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名称】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类别】建筑、教堂、钟楼

【年代】从1384年至1387年

【作者】乔托

【规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

【属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筑介绍

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并不很多,这是因为意大利在这个时期未取得统一。除了北部仑巴底地区参与了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的进程之外,其余地方都是独立地发展着自己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中心城市,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最早战胜封建领主并建立城市自治的一个共和国。那里除了市政机关、商场之外,就是豪富们的府邸等建筑物。教堂,一般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事件而建造的。

本图欣赏的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就有纪念性意义的原因:1293年,市内行会纷纷起义,贵族权利完全受到排斥。为了纪念这场平民斗争的胜利,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决定兴建一座大教堂,以表彰市民的力量与财富。设计任务委托给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坎皮奥(Arnolfodi Cambio,?~1302),并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在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最被历史称颂的是在主教堂西南面的那座钟楼,我们能在图片上看到它的巍峨雄姿。这座钟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从1384年起,三年后建成。

钟楼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一位与诗人但丁同时代的大壁画家乔托,故又名乔托钟楼。如此高的钟楼,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实属罕见。在教堂的对面,还有一个直径27.5米的八边形洗礼堂,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多。所以从主教堂正面看,它有着一个由洗礼堂和钟楼构成的一个不大的街面广场。主教堂的内部较为空阔,西面的大厅长约80米,分成四间,支柱之间的距离在20米左右,中厅的跨度也一样。唯有东面的唱诗坛比较特殊,它呈八边形,对边的距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约在42米左右,而唱诗坛上的穹顶,因技术问题,直到15世纪上半叶才最后建成。作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更多的特色是自创性。

千禧年教堂分析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早年于纽约的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年自行开业。他是建筑界有名的“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 纽约五人组(NY Five),又称“白派”,是现代派原则的拥护者。他们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 这五人分别是海杜克, 彼得·艾森曼, 迈克·格雷夫斯, 格瓦斯米和理查德·迈耶, 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1984年,迈耶获普利策奖。 作为白色主义的倡导者,迈耶曾说过“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在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作为迈耶作品的特色之一,既被用于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力量,又在其光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度,建筑文化的空间,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对空间的表现。 Meier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千禧教堂是迈耶设计的第三座教会建筑,前两座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晶教堂(2003)和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神学院(1981)。 Jubilee Church 项目名称:罗马千禧教堂 原名称:Church of 2000 项目地址:罗马,意大利 参赛时间:1996 建成时间:2003 同年10月26日,教堂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面积:教堂830平米教区1671平米 工程从1995年开始启动,当时邀请了安藤忠雄、S?卡拉特拉瓦、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著名大师参加设计竞赛。最终,迈耶在1996年获得授权。 由于在中世纪的西欧曾经有一个"千禧年"(Millennium)传说,说基督将在公元1000年时重新降临。类似的预言在2000年也遇见不少。可是时间到了,天堂并没有开启。而作为罗马的第50座新教堂,却因此得名。 离罗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1436年。花之圣母教堂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简介: 1 基本简介 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为意大利最著名的教堂质疑。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

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 斯基着手设计穹顶。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1436年。花之圣母教堂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2 历史发展 1296年,佛罗伦萨市当局决定在市中心修建这座教堂。设计者是阿诺尔福·迪坎比奥。1302年阿诺尔福死后,教堂停佛罗伦萨大教堂

西方建筑:大教堂的穹顶(图文并茂)

西方建筑:大教堂的穹顶 建筑之家 历史回顾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它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 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296年市民们正陶醉于从贵族手中夺回政权的胜利中,为了庆祝胜利,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建造新的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 于1436年建成。1496年才最后完工。这里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宗教中心。 建筑和绘画也还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世界上庄严雄伟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妩媚。这座用白色,粉红,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座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古罗马

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16世纪的传记作家、建筑师瓦萨里热情地说,这个穹顶同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闪电轰击它,但它屹立无恙。穹顶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 了,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为意大利著名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

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超震撼的绚丽穹顶

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超震撼的绚丽穹顶 佛罗伦萨有着“花之都”的美名,这里也就是徐志摩笔下那个美得令人惊艳的传神译名“翡冷翠”。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当年佛罗伦萨积聚了包括达芬奇、但丁、伽利略等在内的众多名人;而具有传奇色彩的梅迪奇家族,也因为曾支持和资助了早年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很多艺术家而成为了佛罗伦萨的保护人,佛罗伦萨的城徽就是使用了梅迪奇家族的百合花标志。 佛罗伦萨内的古迹众多,不仅有世界顶级的乌菲兹美术馆、馆藏着《大卫》雕像正品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传说当年诗人但丁遇到心中恋人的阿诺河旧桥、还有美轮美奂的米

开朗基罗广场,更有世界闻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漫步在佛罗伦萨古老的街道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艺术气息。 圣诞夜让我们点上烛光,伴着这首由席琳·迪昂和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的《ThePrayer》,尽情欣赏这美轮美奂的百花大教堂建筑之美和内部穹顶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吧。 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母百花教堂是天主教佛罗伦 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三部分组成。

大教堂有着一个橘红色巨大的圆顶,所以很好认,远远的就会看见它,这也几乎成了佛罗伦萨的重要地标。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主座教堂(Duomo),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大教堂,属哥特式建筑,高106米,其外部以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应用建筑学、几何学原理设计修建,鲜艳的大理石块拼成几何图形,极为显眼壮观而与众不同。

它的大圆顶及由文艺复兴大师乔托设计的钟塔,更为巍峨的教堂带来更多的气势。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吉奥陀)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名称】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类别】建筑、教堂、钟楼 【年代】从1384年至1387年 【作者】乔托 【规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 【属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筑介绍 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并不很多,这是因为意大利在这个时期未取得统一。除了北部仑巴底地区参与了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的进程之外,其余地方都是独立地发展着自己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中心城市,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最早战胜封建领主并建立城市自治的一个共和国。那里除了市政机关、商场之外,就是豪富们的府邸等建筑物。教堂,一般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事件而建造的。 本图欣赏的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就有纪念性意义的原因:1293年,市内行会纷纷起义,贵族权利完全受到排斥。为了纪念这场平民斗争的胜利,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决定兴建一座大教堂,以表彰市民的力量与财富。设计任务委托给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坎皮奥(Arnolfodi Cambio,?~1302),并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在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最被历史称颂的是在主教堂西南面的那座钟楼,我们能在图片上看到它的巍峨雄姿。这座钟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从1384年起,三年后建成。 钟楼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一位与诗人但丁同时代的大壁画家乔托,故又名乔托钟楼。如此高的钟楼,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实属罕见。在教堂的对面,还有一个直径27.5米的八边形洗礼堂,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多。所以从主教堂正面看,它有着一个由洗礼堂和钟楼构成的一个不大的街面广场。主教堂的内部较为空阔,西面的大厅长约80米,分成四间,支柱之间的距离在20米左右,中厅的跨度也一样。唯有东面的唱诗坛比较特殊,它呈八边形,对边的距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约在42米左右,而唱诗坛上的穹顶,因技术问题,直到15世纪上半叶才最后建成。作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更多的特色是自创性。

欧洲艺术鉴赏之圣母百花大教堂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游戏:刺客信条中场景 佛罗伦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记得这个名字时是因为初中班长是佛罗伦萨华侨,记得他说佛罗伦萨是个很漂亮的城市,从此佛罗伦萨便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高二时玩一款游戏:刺客信条,其中便是以佛罗伦萨为故事场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看到一个红色穹顶,在游戏中第一次知道了圣母百花大教堂,它对于佛罗伦萨是如此重要,在游戏中都经历了“爬大教堂”的支线任务。大学选了欧洲艺术鉴赏,讲到佛罗伦萨。 圣母百花教堂全景

圣母百花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瑰宝,世界第四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从上图可见教堂建筑群总共分成三个部分:圣约翰洗礼堂,主教堂和乔托钟楼。整个教堂呈现色调深浅不同的白与粉红,色彩搭配和谐统一给人端庄温暖的感觉,造型上属于哥特式建筑但又拥有佛罗伦萨本土的风格,整个建筑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整体尤以主教堂的红砖穹顶最夺人耳目。实现这一伟大壮举的设计师名为布鲁内莱斯基,他毕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设计出了圣母百花大教堂那独一无二的穹顶。 从圣母百花大教堂屋顶看乔托钟楼 乔托钟楼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外观上明显属于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间或有粉红色的大理石整体感觉纯净优雅。

圣约翰洗礼堂东南侧,吉贝尔蒂凭借其“天堂之门”获胜 圣约翰洗礼堂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二扇为吉贝尔蒂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堂之门”。 关于天堂之门还有一段趣闻,1401年为洗礼堂铸造新门出资的佛罗伦萨布业工会公开招标,起初,大家都认为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一定能够中标,但最后评审团采纳的方案却是一个名为吉贝尔蒂的无名设计师。布鲁内莱斯基一气之下离开佛罗伦萨,去罗马了(但后来他回佛罗伦萨后成功说服中标教堂封顶)。而这个项目,也就落到了吉贝尔蒂的手中,最终他不负众望,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一个大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数百年后,罗丹见到此门,被震惊之余,决定做一个“地狱之门”与之相对。而被气走的布鲁内莱斯出走罗马之后在罗马研究了古罗马的诸多建筑样式这也为以后他建造那惊世 骇俗的大穹顶埋下了伏笔。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史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史 如果你要是看欧洲的建筑史,就会发现大部分建筑风格都是和教堂相互交织的。所以要讲清楚教堂的种类,先得理一下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 欧洲古典建筑发展,其中有三点要说明 ①:这里的分化是因为古罗马帝国的灭亡,西边分裂成多个国家战乱不停,东边则持续发展成拜占庭帝国。同时两边的建筑分别吸收了古罗马建筑的不同成

就,发展成差异很大的建筑形式。(所以说古罗马建筑真的很伟大,个人感觉尤其在建筑技术上,多面开花,绝对是超越了时代的。另外天然混凝土技术没有延续下来很是可惜) ②:后来拜占庭帝国灭亡了,西欧的国家持续发展。但是文艺复兴的建筑成就其实是从拜占庭帝国继承过来的。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等等,西欧国家才重新发现了中世纪之前的伟大成就 ③: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不过与古典主义联系紧密所以也归为建筑风格的一种 先从西欧中世纪说起 1.罗曼式教堂(Romanesque architecture) 中世纪的建筑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罗曼式建筑,后期发展为哥特式建筑。罗曼式教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中的巴西利卡形制(巴西利卡是什么我便不再赘述)。而恰好巴西利卡长长的大厅很适合天主教的仪式需要。信徒们经过幽暗狭长的大厅,来到位于教堂十字平面中心的圣坛,膜拜与畏惧的心理达到顶点。至于横向展开的双臂,一方面,来教堂朝圣的信徒越来越多,为了增加使用空间而发展了双臂。另一方面,从构图上讲,横竖两臂形成了整个教堂的焦点,突出了圣坛的位置。再加上长长的大厅,又主次分明,更加适合宗教仪式。到此时,中世纪教堂的平面形制拉丁十字平面就形成了。

拉丁十字平面 关于罗曼式教堂的结构:在中世纪那黑暗的一千年中,很多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文明都被毁坏殆尽,很多方面甚至是退化的。罗曼式教堂虽然继承了古罗马的十字拱承重结构,但是应用不成熟,施工质量也不如古罗马时期。所以为了使建筑长期坚固不倒,墙体一般都很厚重,窗户被挤压的很小。另外十字拱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会产生很大的侧推力。所以中庭两边的扶壁要建的很高很厚重来抵抗侧推力。同时也就导致无法开很大的窗户,内部很昏暗。结构传力也表现的不是很明晰。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12世纪开始佛罗伦萨逐渐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美第奇家族推动了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运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原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原因。史料研习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是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诸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造背景、设计者、建造过程、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理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通过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万神殿和科隆大教堂的对比,认识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分析比较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建造过程和收藏情况。理解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品的珍爱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体现。通过《椅中圣母》和中世纪圣母像的比较,探究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分析比较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是欧洲著名的艺术宝库。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难点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能够反映佛罗伦萨历史特色的建筑。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12世纪以来,佛罗伦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并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的襄助下,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蓬勃开展起来,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佛罗伦萨城里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或

千禧教堂分析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1935 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早年于纽约的S.O.M 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 年自行开业。他是建筑界有名的“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纽约五人组(NY Five),又称“白派”,是现代派原则的拥护者。他们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 这五人分别是海杜克, 彼得·艾森曼, 迈克·格雷夫斯, 格瓦斯米和理查德·迈耶, 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 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1984 年,迈耶获普利策奖。作为白色主义的倡导者,迈耶曾说过“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在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作为迈耶作品的特色之一,既被用于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力量,又在其光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度,建筑文化的空间,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对空间的表现。Meier 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千禧教堂是迈耶设计的第三座教会建筑,前两座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晶教堂(2003)和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神学院(1981)。Jubilee Church 项目名称:罗马千禧教堂原名称:Church of 2000 项目地址:罗马,意大利参赛时间:1996 建成时间:2003 同年10 月26 日,教堂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教堂830 平米教区1671 平米工程从1995 年开始启动,当时邀请了安藤忠雄、S?卡拉特拉瓦、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著名大师参加设计竞赛。最终,迈耶在1996 年获得授权。由于在中世纪的西欧曾经有一个"千禧年"(Millennium)传说,说基督将在公元1000 年时重新降临。类似的预言在2000 年也遇见不少。可是时间到了,天堂并没有开启。而作为罗马的第50 座新教堂,却因此得名。离罗马市中心6 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 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教堂建筑面积(830 平米教区1671 平米),包括教堂和社区中心,两者之间用4 层高的中庭连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华和玻璃。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翘壳(高度从17 米到27 米),看上去像白色的风帆。这座引人注目的教堂,外观上仍具传统教堂予人的那份崇高和令人敬畏之意,然而,在这一片只有一般公寓的郊区里,并不会显得过于夸大或让人感到畏惧不可亲近。由于三面墙各是三个半径相等的球面的部分,前来礼拜的民众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三个大小相同、虚幻又彼此交叉的巨大球体中。北侧的活动中心是严谨的方形混凝土构造体。这样的

翡冷翠的圣母百花:的圆顶教堂

翡冷翠的圣母百花:的圆顶教堂 The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is the cathedral church, or Duomo(Duomo is a generic Italian term for a cathedral church), of the 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Florence, noted for its distinctive dome. Its name (which translates as “Saint Mary of the Flower”) refers to the lily, symbol of Florence. But a 15th c. document on the other hand states that the “flower” refers to Christ. A cathedral is a Christian church building, specifically of a denomination with an episcopal hierarchy (such as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or the Lutheran or Anglican churches), which serves as the central church of a diocese. The Roman Catholic Archdiocese of Florence is an ecclesiastical territory or diocese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n Italy. The cathedral complex includes the church proper, the baptistery and the campanile (bell tower)。The 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Baptistery of St John)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为意大利著名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 别名 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1436年。花之圣母教堂在意大利语中意

佛罗伦萨大教堂 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设计师布鲁内列斯基 布鲁内列斯基出身于手工业工匠,钻研了当时先进的科学特别是机械学,精通机械、铸工,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在雕刻和工艺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经过刻苦努力,他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为了设计穹顶,他在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回到佛罗伦萨后,作了穹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1420年,在佛罗伦萨政府召集的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会议上,他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年动工兴建,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1470年采光亭完工,但布鲁内列斯基前此于1446年去世了。

圣彼得大教堂与那些伟大的西方建筑师们

课程论文 圣彼得大教堂与那些建筑泰斗 姓名:刘振 班级:风景园林硕士2班 学号:2010305120042

圣彼得大教堂与那些建筑泰斗 前言: 在我眼里的圣彼得大教堂已经不再是一座简单的意义上的建筑了,他本身就是一部建筑史,一部沉淀了西方几千年建筑史的精华,一部记载着西方建筑史上建筑大师的成就史。文艺复兴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文艺复兴晚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笔者眼中),他给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发展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简述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 这一工程凝聚了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众多顶级建筑大师的智慧。先是布拉曼特,他受朱里奥二世之邀设计了最初的建筑方案,但他主持施工刚8年,他和朱里奥二世教皇相继去世。新任教皇请来了拉斐尔继续修建,然而,这位年轻的艺术天才在任教堂总建筑师6年后便英年早逝。之后,教堂工程又相继由帕鲁齐和小桑加洛主持过十余年,但工程没有取得大的进展。1547年,已过了古稀之年的米开朗基罗欣然受命,他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局部调整,将教堂的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顶改成了拱肋式的大穹窿,使教堂的视觉效果更加宏伟。由于工程的浩大,米开朗基罗最终没有看到他设计出的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后的样子,17年后,89岁的他被上帝叫走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后来接任他的建筑师都忠实地执行他的设计方案,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米开朗基罗所希望看到的样子。从整体意义上讲,1626年完工的圣彼得大教堂应该说只是教堂的一个外壳,就像现在中国的商品房开发商一样,交给业主的只是毛坯房,装修工程得另外聘请装修工程师来完成。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工程完工后,贝尔尼尼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进行内外装饰。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主要推动者,他所主持的装饰工程自然给教堂增添浓厚的巴洛克艺术色彩,使其显得更为奢华、壮丽。由此可见,圣彼得教堂从兴建、到经历多次的扩建和改建、再到最后装饰完毕,总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一个过程正好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壮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圣彼得教堂建筑史也就是基督教发展史的一部分。 建筑师与圣彼得大教堂: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 - 1514年3月11日)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位建筑师。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各领风骚。他的著名作品有罗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礼拜堂。坦比哀多礼拜堂是为纪念圣彼得殉教所建,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平面是柱廊和圣

【教学设计】《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人教)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能够反映佛罗伦萨历史特色的建筑。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12世纪以来,佛罗伦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并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的襄助下,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蓬勃开展起来,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佛罗伦萨城里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或收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证,从而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2.理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 3.理解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品的珍爱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原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原因; 2.通过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万神殿和科隆大教堂的对比,认识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3.通过《椅中圣母》和中世纪圣母像的比较,探究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是佛罗伦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诸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新时代的报春花; 3.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是欧洲著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重点】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教学难点】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历史意义。 教师应该提供或者发动学生搜集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立面图、平面图、古代罗马的建筑图片、中世纪建筑图片和相关数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切忌变成简单的建筑欣赏课,而应是历史建筑课,将历史感和建筑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导入课程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能够反映佛罗伦萨历史特色的建筑。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12世纪以来,佛罗伦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并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的襄助下,文艺复兴运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建筑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意大利教堂建筑,它们作为上帝尘世的寓所,无不闪耀着荣耀之光;它们发展古典传统,造型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上帝的人间寓所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建筑特征 罗马式建筑盛行于12 世纪以前, 其教堂建筑的特点是: 半圆形的拱门. 厚重的墙壁, 粗矮的往子, 窄小的窗洞, 圆形屋顶, 内部圣坛祭坛集中于一端, 光线暗淡, 圣坛上端用马赛克镶嵌的圣像是唯一华丽之处, 整体平面型制是象征耶稣受难的正统“ 拉丁十字式” 。从门口望去, 教堂内部形成一个深邃的阴暗空间. 产生这种建筑形式的原因之一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中世初期, 除意大利北部个别地区之外, 古罗马时期的拱券技术和艺术经验普遍失传, 教堂大多采用木屋架, 后因木屋架易于失火, 才逐渐改用石拱, 因石拱重量大只有厚墙才能支撑得住, 而且墙上也只能开出几个狭窄的窗洞, 这便决定了教堂的建筑形式; 其二是教会的决定作用, 在整个中世纪, 基督教会不仅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而且控制着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 他们否定现实人生, 认为追求感性美是一种罪孽, 因而教堂不饰装修, 也不讲求比例, 故被包围于封建领地里的修道院和教堂必然是沉重、封闭、毫无生气, 同封建主的庄园寨堡在形式和风格上完全一致。所以罗马式教堂由浓重的宗教气氛统治着,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 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 ... , 这些庞然大物宛若天然生成的实体物质地影响人的精神, 精神在物质的重压下, 感到压抑, 而压抑之感正是祟拜的起始点(1 )。 (2)代表建筑 2.1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 14、15世纪, 意大利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是行会工匠, 他们在反对中世纪宗教教条的斗争中表现出了伟大的创造性, 正因如此, “ 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木繁荣(2 ), 以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为代表的一批匠师设计建造出了新式教堂建筑, 其代表作品是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亦称“花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1296 年由阿诺尔福开始设计兴建, 后来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和凯洛佐等人亦陆续参加设计和施工。初名圣雷帕拉塔教堂, 1412 年改用今名, 喻示佛罗伦萨的百合花。根据基督教的说法, 百合是被逐出伊甸园的夏娃的眼泪变成的。白色的百合花是童贞、贞操和纯洁的象征, 是圣母的化身。 佛罗伦萨大教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群, 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 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大教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 本堂宽阔, 长达82.3 米, 由4 个18.3 米见方的间跨组成, 形制特殊。教堂的南、北、东三面各出半八角形巨室, 巨室的外围包容有5 个成放射状布置的小礼拜堂。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顶, 仅中央穹顶本身的工程就历时14 年, 顶高107 米, 穹顶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 平面直径达42.2 米。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的结构分内外两层, 内部由8 根主肋和16 根间肋组成, 构造合理,受力均匀。内部墙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最后

佛罗伦萨大教堂与文艺复兴-精选文档

佛罗伦萨大教堂与文艺复兴 一、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由洗礼堂、钟楼和主教堂三部分组成,这里分析的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主教堂部分。 (一)建造背景 1293年,佛罗伦萨市内行会起义,为了纪念平民斗争的胜利,市政当局决定兴建一座教堂以表彰市民的力量与财富。工程首先从面对洗礼堂的门西开始,逐渐往东进行修建。受到瘟疫影响,工程进展缓慢。中堂的墙壁在1355年建成,接下来的十年里,人们建造了教堂内部的方柱和中堂的拱顶。1367年,负责大教堂工程的“工作组”批准了教堂进深再加第四开间和修建 八角形歌队列席厅的计划。[1]这一计划包含了覆盖歌队列席厅上空的穹顶。 (二)设计师与建筑师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最初设计师是阿诺尔福。设计平面遵从了中世纪教堂的拉丁十字形样式,教堂东部的歌坛却设计成了以穹顶为中心的集中式,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设计为现在耸立的大穹顶打下了基础。 布鲁内列斯基生于1377年,年幼时便对素描和绘画很感兴趣。在学习金银匠手艺时他钻研了绘图、透视、重力和轮等问题。1402年,他参与竞争洗礼堂青铜门浮雕的制作权落选。从这次

竞争活动之后,一直到1417年布鲁内列斯基建造穹顶,期间14年我们对他的生活知之甚少。少有的资料表明这段时间里他去过罗马,研究古罗马建筑遗迹。[2] (三)建筑方法 当时修建穹顶的方法是搭建临时的木质鹰架,但这一方法在建造大教堂的穹顶时却无法使用。因为穹顶不但直径大而且高度高,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树木。布鲁内列斯基提出可以不用鹰架便建造穹顶,于是决定由他承担建造穹顶的工作。 布鲁内列斯基设计的穹顶是一个两层中空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穹顶对于基座的压力,外层又可以为内层遮风避雨。在修建穹顶时,取代鹰架支撑作用的是“鱼骨形构造”:在圆顶双壳中,每隔一段固定的距离,砖块砌成的圆环就会被那些直立铺设的较大砖块所隔断。直立砌成的砖块穿过四五道水平砖环,如同一条条斜带直抵圆顶顶端,形成锯齿状的图案。[3]随后,布鲁内列斯基设计的采光亭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个运用了古希腊建筑语言中的涡旋、同心双拱、柯林斯柱式的尖顶塔亭。这一设计不仅在力学上使穹顶结构更加稳定,还体现了布鲁内列斯基对于古典建筑语言和比例的重新运用。也就是在这里,现代思想在追求科学与和谐时诞生。[4] (四)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某一类建筑由于运用同样的材料、技术、营造方法以及设计手法等而形成的相同的样式。佛罗伦萨大教堂不仅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城市名片^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华芳国 人生所遇到的挑战并非都是重大问题,我所要进行的 这次攀登,即是有生以来对古建筑登高的一次挑战,也是 一次最没勇气的攀登。 面对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我和妻子不下十次在 此驻足,我所能做的只有两个字:仰视。它的名气和价值,已经得到了无数的赞誉,我无须多言。作为游人,它给了我 最美的视觉享受。105米的教堂高度,直径达50米的红色 大穹顶,我都不敢想像十三世纪的意大利人如何建造的,据说设计师连一张草图都没留下。 从下边见到穹顶上的人小如蚂蚁,妻子对羡慕的说,我们爬上去看看吧。 那么高!我胆怯地叹惜。 她转头对着钟楼说,我们先上这个。我依旧没表态。钟 楼在大教堂右侧,四角方形,端庄均衡,以白、绿色大理石 饰面。手上的资料标注着它的身材:高89米,分5层。 买了票,妻子率先进去,我默默跟上。我之所以不愿意 攀爬,唯一的原因就是身体虚弱,怕累、头晕,怕出汗感冒。她既然进去,我不跟随上她倒是被动了。 攀登的台阶设在钟楼外墙四边,宽约二尺,两人侧身 交错都有些困难,有的部分很陡。我们迅速攀上了一半,带 着头上的汗珠,坐在在中间一层的休息厅歇息,从这向上 看像个天井,似乎不远即将到顶部。透过小窗向外望,大教 堂的穹顶比地面看更清晰。妻想继续攀登,我说不上了,就 在原地等她。我坐在台阶上,没事情干便观察身边的欧洲 美女。互不相识,语言不通,没有交流,就是买眼。尽管她们 不像想象的那么标致,却也是域外的风景。美女来自不同 的国家,肤色发色往往不同。我眼中的欧洲美女主要是脸 型饱满,皮肤白,金黄色的头发飘洒。这时,我一抬头,看到 妻子已经在上一层休息处了,在天井围栏处向下给我拍 照。我受到鼓舞,身体感到也没大碍,也就接着攀登追赶 2018/23 CHENGSHIZHOUKAN城市周刊 11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风景图片(37张)解析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风景图片(37张) 介绍 佛罗伦萨大教堂为意大利著名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第四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1436年。花之圣母教堂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圣母百花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花之圣母大教堂(又译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Santa Maria del Fiore)。圣母百花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 di Cambio负责建造的,中央巨大圆顶是由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Brunelleschi) 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计划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翡冷翠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博物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1、建造过程: 大教堂从13世纪末决定建造;1418年对大圆顶进行招标;1471年最终完工。前后历时近200年。圣母亚玛利亚大教堂和洗礼堂、钟楼共同组成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凝聚了坎比奥(大教堂除圆顶外的部分)、布鲁内列斯奇(大教堂的圆顶)、乔托(钟楼)、基培尔蒂(洗礼堂大门青铜装饰)等人的智慧,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2、建造时代背景和目的: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其他许多同时期的建筑一样,是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13世纪末,行会从城市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决定把原来的主教堂拆除,新建一个可以反映佛罗伦萨现时大发展气魄的天下最壮观的教堂,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决议中指出:新教堂必须“具有人们能想象到的绝顶宏伟豪华之貌,其美丽壮观亦须穷尽人所能有的智力与创造”。这种豪言壮语倒也不仅是佛罗伦萨所特有,当时在托斯卡纳地区作为佛罗伦萨主要对手的西埃纳在修建大教堂的决议中就同样要求它的宏大富丽必居天下第一,据说当时西埃纳人甚至扬言:我们的教堂要造得那样宏伟,以至后代会把我们看作疯子! 3、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成就: 一是大,可以同时容纳3万人同时从事宗教礼拜活动(当时佛罗伦萨城最多也就9万多人); 二是高,高达107米,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同四周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也会嫉妒”; 三是创新,如不用支柱,椭圆形,建筑材料较轻,空心的内外两层,采光充分,等等。 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 是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佛罗伦萨: 是13、14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它有极其发达的毛纺织业、丝织业、五金业和建筑业。其商业网遍布于西欧,在土耳其、埃及也有商号,其商人的足迹甚至于远涉中国。佛罗伦萨的金融业最为突出,其银行、钱庄超过100家,所铸造的“佛罗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