B .a <b <d <c C .a <d <c <b D .c <a <d <b 9.如图,从边长为(a +4)cm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a +1)cm 的正方形(a >0),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长方形的面积为( ) (第9题) A .(2a 2+5a)cm 2 B .(6a +15)cm 2 C .(6a +9)cm 2 D .(3a +15)cm 2 10.若A =(2+1)(22+1)(24+1)(28+1)+1,则A 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计算:(2a)3·(-3a 2)=________. 12.若x +y =5,x -y =1,则式子x 2-y 2的值是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 选择题

七年级下数学专题练习----选择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46x x x += B .235x y xy += C .632x x x ÷= D .326 ()x x = 2.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等于( ) A .32° B .58° C .68° D .60° 3.下列四个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 A .a -1 B .2a +1 C .2x -4y D .2x -6x +9 4.如图,直线l ∥m ,将含有45°角的三角形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m 上,若∠1=25°,则∠2的度数为 ( ) A .20° B .25° C .30° D .35° 5.已知m 6x =,3n x =,则2m n x -的值为:( ) A .9 B . 43 C .3 4 D .12 6.计算 2 21 93 m m m --+的结果为: ( ) A . 13m + B .-13m - C .-13m + D .1 3 m - l 1 2 A m C B

7.若分式 2 1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 B .0 C .-2 D .1或-2 8.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再沿虚线剪开,如图①,然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根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表明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 .a 2-b 2=(a +b )(a -b ) B .(a +b )2=a 2+2ab +b 2 C .(a -b )2=a 2-2ab +b 2 D .a 2-b 2=(a -b )2 9.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 A .33mn n n -= B .3 3 y y y ÷= C .326 ()x x = D .236a a a ?= 10.如图,AB ∥CD ∥EF ,BC ∥AD ,AC 平分∠BAD 且与EF 交于点O ,那么与∠AOE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 个 C .3个 D .2个 1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1=∠2,则AD ∥BC B .若∠1=∠2.则AB ∥CD C .若∠A=∠3,则 A D ∥BC D .若∠A+∠ADC=180°,则AD ∥BC 12.若2n x =,则3n x 的值为 ( )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2 3(第三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1234 567 8 (第4题) a b c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 =∠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1 A B O F D E C (第18题) 水面 运动员 (第14题) 第17题 A B C D M N 12 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 平行的线段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形成的水花是评委 评分的一个标准,如图所示为一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前的 路线示意图。按这样的路线入水时,形成的水花很大, 请你画图示意运动员如何入水才能减小水花? 15、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 度数之比是2:7,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 三 、(每题5分,共15分) 17、如图所示,直线AB ∥CD ,∠1=75°,求∠2的度数。 1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OD 平分∠AOF ,OE ⊥CD 于点O ,∠1=50°,求∠COB 、∠BOF 的度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 经典例题+知识点+习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平行线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归纳】 1、平行线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1 , 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的步骤: 确定前提(三线)寻找构成的角(八角)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知道关系角后,如何找截线、被截线:两个角的顶点所在直线就是截线,剩下的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3、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特殊情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知识巩固 (一)区分三种角各自特征和用途 练习1:如图1-1①∠2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②∠3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③∠2和______是直线______、______被_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练习2:如图2,下列推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1=∠2,则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若AB∥CD,则∠3=∠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二)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应用 1.已知,如图2-1,∠1=∠2,∠A=∠F。求证:∠C=∠D。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 ∴BD∥()(1-1) 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平移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余角、对顶角 二、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 1)余角和补角: ①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知识结构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 直线平行的判 定 直线平行的性质 尺规作图 相交线:补 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期末试题 第五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则图中共有()对邻补角. A.2 B.3 C.4 D.5 (第2题) (第3题) (第6题) 3.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4.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A=4 cm,PB=5 cm,PC=3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A.等于4 cm B.等于5 cm C.小于3 cm D.不大于3 cm 5.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AB∥CD,FE⊥DB,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是() A.60°B.50°C.40°D.30° 7.如图,将木条a绕点O旋转,使其与木条b平行,则旋转的最小角度为() A.65°B.85°C.95°D.115°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 =( ) A .73° B .56° C .68° D .146° 9.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处的∠A 是72°,第二次拐弯处的角是∠B ,第三次拐弯处的∠C 是153°,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B 等于( ) A .81° B .99° C .108° D .120° 10.如图是一汽车探照灯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过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α,∠DCO =β,则∠BOC 的度数是( ) A .α+β B .180°-α C .1 2(α+β) D .90°+(α+β)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A ,B ,C ,D ,E 五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________条.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 1.平行线 1.1.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所示: 同位角:∠1和∠5 内错角:∠3和∠5 同旁内角:∠4和∠5 1.3.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 (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 (2)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 2.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 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知识结构 ?????? ??? ??? ??? ???????????? ??? ???????????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要点诠释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3.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分式教案

《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与情境导入(填空)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住售价是____元. (4)根据一组数据的规律填空:1, 41,91,161……________(用n 表示). 议一议 代数式 n m a n n x x -1802-302400240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 A 为分式,其中A 称为分式的分子,B 称为分式的分母.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这里是对前面出现的分式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获得分式的概念.教学时不宜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 巩固应用 例:对于分式a a 21+: (1)当a =1,2时,求分式 a a 21+的值; (2)当a 取何值时,分式a a 21+有意义? 答案:(1)当a =1时,;1121121=?+=+a a 当a =2时,;4 3221221=?+=+a a (2)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以外,分式都有意义.

由分母2a =0,得a =0,所以,当a 取零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a a 21+有意义. 对于例题(2),可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理解:其一,与分数类比(由特殊到一般);其二,字母a 本身是可以表示任何数的,但这里a 作为分母,要求它不能等于零(由一般到特殊).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2、探究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x x ; (2)2 41+-x x . 探究2、当x 是什么数时,分式 522-+x x 的值是零? 根据分式的意义判断;可类比分数有意义来解决该问题;可类比分数值为0来解决. 探究3、x 取何值时,分式1 1-+x x 的值为正?可能为负吗? 探究4、x 取何整数值时, 1 6-x 的值为整数? 练习:讨论探索 当x 取什么数时,分式224 x x --,(1)有意义;(2)值为零? 例3、已知分式b ax a x +-2,当x =3时,分式值为0,当x =-3时,分式无意义,求a ,b 的值.可类比分数来解. 五.回顾 想一想:什么是分式?分式中分母应注意些什么? 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