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二及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要稳定和扩大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东南亚市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对外开放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

A.引进技术 B.对外贸易 C.利用外资 D.发展商品经济

3.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4.被成为国际贸易“绿色通行证”的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首先开放的领域是()。

A.政治 B.文化 C.科技 D.经济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按照承诺全面实行进出口权的()。A.自动登记制度 B.审批制度 C.备案制度 D.考核制度7.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之一是()。

A.通过行政法规起作用B.通过政府调控起作用

C.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D.通过企业自发调整起作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最早颁布与实施是在()

A.1991年 B.1994年

C.1996年 D.2001年

9.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管理手段是()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外交手段

10.出口商品战略就是一国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

()所做出的战略安排。

A.出口商品构成 B.出口市场构成 C.出口国家构成 D.出口地区构成

11.2007年,日本是中国第()大贸易伙伴。

A.一 B.二 C.三 D.四12.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加强双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13.对外贸易的国际法渊源,包括()。

A.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 B.国际公约和国际私法

C.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 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4.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物质基础是()。

A.国际劳务合作 B.技术引进 C.出口贸易 D.进口贸易

15.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及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海关法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年颁布,200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A.1986 B.1987 C.1988 D.1989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的国内法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规章

2.我国经济特区包括()。

A.深圳、珠海 B.大连、海南 C.汕头、海南 D.浦东、厦门

3.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重点开拓的新市场是( )。

A.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B.港澳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独联体、东欧国家

4.影响外贸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

A.比较优势 B.进出口商品结构 C.价格和利率因素 D.市场机制5.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制度 B.经营制度 C.经济制度 D.管理制度

6.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A.自然 B.人力资源 C.市场 D.资金、技术

7.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有()。

A.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B.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C.反倾销问题 D.知识产权问题

8.以下哪些理论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基础()。

A.邓小平理论 B.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C.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9.由国家税务局制定政策规定,委托海关在进口时代征的税是()。

A.关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反倾销税10.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

A.双轨汇率制度

B.单一固定汇率制度

C.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制度

D.有管理的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比较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是()。

2.一般来说,一国货币升值有利于(),而不利于()。

3.我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货物进出口管理和货物进出口环节管理等三大部分。

4.进口关税是指进口商品或货物经过一国()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该国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口商品或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5.1972 年, ()首次提出了“服务贸易”的概念。

6.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即()、()等传统服务在服务出口中占主导地位。

7.我国政府规划,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亿美元。8.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

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提高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为什么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2.试论述来料加工的含义及特点。

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的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30分)1.C

2. B

3. B

4. A

5. D

6.A

7. C

8. B

9. C

10. A

11. C

12. C

13. D

14. C

15. B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的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 ACD

3. CD

4. ABCD

5. AB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BC

10. C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大卫·李嘉图

2.进口出口

3.对外贸易经营管理

4.关境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6.旅游运输

7.4000

8.20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提高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答: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除了必须给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外,更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变革,挖掘企业内在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外贸微观经济效益:

第一,建立现代的贸易企业制度;

第二,转换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

第三,调整外贸组织结构,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提高外贸企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的外贸人才。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更加坚实而快速的步伐,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第一,建立经济特区;第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逐步向内地开放;第五,加入WTO后的对外开放。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为什么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出口贸易是指将国内生产的商品销售给其它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首先,出口贸易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我国生产力,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相当数量的消费品,要进口就需要外汇。而我国外汇又主要来源于出口贸易。出口商品带来的外汇在我国整个外汇收入中约占80%。可以说,出口创汇能力决定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

其次,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长期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外资。而利用外资要用外汇偿还本息。另外,按一般惯例,外资还本付息总额不得超出当年出口创汇的20%~25%。所以,要引入和利用外资,必须不断扩大出口贸易。

再次,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商品出口,就要生产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商品,而这必然要求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最后,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一个就业问题。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可以为解决就业提高更多的机会。

总之,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试论述来料加工的含义及特点。

答:来料加工的含义:广义的来料加工又称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包括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是指由国外厂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简称料件)和必要的机器设备及生产技术,委托国内企业按国外厂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由国外厂商负责销售,国内企业按合同规定收取工缴费(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来料加工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来料加工不动用外汇,料件进口是外商提供而不是由国内企业购买;

第二,来料加工由外商提供的料件及加工的成品,其货物所有权均属于外商,国内企业只按其要求加工,对货物无处置权;

第三,来料加工装配的进口与出口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外商往往既是料件的供应人又是成品的接受人,是连在一起的一笔交易,其合同不是以货物所有权转移为内容的买卖合同;

第四,来料加工装配的双方是委托加工关系,其交易的经济效果由外商承担盈亏责任,国内企业只按合同要求进行加工,收取工缴费,不负责盈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