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原因综述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原因综述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原因综述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原因综述

作者:黄秋实单位:沈阳市旅游学校

随着国际化交往的不断深入,世界的融合,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人们之间的这种交流被称作跨文化交际。由于人们所处地域的不同,受到交通、经济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各自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而发展成了社会规约和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不同会对人们的交际带来困扰,下而仅就语言等几方而进行探讨。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最常用而且最直接的交际工具。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不同,我们在谈论一个问题时,常常因为一句话不得体,使听众发笑、不快或者气愤。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思考。地域的不同语言习惯就有很大差异。在中国邻里之间碰面,见到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你去哪了?你吃了么?其实这并不是真的问你去了哪里, 吃了没有,这只是我们问候的一种方式而己,甚至可以说这只是一句客套话。而西方人见面更多的是说:hLgoodmorning/after-noon/nigh^hello……而绝不说我们打招呼的语言。在他们思想中,你要是问他们去哪了,就是干涉他们的隐私,会引起他们的不快;要是你问的是“你吃了吗〃,他们则会误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西方人当夸奖对方说”:你真美!〃回答总是〃:谢谢〃,而我们却认为那是不谦虚的表现,总是回答“: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这些语言的不同都与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密切联系,了解这些对跨文化交际会有一定的帮助。

思想意识是行为的指挥棒,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着指定性的作用。霍夫

斯特德提岀了识别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而,在此仅就权力差距大小而举例,说明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中国文化权力差异大,在称呼语中反映就比较明显。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中不仅包插姓氏,而且加上头衔,或者喜欢使用表明对方身份的称呼语,这样的称呼语表明说话人与对方的权势关系和辈分关系,上下级之间这样,同级别也这样。如张处长、王总经理、高教授、赵伯伯等。而在美国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是儿媳直呼公、婆的大名,儿女和父母也是直接姓名相称,对于我们也难于理解。

经济的发展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促进的作用。经济发展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的重头戏。经济发展了,人们才会对文化要求日益高涨,从而文化水平逐渐提升。我们要走岀去取其精华,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济的发展也说明社会的和平,为进一步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们才能有机会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感受不同的文化,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国家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的有利保障。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我们听到的童话故事就能代表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国家特点。西方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是有神教,认为上帝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主宰者,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基督徒绝对敬畏上帝、服从上帝。而在中国人们信仰的儒道佛是无神教。这样东西方就形成了差异,在许多谚语中就有所体现。英语里人们认为上上帝高于一切,上帝无所不在;在汉语里人们这样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中国人认为没有唯一至高无上的神,而且人可以充当众多的神。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利用儒家的天命思

想和三纲五常的礼仪,自称天子形成一整套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等级,每个人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越位。这样就有了官大一级压死人、胳膊扭不过大腿、小鬼斗不过阎王这样的谚语。

在基督徒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除了上帝之外,人不能再有其他的偶像和神灵,所以他们说:"Humanbloodisallofmcolor."人类血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用我国的宗教文化来衡量和体验西方国家基督教文化,否则极易引起交际障碍。文化礼俗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交际质量。譬如在交际场合如何介绍他人, 一些国家就存在着差异。在英语国家中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将男子介绍给女子;在同性别中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己婚女子;将同性别中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而中国的介绍顺序基本相反,不分男女,按以下顺序介绍:将长辈介绍给晚辈;将职位高者介绍给职位低者。再如送礼礼仪。中西方都很讲究送礼,它是促进人际关系发展的一种方式。送礼,中国人讲究情谊,西方人讲品味和艺术。中国人送礼时,收礼人要谦虚一番不当而拆看,然后将东西放起来;西方人送礼时,收礼人会直接表达感谢之意,然后当而拆开,表示自己很喜欢礼物,表示对送礼者的尊重。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依据各自的饮食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也势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食物的营养及自身的生存问题。大都认为“吃〃是为自身注入能量,来保持身体的结实,抵御病菌的侵袭,即使口味千篇一律。带血的牛排与大口鱼,口水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味〃,如同嚼蜡,却保持了材料的原有味道。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也懂得爆炒烹炸会损失部分营养,有时还是宁愿选择

后者。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称赞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全〃,家庭宴请时,主人常自谦道:“菜烧的不好,不一定和您的口味,就凑合着吃吧〃而绝不说,“菜的营养不高,热量不够〃等语言。西方人烹调方法的单一,使得烹调过程和使用器具都更加准确化,按照规范行事。看看菜谱就能知道,西方菜谱中都以“克〃计量,而且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做菜,因此西餐就显得缺少特色。中国人推崇的是随意和创造。用料量描述"一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没有准确标准,以口味而定。

综上所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几点的简析希望能为不同地域、不同国籍的人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和缩短思想距离,带来几分便利,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促进作用。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

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文化进行定义,而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除了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的冰山比喻有助于对文化的全面理解。文化是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的,显性部分即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外在直观的事物,隐性部分即冰山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例如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等。本人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特定群体所表现的具有显隐双重性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显性文化反映和体现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驱动和支配着显性文化,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即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差异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应当从文化显隐性的特点出发,将文化差异分为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显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成果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不同亦属于显性差异。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隐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行为方式、创造的精神成果表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会导致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 1.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2.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科技信息 1.引言 交际即是交流,因而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既然是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也必然在文化及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年龄、政治经济、兴趣爱好上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人之间的交际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不过,由于交际者区分度的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一般就不同地区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而言的,比之个人,这些群体的差异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世界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跨文化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交际本身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然而跨文化交际并非一件易事,由于一些文化、语言障碍,交际者无法弄清彼此的真实意图,导致了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了交流合作中的损失。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比如交际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脑海中固有的文化定势、价值观、世界观和民族性格及个人特征、语言习得、思维方式、社会角色以及具体到交际进行时的周边环境、时间、态度等等。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有些是交际者个人所独有的,而有些则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普遍存在的。由于个人因素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主要从宽泛的交际环境入手,探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些主要因素。 2.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2.1文化影响因素 任何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产生都是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离开了文化,任何人类行为都无从谈起,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文化这个大背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其所享有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以及对其它文化群体的态度观点上往往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文化在社会中所占的不同地位,可以将其分为群体文化和亚文化。 2.1.1群体文化 群体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单位,因其在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共享,其成员必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由某个群体所共有的具用一定稳定基础的文化就被称为群体文化。既然是群体文化,这一群体中的个体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倾向,而这种倾向恰恰会在其与他人的交际中产生影响,因此全面地了解不同的群体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影响、甚至使跨文化交际停滞。 首先,群体文化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并且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很难变更,具有长期稳定性。“群体取向对交际行为和交际风格的影响极大,譬如人们交往时习惯讲礼貌,卑己尊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贾玉新,1997:62)[1]由此可见,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双方沟通困难,产生误解和冲突。以中西方为例,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而西方人确认为“天人相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使得中国人更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论在思维模式上还是在语言观上都更注重整体、笼统、综合和重直觉;而西方人则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个人与自然,在思维模式上也更重逻辑,在语言上也追求“精确”的语言观。许多英语学习者也反应:为什么同是描述一个事物,英语中会有许多程度不同的词,而汉语中这样的词却很少,比如“笑”在英语中就可以用“laugh”,“chortle”,“chuckle”,“giggle”,“titter”,“sneer”,“grin”,“howl”,“guffaw”,“roar”,“snicker”来表达不同程度和意图的笑。较之英语,汉语在语言上就显得比较笼统和概括了,这主要是由两种群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异同之别。”(于贵敏,2004:77)[2]因此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彼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推动交际的正常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群体文化会导致相似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以某一民族的群体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基础,并与其一起构成底层文化结构,对交际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就中、美两国人民的民族性格而言,中国人长期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主张仁爱慈悲,反躬修己,因此整个民族性格中以自尊自谦,偏内向为主,从而导致了中国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晚辈”、“不好意思”、“见笑了”等表示恭谦的话。比如中国主人招待客人时,尽管是倾力而为的一顿盛宴也自谦地说,“没什么好东西,让你见笑了。”而对于那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具有强烈的物质意识和自我意识,在民族性格上也更倾向于外显。如果不了解这些性格的差异,很可能会让美国客人误会中国主人的盛情,从而造成交际时的不愉快。当然,随着社会交往的加深,每个民族都在接触着更多的异文化和异群体,他们的民族性格在交往中也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若不是由深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起的,那也就是些浅层的、表面的变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性格依然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之一。 2.1.2亚群体和亚文化 亚群体和亚文化是针对主流群体和主流文化而言的。所谓亚群体是指一个在社会上不享有很高声望,没有权势(指在文化上)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所享有的文化与主流文化不同,它们不论在使用范围或是使用人群上都不占主导地位。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论亚群体和亚文化时都将其放置在某一国度的民族或地域之间进行讨论。如果说不同语系、不同语言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容易引起交际障碍的话,那么植根于同一文化大背景下,享有同样语言但又存在着文化冲突的群体之间则更容易激起交际误解。比如,当汉族人与回族人交往时,他们可能因为彼此都是中国人而忽略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当一个汉族人用左手给回族人递食物时,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产生了:因为在伊斯兰教的人看来,左手是不洁的,因此给人递食物要用右手。今天,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已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亚群体和亚文化,尽管这些亚文化只是刚刚诞生还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们的发展是迅速的,影响人群也是越来越广泛。比如,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计算机群体在这个特殊文化中创造出来的:“灌水”、“沙发”、“斑竹”、“版主”、“886”……如果交际者不溶入这种文化中,不学习这种独特的“语言”,也许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他将“寸步难行”,无法与人交际。 对待亚文化,一定要避免带有定势。“从本质上说,定势是过于一般化的,忽略了个体差别,夸大了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会带有感情色彩,伴有固定的信条。”(李建忠,2002:70-71)[3]众所周知,“所有集团都有民族优越感,都带有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姚明发,2007:176)[4]不光是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国别之间带有这种浓郁的优越感,就是地域之间、职业之间、阶层之间亦不例外。前文我们也已提到任何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异同之别,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切忌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从而对别人的行为和语言带有偏见。 2.2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 有效的交际不仅仅受到宽泛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还受制于具体的交际情景、场合、交际关系等一些微观因素,毕竟语言是在一定的场合下,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交际场合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时间场合和物理场合。前者主要是指时间对交际的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交际双方往往会选择早上或下午进行会谈;而选择宴会等其它方式的私人会见时,又往往在晚上。并且见面的时间不同,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甚至所选择的服装、见面地点及表情行为也大大不同。后者则是指交际的地点,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交际场合,交际双方不但对话语的选择要小心谨慎,还应注意自身的仪表行为,一举一动都应符合“场合”的要求。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与会双方应尽可能的使用书面语,穿着也应正式得体。若一方或双方穿着过于随意,并大量使用俚语、大白话,则会使交际对方感觉不到合作的诚意,进而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办事效率等产生怀疑,影响到双方的交际与合作。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交际关系。英语初学者常常会刻意记住两条寒暄语:“How are you?”和“How do you do!”。前者是熟悉的人之间使用的,而后者则在初次见面时使用。不难看出交际双方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同样都是与其它国家的公司进行会谈,但由于合作关系的不同,交际时所使用的言语和其它交际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认为都是正式会谈而“平等”对待的话,就会使交际关系较亲密的合作者感到拘束与虚伪,而使交际关系较为一般的合作者感到不严谨和过于随便。交际关系还包括交际者角色。客人和主人的交际言语与行为态度肯定大不一样,如果客人与主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那岂不是“喧宾夺主”,主客不分吗?由此可见,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需要不同的交际方式,若混淆一气,只会导致交际受阻。因此分清不同的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3.结论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隔阂和误解,更严重的还会产生碰撞与冲突。如何有效地消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呢?这就需要交际双方在文化上尽可能多地了解彼此存在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文化,摆脱因种族主义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定势和偏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不同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尽量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各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于桂敏.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20(3). [3]李建忠.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几种要素[J].外语教学,2004,23 (5). [4]姚明发.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与情感[J].广西社会科学外国语, 2002(1).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魏婷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障碍,使得交际失败。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包括不同的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传统以及交际过程中具体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等。了解到以上各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使交际更为顺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群体文化亚文化 人文社科 536 ——

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期末作业

Table Manners As we know, peopl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ll pay lots of attention to good table manners. People are showing their respect to others when they are in good table manner.And this will certainly make others comfortable. But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cultures, people from different areas have varies table manners. And some of them are quite the same,while some are so much different.Table manners have a decisive posi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communication we will show our best imag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Learning and using the right etiquette will not only step up our own impression, Being on time for dinner can be a general standard for all people.And it seems that guests who are invited to the dinner tend to be present earlier to show their respect. Let us see from the tableware.Chinses always use chopsticks while eating.Attention, hold your chopsticks towards their end, not in the middle or the front third when dining with them. When you are not using your chopsticks, or have finished eating, lay them down in front of you with the tips to left. For the main or meat curse, the English keep the fork in the left hand, point curved downward, and bring the food to the mouth either by sticking the points onto it or in the case of soft vegetables, by placing it firmly on the fork in this position with the knife. Although people use different tools on table, they all put the tool aside in a good order when they finish eating. Sometimes we can be embarrassed when food seem to spit out from our mouths . Apprently , this situation will happen to everyone in the world . And the method that we use are always the same: move the food with your tableware . And hand them at the edge of the plate . The whole process should be gently.Always chew and swallow all the food in your mouth before taking more or taking a drink. Always say thank you when served something. It shows appreciation.Never lick or put your knife in your mouth.These are the same in China. Now let us see some differences. The hostess takes up her a spoon or a fork, before the guest may not eat any kind of a dish. The hostess normally wait until every guest get after dish began. When she picked up the spoon or a fork, that means you can do that. In China, hostess will let gusts to eat first. When you are in the UK,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se:If you cannot eat a certain type of food or have some special needs, tell your host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dinner party. It can not be seen often in China because we can not know what we will be served most of the time.If you are a guest, it is polite to wait until your host starts eating or indicates you should do so. It shows consideration. You may eat chicken and pizza with your fingers if you are at a barbecue, finger buffet or very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 “文化”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的含义与现代的理解不一样,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如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又如晋代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李善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以外远也。”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又被日语用来作为英语culture的对译词。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出“文明”、“教育”等含义。文化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性具有的共性就使得人们能共享这些财富。然而正如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固然相通,但“习相远”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因此,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就显得很重要,这意味着在达到有效交际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别人的文化。 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专家们给的定义却五花八门。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曾搜罗并列举了西方近现代160多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不同定义,并从下定义的方法角度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和马林索夫斯基两人的定义比较受人推崇。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符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看作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环境中的人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体系。”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 着眼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另外两位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或许更准确,更直接。社会语言学家戈德朗夫指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组成。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前者突出了民族内部的规范,后者突出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概括地将,文化就是人们所觉、所思、所言、所为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一般认为,“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但是,精神或意识并不可能脱离人类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凭空产生或独立存在,而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在这一社会实践中,人类既创造了物质财富,改善了自身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条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形成了人类独有的意识形态,思维能力和生活方式,使自身摆脱了“自然人”状态并获得了不断进步。在使人类生活超脱动物性并区别于动物生存的一切因素中,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始终纠结为一体,互为因果,密不可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 (6)文化模式: 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个体对一定情形作出反映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又分“自定势”和“他定势”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主要内容: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 知识点:1、影响普通交际的因素 2、交际的类型 3、交际的定义 4、文化的定义及三种主要的分类法 5、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6、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的背景 7、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8、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点: 1、交际的定义 2、交际的类型,特别是单向交际与双向交际的区别 3、文化的定义 4、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以及对它影响最大的学科是什么? 5、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 交际的定义(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ay be defined as that which happens whenever someone responds to the behavior or the residue of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person. 交际是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行为或行为遗迹作出了反应。 1)Culture with a big C ( large C culture) : the attribute of man (关于人类的一切特征) 2) Culture with a small C ( small C culture) : life way of a population ( 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1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does no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communication. 知识文化 2.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交际文化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