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相关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二)测量不确定度有关概念

(三)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与测量模型化(四)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五)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七)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八)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报告

2010-5-2429

(一)相关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基本统计计算

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进行某些统计计算,可增加测量得到的信息量。其中有两

项最基本的统计计算:

(1)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

(理论上是数学期望),

(2)求单次测量或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理论上是总体标准偏差)。

2010-5-2430

2010-5-2431

1. 最佳估计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一般而言,测量数值越多,得到的“真值”的估计值就越好。理想的估计值应当用无穷多数值集来求平均值。但是增加读数要做额外的工作,并增大测量成本,且会产生“缩小回报”的效果。什么是合理的次数呢?10次是普遍选择的,因为这能使计算容易。20次读数只比10次给出稍好的估计值,50次只比20次稍好。根据经验通常取6~10次读数就足够了。

数学期望2010-5-2432

2. 分散范围(区间)-标准偏差●定量给出分散范围的常见形式是标准偏差。一个数集的标准偏差给出了各个读数与该组读数平均值之差的典型值。●根据“经验”,全部读数大概有三分之二(68%)会落在平均值的正负(±)一倍标准偏差范围内,大概有全部读数的95%会落在正负两倍标准偏差范围内。虽然这种“尺度”并非普遍适用,但应用广泛。标准偏差的“真值”只能从一组非常大(无穷多)的读数求出。由有限个数的读数所求得的只是标准偏差的估计值,称为实验标准偏差或估计的标准偏差,用符号s 表示。方差的平方根

2010-5-24333. 分布┈┈数据散布的“形状”一组数值的散布会取不同的形式,或称为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1)正态分布

在一组读数中,较多的读数值靠近平均值,少数读数值离平均值较远。这就是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的特征。

(2)t 分布

是一般形式,而标准正态分布是其特殊形式,t (ν)成为正态分布的条件是自由度ν→∞。

(3)均匀分布(矩形分布)

当测量值非常平均地散布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内时,就产生了矩形分布或称为均匀分布。

(4)其他分布

参见JJF 1059-1999 第24页附录A

2010-5-2434

概率p =95. 45%概率p =68.27%

等于概率曲线与横

坐标围成的面积

x

f (x )概率p =99.73%μμ?2 σμ+σμ?3 σμ+2 σμ?σμ+3 σ图1.4 a 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x 的取值拐点

35

μμ?2 σμ+σμ?3 σμ+2 σμ?σμ+3 σ

图1.4b 正态分布

p =50%

0.675 σ0.675 σp =68.27%p =95.45%

p =99.73%2010-5-2436

正态分布

图1.5 正态分布的中心在x =μ处,μ值的

大小决定了曲线在x 上的位置。x

2μy

1μ平均值(最佳估计值)

2010-5-2437

正态分布图1.6 在相同μ值下,σ值愈大,曲线愈平

坦,即测量值的分散性愈大。平均值标准偏差

5

.01=σ5

.12=σμ2010-5-2438

正态分布

图1.7 对两条相同μ值和不同σ值的正态分

布曲线的比较。5

.012

1=σμ=1μ2

10

2=σμ=2

μ

2010-5-2439正态分布重复条件下多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如图2.4所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该曲线有如下四个特点:

①单峰性,即曲线在平均值μ处具有最大值;②对称性,即曲线具有一对称轴;

③有一水平渐近线,即曲线两端无限接近于横轴;④在对称轴左右两边的曲线上离对称轴等距离的某处,各有一个拐点。

数据对称分布在

平均值的两边μ?σ和μ+σ2010-5-2440

①包含概率(置信水准、置信概率、置信水平)以p

表示;

②显著性水平(置信度)以α表示,α=1?p ;

③置信区间以[?k σ,k σ]表示;

④置信因子(包含因子)以k 表示,当分布不同时,

k 值也不同。

图1.8统计分布常见术语图解p

0?k σk σ

α/2

α/2

2010-5-244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般可近似地估计为正态分布:(1)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分布;

(2)被测量Y 用扩展不确定度U p 给出,而对其分布又没

有特殊指明时,估计值Y 的分布;

(3)被测量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中,相互独立

的分量u i (y )较多,它们之间的大小也比较接近时,Y 的分布;

(4)被测量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中,相互独立

的分量u i (y )中,存在两个界限值接近的三角分布,或4个限值接近的均匀分布时;

(5)被测量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相互独立的分

量中,量值较大的分量(起决定作用的分量)接近正态分布时。JJF 1059-1999 第26页附录B

2010-5-2442

各种不同分布的概率和包含因子

对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对于三角分布,包含因子对于反正弦分布,包含因子表1.2正态分布k ,p 对应值

p (%)5068.27909595.459999.73k 0.671 1.65 1.962 2.583

3

=k 6

=k 2

=k

(二)测量不确定度有关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不确定度可以是诸如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2010-5-2443

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标准

不确定度,以u表示。

以标准偏差倍数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

扩展不确定度,以U表示。扩展不确定度

表明了具有较大置信概率的区间半宽

度。

2010-5-2444

不确定度A类和B类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通常由多个分量组成,对每一分量都要求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为A、B两大类:

A类评定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实验标准偏差表征;

B类评定则用不同于A类的其他方法,以估

计的标准偏差表示。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称为合成标准不

确定度,它是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2010-5-2445

表1.3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与B类评定的比较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

根据一组测量数据根据信息来源

可能性可信性

来源于随机效应来源于系统效应通常属数理统计研究范畴通常是校准领域专家的共识2010-5-2446

2010-5-2447

标准不确定度定义: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用符号u 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不确定度

表示,x 是被测量X 的最佳估值。

JJF 1059-1999 第5页

)

0()

(Arel ≠=x x x u u 2010-5-244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定义:

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用符号u c 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不确定度

表示,y 是被测量Y 的最佳估值。

JJF 1059-1999 第5页

)

0()

(c

crel ≠=y y y u u

2010-5-2449

扩展不确定度定义: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用大写斜体英文字母U 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不确定度表示,

y 是被测量Y 的测量结果。

JJF 1059-1999 第5页)

0(rel ≠=y y U

U 2010-5-2450

包含因子

定义:

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

注:1. 包含因子等于扩展不确定度与合成标准

不确定度之比。

2. 包含因子有时也称覆盖因子。

3. 根据其含义可分为两种:

k =U /u c ;k p =U /u

c 。

4.

一般在2~3之间。5. 下脚标p 为置信概率,即置信区间所需

之概率。

JJF 1059-1999 第5页

2010-5-2451测量不确定度的结构A 类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B 类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

U (当无需给出U p 时,k =2~3)

扩展不确定度

U p (p 为包含概率)

小写英文字母u (斜体)表示大写英文字母U (斜体)表示2010-5-2452

实验标准(偏)差计算式—贝塞尔公式

对同一被测量X 作n 次测量,表征每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s (x i )可按下式算出:

式中x i 为第i 次测量的结果; 为所考虑的n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残差。

上式称作贝塞尔公式,它描述了各个测量值的分散度。有时将s (x i )称作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称为实验标准差。

1

1

2

)

(112)(?∑=?=?∑==n n i x x n n i i i x s i νx x x v i i ?=

2010-5-2453

自由度ν

在方差计算中,自由度为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记为ν。在重复条件下对被测量做n 次独立测量,其样本方差为:

式中v i 为残差。所以在方差的计算式中,和的项数即为残差v i 的个数n 。而且残差之和为零,即∑νi =0是限制条件,故限制数为1,因此可得:

自由度ν=n -1。

1

)(112

12??=?∑∑=

=n x x

n v n i i n i i 2010-5-2454

不确定度u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σ(u )/u 与自由度有如下关系

可见式中v 为愈大,σ(u )/u 愈小,故自由度反映了相应标准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用νeff 表示。

ν

σ21

)

(=u u

2010-5-2455

(三)不确定度的来源与测量模型化不确定度来源: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测量仪器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稳定性及死区等)的局限性;

(7)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8)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数的不确定度;

(9)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10)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等等。2010-5-2456

建立数学模型

在多数情况下,被测量Y (输出量)不能直接测得,而是由N 个其他量X 1,X 2,…,X N 通过函数关系f 来确定:Y =f (X 1,X 2,…,X N )

上式称为测量模型或数学模型,或称为测量过程数学模型。

输出量Y 的输入量X 1,X 2,…,X N 本身可看作被测量,也可取决于其他量,甚至包括具有系统效应的修正值,从而可能导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函数关系式,以至函数f 不能用显式表示。

Y 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确定,甚至只用数值方程给出。上式也可能简单到Y =X 1+X 2,甚至Y =X 。

2010-5-2457

在数学模型中,输入量X 1,X 2,…,X N 可以是:

(1)由当前直接测量的量。其值与不确定度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依据经验对信息的估计,并可包含测量仪器读数的修正值,以及对周围环境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量的修正值。

(2)由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测量仪器、有证标准物质、手册所得的测量值或参考数据。

(3)x i 的不确定度是y 不确定度来源。寻找不确定度来源时,可以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测量方法、被测量等各方面考虑。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特别要考虑对测量结果影响大的不确定度来源。

(4)y 的不确定度来源取决于x i 的不确定度,为此首先必须评定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u (x i )。

2010-5-2458

最佳估计值

需要指出,对于测量值来说,最佳值应是修正了已识别的系统效应和剔除了异常值的平均值。

最后需要指出,求最佳估值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一方面是因为报告测量结果和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需要给出最佳值;同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也需要有最佳值:相对不确定度等于不确定度除以最佳值的绝对值。

2010-5-2459如果被测量Y 的估计值为y ,输入量X i 的估计值为x i ,则有: y =f (x 1,x 2,…,x n )

可以用两种方法用输入量X 1,X 2,…,X n 的估计值x 1,x 2,…,x n 求取被测量Y 的最佳估值y 。方法(1)

式中,y 是取Y 的n 次独立观测值y k 的算术平均值。每个y k 的不确定度相同。

)

,,,(11

1211Nk n k k k n k k x x x n y n y y ∑∑====="2010-5-2460

方法(2)

式中是X 的n 次独立观测值x ik 的

算术平均值。这一方法的实质是先求X i 的最佳估计值,再通过函数关系式得出y 。

建议采用方法(1)求取被测量Y 的最佳估计值y 。

)

,,,(21N x x x f y "=∑==n

k ik i x

n x 11i x

2010-5-2461不确定度传播律

利用不确定度传播律可列出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表示式。

若被测量(输出量)Y =f (X 1,X 2,…,X N )的估计值为y =f (x 1,x 2,…,x N ),则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由由相关输入量X 1,X 2,…,X N )的估计值x 1,x 2,…,x N 的标准不确定度所决定:

(2.10)

∑∑∑∑∑∑=?=+==?=+=????+??=????+??=N i N

i N i j j i j i j

i i i N i N i N i j j i j i i i x u x

u x x x f

x f x u x f x x u x f

x f x u x f y u 1111221111222)()(),(2)()(),(2)()()(C γ2010-5-2462

上式称为不确定度传播律,其中称为

标准不确定度的传播系数或灵敏系数;u (x i )分

别为输入量X i 的估计值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两输入量的估计值x i 和x j 的协方差函数。

各输入估计值x i 及其标准不确定度u (x i )得自输入量X i 的可能值的概率分布。

i

x f ??),(),(i j j i x x u x x u =

2010-5-2463(四)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

1、基本方法(单次测量结果实验标准差与平均值实验标准差)

对被测量X ,在重复条件下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 次独立重复观测,观测值为x i (i =1,2,…,n ) 。其算术平均值为:

s (x

i )为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由贝塞尔公式得到

:x ∑==n i i

x

n x 111

1

2

)

(11

2)(?∑=?=?∑==n n i x x n n i i i x s i ν2010-5-2464

实验标准(偏)差计算式—贝塞尔公式

式中:x i ——第i 次测量的结果;

——n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残差。

1

12

)

(112)(?∑=?=?∑==n n i x x n n i i i x s i νx x x v i i ?=

2010-5-2465

贝塞尔公式的数学意义贝塞尔公式描述了各个测量值的分散度。如果x 不随时间变化,贝塞尔公式是一个收敛的级数:

稳定值

时,当→∞→)(i x s n 2010-5-2466

贝塞尔公式的物理意义

对于规范化的常规测量系统,也就是说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建立的测量系统,由贝塞尔公式计算给出的单次测量结果实验标准差s (x i ),是该测量系统的一个固有特性。s (x i )与该测量系统中的测量标准或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一样,是测量系统所固有的。

s (x i )这个测量系统的固有特性可以通过事先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应用贝塞尔公式求出。s (x i )具有如下特性:

(a) s (x i )不受重复测量次数n 的影响;

(b)测量次数n 越大,求出的s (x i )越准确可靠。固有的就是不变的自由度越大

2010-5-2467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用下式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需要指出,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 (x i )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则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

1()()()(12

?×?==∑=n n x x n x s x s n i i

i )(x s 。

,当0)(→∞→x s n 2010-5-2468

)

()(x s x s i 或稳定值

时,当→∞→)(i x s n 0)(→∞→x s n 时,当)()(x s x s i 和图1.9 与测量次数n 的关系

)

(i x s )(x s 0

.18

.06.04

.02

.0∞2015105n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 体积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1.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D 和高度h ,由函数关系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h D V 4 2 π= 由分度值为0.01mm 的测微仪重复6次测量直径D 和高度h ,测得数据见下表。 表: 测量数据 计算: mm 0.1110h mm 80.010==, D 32 mm 8.8064 == h D V π 2. 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体积V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直径和高度的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都21u u ,和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3u 。分析其特点,可知不确定度21u u ,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3u 采用B 类评定方法。

①.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直径D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48.0=D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h D D V 2 π=?? 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77.0mm D s D V u =??= ②.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高度h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26.0=h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4 2 D h V π=?? 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221.0mm h s h V u =??= ③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说明书获得测微仪的示值误差范围mm 1.00±,去均匀分布,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mm 0058.0301.0==q u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 q D u D V u ??=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含表格)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 (IATF16949/ISO9001-2015) 1.目的: 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保证实验室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和报告出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依据的技术文件: JJF1059.1Y201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4.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应对由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环境、试验方法等各方面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根据JJF 1059.1-2012的要求合成不确定度,作出正确的分析报告。不确定度愈小,分析测试结果与真值愈靠近,其质量愈高,数据愈可靠。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和水平的定量表征。 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 5.1一般评定不确定度的流程如下:

5.2建立测量的数学模型 测量的数学模型是指测量结果与其直接测量的量、引用的量以及影响量等有关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当被测量Y由N个其他量X1、X2、…、XN的函数关系确定时,被测量的数学模型为: Y = f (X1、X2、…、XN) 5.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一般应从被测量、样本离散性、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方法、试剂、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及其他参量、测量方法及测量重复性等方面考虑不确定度来源。详细介绍如下: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若在定义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测量,就可避免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如上例,被测量的定义虽然完整,但由于测量时温度和压力实际上达不到定义的要求(包括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测量本身存在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中引入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鉴于测量不确定度在检测,校准和合格评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考虑到试验机行业应用测量不确定度时间不长,现就有关测量不确定度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方法,谈谈学习体会。奉献给同行业人员。由于本人学识浅薄,力不从心,有不妥或错误处,期望批评指正。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即国际指南,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以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其中,测量结果实际上指的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被测量之值,则是指被测量的真值,是为回避真值而采取的。我国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亦推荐这一用法(见该规范2.3注4)。 须知,真值对测量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如何去估计它的分散性?实际上,国际指南(GUM)所评定的并非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也不是其约定真值的分散性,而是被测量最佳估计值的分散性。 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过去曾用过: ① 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的可能误差的度量; ② 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 第①种提法,概念清楚,只是其中有“误差”一词,后来才改为第②种提法。现行定义与第②种提法一致,只是用被测量之值取代了真值,评定方法相同、表达式也一样,并不矛盾。 至于参数,可以是标准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给定置信概率的置信区间的半宽度。用标准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在实际应用中如不加以说明,一般皆称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为测量不确定度,甚至简称不确定度。 用标准差值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一般包括若干分量。其中,一些分量系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评定,并用标准差表示:而另外一些分量则是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而判定的(主观的或先验的)概率分布评定,也以标准差值表示。可见,后者有主观鉴别的成分,这也是在定义中使用“合理地赋予”的主要原因。 为了和传统的测量误差相区别,测量不确定度用u(不确定度英文uncertainty的字头)来表示,而不用s。 应当指出,用来表示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差,除随机效应的影响外,还包括已识别的系统效应不完善的影响,如标准值不准、修正量不完善等。 显然,测量结果中的不确定度,并未包括未识别的系统效应的影响。尽管未识别的系统效应会使测得值产生某种系统偏差。 所以,可以概括地说,测量不确定度是由于随机效应和已识别得系统效应不完善的影响,而对被测量的测得值不能确定(或可疑)的程度。(注:这里的测得值,系指对已识别的系统效应修正后的最佳估计值)。 (二)不确定度的来源 在国际指南(GUM)中,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归纳为10个方面: ①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② 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③ 抽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④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⑤ 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⑥ 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⑦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⑧ 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⑨ 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⑩ 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上述的来源,基本上概括了实践中所能遇到的情况。其中,第①项如再加上理论认识不足,即对被测量的理论认识不足或定义不完善似更充分些;第⑩项实际上是未预料因素的影响,或简称之为“其他”。 可见,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随机性和模糊性。前者归因于条件不充分,而后者则归因于事物本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A.3.1 量块的校准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及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并通过此例说明如何将相关的输入量经过适当处理后使输入量间不相关,这样简化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最后说明对于非线性测量函数考虑高阶项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1).校准方法 标称值为50mm 的被校量块,通过与相同长度的标准量块比较,由比较仪上读出两个量块的长度差d ,被校量块长度的校准值L 为标准量块长度 L s 与长度差d 之和。即: L=L s +d 实测时,d 取5次读数的平均值d ,d =0.000215mm ,标准量块长度L s 由校准证书给出,其校准值L s =50.000623mm 。 2)测量模型 长度差d 在考虑到影响量后为:d =L (1+?? )-L s (1+?s ?s ) 所以被校量的测量模型为: 此模型为非线性函数,可将此式按泰勒级数展开: L =ΛΛ+-++)(θαθαs s s s L d L 忽略高次项后得到近似的线性函数式: )(θαθα-++=s s s s L d L L () 式中:L —被校量块长度; L s —标准量块在20℃时的长度,由标准量块的校准证书给出; ? —被校量块的热膨胀系数; ?s —标准量块的热膨胀系数; ? —被校量块的温度与20℃参考温度的差值; ?s —标准量块的温度与20℃参考温度的差值。

在上述测量模型中,由于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处于同一温度环境中,所以?与?s 是相关的量;两个量块采用同样的材料,?与?s 也是相关的量。为避免相关,设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的温度差为??,??= ?-?s ;他们的热膨胀系数差为??,??= ?-?s ;将?s = ?-?? 和 ?=??+?s 代入式(),由此,数学模型可改写成: = ][θαδαθδs s s l d l +-+ () 测量模型中输入量??与?s 以及??与?不相关了。 特别要注意:在此式中的??和??是近似为零的,但他们的不确定度不为零,在不确定度评定中要考虑。由于??和??是近似为零,所以被测量的估计值可以由下式得到: L =L s +d () 3).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根据测量模型, 即: l = ][θαδαθδs s s l d l +-+ 由于各输入量间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222222222222θδαδθαδδθαθ αu c u c u c u c d u c l u c l u s d s s c s +++++= () 式中灵敏系数为: 1)(11=+-=??= =θαδαθδs s s l f c c , 由此可见,灵敏系数c 3和c 4为零,也就是说明?s 及? 的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没有影响。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公式可写成: )()()()()(22222222θαδαδθu l u l d u l u l u s s s s c +++= ()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 1标准量块的校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l s ) 标准量块的校准证书给出:校准值为l s =50.000623mm ,U = 0.075?m (k =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一章入门 1、测量 1.1 什么是测量? 测量告知我们关于某物的属性。物体有多重,或有多热,或有多长。测量赋予这种属性一个数。 测量总是用某种仪器来实现。 测量结果由部分组成:数,测量单位。 1.2什么不是测量 有些过程看起来像是测量,然而并不是。两根绳子作比较,不是测量。计数通常也不认为是测量。对于只回答“是或非”的答案,或者“合格或不合格”的结果的检测(test)往往不是测量。 2、测量不确定度 1.1 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任何测量的结果存有怀疑。对每一次测量,即使是最仔细的,总是会有怀疑的余量。可以表述为“出入”,例如一根绳子可能2米长,有1厘米“出入”。 2.2测量不确定度表述 回答“余量有多大?”和“怀疑有多差?”定量给出不确定度,需要两个数。余量(或称区间的宽度;置信概率,说明“真值”在该余量范围内有多大把握。 比如:棍子的长度测定为20厘米加或减1厘米,有95%置信概率。写成:20cm±1cm,置信概率为95%。表明棍子长度在19厘米到21厘米之间有95%的把握。

2.3 测量不确定度度重要性 考虑测量不确定度更特殊的理由; 校准——在证书上报告测量不确定度。 检测——不确定度来确定合格与否。 允差——不确定是否符合允差以前,你需要知道不确定度。 3、关于数字集合的基本统计学 3.1操作误差 “测量再而三,只为一剪子”,两、三次核对测量,减少出错的风险。任何测量至少进行三次,防止出操作误差。 3.2基本统计计算 两项最主要的统计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以及它们的标准偏差。 3.3获得最佳估计值——取多次读数的平均值 重复测量出不同结果的原因: 进行的测量有自然变化; 测量的器具没有工作在完全稳定状态; 重复读数时读数有变化,最好多次读数并取平均值.平均值是“真值”的估计值。 3.4多少次读数求平均 10次是普遍选择的.根据经验通常取4至10次读数就够了。 3.5分散范围—标准偏差 重复测量给出不同结果时,要了解读数分散范围有多宽.量值的分散范围告诉测量不确定度的情况.对分散范围定量的常见形式是标准偏差。

功率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输入功率和电流的 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日期: 1 目的 测试样品的输入电流及输入功率。 2 检测方法和步骤 按GB4706.13-1998标准的要求,被测样品在额定电压及相应的气候类型条件下,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被测样品在运行周期开停时的电流及输入功率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量样品的电流、输入功率测量值。 被测样品由稳压电源供电,对于N型气候类型的电冰箱,测试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2℃,使用青岛青智仪器有限公司的8775A型数字式电参量测试仪,直接测量被测样品运行周期开停时的输入功率及电流。 3 数学模型 由于是用电叁数表直接测量被测样品的电流和输入功率,因此: Ic=Is 其中: Ic:被测电流 A,Is:示值电流 A Pc=Ps 其中: Pc:被测功率 W,Is:被测功率 W 4 不确定度分量的识别与量化 4.1不确定度来源有:

a .由仪器显示的末位数值波动引起的检测人员读数的不确定度,可用A类 方法评价。 b .由稳压电源的波动引起的测试条件的不稳定,此不确定度可用A类方法 评价。 c .由仪器的测量准确度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此类不确定度可用该仪器的 校准证书的信息通过B类方法评定。 d .由于环境温度的波动造成仪器测量准确度的变化和被测样品的电流、功 率的测量不确定度,此类不确定度可用B类方法评定。 4.1.1 A类不确定度评定 对于由仪器显示值的波动以及稳压电源波动造成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重复测量加以评定。进行五次重复测量,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μ(): = ()=-) ()=μ()= a电流测量值及计算结果: 测量值5 1.258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秒表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6 秒表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6.1 概述 6.6.1.1测量依据: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6.6.1.2 计量标准:主要计量标准为时间检定仪,时间间隔测量范围(1~99999)s 。 表1 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6.6.1.3被校对象: 表2 被校准的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的分类 6.6.1.4 测量方法: 6.6.1.4.1 机械秒表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按被校机械秒表的秒度盘和分度盘的满刻度值两个校准点进行校准,对每一被校准测量点测量3次,按下式(1)计算每次的测量误差,按(2)式取其中误差最大的作为校准结果。 0T T T i i -=? (1) {}Max i T T ?=? (2) 式中: i T —— 每次的测量值; 0T —— 时间检定仪给出的标准值; i T ?—— 每次测量得到的测量误差; T ?—— 校准结果给出的测量误差。 6.6.1.4.2 电子秒表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对电子秒表的测量误差选择10s 、10min 、1h 三个校准点进行校准,对10s 、10min 两个受校点测量3次,1h 受校点测量2次,按下式(1)计算每次的测量误差,按(2)式取其中误差最大的作为校准结果。 6.6.1.5环境条件 1) 环境温度:(20±5)℃,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2℃;相对湿度(65±15)%; 2) 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3) 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的±10%,50Hz 。 6.6.2数学模型

{}Max i T T T 0-=? (3) 式中: T ? —— 机械秒表、电子秒表走时示值测量误差; i T —— 被校机械秒表、电子秒表每次走时测量值; 0T —— 时间检定仪给出的标准时间间隔值。 i —— 测量次数, 一般为3次, 当电子秒表测量1h 点时, 为2次。 6.6.3不确定度传播率 )()()(02 222212T u c T u c T u i c +=? 式中,灵敏系数1/1=???=i T T c ,1/02=???=T T c 。 6.6.4机械秒表、电子秒表测量误差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6.6.4.1 输入量T 0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设备时间检定仪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 0=1.55×10-6×T+0.0092s, k =2 则将校准点3s ,对应的标准时间T 0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 0=1.55×10-6×3s+0.0092s=0.0092s ,k=2 ;则该标准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分量为:s s k U T u 0046.02 0092.0)(00== =。 6.6.4.2 输入量T i 的标准不确定度 以被校机械秒表、分辨力0.01s 、校准点3s 为例 1)示值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校准3s 测量点,共进行3次的重复测量,极差为0.005s, 则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 s s s d R T s n i 0030.000295.0693 .1005.0)(≈=== 。 因测量误差为取最大的单次测量误差, 则A 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s T s T u i i 0030.0)()(1==。 2)读数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由被校准机械秒表的分辨力引起的,采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已知分辨力为0.01s ,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度为0.005s ,按均分布计算, s s T u i 00289.03 005.0)(2== 由于重复性分量包含了人员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大影响量)(1i T u ,舍弃)(2i T u 。 6.6.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6.6.5.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例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概率分布? 答:概率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取任何给定值或属于某一给定值集的概率随取值而变化的函数,该函数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2.试写出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x x p b X a p b a ?= ≤≤ 式中,()x p 为概率密度函数,数学上积分代表面积。 物理意义 : 概率分布曲线 概率分布通常用概率密度函数随随机变量变化的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可用上式计算 由此可见,概率p 是概率分布曲线下在区间[]b a ,内包含的面积,又称包含概率或置信水平。当9.0=p ,表明测量值有9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该区间包含了概率分布下总面积的90%。在(一∞~+∞)区间内的概率为1,即随机变量在整个值集的概率为l 。当=p 1(即概率为1)表明测量值以10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也就是可以相信测量值必定在此区间内。 3.表征概率分布的特征参数是哪些? 答:期望和方差是表征概率分布的两个特征参数。 4.期望和标准偏差分别表征概率分布的哪些特性? 答:期望μ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位置;标准偏差σ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形状,表明测量值的分散性。 5.有限次测量时,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分别是什么? 答:有限次测量时,算术平均值X 是概率分布的期望μ的估计值。即:∑=n i i x n X 1 1= 有限次测量时,实验标准偏差s 是标准偏差σ的估计值。即:()() 1 1 2 --=∑=n X x x s n i i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评价中心检测/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达方法,科学、合理、准确的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 应用范围 适用于中心检测/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 3.2 技术科组织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负责拟定有关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测试人员控制各标准方法规定的影响量,编写《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负责对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验证。 3.3 检测人员严格遵守方法标准和规范化作业技术,认真检查原始记录和检测结果。 4 程序 4.1化验中心采用公认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该方法对不确定度的表述。 4.2化验中心采用非标准方法或偏离的标准方法时,应重新进行确认,并对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3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或指定有关技术人员(可包括监督员、检测人员、设备责任人等)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4.4不确定度评定和报告根据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XX 公司化验中心 程序文件 第01版 第0次修订 第 页 共 页 测定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 号 YYH/CX28-2014 颁布日期 2014年3月14日

4.1.1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建立被测对象与其他对其有影响量的函数关系。以通过这些量的不确定度给出被测对象的不确定。 4.1.2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找出构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 分析测试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a.被测量量的定义不完整; b.被测样品代表性不够,即样品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对象; c.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够理想;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e.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的局限性(如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噪音水平等影 响,以及自动分析仪器的滞后影响和仪器检定校准中的不确定度); g.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h.引用的数据或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包括在检测方法和程序中某些近似和假设,某些不恰当的校准模式选择,以及数据计算中的舍、入影响; j.测试过程中的随机影响等。 在确定这些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 4.1.3量化不确定度分量 要对每一个不确定度来源通过测量或估计进行量化。首先估计每一个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排除不重要的分量。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量化: a.通过实验进行定量; b.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 c.基于以前的结果或数据的估计进行定量; d.基于判断进行定量。 4.1.4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JJF1059-2012中第4、5、6节规定的方法,通过确定A类和B类标准不确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以及实例

第一节有关术语的定义 3.量值value of a quantity 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5.34m或534cm,15kg,10s,-40℃。 注:对于不能由一个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以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参照的方式表示。 4.〔量的〕真值rtue value〔of a quantity〕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 注: (1) 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2) 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3)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5.〔量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of a quantity〕 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例:a) 在给定地点,取由参考标准复现而赋予该量的值人作为给定真值。 b) 常数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阿伏加得罗常数值6.0221367×1023mol-1。 注: (1) 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2) 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13.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a) 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b) 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 c) 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14.测量结果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 (1) 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示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15.〔测量仪器的〕示值 indication〔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 注: (1) 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将它乘以仪器常数即为示值。 (2) 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他量。 (3) 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18.测量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相关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二)测量不确定度有关概念 (三)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与测量模型化(四)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五)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七)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八)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报告 2010-5-2429 (一)相关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基本统计计算 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进行某些统计计算,可增加测量得到的信息量。其中有两 项最基本的统计计算: (1)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 (理论上是数学期望), (2)求单次测量或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理论上是总体标准偏差)。 2010-5-2430

2010-5-2431 1. 最佳估计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一般而言,测量数值越多,得到的“真值”的估计值就越好。理想的估计值应当用无穷多数值集来求平均值。但是增加读数要做额外的工作,并增大测量成本,且会产生“缩小回报”的效果。什么是合理的次数呢?10次是普遍选择的,因为这能使计算容易。20次读数只比10次给出稍好的估计值,50次只比20次稍好。根据经验通常取6~10次读数就足够了。 数学期望2010-5-2432 2. 分散范围(区间)-标准偏差●定量给出分散范围的常见形式是标准偏差。一个数集的标准偏差给出了各个读数与该组读数平均值之差的典型值。●根据“经验”,全部读数大概有三分之二(68%)会落在平均值的正负(±)一倍标准偏差范围内,大概有全部读数的95%会落在正负两倍标准偏差范围内。虽然这种“尺度”并非普遍适用,但应用广泛。标准偏差的“真值”只能从一组非常大(无穷多)的读数求出。由有限个数的读数所求得的只是标准偏差的估计值,称为实验标准偏差或估计的标准偏差,用符号s 表示。方差的平方根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文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目的 为本中心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供依据,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符合国际和国相关技术规、标准的规定。 2 适用围 适用于与本中心所有检测项目有关参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职责 3.1 副主任 a) 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b) 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3.2 技术负责人 a)制定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体计划,提出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总 体要求; b)组织审核、验证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3 检测项目负责人 a)负责项目有关参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写评定报告初稿。 4 程序 4.1 技术负责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聘请专家讲授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与表示指南》,使检测人员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办公 室协助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培训计划,负责培训容和考核结果的记录、归档。 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详细评定步骤参见本程序附录1) 说明测量系统时要给出如下信息:①所用检测仪器型号、资产编号、技术指 标;②校准/检定证书号、校准/检定日期和校准/检定实验室明名称。 4.2.1 根据检测项目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规程,明确被测量,简述被测量定义、测 量方法和测量过程。 4.2.2 画出测量系统方框图 4.2.3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4.2.4 根据数学模型和有关信息,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主要来源有(但不限于):所用的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被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操作人员等。需要指出,被测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通常不予考虑。 4.2.5 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①不确定度A类评定采用统计方法; ②不确定度B类评定采用非统计方法。 合理地评定应依据对方法性能的理解和测量围,并利用以前的经验和资料、文献中确认的数据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要的严密程度取决于①检测方法的要求;②客户的要求;③据以作出满足某技术规决定的紧限。 4.2.6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2.7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和报告测量结果。 4.3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4.3.1 中心技术负责人对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委托外单位专家审核。 4.3.2 评审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和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意见经中心副主任批准后,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技术文件打印归档,并作为作业指导书发至有关检测人员执行。 4.3.3 检测项目负责人发现有关不确定度分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报告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核批准后实施。 4.4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和应用 在下列情况下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或证书)中应给出有关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信息: a)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 b)客户有要求时; c)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技术标准/规限度的符合性时,(即测量结果处于技术 标准/规规定的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的区间宽度对判断符合性 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常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范围 本方法提供在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下,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校准时所得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评定步骤和常用评定方法,亦可用于检验、分析测试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实验室最佳测量能力的评定。超过适用范围和本方法未列入的评定方法与表示形式,参见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2技术依据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3.1给出被测量,必要时给出被测量的定义及测量过程的简单描述; 3.2给出用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即输入量i x ); 3.4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i x u ,并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y u i ; 3.5如果扩展不确定度用p U 表示,则应估算出对应于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i ν; 3.6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y u c ,如果用扩展不确定度p U 表示则还应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eff ν; 3.7确定扩展不确定度U 或p U ; 3.8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4评定方法及其简要说明 4.1数学模型 指被测量Y 与各输入量i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被测量Y 的测量结果为y ,输入量i X 的估计值为i x ,则有 ),,,(21N x x x f y ???=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有影响的所有输入量。例如,在量块比较测量中,被测量块长度L 的测量结果计算公式为: d L L s += 式中:s L ——标准量块在参考温度20℃时的长度; d ——由比较仪测量得到的被检量块和标准量块的长度差。 但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需要顾及温度差异和线膨胀系数差异,此时数学模型为 δθαδαθ??-??-+=s s s s L L d L L 此数学模型是考虑了温度和线膨胀系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经数学变换而得到的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浏览次数:97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12-30 22:31 |提问者:tian1209834661 最佳答案 评定与表示测量不确定度的步骤可归纳为 1)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列出对测量结果影响显著的不确定度分量。 2)评定标注不确定度分量,并给出其数值ui和自由度vi。 3)分析所有不确定度分量的相关性,确定各相关系数ρij。 4)求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则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及自由度v . 5)若需要给出展伸不确定度,则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乘以包含因子k,得展伸不确定度 U=kuc。 6)给出不确定度的最后报告,以规定的方式报告被测量的估计值y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或展伸不确定度U,并说明获得它们的细节。 根据以上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步骤,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应用。我们单位的不确定度都是我写,其实计算不确定度,并写出报告,整体来说也就分几个步骤, 一、概述 二、数学模型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这里面就包括数学模型里所有影响结果的参量,找出所有影响因素,计算各个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其中又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 这个按B类评定进行计算,影响万用表的因素也很多,比如万用表的仪器设备检定证书中如果有不确定度,可以直接用,如果没有,就看给出的允许误是多少,用这个数字除以根号3,得出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还有要考虑温湿度的影响,以及人为读数误差(不知道你们那个万用表是不是人工读数),基本上万用表就考虑这些因素差不多了,你就是一个万用表的读书不确定度,一般按正态分布,K取根号3,一般会把标准不确定度先转换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这样都变成无量纲的,方便后边合成。 四、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五、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六、最后的不确定度表示 一般试验室能力验证,查的就是不确定度报告,按这个格式就可以

JJF1059.1-2012规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2012-12-03 发布 2013-06-03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059.1-2012 代替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归口单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解释

本规范起草人: 叶德培 赵峰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施昌彦 原遵东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沙定国 (北京理工大学) 周桃庚 (北京理工大学) 陈红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

目录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文献 3 术语和定义 4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4.1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4.2 测量模型的建立 4.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4.5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5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6.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附录A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参考件) 附录B t分布在不同概率p与自由度ν的) (ν t值(t值)(补充件) p 附录C 有关量的符号汇总 (补充件 ) 附录D 术语的英汉对照(参考件)

1 引言 本规范是对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修订。 本次修订的依据是十多年来我国贯彻JJF1059-1999的经验以及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 Guide98-3-2008《测量不确定度第3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Part 3: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以下简称GUM),与JJF 1059-1999相比,主要修订内容有: --编写格式改为符合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 --所用术语采用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的术语和定义,例如更新了“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增加了“测得值”,“测量模型”,“测量模型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并以“包含概率”代替了“置信概率”等。本规范还增加了一些与不确定度有关的术语,如“定义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零的测量不确定度”,“目标不确定度”等。 --对适用范围作了补充,明确指出:本规范主要涉及有明确定义的、并可用唯一值表征的被测量估计值的不确定度,也适用于实验、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和系统的设计和理论分析中有关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本规范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输入量的概率分布为对称分布、输出量的概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或t分布,并且测量模型为线性模型或可用线性模型近似表示的情况。当上述适用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时,可采用一些近似或假设的方法处理,或考虑采用蒙特卡洛法(简称MCM)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本规范的方法(GUM法)的评定结果可以用蒙特卡洛法验证,验证评定结果一致时仍然可以使用GUM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因此本规范仍然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A类评定方法中,根据计量的实际需要,增加了常规计量中可以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含表格)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IATF16949/ISO9001-2015) 1.目的: 为合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使评定步骤和方法符合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测实验中提供数字结果的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职责: 3.1技术主管: 3.1.1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并提出评定要求,组织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审工作; 3.1.2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 3.1.3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指标; 3.1.4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2检测室负责人: 3.2.1根据各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评定要求; 3.2.2组织需要评定的检测项目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报告; 3.2.3会同监督员对本部门的评定报告和使用进行审核。 3.3检测项目的负责人: 3.3.1学习和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3.3.2编写本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3.3.3及时发现和反馈会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信息。 3.4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控制程序 4.1技术主管应组织各检测室的负责人、监督员和有关人员就下述情况决定有关项目评定不确定度的具体要求: 4.1.1当检测不要求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作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或其它定性的估计)则不要求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1.2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4.1.3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定,但要确保测量结果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客户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1.4除上述三种情况,均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如检测项目包含取样和样品制备,则评定时就应考虑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有的检测样品不能作重复独立测量,就不应考虑重复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 4.1.5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测方法的要求,客户提出的要求和作合格评定时规定的极限的宽窄。 4.1.6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当不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