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关于植物营养的重要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植物营养需求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进行生长,这些养分在植物收获时会被带走。

为了保持土壤的肥力,必须将这些被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土壤的肥力会逐渐下降。

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的产量受限于土壤中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

只有当所有必需的营养元素都充足时,作物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如果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即使其他营养元素充足,作物的产量也会受到限制。

报酬递减律则指出,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作物的产量增长会逐渐减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是因为过多的肥料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学、生物学和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获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一级学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营养物质:研究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机制、需求量、缺乏症状等。

这些元素包括常见的氮、磷、钾、镁、硫等微量元素,以及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2. 植物营养生理:探讨植物在不同营养物质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分配等过程。

此外,还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3. 植物与土壤关系:考察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植物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植物肥料配比和施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 植物与环境互动:考察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的核心领域,旨在加深对植物营养与生长关系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植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体,它们通过吸收养分和进行繁殖来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营养和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一、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营养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土壤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摄取。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还释放出氧气供动物呼吸。

土壤吸收营养是指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水分的摄取则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和细胞功能的需要。

二、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产生新的后代。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一株负责花粉的产生,另一株负责卵子的产生。

有性繁殖具有基因多样性高的优点,能够增加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无性繁殖则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分枝、块茎、塊莖、腋芽、根菇等方式产生新的后代。

这种方式不需要花粉和卵子的结合,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的个体。

然而,由于无性繁殖缺乏基因的变异,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性状降低和易感性增加。

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者,还是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支持着整个食物链的运转。

同时,植物还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维持地球的气候稳定。

此外,植物还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繁荣。

总结:植物的营养和繁殖是保证其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关键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土壤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摄取,植物能够获得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而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能够产生新的后代,以维持种群的繁衍和延续。

而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重要角色不仅体现在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供给,还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植物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的合成,但仅有能量是不够的,它们还需要各种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补充。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1. 氮素(N)氮素是植物体内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重要成分的基本元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理代谢物质。

氮素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2. 磷素(P)磷素是构成DNA、RNA和ATP等生物分子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的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磷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根系发育不良,并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3. 钾素(K)钾素是植物细胞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参与调节渗透压、维持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等过程。

缺乏钾素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易受病虫害侵袭。

4. 钙素(Ca)钙素是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调节细胞分裂、细胞延伸和根尖保护等功能。

钙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新梢、嫩叶变形、叶片脆化。

5. 镁素(Mg)镁素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镁素缺乏会导致叶片老化、叶绿素减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6. 硫素(S)硫素是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植物的抗逆性反应。

硫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生长迟缓。

二、植物营养的补充方法1. 土壤调理合理的土壤调理是提供植物养分的基础。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调整土壤的氮磷钾比例和酸碱度,提供足够的基础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2. 营养液浇灌对于一些特殊栽培的植物,如室内盆栽或水培植物,可以采用营养液浇灌的方式进行养分补充。

选择适合植物生长阶段的营养液,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浇灌。

3.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通过植物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可为植物提供一些微量元素。

例如,叶面喷施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植物叶片的营养不平衡问题。

4. 菌根共生菌根共生是指植物根系与菌丝形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效养分。

《植物营养》课件

《植物营养》课件
水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植物根部吸收营养有重要作用。在缺氧条件下,植 物根部可能会受损,影响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06
植物营养学应用与实践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从而提 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营养。
降雨
降雨量与降雨频率对植物营养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水分状况 上。适量的雨水有助于保持土壤 湿润,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水对植物营养的影响
水质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硬水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可 能对某些植物造成营养过剩;而软水则可能缺乏必要的矿物质。
灌溉方和喷灌则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水肥供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营养学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出 现专业的植物营养学家和研究机构。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 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 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等。
研究意义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 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 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 而保持土壤健康。
植物营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如减 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 源的污染风险。
植物营养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也受到植物营养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花卉、果树等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根系吸收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根毛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部位。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1. 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 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 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 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 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 6 种。

)7. 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 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 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 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 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 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Fig. 38.4
三、 水和矿物质的摄取
2、根的结构与功能
(1)根尖及其分区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根尖是根中生命
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根的伸长、根对水分、养料 的吸收、根内组织的形成等主要都是在根尖进行的。 根据 形态与功能的差异,将根尖分为四个区
根 冠 root cap 分生区 Meristematic zone 伸长区 elongation zone 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CO2在大气中含量极少(0.03%),因此植物体的结构适应 于尽可能多地捕获CO2。表现在:
宽大、扁平的叶片 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很大
有利于叶吸收CO2 及CO2, O2和水气的内外交换
表皮有很多气孔
几乎使一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都能通到叶片外部的大气。
一、碳素营养——二氧化碳的摄取
1、叶的结构和功能
Summa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growth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root from a vascular plant
(4)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Secondary growth and Secondary structure)
Leaf architecture
叶片的解剖结构
气孔器的结构
如何调节促进CO2吸收和水分蒸发之间的平衡?
2、CO2的吸收与水分散失的调节
气孔开关的机制与调节 影响气孔开关的因素
① 水量 水量充足,气孔开,干旱缺水,气孔闭。 ② CO2的浓度 浓度高,闭;浓度低,开; ③ 保卫细胞中K+的浓度 ④ 保卫细胞中淀粉水解的机制
离子出入细胞膜的影响因素: ① 膜内外的离子浓度 ② 膜的电位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 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9.根分泌物: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质的总称。

20.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分布很广,分外生菌根,内生菌根。

21.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2.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影响因素23.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24.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25.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26.营养临界期:由于营养元素的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不良影响的时期。

且这种影响后天无法弥补。

27.养分最大效率期:营养物质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时期。

28.短距离运输: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徙过程,由于其迁徙过程的距离短,故称为短距离运输29.长距离运输:也称纵向运输,物质通过植物的维管系统在根部与地上部之间进行运移的过程。

30.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单位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摩尔数。

.31.根外营养:也称叶片营养,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32.根系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根,或不定根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包括立体几何分布和平面几何分布。

33.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时,即使是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仍然要受到毒害以致死亡,这种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34.交换吸附:木质部导管壁上有很多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集团,它们与导管汁液中的阳离子结合,将其吸附在管壁上,所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它阳离子交换下来,继续随汁液向上移动,这种吸附称为交换吸附。

35.维茨效应:营养溶液中钙、镁、铝等二价及三价阳离子,特别是二价钙离子在相当广泛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钾、铷(Rb)等离子的吸收效应。

36.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时,氨或铵离子在土壤中还能进一步经硝化细菌作用,最后转化为硝态氮,这个由铵转化为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37.反硝化作用:在嫌气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胞从NO3-或NO2-中取得氧气,并使之还原成气态氮(N2O或N2)的过程38.铵态氮: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3或NH4+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

39.硝态氮: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形态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

40.生理酸性肥: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料。

41.生理碱性肥: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

42.忌氯作物: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称这些植物为忌氯植物43.枸溶性磷:凡主要成分能溶于2%柠檬酸,中性柠檬酸或微碱性柠檬铵溶质的磷肥。

44.枸溶率:用2%柠檬酸溶液浸提的有效磷及其占全磷的百分率。

45.闭蓄态磷:土壤中含铁铝氧化物,在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交替变更的条件下,磷酸盐可被氧化铁胶膜所包闭,形成所谓的闭蓄态磷。

46.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

47.异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问答:1)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生物田间试验法;(2)生物模拟试验法;(3)化学分析法;(4)数理统计法;(5)核素技术法;(6)酶学诊断法(7)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8)调查研究法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①积极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②消极作用:肥料与土壤污染,施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污染,造成大气污染及食品污染3)李比希三大学说的内容及农业意义①矿质营养学说②养分归还学说③最小养分律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指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维持了土壤肥力的手段。

②实质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4)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标准(1)必要性(2)专一性(3)直接性5)植物根系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关系(1)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2)根的数量与养分吸收(3)根的构型与养分吸收(4)根的结构特点与养分吸收(5)根系分布合理,有利于提高养分的吸收效率6)必需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共给养分(2)不可替代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7)影响根际PH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氮素的形态(2)共生固氮作用(3)养分胁迫(4)植物遗传特性(5)根际微生物既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又可合成并分泌某些有机酸而引起根际PH值的改变。

8)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1)养分胁迫(2)根际微生物(3)植物种类9)碳、氢、氧的营养功能碳;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氢: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

氧: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为有氧呼吸所必需,在呼吸链末端,O2是电子和质子的受体。

10)植物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有哪些(1)酶系统:超氧化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酶POD或POX(2)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 谷胱甘肽GSH 抗坏血酶ASA11)养分向根表迁徙的方式有哪些(1)截获(2)质流(3)扩散12)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硅:(1)参与细胞壁的组成(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钴:(1)参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2)刺激生长(3)稳定绿叶素钠:(1)刺激生长(2)调节渗透压(3)影响植物水分平衡与细胞伸展(4)代替钾行使营养功能的作用铝:(1)刺激植物生长(2)影响植物的颜色(3)激活酶的作用硒:(1)刺激植物生长(2)增强植物体的抗氧化作用13)根系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1)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 (2)根系CEC与养分吸收的关系(3)根际及根际效应(4)根际与养分吸收(5)影响根际养分浓度分布的因素14)根系分泌物及土壤微生物与养分活性间的关系(1)还原作用(2)螯溶作用(3)增加土壤与根系的接触面积(4)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根际养分的缓冲性能(1)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2)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3)改变氧化还原条件15)叶部营养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1)叶部营养是根部营养的辅助,可以调节植物营养(2)可以直接供给植物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3)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用需要缺点:受溶液的浓度、溶液的组成的影响;喷施时间比较限制,一般要求在清晨,傍晚或阴天喷施;在喷施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时,必须要多次喷施。

16)叶部营养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湿润时间(2)溶液的浓度(3)溶液的反应(4)叶片特性(5)养分种类(6)喷施时间17)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在因素(2)养分供应情况对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3)养分吸收速率的调控(4)土壤养分的相对浓度18)根系类型,数量和分布对养分吸收的影响直根系根系数量大于须根系根系数量,直根系养分吸收大于须根系养分吸收,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分生区和伸长区,尤其是根毛。

19)影响养分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哪些(1)养分种类(2)外界养分浓度(3)根毛密度(4)胞间连丝数量(5)菌根侵染20)根际与周围土体之间生理生化指标有什么不同根际pH值、根系分泌物及微生物、酶活性、菌根、养分状况、氧化还原电位21)影响养分在土壤中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2)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22)如何确定必需元素(步骤)(1)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理周期。

(2)该元素的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替代的。

(3)这种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3)养分在迁徙时的途径(分类)(1)在原细胞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

(2)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

(3)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

(4)随分泌物一道排回介质中24)影响质外体和共质体途径的因素养分种类、养分浓度、根毛密度、胞间连丝的数量、表皮细胞木栓化程度。

25)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2)根据作物营养特点合理分配(3)根据肥料特性合理分配氮肥(4)改进氮肥施用技术(5)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效果不同,在保证苗期营养的基础上施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