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科普宣传手册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一○年七月




前 言

福建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繁多,资源十分丰富。当前,我省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资源保护情况也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编制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手册》,供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水生野生动物相关知识,唤起全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的关注和关爱。




编 者
二○一○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水生野生动物简介 1
一、概况 1
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对象 1
三、管理及保护 2
四、现状 3
第二章 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 4
一、简介 4
二、常识 4
三、福建省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 9
四、常见的重点保护物种 9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行动 14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 14
二、濒危物种专项救护 14
三、濒危物种驯养繁殖 15
四、濒危物种增殖放流 15
五、经营利用管理 15
六、外来物种监管 16
七、海峡两岸水生资源养护 16
第四章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名录 16
第一章 水生野生动物简介
一、概况
㈠定义
⒈水生动物
指在水中生活的异养生物。它们自身不能制造食物,营养靠摄食植物、其他动物和有机残体。也可指在各种类型水域中繁衍生活的动物的总称。
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其他动物,如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生物。
⒉濒危水生动物
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的定义
水生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水生野生动物产品,是指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㈡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水生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生动物近2万种,其中海洋水生动物约1.62万种,淡水水生动物约0.33万种。
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对象
㈠《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野生物种目录
⒈附录Ⅰ:水獭、露脊鲸属所有种、小鳁鲸、鳁鲸、鳀鲸、蓝鲸

、长须鲸、座头鲸、伊洛瓦底江豚、驼海豚属所有种、灰鲸、白鳍豚、江豚、儒艮、鼍(扬子鳄)、海龟科所有种、棱皮龟、大鲵属所有种、锯鳐科所有种、巨无齿鱼芒。
⒉附录Ⅱ:水獭亚科所有种、鲸目所有种、滑鼠蛇、闭壳龟属所有种、黄喉拟水龟、平胸龟、鼋属所有种、虎纹蛙、鲸鲨、鲟形目所有种、欧洲鳗鲡、波纹唇鱼(苏眉)、海马属所有种、砗磲科所有种、角珊瑚目所有种、石珊瑚目所有种、笙珊瑚科所有种、多孔螅科所有种、柱星螅科所有种。
⒊附录Ⅲ:地龟、艾氏拟水龟、大头乌龟、黑颈乌龟、腊戍拟水龟、乌龟、花龟、缺颌花龟、费氏花龟、眼斑水龟、拟眼斑水龟、四眼斑水龟、山瑞鳖、砂鳖、东北鳖、小鳖、斯氏鳖、瘦长红珊瑚、日本红珊瑚、皮滑红珊瑚 、巧红珊瑚。
㈡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部分)
⒈一级保护: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大砗磲(库氏砗磲)、鹦鹉螺、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鼋、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⒉二级保护: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鲃、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水獭、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蠵龟、水獭2种、鳍足目3种、其他鲸类13种。
三、管理及保护
㈠管理
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㈡保护
⒈我国已经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
⒉截至2010年6月,全国共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250多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00多处,收集了600多种、19万份濒危野生动物基因样本,有效地保护了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⒊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受伤、搁浅的水生野生动物开展积极救助,通过增殖放流恢复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各级渔政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⒋各部门和社会团体通过办讲座、开展览等活动,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义、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增强了广大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和技能。
四、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我国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工程建设、交通航运、环境污染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水生生物洄游通道被阻隔,产卵场遭到破坏,生命周期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被切断,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栖息地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在破坏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威胁着我国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和渔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数量急剧下降,一些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
近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机构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实行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养护执法监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生生物养护工作的良好局面,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遏制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起到了一定作用。
为唤起全社会关注和关爱水生野生动物,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2010年7月18日-2010年8月17日,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团体在各地水族馆、保护区救护中心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关爱水生动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
第二章 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
一、简介
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水生生物11种:杂色鲍、大竹蛏、双线血蛤、栉江瑶、海龙鱼、海马鱼、鳗尾胡子鲇、香鱼、大刺鳅、龙虾、中国鲎。
二、常识
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禁止性规定
禁止捕捉、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水域、场所和生存条件。
㈡发现受伤、搁浅和因误入港湾、河汊而被困的水生野生动物的处置
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由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也可以要求附近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报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死亡的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妥善处理。
㈢特许证件
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证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特许捕捉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

特许运输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⒈申请《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条件
有适宜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和必要设施;具有与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相适应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具有充足的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的饲料来源。
⒉申请《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
申请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和申请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将《申请表》和证明材料报经驯养繁殖场或申请利用者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农业部审批。
申请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和申请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将《申请表》和证明材料报经驯养繁殖场或申请利用者所在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⒊申请《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
出口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涉及国内运输、携带、邮寄的,申请人凭同意出口批件到始发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办理《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进口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涉及国内运输、携带、邮寄的,申请人凭同意进口批件到入境口岸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办理《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
经批准捐赠、转让、交换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运输,申请人凭同意捐赠、转让、交换批件到始发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办理《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
经批准收购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运输,申请人凭《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和出售单位出具的出售物种种类及数量证明,到收购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办理《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
跨省展览、表演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运输,申请人凭展览、表演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接纳展览、表演的证明到始发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往《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展览、表演结束后,申请人凭同意接纳展览、表演的证明及前往《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回执到展览、表演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返回《水生野生动物运输证》。
⒋申请捕捉水生野生动物需提交的材料
应当如实填写《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证件申请表》,并随表附报有关证明材料:
⑴因科研、调研、监测、医药生产需要捕捉的,必须附上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调研、监测、医药生产计划或任务书复印件1份,原件备查;

因驯养繁殖需要捕捉的,必须附上《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复印件1份;
⑶因驯养繁殖、展览、表演、医药生产需捕捉的,必须附上单位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1份;
⑷因国际交往捐赠、交换需要捕捉的,必须附上当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外事部门出具的公函证明原件1份、复印件1份。
⒌捕捉方法
取得《水生野生动物捕捉证》的单位和个人,在捕捉作业以前,必须向捕捉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由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进行捕捉。捕捉作业必须按照《水生野生动物捕捉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防止误伤水生野生动物或破坏其生存环境。捕捉作业完成后,捕捉者应当立即向捕捉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申请查验。捕捉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渔业监督管理机构及时对捕捉情况进行查验,收回《水生野生动物捕捉证》,并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告查验结果、交回《水生野生动物捕捉证》。
㈣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处理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捕获物、捕捉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捕捉证,并处以相当于捕获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捕获物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㈤非法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处罚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3000元下的罚款,可以并处没收水生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㈥从国外引进水生野生动物
从国外引进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论证后,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㈦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
进口或者出口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口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限制出口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
⒈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条件
⑴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⑵具有有效控制措施并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⑶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⑷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⒉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条件
⑴符合生态安全要求和公共利益;
⑵来源合法;
⑶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⑷不属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禁止出口的;
⑸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条件。
⒊需提交的材料
⑴进口或者出口合同;
⑵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和用途;
⑶活体濒危野生动物装运设施的说明资料;
⑷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公示的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⒋非法进出口、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处罚
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没的实物移交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罚没的实物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经检疫合格后,予以处理。罚没的实物需要返还原出口国(地区)的,应当由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移交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依照公约规定处理。
⒌伪造、倒卖或者转让进出口批准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处罚
由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㈧资源费征收
经批准捕捉、驯养繁殖、运输以及展览、表演、出售、收购、进出口等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缴纳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福建省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
福州左海海底世界 位于左海公园内,由热带雨林馆、海洋鱼馆、海洋剧场、海底隧道、电教馆、海洋生物标本馆、企鹅馆及海洋购物中心组成,展示近千个品种的海洋动物,先后被评为省市科普教育基地。
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 位于长乐漳港,国内较大的西施舌保护基地,建有育苗池、催产池、室内(外)饵料池及实验室等,设有长乐市海蚌资源保护区救护站。
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 位于漳州东山,馆内标本展厅分为海龟厅、鲸豚厅、鱼类厅、节肢动物厅、软体动物厅、海藻厅、腔肠动物厅、棘皮动物厅等几个海洋生物展厅,现存1200余种标本,基本反映了台湾海峡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况。
四、常见的重点保护物种
中华白海豚 栖息在珠江口和厦门水域。幼体约1m长,成体约2.0-2.5m,背鳍突出,胸鳍较圆浑,眼睛乌黑发亮,全身呈象牙色或乳白色。2010年6月3日,海洋三所在厦门成立白海豚艺术团。 宽

吻海豚 身体为流线型,中部粗圆,从背鳍往后逐渐变细,额部有很明显的隆起。上下颌每侧各有大型牙齿21-26枚,长度为4-5cm,直径1cm,主要以带鱼、鲅鱼、鲻鱼等群栖性鱼类为食。 鳁鲸 外形像鱼,体长可达18m。体表光滑无毛,背鳍小,身体背面黑色,腹部带白色。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鳍宽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食性广,主食浮游生物和甲壳类中的磷虾、挠足类。 抹香鲸 体呈圆锥形,上颌齐钝;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背面为暗黑色,腹面为银灰或白色。头部特别大,占体长1/4-1/3。上颌和吻部呈方桶形。以大型乌贼、章鱼、鱼类为食,我国海域均有分布。 文昌鱼 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cm,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吃浮游生物。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的8-16m的浅水海域中,我国厦门、青岛等沿海处也很多。 海龟 生活在比较浅的沿海水域、海湾、珊瑚礁和流入大海的河口。背甲由骨板组成,覆以深褐色或稍黑的革质皮肤。背部有7条明显的纵稜,腹部5条。栖于全球各海洋,擅于游泳,杂食。一次产卵50-200个,幼龟成活率仅0.1%。 玳瑁 体长约0.6m,最长达1.6m。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 蠵龟 体大,长可达1m,重约100kg。以鱼、虾、蟹、软体动物和藻类为食。背甲红棕色,腹甲橘黄色。头背鳞片对称排列,体鳞平砌。四肢浆状,前肢大,后肢较小。我省平潭岛沿海有分布。 珊瑚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形态多呈树枝状,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 中华鲟 我国特产,海栖性洄游鱼类,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为主食。体长梭形,尾部犁状,基部宽厚,尾端尖,略向上翘。眼细小,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个体硕大,长可达4m多,重逾千斤。 库氏砗磲 贝壳厚重,略呈三角形,两壳等大但两侧不对称,前端较短,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喜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以浮游生物为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海域。 儒艮 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体大呈纺锤状,长约2.4-2.7m;皮肤光滑,呈褐至暗灰色,腹部较背部浅,体表毛发稀疏。颈部短,前肢短呈鳍状,乳房1对。广西沿海、广东和台湾南部沿海均有出现。 鼋 爬行动物,外形像龟,生活在水中,

短尾,背甲暗绿色,近圆形,长有许多小疙瘩。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cm,重约50-100kg左右;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大鲵 俗名娃娃鱼,是世上现存最大、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栖息在海拔100-1200m的山区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大型溪流的岩洞和深潭中。体长40-200cm,头扁平,眼小,无眼睑,体侧有显著的纵行皮肤褶。 中国鲎 体似瓢形,深褐色,由头胸部、腹部和尾剑组成,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平时生活于水深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以蠕虫、环节动物、腕足动物及软体动物为食,昼伏夜出。 花鳗鲡 身体粗壮,腹鳍以前的躯体呈圆筒,后部稍侧扁,总体延长呈棒状,体长约331-615mm。性情凶猛,体壮而有力,以鱼、虾、贝类、蠕虫等动物为食。我省闽江、九龙江均有分布。 中华鳖 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喜晒太阳、乘凉风。 海马鱼 体粗侧扁,包于骨环中;躯干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头部弯曲。栖息于近海内湾水质清澈、藻类繁茂的低潮区,体色随环境改变。以浮游甲壳类为食。 细痣疣螈 皮肤粗糙,有大的疣粒,似细痣,体长12-14cm,尾长5-7cm。头部扁平,宽度大于长度,躯干浑圆或略扁,尾鳍褶弱,末端钝尖。栖息于静水塘及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内,多夜间捕食。 大刺鳅 体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薄。头长而尖,前端有1尖长吻突。口下位,口裂浅,几成三角形,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眼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所覆盖。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行动
生物多样性程度是衡量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缺失严重,水生野生动物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灭绝速度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不断加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有关规定,为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并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实施本行动。
本行动通过采取自然保护区建设、濒危物种专项救护、濒危物种驯养繁殖、濒危物种增殖放流、经营利用管理以及外来物种监管、海峡两岸水生资源养护等措施,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

体系,全面提高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濒危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调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以及土著、特有鱼类资源的栖息地;建立水域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对珊瑚礁、海龟等进行重点保护。加强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配套完善保护区管理设施,加强保护区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各项监管措施,促进保护区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濒危物种专项救护
建立救护快速反应体系,对误捕、受伤、搁浅、罚没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根据各种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对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鼋、中国鲎等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制定重点保护计划,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施专项救护行动。对栖息场所或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珍稀濒危物种,采取迁地保护措施。
三、濒危物种驯养繁殖
对中华鲟、大鲵、海龟和淡水龟鳖类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强化对水生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设濒危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进行珍稀濒危物种驯养繁育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人工放流制度,制订相关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四、濒危物种增殖放流
在全省重要增殖放流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等水域,开展大鲵、中国鲎、中华鳖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加大渔政管理、打击电毒炸等非法作业、取缔不规范渔具等配套管理工作力度,切实恢复包括珍稀濒危动物在内的各类水生生物物种群资源。
五、经营利用管理
调整和完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制度,对捕捉、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进出口等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水生野生动物进出口审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水生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活动。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识别和产品鉴定工作,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六、外来物种监管
加强水生动物外来物种管理,完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和鉴定检疫控制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监控和预警机制

,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水域建设外来物种监控中心和监控点,防范和治理外来物种对水域生态造成的危害。
七、海峡两岸水生资源养护
充分发挥福建地处海峡西岸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两岸水生生物资源科技研讨、文化交流、博览展示等活动,通过与台企合作培育增殖放流苗种,并在厦金海域、岛礁开展增殖放流,促进闽台合作与交流,共同养护台湾海峡水生生物资源,修复生物种群及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名录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⒊《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
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⒏《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⒐《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附录
⒑《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⒒《福建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