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附件5: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1995年出版)

1、总论

1.1背景

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500年以上,其产生的年代还要早。公元前2~3世纪,针灸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理论,这可见于《黄帝内经》之中。针灸作为一种显然是简便有效的临床方法于6世纪介绍到中国的邻国,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到16世纪初期,针灸传播到欧洲。

在过去的20年里,针灸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人们对针灸在治疗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感兴趣,并想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来解释针灸的作用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针灸的潜在价值以及针灸对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这一目标所能作出的贡献。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承认传统医学疗法,尤其是草药医学与针灸,形成了恰当的技术方法,可以纳入国家的卫生战略规划中,并且敦促各成员国制定有关传统医学研究、培训及情报信息各方面的项目计划。两年后,于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通过了另一项决议,重申了草药医学与针灸的价值并且敦促各成员国根据其各自的具体需求与情况建立或进一步发展有关传统医学尤其是草药与针灸方面的项目计划。

1.2针灸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针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卫生保健资源,然而针灸的使用却主要是基于传统及个人的经验。虽然针灸已为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适当的科学研究对于针灸的合理使用与进一步发展将是有益的。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所通过的有关传统医学的两项决议鼓励各成员国在现代与传统医学观念的基础上开展评价传统医学(草药与针灸)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应当比研究其作用机理更受到重视,因为这种研究直接关系到针灸在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的发扬与投入。

1.3针灸临床评价对本规范之需求

针灸临床及其相关的研究早已为一些独立团体所开展,但研究质量迥异。应当把各种可接受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并作出结论。结合并运用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保证研究课题的可靠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讲是很困难的。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的运用,如科研设计、科研实施、统计分析、论述与报告等尚不能为针灸研究者们恰当地掌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日内瓦开会,建议由世界卫生组织出面健全强化针灸研究方法的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质量可以被接受。

2、术语解释

以下词汇在本文件中作为有特定意义的术语使用。

2.1 与临床评价方法有关的词汇

(1)有效性:有效性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检测结果要与被检测现象的真实状态相符。一般来说临床评价有两种有效性:

①内有效性,即达到观察结果与本科研病例相符的程度;

②外有效性,即达到观察结果在其它场合亦有效的程度。与外有效性同义的一个词叫作“可推广性”。

(2)可靠性:可靠性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对一个相对稳定现象的多次重复检测,其结果都极为接近。这种性质也可用“可重复性”及“精确性”来表达。

(3)统计学意义(即P值):P值是一项观察试验的统计评价,它指出,由一次重复实验研究单独机会进行观察结果的极端或更加极端的概率值。

2.2与针灸研究特别有关的词汇

(1)针灸:主要指针刺的操作,也包括其它很多非刺入性针灸穴位刺激术。针灸穴位的选取可以是根据:

①传统中医的方法;

②患者症状;

③穴位功用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④穴位处方学。

(2)真实针灸;即作为真正临床治疗用于患者的针灸。

(3)假针灸:即对于所治疗的病情不适宜的针灸方法,包括一些微针疗法。

(4)模拟经皮神经电刺激:用无输出的TENS电针仪来进行治疗,病人并没有接受到什么电刺激,而电针仪看起来却在工作。

(5)浅针法:即将针浅浅地刺入。在有些研究中,以此作为安慰治疗,而有些研究将此作为真正的治疗。

(6)对照组:用来比较真正针灸治疗疗效的对照病人。对照组可以不予治疗,或接受常规医学疗法。

(7)安慰治疗:假如给针刺下定义为用针灸针来刺穿皮肤的话,那么真正的针刺安慰治疗看起来难以做到。一些疗效较差的针灸方式可能是十分恰当的对照疗法。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用可靠的办法来模拟针灸。

3、本指南之目的与目标

3.1目的

(1)加强针灸的临床研究;

(2)促进针灸的合理使用。

3.2目标

(1)为针灸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提供基本原则与可用性标准,以便策划实施针灸疗效的临床评估;

(2)为检查科研计划、完成科研结果提供基本标准;

(3)促进研究经验和其它信息的交流,以便积累大量的关于针灸效验的可靠资料;

(4)为对针灸感兴趣的决策者选择并确定使用针灸提供判断准则。

4、总体考虑

4.1法律方面

各国政府应当积极鼓励针灸的研究,尤其是针灸临床方面的研究,因为设计完善的研究项目可以为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针灸的立法以及针灸行医的规章在保障针灸治疗的质量与管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2道德方面

针灸的临床研究必须根据所有相关的四项道德原则来进行,即公正、对人尊敬、善心、无邪恶之目的。如果研究中使用动物,它们的利益也必须受到尊重。

4.3针灸的性质特点

针灸是在东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医的一个分支,这种哲学主张用整体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当然针灸存在着不同的学派,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在有关针灸的任何研究中,都必须优先考虑尊重这些理论原则。研究的针灸学派不同,这些原则也可能随之而有所不同。为达到这一目的,当策划、准备、实施研究项目时,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地表达出针灸的传统知识与经验。

一个好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应当在理解并结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实施完成,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都可以使用。

4.4临床研究

(1)目的

针灸可以用作:一种治疗介入方式,包括用于康复治疗;一种预防与保健介入方式。据此而言,进行针灸的临床研究以帮助指导:

①开业医师选择治疗方法;

②病人决定是否选取针灸作为一种疗法;

③卫生保健的决策者们制定政策。

针灸的临床研究对于其它的卫生专业人员以及科学界人士也是有益的,因为这种研究对于他们的工作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启发。

(2)研究项目的选择

研究项目的选择除了科研方面的考虑外,还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公众健康的潜在价值,以及有关地方流行病方面的考虑。研究项目的科学认可以及使用替代方法的可行性都应得到考虑,可以通过研究评价来为传统经验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可以通过研究来证实针灸穴位新的适应症或证实新的配穴方法的疗效;还可以研究比较不同穴位的疗效或多组穴位的疗效;可以分析研究多种针法以比较其效力。

4.5实验室研究

针灸的相关实验室研究可以为针灸临床研究的准备与实施提供有用的想法并起着一种参考作用。

4.6动物研究

进行动物研究目的在于(1)研究针灸用于兽医治疗;(2)进行基础研究。有些情况下动物实验并不适用于人类的状况。

4.7教育

通过办班学习的形式来向职业卫生工作者宣讲针灸及针灸研究的知识,将极大地有助于各方面在改善针灸临床研究中所尽的努力。有关针灸临床疗效及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丰富信息对广大公众也将是十分有益的。

5、研究方法

5.1文献回顾

由于针灸早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已形成,是建立在不同的文化、哲学基础上的,而且只是在不久前才对其进行科学性的研究,那么必须承认有关针灸的知识资料更多见于口传心授的非正式的现察材料里,在已经发表于科技文献上的系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报告里并不多见。进而言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尽管一些针灸方面的出版物尚不能达到国际高水平评论杂志的严格要求,但是这些出版物仍然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潜在地提供有用的观察资料与观点想法。因此,在文献方面的全面考察了解应当作为针灸临床研究的起点。

5.2术语与技术

为确保针灸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研究相关的术语与技术应该清楚地表达出来并应建立严格的研究方案。

(1)标准针灸术语。研究中应当使用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总部建立的由世界卫生组织科研小组1989年于日内瓦开会推荐的标准针灸术语。

(2)针灸针的长度与直径应当用毫米表示。

(3)考虑到尚缺乏针灸穴位取穴的国际标准,所有参加研究的人员应当在描述与使用临床取穴方法时保持一致,应当鼓励取穴时使用身体的解剖标志。

(4)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针刺技术应当标准统一,并且在研究方案中详细说明。在实施针刺技术时应当尽量限制研究人员的个人影响

(5)应详细描述使用辅助针灸设备如激光或电针仪的情况。

(6)其它与患者状况有关的因素如生物节律、呼吸、体位也应写入报告。

5.3研究人员

(1)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对试验以及观察对象的权利、健康与福利负责。

(2)研究所涉及的所有研究人员和卫生工作者都应具有适宜的专长、资格与能力来进行所策划的研究。建议研究工作组既包括针灸医师又包括专业卫生工作者,因为在准备并实施一项可靠的针灸临床研究时,既需要针灸的知识也需要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特殊领域的知识。

(3)研究组必须明确以下责任:

①研究中对病人要一直给予适当的照顾;

②研究工作的道德要求(例如:如果继续其研究工作将对患者造成损害时,需要终止研究方案规定的治疗);

③要有针灸知识;

④研究方法学的评价。

5.4临床研究的设计与针灸的合理应用

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使病人了解更多有关治疗的信息,执业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做出更明确的决定,以及使卫生决策与拨款机构对效用和效-价关系做出适当的决定。

因此针灸临床研究的目的就在于--

(1)让患者根据以下因素做出决定:

①疗效(绝对疗效与相对疗效);

②安全性;

③费用;

④治疗过程中配合常规疗法;

⑤文化背景因素以及患者的优先选择。

(2)为针灸师进行良好的临床治疗确立规范,为针灸执业者以及卫生拨款机构双方准备同一备忘录,这样会引导针灸的合理应用。

切实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包括:

(1)随机对照临床实验;

(2)样本研究;

(3)回顾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4)成果研究;

(5)序列试验设计;

(6)单个病例研究;

(7)临床核查;

(8)针灸的流行病学;

(9)人类学研究;

(10)市场后监测。

临床试验的定义为:以人体为对象的科学实验,通过治疗活动对疗法进行评价。

临床试验的实施取决于研究的基本目的,因此与试验结果直接相关。临床试验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1)投入,包括入围的患者、从事研究设计及制定疗法的人员、数据收集系统以及治疗活动。

(2)评价机制(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RCTs)、样本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临床核查等。

(3)研究结果,当研究结果用来衡量研究评价的目的时,通常叫作“结论”,任何时候都要考虑结论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论有“软”(如生命质量)“硬”(如实验室检测数据)之分。在进行效-价和效-用研究时需要利用这些资料。

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临床研究各种方法中的“金标准”,可以用来回答有关临床问题的大多数疑问,然而它并不总是实际可行和效-价相符的。因此也需要一些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治疗的随意性但却实用的解决办法。随机对照试验的误差是开放性的,如病人对治疗方法的优先选择态度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如同某些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一样。临床核查可以使进行中的研究直接鉴定患者状况,而使其很快得到适当的治疗,如有的患者其状况可以用针灸维持,有的患者其慢性病症可以得到控制则无需常规的侵入式治疗,以免造成潜在的损伤。

5.5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

针灸的随机临床研究应当由研究者在生物统计学者的参与下进行设计,以保证研究的质量。

(1)病例选择

研究中入围的病人应能代表这类患者群,此研究项目之结果将要用于他们身上。所患病症要明确限定。病人招募的来源及其取舍标准要认真考虑并在研究方案中做出说明。

如果在拟议研究项目时,针灸的使用以传统诊断的知识为基础,那么病人亦应根据传统医学诊断与辨证的标准来选择。这种情况也要在研究方案中仔细说明。

(2)研究规模

研究规模应根据统计学分析的需要而决定。为了提供充分的统计学数据以了解两治疗组之间的临床意义差异,需要足够的样本规模。

(3)研究场所

临床研究必须在能足够保证受试者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选供临床研究用的场所必须有充足的设施,包括必须的实验室与设备、足够的办事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的卫生工作人员来满足研究的需求。应有一定的设施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多中心的研究工作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管理系统来确保研究项目,在不同的场所由众多的研究者遵照同一研究方案同时而又适宜地开展进行。对于来自不同场所的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就是必需的,以使他们在选择病人、终止参与、行政管理、收集资料以及评价评估方面遵循同一的研究方案和同一的方法标准。

(4)双盲技术

双盲技术可以用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种技术对于患者、研究人员以及试验结果评估人员等都适用。在可能情况下,患者都不应知道他们被分配到了哪一类治疗组别。但要让为患者实施针灸的研究人员也不知道治疗的情况就十分困难了。但必须将试验结果的评估情况对治疗方面保密。结果评估人应对行医者负责,并且也要负责记录从患者处得到的对治疗反应的细节以及治疗的效果。一般认为非双盲技术的治疗者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反应。

(5)随机性。

在临床试验中,随机性有两层意思。其一,从母群体中进行研究群体的随机取样;其次为随机分配,即将患者以偶然性机制分到任何一个治疗组中。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使用随机分配的一种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要保证组别间的可比性。虽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疗法选择的比较评价时是减少偏见的最有效方法,但在征集病人进行针灸领域的某些研究时却可能并非实际可行,尤其当患者极其喜爱针灸治疗时。换而言之,随机性过程可能会从正负两方面影响到试验结果。

(6)对照组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于可进行比较的目的需要一组或多组对照组。对照组可以是(无先后之区别):

模拟经皮神经电刺激;

假针灸;

无治疗;

常规标准治疗;

真实针灸。

对照组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的前提。

(7)交叉研究

交叉研究通常不适合于针灸。在急性的可自我限制的情况下,疾病的自然消减与交叉技术的意思相混淆。在慢性病症时,针灸在治疗结束后仍然在不同的时间(几天或几年)里起作用。如果要采用交叉模型的话,就需要长时间的“清洗”,而这本身就有道德方面的问题。

(8)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运用策略

在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地选择最为适当的对照组方面并无成规。现有的科研依据提示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比较贴切的对照情况牵涉到单纯内啡呔递质作用,在取穴方面的对照情况不很恰当,而真假针灸的比较则更可能使人误解。反之,针灸治疗自动调解越多,象在治疗非疼痛病症时,在评价其临床疗效时使用真假针灸比较模式可能会越贴切。

5.6研究方案的形成

研究方案作为一份文件,在阐明试验的背景、原理及目的,并且描述试验的设计、方法以及组织,包括统计学方面考虑的问题以及试验实施与管理的条件。研究方案应当由各学科及各方面的代表共同努力产生,包括受试者(如果可能的话)、卫生工作者、针灸师以及生物统计学者。研究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临床研究的题目;

(2)临床研究目的、目标的明确声明;

(3)研究策划的正当合理性,以包括现代与传统文献资料全面考虑在内的现存信息为基础;

(4)研究将要进行的场所与设施;

(5)每个研究人员的姓名、地址及资历;

(6)研究的种类(如:对照试验、公开试验),以及试验设计(平行组、随机性方法与步骤);

(7)受试者的录、弃标准(可以以西医或中医的诊断标准为基础);

(8)为达到研究目的所需的受试者数目(以统计学方面的考虑为基础);

(9)主观与客观的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在研究过程中的记录;

(10)用于研究所选的针灸穴位,选穴的正当理由(从传统与/或现代针灸诊断技术出发),以及临床取穴方法的描述;

(11)研究所用针具与型号;

(12)针刺技术包括进针方向、角度、深度、留针时间、病人体位、行针情况如捻转提插、频率与幅度,其它的辅助行针方法(补法泻法)等,以及针刺得气情况。如果使用电针,要描述电针仪的型号、厂家、电刺激波型、脉冲时间、电压或电流、频率与电刺激的极性等。

(13)不良反应的纪录;

(14)使用的对照组;

(15)治疗日程,治疗时间;

(16)研究中受试者其它可行或不可行的治疗的标准;

(17)记录病情反应的方法,测验方法,测验时间,以及随访步骤;

(18)成果评价的方法(如:关于退出研究的患者/参与者的统计方法与报告);

(19)需告知受试者的信息;

(20)需告知研究工作人员的信息;

(21)研究完成的时间表;

(22)研究中或研究后如果必须,可超过研究方案所规定的治疗而给予患者的医疗服务;

(23)与研究有关的道德方面的考虑与措施;

(24)与有关的管理机构的相关交流情况;

(25)研究方案涉及的文献目录。

5.7与研究有关的知识

(1)针灸的基本资料有其文化方面的基础,这就形成了任何研究项目所必需的第一步。学习前人所做过的工作是科研过程中固有的部分,而针灸的基本资料可以为发表过的作品提供适当的参考来源。

(2)描述性的研究项目应对所观察到的针灸效果及未加以控制的针灸效果进行以下几方面概述:

·传统中医及其衍生疗法;

·每个国家医疗制度的文化背景;

·操作针灸的技术或过程;

·结果(客观与主观)。

综述性研究可以作为更详细研究的基础。

(3)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与其有关的问题和困难在别处略述。

需要考虑建立新的研究规划。这些规划是以对费用及卫生保健工作操作实施的文化政治背景的现实评估为背景的。这类规划包括:能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的方法(常规治疗和传统治疗)所取得的结果的实用性研究;能使我们更清楚了解治疗费用及价-效关系的发展性研究。

①定群研究

定群研究实质上是非对照性前瞻研究,这种研究可以保留详细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评价针灸的效果。定群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研究人员设计连贯紧凑的基本资料,并将其作为开展详细临床实验的基础。然而,时常所见,此类研究的方案设计不当,其数据采集也不全面,不充分。这类研究代表了针灸多方式研究措施的重要的第一步。然而,此类研究评估所产生的结论必须谨慎对待,并尚需其它别的适当的研究来证实。例如:这类研究可以提供信息,说明哪一类患者可能就某种特定状况对针灸反应最好。这就能帮助研究人员制定某项随机临床试验所使用的标准。但是,不管定群研究如何精心设臵,却不能确凿证实针灸的价值。

②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本章所指的回顾性研究是指限于相对数目较少的患者的回顾性观察。

回顾性研究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某种特定治疗的效果提供初步的资料。此类研究经常遇到的困难与这样的事实有关,即经常有关的数据不能自始至终地采集到,因而缺少数据来做适当的统计分析。同时,也经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照组,虽然这种局限性可以通过使用旧有的同类对照物部分地得到补偿。此外,有少数观察会反映出一些有悖于常理的结果而不是可以概括的现象。最常见的回顾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在此项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结果组合病人进行对照。

③序列试验的设计

序列试验设计没有事先决定试验者的规模,试验是以两组的比较为基础进行的。通常序列试验可以在少量的病人中进行,但必须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而且不幸的是序列试验只能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在序列试验中,很难允许有超过一个的可变反应,或很难允许有两种以上的治疗,而且如果试验呈多中心的话,管理上将很复杂。在某些疗法的使用中,序列试验可能要受到限制,即其治疗结果通常不能及时搞清而延误新试验病人的录用。

在常用的序列试验中,对病人进行配对分组,每对中的一人将随机接受所测验的治疗方法,而另一人则接受安慰剂(或替代疗法).每对病人治疗结果一旦明确,相继就可以认定治疗之成败。而一对中两种疗法都是成功或都是失败的话,两者双双不予统计。通常对于所测疗法成功而安慰剂或替代疗法失败的结果将记+l分;相反安慰剂或替代疗法成功而所

测疗法失败的结果则记-1分。随着试验的进行,分数不断积累。很显然,如所测疗法明显优于替代疗法,则会积累起一个正数分值;如情况正好相反,就会积累起一个负数分值。临床试验统计时通常使用一个序列统计表。

④个例实验设计

个例实验设计(单例设计,l之n项试验)是在心理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并于最近用于临床研究。个例设计能够评价各种针灸专有方法用于有各种个体差异的患者时的疗效,个例设计很容易用作考察性研究而且其费用相对较低。各种不同的个例实验设计被推荐使用于临床试验。在本文,特介绍两种简单的实验设计:

a.是或否实验设计,即AB法,是最简单的1之n项试验。试验中,要首先于治疗前收集基本数据(A)并确定其稳定性。然后医师使用某种特定疗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我们推荐使用时间系列分析。反复测验(ABABAB……)可以增加效果的合理性。

b.另一种变换的设计方式为:不同的疗法从随机的顺序反复使用,然后其数据将以常规统计的方法来分析。

然而,这两种技术显然不适用于有长期或不可逆效果的一些针灸疗法。个例实验设计的结果不容易总结,但这种实验设计在针灸临床研究方面的可用性应受到注意。

⑤临床核查

临床核查可以改进病人的处理情况。核查周期是对病人临床处理情况的批评措施的扩展。核查中需要患者全面综合的数据。核查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评价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来为特定患者或特定疾病提供“最好”的治疗。通常是由一组临床医师来讨论这一类信息的,这样就可以使治疗的核查周期、治疗的批评性评估以及改进过的治疗体系不断的发展起来。临床核查的过程可以为针灸师们创造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环境。这种环境对于研究的建立发展是必不可缺的,并且能在针灸界开展对于研究文化的评价并形成一个好的针灸临床规范。发展“最好针灸治疗”的过程就促进了其它研究技术所需要的方法措施,例如随机临床试验等,并直接起到了有益于患者的作用。

⑥针灸的流行病学

在药品的评估领域中,已经认识到从销售前的临床试验(第Ⅰ、Ⅱ、Ⅲ期)中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善的,这是因为:在销售前阶段,病人的数量还是受限制的;在销售后,药品就会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中而且会在复杂的临床情况下与其它药物及疗法共同使用。因而,一种叫作销售后监测(PMs)的机制发展起来,以采集和分析在非试验性背景下所获得的信息。最初销售后监测是设计用于采集有关药品安全性信息的,却逐渐开始涉足药品的疗效了。

“药物流行病学”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领域的术语。这个词涉及到报告系统、统计分析以及必要的药品规定,从而可以获得有关药品效果的信息。

在那些针灸已经得到合法承认或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得到合法承认的国家,这种方法就可以用于针灸临床研究。这种方法可以称为“针灸流行病学”。而在有些国家,针灸的无规则无管理状态就成为这种方法发展起来的障碍,因为那些使用针灸的人不愿意参加这项活动。所以对于针灸的官方认可就成为发展针灸流行病学的先决条件。

有关针灸的“成果研究”可以说是针灸流行病学的同义词。在有些国家,可以利用其信息技术——那些覆盖卫生保健方方面面的电脑化的卫生信息数据库就是这种研究方法的潜在资源,也可以运用存有个人所有健康信息的医疗卫生卡。成果不仅与安全性有关,而且也与疗效及经济价值有关,那就是价一效关系。定群研究为前瞻说明性研究,也可以用在针灸流行病学的范围内。

⑦医学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研究要求要对开展针灸疗法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所了解。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针灸的临床研究,因为这可能会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在发展对照临床试验及博得病人对于研究心甘情愿的赞同时有文化方面的困难。这就涉及到社会科学工作者们的合作,因而就应该让非政府组织(NGOS)及政府组织了解他们国家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需要及其人民的要求。这种研究在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方面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关针灸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必须与针灸的临床试验相提并论。

5.8病例报告方式

病例报告表(CRFs)是根据研究方案的规定设计来记录试验过程中每一个试验对象的数据资料的,每一个试验病人的病例报告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要有研究人员及评估人员的签字。试验中所有的经过都必须有文件记录,也应包括不良反应现象。

5.9数据资料管理

保持纪录及处理资料的目的在于毫无差错地集中研究信息,为以后能分析报导。研究人员及其指导者必须保证采集时的资料是质量最高的,每个实验病人的病例报告表必须是完整的,并经由研究人员及评估人员签字。病例报告表应根据研究方案的规定设计来记录试验过程中每一个试验对象的数据资料。应该有步骤地采集资料以保证其信息的保护、保留与再利用,并保证其易于核实与审查。病人的档案,即病人报告表及其它来源的基本数据必须保存好以备将来查询。病人资料的处理既要保持其机密性又要保障其精确性。病人治疗前的状况、对治疗的反应,包括评估者的观察、病人的感觉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效果都需要如实记录成文。应尽全力保证所有记录无差错。

当受试对象随机分组后,所用随机化的步骤必须记录成文。

5.10道德考察委员会

研究方案的形成应经由一道德考察委员会来考虑。这种委员会的建立一般要达到研究机构的水平,当然达到区域或国家水平的委员会也很可取。这种委员会应为独立机构,由医学与非医学界的成员组成,但他们与要考察的实验评价活动无牵连。该委员会将核实参加临床评价的患者权利是否受到了保护以及试验在医学与社会方面都是正当合理的,委员会并且要考虑研究方案是否合适,因为这与病人的选择与保护有关,也与患者对研究的毫无顾虑的赞同等事项有关。然而,这种委员会不应在方法的指导方面起什么促进作用,除非在针灸研究方面相当内行。委员会的工作应在赫尔辛基宣言及所在国或机构制订的有关文件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试验治疗组的病人确实显示出了有益的疗效的话,分配到对照组的病人应有接受同样试验治疗方法的可能。

5.ll统计学分析

当临床研究开始设计时,就需要生物统计专业,而且在资料的采集、分析及为最后报告作准备时,此专业人员必须一直参与进行。在所有的临床研究中,对于统计评价的错误使用及对统计测验的滥用都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与“t测验”有关。应使统计分析用于揭示所获资料数据及所研究的临床情况的本质。应时常记住统计学意义是与临床意义不同的,而不要总是与一个简单的“t测验”打交道。应尽量避免二型统计差错,并要取得至少80%的统计率,当然90%的统计率最理想。应通过统计学意义值来说明可信极限。小组型研究的值可以通过元分析来加强。如未能完成研究方案中制定的治疗,应加以记录分析。

要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决定所需病人的数目,以便在研究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所需病人数目取决于对研究中各治疗组之间结果的预期差别。计划在研究结束时所用的统计学分

析应提前决定并在研究方案中详细说明。当研究结果最后进行分析时,应以便于临床解释的方式阐明。

5.12研究的督察

对研究项目采取正式的措施进行系统的督察会对项目的成果十分有益。督察应贯通研究实施的全过程,直到研究结束为止。

因为经常观察到针灸的疗效在疗程结束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建议应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评估,尤其是在探索性的研究方案中。随访的时间可取决于针灸疗效的持续时间,随访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曲解其结果。

以下研究项目的因素应该进行检查: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案与目的的一致性,研究向预定目标的发展,以及对研究的冲击影响。

研究的结果应对以下各方面进行评定:

①病人治疗前的状况;

②根据研究人员及评估人员的客观观察与病人的自我评价所描述的病情进展变化情况;

③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过的不良事件。

5.13 研究报告

研究负责人应当负责作出试验的最终报告,此报告应提供给研究项目的主持资助人、道德考察委员会以及所在地法规认定的任何其它当局机构。最终报告就是在研究项目完成后对其全面的描述,包括研究结果的发表与评价、统计学分析以及道德方面、统计学方面与临床方面的评价。针灸临床研究的结果应及时地予以公开发表,但必须包括所有的不良事件,甚至于未能显示疗效结果的研究也应当发表。因为有选择性的发表(如只讲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会导致某种形式的误解错觉,即众所周知的发表倾向性。

5.14贯彻实施

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并非总能在所有的医学领域里得到实施,针灸也不例外。对于临床研究者来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有明确的意向,即怎样使他们的研究结论(正反两方面的)能在他们自己所处的卫生机构内,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实施传播。

5.15结论

在本《指南》中所概括的各种研究方法都能为各种目的所进行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在所有这些方法中,随机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最复杂精细的,所以从很多方面来说就成为现代临床研究中临床试验的“金标准”。然而这种手段却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花钱较多,比较麻烦复杂,而又只能获取增量性的解答。这对于整个医学系统(如草药或针灸)的评估来说就是个弊端。另外,随机临床试验,从定义上来说,就排除了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首选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医患之间在治疗结果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些局限性至少可以部分地用“针灸流行病学”中描述的设计完备的回顾性与前瞻性结果研究来补偿。而设计恰当的前瞻研究通常更优于回顾研究。

因而,在针灸研究的范围内,当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提高针灸的疗效,如要弄清那一种配穴处方对于治疗某种特定病情最适当时,就需要随机临床试验。相反,当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针灸的预防价值以及指导患者选择疗法并帮助制订医疗卫生政策时,就需要针灸流行病学(结果研究)。

最后,虽然临床核查以及个例研究(1之n项试验)有一些固有的局限,但这些方法对于激发所有针灸研究者与执业者在针灸研究方面的兴趣还是理想的。这种研究兴趣会导致很有价值的初级信息资料,这产生于对古代传统论述所持的逐渐增强的积极批评性态度。

6、本《指南》的使用

本《指南》意在促进针灸界的科研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并为那些尽力支持针灸临床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本《指南》也可用于科研学术机构,有关的期刊杂志可以评价这方面的报导文章。希望本规范范围足够广泛而能够使各成员国的研究机构为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对其加以修改。此外,本《指南》对于那些能对针灸行业制定法规,并规定针灸治疗适应症的卫生保健当局可能也有用处。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南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南 研究方案撰写指南使用说明: 1.《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南》是为申请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 员会伦理审查的研究者撰写研究方案时提供的参考; 2.此指南是针对临床研究的,对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 口腔、社会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使用时请参考方案设计的主要方面。 3.不鼓励照搬本指南语言,而鼓励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特点撰写研究方 案; 4.以下用斜体字标注的是为方便研究者理解本指南内容而提供的事例。 每个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都应该有一份详尽的、设计科学的试验方案,即一份准确描述如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收集分析临床数据的综合计划。为帮助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申办者制定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及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申报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姚晨教授、阎小妍博士和李会娟博士制定该指南。 本文件将根据临床研究的两大类别,分别是观察性研究(用于探索,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和证实性研究(用于验证假设,下结论)来进行方案撰写格式的阐述。在医学研究中,观察性研究主要用于评估潜在有害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暴露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描述疾病或治疗模式的流行病学,研究罕见转归(如某新药不良事件的上市后监测)或确定病因,以及为随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研究假设等。而证实性研究是指研究者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

单位,按要求随机分配受试对象,合理安排处理因素,以对比和分析处理因素施加于受试对象后所产生反应或效应间差别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一般会有干预存在。对于观察性研究和证实性研究相互关系,详见下图: 具体格式见下: 1 一般格式要求 做到封面、目录、页眉、页脚完全。页眉页脚中需包括研究题目、方案版本号、日期和页码等信息。 2 标题页 标题:应用常用的专业术语表述研究设计。 对于观察性研究,建议在标题中加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等”字眼,如:矽肺宿主、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于证实性研究建议加入诸如“随机对照”字眼,如评价××胶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日期,版本号 课题负责人单位科室

中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风病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 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起病即出现眩晕、视一为二、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等临床表现者,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脏腑而出现神志昏蒙。 1.1.3病期诊断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1.4证候特征: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在中风病主症的基础上备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如下: 风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 火热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 痰证:口多黏涎或咯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苔腻,脉滑等。 血瘀证:头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

近年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概况

近年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概况 摘要】针灸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学科不断吸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了自身的科学内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学科,率先走向世界,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那么近年针灸的临床研究状况如何,针灸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有何进展,针灸与哪些学科交叉紧密呢?经笔者查阅文献,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针灸临床研究发展概况 1 针灸临床研究领域的现状 以往,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都非常有限。近年来,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得重视。1996年WHO发表的针灸适应症,其中有11项属于运动损伤和运动器官的疾病。针灸在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针灸对运动疲劳的影响;二.针灸对运动所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 三.针灸对运动能力的改善;四.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五.针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目前研究,针灸对运动损伤及运动性疾病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针灸对机体自由基、血睾酮、血乳酸等的调节作用。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实了针灸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史署生艾灸运动员的神阙和两侧足三里的实验表明灸法可以降低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血乳酸的含量。王文元用平衡针刺法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加快乳酸代谢,减少体内的乳酸堆积,从而使肌肉的酸中毒得到明显缓解,延缓疲劳的发生。[2] 综上,针灸对于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是确实的。鉴于目前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于某些问题,比如针灸如何提高运动潜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针灸研究方法的新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的证据基础之上,提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来获取最佳的证据,这对针灸的临床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目前针灸临床研究绝大多数的设计方法有待改进,应鼓励、提倡针灸研究者采用RCT,为EBM /SR (系统评价)提供更多更好的原始资料,使针灸研究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可能改善针灸临床研究结论不一致、针灸处方不标准的局面。然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同样讲求辨证论治,在“病”和“证”这二者之间,中医更重视对“证”的把握。准确的辨证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例如面对一位以恶寒、发热、咳嗽为主症的病人,我们要辨的是证属风寒、风热,还是表寒里热,从而决定治法。辨证准确,治法恰当,则取效是必然的。相比较而言,这个“病”到底是“感冒”或“咳嗽”,或“发热”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中医的特色, 却与RCT的要求相矛盾。RCT 要求必须要有明确的权威的诊断标准。[3]而且,针灸的操作离不开针灸医师。每个医师的操作手法,甚至同一个医师的每一次提插捻转的程度,频率等操作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这也达不到RCT“统一标准”的要求。 那么,针灸和循证医学如何很好的结合,如何应用RCT进行针灸学的研究,就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发展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专业化队伍和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循证针灸学,须结合中国针灸学的自身特点,如重视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证据,开展高质量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等。[4]

针灸镇痛的原理及其发展

方兴未艾的外治法之针刺灸镇痛疗法 摘要笔者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观点,以针刺麻醉镇痛,针灸治疗体表和脏腑疼痛为实例,从针刺对神经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面,阐述了针灸镇痛的原理,并将其与现代镇痛手段相比较。 关键词针灸痛症治疗针刺效应 绪论临床实践与资料及针刺麻醉的应用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被国内外医家所公认,相比药物和外科手术镇痛的方法,针刺镇痛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包括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针灸指的是医疗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到的针灸疗法,广义概念指的是完整学科,即针灸学。针灸疗法属于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类。其中包括了针法,灸法和发展而成的枢穴特种疗法。这些医疗方法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不同,却都建立在同一理论之上,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经络枢穴理论。 针灸镇痛是一种治疗方法。讲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然后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或施加电刺激等物理刺激以求达到治疗病痛目的。针灸疗法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为基点的。当时,人们就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砭石刺破劳作时的脓殇,这种手段后来又进而发展成为刺络泻血的方法。 《内经》在针刺镇痛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后世针刺镇痛研究的基础。“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泣而不行,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是书中提出的引起疼痛的原因。对此《灵枢》首次提出了“以痛为俞,以知为度”的针刺镇痛方法。此后,经过《难经》发展了奇经八脉与疼痛的临床,人们广泛认同奇经八脉逆乱阻滞同样可以出现疼痛病症。从此,针灸结束了单纯作为经验

疗法的历史,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形成了以经络为核心的针灸基础理论。此后,针灸镇痛疗法也逐渐成型。 金元时期,窦汉卿《针经指南》又补充了八脉交会穴治疗不同痛症的理论,为后世针刺镇痛选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后,在此基础上针刺镇痛逐步趋于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 1.针灸麻醉镇痛 针灸麻醉镇痛是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依据筋络脏腑基础理论和针刺麻醉临床经验,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成功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2.针灸治疗体表及脏腑疼痛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概括为气血。《素问》说“风寒湿三期杂至合二位痹”《千金方》说:“凡病皆于气血壅滞步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可见各种痛症杰克归结为气血的病变,气血的病变不外乎“不通”,“不荣”,或因气血不通,或因气血不容。不论何种邪气壅滞经络脏腑,“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就是体表疼痛性病症的基本病因病机。 ①现代针灸临床 体表疼痛如肌肉痛以及各种骨关节病扭伤等,占据了针灸临床的绝大部分。而大量数据表明,针灸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等外伤性急症有显著的疗效。 ②针灸治疗脏腑疼痛 1957年我国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例针灸麻醉的扁桃体摘除手术,60年代公布后即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70至80年代初,针刺麻醉在国内外的内科手术中逐渐被推广使用,这既是针灸发展是上的一个飞跃,也是外科麻醉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此后从最初的肺,胃且切除术必须用80多个穴位,几个针灸师连续捻针7~8个小时,到如今结合经络腧穴加上耳穴的介入可以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2009 V.4.)解读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恶心、呕吐又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急性剧烈的恶心、呕吐可能导 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因消化道粘膜损伤而出血、感染甚至死亡,从而使患者对化疗心 存恐惧,依从性明显降低,结果导致化疗药物减量或中止化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尽可能预防和减轻化疗 诱发的恶心、呕吐,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a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是由美国21家综合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其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目前也已成为全球各国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指南。由于目前抗肿瘤药物日新月异,止吐药物和治疗方案也发展迅猛。因此,2009年NCCN已对止吐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第4次更新,本文就第4版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国内肿瘤专科医师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当今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药物,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止吐治疗。 1.化疗诱导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 1.1 CINV的分类 CINV按照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预期性、急性和迟发性三大类。 预期性(anticipatory)CI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预期性CINV,其原因可能是他们比 老年患者既往接受的化疗更强烈,或呕吐控制不佳有关。此类CINV与疾病本身、化疗方案无关,精神心理因素是其 主要原因,与以往化疗CINV控制不良有关,一旦发生,现有止吐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可采取镇静、行为调节、系统 脱敏等治疗手段。 急性(acute)CINV通常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4h内发生,5-6h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8h以上,之后停止呕吐或转 为迟发性呕吐。此类CINV程度最为严重,与化疗药物导致的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有关。5-HT3受体拮 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急性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增加迟发性(delayed)CINV的发生风险,并增加以后止吐治疗的难度。 迟发性(delayed)CINV一般发生于化疗后24-48h,有时可持续1周,有研究表明约40%-50%的化疗患者会出 现此类反应。多发生在使用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或阿霉素等药物化疗间期。此类反应发生晚、持续时间较长、 症状相对较轻,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对患者的后续化疗、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P 物质介导、血脑屏障受损、胃肠动力减退及肾上腺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 1.2 CINV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CIN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一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 受体结合,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二是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激发 区(CTZ),进而传递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三是感觉、精神因子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通路导致呕吐,此类多见于预期性CINV。

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 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2. 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2018年1月25日正式立项。首先,在前期广泛的文献检索与调查基础上,选取33部《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与32部国内外指南制定手册提取相关信息,经过多次小组讨论,制订了本标准的初始条目。根据初始条目编制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16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相结合的方式邀请36名相关领域专家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2018年8月4日,邀请14位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本标准的各项条目进一步讨论,达成共识。最后,汇总以上研究结果,形成该标准。 3. 主要参加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4. 主要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内容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分工 商洪才 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整体规 划 陈耀龙 教授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王燕平 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医学研究所

李承羽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撰写标准 初稿 胡嘉元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问卷调查 发放与回收、组织专家共识 会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遵循“科学性、透明性、实用性”的编制原则,借鉴国际相关领域标准,调查目前中医临床指南中推荐意见分级及报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吸取国内权威专家意见,制订能够体现中医药特色、推荐意见形成过程清晰透明、推荐意见分级具有临床实用性、推荐意见内容报告清晰具体的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及报告规范。 2. 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形成推荐意见及推荐强度的方法,包括推荐意见形成方法的报告原则、影响推荐意见的因素、推荐意见强度分级及表述、推荐意见内容报告四部分内容。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标准主要解决了目前国内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形成推荐意见时使用标准不统一、无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及报告不规范等问题。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此条不适用于本标准。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中不涉及任何专利。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文章编号:1005-0957(2001)06-0003-03 ?论 坛?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杜艳军, 孙国杰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 作者简介:杜艳军(1976~),男,硕士生 【摘要】 目的 探索针灸临床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针灸临床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优势特点,并分析了其限制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因素。结果和结论 循证医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针灸临床与现代研究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循证医学;针灸疗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C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Clinical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Research D U Y an -j un , S UN Guo -j ie , H ubei Univ er sity of T CM ,W uhan 430061 【Abstract 】 Purpose T o seek a new met ho d o f clinical acupunctur e-mo x ibustion resear ch.Methods Clinical a cupunctur e pr actice and r esear ch wer e done accor ding t o ev idence-based medicine,the advan-tag e and char acter of ev idence -ba sed medicine w er e used fo r refer ence ,and the facto rs limiting its use for clinical acupunctur e w er e analyzed.Results and C onclusion T 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 ill cer tainly pr o mote the sy nthro nous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acupuncutr e-mo x ibustion and moder n r esearch. 【Key words 】 Ev idence -based medicine ;A cupunctur e therapy ;T r ends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 edicine ,EBM )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EBM 作为指导临床实践、制定科研计划、分析结果和临床决策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学,强劲地推动了全球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已广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但针灸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个人技巧的初级阶段[1] 。如何发展针灸已成为当代针灸界专家、学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借助循证医学这一重要的方法,充分考虑针灸自身特点,同时吸取其他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将成为改造、发展针灸的一条新途径。1.什么是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David sack-ese 在《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这样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具有3个突出特点,亦即最好的研究证据(the best research ev -idence ),临床专业技能(the clinical ex pertise ),患者 的价值(the patient values ),其中最好的研究证据 是EBM 的核心。EBM 的兴起是在按传统方法决定临床诊治有一定局限性;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临床治疗由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向对治疗转归与质量的重视等一定背景下发展的。其核心思想即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更好地回答临床待解决的问题。 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而是脱胎于经验医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经验医学认为只需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加上熟练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即足以指导临床实践。而循证医学认为积累经验和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关技能是必要的,但直觉和不严谨的临床经验,且缺乏系统观察时,不能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全部依据,也有可能犯错误。 2.循证医学特点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方法学,针灸学是沿袭了几千余年的传统经验医学。独立地讲,两者是不可相比的,但结合却是必然,将EBM 应用于针灸临床,必然会促进针灸的发展。 EBM 与针灸临床及研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十分重视对临床证据的获取,对医学文献的搜集与 ? 3?上海针灸杂志2001年12月第20卷第6期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利用针法和灸法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以及调整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疗效。针灸技术在古代就是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针灸在临床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针灸对疼痛具有较好的作用 现代疾病中有绝大部分的疾病的治疗的同时要对疼痛进行治疗,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镇痛药物的出现,使疼痛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但是,镇痛药具有持续时间短和会产生副作用等不足之处。相反的,针灸镇痛弥补了药物的不足,它可以对某些对镇痛药禁忌的适应症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另外,由于针灸产生的是内源性的镇痛成分,所以针灸对人体软脏器不会产生刺激或刺激较小。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推荐的49种针灸适应症中就有跟大一部分与疼痛有关,由此可见,针灸在治疗疼痛上具有较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信任的。[1] 全世界数百万的人们使用针灸经行镇痛,美国研究小组近几年通过对小鼠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针刺针刺能够激活痛觉抑制受体,并且发现了一种能够促进这些受体产生响应的化合物,它能延长针刺对痛觉的抑制。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taly Napadaw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2] 针灸通过对人体神经元的刺激抑制痛感,同时配合一定的按摩手法对治疗高强度劳动或人体部位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所产生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针灸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的积极作用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都是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以及代谢异常,主要以高血糖以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的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治疗等方式。而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的检阅发现,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并口服小剂量的降糖药的治疗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小剂量的西药治疗糖尿病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减少或减轻了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此外,以不同的针法,灸法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可观的。同时,针灸具有T2DM机体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也能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调节内分泌系统,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变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而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得改变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通过针灸可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并得以控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针药结合等方法技术会加以完善,理论更加充足,针灸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会更好。 [4]

沃登编辑:中医类(含针灸)SCI 论文投稿的心得及指南

沃登编辑:中医类(含针灸)SCI 论文投稿的心得及指南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中医一直没有得到西方的承认,甚至在国内,很多人也不承认中医,原因之一在于,中医很少有象样的国际性论文出现。国际性权威杂志上的论文,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因此,有必要使中医的成果国际化,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实际上,中医的文章(包括针灸类),并不代表就不能发表SCI 杂志了。实际上有不少杂志愿意接受相关的文章。如果是中药单体的研究,只要做得好,任何杂志都可以发表的,Lancet, PNAS, Nature 象Medicine 等顶级杂志上均出现过中药的研究,而Science,PNAS 等杂志上经常出现针灸,气功等相关的文章。前阵子报道成都有人研究气功大师严新的气功的文章,也发表在不错的SCI 杂志上呢。不是中医类文章就不能发表在世界顶级杂志上,而且有两个因素: 1 你的实验设计是不是真的严格?!如是否符合随机,对照等一般性原则? 2 你的结果是不是很有说服力? 3 你能否将文章的确切含义表达出来,英语足够好!我们接触过大量中医针灸类论文,普遍存在以上三个方面问题。因此,只要从这三个方面源头抓起,发表SCI 杂志上有可能的。下面介绍一些与中医中药和针灸相关的SCI 杂志: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ACUPUNCTURE & ELECTRO-THERAPEUTICS RESEARCH) 1.邮寄投稿地址: Editor-in-Chief: Yoshiaki Omura, M.D., Sc.D., 800 Riverside Drive, Suite 8-I, New York, NY 10032, USA. Tel: (212)781-6262, Fax: (212) 923-2279. 2. 期刊的稿约(Note to Authors ) 3.相关心得①该杂志为季刊,号称投稿周期短,发表快。杂志编辑水平相对较差。“The journal is noted for its rapid handling of editorial contribution and short publication turn around time.” ②收录复旦大学的针灸研究较多,中医类科研机构的较少。被录用率相对较高。③主要收录针灸及其相关研究。主要录用实验研究。明确表面支持针灸疗法。“The journal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ake acupuncture and electro-therapeutics a universally acceptable branch of medicine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based 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④论文思路与投稿策略:针灸实验方面的论文可以考虑投。如果为下列病症的研究,录用率会更高。“particularly o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medical problems, such as intractable pain, dystonia, Parkins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英文刊能接收大量的中医类文章。phytotherapy research 本草疗法研究这个杂志影响因子为 1.43,接收的文章多为中药单体研究。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中医在西方称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这本杂志收录中医的文章,日本,韩国人发的比较多。国内发的很少。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如上planta medica 也发表植物单体研究的文章另外,如果针灸类文章,可以往神经科学领域的杂志投谢,如Brain Research, Pain 等杂志,接搞量还可以。 2 从SCI-E 文献分析世界针灸学研究现状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附件5: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1995年出版) 1、总论 1.1背景 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500年以上,其产生的年代还要早。公元前2~3世纪,针灸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理论,这可见于《黄帝内经》之中。针灸作为一种显然是简便有效的临床方法于6世纪介绍到中国的邻国,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到16世纪初期,针灸传播到欧洲。 在过去的20年里,针灸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人们对针灸在治疗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感兴趣,并想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来解释针灸的作用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针灸的潜在价值以及针灸对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这一目标所能作出的贡献。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承认传统医学疗法,尤其是草药医学与针灸,形成了恰当的技术方法,可以纳入国家的卫生战略规划中,并且敦促各成员国制定有关传统医学研究、培训及情报信息各方面的项目计划。两年后,于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通过了另一项决议,重申了草药医学与针灸的价值并且敦促各成员国根据其各自的具体需求与情况建立或进一步发展有关传统医学尤其是草药与针灸方面的项目计划。 1.2针灸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针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卫生保健资源,然而针灸的使用却主要是基于传统及个人的经验。虽然针灸已为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适当的科学研究对于针灸的合理使用与进一步发展将是有益的。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所通过的有关传统医学的两项决议鼓励各成员国在现代与传统医学观念的基础上开展评价传统医学(草药与针灸)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应当比研究其作用机理更受到重视,因为这种研究直接关系到针灸在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的发扬与投入。 1.3针灸临床评价对本规范之需求 针灸临床及其相关的研究早已为一些独立团体所开展,但研究质量迥异。应当把各种可接受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并作出结论。结合并运用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保证研究课题的可靠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讲是很困难的。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的运用,如科研设计、科研实施、统计分析、论述与报告等尚不能为针灸研究者们恰当地掌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日内瓦开会,建议由世界卫生组织出面健全强化针灸研究方法的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质量可以被接受。 2、术语解释 以下词汇在本文件中作为有特定意义的术语使用。 2.1 与临床评价方法有关的词汇 (1)有效性:有效性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检测结果要与被检测现象的真实状态相符。一般来说临床评价有两种有效性: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鉴别诊断 1.2.1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成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牛膝9g,茯苓15g,白术I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2 湿热证 证候: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木瓜30g,络石藤15g,川牛膝9g,土茯苓30g,虎杖15g。 加减: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9g,萆薜15g.泽泻9g以助清利湿热;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滋补肾阴。

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管理指南

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临床试验用药物作为临床试验的核心,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规范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参照国际规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定义的临床试验用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GCP)。包括各期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药物(GCP),以及一个已上市药品以不同于所批准的方式适用或组合(制剂或包装),或用于一个未经批准的适应证,或用于收集一个已批准用法的更多资料。(ICHGCP) 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与上市销售的药品相比,临床试验用药物给受试者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大。(药物临床试验与GCP指南,GCP)临床试验用药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按照GMP条件生产,保证试验用药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2)确保试验用药物在运输、分发、储存、使用过程中不变质、不受污染,过期药物要及时更换;(3)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识,明显与上市药物相区分,避免误用;(4)包装和标识符合盲法、随机等试验设计的要求;(5)仅用于参加试验的受试者,不得买卖或赠送其他人员;(6)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试验方案规定的给药方案分发和用药;(7)建立试验用药物的接收、分发、使用、冋收、销毁记录和计数制度并做好记录。(药物临床试验与GCP指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其临床试验用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均须遵循本指南,并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各方的职责要求 第一节申办者的职责 申办者是临床试验的发起者和管理者,负责临床试验用药物的准备和提供,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质量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ICHGCP) (1)在开展临床试验之前,申办者应当保证关于临床试验用药物有足够的非临床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支持所开展的临床试验。 (2)申办者应当保证试验用药物(包括活性对照品和安慰剂)具有适合产品开发阶段的特性,按照适用的GMP生产、处理和储存,并保证试验用药物在整个试验开展期间的质量和稳定性。 (3)申办者应当按试验方案的要求对试验用药物进行适当的包装,试验用药物的包装应当能防止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受污染和不可接受的变质。包装和标签还应符合盲法、随机等试验设计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4)申办者负责向研究者/研究机构提供试验用药物,以及向研究者/研究机构提供如何安全接收、处理、储存、分发、从受试者处回收未使用药物以及将未使用药物返回申办者的书面操作程序。 (5)申办者应建立试验用药物在生产、检验、包装、贴签、发运、供应、发放、使用、回收、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记录系统。 (6)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的全过程负责,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 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按照2006 年 10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 1 / 5

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 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 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 8 种。 3 中药调理法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 如叶子[ 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 386 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 温茂兴[ 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 66 名患者。 服药平均 40d 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医院实习手册范文

2020 医院实习手册范文 MODEL TEXT

医院实习手册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 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时光飞逝,转眼间门诊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这两个月的点点滴滴,你都有哪些收获?下面是医院实习手册范文,欢迎参阅。 医院实习手册范文1 目的: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走进医院去观察学习,及早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来知道自己现阶段的学习。 调查方法及内容:暑假期间(月日—月日),我到孝感始终医院康复科见习。在接近的时间里,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早上8点交接班仪式,各值班医生,护士要将前一天病人情况作一总结交代以明确今天的工作。之后,我跟随老师查房时医生的言行举止,如何运用中医四大疗法“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目前的情况,基于病人当前的情况如何给病人开处方等等。 结论:这次见习,我到康复科了解到了一些康复科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治疗,同时这次见习对我今后的学习给予指导。下面就略谈我的感想。 [感想]

一、传统医学在康复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医学在研究疾病康复方面,历史悠久,著述众多,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调摄情志、娱乐、中药、针灸、推拿、营养、自然沐浴、气功、太极拳等康复疗法,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与西方康复医学相比,自有其优势和特色,如它强调天人相应、燮理阴阳、形神兼养、动静适宜、协调脏腑、通调经络、扶正祛邪、综合调护等.其康复方法丰富多彩,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可靠。总之,中医康复法在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康复科常见疾病的治疗: 1--脑栓塞患者可能同时伴发代偿性高血压,但是不会维持太久。急性脑栓塞患者的病灶部位发病24小时后ct才能显示,而mri会在六小时后就能更早提示。在治疗方面,应尽早实施头针,体针,电针并且配合适当的肢体运动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在头针方面,顶颞前斜线——前神聪到悬厘(运动区),顶颞后斜线——百会到曲鬓(感觉区)加上顶旁一线和顶旁二线,但是脑出血急性期是禁止针刺,以免加速大脑内部出血。 2----面肌痉挛的患者早期针刺治疗效果好,对面部腧穴应是轻刺和浅刺激,不宜手法太重。先刺远部穴位再刺面部。只针不灸。 3---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面部穴位扎针时应轻刺而久留针。远部穴位取四关穴(双合谷和双太冲)强刺激。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往往其首发症状是伴有牙痛和鼻痛,舌头痛,以上可以用来考虑是否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