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寡食性害虫

合集下载

蔬菜虫害概述

蔬菜虫害概述

蔬菜虫害概述蔬菜上有很多种小动物,其中,昆虫、蜘蛛和螨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它们有一些很容量就被观察到,有一些则不易观察,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昆虫是动物世界中重要的成员,它们的种类超过上百万种,其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高等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昆虫不是农作物上的害虫,有一些作为植物的授粉者或者杂草及害虫的捕食者或寄生者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然而这些益虫很容量受那些用于防治害虫的杀虫剂的毒害。

在精心的管理下,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发生和增长,因此,保护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助于减少农药的用量。

正确识别蔬菜作物上的昆虫和蜘蛛是通向成功治理害虫和益虫的第一步。

1 昆虫的基本知识昆虫属于节肢动物。

哺乳动物如大象和人有内骨骼,而节肢动物有坚硬的外骨骼(如昆虫的体壁)。

昆虫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和一对触角。

许多昆虫具翅,翅和足着生于胸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而且只有成虫的翅才发育完全。

另外,幼虫也不一定和成虫相似,如菜粉蝶成虫和幼虫(菜青虫)就大相径庭。

昆虫的各个种可被归为不同的大类,称为目。

属于同一目的种类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进行鉴定。

以下先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特性。

1.1 昆虫的口器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昆虫的口器。

然而观察昆虫的口器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可以据此判断昆虫是如何取食的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为害。

蔬菜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如甲虫、蝗虫、鳞翅目幼虫等)、刺吸式(如蚜虫、粉虱、蝽)、虹吸式(蝶蛾类成虫)和舐吸式(蝇类成虫)等几种。

1.2 昆虫的翅许多昆虫具翅。

翅的不同类型是把昆虫分为不同大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昆虫有的具两对翅,如寄生蜂、蝶蛾类、甲虫、蝽、蝗虫、草蛉等,有的只有一对翅,如蝇类,有的没有翅,如蚜虫;昆虫翅的质地对不同种类也大不相同,如膜翅目前后翅均为膜质,鞘翅目(甲虫)前翅则骨化,直翅目(蝗虫)前翅革质,而鳞翅目昆虫翅上密被鳞片。

学习任务3害虫和老鼠对饲料的污染

学习任务3害虫和老鼠对饲料的污染

(二)饲料鼠害的防治
• 1.防止侵入 最有效的防鼠措施是切断所有可能的入 口。对不易关闭的门、管道、外部不符合要求的石砌 建筑,应该用金属覆盖或用水泥填补,以堵住老鼠的 入口;通风孔、排水管道和窗户上应盖一层纱幕;老
鼠具有避开宽阔区域的本能,特别是浅色的宽阔障碍
区,所以,可在建筑物外围平铺一条宽1.5m的白色石 子区带或花岗岩碎石区带,能有效防止老鼠侵入。
学习任务3.3 害虫和老鼠对饲 料的污染
• 一、饲料虫害
(一)仓库害虫的种类

仓库害虫大部分属于昆虫纲中的甲虫类、 蛾类和蛛形纲中的螨类。《中国仓库害虫区系 调查》(赵养昌,1982)中列出储藏物昆虫 213种,其中甲虫类181种,占总数的85%。
1.按仓库害虫的生物性分类
• (1)昆虫类:昆虫的种类不同,体型构造差别很
就会通过仓库的门窗或缝隙迁入仓内危害饲
粮。
• 5.其他传播
鼠、雀或其他小动物传播。
(三)仓库害虫对饲料的危害
• 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常受到害虫的侵蚀,加 剧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形成二氧 化碳和水,使能值降低、水分增加,导致饲料 发热霉变、适口性差,营养成分损失或毒素产 生。 • 害虫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 怪味及携带微生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 昆虫还能分泌毒素。动物食用遭受虫害的饲料, 则会使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危害健康。
往隐藏着害虫,有时虽经清仓消毒或冬季冷冻,
但害虫可能未能完全被杀死。当重源自堆放粮食时,害虫又会重新传播开来。
• 3.包装器材或运输工具带虫传播 常用的一些
仓库器具、搬运及交通工具等会隐藏害虫。这
些物品与饲料接触后便会将害虫传播给其他的
饲料。
• 4.从仓外直接迁入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1)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1)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1)一、填空题1.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2.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3. 子囊果可分为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四类。

4. 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可分为5个阶段,按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5. 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四个时期是病害一次发生的全过程,称为侵染程序。

6.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需要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三大条件。

7. 昆虫的头式可分为3种,即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8. 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三部分组成。

9. 昆虫的消化系统是从口腔到肛门,纵贯体腔中央的管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10.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由脑、胸腺和咽侧体 3大内分泌器官组成。

11. 按照蛹的形态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离蛹、被蛹、围蛹。

12. 按照刺激物的性质,昆虫的趋性可分为3类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

13. 在昆虫纲中,第一大目为鞘翅目,鳞翅目为第 2 大目。

14. 白蚁属等翅目,蝗虫属直翅目,蝉属同翅目,蜜蜂属膜翅目。

15. 外界环境对昆虫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方面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人为因素。

16. 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

17. 常见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烟剂等。

18. 杀虫剂按作用类型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

19. 植物叶部炭疽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子实体呈轮纹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黏包子团出现。

20. 植物白粉病的症状最初常不明显。

病症初为白粉状,形状为近圆形斑。

21. 幼苗猝倒病的病原真菌有腐霉菌、立枯菌、镰刀菌、灰霉菌等。

22. 地老虎类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危害种类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

23. 我国常见的2种蝼蛄为华北蝼蛄、东方蝼蛄。

24. 尺蛾幼虫有 2 对腹足,爬行时常首尾相接,屈曲前进,犹如量地。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讨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讨
初孵 幼虫 潜入 叶 肉内取食 , 成 细小 的 隧道 ; 龄 形 一 末 或二 龄初 时 , 虫钻 出隧道 , 叶面取食 叶 肉 , 幼 在 仅
多, 有利于棉花枯 、 黄萎病和棉花红
叶 茎 枯病 发生 , 株 茎 杆变 色 , 碍 病 阻
留下表皮 , 呈透明的天窗 ; 三龄后因食量增大, 取食 造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 仅留叶脉 ; 成虫为小型蛾类 , 在留种株上 , 危害嫩茎 、 幼荚和
器皿 , 均匀分布 田间进行诱杀。利用菜蛾的趋光性 , 在 成虫发生期 ,每 2 m 菜 田设置 1 /h 2 3 盏黑光灯诱杀成 虫。应用 2~ 2目防虫网, O2 全生育期对作物进行覆盖 , 能有效防治小菜蛾危害 。此方法一般用于保护地育苗
和 小 面积 试 验范 围。
3 .生物 防 治
籽粒。
了养分和水分 向上运转 ,同时叶片
受害 , 光合作用差 , 制造营养能力减
弱 , 能 正 常 向下 运转 , 棉 花 后期 不 使
早衰。
( ) 种 不 同, 早 衰 性 能 不 同 4品 抗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
山 西省屯留 县农 业委 员会 尹凯红
在我 国的广州 等南 方地 区几乎一年 四季都
及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 ,满足棉 花
后期生 长发育 的养分需求 ,提高肥 料的利用率 , 促进棉花后期不早衰。
并 做 好 棉 花 铃 期 的追 肥 与 浇 水 , 每
0 6 m 追尿素 1~ Ok。 .7 0 h 02 g
( ) 强 管理 4加 适 时 打顶 整 枝 ,
减少养分 的消耗。后期进行叶面 喷 肥, 每隔 7 1 一次 , 0 d 连喷 2 3 。 —次

谈小菜蛾的危害

谈小菜蛾的危害
谈小菜蛾 的危 害
邢 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 生 原 因
小菜蛾 为寡食性害虫 ,一般 仅取食十字花 科蔬菜 , 因 此, 大 面积 连 片种 植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 对其种群繁殖起着十分 重 要 的 作 用 ,为 小 菜 蛾 的 繁殖 提供 了 良好 的环 境 和 食 物 条 件 。小菜蛾取食蔬菜的老叶 、 黄叶都能完成发育 , 只要 田间 有寄主植物 ,即使是枯萎的 ,也能使其顺利地完成个体发 育, 繁殖后代 , 在菜地 收获后未及时清理 田间 , 都 能 给 其 发 生创造有利条件 。 在小菜蛾 的生长发育 中, 发育适宜温度为 l 5 —2 5 ℃, 湿度对它 的生长发育影响并 不显 著。 在我 国各地 蔬菜产 区的生长期 , 或冬季北方的棚室生产中 , 这一条件均 能得到满足 , 对其发生十分有利 。 小菜蛾 以 1 龄幼虫时钻入 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取 食叶肉 , 这个时间的食 量小 , 危害症状 不 明显 , 易被人忽视 , 往往错过 防治适期 , 而当出现症状 时 , 幼虫 已进入 高龄期 , 食 量大增 , 抗药性大大增 强 , 即使 用药 防治 , 效果不佳 。而且小菜蛾的幼虫有背光性 , 多集中在 t b 叶、 叶背取食危害 , 甚至在脚 叶上取食 , 而防治蔬菜 害虫 时, 菜农一般习惯只对着 叶面喷药 , 明显地会降低药效 , 而对小 菜蛾的发生十分有利 。 二、 危 害 特 征 主 要 是 以 幼 虫取 食 叶 片 , 初 龄 幼 虫 钻入 叶 片组 织 , 取 食 叶 肉, 稍大 即啃食叶的表皮及叶肉残留一面的表皮 , 形 成一 透 明 的斑 , 俗 称“ 开天窗 ” , 3一 龄 幼 虫 取 食 叶 肉 , 形 成 孔 洞 或每刻 , 严重时将全叶吃成网状 , 在蔬菜苗期常会 集中 t  ̄ , n f 危害, 影响甘蓝 、 大白菜 的包心 , 如不及 时防治 , 将 会造 成严 重 减产 , 甚至毁种 , 严重影 响菜地经济效主的提高。 发 生规律 。 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 同有差异 , 且世代重 叠, 常年可见成虫 、 幼虫 、 卵和蛹四种虫态 , 既无越夏潜伏 又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防治与介绍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防治与介绍

(四)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应保护 利用。在用药剂防治时,应采用尽量少伤害 天敌的药物。作用较大的捕食性天敌有六斑 月瓢虫、七星瓢虫、横斑瓢虫、双带盘瓢虫、 十三星瓢虫、大绿食蚜蝇、食蚜瘿蚊、普通 草蛉、大草蛉、小花蝽等,寄生性天敌有蚜 茧蜂,微生物天敌有蚜霉菌等。
菜粉蝶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粉蝶,在我国主要有5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粉蝶,在我国主要有5种, 即菜粉蝶、大菜粉蝶、东方粉蝶、褐脉粉蝶、 云斑粉蝶,都属于鳞翅目,粉蝶科。其中菜 粉蝶是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常发成灾的种 类,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国内除西藏不详 外,全国各地均有,除广东、台湾发生较轻 外,一般为害都较严重。斑粉蝶遍布北方各 地,与菜粉蝶混合发生。在这我们重点介绍 菜粉蝶。
2.雨量 夏季雨量大,可促进病原菌对蚜虫的寄生,此外大 雨对蚜虫还有机械冲刷作用。 如上海地区秋菜上萝卜蚜常年于8 如上海地区秋菜上萝卜蚜常年于8月下旬开始迁入,随 着气温逐渐下降,繁殖量逐渐增加,到9 着气温逐渐下降,繁殖量逐渐增加,到9月中旬就出现蚜量 高峰。如在9 高峰。如在9月上旬出现暴雨,能直接抑制蚜量上升,压低 虫口的基数,使蚜量高峰推迟出现,高峰期的蚜量亦显著 减少。 (二)天敌 蔬菜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作用较大的有蚜茧蜂 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Ephedrus spp.、Aphidius Mintosh、 spp.、 spp.、草蛉Chrysopa spp.、食蚜蝇Syrphus sp.,以及多 spp.、草蛉Chrysopa spp.、食蚜蝇Syrphus sp.,以及多 种肉食性瓢虫和天敌微生物蚜霉菌等。田间天敌数量的多 少能直接影响蚜量的消长。因此,在治蚜时要注意保护天 敌,以利于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

西双版纳害虫种类及其防治

西双版纳害虫种类及其防治

西双版纳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西双版纳植物园害虫的种类较多,但危害较重的主要有红棕象甲、黄野螟、红火蚁等,结合这些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成效,将防治措施做如下介绍。

(1)红棕象甲:该虫是一种高危的外来检疫性害虫。

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臭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容易折断,受害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

主要危害国王椰子、海枣、酒瓶棕等,3-10月是害虫危害的高峰期。

防治要点: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带虫苗木引进园内;2)信息素诱集,人工捕杀成虫;3)化学防治,发生初期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5%水乳剂、敌杀死(溴氰菊酯有效成分25g/L)交替淋灌,每周1次,直到消灭害虫。

对受害严重的植株立即销毁。

(2)褐纹甘蔗象:该虫在中国大陆首次发现于广东佛山[7],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危害。

成虫产卵于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茎干或叶鞘内或叶脉间,幼虫孵化后蛀食茎干危害。

受害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叶片逐渐枯黄,严重时死亡。

园内主要危害海枣,因发现及时且采取的防治措施有效,该虫得到很好的控制。

防控措施:1)加强虫情监测,目前园内采用性信息素诱捕,一旦发现该虫,立即扑灭;2)加强检疫,对周边苗圃普及该虫的识别及防控技术;3)化学防治,对危害较轻植株采用根施或茎干注射灭多威(有效成分24%)可溶液剂、乙酰甲胺磷95%可溶粒剂等内吸杀虫剂,对受害严重植株药物处理后,直接销毁。

(3)水椰八角铁甲:该虫属外来检疫性害虫,国内于2001年首次在海南发现该虫危害[8]。

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主要在嫩稍、幼茎和未展开的幼叶间取食薄壁组织,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灰色条斑,伴有卷曲、皱缩卷曲现象。

主要危害园内的丝葵、墨西哥箬棕、椰子、刺葵、金山葵,3-8月危害最重。

防控措施:1)加强检疫,严防外来引种植物带入;2)化学防治,采用敌杀死(溴氰菊酯有效成分25g/L)、农地乐(毒死蜱475g/L,氯氰菊酯47.5g/L)等药剂,在危害期每隔10d用药1次,连续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虫危害得到较好控制,无扩散蔓延。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作物种类多,也是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多发、重发、频发、广发的国家,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频次高、区域广,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安全生长造成较大的威胁。

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2012年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9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分别为种植面积的2.9倍和3.6倍;实际损失和挽回粮食1560万吨和7770万吨,损失量接近总产量的17%。

病虫害危害除降低产量外,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严重影响,如谷物受病虫害危害后,形成虫蚀粒、病斑粒和生霉粒等,除影响外观、色泽和口味外,有些病菌还可产生毒性物质,致人畜中毒。

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对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记载,我国农作物害虫发生838种、病害724种,可危害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类、饲用和药类作物等。

(一)虫害虫害包括昆虫或螨类造成的危害。

按危害寄主植物范围的广、窄,农作物害虫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害虫。

单食性害虫即只取食危害1种植物,如三化螟、褐飞虱只为害水稻;寡食性害虫只取食1个科或其近缘科内的植物,如菜青虫和小菜蛾危害白菜、甘蓝、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害虫取食寄主植物范围广,涉及不同科的植物,如玉米螟、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和棉蚜等。

按害虫危害部位和取食方式,可分为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钻蛀性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害虫生活在土中或土表危害根茎部,造成植株萎蔫、根茎部被咬断或生长点受损出现丛生、矮化等症状,常见的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食叶性害虫是指咬食植株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严重者叶片被食尽植株呈光秆,此类害虫种类较多,如菜青虫、粘虫、蝗虫、稻纵卷叶螟、草地螟、甜菜夜蛾、叶甲类等;刺吸性害虫是指害虫刺(锉)吸植株叶片、茎秆和果穗,造成叶片失绿形成白色斑点、叶片皱褶、心叶扭曲,或果实(籽粒)被吸空形成瘪粒甚至空壳,常见的蚜虫、飞虱、蓟马、叶螨、叶蝉、小麦吸浆虫和蝽类都是此类害虫;钻蛀性害虫是指害虫在植株心叶、叶鞘、茎秆或穗轴内进入取食危害,水稻上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小麦上有麦茎蜂、麦秆蝇等,玉米上有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等,此类害虫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侵入,在叶鞘取食内壁组织,造成花叶、叶鞘变色、枯黄、枯死,叶片随之枯萎,随着虫龄增大,害虫蛀入茎秆危害,形成虫蛀孔、折茎、枯心、枯穗、果穗被蛀食等。

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蚱蜢和蝗虫有什么区别

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蚱蜢和蝗虫有什么区别

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蚱蜢和蝗虫有什么区别蝗虫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属于害虫,它的取食性一般与种类有关,比如东亚飞蝗为寡食性害虫,通常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属于多食性害虫的大垫尖翅蝗除了会危害禾本科牧草之外也会吃作物,因此一般可用微孢子虫药剂防治蝗虫,也可保护和利用蝗虫的天敌,比如鸟类,从而达到控制蝗虫种群能力的目的。

一、蝗虫是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1、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能对农林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的害虫,平时会吃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作物,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会危害棉花、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将植物的叶片和花蕾咬成缺刻和孔洞,如果发生严重还会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全吃光。

2、蝗虫的种类有很多,种类的不同,取食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东亚飞蝗为寡食性害虫,一般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像大垫尖翅蝗这种多食性害虫,除了危害禾本科牧草外,也会吃各种作物,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防治。

3、在防治蝗虫的前期一般以提前预防,压制为主,而在后期则以灭杀为主,平时需保护和利用蝗虫的天敌,比如保护和利于鸟类、蜥蜴、青蛙、螳螂、蚂蚁等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种群的能力,也可放养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因为家禽一般能捕食不会飞的蝗虫,还可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比如施用微孢子虫。

二、蚱蜢和蝗虫有什么区别1、类别不同(1)蝗虫:又被叫做蚂蚱,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主要包括了飞蝗和土蝗。

(2)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虽然与蝗虫属于同类,但是不同种。

2、生活习性不同(1)蝗虫:其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而且还能长距离迁飞,一般蝗虫从散居的个体转变为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也是形成大规模飞蝗群体,作长距离迁飞,最后变成蝗灾的重要原因。

(2)蚱蜢:通常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经常生活在一个地方,常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因为会吃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中药材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发生特点

中药材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发生特点

中药材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发生特点一、中药材病虫害基本概念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的威胁,导致植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会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其中植物病害和虫害是两种重要的有害生物类群。

植物病害指在任何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影响和破坏下,植物正常的生理、生长及发育进程持续被干扰,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呈现局部或全株死亡。

植物虫害指由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和螨类等害虫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

二、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00余种。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807种。

随着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药用植物的生产呈现新的形势,种植面积和种类不断增加。

2017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 799.17万亩,总产量为1 850.33万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总产值3563.28亿元。

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就要求对中药材实行规范化栽培,而病虫害恰是这一进程中最薄弱和关键环节。

在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及中药材的储存运输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生产上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障碍。

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有:1.集约化栽培导致病虫害易流行成灾中药材多由野生转家种,野生状态的自然生态系植物之间彼此互相隔离,很少发生病虫害。

高密度、集约化人工栽培使中药材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为农业生态系人工栽培的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2.栽培环境的气象特点有利病虫害发生各种中药材常适宜各自生长的特定区域和特定生态环境,而潮湿多雨、荫蔽的山区地域,常是许多中药材的适宜生境,这些条件与许多病虫害发生的适宜环境相吻合,从而诱发病害流行成灾。

3.无性繁殖材料是中药材病害重要的初侵染来源不少中药材是用根、根茎、鳞茎、珠芽或枝条等无性繁殖材料进行繁殖的。

蔬菜主要害虫的分类

蔬菜主要害虫的分类

蚜科Aphididae
蚜虫正在进行孤雌生殖 体微小,柔软,有腹管,
成虫分有翅型或无翅型
蚜虫腹部末端-电镜照片 蚜 虫
草蛉幼虫(蚜狮)在捕食蚜虫
蚜虫的蜜管
蚜虫种类
十字花科: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瓜类:瓜蚜(棉蚜) 豆类:大豆蚜,豆蚜,豌豆蚜 莴苣:莴苣指管蚜
菜蚜是桃蚜,萝卜蚜主要有金花虫,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黄守瓜。 成虫、幼虫,多在叶片上为害,故称为叶甲科,但也 有蛀基,食根。
大猿叶甲
猿叶虫在我国菜区主要有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两 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小猿叶虫在江南常与大 猿叶虫相并发生,大猿叶虫属于寡食性害虫,主 要为害十字花科中薄叶型的蔬菜,以白菜受害最 重,其成虫和幼虫都能为害,主要是把叶片咬成 许多豆粒大的孔洞或缺刻,发生严重时,被害叶 子则成为筛子底状。在昆虫分类中它属于鞘翅目 叶甲科,在各地有许多俗名,如白菜叶甲、猿叶 甲虫。其幼虫称为滚蛋虫、癞虫、弯腰虫。
无翅胎生 雌蚜
体长约1.8毫米。全体黄绿色,稍覆白色 蜡粉,胸部各节中央有1黑色横纹。 其他同有翅蚜。
体长约2.5毫米。全体暗绿色,体长约1.8毫 米。全体黄绿色,有明显白色蜡粉, 其他同有翅蚜。
体长约2毫米。全体绿色、黄或 樱红粉,其他同有翅蚜。
桃蚜:蚜科昆虫的 1种。主要异名有桃赤蚜、桃 瘤蚜。多食性。寄主有蔷薇科、十字花科、茄科、 锦葵科、旋花科、葫芦科、藜科等数百种植物。 分布普遍。为桃、烟草、油菜、芝麻、十字花科 蔬菜、中草药和温室植物的大害虫,常造成卷叶 和减产。可传带马铃薯卷叶病和甜菜黄花网病等 上百科植物病毒 。
问题---思考
为什么菜蚜、菜粉蝶和菜蛾春、秋两季发 生重,夏季发生轻? 菜蛾发生与寄主有何关系?在抗性地区如 何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烟粉虱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治应该抓 好哪些关键措施? 调查附近菜地的蔬菜害虫及其种类、发生 危害和防治情况。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刘俊延;马仲辉;吴塞逸;林敏怡;张静;陆温;郑霞林【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选择实验,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食性.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为害榕属植物中的小叶榕和垂叶榕,为害率分别为67.39%和47.61%.在T50时,朱红毛斑蛾对印度榕、对叶榕、无花果、黄葛树、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的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0、0、0、0、8.62±1.6 cm2和3.79±1.8 cm2;平均取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0、0、0、0、0.69和0.31,说明朱红毛斑蛾仅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且对小叶榕有明显偏好性.研究结果证明朱红毛斑蛾为寡食性害虫,提示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易受害的单一树种大面积栽种.【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7页(P924-930)【关键词】朱红毛斑蛾;寡食性;小叶榕;对叶榕;取食选择【作者】刘俊延;马仲辉;吴塞逸;林敏怡;张静;陆温;郑霞林【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1;S433朱红毛斑蛾 Phauda flammans 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科Zygaenidae)是一种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常间歇性暴发危害。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该虫在广西1 a 发生2-3代,5月中旬-6月下旬及8月上旬-10月中旬分别为第1和2代幼虫发生盛期,第2代和第3代幼虫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刘俊延等,2015a)。

以第2代预蛹期幼虫及蛹和第3代低龄幼虫在地表突出的根系附近或杂草丛下化蛹越冬(刘俊延等,2014)。

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4℃±0.51℃、11.65℃±0.44℃、13.90℃±0.25℃和19.04℃±0.92℃,有效积温分别为153.24±2.05、787.49±0.28、159.14±0.99和35.72±3.40日·度(刘俊延等,2015b)。

悬铃木方翅网蝽_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外来入侵害虫

悬铃木方翅网蝽_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外来入侵害虫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6): 638–646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10-03-29; 接受日期: 2010-08-14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11920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10B05)、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0JC14- 14100)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09dz0580202)*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bool@悬铃木方翅网蝽: 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外来入侵害虫鞠瑞亭1,2 李 博1*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 200433)2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部, 上海 200232)摘要: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是新近入侵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外来害虫, 严重危害城市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spp.), 自2002年该虫在湖南长沙首度报道以来, 已在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25个城市发生, 尤其在长江流域呈现爆发态势。

本文系统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繁殖潜力等生物学特性, 以及扩散速度与方式、影响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种群的耐寒耐热能力等生态学特性。

最后, 在分析该虫的寄主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 对其控制与管理对策进行了综述, 以为其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rythucha ciliata , 入侵, 生物学, 生态学Sycamore lace bug, Corythucha ciliata , an invasive alien pest rapidly spreading in urban ChinaRuiting Ju 1,2, Bo Li 1 *1 Coastal Ecosystems Research St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2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Landscape Gardening Science, Shanghai 200232Abstract: An exotic invasive pest, the sycamore lace bug, Corythucha ciliata (Say) (Hemiptera: Tingidae), was first found in Changsha of Hunan Province in 2002 and has since been recorded in 25 cities in 11 Chi-nese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This species feeds mainly on leaves of Platanus spp. trees. Heavy infesta-tion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Here, we briefly describe this species, focusing on its invasion biology. In so doing, we first review the lace bug’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ts life history, feeding habits and reproduction, and then focus on its invasion ecology, covering invasion pathways, adaptation during invasion (cold and heat tolerance), and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its invasion success and its impact on native urban ecosystems. Finally, we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managing this bug in Chinese cities.Key words: sycamore lace bug, Corythucha ciliata , invasion, biology, ecology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属半翅目网蝽科, 原产美国中东部, 在加拿大东部亦有广泛分布(Halbert & Meeker, 1998), 20世纪60年代传入意大利后(Pellizzari & Monta, 1997), 以之为中心在欧洲广泛蔓延(Mazzon & Girolami, 2000)。

无患子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患子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患子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无患子属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无患子种,是著名的能源树种与乡土园林树种。

由于其树体高大、树杆优美、治污力强,常将其作城市行道、公园绿化、庭院遮阴等,是南方优良的绿化先锋树种。

但由于近年来病虫害不断地侵蚀,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损失。

以下是南方园林中常见的一些症状与危害幕主,以及相应治理方案,供业内参考。

症状1:枯萎病无患子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染该病苗木将出现枯萎死亡,目前浙江、江西、安徽、上海等地区都有无患子大量死亡情况。

该病病原菌尚未见报道,一般树龄7年以上、密不透风、排水不良的林子易受其害。

侵染当年的苗木一般从7月-10月叶片开始萎嫣、发黄,并逐渐干枯掉落,冬季树体干瘪,次年春季不发芽。

发病中心部位可在主干或主枝上,中心部位木质部成黑色,中心以上部位维管束变褐,以下部位能正常抽发新芽。

防治方法:作为树干内部病害,木本植物枯萎病向来就难以治愈,加上目前尚未得知病原菌属,更是无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防治该病。

重点是在控制生长条件和日常管理,如控制合理种植密度、加强清沟排水、严控刺吸式害虫危害等。

对于发病中心较高的苗木,可以通过截杆来获得重生。

操作方法是找到发病中心,然后从发病中心以下10厘米处倾斜锯掉即可。

另外,冬季应彻底清园,对苗木喷一次3-5美波度石硫合剂或树干涂白,可杀死部分越冬病原菌、有效降低来年发病几率。

症状2:溃疡病溃疡病也是无患子一种危害极大的病害,轻则造成树皮破裂,失去商品价值,重则导致苗木枯死,同时还招引小蠹危害。

目前该病已在全国普片发生,给苗农带来巨大损失。

该病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二高峰时期在9-10月间。

发病初期可见树杆某个部位隆起,并向树杆上下两端延伸,潮湿时下端有带恶臭味的乳白色汁液流出,后树皮开裂,可见木质部。

韧皮部能愈合,但表皮则粗糙不平,失去商品性。

有报道称该病病原菌为镰刀菌真菌,但从发病迹象看,更像细菌性病害。

葱姜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葱姜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葱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葱姜类蔬菜包括:葱、蒜、姜、圆葱和韭菜等。

在这些蔬菜上常发生的病害和虫害有葱类锈病、葱类霜霉病、葱类紫斑病、姜瘟病、葱蝇、韭菜迟眼蕈蚊、葱蓟马、葱潜叶蝇、蛴螬类等。

在这些病虫害中,哪些对生产危害大?哪些是我们主要的防治对象?现介绍如下:1.葱类霜霉病图1霜霉病葱类霜霉病是大葱、圆葱的重要病害,除危害大葱和圆葱外,还危害大蒜、韭菜等。

霜霉病主要侵害叶和花梗,在黄绿色的病斑上生有一层白色的霉状物,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囊。

后期病部受其他菌的腐生,产生黑色霉。

霜霉病的发生喜欢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发病的最适温度是15℃,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病菌的潜伏期是5~10天。

在春季和初夏,如遇白天温暖,夜晚凉爽,连阴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尤其是连续的重雾天,常会发生霜霉病的大流行。

另外,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大水漫灌,过于密植,生长不良的地块发病也重。

防治霜霉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其次,在不影响生长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第三,化学防治。

当田间开始发病时,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常用的药剂有: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101)微粉粒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

为了提高药液的黏着性,可混加洗衣粉500倍液。

喷药应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4次;如遇雨天,要缩短喷药时间。

菜农们在生产中发现,当霜霉病流行的季节,如遇大雾天气,病害的发生格外严重,而在雾散后马上喷一遍清水,可起到防病作用。

2.葱类锈病图2锈病葱类锈病主要危害大葱和圆葱,也危害大蒜和韭菜。

这种病在病叶上生出的一些黄色小点是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里面的橙黄色粉末是它的夏孢子。

在后期,病部又长出一些黑褐色的小点是病菌的冬孢子堆,里面包着成干上万的冬孢子。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一、什么叫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科学。

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在目前,还附带一部分害螨和软体动物在内。

农业昆虫学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

同时,还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一章害虫类别根据害虫取食作物种类的多寡:一般分为多食性、寡食性和单食性害虫。

1、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取食许多不同科的多种植物。

例如: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的幼虫和棉蚜等。

2、寡食性害虫,寄主范围一般较窄,通常仅取食1个科或其近源科内的植物。

菜青虫、小菜蛾、直纹稻苞虫3、单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单一,仅取食1种植物。

如褐飞虱、三化螟、豌豆象、蚕豆象。

根据害虫的口器:1、刺吸式害虫:飞虱、叶蝉、蚜虫、粉虱、介壳虫、椿象。

2、咀嚼式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条螟、葡萄透夜蛾、天牛、吉丁虫等的幼虫。

3、锉吸式和虹吸式吸果害虫:锉吸式害虫为蓟马,吸果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吸果蛾科的部分成虫。

害虫的调查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聚集分布:个体作不随机分布,呈疏松不均匀的分布,通常由若干个个体组成一定的核心。

最常见为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两种。

1、核心分布:害虫或其为害状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个体形成许多小集团或核心,并自这些小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扩散蔓延。

例如三化螟和玉米螟幼虫及被害植株的分布等,可采用棋盘式或平行线式取样法。

2、嵌纹分布:害虫在田间分布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

如棉花朱砂叶螨前期在棉田边行的分布。

可采用Z字形取样法。

调查取样的单位和数量一、取样单位:每个样点的性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即取样单位。

油料害虫

油料害虫

大豆收割后在晒场大豆堆垛及周围1~2米 范围内,撤施各种颗粒剂,杀死脱荚而出 的越冬幼虫。
二、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llivorelle (Mats.)
又名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在我国大多数 地区均有分布,是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 虫。 大豆食心虫的食性单一,已知仅为害大豆 一种作物,极少数能为害野生大豆及苦参。
(二)发生规律 在国内分布区域中,均一年发生l代,以末 龄幼虫在土内做茧越冬。 在山东省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上 升至土表化蛹,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8月中、下旬出现成虫,8月下旬为产卵高 峰期。 卵期5~6天。8月末至9月初为幼虫孵化盛 期。
成虫高峰期后7~10天为幼虫入荚盛期,在 入荚盛期前为防治幼虫适期,在华北地区 大约是在8月末至9月初。 一般幼虫孵化后当天就蛀入豆荚为害。幼 虫在荚内为害约21~25天,长的可达30天。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末龄幼虫脱荚入土作 茧越冬。
成虫出土过6米, 夜间、上午及中午前后多隐蔽在豆叶背、 叶柄或茎秆上,受惊时才做短距离飞翔。 午后3~4时开始活动,在豆株上部飞舞, 有成集团飞舞的习性,以黄昏时活动最盛。 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蛾为多,后期则以雌 蛾为多,盛发期性比大致为1:1。
交配时多停留在豆叶上,交配后次日即行 产卵。 成虫产卵的时间多在黄昏,绝大多数产在 豆荚上,少数产于叶柄、侧枝和主茎上。 以3~5厘米长的豆荚上着卵最多,2厘米以 下的豆荚上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着卵较 多,老黄荚上很少;豆荚上有毛的产卵多, 无毛的产卵少。 一般一荚一粒,少数2~3粒,4粒以上极少。
幼虫:
共5龄,初孵幼虫为淡黄色,以后为灰绿直 至紫红色。4~5龄幼虫的前胸背板近前缘 中央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黑斑一 个,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老熟幼虫体长 约14~18毫米,背线、亚背线、气门线、 气门下线均明显,腹足趾钩为双序环状。

蔬菜主要害虫的分类

蔬菜主要害虫的分类

菜粉蝶成虫
菜粉蝶为害状
鞘翅目
黄曲跳甲 黄守瓜(俗称萤火虫) 茄二十八星瓢虫 马铃薯瓢虫 猿叶甲
黄曲跳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守瓜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sparsa 成虫体长6mm,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 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中间的两个常连成一个横斑;每 个鞘翅上有14个黑斑,其中第二列4个黑斑呈一直线,是 与马铃薯瓢虫的显著区别。
研究生“昆虫分类”课程----专题
蔬菜害虫的分类
与蔬菜有关的害虫
同翅目:蚜虫类,烟粉虱,温室白粉虱,长绿飞虱 鳞翅目: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螟, 豆螟,瓜绢螟 鞘翅目:黄曲跳甲,黄守瓜(俗称萤火虫), 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瓢虫,猿叶甲
缨翅目:棕榈蓟马 双翅目:实蝇类,斑潜蝇类 螨 类:侧多食跗线螨(俗称白蜘蛛 )
表一 三种蚜的形态区别
翅型
萝卜蚜
甘蓝蚜
桃蚜
有翅胎生 雌蚜
体长1.6—1.8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1、 体长约2.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 体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 2节背面及腹管后各有2条淡黑色横 每侧有5个黑点,全体覆有明显的白色 部淡暗绿色,背面有淡黑 带。腹管较短约与触角5节等长,中 蜡粉。 腹管短,远短于触角第5节,中 色斑纹。腹管很长,中部 部稍膨大,末端稍缢缩。 部稍膨大。 稍膨大,末端缢缩明显。
问题---思考
为什么菜蚜、菜粉蝶和菜蛾春、秋两季发 生重,夏季发生轻? 菜蛾发生与寄主有何关系?在抗性地区如 何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烟粉虱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治应该抓 好哪些关键措施? 调查附近菜地的蔬菜害虫及其种类、发生 危害和防治情况。
同翅目蔬菜害虫的代表

无患子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

无患子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

无患子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一、生活习性: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乔木,别名:木患子(本草纲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树(海南),黄目树、目浪树(中国台湾),油罗树、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龙眼、鬼见愁等等。

花期6~7月。

果期9~10月。

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

不耐水湿,能耐干旱。

萌芽力弱,不耐修剪。

生长较快,寿命长。

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二、主要病虫害:溃疡病、枯萎病、煤污病、蜡蝉、天牛、刺蛾、小蠹、蚧壳虫、夜蛾、木虱等。

1、溃疡病:发病时树皮纵列,严重时纵列长度1米以上;裂口周围有汁液流出。

过一年以上伤口愈合,但伤口表皮粗糙、凹凸不平,类似瘤,严重影响树的正常生长。

此病病菌为镰刀菌,属真菌类。

该病一般是4月份初发,5月份盛发,6月份多雨天气继续慢延,7月份高温阶段停止发生。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腐烂病套装或透翠腐烂病套装喷雾树干。

秋季树木涂白,喷石硫合剂,也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2、无患子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般树龄3年以上、透气性差、排水不良易受其害。

侵染当年的苗木一般从6月-10月叶片开始萎嫣、发黄,并逐渐干枯掉落,冬季树体干瘪,次年春季不发芽。

发病中心部位可在主干或主枝上,中心部位木质部成黑色,中心以上部位维管束变褐,以下部位能正常抽发新芽。

防治措施:秋季树木涂白,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早春再喷一次。

发生初期使用光合素+四霉素+辛菌+透翠喷雾主干和主枝。

3、煤污病由木虱粪便产生,病原菌寄生于木虱蜜露上,造成苗木漆黑一团,阻碍叶片呼吸和光合作用。

同时又影响树体美观。

防治措施:光合素+八方尚猛或光合素+禾林道蚜虱清。

4、蜡蝉(透明疏广蜡蝉)若虫刺吸嫩枝梢为害,成虫产卵于寄主小枝一侧,造成长10-20cm 伤口,影响树树木枝条的生长。

防治措施:冠呀1000倍、三彪1500倍液。

5、小蠹:是一种毁灭性的蛀杆害虫,个头虽小,但被其蛀食过的树木,2-3年内几乎必死。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仓库害虫的防治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仓库害虫的防治
一 机械防治 二 物理防治
一、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是利用人力或动力机械设备,将害虫从 种子中分离出来,而且还可以使害虫经机械作用撞击 致死。
经过机械处理后的种子,不但消除掉仓虫和螨类, 而且把杂质除去,水分降低,提高了种子的质量,有 利于保管。机械防治目前应用最广的还是过风和筛理 两种。
一、机械防治
含水量 20%:不宜在-2℃冷冻 18%:不宜在-5℃冷冻 17%:不宜在-8℃冷冻
随后趁冷密闭,种温气温相差悬殊时冷冻效果好。
二、物理防治
操作方法: (1)仓外薄摊冷冻:
晴朗天气,T<-5℃,下午5:00以后,出仓,冷冻 厚6~10cm。 -5~-10℃,12~24 h 防止冻害,可加覆盖物 进仓时结合过筛效果佳
玉米象: 北方1~2代/年;南方3~5代/年;亚热带6~ 7代/年。 (3)影响害虫分布区域
仓虫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
有效温度区:适温区,15~35℃,最适25~32℃ 发 育 起 点:8~15℃ 停育低温区:8~-4℃(冷昏迷,冬眠) 致死低温区:<-4℃或-10℃ 停育高温区:45~48℃(热昏迷,夏眠) 致死高温区:48~52℃,短时间致死
二、湿度
适宜条件:种子含水量>13% 空气RH% >70%
* 最适湿度
* 致死干燥点 * 致死湿度
三、种子种类
仓虫分类(取食范围): 1.单食性:仅一种种子,豌豆象 2.寡食性:相近科属的种子,绿豆象(绿豆、赤豆、
豌豆、菜豆、蚕豆等) 3.多食性:取食多种种子,印度谷螟、粉斑螟、谷蠹 4.杂食性:皮蠹、螨类
二、物理防治
日光曝晒法:50℃左右持续2~4 h,可将害虫杀死
加热干燥法:种子水分17%以下,出机温度不超出42 -43℃,受热时间在30min以内;水份高于17%,采 用二次干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寡食性害虫(麦蚜和玉米螟)和两种广食性害虫(粘虫和棉铃虫)为研究对象
气候变化和景观变化都是影响害虫种群波动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的微小变化对害虫种群及危害的影响较小,农业景观作为害虫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因此景观变化才可能是害虫种群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
研究区域为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的9个省份,包括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以及四川。

这9个省份都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害虫通产在这些区域一代或多代繁殖,其中麦蚜可能发生十余代,而玉米螟则一年一代
耕地面积比例、非作物生境比例、作物丰富度、非作物/作物生境比例、农业化石能投入以及单产。

耕地面积的比例采用耕地面积占所在省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同样多作物生境比例采用非作物生境占所在省区国土面积的比例(%);作物丰富度采用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农业化石能的投入主要采用化肥的投入量(吨/公顷);单产采用所在省区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吨/公顷)
多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he Covariate
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偏相关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时,能够剔除其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只分析自变量本身对因变量的影响。

偏回归分析Partial Regression Analysis:偏回归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类似,但是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在分析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时,能够排除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单独考虑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显著性,这也是在分析多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国际流行的分析方法。

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regression model: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害虫发生、景观变化以及气候变化3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DCA分析及排序: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是群落分析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用于分析物种、样地及环境变量之间关系,主要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理论方法,将害虫发生与景观变量及气候变量进行统一的分析,来探索影响害虫发生的关键驱动因子,并对所有的变量进行排序。

麦蚜的发生程度居高不下
玉米螟的发生情况与麦蚜基本一致,整个危害面积逐年呈上升趋势,在9个省份中玉米螟的发生都呈缓慢的上升趋势
粘虫的发生情况较为特殊,大部分省份粘虫的发生呈下降趋势,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及陕西,其中陕西省粘
铃虫的发生也较为特殊,在选择的9个省份中,1990-1995年间棉铃虫的发生范围最大,发生面积最大,大部分省份几乎所有的棉花种植区域都有棉铃虫的大发生,只有湖北、四川及陕西棉铃虫发生相对较轻。

1978年到2012年间我国9个省区的降雨量年度间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总体上降雨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每个省区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降雨量的变化年度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9个省区的湿度年度间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总体上湿度的变化比较一致,都呈现
出一种波动性下降的趋势
78年到2012年间我国9个省区的温度年度间同样变异非常剧烈,总体上温度变化基本一致,都呈现出一种波动性上升的趋势(图4-4)。

尤其是在最近的15年间,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明显,不同省份之间的温度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图
所有省份在最近35年间耕地面积都呈上升趋势
9个省区的景观复杂性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表明作物种植的多样性逐年增加,主要表现在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

1978年到2012年间我国只有山西省的作物丰富度在2000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0-2011年之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安徽省的作物丰富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而山东省的作物丰富度在1978-2011年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6个省份的作物丰富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图4-5 III)
粮食单产是最为稳定的指标,从1978-2012年35年间变化幅度很小,只有个别省份粮食单产增长较大,例如河北与陕西,最近10年间粮食单产增幅较大,增长了接近5%,其余省份粮食单产非常稳定,波动范围很小,但粮食单产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如麦蚜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降雨能够显著的降低麦蚜的危害,此外湿度也与麦蚜发生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而太阳辐射与对麦蚜发生危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4种气候变化因素与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气候表明可能并不是驱动玉米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表4-1)。

对于粘虫而言,只有环境湿度与粘虫种群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环境湿度越高,粘虫的种群数量越大,反之则相反,温度也与粘虫种群存在弱的相关性,温度上升能够引起粘虫种群数量升上,危害加重,反之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粘虫的危害,另外2种气候因子与粘虫种群发生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棉铃虫与玉米螟类似,4种气候因子与棉铃虫种群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气候变化不是驱动棉铃虫种群的关键因素
非作物生境比例与4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较为特殊,2种寡食性害虫(麦蚜与玉米螟)与非作物生境比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2种广食性害虫(粘虫与棉铃虫)
与非作物生境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非作物生境比例的增加,能够强烈的抑制广食性害虫的危害
农业景观对玉米螟的影响与对麦蚜的影响基本一致,作物丰富度和产量对棉铃虫种群危害的影响不大,虽然多作物样性和产量与玉米螟的相关性极显著,但这种促进作用相当微弱
针对多食性害虫棉铃虫与粘虫而言,农业景观变化的影响差异很大,首先作物丰富度与产量与棉铃虫种群危害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然而这种影响作用并不是很大,
对气候变化和景观变化的因子对害虫种群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景观变量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最大,耕地面积比例、农业化石能以及协变量作物单产都是驱动4种重要农业害虫种群上升的重要因素,耕地面积比例与4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种群发生都呈显著的相关性,耕地面积比例的增加,能够显著的促进害虫种群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