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

技巧总结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数字敏感度训练

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

画出种植图)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

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

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2

自然数立方数列:1*,2*,3*。。。*=3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无理式数列:。。。。。。等

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8、双重数列

9、简单有理化式

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

11、纯数字排列题目

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

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 25,33,(),52,63?

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9,13,21,(),69

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

111,107,98,(),57

4、相减后构成立方数列

1,28,92,(),433

5、平方数列的隐藏状态

10,18,33,(),92

二级等比数列的变式

1、相比后构成自然数列(或等差数列)

6,6,12,36,144,()

2、与交替规律的结合(相比后构成循环数列)6,9,18,27()

8,8,12,24,60,()

3、常数的参与(采用+,-,*,/)

11,23,48,99,()

3,8,25,74,()

也可称做+1,-1法则

其他例题我会尽快编出,供大家参考.

(2)数字推理常见的排列规律

(3)(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自然数列,质数数列等]

(4)(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5)(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6)(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7)(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

(8)(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9)(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10)(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11)(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12)

(13)2.数学运算

(14)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

(15)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16)

(17)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8)实际问题(数字应用题)-------------

(19)数学模型

(20)推理

(21)演算

(22)实际问题的解----------还原说明-----数学模型的解

(23)

(24)数学计算的题型分析

(25)1.四则运算、平方、开方基本计算题型

(26)2.大小判断

(27)3.典型问题

(28)(1)比例问题(2)盈亏问题(3)工程问题(4)行程问题(5)栽树问题(6)方阵问题(7)“动物同笼”思维模型(8)年龄问题(9)利润问题(10)面积问题(11)爬绳计算又称跳井问题(12)台阶问题(13)余数计算(14)日月计算(15)溶液问题(16)和差倍问题(17)排列组合问题(18)计算预资问题(19)归一问题(20)抽屉原理(21)其他问题

(29)数字计算的解题方法

(30)1.加强训练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

(31)2.掌握一些数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32)3.认真审题把握题意

(33)4.寻找捷径多用简便方法

(34)5.利用排除法提高做题

数字计算的规律方法概括

一.基本计算方法

(1)尾数估算法

(2)尾数确定法

(3)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交换律、结合律把可以凑成10、20、30、50、100。。。的数放在一起运算,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基本的凑整算式:

25*8=200等。

(4)补数法a、直接利用补数法巧算

b、间接利用补数法巧算又称凑整去补法

(5)基准数法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这些数相互接近时,取一个数做基准数,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从而求和。

(6)数学公式求解法

如:完全平方差、完全平方和公式的运用考查。

(7)科学计数法的巧用

二.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此类题:一般设总的工作量为1;

三.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之间的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乙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时间的问题

(2)追及问题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差问题

(3)流水问题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因此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四.植树问题

(1)不封闭路线

(a)两端植树,则颗树比段数多1;

颗树=全长/段数+1

(b)一端植树,则颗数与段数相等;

颗数=全长/段数

(c)两端不植树,则颗数比段数少1。

颗数=全长/段数-1

(2)封闭路线

植树的颗数=全长/段数

五,跳井问题或称爬绳问题

完成任务的次数=井深或绳长-每次所爬米数+1

六,年龄问题

方法1:几年后的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的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方法3:结果代入法,此乃最优方法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到你现在岁数时,你将有67岁。甲乙现在各有()。

A.45岁,26岁B.46岁,25岁

C.47岁,24岁D.48岁,23岁

甲-4=甲-乙,67-甲=甲-乙

七,鸡兔同笼问题

1,《孙子算经》解法:设头数为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鸡数。2,《丁巨算法》解法:鸡数=(4*头总数-总足数)/2?兔数=总数-鸡数

兔数=(总足数-2*头总数)/2

鸡数=总数-兔数

着名古典小说《镜花缘》中的米兰芬算灯用的也是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八,溶液问题

溶液=溶质+溶剂

浓度=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类题涉及的考查类型:

(1)稀释后,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

注意:一种溶剂可以同时和几种溶质互溶。

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公式是:

m(浓)×c%(浓)+m(稀)×c%(稀)=?m(混)×c%(混)

由于m(混)=m(浓)+m(稀),上式也可以写成:

m(浓)×c%(浓)+m(稀)×c%(稀)

=[

m(浓)+m(稀)]×c%(混)

此式经整理可得:

m(浓)×[c%(浓)-c%(混)]

=m(稀)×[c%(混)-c%(稀)]

九、利润问题

利润=销售价(卖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销售价-成本)/成本=销售价/成本-1

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销售价/(1+利润率)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1、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X100%

3、企业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2、销售收入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X100%

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十、预资问题

对预资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与比例问题是相通的。按照比例问题的解法对预资问题同样适用。

十一、面积问题

解决面积问题的核心是“割、补”思维,既当我们看到一个关于求解面积的问题,不要立刻套用公式去求解,这样解会进如误区。

对于此类问题的通常解法是“辅助线法”,即通过引入新的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或者补全为很容易求得面积的规则图形,从而快速求的面积。

十二、和、差、倍问题

求大小两个数的值

1、(和+差)/2=较大数

2、(和-差)/2=较小数

和差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是:

1、(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1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2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3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4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因此,减数与差的和

=?120/2=60。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小数=和/(倍数+1)

解:减数与差的和=120/2=60,差=60/(3+1)=15?

十三、排列、组合问题

例1.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

(1)若从这些书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若从这些书中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3)若从这些书中取不同的科目的书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1)由于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就可以完成这件事,故应分类,由于有3种书,则分为3类然后依据加法原理,得到的取法种数是:3+5+6=14种。

(2)由于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1本,需要分成3个步骤完成,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3×5×6=90(种)。

(3)由于从书架上任取不同科目的书两本,可以有3类情况(数语各1本,数英各1本,语英各1本)而在每一类情况中又需分2个步骤才能完成。故应依据加法与乘法两个原理计算出共得到的不同的取法种数是:3×5+3×6+5×6=63(种)。

例2?、5位高中毕业生,准备报考3所高等院校,每人报且只报一所,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多少种

解:5个学生中每人都可以在3所高等院校中任选一所报名,因而每个学生都有3种不同的报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报名方法总共有

3×3×3×3×3=35(种)

十四、盈亏问题

把一定数量(未知)平分成一定份数(未知),根据两次试分的盈(或亏)数量与每次试分的每份数量,求总数量和份数的公式是

份数=两次盈(或亏)的相差数量÷两次每份数量差,

总数量=每份数量×份数+盈(或-亏)

1、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这是个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

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试题及答案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试题及答案 (1).两工厂各加工480件产品,甲工厂每天比乙工厂多加工4件,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比乙工厂少10天。设甲工厂每天加工产品x件,则x满足的方程为: A. 480/x+10=480/(x+4) B. 480/x-10=480/(x+4) C. 480/x+10=480/(x-4) D. 480/x -10=480/(x-4) (2).某商场举行周年让利活动,单件商品满300返180元,满200返100元,满100返40元,如果不参加返现金的活动,则商品能够打5.5折。小王买了价值360元.220元.150元的商品各一件,问最少需要多少钱? A. 360元 B. 382.5元 C. 401.5元 D. 410元 (3).某天体沿正圆形轨道绕地球一圈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转速约1公里/秒。假设该天体离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远10万公里而转速不变,那么该天体绕地球一圈约需要多少天? A.31 B.32 C.34 D.37 (4).某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为:每户每月不超过5吨的部分按4元/吨收取;超过5吨不超过10吨的部分按6元/吨收取;超过10吨的部分按8元/吨收取。某户居民两个月共交水费108元,则该户居民这两个月用水总量最多为多少吨? A. 17.25 B. 21 C. 21.33 D.24 (5).某高校对一些学生实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

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 120 B. 144 C. 177 D.192 (6).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按上月售价销售,其 利润提升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 A. 12% B. 13% C. 14% D.15% 参考答案: (1).设甲工厂每天加工产品x件,则乙工厂每天加工x-4,甲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比乙工厂少10天,则有480/x+10=480/(x-4)。所以选择C选项。 (2).本题属于费用类问题。360、220的用返还方式买,150的 用打折买。180+120+150×0.55=382.5。所以选择B选项。 (3). (4).该户将每月4元/吨的额度用完会产生水费4×5×2=40元,每月5元/吨的额度会产生水费6×5×2=60元,共有40+60=100元。 而108-100=8元,故8元/吨的额度用了1吨。故该户居民这两个月用 水总量最多为5×2+5×2+1=21吨。 (5).63+89+47-46-24×2+15=120。注:在这里,“准备选择两 种考试参加的”不包括“准备选择三种考试参加的人数”。 (6).设上月进价为N,则本月进价为95%N,设上月利润率为x,则本月利润率为x+6%,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月的销售价格相等, Nx+N=95%N(x+6%)+95%N ,解得x=14,故选C。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敏感度训练 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 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 1122334455=10000 6677889900=10000 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 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2 自然数立方数列:1*,2*,3*。。。*=3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无理式数列:。。。。。。等 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8、双重数列

公考数量关系试题分析技巧与经验汇编

公考数量关系试题分析技巧与经验汇编数量关系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字推理,另一部分是数学运算。数字推理部分是给出一些数字,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研究出数字间的规律,选择一个符合规律的答案。数学运算部分是给出算式,或者是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要求考生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结果,这部分试题类似于中学数学课本中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一、数字推理备考 数字推理的备考,考生要制定出一个时间表。因为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对数字本身以及数字间的关系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敏感性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养成,很难在几天之内速成。下面是我为考生总结出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第一阶段,培养数字敏感性。建议考生不要在复习的一开始就急于大量的做题,最好先通过少量做题来培养数字敏感性。建议考生背诵30以内数字的平方数、10以内数字的立方数、6以内数字的四次方,4以内数字建议背到五次方、六次方。熟悉200以内质数表。熟记一些经典因数分解,例如:209=19x11,133=7x19。熟记一些数字间的联系,例如:可把1,4,9这个数列,看作是1,2,3的平方,也可看作是50,41,32,或者是9=(4?1)2等等。这类素材可以在《数量关系模块宝典》上大量的找到。 第二阶段,精做习题。在经过一定练习题的训练之后,考生在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把每种类型的试题都做几遍,达到做透、做熟练的程度。 第三阶段,归纳方法。在第二阶段做习题的时候,考生可能发现跟着参考书的类型走,拿到题目后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可是一旦试题脱离了归类,考生就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或者错误地尝试太多次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考生把平时自己做过的各种类型试题的特征进行归纳,例如数列在8项以上的,通常是多重数列;有“0”出现的,通常不是等比数列;数字靠近幂次数的,可能是幂次修正数列等等。 第四阶段,真题演练,总结方法。在这个阶段考生主要是做真题,把之前已经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通过大量真题的演练,系统、全面的总结各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熟练的程度。 以上四个阶段中,第一、二阶段属于基础普及阶段,第三阶段是决定考生能否快速做题的关键所在,请考生重视这一阶段的练习,通过第四阶段对真题的演练,考生最好能熟练掌握一套科学的解题方法。 二、数学运算备考 对于数学运算部分如何备考,我建议考生从考试大纲出发,真正认识到出题者的意图。如果考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某一道题解方程就需要花费10分钟,那么肯定是在解题方法上出了问题。数学运算的备考需要考生注意的是,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

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粉笔国考模考第十八季数量关系解析

【1】甲乙工程队要完成A、B两个项目。A项目,若甲工程队先做5天,则乙再做2天即可完成,若乙队先做5天,则甲队再做3天也可完成。已知甲需要连续工作10天完成B项目,现让乙单独做B项目,耗时18天才将其完成,则乙中途休息了多少天? A.3 B.8 C.12 D.15 【解析】5甲+2乙=5乙+3甲,则2甲=3乙,时间比甲:乙=2:3=10:15,现乙耗时18天,则中途休息了3天。 【2】某市32个中学分别进行足球联谊赛,每个中学都有一支球队参加,先按照淘汰赛制决出4强,然后进入4强的队伍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一场,已知所有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0分,平局1分。若甲队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冠军,那么甲队最多可得多少分? A.12 B.13 C.14 D.11 【解析】32到4强有3轮,则甲三场共6分。循环赛每支球队斗鱼其他球队打3场,可获得6分,则甲最多12分。 【3】某工厂纺织工人分为师傅和学徒两个等级,为了促进学徒级工人的提升,实行小组分配制度。如果每组分配2个师傅和5个学徒,则还剩下1个师傅未安排;如果每组分配3个师傅和7个学徒,则恰好没有工人剩余。问该厂师傅级工人比学徒级工人少多少人?A.16 B.18 C.20 D.26 【解析】符合3x-1的只有C、D。符合4x的只有C 【4】某校在400米环形操场上举行的万米长跑比赛有若干名学生参加。赛后统计,所有参赛者获得的名次之和为120,且所有人没有并列名次。其中,每名学生到达终点时恰好与其排名差7的同学相差一圈。问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5:4 B.25:23 C.35:32 D.625:576 【解析】设有n人参赛,可知n×(n+1)=2×120=240,则n=15。万米比赛共25圈,则第一名:第八名=25:24,第八名:第十五名=25:24,则第一名:第十五名=625:576。 【5】甲、乙、丙三个社区为建设小区绿化一起购进一批梧桐树和银杏树树苗,其中梧桐树占总数的1/3,已知甲社区所需树苗是乙丙两社区和的一半,乙社区比丙社区少20%。其中甲社区梧桐树和银杏树所需比例为1:2,乙社区为3:5,则丙社区梧桐树和银杏树所需比例为多少? A.1:2 B.3:7 C.3:4 D.4:7 【解析】设丙社区需要10,则乙社区需要8=3+5,甲社区需要9=3+6。一共27棵树分成1:2=9:18,因此剩余梧桐3,银杏7。 【6】【6】某快递公司收费标准如下:省外单件邮寄费用是省内的1.5倍,若一次性邮寄10件以上,省外部分给予八折优惠,省内部分给予七五折优惠。现小明的网店使用该快递公司一次性发货30件,花费总金额优惠了22%,问共有多少件发往省外? A.12 B.15 C.18 D.20 【解析】25%与20%混合成22%得出总价比为省内:省外2:3 单价比为省内:省外=2:3,则销量比为1:1=15:15 【7】45名运动员报名参加100米、200米、跳高和跳远四项比赛,规定每名运动员至少报

历年公务员考题数量关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 66.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 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 B.48 C.56 D.60 67.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 工程。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 A.6 B.7 C.8 D.9 68.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 A.2 B.3 C.4 D.5 69.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70.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某产品的总成本比之前上涨了1/15,而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多少? 71.某商店花10000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1000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 A.九折 B.七五折 C.六折 D.四八折 72.甲,乙两个科室各有4名职员,且都是男女各半,现从两个科室中选出4人参加培训,要求女职员比重不得低于一半,且每个科室至少选 1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A.67 B.63 C.53 D.51 73.小赵,小钱,小孙一起打羽毛球,每局两人比赛,另一人休息,三人约定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结束时算了一下,小赵休息了2局,小钱共打了8局,小孙共打了5局,则参加第9局比赛的是: A.小钱和小孙 B.小赵和小钱 C.小赵和小孙 D.以上皆有可能 74.某市对52种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其中有8种产品的低温柔度不合格,10种产品的可溶物含量不达标,9种产品的接缝剪切性能不合格,同时两项不合格的有7种,有1种产品这三项都不合格,则三项全部合格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有多少种? A.37 B.36 C.35 D.34 75.用一个平面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四面体切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则切面的最大面积为:

2020国考数量关系最不利构造解题方法.doc

2020国考数量关系最不利构造解题方法_师 说公考-华图教育 在数量关系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至少保证等字眼,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最不利构造问题,这种题目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极端思维能力。看似很麻烦,实则很简单,这种问题有自己本身的题型特征和固定的解题方法,只要考生牢记题型的特征,解题套路,就能迅速解题。 最不利构造问题的题目特征是:问题中出现至少保证时,解题的套路就是最不利的情形+1。那么什么是最不利的情形呢? 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问你至少考多少分,才能保证及格?至少考1分是最少的,但不能保证及格。保证考710分就一定能及格,但710分又不是最少的,所以就要兼顾至少和保证,就要考虑最不利情况,什么是最不利情况呢?就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事与愿违的情形,我们都知道英语四级线是425分,比如几个人考试,分别考了230分、324分、424分。最不利的得分就是424分,也就是424分最倒霉,如果再多考1分就能成功。所以过线的条件就424+1=425分。 下面我们具体结合真题来看看吧。 【例1】在一个口袋中有10个黑球、6个白球、4个红球,至少从中取出(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 A. 14

B. 15 C. 17 D. 18 【思路剖析】 本题考查抽屉原理,答案为所有不利情况数+1。所有不利情况为依次拿出了10个黑球和4个红球,此时再拿1个即能取出白球,故至少取出10+4+1=15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因此,选择B选项。 【例2】在201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公司全球专利申请排名中,中国中兴公司提交了2826项专利申请,日本松下公司申请了2463项,中国华为公司申请了1831项,分别排名前三位。从这三个公司申请的专利中至少拿出多少项专利,才能保证拿出的专利一定有2110项是同一公司申请的专利? A. 6049 B. 6050 C. 6327 D. 6328 【思路剖析】 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至少、保证。 第二步,根据至少、保证知,此题为抽屉原理问题,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习题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习题 1.5名学生参加某学科竞赛,共得91分,已知每人得分各不相同,则分最低是: A.21 B.18 C.23 D.15 答案:A 2.假设五个相异的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五个 正整数中的数的值可能是() A.24 B.32 C.35 D.40 答案:C 3.为增强职工的锻炼意识,某单位举行了踢毽子比赛,比赛时长 为1分钟,参加比赛的职工平均每人踢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踢了70个,并且其中又一人踢了88个,如果不把该职工计算在内,那么平均 每人踢了74个,则踢得最快的职工最多踢了多少个? A.88 B.90 C.92 D.94 答案:D 4.某单位2020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 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 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答案:B 5.现有100块糖,把这些糖分给10名小朋友,每名小朋友分得的 糖数都不相同,则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至少分得()块糖。 A.13 B.14 C.15 D.16

答案:C 6.某单位举办趣味体育比赛,共组织了甲、乙、丙、丁4个队。比赛共5项,每项第一名得3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第四名不得分。已知甲队获得了3次第一名,乙队获得3次第二名,那么得分最少的队的分数不可能超过()分。 A.5 B.6 C.7 D.8 答案:C 7.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6门课成绩的平均分是92.5分,且6门课的成绩是互不相同的整数,分是99分,最低分是76分,则按分数从高到低居第三的那门课至少得分为: A.95 B.93 C.96 D.97 答案:A 8.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人参加? A.22 B.21 C.24 D.23 答案:A 9.将25台笔记本电脑奖励给不同的单位,每个单位奖励的电脑数量均不等,最多能够奖励几个单位? A.5 B.6 C.7 D.8 答案:B 10.254个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单位,任意两个单位的志愿者人数之和很多于20人,且任意两个单位志愿者的人数不同,问这些志愿者所属的单位数最多有几个?

2011年国考数量关系解析

2011年国考数量关系解析 66.B.[解析]本题属于比例行程问题。设步行速度为1,则跑步速度为2,骑车速度为4, AB 距离为L则步行、跑步、汽车所花的时间之比为号:—=42】(师图洋洋老师 提示反比并不是直接反过来比,这里比较特殊,刚好1:2:4的反比为4:2:1,其实反比的本质为倒数之比),所以步行和骑车总共需要5份时间,5份时间对应2个小时120分钟, 即1份为24分钟,跑步需要2份时间为48分钟,所以选择B选项。 67.A.[解析]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共耗时16天,则两项工程的总 量为16x(6 +5 + 4) = 240,故一项工程的工作量为120,甲16天能完成的工作量为16x6 = 96,剩下的24由丙完成,需要6天,则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了6天。 68.B?[解析]本题属于行程问题。泳池长30米,两人速度和为90米/分,则两人相遇时 所走的路程和应为1X30, 3X30, 5X30, 7X30……,而1分50秒两人游了90X 11/6=165米,所也最多可以相遇3次,所以选择B选项。 69.A.[解析]本题可利用整除特性。由题知,今年男员工数是去年的94%,即 94 47 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X?—,整理化简为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x丄,即 100 50 今年男员工占47份,去年男员工占50份,这里代表的是人数,不管一份是多少,但一定是一个整数,所以今年男员工人数为47的倍数,结合选项只有A符合。(温馨提示:在使用倍数特性时,一定得将比例、分数、百分数化成最简比的形式)。 方法二:去年总人数为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却比去年增加3人,说明女员工人数更多,今年总人数为 833人,观察A、D选项之和为833,则它们代表的就是今年男女员工人数,而男员 工人数更少,所以A选项329是男员工的人数。答案选A。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分析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c4543206.html,/gansu/ 中公教育·品质决定选择,完美源自细节!点击查看甘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分析 2016年甘肃事业单位笔试已陆续结束,接下来将迎来事业单位面试,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面试备考资料,希望能对广大进入面试的考生有所帮助。甘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祝您考试成功。 行程问题在之前讲解的时候,主要分成三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就是行程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就是相遇追及问题,第三部分就是行程的模型。下面就从这三部分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加强学习。 一、基本行程问题 第一,就是基本公式的掌握。在之前基本公式这部分很多同学容易忽视,认为没什么可以学习的,就是简单地行程问题的公式。这是错误的认识,这部分还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例如就是基本的行程问题公式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路程、速度、时间要对应,不要找错。还有就是平均速度的公式也会用错,平均速度的计算是用总路程去除以总时间得到的,并不是直接简单的两个速度取平均值。而在两个速度走的路程相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两倍的速度的乘积去除以两个速度的和。基本公式除了公式以外还应该掌握的就是行程图的画法。很多学员可能之前只是在课堂上看见老师如何画图,但是如果不特意去练习画图,行程图还是不会画,甚至画错。行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的去解题,帮助我们理解,只要行程图画清楚,一半的题基本上也就解出来了,所以这部分一定要重视起来。 二、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次相遇与追及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大家只要把握好基本的两个公式,然后在做题的时候注意几个注意事项就行。第一就是相遇问题用的是速度之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两个人的合走总路程,在这个公式中只要速度之和不变,相遇路程不变,那么两个人的相遇时间就不变。第二就是追及问题,在追及问题中,只要掌握速度之差不变,追击路程不变,那么追及时间就不会改变。在掌握了基本的相遇问题之后,然后再去学习多次相遇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去推导公式,才能明白难题是如何一步步做出来的。 三、相关模型 模型这部分比较简单,只要大家理解公式之后,掌握这类模型的应用环境,将来在做题的时候直接运用公式解题。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12年-2017年国考真题之数量关系

2012-2017国考真题之数量关系 2017省级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61.为维护办公环境,某办公室四人在工作日轮流打扫卫生,每周一打扫卫生的人给植物浇水。7月5日周五轮到小玲打扫卫生,下一次小玲给植物浇水是在( ) A .7月15日 B .7月22日 C .7月29日 D .8月5日 62.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 A .2006年 B .2007年 C .2008年 D .2009年 63.某人租下一店面准备卖服装,房租每月1万元,重新装修花费10万元。从租下店面到开始营业花费3个月时间。开始营业后第一个月,扣除所有费用后的纯利润为3万元。如每月纯利润比上月增加2000元而成本不变,问该店在租下店面后第几个月收回投资( ) A .7 B .8 C .9 D .10 64.某次知识竞猜试卷包括3道每题10分的甲类题,2道每题20分的乙类题以及1道30分的丙类题。参赛者赵某随机选择其中的部分试题作答并全部答对,最终得分为70分。问赵某未选择丙类题的概率为( ) A . 31 B .51 C .7 1 D .81 65.某抗洪指挥部的所有人员中,有32的人在前线指挥抢险。由于汛情紧急,又增派6人前往,此时在前线指挥抢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如该抗洪指挥部需要保留至少10%的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那么最多还能再派多少人去前线( ) A .8 B .9 C .10 D .11 66.小张需要在5个长度分别为15秒、53秒、22秒、47秒、23秒的视频片段中选取若干个,合成为一个长度在80~90秒之间的宣传视频。如果每个片段均需完整使用且最多使用一次,并且片段间没有空闲时段,问他按照要求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 ) A .12 B .6 C .24 D .18 67.一块种植花卉的矩形土地如下图所示,AD 边长是AB 的2倍,E 是CD 的中点,甲、乙、丙、丁、戊区域分别种植白花、红花、黄花、紫花、白花。问种植白花的面积占矩形土地面积的( )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数列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几种常见的基础数列: 自然数数列:1,2,3,4,5,6…… 奇数数列:1,3,5,7,9…… 偶数数列:2,4,6,8,10…… 质数数列:2,3,5,7,11,13…… 合数数列:4,6,8,9,10,12…… 等差数列:1,4,7,10,13,16…… 等比数列:1,3,9,27,81…… 和数列:2,3,5,8,13,21…… 积数列:2,3,6,18,108…… 同学们对于以上的基础数列或多或少都还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很少会遇到这种纯粹考查基础数列的题目,所以我们还需要掌握这些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 一. “看趋势”的方法 从大数字入手,观察数列的整体趋势,若数列的变化幅度在2倍左右或以内的,可以考虑等差数列、和数列;若数列的变化幅度在2-6倍的,可以考虑倍数数列;若数列变化幅度在8倍以上,甚至出现了一个陡增,则可以考虑多次方数列或者积数列。 二.“看趋势”的应用 例1.5,12,21,34,53,80,( ) A.115 B.117 C.119 D.121 【答案】B 【中公解析】:观察数列的趋势,发现呈现递增趋势,具体变化幅度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大数字入手,也就是从80入手,从后往前看。因为前面的小数字建立关系的形式比较多,数字也还没有完全打开,就不容易找到这个数列真正的趋势,所以我们观察后几项发现,80和53,53和34等等,它们的变化幅度都在2倍以内的,所以可以优先考虑作差或作和。作差发现12-5=7,21-12=9,34-21=13,53-34=19,80-53=27,再进行二次作差9-7=2,13-9=4,19-13=6,27-19=8,即二次作差之后所得的新数列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此可得新数列的下一项为10,进而得到一次作差数列的下一项为37,故所求括号处为80+37=117. 例2.1,2,7,20,61,( ) A.101 B.142 C.156 D.182 【答案】D 【中公解析】:观察数列的趋势,题中数字整体上呈现单调递增。从大数字入手,61和20,20和7,每相邻两项间数据大致都是3倍组左右的倍数关系,由此可以优先考虑倍数数列,61=20×3+1,20=7×3-1,7=2×3+1,2=1×3-1,发现相邻两项间倍数关系正好为3倍减1,3倍加1的交替关系,所以最后两项关系为61×3-1=182,故答案选择D。 例3.3,2,8,19,156,( ) A 2969 B 3315 C 4782 D 5514 【答案】A 【中公解析】:观察数列趋势,整体呈现递增。从大数字入手,156和19的倍数关系已经达到8倍以上了,而且通过观察选项发现从156到选项达到陡增的状况,优先考虑乘积数列或多次方数列,又因为156正好是19的8倍多,8又是19的前一项,所以我们尝试一下乘积关系。156=19×8+4,19=8×2+3,8=2×3+2,可以得到数列的规律为:下一项=前两项相乘+自然数列。所以所求结果=156×19+5=2969,选A。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数量关系:数列趋势

数量关系20秒极限解题法

20秒极限解题法,是教研团队结合行测命题规律,在总结近年来国考和地方考试及各地考试行测真题的基础上,为考生量身打造的一套解题技巧,使广大考生在解答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问题中实现“快”、“稳”、“准”的梦想。下面撷取几例,与广大考生分享。 极限技巧一:整除法 整除法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快速提高数量关系的解题速度,有效节省做题时间。运用整除法的关键在于找到题干中隐藏的关键数字信息,结合选项利用数字的整除特性解题。 例1:在一次测验中,甲答对4道题,乙答错题目总数的1/6,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是总数的1/4。那么乙答对了多少题? A.10 B. 8 C. 20 D. 16 ----『2010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 【答案】A 一般解法:设总量为x,乙答对总题量的5/6,甲答对4道题,又因为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是总数的1/4,则有x/4<4,x<16。再往下就无从着手了。 【20秒极限解题法】整除法,同时代入排除法。由题意知,题目的总数=乙答对的题目数×(6/5),显然乙答对的题目数是5的倍数,首先排除B、D;将20代入,若乙答对的题目数为20道,则题目的总数为24道,又甲答对4道题,所以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数最多为4道,4/24≠1/4,所以排除C。故选A。 例2: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A.329 B.350 C.371 D.504 【答案】A 一般解法:因此题计算比较繁琐,一般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按此方法做题约需要60秒以上。设去年男员工人数为x,女员工为830-x,今年男员工人数为x×(1-6%),女员工为(830-x)×(1+5%),今年人数比去年多3人,即x×(1-6%)+(830-x)×(1+5%)=830+3,解方程可求出x,则今年男员工人数为x×(1-6%)=329。 【20秒极限解题法】本题可利用整除特性求解。由题知:今年男员工人数是去年的94%,即4750 ,故今年男员工人数可被47整除。结合选项,只有A项符合。故选A。 极限技巧二:数字特性法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数量关系(副省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数量关系 (副省级)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61.扶贫干部某日需要走访村内6个贫困户甲、乙、丙、丁、戊和己。已知甲和乙的走访次序要相邻,丙要在丁之前走访,戊要在丙之前走访,己只能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走访。问走访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A.24 B.16 C.48 D.32 62.高架桥12:00~14:00每分钟车流量比9:00~11:00少20%,9:00~11:00、12:00~14:00、17:00~19:00三个时间段的平均每分钟车流量比9:00~11:00多10%。问17:00~

19:00每分钟的车流量比9:00~11:00多: A.40% B.50% C.20% D.30% 63.某种糖果的进价为12元/千克,现购进这种糖果若干千克,每天销售10千克,且从第二天起每天都比前一天降价2元/千克。已知以6元/千克的价格销售的那天正好卖完最后10千克,且总销售额是总进货成本的2倍。问总共进了多少千克这种糖果? A.180 B.190 C.160 D.170 64.环保局某科室需要对四种水样进行检测,四种水样依次有

5、3、2、4份。检测设备完成四种水样每一份的检测时间依次为8分钟、4分钟、6分钟、7分钟。已知该科室本日最多可使用检测设备38分钟,如今天之内要完成尽可能多数量样本的检测,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检测组合方式? A.6 B.10 C.16 D.20 65.一条圆形跑道长500米,甲、乙两人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均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跑步。已知甲跑了600米后第一次追上乙,此后甲加速20%继续前进,又跑了1200米后第二次追上乙。问甲出发后多少米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 A.180 B.150 C.120

2015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真题及答案(地市级)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 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61.某单位有50人,男女性别比为3:2,其中有15人未入党,如 从中任选1人,则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为多少() 62、某技校安排本届所有毕业生分别去甲、乙、丙3个不同的工厂实习。去甲厂实习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2%,去乙厂实习的毕业生比甲厂少6人,且占毕业生总数的24%.问去丙厂实习的人数 比去甲厂实习的人数() A.少9人 B.多9人 C.少6人 D.多6人 63、某农场有36台收割机,要收割完所有的麦子需要14天时间。现收割了7天后增加4台收割机,并通过技术改造使每台机器的效率提升5%,问收割完所有的麦子还需要几天() A.3 B.4 C.5 D.6

64、小李的弟弟比小李小2岁,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1994年,小李的弟弟和小王的年龄之和为15.问2014年小李与小王的年龄分别为多少岁() A.25,32 B.27,30 C.30,27 D.32,25 65、某企业调查用户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习惯,问卷回收率为90%,调查对象中有179人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146人从官网站获取信息,246人从社交网站获取信息,同时使用这三种方式的有115人,使用其中两种的有24人,另有52人这三种方式都不使用,问这次 调查共发出了多少份问卷() A.310 B.360 C.390 D.410 66、某学校准备重新粉刷升国旗的旗台,该旗台由两个正方体上下叠加而成,边长分别为1米和2米,问需要粉刷的面积为()A30平方米 B.29平方米 C.26平方米 D.24平方米 67、把12棵同样的松树和6棵同样的柏树种植在道路两侧,每侧种植9棵,要求每侧的柏树数量相等且不相邻,且道路起点和终点处两侧种值的都必须是松树。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A.36 B.50 C.100 D.400

事业单位考试指导: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分享

事业单位考试指导: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分享 一、多位数重排问题 例题1.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 1。那么,这个三位数是:【2016—事业单位3.19联考】 A. 400 B.430 C.437 D.450 【解析】C。根据题意,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排除A、D 项。再根据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少2,再排除B项,因此答案选C。 二、整除特性快速解题 例题2、一个三位数在400和500之间,各个数字的和是9。若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调换,所得新的三位数是原数的13/24,13/24原来的三位数是:【2016—事业单位8.22联考】 A.423 B.432 C. 441 D .450 【解析】B。有题意可知新的三位数是原数的13/24 ,则原来的三位数可以被24整除,则必为偶数,排除A、C选项。对于B、D项,只有B项可以被24整除,因此答案选B。 三、计算问题 四、牛吃草问题 例题4.某公园在开门前有400人排队等候,开门后每分钟新来的人数是固定的,一个入口每分钟进10人,如果开放4个入口,开门20分钟后就没有人排队,如果现在开放6 个入口,那么开门多少分钟后就没人排队。【2016—事业单位5.28联考】 A.7 B.92 C.10 D.12 【解析】C。此题是一个典型的牛吃草,题干中已经明确告诉原有量为400,根据牛吃 草公式M=(N-X)t,设每分钟进入的人数为x,可得400=(4×10-x)×20=(6×10- x)×t,可得X=20,t=10。所以是10分钟后就不会有人在进来,所以答案选C。 五、几何问题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技巧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 技巧 很多出题人为了“制造陷阱”故意设置一个干扰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可以肯定的是相关联的两个选项中必定存在一个正确选项,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个陷阱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性的选项。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举几个相关例子来具体说明: 【例题1】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2011国考第66题】 A.329 B.350 C.371 D.504 【答案】A 【中公解析】普通做法:我们可以设去年男员工x人,则今年男员工0.94x,去年女员工y人,今年女员工1.05y,去年总共830人,今年总共833人,列方程组求解,能求出来,但是相当复杂,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秒杀方法:整除】今年男员工=0.94去年男员工,因此,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47∶50,说明今天男员工肯定能被47整除,故答案为A。 【秒杀方法:选项间的相关性】 此题问今年男员工多少人,题目已知今年员工人数一共是833人,知道总和,求其中的一个量。出题者往往会这样设置选项:求其中一个数,将另外一个数也在选项中体现出来,达到迷惑的效果。经过观察发现,A选项和D选项之和正好是833,就猜出这里面有一个是今年的男员工,有一个是今年的女员工,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可以说明女员工人数肯定比男员工人数多。故答案为A。 【例题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 9.5% B. 10% C. 9.9% D. 10.5% 【答案】C 【秒杀方法】如果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降水量一样的话,则上半年的降水量的增长率应该是10%,根据题意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可以知道第二季度的降水量要比第一季度小,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率比10%要小,更接近于9%,B、D选项排除,剩下A、C选项,就可以使用带入排除法解决,绝对增量相同,就可以对绝对增量设特值,为99,总的降水量是不变的,故答案应该是C。

国考数量关系基础数列“型题”汇总

国考数量关系基础数列“型题”汇总 数字推理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的一个稳定出现的题型,一般会有5-10道。题目会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下面就来介绍下数字推理题中最基本的数字规律,也就是基本数列。?一、常数数列 由一个固定的常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常数数列。 【例1】6,6,6,6,6,6,6…… ?二、等差数列 相邻两项之差(后项减去前项)等于定值的数列。 【例2】2,5,8,11,14,17,20…… ?三、等比数列 相邻两项之比(后项除以前项)等于定值的数列。

【例3】3,9,27,81,243,729,2187……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在考试当中没有直接的意义,对于考生来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地判断出某个中间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抑或两者都不是;迅速将数列对应规律的下一项计算出来。 ?四、质数数列与合数数列 质数数列:由质数构成的数列叫做质数数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 【例4】2,3,5,7,11,13,17,19,23…… 合数数列:由合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合数数列。(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例5】4,6,8,9,10,12,14,15,16……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周期数列 【例6】1,2,3,1,2,3,1,2,3…… 【例7】5,2,5,2,5,2,5,2,5…… 【例8】-3,2,4,1,8,7,-3,2,4,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