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麻醉报表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7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 8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 评分)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 分 □ 3 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麻醉科术后镇痛效果统计及分析9月术后镇痛效果一览表(vas评分) ■o分ni分 _12分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 例数

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比较

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比较 方平,陈小非,潘志浩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麻醉科宁波315040)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度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80例,ASAⅠ~Ⅱ,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手术切口皮下埋置镇痛泵,以5ml/h速度泵注0.2%盐酸罗哌卡因,总量200ml;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A):舒芬太尼(2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术后以2ml/h速度经静脉泵注,患者根据镇痛需要追加镇痛药(每次0.5ml,锁定时间为15min)。以视觉模拟评分(V AS)与Prince-Henry评分法来评价其镇痛效果,以舒适度分级(BCS)来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8h、12h、24h、40h的镇痛评分及舒适度分级,并记录40h内各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是否出现不适感、是否影响活动、是否出现炎性反应或液体渗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手术失血量及输液量及VAS初始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无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均未出现不适感和炎性反应,且不影响活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有8例患者出现切口明显渗液。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静脉自控镇痛泵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安全性优于局部麻醉镇痛系统。 【关键词】局部麻醉镇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良反应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pdf

医院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结果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1.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5. 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3基本仪器设备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 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2.1质量管理团队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2.2实施质量管理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概述 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术后疼 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 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 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 2.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 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二、术后镇痛的方法 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 为宜。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

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 著的不足。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 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 全。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 -2(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常用药物为0.5-1%罗哌 卡因。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 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 (1)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

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02-25T10:13:17.180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期作者:殷涛 [导读] 综上所述,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止痛能够有效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镇静作用好,值得临床应用。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应用吗啡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托啡诺麻醉,对两组麻醉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麻醉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1.36±0.45 vs 2.52±0.67)、镇静评分(2.44±1.31 vs 3.52±1.0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镇痛,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疼痛,且镇静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布托啡诺;产科;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中图分类号】R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052-02 产科术后发生疼痛比较常见,若疼痛得不到有效改善,则会对手术结果和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因此,对产科手术后及时给予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意义重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探讨布托啡诺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腹产手术产妇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年龄范围23~45岁,平均年龄(31.20±5.44)岁;实验组年龄范围22~47岁,平均年龄(32.54±5.01)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病历资料完整;麻醉方式均为硬外膜麻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排除标准:伴精神器质性疾病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肿瘤患者;存在麻醉药物过敏者;不愿参与调查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手术麻醉方式均选择硬外膜麻醉,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止疼泵进行止痛。对照组患者应用吗啡止痛,1mg/kg盐酸吗啡注射液(国药准字H21021995,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配入100ml 0.9%生理盐水加常规止吐药,静脉泵入,泵入速度设置为2ml/h,冲击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托啡诺止痛,布托啡诺10mg配成100 mL,每小时2mL,术中给1mg负荷剂量。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两组麻醉前及麻醉1 h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 VAS评分:在纸面划出1条10 cm的横线,1端表示0分(无痛),另1端表示10分(剧痛),疼痛依次递增,让产妇根据自我感觉划出记号。得分越高,则说明疼痛越剧烈。 Ramsay[2]镇静评分:有紧张烦躁、焦虑不安者得1分;定向、合作、安静者得2分;嗜睡、听从指令得3分;睡眠状态可唤醒者得4分;呼吸状态迟钝者得5分;深睡状态且久唤不醒者得6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 实验组麻醉1 h后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的比较(x-±s,分) 3.讨论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产妇全身麻醉后,其麻醉苏醒阶段的痛感明显[3]。而用于产科术后镇痛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帮助产妇更好的缓解疼痛,选择安全、有效的止疼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结果显示,麻醉后实验组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产科术后应用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的效果更好。在传统的临床止痛药物应用中,临床常选择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会作用于患者脑室,极易引起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5]。其中,吗啡作为典型的阿片类药物作用于患者消化系统的症状明显。而布托啡诺为μ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且可与受体高度结合,导致其在脊髓中的浓度降低,从而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与吗啡联合作用之后,不仅能保证镇痛的效

麻醉镇痛效果评价

图表分析:7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41例,其中应用VAS 评分 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1例,2分15 例,3分4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90%, 3分4例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0%。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 例数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好,患者满意度高。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逐步提高麻醉手术后镇痛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因手术切口带给患者的疼痛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

I 0分 1 1分 -1 2分 □ 3分 口 4分 图表分析:8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 93例,相比较7月份有了 很大的提高,这与7月份手术量增加有关。其中应用 VAS 评分麻醉 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3例,1分46例,2分33例,3 分5例,4分6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 89%, 3-4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U0分 1分 □ 2分 □ 3分 □ 4分 例数 例数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定为良好,占11%。总体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对麻醉手术后镇痛认可程度加强。评分为4 分的主要为骨科的患者,麻醉手术后疼痛刺激大,有些患者影响睡眠。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镇痛泵的配药剂量,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持续改进。

■o分 ni分丄2分 ZI3分 ■4分 一15分 图表分析:9月份麻醉手术后镇痛例数共63例,相比较月份例数减少,这与9月份手术量较少有关。其中应用VAS评分麻醉手术后镇痛瞎效果评分分别为:0分1例,1分29例,2分22例,3分4例,4 分6例,5分1例。0-2分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为优,占82%, 3-4分□0分□1分□2分□3分LI4分□5分 例数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各种手术麻醉授权申请表考核表

绥阳县人民医院关于印发“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的通知 麻醉科手术室:为加强医院麻醉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我院各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同时,为加强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制定“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现一块印发给你们,请科室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仔细学习,认真落实。 医务科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1 / 16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 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 级 ASA分级标准:第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目录(2011 版)。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硕士 2 / 16 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 年以上者。

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麻醉镇痛操作分级管理范围应与其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与匹配的技术能力相一致,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相应的诊疗科目。 2、医院应设立由院领导、医疗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医院麻醉镇痛操作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麻醉镇痛操作权限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3、医院应根据麻醉镇痛操作技术操作常规确定出麻醉镇痛级别,建立麻醉镇痛操作准入管理、执业医师麻醉镇痛操作授权管理及麻醉镇痛分类细则。对高风险、特殊身份病人等上报医政科(处),并且原则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 4、各级麻醉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麻醉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麻醉镇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至少每三年对麻醉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5、对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麻醉医师,应由医疗管理部门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严格执行麻醉前讨论的管理措施,高风险病人必要时请外科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讨论。麻醉前前讨论应包括:麻醉前病人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及麻醉的选择、术中医疗风险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7、各级麻醉医师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主麻医师向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就病人病情、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可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之,并有签字认可。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医院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 合程度≥70%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评价结果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a b c d e 1. 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 证实) 1. 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 2. 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 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能任务相适应 3. 开展院 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 人员 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 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1.2有麻醉工作质 量和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安 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 5. 重大麻 醉报告、审批制度规程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 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 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 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 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 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 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 1.3基本仪 器设备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 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 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2. 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1质量管理团队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2实施质量管理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 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医院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有评价记录1 CHA-PJPG 麻醉管理 4.具有麻醉学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进行各种 麻醉操作5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可独立进行麻醉活动, 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6全麻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 师主持执行 1.人员设置,至少做到每张手术台具一名主治医师 以上麻醉专职人员 3.2心肺复苏高级教程 2. 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 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有培培训训记录 4.麻醉前管 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 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 1. 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前评估。(1) 选择麻醉方法和制定麻醉计划(2)安全地使用合适的麻醉药

麻醉效果评定表、流程、定期评价

西昌市人民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日期: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 效果评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全身麻醉诱导 期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 动、无呛咳及血液动 力学地变化,插管顺 利无损伤 麻醉诱导时稍有 呛咳和血流动力 学地改变 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 插管有呛咳、躁动,血 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 反应强烈 维持 期 麻醉维持期深浅适 度,既无明显地应急 反应,又无呼吸循环 地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地 条件 麻醉维持期深度 掌握不够熟练,血 液动力学有改变, 肌松尚可,配合手 术欠理想 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 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 烈,呼吸和循环地抑制 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 配合手术勉强. 麻醉 结束 麻醉结束,苏醒期平 稳,既没有过早或过 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 恢复良好,拔管恰 当,无不良反应 麻醉结束缝皮时 病人略有躁动,血 压和呼吸稍有不 平稳 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 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 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 进行拔管, 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椎管内麻 醉麻醉完善、无痛、肌 松良好、安静,为手 术提供良好条件,心 肺功能和血流动力 学保持相对稳定 麻醉欠完善,有轻 度疼痛表现,肌松 欠佳,有内脏牵引 痛,需用镇静剂, 血流动力学有波 动.(非病情所致) 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 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 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才能完 成手术 神经阻滞阻滞范围完善,病人 无痛、安静,肌松满 意,为手术提供良好 条件阻滞范围欠完善, 肌松效果欠满意, 病人有疼痛表情 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 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 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 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 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 成手术 麻醉失败, 需改用其 他麻醉方 法后才能 完成手术 有无并发 症无并发症出现难以防止地 轻度并发症 产生严重并发症

麻醉止痛中药---中医世家

麻醉止痛中药---中医世家 麻药【处方】川乌15克白芷9克川椒21粒草乌15克半夏9克胆南星4.5克全蝎9克细辛4.5克炒盐15 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麻醉止痛,治咽喉部诸证需用刀针割烙者。【用法用量】用时吹患处。令喉内肉麻不知疼痛而下刀烙。麻药【处方】细辛、南星、半夏、牙皂各等分。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止痛。【用法用量】用少许放患处,便不知痛,可用刀针。麻肌散【处方】川乌、草乌、南星、半夏、川椒。上为末。【功能主治】跌仆伤损。【用法用量】麻肌散(《中国接骨图说》)。麻药【处方】草乌5钱,川乌5钱,淮乌(即何首乌)5钱,烧盐5钱,半夏3钱,全蝎3钱,白芷3钱,南星1钱5分,细辛1钱5分,川椒21粒。上药各为末,和匀备用。【功能主治】喉疔、喉核须用刀针刺割者。【用法用量】喉疔喉核须用刀针刺割者,用此先吹患处,再下刀针。但吹后痰涎必须吐净,不可咽下;用刀针后,恶血必须漱净,再吹本秘诸药方。麻药【处方】草乌3钱,当归2钱半,白芷2钱半。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服之不知痛。主整骨,取箭头。【用法用量】每服5分,热酒送下。饮甘草解,或白糖汤冷服亦解。麻沸散【处方】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功能主治】麻醉。主辅助外科手术。麻药【处

方】川乌尖2钱5分,草乌尖2钱5分,生半夏2钱5分,生南星2钱5分,荜拔2钱5分,蟾酥2钱,胡椒5钱,细辛5钱。上为细末。酒调搽。【功能主治】敷之麻木不痛。主割毒疮或取箭头、枪子。麻药【处方】曼陀罗花8分(陈旧者佳,新者发呕),草乌头2分,白芷2分,当归2分,川芎2分。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麻醉。主乳岩结毒,淋漏便毒,附骨疽及跌损脱臼。【用法用量】空心服之。须臾,心气昏晕,手足顽痹,或沉眠不觉,或闷乱发狂,乘时施治。既而饮之以浓茶,又与黄连解毒加石膏汤,2-3时乃醒。如目眩咽干神气不复者,用黑豆汤即解。倘其不醉者,更饮温酒。或乘辇动摇必醉。麻药【处方】草乌、川乌。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主缺唇缝合手术。【用法用量】凉水调,摊贴患处。麻药【处方】牙皂5两,木鳖5两,紫金皮5两,白芷5两,半夏5两,乌药5两,土当归5两,川芎5两,川乌5两,草乌1两,小茴香1两,坐拿草(酒煮熟)1两,木香3钱。上为末。【功能主治】麻醉。主诸样骨碎、骨折、出臼窝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好红酒调下。麻到不识痛处,再施手术。后用盐汤或盐水与服,立醒。伤重手近不得者,更加坐拿草、草乌及蔓陀萝花各5钱。麻药【处方】白芷2两,制半夏2两,川芎2两,木鳖(去壳,依法炮制)2两,乌药2两,牙皂2两,当归2两,大茴香2两,紫荆皮2两,木香5钱,川乌1两,草乌1两(俱

麻醉效果评定表

南翔医院麻醉效果评定表(麻醉科科内存档) 麻醉效果评定流程

南翔医院麻醉科麻醉效果检查单

定,每月一次。医务科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对存在得问题督促整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各种医学评分表word版本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1〕。 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各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单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目前临床常用的VAS尺正面“0”端和“10”端之间有一游动标,背面有“0-10”的刻度,实用而方便。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麻醉风险评估表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姓名性别住院号拟行手术日期总分 拟行手术拟行麻醉 手术及麻醉安全度评估(125) 节置换→5,前关节置换→4,股骨内固定→3,导管介入→2,开胸心脏手术→0.5,双部位手术相减/2 拟行麻醉局麻→15,MAC→11,神经阻滞→9,神经丛→7,椎管内→5,全麻→3,复合麻醉→4,镇静有监测有人工气道→8,镇静无看护无人工气道→0 心功能不全无→15,曾经有→10,代偿→9,药控代偿→8,失代偿药物控制稳定→2,

失代偿药物控制不稳定→0 肾功能不全无→10,曾经有→8,代偿→6,移植肾维持稳定→4,经透析稳定2,经透 呼吸功能不全无→10,慢性呼衰代偿→8,慢性呼衰失代偿→6,慢性呼衰失代偿并发其他脏器异常→4,呼衰Ⅰ型→2,呼衰Ⅱ型→0 心律失常无→10,快、慢速率失常血流动力学稳定→8,频发室早→6,快、慢速率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4,Ⅱ°房室传导阻滞→2,Ⅲ°房室传导阻滞→0 高血压无→10,高血压Ⅰ→8,高血压Ⅱ→6,高血压Ⅲ→4,药物控制稳定→2,药物控制不稳定→-4 病史近期心梗-30,过敏及过敏性哮喘-3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脑梗塞-20,鼾症-20,近期手术史-10 总分 气道安全评估(10)得分 张口度﹥4cm 甲骸距离﹥6.5cm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2 2 2 2 入室综合状态评估(10)得分 紧张度神智BP HR SpO2 0 0 0 0 0 1 1 1 1 1 2 2 2 2

2 麻醉医师签字 麻醉后恢复Steward 苏醒评分得分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一、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 5 级: I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H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皿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W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V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I、H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皿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W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V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SA分级分六级 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 E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 ASA级数之后加“ E”) 。 二、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I级: 1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H级: 1 、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麻醉前评估

新晃县中医医院麻醉科 麻醉前病情评估标准 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降低手术麻醉风险,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生就能预见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术前评估能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务人员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麻醉前评估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麻醉前评估的手段】阅读病历,体检病人、与病人交流获取相关病史,最终达到掌握病情的目的。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择期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有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及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病史询问】 1.详细询问病史及查阅住院病历,分析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和液体平衡状态。 2.了解病人精神状态,发育情况,有无贫血、脱水、紫绀、发热、过度肥胖。近期内的体重变化。小儿麻醉必须常规称体重。了解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

麻醉科评分 1.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2. Apgar评分 体征评分标准 0、1、 2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小于100次/分大于100次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3.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定分级规范 与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 一、组织管理 1、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并形成书目材料交医务科,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 2、医务科,医疗质量督查办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二、麻醉评级标准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 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 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 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 的抑制或很不稳定, 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 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麻醉小结

麻醉小结 1. ASA 级 2. 麻醉方式。 3. 麻醉效果如何,术中是否平稳。 4. 出室情况,特别注意事项。 术后随访记录(第一天)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呼吸系统:呼吸次/min 咽喉疼痛无/有声音嘶哑无/有 循环系统:血压KPa(mmHg)心率次/min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无/有 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嗜睡/昏迷头痛无/有 四肢肌力及感觉 尿潴留:无/有 穿刺点:疼痛/不痛,红肿/不红肿 其他: 医师 注:阳性症状打(√)年月日 术后随访记录(第二天)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呼吸系统:呼吸次/min 咽喉疼痛无/有声音嘶哑无/有 循环系统:血压KPa(mmHg)心率次/min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无/有 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嗜睡/昏迷头痛无/有 四肢肌力及感觉 尿潴留:无/有 穿刺点:疼痛/不痛,红肿/不红肿 其他: 医师 注:阳性症状打(√)年月日 术后随访记录(第三天)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呼吸系统:呼吸次/min 咽喉疼痛无/有声音嘶哑无/有 循环系统:血压KPa(mmHg)心率次/min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无/有 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嗜睡/昏迷头痛无/有

四肢肌力及感觉 尿潴留:无/有 穿刺点:疼痛/不痛,红肿/不红肿 其他: 医师 注:阳性症状打(√)年月日 术后随访记录(第四天)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呼吸系统:呼吸次/min 咽喉疼痛无/有声音嘶哑无/有 循环系统:血压KPa(mmHg)心率次/min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无/有 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嗜睡/昏迷头痛无/有 四肢肌力及感觉 尿潴留:无/有 穿刺点:疼痛/不痛,红肿/不红肿 其他: 医师 注:阳性症状打(√)年月日 术后随访记录(第五天)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呼吸系统:呼吸次/min 咽喉疼痛无/有声音嘶哑无/有 循环系统:血压KPa(mmHg)心率次/min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无/有 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嗜睡/昏迷头痛无/有 四肢肌力及感觉 尿潴留:无/有 穿刺点:疼痛/不痛,红肿/不红肿 其他: 医师 注:阳性症状打(√)年月日 术后镇痛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1、镇痛方法: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静脉、皮下、外周神经阻滞,其他 。 2、镇痛效果:无痛、轻痛、中度痛、剧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