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多评法综述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开发与创新·0引言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1]。
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2]。
本文由此从评价指标与权重确定两方面出发,对当前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粗糙集、熵、模糊数学与灰色关联度等相关理论的多指标评价方法作简要综述,并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综合评价方法概述[3~6]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
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 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由于大多数评价方法其约束条件太多,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在许多假定的基础上或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通处理后才能应用相关评价方法。
对此,当前出现了采用神经网络、熵、粗糙集、遗传算法等多种方法集成的思想,来改进评价方法的公正性与精确性。
所谓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就是采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加以改造并结合,获得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下面就对当前所出现的新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2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综述2.1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非线性映射等特性,能对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对象进行评价,例如对项目的成本、效益、风险等进行评价,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本等进行评价,对个人的工作绩效等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对象往往涉及多个指标,而且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需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和得分,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在选择具体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目的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在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时,首先需要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然后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采用加权求和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项目评价、产品评价、绩效评价等各个领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对象进行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掌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学习,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学习,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一测多评方法指导原则

一测多评方法指导原则一测多评方法是一种评价方法,也就是在一次测评过程中采用多个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单一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在进行一测多评方法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化评价工具:选取不同种类的评价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观察、面试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可以综合考察被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特征和能力,减少评价结果的偏差。
2.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既要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需求,又要具备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该能够覆盖到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量化或者描述,以便进行综合评价。
3.充分沟通和合作:一测多评方法需要多个评价者参与,评价者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
评价者应当对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有一致的理解,并且要相互协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全面客观评价:评价结果应当综合考虑各个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的结果,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者应当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能力,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5.信息多角度融合:评价者应当将不同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融合在一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评价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将不同评价结果的信息进行加权融合,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6.及时反馈和改进: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向被评价对象反馈,并且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被评价对象应当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评价者也应当根据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在实施一测多评方法时,还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背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
同时,评价者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评价能力,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和连翘叶中多种成分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和连翘叶中多种成分
田淑芳;韩旭;谭奥飞;王安;周园园;王梦夕;孟晨晨;程铁峰
【期刊名称】《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4(43)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翘和连翘叶中绿原酸、芦丁、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松脂醇-β-D-葡萄糖苷、连翘苷和连翘酯素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方法。
方法:采用HPLC法,以连翘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连翘苷与其余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计算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7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验证QAMS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结果:在不同实验条件
下,RCF重现性良好,13批样品中该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值和外标法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结论:QAMS法可用于连翘和连翘叶的定量分析。
【总页数】7页(P96-102)
【作者】田淑芳;韩旭;谭奥飞;王安;周园园;王梦夕;孟晨晨;程铁峰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挥发油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2.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归尾颗粒中3种成分
3.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叶红茶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4.一测多评法测定连翘中多种不同类型成分的含量
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时间连翘和连翘叶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测多评法计算公式

一测多评法计算公式一测多评法计算公式1.总分计算公式一测多评法是指在统一的考试(一测)成绩基础上,通过多次评卷和外部评审来确定最终成绩。
以下是一测多评法中常用的总分计算公式:•总分 = 一测成绩 + 多评成绩 + 外审成绩2.各项评分计算公式一测成绩计算公式一测成绩是指学生在统一考试中所得的成绩,计算公式如下:•一测成绩 = (题目得分1 + 题目得分2 + … + 题目得分n)/ 总题目数量举例说明:假设一场考试共有10个题目,学生答对了其中7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均为10分,则计算一测成绩的公式为:•一测成绩 = (7 * 10)/ 10 = 7分多评成绩计算公式多评成绩是指通过多次独立评卷获得的成绩,计算公式如下:•多评成绩 = (评卷A得分 + 评卷B得分+ … + 评卷N得分)/ 评卷数量举例说明:假设一份试卷由三名评卷老师进行评卷,他们分别给出的得分分别为80分、85分和90分,则计算多评成绩的公式为:•多评成绩 = (80 + 85 + 90)/ 3 = 85分外审成绩计算公式外审成绩是指通过独立的外部评审来判定学生的成绩,计算公式如下:•外审成绩 = 外部评审得分举例说明:外部评审为学生的答卷进行专业性评审,并给出80分的得分,则外审成绩为80分。
3.总分计算举例假设学生在一场考试中的一测成绩为70分,通过三名评卷老师进行多次评卷得到的多评成绩为80分,同时经过外部评审得到的外审成绩为85分,那么该学生的最终总分计算如下:•总分 = 70 + 80 + 85 = 235分因此,该学生最终的总分为235分。
以上就是一测多评法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及其举例解释。
通过一测多评法,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多个评判结果综合起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中的应用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中的应用摘要:中药检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测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中草药本身的特性,其不同于提取合成的西药,成分非常复杂。
而这种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西药适用的单一指标评价是难以准确测评中药质量。
而2006年由王智民等通过适用数学函数分析等方式所研究出的一测多评法(QAMS)首次实现了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多个成分的含量。
自一测多评法提出以来,中药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
本文将通过探究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效果以及其在中药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药现代化的迈进提供指引。
关键词:一测多评;相对校正因子;中药检测1.一测多评法研究进展与意义1.1研究背景中药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疾病治疗传统用药,在现代科学进步下,依旧拥有不小的医学使用价值。
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是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刘相辉.玉屏风散对肺气虚证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肺部炎症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相比西药,大部分为天然动植物的中药,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用途广泛,临床应用涉猎较大,可批量生产,是优秀的临床医学药剂。
中药质量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与单一指标相比,多指标的质量评价模式更符合中药多成分、多功效的特点[[[] 周渊.五味子饮片质量控制及木脂素对照提取物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然而,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临床作用的模糊性、质量标准的局限性都限制着中药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
但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检测试剂、电子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对于中药的质量进行检测已经不再只是停留在纸面的猜想。
本文旨在探讨一测多评法对中药检测的作用,为未来中药走向国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研究现状2006年,王智民等在《“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首次提出了一测多评法,论证了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原理,同时通过对木通药材的检测,实践证实了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检测领域有优良表现。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企业管理、政策制定,还是科学研究、社会评价,都需要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对象的特点和优劣。
本文旨在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历程、主要类型、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以期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了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详细梳理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并对每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展望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情况,掌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将多个独立指标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数,以便更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状况。
统计学基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运用了大量的统计学原理,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这些统计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评价对象主要特征的综合指标,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经济学基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资源分配、经济效益评价、社会福利评估等方面。
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边际分析、效用理论等为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人们从经济角度出发,更科学地评价对象的优劣。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发展起来的。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将多个评估指标综合在一起来评价一个对象的综合性能,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从综合评价方法的定义、应用领域、常用方法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综合评价方法的定义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将不同的评价指标综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到最终评价结果的方法。
它可以将不同评估指标之间的权重考虑进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和关联性,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决策依据。
二、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领域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资源优化配置、项目评价、经济发展、环境评估等方面。
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可以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估不同资源的价值和效益,从而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在项目评价方面,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的可行性、效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供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在环境评估方面,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帮助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三、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1.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和构建判断矩阵来对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和权重确定。
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和关联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通过计算指标的熵值来确定权重,从而实现指标之间的综合评价。
该方法在评价指标数目较多、权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3.灰色关联法灰色关联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来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在处理信息不完善、数据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模糊数学和动态分析的思想,可以对时变和模糊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含量测定中应用进展摘要: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很多,导致市场上中药材质量控制困难,目前仅凭单一成分评价中药材质量过于片面,不能很好反应中药材质量优良。
一测多评法以中药材本身具有成分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可以很好反应中药材质量。
笔者结合近年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中应用实例进行探讨,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含量测定,一测多评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储藏方式等[1]。
因此,目前中药材市场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
现阶段中药标准多用单一成分含量高低来反应中药材质量,但中药材成分复杂多样,作用机制模糊,大多靠几种成分协同发挥药效,这样仅以一种成分含量无法全面反映中药质量。
但如果以传统测定方法同时测中药材中几种成分不但面临对照品难得,检验周期长,还耗能、耗时。
2006年王智民等[2]首次提出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该通过中药有效成分间存在的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法,测定一个成分(对照品易得、价廉、有效者)实现多个成分(对照品难以得到或难供应者)同步测定。
不仅解决了中药多成分定量和多指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对照品缺乏问题,同时实现多指标同步质量控制反映中药质量。
该法提出后得到业内学者广泛认可和应用,并于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
现就一测多评法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一测多评概念与原理研究思路起源于内标法、校正因子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以及紫外百分吸收系数法等几个概念。
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成分的量(质量或浓度)与检测器响应成正比的原理,在多指标质量评价时,引入相对校正因子的概念,以样品中某一典型成分( 有对照品供应者、价廉、有活性) 为内标,根据中药有效成分间存在的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建立该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通过RCF计算其他成分的含量。
这种测定一个成分,实现对多个成分定量的方法命名为“一测多评”法。
具体表现为,在多指标(s,a,b,.....,i,......)质量评价时,以药材(或成药)中某个典型有效成分作为内参物(s),建立内参物与其他待测成分(a,b,.....,i,......)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f sa,f sb,f sc,......)按计算公式:f si=f s/f i=(A s/C s)/(A i/C i)=(A s·C i)/(A i·C s),式中A s 为内参物峰面积,A i为其他组分峰面积,C s内参物浓度,C i为其他组分浓度。
在方法学建立时,需要准备待测组分及所选内参物的对照品,求出内参物与个待测组分见的RCF,并把它作为常数用于以后的含量测定计算中[3]。
含量测定过程中,只需准备内参物的对照品,因而内参物(s)浓度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应用RCF,结合内参物实测值计算待测组分浓度(C i)。
2 一测多评法应用2.1 黄酮类内参物的建立李倩等[4]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16批丹参中以丹参酮II A与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4种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用外标法验证该方法在丹参药材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结果表明,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
范玲等[5]以大黄素为内参物测定虎杖中大黄素、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含量,通过建立大黄素与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计算,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饮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外表法测定值的差异,结果测定11批虎杖中3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RSD 均小于3%,表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控制虎杖饮片的质量。
蔡海霞等[6]以中药材黄芪为研究对象,建立黄芪中4种个主要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测定的34批黄芪药材及饮片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该法可用于黄芪药材质量评价。
另外,朱晶晶等[7]通过建立27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芩苷与后3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所选27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成分含量,两种测定结果比较表明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一测多评法不仅用于单味药中,在成方制剂中同样适用。
杨菲等[8]建立银黄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一测多评法。
测定黄芩苷与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测定的校正因子测定黄芩中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真实值。
结果表明,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证明一测多评法可运用于银黄片质量控制。
2.2 生物碱内参物的建立陈静等[9]在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时,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5中生物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并用外标法测定21批所选药材5中生物碱含量。
比较常规的外标法实测含量与一测多评计算的,含量的相对误差,结果均在小于3% ,说明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证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作苦参质量控制。
匡艳辉等[10],建立了中药材黄连5个主要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建立小檗碱与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对进行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的含量计算(计算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这5 种生物碱的含量(实测法),并通过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其含量间的相对误差,结果均小于3%。
说明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黄连质量控制。
宋亚芳等[11]用11批吴茱萸药材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
并用外标法测定这11批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3中成分的实测值,并对这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5%),表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含量测定。
尹萌等以关黄柏为研究对象,建立关黄柏中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指标,建立其与药根碱、巴马汀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测得的校正因子测定所选药材中药根碱、巴马汀含量,同时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控制关黄柏药材及饮片的质量。
一测多评法对多种中药材中生物碱含量测定,且测定结果与外表法测定值均没显著性差异,表明一测多评法可运用于控制主要成分是生物碱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2.3 皂苷类内参物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提出时首先运用于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此后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材中运用更加广泛。
王智民等[12]在首次提出“一测多评”应用于药材白木通,建立了皂苷P J1与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建得的校正因子测定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的含量,同时用外表法测定白木通中皂苷P J1与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3种成分绝对含量。
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该法可用于中药材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黄帅等[13],建立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校正因子,并用所得校正因子测定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含量。
并通过t-检验法对一测多评法测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对柴胡药材中3种皂苷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外标法对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实测含量与一测多评法计算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t检验,P>0. 05,实验所得校正因子可信。
宋永贵等[14],建立预知子中多种三萜皂苷成分的一测多评质量控制方法。
皂苷P D为内参物对皂苷X、皂苷B、皂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预知子中皂苷X、皂苷B、皂苷A三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药材中该4种成分的量,两种测量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采用一测多评法控制预知子的质量可行。
张勇等[15],以中药木瓜为研究对象,建立木瓜一测多评方法。
其中选择木瓜中活性成分齐墩果酸为内参物,通过考察HLPC和UPLC两种色谱体系建立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熊果酸的量(计算值),并用外标法测定木瓜中熊果酸含量(实测值)。
结果两种测量方法,两种测量体系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方法准确、可行。
2.4 其他成分内参物的建立一测多评法不仅应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还可以用于其他类成分含量测定。
杨芳等[16]通过药材川白芷建立川白芷中3种香豆素类成分一测多评法,建立以欧前胡素对照品为内标物与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测定川白芷中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含量(计算值),结合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这3种香豆素的含量(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20 批药材中3种香豆素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
林青等[17]为实现多指标评价穿心莲质量,建立一测多评分析方法,选择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建立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校正因子,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所选39批穿心莲药材和30批消炎利胆片中4种内酯类成分。
并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对莲药材而言相对误差小于5%,30批消炎利胆片两者相对误差小于8%,证明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穿心莲药材及消炎利胆片的质量控制。
贺凤成等[18]以中药材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一测多评法实现对五味子4种木脂素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其中选择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所建立校正因子测定13批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3批五味子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
付滢舟[19]等通过手性毛细管柱建立速效救心丸中异龙脑、左旋龙脑、右旋龙脑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解决对照品中异龙脑、左旋龙脑和右旋龙脑的相对含量不一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