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埋藏在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规律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电极作用于心脏,代替正常心脏起搏激动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频率有效收缩的治疗仪器。它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人工心脏起搏适应症

1. 临时起搏的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暂时或急需起搏的患者。治疗性起搏如:急性心机缺血,急性心机炎时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部分是一过性和可逆的可安装临时起搏器渡过危险。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性和保护性起搏如: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介入性导管治疗时可给予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心动过缓或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需要行大的外科手术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局部感染。

2 .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适应症a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即由于心动过缓而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头晕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引起的症状。B窦性停搏大于4s。c 窦房结功能失调,心室率小于40/min。d 需用药物来维持和抑制心室率者。

心机梗塞的适应症急性心机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多数在15天内恢复,若观察3周仍有阻滞且不能停掉临时起搏者,可改用永久性起搏器。

快速心律失常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电极刺激所至,故应备好急救措施。

2 心肌穿孔多发生于术后4—5天,心肌穿孔时,除起搏失效外,原症状复发,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及腹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肌肉抽搐等,术后需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心内膜电极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病人过早活动有关,术后几天若有起搏不良,应首先考虑电极移位。

4 感染感染也是埋植式心脏起搏器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植入术后及术后数年,感染部位可在切口,皮下囊袋,心内膜。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如;a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B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C 每天观察伤口,保证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等。

术前准备

1术前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术前一日晚如患者难以入眠,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 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凝等化验检查项目。

3 胸部X线后前位及侧位摄片不仅为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各腔大小,而且也为日后随访做对照,协助患者尽快完成。

4 训练病人能在卧位情况下解大小便,熟练掌握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

5术前一日为患者行腋下颈胸部常规备皮,并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6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必禁食。以防导致虚脱低血糖和静脉充盈不佳。

7术前建立通常的静脉通道,保证术中及时静脉给药。

术后护理

1术后常规入CCU病房,描记常规心电图,以备将来观察和对照。

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示波的变化,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

3 术后平卧或左侧卧位48小时,术后3—5天少活动,特别注意右上肢不能大幅度活动,上举不可过头。以防电极脱落。

4 手术局部防止感染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部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有无淤血并保持清洁,根据伤口情况及时换药,术后3天常规静脉输注抗菌素。

5 术后7天可拆线,但对高度消瘦和伤口愈合欠佳者可稍晚拆线。

6 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多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若病人出现晕厥血压下降膈肌痉挛呃逆起搏失败等情况时及时处理,寻找原因,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7术后3天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半流饮食,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并注意保持大便通常,出院前教会病人自测脉搏。

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继续治疗原有的心脏病,按医嘱继续服用口服药物。

2 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和起搏器随访卡,注明姓名年龄住址疾病诊断起搏器安装时间型号起搏频率阈值及安装医院和负责医师,以便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处理。

3 现存的起搏器都具抗干扰性,因此可以应用电视收音机电动剃须刀电热毯电熨斗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但并非绝对,如在应用这些电器时感觉头晕心悸请尽快关掉并远离现场,起博器一般会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患者可以乘座火车飞机外出旅游。但应避免在强磁场高压电场的环境下工作。

4随访病人出院后1,3,6个月各到医院随访一次,半年后可安排半年随访一次。预计快到电池寿命期时,再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月随访一次,甚至缩短到1—2周一次,对起搏器严重依赖的病人,应住院观察。

5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a 发现脉搏比起搏频率慢4—5次/分。b 埋植起搏器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c 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如:头晕、黑蒙、心悸、乏力等。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三、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经皮起搏、经静脉起搏、经食管心脏起搏和经胸心脏起搏。临时起搏方式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如情况紧急,需要进行临时起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或可能变得不稳定),常需要迅速对心血管系统的衰竭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通常对同一个病人需要几种不同的临时起搏方法,比如极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在抢救室内,应首选经皮起搏,一旦稳定则改用经静脉起搏。 临时心脏起搏95%以上采用经静脉途径。通常采用单腔按需起搏器,即VVI,在体表心电图指引下应用漂浮导管电极,不需X线指导。 (一)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心电图、除颤器、急救药品。 2、插管器械:无菌敷料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静脉鞘管、起搏电极。 (二)静脉途径 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及肱静脉。以动脉为标志很易定位,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右侧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静脉入路,该入路是进右室最直接的路径,并能稳定固定导线的位置。 (三)穿刺方法 16G或18G穿刺针穿刺静脉,进入静脉后回血通畅,将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撤除穿刺针。经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静脉鞘管,退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后,起搏电极导管经鞘管推送,进入15~20cm或右心房后,气囊充气1.0~1.5ml,电极导管可顺血流导向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 (四)电极导管定位与固定 心腔内心电图可指导电极导管的定位。导管到达右房时呈现巨大P波,记录到巨大QRS波时表示导管穿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导管接触到心内膜时显示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1.5~3.0mv是重要的电极定位指标。依起搏图形QRS波方向调整电极位置直至出现稳定的起搏图型。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在体表心电图上产生类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及左前分支阻滞的QRS-T波群,心电轴显著左偏(LAD) -30°~-90°,V5—V6的QRS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麻醉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遇到心脏起搏器问题:①病人已带有起搏器;②手术病人急需安装起搏器; ③带临时起搏器病人需要更换永久性起搏器;④急救复苏需临时胸外起搏。 【起搏器基本知识】 一。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床上起搏器主要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两大类,各有其适应症: ㈠临时起搏的适应症:主要用作治疗性起搏,包括: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失常,伴严重心动过缓合并晕厥;②急性心肌梗塞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严重心动过缓伴晕厥;③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④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致严重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⑤外伤或手术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⑥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⑦为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作准备。 ㈡永久性起搏的适应症:①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阿-斯综合症;②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严重心动过缓;③三束支传导阻滞;④双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⑤病窦综合症伴长间歇(3秒),或伴晕厥、意识障碍、心力衰竭;⑥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⑦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⑧其它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等。 二。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围术期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起搏器的起搏阈值,而阈值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起搏效果。起搏阈值升高,可致起搏失效;而降低则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当R波落在T波(R-on-T )时可致心室纤颤。影响起搏器阈值的常见因素有: ㈠升高起搏阈值的因素:①硫喷妥钠;②琥珀胆碱;③血钾升高至4.0~7.1 mmol/ L ;④剩余碱≤ -15 或≥ +15 ;⑤睡眠;⑥钾-胰岛素-糖输注。 ㈡降低起搏阈值的因素:①运动;②交感胺;③缺氧;④缺血;⑤心肌梗塞;⑥肾上腺素;⑦麻黄碱; ⑧皮质激素。 ㈢不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①普鲁卡因胺;②阿托品;③吗啡;④洋地黄;⑤钙剂;⑥利多卡因。【麻醉前准备】 一。对带起搏器的病人,麻醉前应了解:①病人心脏病的诊断和现状;②带起搏器前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律情况;③起搏器的种类和性能;④手术中需准备的急救特殊药物;⑤麻醉手术对起搏器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带起搏器病人术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㈠洋地黄:许多带起搏器的病人已用洋地黄治疗,如果心功能尚可者,术前以停用洋地黄为妥;如果心功能不良,则可继续洋地黄治疗。 ㈡心得安等b - 肾上腺素能阻断药:是否适用,目前尚未统一。有人主张术前24小时停用心得安;有人认为麻醉手术中存在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继续应用心得安可能产生一定的有利作用。 ㈢颠茄类药:有人认为阿托品引起自发心率增快,可能与起搏器频率产生竞争而导致心律失常。但作为麻醉前用药仍有使用的必要,为避免心率增快,可用东莨菪碱。 ㈣对需要带临时起搏器的病人,静脉起搏导线最好在两天前插入,以期使导线与皮下等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粘连,从而使导线不易从心室壁脱落。此外,在搬运病人,或安置麻醉和手术体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对导线有任何牵拉动作。 ㈤带永久性起搏器者,在安装后两周至三个月期间,起搏阈值尚未稳定,因此最好在阈值稳定以后再手术。 ㈥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循环功能等情况而定,以不使呼吸、循环抑制为准,可用安定和东莨菪碱。 【麻醉选择】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作者:王彩凤解丽慧刘双王丽杰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护理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拯救了许多生命。通过安装永久式人工心脏起搏器678例, 通过术前良好准备,术中常规测试起搏器相关心内参数,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78例。男420例,女258例;年龄36-77岁。诊断心律失常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3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2例, 病程15d至11年,起搏器均为国产VVI型。 1.2 方法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系统。消

毒右侧胸壁、铺巾,2%^多卡因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皮 下组织,形成囊腔,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插入指引钢丝,沿指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外套管,拔出指引钢丝,插入电极,定位于右室。拔出并撕裂外套管,接临时起搏器,测定起搏器阈值等指标,证实起搏良好,将永久起搏器植入右侧囊腔,逐层缝合,用纱布包扎。 2 常见并发症 2.1 囊袋血肿囊袋血肿2例考虑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小动脉及皮 下组织渗血有关,通过在无菌条件下抽吸积血并压迫止血后,未再出现囊袋血肿。 2.2 皮肤坏死有时覆盖起搏器的皮肤坏死,起搏器外露,需切除坏死组织,重新埋置。皮肤坏死的原因可能由于皮肤薄,皮下组织少, 囊袋紧,局部压迫和机械摩擦而导致坏死[1]。发生上述情况时要争取在皮肤没有破溃以前处理,术前通过对埋置起搏器的局部组织正确评估后,没有出现此类现象。 2.3 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切口愈合,阈值随之下降。如平时起搏阈值突然升高,可能是电极移位,电池耗竭或穿孔等现象,应及时处理[2]。 2.4 电极脱位术后心内膜电极发生脱位者较多,因此在安装心内膜电极时,让患者做咳嗽、深呼吸、翻身等动作,考验电极是否嵌顿牢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埋藏在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规律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电极作用于心脏,代替正常心脏起搏激动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频率有效收缩的治疗仪器。它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人工心脏起搏适应症 1. 临时起搏的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暂时或急需起搏的患者。治疗性起搏如:急性心机缺血,急性心机炎时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部分是一过性和可逆的可安装临时起搏器渡过危险。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性和保护性起搏如: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介入性导管治疗时可给予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心动过缓或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需要行大的外科手术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局部感染。 2 .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适应症a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即由于心动过缓而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头晕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引起的症状。B窦性停搏大于4s。c 窦房结功能失调,心室率小于40/min。d 需用药物来维持和抑制心室率者。 心机梗塞的适应症急性心机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多数在15天内恢复,若观察3周仍有阻滞且不能停掉临时起搏者,可改用永久性起搏器。 快速心律失常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电极刺激所至,故应备好急救措施。 2 心肌穿孔多发生于术后4—5天,心肌穿孔时,除起搏失效外,原症状复发,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及腹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肌肉抽搐等,术后需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心内膜电极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病人过早活动有关,术后几天若有起搏不良,应首先考虑电极移位。 4 感染感染也是埋植式心脏起搏器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植入术后及术后数年,感染部位可在切口,皮下囊袋,心内膜。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如;a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B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C 每天观察伤口,保证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等。 术前准备 1术前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术前一日晚如患者难以入眠,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 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凝等化验检查项目。 3 胸部X线后前位及侧位摄片不仅为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各腔大小,而且也为日后随访做对照,协助患者尽快完成。 4 训练病人能在卧位情况下解大小便,熟练掌握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20T17:14:34.75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黄蓉[导读] 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黄蓉(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压监测,床边心电图每天1次,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有起搏信号,如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分析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3.2.3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1天~3天,限制躯干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2.4术后伤口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1周内每日用75%乙醇棉球消毒,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痛等现象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和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等,每日测体温4次。 4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1出血与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出血和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和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止血,换药时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4.2电极脱位:这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体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指导病人选择正确体位,可预防电极脱位,患者最适宜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4.3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随之下降。 4.4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 4.5静脉栓塞:据报道约有30%~45%患者静脉造影有异常,但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5康复护理 术后5天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做好记录,告知病人在安静时测量,每日早、晚各1次;告知病人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告知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两个月内术侧肩关节活动都要适度,以免起搏器电极脱位;告知病人应远离强磁场、高压线等场所,不能做各种电疗,不能坐电车,不宜与一些电子仪器直接接触,如电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椅等,不宜频繁靠近家用电器,以防外界电源的干扰而导致起搏不稳定;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记录卡,以便出现意外时急救;嘱病人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术后半年内应右侧卧位,禁止俯卧位;嘱病人戒烟、戒酒;嘱病人术后15天复查1次,以后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1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强调其病情仍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避免病人误会安装起搏器就能解决所有心脏病问题,而停止原心脏疾病的治疗用药。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6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起搏器技术的突飞猛进,患者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制订全面、有效、严谨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期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临时性心脏起搏是一种非永久性心脏起搏方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通常使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起搏器放置在体外,起搏电极放置时间常规为7天,最长不超过4周。 二、适应证 1、可逆性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高钾血症、药物中毒等)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频率缓慢的心室逸搏、有症状的二度AVB或三度AVB。 2、反复出现阿-斯综合征,有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但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安置永久起搏器的过渡治疗。 3、已置入的永久起搏器失灵、电池耗竭等原因需要更换永久起搏器,又存在起搏器依赖的患者。 4、心脏手术后留置临时起搏导线,可处理手术所致房室传导阻滞,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5、具有心律失常潜在危险的患者,在施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时作为保护性措施。 三、临时起搏器常见安置位置和途径 心外膜临时起搏法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 四、临时起搏器常见设置参数和心电图特点 1 起搏频率(次/分) 2 输出电流(MA) 3 感知电压(MV) 单腔心室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表现为心室起搏信号后紧随一宽大畸形QRS波。 五、接诊置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前的准备工作: 使用前准备好导线、电池;打开电源开关,起搏和感知指示灯亮、无低电量指示灯闪烁;遵医嘱预调起搏频率、电压和电流并连接导线。 六、术后护理: (一)置入起搏器患者返回病房时,交接班的重点内容: 起搏器设置参数和起搏效果,置入途径、穿刺部位情况及其他特殊问题。 (二)术后护理要点: 1、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2、起搏器应固定在合适位置,起搏导线及起搏器要连接紧,防止脱开发生意外。 3、经常观察临时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如:电池电量是否不足,起搏、感知功能是否良好等。注1:电池电量的判断: 使用中观察低电压(LOW BATT)是否报警,如红灯闪烁说明电量不足,需更换电池。 注2:起搏功能正常的判断: 1)起搏器有起搏信号。 2) ECG显示有起搏信号,并与起搏器所示起搏信号相一致。 注3:常见起搏器工作指标异常包括: 1)起搏器电池信号灯报警。 2)心电图或监测显示患者心率低于设定的频率。 3)有起搏信号不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 后护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 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 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 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 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 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 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

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 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 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线可固定,不过仍需注意手臂的活动幅度、力度以及承重力量,俯卧撑等靠近埋入位置的运动也要避免。 2.起搏器局部的保护 早期您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 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 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H 度H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皿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

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 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 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 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1、预防电极移位。术后3d平卧或半卧位,严禁下床活动或右侧卧位,或限制手术侧肢体活动,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翻身时动作轻柔。 2、预防伤口渗血、感染。局部砂袋压迫6~12h。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特别注意电极埋藏处囊腔小动脉出血。术后1周内换药,1/d,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拆线后观察有无感染。 3、观察心电图变化。术后3~5 d观察全程心电图,掌握起搏器阈值的变化(正常0.5~1.5V)及起搏心电图。通常是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交替,无R-R长间歇。如果起搏器工作异常,患者会出现头痛、胸痛、眩晕、气促、嗝逆、抽搐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加强生活护理。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6周内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使电极移位。 5、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排除外界环境干扰。起搏器都有感知功能,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磁共振、超短波理疗、电热疗,磁疗,局部放射治疗、碎石,用手机及靠近雷达等均可抑制或触发起搏器。 6.安装起搏器后,患者首先应该避免高磁场的场所,注意保护患侧的肢体。除微波炉外,一般的家用电器对身体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但是患者应该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坐飞机,或者到医院做检查,都应该先出示卡片。 7.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受到较大的撞击,或者患侧的肢体受压太大,体内的电极导线可能断裂,此时患者会感到晕厥或者黑曚,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术侧上肢不能做牵拉动作,防止电极折坏或脱出移位。 8.使用手机时使用另一侧肢体,手机和起搏器保持15厘米以上。 9..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求出院后最初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以测定起搏器功能。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平时患者应该每日自测脉搏2次,若自觉心悸、胸闷、头晕、或自测脉搏缓慢,应立即就医定期随访。

心脏起搏器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的护理 一、概念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心脏自身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目前常用的起搏方法有两种:临时起搏和埋藏式起搏。临时起搏起搏器置于体外,适用急需起搏救治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感染。埋藏式起搏起搏器埋藏于前胸壁胸大肌皮下,适用于需长期起搏的病人。 二、适应症 1.Ⅱ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并伴有症状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5次/min或伴有“慢—快综合征”。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晕厥和心室停博。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症状重或有潜在危险者,可采用抗心动过 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起搏器。 5.外科手术前介入性心脏疾病诊断治疗前的保护性应用。 三、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⑴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检查、化验等。 ⑵根据医嘱备皮、抗生素皮试。 ⑶建立静脉通路,备齐抢救设备和药品。 ⑷向病人介绍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 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地西泮(安定)辅助睡眠。 2.术后护理 ⑴持续心电监护24-48h,密切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起搏信号以判断电极 有无脱落,询问病人有无对起搏器不适感。 ⑵皮下囊袋处用约0.5kg沙袋间断压迫4-6h,防止渗血并保证起搏器与周围 组织有很好的接触。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感染和血肿,按无菌原则每日更 换敷料。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活动术侧肢体,防止关节僵硬,肢体末端水 肿。 ⑶埋藏式起搏病人术后卧床24-48h,取平卧位或略向左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 度活动,以防电极脱位。经股静脉临时起搏者需绝对卧床,且术侧肢体避 免屈曲和活动过度。 ⑷嘱病人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伤口,必要时给予止咳药以防止因 震动而致电极脱位。 ⑸术后给予抗生素3~5d,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 ⑹监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变化,以尽早发现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出现竞争 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四、应急措施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 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 (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 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6-05-23T10:21:31.47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作者:江娟 [导读] 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江娟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629200 【摘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的主要手段。它适用于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且已不能恢复或有加重发展趋势的患者,是治疗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 R2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010-01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28岁—69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黑朦、心悸、疲乏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国外产品。 1.2方法 在手术室常规消毒病人左头静脉区,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X线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室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耳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振幅、频率,心肌阻抗。按常规方法做好起搏器囊袋,囊袋要略大于起搏器体积,便于转接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植入。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置稳定。起搏器植入后摄x线胸片显示导线位置良好。 1.3结果 30例患者均经过锁骨下静脉成功将电极植入到理想位置,未出现并发症。体外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起搏器功能、感知功能、阈值均正常。 2护理感悟 2.1术前护理为患者宣教安装起搏器的意义、心脏病变性质、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发放起搏器安置健康宣教单,向患者介绍其病变的性质、起搏器安装的意义,手术疾病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据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术前常规描记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观察并记录。术前一天开始监测体温,4次/日。术前2h禁食、药敏试验、备皮、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准备急救药品,校对除颤器性能和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装备好术后监护仪等设备;术前停用活血化瘀和抗凝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训练患者在床上排泄大小便;完成手术前各项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术前夜可口服镇静药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发放病员服。 2.2术中护理核对病人的信息和手术同意书,调整好患者体位,仰卧于手术室手术台;建立双静脉通道(左手备用通道,右手术前30分钟输抗生素);检查起搏器分析仪电池电量,如频发晕厥需配合医师安置临时起搏器;正确连接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装置(导联线安置于双肩和大腿部,血压监测于右手);连接吸氧装置备用,配备肝素盐水以用于冲洗穿刺针及导丝,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袋;测试起搏电极参数,做好术中手术巡回配合,严格无菌操作。 2.3 术后护理术后监测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每30 min测血压1次,如有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患者取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和左侧肩关节大幅度运动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适当限制手术上肢运动,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剧烈咳嗽,以防电极移位,术后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体温,4次\d,连续测量三天体温正常后改为一天测2次。加强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促进身体恢复,粗纤维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术前的床上排便指导尤为重要,有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便秘者,可服缓泻剂。动态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时限,以判断起搏器电极是否脱位及工作模式是否改变,以利于医师及时处理。在患者伤口绷带或沙袋加压8小时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每2小时解除沙袋压迫5分钟。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斑。并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如果伤口有红肿热痛等现象或有液体渗出,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术后7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起搏测试后,如正常,亦无其它不适可考虑出院。手术后可能出现伤口部位的疼痛或因卧床而致腰背酸疼,可变换体位、听音乐或与人谈话以分散注意力。 3出院指导 3.1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超负荷负重,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剧烈活动(如打网球、举重等),以防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3.2 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控制情绪的方法。保持安置起搏器位置的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术后一个月应避免激烈咳嗽、深呼吸及大幅度的身体活动。 3.3平时工作生活时应避免强电磁场区域或避免接近高压电场,如变电站、磁共振、CT、超短波理疗、电针灸等。部分家电应正确连接地线,使用手机需与起搏器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若要使用手机,应在非术侧(右手、右耳)使用,手机不应该放在胸口袋里。若接触某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电器。 3.4 外出旅游最好随身携带起搏器卡片(起搏器型号、设置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并随身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及患者个人情况的卡片,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3.5 经常自数脉搏(每天最少自测2次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的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6-01-29T15:32:53.4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作者:王晓霞 [导读] 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晓霞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新的护理模式,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初步掌握了心脏起搏器手术大致过程,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结论: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建立了新的医护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护理;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缓慢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住院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男40例、女40例,年龄60-80岁。所有病例均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均经心电图证实。 1.2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2结果 本组80例1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0%。术后未再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安装及导管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情,安装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②备皮准备:备两侧会阴、腹股沟及左胸部,备皮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备皮完毕帮助病人清洗干净③做青霉素皮试④术前停用抗凝剂3.2术中护理协助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连接多导电生理仪以检测心电图,接上背部电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焦虑程度,做好心理安抚,较重者应给与镇静,镇痛剂。 3.3术后护理①迎接病人,帮助病人及家属整理好床单位②向医生询问,视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安装心电监护仪③休息与活动取平卧位或稍左卧位,卧床1-3天,并告知病人其重要性,防止电极脱落,术侧肢体不易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否则应用手按压伤口,④伤口的处理局部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确认无出血后,及时移去,按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七天拆线,⑤术后次日换药1次,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并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血肿,渗血,渗血较多应放置引流条或局部定时用红外灯照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愈合,利于吸收和组织生长[1] 3.4出院指导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在手术后3个月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尽量不要采取右侧卧位②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应坚持服药,不能自行减药或换药③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变化,如果脉搏有较多的停搏,应及时就诊。有晕厥史病人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作,有头晕、黑朦时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而摔伤。④装有起搏器一侧的肢体不要做强度很大或幅度很大的运动,不要剧烈甩手,不要过度外展,以免引起电极脱位⑤强化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应制定详细的健康宣教计划,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维护和应急措施,包括:防止高电压,强磁场对起搏器的影响,保持200cm的有效距离,如磁共振、手术电刀等,正确安装家用电器设备,接地要可靠,以避免周围形成高压磁场,强磁波或发生微波泄漏等对起搏器造成严重干扰[2]⑥随身携带保健卡,应标明起搏器型号、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主治医生,通讯号码,以便出现意外时可及时救治。⑦定期随访很重要,出院后1-3个月,每月随访一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电池寿命一般为8-10年,在电池快要耗竭时,应缩短随访时间,电池耗竭前及时更换。⑧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戒烟戒酒。⑨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焦虑、忧郁的心情。4讨论 药物治疗已经不能做到很好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这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痛。为保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最终成功以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护理上要做到非常关键的几点:①作为心内科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全面了解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详细操作过程,这样才对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做出预见性判断和针对性、准确性处理②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高质量的医护配合,术后及出院健康指导为保证手术的成功和安全性非常必要③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围手术期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它会影响手术成功的实施,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所以我们要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询问、心理支持等积极有效心理护理,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发挥出最佳的临床效果。 5总结 总之,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宣教,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尤其是贯穿于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各项护理很好的实施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积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2(16):20 [2] 孙瑞龙.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35. [3]杨苓,魏丽君,魏雪梅;全程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J];北川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