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精选.pdf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精选.pdf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精选.pdf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原因得分

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

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

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

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3.0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

膜及巩膜,先左后右。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0.5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

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

开始。

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

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

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

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颈后三角:双手指尖沿斜方

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

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

2.5

颈部[8.0]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

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

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

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

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右手拇

指在气管旁滑动触摸,请被检者吞咽;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3.0

23.触诊气管位置。 1.0

24.听诊颈部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0.5

25.测试颈项强直。取枕,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

前使被检者头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同时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

的活动(Brudzinski征)。

0.5

前胸部和肺部[16.0] 26.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蹲下观察

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

0.5

27.触诊腋窝淋巴结。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掌

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

壁、内侧壁、前壁。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

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

同前。

2.0

28.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

骨压痛。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内上、

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1.0

29.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

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

1.0

30.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

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

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1.0

31.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嘱其深吸

气。

0.5

32.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

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2.0

33.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

条线。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

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

3.0

前胸部和肺部[16.0] 34.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

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3.0 35.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

长音,

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1.0 36.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 1.0

心脏[19.0]37.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视)、心尖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

线方向进行观察;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

2.0

38.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

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

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

4.0

39.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 1.0

40.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

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作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

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至浊音,于其上

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

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

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6.0

41.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

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

杂音。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

诊区、三尖瓣区听诊。

5.0 42.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 1.0

背部[15.0]43.视诊皮肤。被检者坐起,两手抱膝,暴露背部。0.5

44.触诊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

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

肤松弛致双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

1.0

45.触诊语音震颤。两手掌置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yi”

长音,然后两手交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

长音。

1.0

46.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

肩胛线上下共4点。

2.0

47.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叩出

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迅速自

上而下叩至浊音区,翻转板指,在其中点作一标记。再嘱其深

呼气后屏气,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再作标记,

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

5.0

背部[15.0]右侧。

48.背部听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

肩胛线上下共4点。

2.0 49.听诊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相同的声音强度发“yi”

长音,在

肩胛间区脊柱两侧和肩胛下区左右共4点,两侧对比。

1.0

50.检查肋脊点、肋腰点压痛和左右肾区叩击痛。 1.0

51.观察脊柱的活动度。0.5

52.检查脊柱弯曲度、压痛、叩击痛(先用间接叩击法,再用直

接叩击法)。

1.0

腹部[24.0]53.视诊腹部外形(蹲下平视)、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

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

0.5

54.腹部浅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沿逆时针方向移

动;检查McBurney点反跳痛。

1.0

55.腹部深触诊。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

触摸深部脏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1.0

56.肝脏触诊。用左手拇指置于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

手自右髂窝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

至触及肝缘或肋缘。如果肋下触及肝脏,必要时宜在右锁骨中

线叩出肝上界并测量肝脏的上下径。肝脏肿大者作肝颈静脉回

流征检查。

5.0

57.在前正中线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

与呼吸运动配合,测量肝缘与剑突根部间的距离。

2.0

58.脾脏触诊。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右手掌

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向肋弓方向触诊

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触诊不满意时,可嘱被检者右

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作触诊。如脾脏肿大,则

测量甲乙线、甲丙线和丁戊线。

3.0

59..Murphy氏征检查。以左拇指勾压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其余四指与肋骨交叉,嘱作深吸气,同时注意被检者的面部表

情,询问有无疼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检查。

3.0

60.双手拇指依次深压季肋点、上输尿管点和中输尿管点。0.5

61.触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股动脉搏动。0.5

62.检查腹部叩诊音分布。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0.5

腹部[24.0]呈左侧卧位,停留片刻后再次叩诊。

63.检查肝区叩击痛。0.5

64.检查液波震颤。左手掌轻贴被检者右侧腹壁,右手指指腹部

叩击左侧腹壁,必要时请被检者或助手用右手掌尺侧缘压在脐

部腹正中线上,再叩击对侧腹壁。

0.5

65.检查振水音。左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冲击触诊上腹部。0.5

66.叩诊移动性浊音。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

叩及浊音时,板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稍停片刻,

重新叩诊该处;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板指

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

3.0

67.右下腹听诊肠鸣音(1分钟)。 1.0

68.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可根据专科情况,腹部检查按视、听、

触、叩的顺序进行。

0.5

69.听诊有无射枪音和有无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置于

股动脉上听诊。

0.5 70.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0.5

四肢及部分神经反射[8.0] 7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

72.视诊双下肢皮肤、下肢静脉、关节、踝部及趾甲。

0.5

73.检查上臂内侧肘上3~4cm处皮肤弹性。

74.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触摸

腘窝淋巴结。

75.触诊双侧桡动脉搏动、有无交替脉、奇脉、水冲脉和毛细血

管征。检查水冲脉时,用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者右手腕桡动脉

处,将被检者前臂抬高过头。

76.检查左右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

77..触诊压陷性水肿,先检查左下肢,后查右下肢。

78.触摸两侧足背动脉。

2.0

73.叩诊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Hoffmann

征检查,先左后右;叩诊左右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Copperhead征、Gordon征、Kernig征检查。

0.5 80.盖好被子,收拾完毕后,感谢被检者的配合,并道别。0.5

标准三角带尺寸表01747

标准三角带 A,B,C,D,Z * 防油,抗静电 * 工作温度: -18℃至 +70℃ * 最大线性速度: 30米/ 秒 * 顶宽: 13mm* 最小轮径: 75mm * 高度: 8mm* Li(内长)= La(外长)-50mm * 角度: 40°* Li(内长)= Lp(节园长)-36mm 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 A15381 A421067 A721829 A962438 A18457 A431092 A741880 A982489 A20508 A43 1/21105 A751905 A992515 A22559 A441118 A761930 A1012565 A23584 A451143 A771956 A1022591 A23 1/2597 A45 1/21156 A781727 A1032616 A24610 A461168 A791753 A1042642 A25635 A46 1/21181 A801778 A1052667 A26660 A471194 A811803 A1072718 A27686 A481219 A831854 A1082743 A28711 A491245 A851905 A1102794 A29737 A501270 A861930 A1122845 A29 1/2749 A511295 A871956 A1132870

A30762 A521321 A881981 A1142896 A31787 A531346 A892007 A1152921 A32813 A551397 A912057 A1182997 A32 1/2826 A561422 A922083 A1203048 A33838 A571448 A832108 A1243150 A34864 A581473 A83 1/22121 A1253175 A34 1/2876 A591499 A842134 A1263200 A35889 A601524 A84 1/22146 A1283251 A35 1/2902 A611549 A852159 A1303302 A36914 A621575 A862184 A1323353 A37940 A631600 A872210 A1403556 A38965 A651651 A892261 A1483759 A38 1/2978 A661676 A902286 A1543912 A39991 A671702 A912311 A1624115 A401016 A681727 A922337 A1674242 A411041 A701778 A942388 A1924877 A41 1/21054 A711803 A952413 A1975004 * 顶宽: 17mm* 最小轮径: 125mm * 高度: 11mm* Li(内长)= La(外长)-69mm * 角度: 40°* Li(内长)= Lp(节园长)-43mm 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

标准三角带尺寸表

标准三角带 A,B,C,D,Z ? * 防油,抗静电 ? * 工作温度: -18℃至 +70℃ * 最大线性速度: 30米/?秒 ?? * 顶宽: 13mm* 最小轮径: 75mm * 高度: 8mm* Li(内长)= La(外长)-50mm * 角度: 40°* Li(内长)= Lp(节园长)-36mm 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型号Li mm A15381 A421067 A721829 A962438 A18457 A431092 A741880 A982489 A20508 A43 1/21105 A751905 A992515 A22559 A441118 A761930 A1012565 A23584 A451143 A771956 A1022591 A23 1/2597 A45 1/21156 A781727 A1032616 A24610 A461168 A791753 A1042642 A25635 A46 1/21181 A801778 A1052667 A26660 A471194 A811803 A1072718 A27686 A481219 A831854 A1082743 A28711 A491245 A851905 A1102794 A29737 A501270 A861930 A1122845 A29 1/2749 A511295 A871956 A1132870 A30762 A521321 A881981 A1142896 A31787 A531346 A892007 A1152921 A32813 A551397 A912057 A1182997 A32 1/2826 A561422 A922083 A1203048 A33838 A571448 A832108 A1243150 A34864 A581473 A83 1/22121 A1253175 A34 1/2876 A591499 A842134 A1263200 A35889 A601524 A84 1/22146 A1283251 A35 1/2902 A611549 A852159 A1303302 A36914 A621575 A862184 A1323353 A37940 A631600 A872210 A1403556 A38965 A651651 A892261 A1483759 A38 1/2978 A661676 A902286 A1543912 A39991 A671702 A912311 A1624115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 【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检查者要仪表端庄、医容整洁、态度和蔼,检查过程中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要有较强的爱伤观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进行体格检查时根据需要进行系统查体或重点查体,检查方法规范,手法正确、熟练、轻柔。一般站于受检者的右侧,主要用右手进行检查。 3、检查室内应温暖、光线充足,以便受检者可以充分地暴露检查部位。 4、检查时如需要,应指导受检者进行良好的配合,并注意观察受检者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反应。检查时如出现疼痛不适,应注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并进行合适的说明和安抚。对于病情严重而无法很好配合的受检者,应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不给受检者造成痛苦的检查方法。 5、体格检查一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尽量避免遗漏。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特征 2、头颈部 3、前侧胸部、背部 4、腹部 5、上、下肢 6、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 7、神经系统 【检查步骤】

一、一般检查 1、器具齐备。 常用器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听诊锤,直尺、软尺、标记笔和消毒棉签。向受检者问候,如无特殊说明,体检时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受检者右侧,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并当着受检者的面洗手。 2、测量体温。 一般采用腋测法。测量前受检者应安静休息30分钟并擦干腋窝。测量时需将水银汞柱甩至35度以下,并避免影响温度的因素,如温度计附近有冷热物体,测前用热水漱口,热毛巾擦拭腋部等。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上臂紧贴胸壁夹紧温度计,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度。 3、检查脉搏。 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平放于右侧桡动脉近腕部,至少计数30秒,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强弱、紧张度、有无特殊脉搏等,必要时两侧对比。正常人60~100次/分,节律匀齐。 4、观察受检者呼吸频率,观察胸廓运动。 观察胸廊运动,至少计数30秒。注意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16~18次/分,呼吸脉搏之比约1:4。 5、测量血压(袖带加压法)。 受检者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被测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平第四肋间、卧位平腋中线)。打开血压计开关,水银柱液平面应在零点。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题库

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 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由第8一10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其下缘为腹壁上界。 2胸骨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位于第七对肋软骨之间凹陷的顶部。 3腹上角:是两侧肋弓的交角。 4脐: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 5.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 7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位于腹前壁正中。 8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位于腹股沟三角的下界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壁下界 9肋脊角:是两侧背部第l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10耻骨联合:是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九区法:由

2条水平线(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 2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字形的9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腹部。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 四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4区。即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部。 腹部望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2.医生站于病人右侧,一般按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的眼晴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3.观察顺序及内容:腹部外形、(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无曲张及血流方向),胃肠型和蠕动渡。腹壁皮疹、色索、胆纹、疝等。 4.检查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三角皮带的型号和长度的计算公式

三角皮带长度的计算公式 三角皮带长度的计算公式正常三角皮带的计算长度精度要求不高,大多数三角带传动都有空间留给皮带调整。当有现成的三角轮的时候就拿跟线直接套在两个三角轮上面就知道长度了。三角皮带的长度计算原理是三角带长度为与大轮相贴的部分 + 与小轮相贴的部分。 三角皮带长度的计算公式 正常三角皮带的计算长度精度要求不高,大多数三角带传动都有空间留给皮带调整。当有现成的三角轮的时候就拿跟线直接套在两个三角轮上面就知道长度了。 三角皮带的长度计算原理是三角带长度为与大轮相贴的部分+与小轮相贴的部分+悬空长度。 现场工人有的就用2倍的中心距加上两个带轮的一半周长之和来粗略的估算三角皮带的长度。 精确一点的计算公式有: (1)L=π(R+r)+2a+(R-r)^2/a (2)L=π(R+r)+2a+(R-r)^2/4a 其中L为皮带长度,R与r分别为两皮带轮半径,a为两皮带轮中心距离; 计算出来的尺寸不是三角带上标的尺寸。三角带上标的尺寸是三角带基准长度尺寸。你要选用接近计算长度数值的基准长度尺寸。 皮带型号: 三角皮带的规格是由背宽(顶宽)与高(厚)的尺寸来划分的,根据不同的背宽(顶宽)与高(厚)的尺寸,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带的O 、A、B、C、D、E等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三角带的节宽、顶宽、高度都不相同,所以皮带轮也就必须根据三角带的形状制作出各种槽型;这些不同的槽型就决定了皮带轮的O型皮带轮、A型皮带轮、B型皮带轮、C型皮带轮、D型皮带轮、E型皮带轮等多种型号。 三角带的型号有:普通型O A B C D E 3V 5V 8V,普通加强型AX BX CX DX EX 3VX 5VX 8VX,窄V带SPZ SPA SPB SPC,强力窄V带XPA XPB XPC;三角带的每一个型号规定了三角带的断面尺寸,A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3mm、厚度为8mm;B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7MM,厚度为10.5MM;C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2MM,厚度为13.5MM;D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1.5MM,厚度为19MM;E 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38MM,厚度为25.5MM。对应尺寸(宽*高):O(10*6)、A(12.5*9)、B(16.5*11)、C(22*14)、D(21.5*19)、E(38*25.5)。 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皮带的型号有O、A、B、C、D、E、F七种型号,相应的皮带轮轮槽角度有三种34°、36°、

标准三角带尺寸表43815

标准三角带A,B,C,D,Z * 防油,抗静电 * 工作温度: -18℃至+70℃ * 最大线性速度: 30米/ 秒 * 顶宽: 13mm * 最小轮径: 75mm * 高度: 8mm * Li(内长)= La(外长)-50mm * 角度: 40°* Li(内长)= Lp(节园长)-36mm 型号Li m m 型号 Li m m 型号 Li mm 型号Li mm A15 38 1 A42 10 67 A72 1829 A96 2438 A18 45 7 A43 10 92 A74 1880 A98 2489 A20 50 8 A43 1/2 11 05 A75 1905 A99 2515 A22 55 9 A44 11 18 A76 1930 A10 1 2565 A23 58 4 A45 11 43 A77 1956 A10 2 2591 A23 1/2 59 7 A45 1/2 11 56 A78 1727 A10 3 2616 A24 61 A46 11 68 A79 1753 A10 4 2642 A25 63 5 A46 1/2 11 81 A80 1778 A10 5 2667 A26 66 A47 11 94 A81 1803 A10 7 2718 A27 68 6 A48 12 19 A83 1854 A10 8 2743 A28 71 1 A49 12 45 A85 1905 A11 2794 A29 73 7 A50 12 70 A86 1930 A11 2 2845 A29 1/2 74 9 A51 12 95 A87 1956 A11 3 2870 A30 76A52 13A88 1981 A112896

全身体格检查标准及评分注意事项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1 (一般检查、头颈部)科室姓名分数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1 (一般检查、头颈部) 1.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个部分体格检查。时间一到,立即中止查体,未查部分无分。 操作错误、顺序颠倒,按程度扣分2.提问:(5分)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2 (前胸部、肺部、心脏) 科室 姓名 分数 提问:(5) 项目 评分标准 扣分 前胸 部 和肺 部 47 心脏 48 1. 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口述(漏一项-0.1 );蹲下观察胸廓外形 (0.5 ); 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1) (口述)。 [2.0] 2. 触诊腋窝淋巴结。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 ,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 动触诊(1 )。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1)、内侧壁(1)、前壁(1)。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 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 ,触诊腋窝外侧壁(1 )。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 [双侧各5分,共10.0] 3. 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压痛。 [各0.5分共2.0]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1 )。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 深触诊(2),最后触诊乳头(1 )。 [4.0] 4.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 缘 指向剑突(0.5),两拇指间距约 2cm (0.5 )。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 [2.0 ] 5. 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各 等 强度发“ yi ”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6. 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0.5 )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 [3.0] [1.0] 7. 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 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1)、自上而下(1)、两侧对照 (2)的原则叩诊。手法正确(3)报告叩诊情况(1) [8.0] 8. 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各 2)。被检者平静呼吸, 自上而下(1),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 1)。位置错误-2-4 分 [4.0] 9. 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各 双侧)。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6.0] 0.5 , 10.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 “yi ”长音(1),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 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各 0.5 )。 [4.0] 11. 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双侧各 12. 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4.0] 13. 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 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 [8.0] 1 分) [2.0] 14. 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 3、4肋间用手掌触诊 15. 叩诊心浊音界。先 叩左界(1),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 2?3cm 处开始(1),由外向内(1), 由清变浊,作标记(1);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 2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 ,自上而下(1), 叩至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 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直尺测量左右心 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每一点 1),叩诊手 法规范(3)。 [20.0] 16. 心脏听诊。 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 1 )。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 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 、杂音。然后依次(1)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 [12.0] 17. 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 3、4肋间听诊 [4.0] [4.0]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标准.doc

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一、基本检查方法 1.浅部触诊法及用途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按检查部位而定 ) 。 (1 分 ) (2) 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2 分 ) (3)四指并拢 ,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 , 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 (4 分 ) 。 (4)用于体表浅在病变 , 关节、软组织 , 浅部的动脉、静脉和 神经 , 阴囊、精索等的触诊检查。(3分) 2. 双手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 双腿屈曲稍分开。 (2 分 ) (2)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1 分 )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 分 ) (4) 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2 分 ) (5)右手放在腹壁 , 用二、三、四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 动触摸。 (2 分 ) (6) 用于腹腔包块检查及肝、脾、肾等检查。(2 分 ) 3. 冲击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 双腿屈曲稍分开。 (2 分 )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 分 ) (3)检查者以右手三四个并拢的手指, 放置于腹壁上的相应 部位 , 手指与腹部之间成70~ 90 度角度。 (2 分 ) (4) 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2 分 ) (5) 用于大量腹水而对肝脾及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时。(2 分) 4. 深压触诊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 双腿屈曲稍分开 (2 分 ) 。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 分 ) (3) 用右手一或二个手指逐渐深压。(3 分 )

1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 (3 分 ) 5. 间接叩诊法 (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 , 其它手指稍微抬起。 (2 分 ) (2)右手指自然弯曲 , 中指指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 直。 (2 分 ) (3) 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2 分 ) (4)以腕、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1 分 ) (5)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 , 富有弹性 , 叩击后中指立即抬 起。 (2 分 ) (6)每次叩击 2~ 3 下。 (1 分 ) 二、淋巴结及头颈部 1.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顺序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 (1)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 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部。( 共 5 分 , 漏掉一个叩0.5 分 ) (2)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头部稍向前屈 , 用双手进行 触诊 , 左手二、三、四指触诊右侧, 右手二、三、四指触诊左 侧 , 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5 分 ) 2. 腋窝淋巴结检查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 检查者面向被检查者 , 以右手检查 左侧 , 左手检查右侧。 (2 分 ) (2)检查左侧时 , 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并抬 高 45 度 , 右手二、三、四指并拢 , 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 腋窝顶部 , 滑动触诊 , 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 再翻掌向 外, 将被检查者外展之壁下垂 , 触诊腋窝外侧壁。检查前壁时 , 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检查后壁时 , 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 面触摸。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侧。(6 分 ) (3)检查淋巴结时应注意记录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 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疤痕、 瘘管等。 (2 分 )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精选.pdf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原因得分 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 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 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 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3.0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 膜及巩膜,先左后右。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0.5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 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 开始。 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 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 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 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颈后三角:双手指尖沿斜方 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 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 2.5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标准

全身体格检查考核标准 (一)一般检查 5 分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1 分)。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分)。 3、检查脉搏(患者右侧),至少计数 30s(0.5 分)。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 30s(0.5 分)。(不用下蹲)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 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2 分)。 6、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 分)。 (二)头颅及其器官 5 分 7、观察头发、头颅外形。触诊头颅(0.5 分)。 8、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0.5 分)。 9、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分)。 10、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f外上f外下f水平向内f内上f内下, 共 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0.5 分)。 11 、检查集合反射。清醒病人不检查角膜反射(0.5 分)。 12、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粗测听力。(0.5 分)。 13、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分)。 14、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分)。 15、口腔气味,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1 分)。 1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三)颈部 8 分 17、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动、静脉),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分)。

三角带规格

三角带规格型号大全 一、橡胶同步带 梯型齿橡胶同步带规格型号 MXL XL L H XH XXH T2.5 T5 T10 T20 AT5 AT10 AT20 梯形齿同步带参数含义 例如: 1) 120XL037 表示 节线长:12*25.4=304.8mm 齿形参数型号:XL 宽度: 0.37*25.4=9.4mm 2)T10 X 1250 X30 节线长:1250mm 齿形参数型号:T10 宽度:30mm 圆弧齿同步带规格型号 HTD 2M 3M 5M 8M 14M 20M STS/STPD S2M S3M S4.5 S5M S8M S14M RPP/HPPD RPP2M RPP3M RPP5M RPP8M RPP14M 圆弧齿同步带参数含义 例如: HTD 1040-8M-30 表示 节线长:1040 mm

齿形参数型号:HTD 8M 宽度: 30mm 二、双面齿同步带 DA 型双面齿同步带规格型号 D-AXL D-L DA-H DA-T5 DA-T10 DA-T20 DA-3M DA-5M DA-8M DA-14M DA-S8M DA型双面齿同步带参数含义 例如: DA 2000 X T10-40 表示 节线长:2000 mm 齿形参数型号:T10 双面对称齿 宽度: 40mm DB 型双面齿同步带规格型号 DB-XL DB-L DB-H DB-T5 DB-T10 DB-T20 DB型双面齿同步带参数含义 例如: DB 2000 X T10-40 表示 节线长:2000 mm 齿形参数型号:T10 双面错开齿 宽度: 40mm 三、汽车同步带规格型号 R(MR) Y(MY) ZBS YU RU ZA S8M ZD ZR ZAS ZB RHD RHX RPP SL ...

全身体格检查过程

全身体格检查过程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要求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候及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并当着受检者的面洗手。 说: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国刚。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在哪?工作单位?结婚了没有?您是什么民族的?籍贯?好了,现在为了能够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您的身体状况,因此我下面将会为您做全身体格检查,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好吗? 2、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形、面容表情、意识和体位。 说:患者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正力体型,面容安静,无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无甲亢面容、黏液性水肿面容、二尖瓣面容、伤寒面容、苦笑面容、满月面容等病理面容。表情自然,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无被动体位、强迫体位等病理性体位。(注:面容是指面部呈现的状态。表情是指在面部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意识是指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各种体型有正力、无力(瘦长型)、超力(矮胖型)等体型。) 3、测量体温。 注:应测腋温,10分钟。测之前应将腋窝搽干,水银柱应该甩在35以下,注意被检者周围无致冷致热无存在。附:体温的分级:正常;36----37,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4、检查脉搏,至少30s,检查双侧对称性。 脉率:60---100次每分。脉律规则。无水冲脉、奇脉、迟脉等病理脉。 5、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记数呼吸30s。 说:呼吸节律均匀整齐。频率正常为16---18次每分。儿:20—30。无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叹气样呼吸。 6、测由右上臂血压。 注意:打气应该慢在停不到声音后在上升20――30mmHg即可,但测2次。正常血压:小于130/85。 7、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二、头部: 8、观察头颅外形、头发、运动。 说:头颅外形正常,无小颅、方颅、巨颅、尖颅等异常头颅。头发浓密分布均匀,头颅运动

全身体格检查顺序教学提纲

全身体格检查顺序

第七节全身体格检查 项目 全身体格检查。 要求 学会规范全面的体格检查方法。 步骤 1.教师示范操作并重点讲解体检要点。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体检。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错误的手法和漏检内容。 3.教师集中总结。 内容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评价和考核医生基本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段学习各器官系统的检查之后,学生应学会融会贯通,综合应用,面对具体病例应能从头到脚全面系统地、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基本要求如下: 1.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除此之外。由于体格检查通常是在问诊之后进行的,检查者对于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已心中有数,因此,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更为深入细致,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这就使每例全身体检不是机械地重复筛查,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患病的器官系统。 2.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强调一种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而且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遵循上述全身体格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经过长期训练,允许形成自己的体检习惯。实施中,可酌情对个别检查顺序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常需从患者背后进行,因此,卧位的患者在坐位检查后胸时可再触诊甲状腺,予以补充。如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可立即检查后胸部。腹部检查采取视听叩触顺序更好。四肢检查中上肢检查习惯上是由手至肩,而下肢应由近及远进行。 4.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原则的灵活性。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查方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①以卧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②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这样,可以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而在此过程中患者仅有 二、三次体位更动。 6.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问边查,核实补充。对于客观检查结果的正常限度、临床意义,需要医生的学识和经验,有时可能需要重复的检查和核实,才能获得完整而正确的资料。 7.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医患关系,而且可以补充病史资料,如想补充系统回顾的内容,查到哪里,问到哪里,简单几个问题可十分自然而简捷地获取各系统患病的资料;又如健康教育及精神支持也可在检查过程中体现。 8.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Omin内完成。 9.检查结束时应与患者简单交谈,说明重要发现,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但如对体征的意义把握不定,不要随便解释,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紊乱。 二、全身体格检查基本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 准备和清点器械 (2) 自我介绍(说明姓名、职称,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 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 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全身体格检查总结及评分标准(100分)

全身体格检查总结及评分标准(100分) 一、一般检查[5.0]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 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 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3.0]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 二、头部[5.0] 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0.5]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 -> 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

均从中位开始。 [0.5] 14.检查调节反射。 [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 三、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 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2.5] 颈后三角: 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

三角皮带的规格型号

三角皮带的规格型号 三角皮带的规格是由背宽(顶宽)与高(厚)的尺寸来划分的,根据不同的背宽(顶宽)与高(厚)的尺寸,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带的O 、A、B、C、D、E等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三角带的节宽、顶宽、高度都不相同,所以皮带轮也就必须根据三角带的形状制作出各种槽型;这些不同的槽型就决定了皮带轮的O型皮带轮、A型皮带轮、B型皮带轮、C型皮带轮、D 型皮带轮、E型皮带轮等多种型号。 三角带的型号有:普通型O A B C D E 3V 5V 8V,普通加强型AX BX CX DX EX 3VX 5VX 8VX,窄V带SPZ SPA SPB SPC,强力窄V带XPA XPB XPC;三角带的每一个型号规定了三角带的断面尺寸,A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3mm、厚度为8mm;B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7MM,厚度为10.5MM;C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2MM,厚度为13.5MM;D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1.5MM,厚度为 19MM;E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38MM,厚度为25.5MM。对应尺寸(宽*高):O(10*6)、A(12.5*9)、B(16.5*11)、C(22*14)、D(21.5*19)、E(38*25.5)。 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皮带的型号有O、A、B、C、D、E、F七种型号,相应的皮带轮轮槽角度有三种34°、36°、38°,同时规定了每种型号三角带对应每种轮槽角度的小皮带轮的最小直径,大皮带轮未作规定。皮带轮的槽角分为32度34度36度38度,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带轮的槽型和基准直径选择;皮带轮的槽角跟皮带轮的直径有关系,不同型号的皮带轮的槽角在不同直径范围下的推荐皮带轮槽角度数如下:O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

体格检查标准说明

体格检查标准说明

此两种情况常见于昏迷的患者。 脊柱与四肢:检查脊柱和四肢畸形应严格按照望触动量四步检查四肢的检查特别要强调双侧对照;躯干和肢体的动态观察十分重要包括站立时躯干的屈伸下肢行走的步态上肢的使用情况等对畸形的检查应明确畸形的结构性质与程度区分畸形发生的部位是骨关节还是软组织关节活动度的检查要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测量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并须双侧对比肢体的长短粗细均应正确测量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畸形应测量肌力;另外对于不同的关节均有一些特异性的检查试验或体征利用这些是试验或体征可十分有效的对畸形进行诊断。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短颈、先天性肌性斜颈、脊柱侧凸畸形、脊柱后突畸形) 皮肤:(1)颜色皮肤颜色的改变包括:苍白、发红、发绀、黄染(主要见于黄疸)、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白癜、白斑、白化症)等。(2)湿度皮肤湿度与汗腺分泌功能有关,出汗多皮肤湿润,出汗少则皮肤干燥。正常人皮肤比较湿润,并随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而改变,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里出汗增多,这是正常的调节功能。(3)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况、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水分多少有关。检查皮肤弹性时常取被检查者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检查者用示指和拇指将皮肤捏起,松手后正常人皱折迅速平

复,当弹性减退时邹折平复缓慢(4)毛发毛发色泽、多少和分布对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它受种族、年龄、性别、遗传、营养状况和疾病的影响。(5)皮疹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发现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6)脱屑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可有皮肤脱屑。病理状态下可见大量皮肤脱屑,如银屑病。(7)皮下出血病理状态下可出现皮肤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小于2mm称为淤点,3~5mm 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淤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检查时,较大面积的皮下出血易于诊断,对于较小的淤点应注意与红色的皮疹或小痣进行鉴别,皮疹受压时一般可褪色或消失,淤点和小红痣受压后不褪色,但小红痣于触诊时可感到稍高于皮面,且表面光亮。(8)蜘蛛痣与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检查时用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消退,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但有的病人不形成蜘蛛痣,仅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在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

三角带的型号及规格

三角带的型号及规格 三角带的型号有: 普通型O A B C D E 3V 5V 8V 普通加强型AX BX CX DX EX 3VX 5VX 8VX 窄V带SPZ SPA SPB SPC 强力窄V带XPA XPB XPC 三角带的每一个型号规定了三角带的断面尺寸: A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3mm、厚度为8mm; B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17MM,厚度为10.5MM; C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2MM,厚度为13.5MM; D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21.5MM,厚度为19MM; E型三角带的断面尺寸是:顶端宽度38MM,厚度为25.5MM。 对应尺寸(宽*高):O(10*6)、A(12.5*9)、B(16.5*11)、C(22*14)、 D(21.5*19)、E(38*25.5)。 三角带胶带长度计算公式: 周长L=2C+1.57(D+d)+(D-d)2/4C C:两轮中心距离 D:大轮直径 d:小轮直径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用手在每条胶带中部,施加2千克左右的垂直压力,下沉量为(20-- 30)毫米为宜,不合适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皮带传动主要有: 平皮带、三角带、同步齿型带三种

例如: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角皮带的型号有O、A、B、C、D、E、F七种型号,相应的皮带轮轮槽角度有三种34°、36°、38°,同时规定了每种型号三角带对应每种轮槽角度的小皮带轮的最小直径,但大皮带轮未作规定。皮带轮的槽角分34度、36度、38度,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带轮的槽型和基准直径选择;皮带轮的槽角跟皮带轮的直径有关系,不同型号的皮带轮的槽角在不同直径范围下的推荐皮带轮槽角度数如下:O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50mm~71mm时为34度;在71mm~90mm时为36度, >90mm时为38度; A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71mm~100mm时为34度,100mm~125mm时为36度;>125mm时为38度; B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 125mm~160mm时为34度;160mm~200mm时为36度,>200mm时为38度; C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200mm~250mm时为34度,250mm~315mm时为36度,>315mm时为38度;D型皮带轮在带轮直径范围在 355mm~450mm时为36度,>450mm时为38度;E型 500mm~630mm时为36度,>630mm时为38度。 皮带轮的直径等尺寸都是自己根据减速比配的,根据工作转速与电机的转速自己设计。工作转速/电机转速=从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0.98(滑动系数),如使用钢为材料的皮带轮,要求线速度不高于40m/s,如使用铸铁的材料,要求线速度不高于35m/s,电机转速与皮带轮直径换算比,速度比=输出转速:输入转速=负载皮带轮节圆直径:电机皮带轮节圆直径。节圆直径和基准直径是一样的,直径-2h=节圆直径,h是基准线上槽深,不同型号的V带h是不一样的,Y Z A B C D E,基准线上槽深分别为h=1.6 2 2.75 3.5 4.8 8.1 9.6。皮带轮节圆直径就是皮带轮节线位置理论直径,有点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一般用PD表示,外圆一般用OD表示.不同的槽型节圆与外圆的换算公式不一样,一般我们比较容易测量到皮带轮的外圆,在根据公式计算出节圆.SPZ:OD=PD+4;SPA:OD=PD+5.5;SPB:OD=PD+7;SPC:OD=PD+9.6。A或SPA的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