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优化设计-实例

ANSYS 优化设计-实例
ANSYS 优化设计-实例

ANSYS 优化设计

1.认识ANSYS优化模块

1.1 什么时候我需要它的帮忙?

什么是ANSYS优化?我想说明一个例子要比我在这里对你絮叨半天容易理解的多。

注意过普通的水杯吗?底面圆圆的,上面加盖的哪一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比较老式的此类水杯有一个共同特点:底面直径=水杯高度。

图1 水杯的简化模型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在原料耗费最少的情况下使杯子的容积最大。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水杯的底面积大,其高度必然就要小;如果高度变大了,底面积又大不了,如何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其实这恰恰就反应了一个完整的优化过程。

在这里,一个水杯的材料是一定的,所要优化的变量就是杯子底面的半径r和杯子的高度h,在ANSYS的优化模块里面把这些需要优化的变量叫做设计变量(DV);优化的目标是要使整个水杯的容积最大,这个目标在ANSYS的优化过程里叫目标函数(OBJ);再者,对设计变量的优化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说整个杯子的材料不变,这些限制条件在ANSYS 的优化模块中用状态变量(SV)来控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NSYS中怎么通过设定DV、SV、OBJ,利用优化模块求解以上问题。

首先参数化的建立一个分析文件(假设叫volu.inp),水杯初始半径为R=1,高度为H =1(DV),由于水杯材料直接喝水杯的表面积有关系,这里假设水杯表面积不能大于100,这样就有S=2πRH+2πR2<100(SV),水杯的容积为V=πR2H(OBJ)。

File:volu.inp (用参数直接定义也可或者在命令栏内直接写)

R=1

H=1

S=2*3.14*R*H+2*3.14*R*R

V=10000/(3.14*R*R*H)

然后再建一个优化分析文件(假设叫optvolu.inp),设定优化变量,并求解。

/clear,nostart

/input,volu,inp

/opt

opanl,volu,inp

opvar,R,dv,1,10,1e-2

opvar,H,dv,1,10,1e-2

opvar,S,sv,,100,1e-2

opvar,V,obj,,,1e-2

opkeep,on

optype,subp

opsave,optvolu,opt0

opexec

最后,在命令输入框中键入“/input,optvolu,inp”,整个优化过程就开始了。

图2 ANSYS优化过程图

几秒钟的优化过程结束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优化的结果:

/opt

optlist,all

图3 优化结果

上图中左右带*的SET 22是最优解,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使水杯容积最大,的确有这样一个规律H=D=2*R。有兴趣的同志可以用求极值的方法演算一下,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答案。

ANSYS的优化模块是用来求解工程分析中的优化例子的,但上面一个例子说明即使这样于工程毫无关系纯数学极值问题,也能够轻松求解。不过在细节处会有一些技巧,后面再仔细分析。(其实用ANSYS的优化模块完全能解决数学上比较负责的极值问题,不过现在有了Matlab、Mathematica,大概也没有人愿意来用ANSYS献丑了)。

1.2 ANSYS优化设计基础

前面写了一个例子,来说明ANSYS的基本优化过程。在这一节中,我们结合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优化模块中的一些概念。

1.2.1 优化模块中的三大变量:

设计变量(DV):即自变量。例子中的opvar,R,dv,1,10,1e-2就是用来定义一个设计变量R,其上限为10,下限为1,公差为10-2(公差和优化过程的收敛有关)。ANSYS优化模块中允许定义不超过60个设计变量。

状态变量(SV):用来体现优化的边界条件,是设计变量的函数。例子里面opvar,S,sv,,100,1e-2就是定义了一个状态变量S,它的上限为100,无下限,公差为10-2。从文件volu.inp中可以看到,S=2*3.14*R*H+2*3.14*R*R。可见,定义这样一个状态变量,即是限制水杯的表面积(可以认为表示材料的多少)不大于100。在ANSYS优化模块中用户可以定义不超过100个状态变量。

目标函数(OBJ):最终的优化目的。它必须是设计变量的函数,而且只能求其最小值。看到volu.inp里面目标函数的定义了吧V=10000/(3.14*R*R*H),为了把求最大体积转化为求最小值,只好对它求倒数了;如果知道目标函数的上限,还可以用一个大数减目标函数的方法来转换。例子中opvar,V,obj,,,1e-2就是定义了一个目标函数V,它的公差是10-2。

1.2.2 ANSYS优化模块中的两种求解模式

ANSYS优化模块的求解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在GUI方式下运行,即已经打开ANSYS 的分析界面后进行分析;另一种是Batch模式,无需打开ANSYS分析界面,后台运行求解。

前面例子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GUI方式体现,它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就是类似volu.inp的ANSYS分析文件,如果是一个工程问题,该文件中应该有参数定义、参数建模、求解、结果提取、目标函数赋值的一个全过程(由于优化求解是一个不断跌代的过程,ANSYS分析文件其实是包涵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另一个文件是类似optvolu.inp 的优化控制文件,基本语句就那么几条,无非是定义三大变量、优化方式、优化控制等几条,用户拿过去稍稍替换下就可以用在不同的问题上。(注: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提问,既然ANSYS 分析文件包涵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但是整个优化过程中是要求设计变量不断改变的,每次循环都有一个参数重定义的过程,不会使设计变量恢复初始值吗?这一点勿用担心,正是由于有了另一个优化控制文件,优化过程只在第一次进行完全的参数定义工作,在后续循环中,

优化控制文件中声明的设计变量定义将被忽略)。有了这样两个文件,简单的在命令窗口把优化控制文件输入进去(其中的opanl命令会自动调用指定的ANSYS分析文件),就可以完成整个优化过程。以上说明的是完全使用命令流的GUI方式,至于如何在菜单中进行优化过程的定制,窃以为没有命令流方式快捷,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一种方式是后台运行的Batch方式,它只需要一个输入命令流文件(batch文件)。该文件可以简单的把GUI方式下ANSYS分析文件和优化控制文件合并得到。

不过有几个注意点:

1、需要把optanl语句去掉,因为在batch文件中,不需要提供ANSYS分析文件名字,系统默认batch文件中/opt语句以前的所有部分为ANSYS分析文件内容。

2、以前为防止在GUI方式下的重新定义错误而引入的一些语句,如/cle,nostart需要去除。上述例子经过合并、处理,就可以得到Batch方式下需要的batch文件batch.inp File:batch.inp

R=1

H=1

S=2*3.14*R*H+2*3.14*R*R

V=10000/(3.14*R*R*H)

/opt

opvar,R,DV,1,10,1e-2 ! 指定设计变量R

opvar,H,DV,1,10,1e-2 ! 指定设计变量H

opvar,S,SV,,100,1e-2 ! 指定状态变量S

opvar,V,obj,,,1e-2 ! 指定优化目标V

opkeep,on !

optype,subp ! 指定优化方法——子问题逼近法(零阶法)

opsave,optvolu,opt0

opexe

假定batch.inp在目录bvolu下,在cmd命令行方式下,进入bvolu目录,执行命令:ansys -b -j bvolu -p ane3flds -i batch.inp –o output.txt

命令中-b 参数指定用batch模式求解;

-j bvolu参数指定该求解默认工作名字为bvolu (不指定就默认为file)

-p ane3flds 参数指定使用ANSYS/Multiphysics/LS-DYNA求解器

-i batch.inp 参数指定输入batch文件为batch.inp

-o output.txt 参数指定把输出导向到output.txt中,便于查看过程纠错

运行结束后,可以从output.txt文件中看到最有解是多少:

文件output.txt中的一部分数据:

----------SOLUTION HAS CONVERGED TO POSSIBLE OPTIMUM -----------

(BASED ON DV TOLERANCES BETWEEN FINAL TWO DESIGNS)

FINAL VARIABLES ARE

SET 22

(FEASIBLE)

S (SV) 99.997

R (DV) 2.2851

H (DV) 4.6830

V (OBJ)130.23

其结果与用GUI方式求解完全一样,生成的bvolu.opt文件中也有最优解的信息,同时还能看到求解整个参数迭代求解过程。

1.2.3 ANSYS的优化方法和收敛准则

例子中优化控制文件里面的优化命令,还有opkeep,on(用来要求保留最优解的DB),opexec(执行优化),剩下重要的命令就只有optype了,这个命令指定ANSYS优化中使用的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发展到今天可说是形形色色,比较完善了。ANSYS的优化模块中只支持两种优化方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ANSYS的这两种优化方法对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已经足够,更何况ANSYS还留下了用户话优化接口,方便用户写出适合于自己问题的优化方法来使用。

看看例子中的命令”optype,subp”,这里指定的是第一种通用的函数逼进优化方法。改种方法的本质是采用最小二乘逼进,求取一个函数面来拟和解空间,然后再对该函数面求极值。无疑这是一种普适的优化方法,不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但优化精度一般不是很高,因此多用来做粗优化的手段。

另外一种是针对第一种优化方法缺点的改进方法,叫做梯度寻优。如果说第一种方法是C0阶、大范围普适的粗优化方法;第二种方法就是C1阶、局部寻优的精优化方法。一般来说,一个比较负责的问题都需要同时采用两种优化方法,先用函数逼进的第一类方法初步求得最优解基本位置,然后再采用梯度寻优的对最优解的位置进行更精确的确定。(注:但用第二类梯度寻优进行优化,不仅时间消耗长,还可能陷入局部最小点,因此通常的问题都建议使用0阶函数逼进优化subp)

前面讨论了ANSYS的两种优化方法,但光了解优化进行的方式是不够的。ANSYS进行优化计算,都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有时候,了解优化过程什么时候结束比了解优化过程本身更加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决定优化过程什么时候结束的条件:优化准则。

假设F j、X j和F j-1、X j-1分别为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第j次迭代和第j-1次迭代的结果(X j 为矢量),F b和X b分别是当前的最优目标函数和其相应的设计变量值。如果满足或者,为目标函数的公差,那么认为迭代收敛,于是迭代停止。假设或者,那么也认为设计变量的搜索已经趋于收敛,于是迭代停止。当然,为了防止优化过程在某些问题中不收敛,ANSYS 还提供了循环数量控制。比如说,如果你使用的是0阶函数逼进优化,你可以用opsubp命令设定最多循环多少次退出,已经当不可行解连续出现多少次就认为优化过程发散,强行退出等。(注:在0阶函数逼进优化中,默认的最大循环次数为30;默认当连续出现7次不可行解,就认为优化过程发散)

在上面的描述中,可能只有公差和不可行解这两个概念在ANSYS中的意义我们不甚了解了。可行解与不可行解的定义将在下一小节中详细定义,这里说明一下公差。从例子里面可以看出,我对设计变量、状态变量、目标函数都给出了公差限制。从上面一段的的分析可以得知,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的公差可以控制优化过程的收敛性。其实设计变量也一样,如果前后两次设计变量之间的误差小于设计变量的公差时,优化过程也会自动停止,不过对它的限制主要是来控制可行性(下一节介绍可行性),三大变量的公差都有一个默认值:对于设计变量,默认公差就是0.01×(上限-下限),如果只有上限,默认公差为0.01×上限绝对值。(设计变量定义时必须指定上限)。

对于目标函数,由于定义时不指定上下限,默认公差为0.01×当前目标函数值。

对于状态变量,如果指定了上下限,默认公差为0.01×(上限-下限),如果只有上限或者下限,默认公差为0.01×上限或者下限的绝对值。

上述默认公差的定义都能在ANSYS的随机帮助中查到,这里为什么如此冗余的详细介绍它呢?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得到最优解都是这个东西在作怪。

为什么例子中要每个变量都详细定义公差呢?我们可以把这些公差都去掉,看看是什么结果:

图4优化结果2

由此可见,不带任何公差的最优化分析得不到我们所要求的最有解(151.62显然比带公差后得到的结果130.23要大许多),而且优化过程才做了6步就停止了,查看下ANSYS 的输出窗口,显示:

>>>>>> SOLUTION HAS CONVERGED TO POSSIBLE OPTIMUM <<<<<<

(BASED ON OBJ TOLERANCE BETWEEN BEST AND FINAL DESIGNS)

可见是因为导致循环提前结束。(注:细观上图,F j=157.20,F b=151.62,默认公差似乎此处应该是1.5720,似乎还没有满足这个收敛准则,为什么ANSYS却认为满足了,这里就不得而知,可能ANSYS内部对默认公差里面的当前值另有解释;如果你强行规定目标函数公差为1,可以看到循环多进行一步后也会提前结束,不过这时候当前解151.65和最优解151.62倒的确相差小于公差1了)。此时,大家一定可以理解例子中为什么要对公差的限制如此严谨了(0.01)。因为程序的取样,迭代都有随机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程序不会因为上述公差太大的缘故自动停止而得不到最优解。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改变一下其他参数的公差大小,甚至用opsubp命令改变默认循环的次数等,这些实验将会更加加深你对优化过程、收敛准则的理解,便于提高你都负责优化问题的驾驭能力。

拓扑优化实例

/clear

/TITLE, A 2-D, multiple compliance minimization problem subjected to volume constraint /PREP7

BLC4,0,0,3,1! Create solid model (3 x 1 rectangle)

ET,1,82 ! Use 2-D solids. Type 1 is optimized

ET,2,82 ! Type 2 is not optimized.

MP,EX,1,118E9 ! Linear isotropic, material

MP,NUXY,1,0.3

ESIZE,0.05! Use a relatively fine mesh density

TYPE,1

AMESH,ALL ! Free, rectangular-element meshing

NSEL,S,LOC,X,0,0.4! Select region not to be optimized

ESLN

TYPE,2

EMODIF,ALL ! Define type 2 elements

ALLSEL

NSEL,S,LOC,X,0

D,ALL,ALL,0 ! Fixed at X = 0

NSEL,S,LOC,X,3

D,ALL,ALL,0 ! Fixed at X = 3

FORCE = 1000! Value for applied load

NSEL,S,LOC,X,1

NSEL,R,LOC,Y,1

F,ALL,FY,FORCE! Define first load case

ALLSEL

LSWRITE,1 ! Write first load case

FDEL,ALL

NSEL,S,LOC,X,2

NSEL,R,LOC,Y,0

F,ALL,FY,-FORCE ! Define second load case

ALLSEL

LSWRITE,2 ! Write second load case

FDEL,ALL

TOCOMP,MCOMP,MULTIPLE,2 ! Define multiple compliance function

! "MCOMP" for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TOV AR,MCOMP,OBJ! Define "MCOMP" as topological objective

TOV AR,VOLUME,CON,,50 ! Define "VOLUME" as topological constraint; 50 percent volume reduction

TOTYPE,OC! Specify solution approach

TODEF! Initialize topological opt.

/SHOW,topo,grph! Put graphics in a file (remove if interactive)

/DSCALE,,OFF

/CONTOUR,,2

TOLOOP,12,1! Perform no more than 12 iterations

FINISH

TOGRAPH,OBJ! Graph final objective (compliance) history TOGRAPH,CON! Graph final constraint (volume) history TOPRINT,OBJ! Print final objective (compliance) history TOPRINT,CON! Print final constraint (volume) history

*GET,TITER,TOPO,,ITER! Get iteration counter

*GET,OCMP,TOPO,TITER-1,TOHO ! Get final compliance value

第七章 APDL 综合实例

7.1 问题说明

本章在阐明APDL 技术时本想也采取实例的方式,把APDL 的各个细节都用一个个详细的实例说清楚,无奈APDL 细节内容比较繁复,而且不和UIDL 那样各成体系,APDL 的应用很多情况下都是和UIDL 、UPF 结合在一起应用的,它甚至渗透到基础分析中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也是ANSYS 的脚本基础。考虑到大家都不会有兴趣来聆听枯燥的数组构建法,宏函数的参元特性等罗嗦的APDL 语法,这里我们打算用一个比较大的综合实例来想大家描述一部分APDL 的功能,从这里你将能看到我们能用APDL 干些什么。还记得UIDL 实例解析二中的一个例子吧,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

如图1(a)所示,一带孔薄板,长4000mm ,宽2000mm ,顶部中心部分1800mm 处承受42MP 的压力,左右两个长圆孔中心分别距四周1000mm ,长圆孔的具体形式如图1(b)所示,上下分别为半圆,中部用直线衔接。这里假设长圆长轴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

为了使得孔边缘应力集中最小,这里拟调整α的大小(α∈[-π/2,π/2]),以便在固定的H 情况下达到长圆孔周围应力集中最小。

在UIDL 实例二的部分我们只是在GUI 界面下实现了它的参数化建模,这部分工作在本章的综合实例中仍然有效,下面我们将一步步完全实现这一问题。 7.2 解题思想

本问题是在用户给定H 的情况下求得α角的最优解,使得孔边最大拉应力最小(这是因为材料抗拉性能比较弱)。这里我们的想法是:把α取每一个角度时候得到的孔边最大拉应力都求出,比较它们,得到孔边拉应力最小情况下对应的α取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只能够对每一离散的α值求取其孔边最大拉应力,让α在[0°~360°]之间连续取值不仅是无法做到的,而且在工程中也没有必要,这里我们拟每隔一定角度计算一下孔边最大拉应力,最终在这些有限的角度中求取出最佳的α值。因此我们还需要用户自定义求解的精度参数,即我们每隔多少角度来计算一次(决定了结果精确到什么程度)。比方说我们定义每隔5°计算一次的话,整个优化过程需要进行180/5=36次求解运算。 7.3 构建步骤

下面说明一下在构建过程中的一些全局参数: My_H :用户输入的H 参数值

My_sita : 每次计算对应的α参数值

My_dsita :每两次计算之间间隔的角度值(用户输入的参数) My_N :总共需要分析计算的次数。My_N=180/My_dsita My_sita0:初始α值,这里统一定义为0°

图1 (b)

H

r

My_MinS1:最优化位置处的最大拉应力值。(计算完以后才是)My_smin中最大值。

My_Msita:最优化位置处对应的α值。

My_smin:每次分析计算得到对应特定α角时的孔边最大拉应力。(一般都是孔边产生应力集中,所以也是整个板料内部的最大拉应力处)即_s1中最大值。

_s1数组:对应特定α时求解得到各个节点上的最大拉应力值。

1.首先我们重新构建一比较完善的参数化建模脚本,取名为Modaling.mac,该脚本

针对固定的My_H和My_sita将构建整个几何模型,加好载荷和约束,具体细节请

参看附录。

2.构建脚本mysolve.mac:

My_sita0=0

My_N=180/My_dsita

*do,I,0,My_N-1

parsav,all,mypar

finish

/clear,start

parres,new,mypar

My_sita=My_sita0+My_dsita*I

Modaling !宏程序

/solu

solve

/post1

ar11=ndinqr(0,14)

_s1=

*dim,_s1,,ar11

*vget,_s1(1),node,1,s,1

*vscfun,My_smin,max,_s1(1)

*if,I,eq,0,then

My_MinS1=My_smin

My_Msita=My_sita

*ELSE

*IF,My_smin,lt,My_MinS1,then

My_MinS1=My_smin

My_Msita=My_sita

*ENDIF

*ENDIF

parsav,all,mypar

*enddo

下面是几点说明:

程序整个框架是先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定制好一些解题环境,比方说求出需要重复计算的次数My_N,然后用APDL的*do循环结构繁复执行My_N次,每次求得对应角度的孔边最大拉应力值,不断积累出这些对应角度孔边最大拉应力值的最小结果。完成了My_N次结果后,最优结果My_MinS1和对应的角度My_Msita也就求出来了。

不同次分析计算过程前必须对ANSYS环境中的现有模型清零,用到/clear命令,但该命令会使用户参数同时清零,这里用到parsav和parres技术,在每次清零过程前先把当前工作区的参数保存起来,清模型结束后再调入工作区,这样就实现了只清模型、不清参数的效果。

解题结束后,我们先用ndinqr(0,14)这一UPF命令求取模型中的节点总数。然后用*vget 命令把所有节点上的最大拉应力都保存到_s1数组中,最后用*vscfun函数得到_s1数组中的最大值。

注意每次求解完提取数据时都要重新定义_s1数组的大小(因为每次划分单元后总节点数不同),这时候每次ANSYS都回出现让你确认是否把已经存在的_s1数组结构改变的对话框,这将导致自动化求解中断,这里我们采用的一个技巧是每次重新定义_s1数组前先清掉_s1数组(用_s1=命令行)。这样救避免了Ansys的询问。同样解决/clear命令的Ansys询问方法就是写全/clear命令:/clear,start。注意这里我们是必须要用start参数的,它表面我们在新建模型时读入start55.ans文件,我们必须在工作目录中构建一个我们自己的start55.ans文件,里面添加上PI参数的说明(因为modaling.mac宏文件中将利用这一参数,如果系统环境中没有这一参数的说明,将产生建模错误)。

解决完一次运算,保存完数据后记得用parsav函数保存环境参数。

3.完善GUI参数化界面

这里我们要比上次UIDL实例二中多增加一个参数My_dsita,为此我们修改UIFUNC2.GRN函数中DoProject函数:

―――――――――――――――――――

:N Fnc_DoProject

:S0, 0, 0

:T Command

:A Optimize my Project

:D Please Input Custom Information

:C )*Set,My_H,150

:C )*Set,My_dsita,90

:H Hlp_0_Contents

Inp_NoApply

Cmd_)*Cset,1,2

Fld_0

Typ_Lab

Prm_Custom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ld_2

Prm_ Please Input the Dsita for Analysis(1~90)

Typ_INT

Def_*PAR(My_dsita)

Fld_3

Prm_ Please Input the H for Analysis(100~200)

Typ_INT

Def_*PAR(My_H)

Cmd_)/Go

Cmd_)*GET,My_H,CPAR,2

Cmd_)*GET,My_dsita,CPAR,1

Cmd_)mysolve

:E END

:!

――――――――――――――――――――――――

这里可以看到和UIDL篇中的实例相比,多加了参数My_dsita的用户化输入。最后的命令修改成直接用文件名调用(这是因为我们把文件名后缀改为了.mac,它标志着标准的宏文件)。

最后的对话框显示如下:

用户定制好分析精度和H值后,点击OK就开始了完整的分析过程。

4.求解结果

最后求解完毕后得到了一些最优化结果:用*status命令可以看到所有参数结果(这里我用每隔5度进行一次分析求解):

My_Msita=40°,用该最优化建模图形为:

这里由于实常数对应力集中的效应没有影响,我们就不再给出具体计算结果来了。有效的仅是在同样的载荷条件下不同角度的孔上最大拉应力的情况。

7.4 几点说明

APDL中的参数化建模、优化涉及是十分复杂有效的,这里我们只是给出了一个小小的例子,用来举一反三。套用同样的方法和机制,我们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问题。

这里我们仅仅用到了APDL功能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UIDL+APDL +UPF能够完成什么样复杂程度的功能—几乎是任何功能!

7.5 结束语

这里结合APDL,UIDL和UPF讲述了一个比较综合的例子,在以后描述了UPF功能后,大家将更加为UPF功能的强大而神往不已。

附录:

modaling.mac:

――――――――――――――――――――――――――――――

!This is a script which can create the modal with a parameter sita.

!Parameter Setting

PI=3.14159

sita=My_sita/180*PI !角度维弧度

r=0.2

H=My_H/1000

!Customize the Environment

keyw,pr_struc,1

/prep7

et,1,shell63

r,1,0.12,0.12,0.12,0.12

uimp,1,ex,dens,nuxy,2.1e9,1.2,0.375

!Modeling

!Create plate

k,1,0,0

k,2,2,0

k,3,2,2

k,4,0,2

k,5,0.9,2

k,6,1,1

l,1,2

l,2,3

l,3,5

l,5,4

l,4,1

al,1,2,3,4,5

!Create hole

!Create my coordinate

k,7,1+H*cos(sita),1+H*sin(sita)

k,10,1+H*cos(sita),1+H*sin(sita),100

k,8,1+r*cos(sita+PI/2),1+r*sin(sita+PI/2)

cskp,11,0,6,7,8

csys,11

!Create Hole

k,9,H,r

l,7,9

l,7,6

adrag,6,,,,,,7

arotat,6,,,,,,7,10,-90

arsys,y,2,3,1

arsym,x,2,5,1

aadd,2,3,4,5,6,7,8,9

asba,1,10

csys,0

arsym,x,2, , , ,0,0

nummer,all, , , ,low

aadd,1,2

/auto,1

gplot

!Meshing the plane

smrt,6

amesh,all

!Add DOF

DK,2,UX,0, ,,UY

DK,14,UX,0,,,UY

!Add Pressure

SFL,4,PRES,42

SFL,11,PRES,42 ―――――――――――――――――――――――――――

我修改的程序:L7_YouHua.mac计算结果为 45度

------------------------------------------------------------

FINISH

/CLEAR, NOSTART

/FILNAME,shell_rigid_beam,1

/TITLE,The Shell_Beam Rigid_Link Model System

My_H=150

My_sita0=0

My_dsita=5

My_N=180/My_dsita

*do,I,0,My_N-1! 步长默认为1

parsav,all,mypar

finish

/clear,start

parres,new,mypar

My_sita=My_sita0+My_dsita*I

Modaling !宏程序

/solu

solve

/post1

!* ar11=ndinqr(0,14)!* UPF命令求取模型中的节点总数

*GET,ar11,NODE,0,COUNT ! 获得节点总数目

_s1=

*dim,_s1,,ar11

*vget,_s1(1),node,1,s,1

*vscfun,My_smin,max,_s1(1)

*if,I,eq,0,then

My_MinS1=My_smin

My_Msita=My_sita

*ELSE

*IF,My_smin,lt,My_MinS1,then

My_MinS1=My_smin

My_Msita=My_sita

*ENDIF

*ENDIF

!* parsav,all,mypar !该行多余

*enddo

注:ansys有多行响应命令:

MULTIPRO,'START',4

*cset,1,3,a,'beam width',20

*cset,4,6,b,'height',10

*cset,61,62,'The MYOFSET macro offsets the',' selected nodes along each'

*cset,63,64,'of the three axes. Fill in the ',' fields accordingly.' MULTIPRO,'END'

Modaling.mac

!This is a script which can create the modal with a parameter sita. !Parameter Setting

PI=3.14159

sita=My_sita/180*PI !角度维弧度

r=0.2

H=My_H/1000

!Customize the Environment

keyw,pr_struc,1

/prep7

et,1,shell63

r,1,0.12,0.12,0.12,0.12

uimp,1,ex,dens,nuxy,2.1e9,1.2,0.375

!Modeling

!Create plate

k,1,0,0

k,2,2,0

k,3,2,2

k,4,0,2

k,5,0.9,2

k,6,1,1

l,1,2

l,2,3

l,3,5

l,5,4

l,4,1

al,1,2,3,4,5

!Create hole

!Create my coordinate

k,7,1+H*cos(sita),1+H*sin(sita)

k,10,1+H*cos(sita),1+H*sin(sita),100

k,8,1+r*cos(sita+PI/2),1+r*sin(sita+PI/2)

cskp,11,0,6,7,8

csys,11

!Create Hole

k,9,H,r

l,7,9

l,7,6

adrag,6,,,,,,7

arotat,6,,,,,,7,10,-90 arsys,y,2,3,1

arsym,x,2,5,1

aadd,2,3,4,5,6,7,8,9 asba,1,10

csys,0

arsym,x,2, , , ,0,0 nummer,all, , , ,low aadd,1,2

/auto,1

gplot

!Meshing the plane smrt,6

amesh,all

!Add DOF

DK,2,UX,0, ,,UY

DK,14,UX,0,,,UY

!Add Pressure

SFL,4,PRES,42

SFL,11,PRES,42

基于APDL语言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语言参数化优化设计的概念和实现过程,以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梁结构为原型的简化梁为例,利用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和宏命令对其尺寸进行优化,实现了参数化建模、施加参数化载荷和求解的过程。结果表明:在用户交互给定的条件下,程序能根据给定的不同条件得出相应的优化结果,便于用户从给定的条件与得出的结果中找到一组合适的优化数据,从而实现一般梁在尺寸方面的优化。

1.ANSYS二次开发概述

ANSYS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求解器和前、后处理功能,能为我们解决复杂、庞大的工程实际问题。但是作为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在具体的专业深度上有所欠缺,对用户的力学、有限元知识以及工程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该软件的学习周期较长、掌握起来的难度较大。对于各个专业的工程师来说,驾御ANSYS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ANSYS不是针对具体行业的专业软件,其灵活的设计分析和大量的选项使初级用户不知如何着手。工程师们更渴望使用像ANSYS那样具有强大前后处理且操作简单的专业软件。因此对这种通用性强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就显的非常必要了。

1.1 ANSYS二次开发的途径

ANSYS 程序是一个功能强大、通用性好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标准ANSYS 版本上进行功能扩充和系统集成,生成具有行业分析特点和符合用户需要的用户版本的ANSYS 程序。这是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开发功能包括由三个部分: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用户程序特性(UPFs)。

1.1.1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用建立智能分析的手段为用户提供了自动循环的功能,也就是说,程序的输入可设定为根据指定的函数、变量以及选出的分析标准决定输入的形式。APDL允许复杂的数据输入,使用户实际上对任何设计或分析有控制权。例如尺寸、材料、载荷、约束位置和网格密度等。APDL扩展了传统有限元分析之外的能力,并扩展了更高级运算,包括灵敏度研究、零件库参数化建模,设计修改和设计优化。APDL是一种为ANSYS 二次开发专门设计开发的解释性文本语言,其内容包括参数、数组参数、表达式和函数、分支和循环、重复功能和缩写以及宏和用户程序等。

1.1.2 用户界面工具 UIDL

用户图形界面设计语言UIDL就是编写或改造ANSYS的图形界面的专用语言,主要完成以下三种图形界面的设计:

1. 主菜单系统及菜单项

2. 对话框和拾取对话框

3. 帮助系统

用户界面语言UIDL,用户可以在扩充ANSYS功能的同时建立起对应的图形驱动界面。实际上,ANSYS软件程序结构分内核与界面两部分,二者之间通过功能检索号联系,只要检索号正确,界面是何种形式无关紧要,因此,界面的变化不会对程序内核造成任何改变。根据该原理,用户可以实现对ANSYS界面的汉化,当然,也可以以汉化界面驱动用户自己

的程序。

1.1.3 用户可编程特征UPFs

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向用户提供丰富的FORTRAN77用户子程序和函数。用户利用它们从开发程序源代码的级别上扩充ANSYS功能。使用这些子程序和函数,编写用户功能的源程序,在与ANSYS版本要求匹配的FORTRAN或C++编译器上重新编译和连接,生成用户版本的ANSYS程序。另外,还提供了外部命令,允许用户创建ANSYS可以利用的共享库。

1.2 ANSYS二次开发工具比较

APDL所能实现的功能通俗的说来应该是次于UPFs而强与UIDL,但实际上是由于三者具体侧重点不同造成的:UIDL主要控制GUI界面的各类二次开发方法,涉及的分析部分就要少一些,APDL可以称其为和分析部分频繁打交道的一组小型工具,功能强大,但不和UIDL一样能够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一两方面的二次开发处理,通常情况下的他融合在分析的角角落落中。UPFs是三者之间的最强者,他能完成最复杂的二次开发工作,比如说构建新单元,复杂数据库交互,外围命令定制等,但UPFs在很多情况下也借助了APDL命令来完全实现其功能。同样我们也能在UIDL中嵌入APDL命令,来构建比较复杂的GUI二次开发工作。

2.基于APDL有限元优化技术的一般步骤

基于APDL的参数化设计的方法采用ANSYS的批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的,其主要的优化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这些步骤根据用户所选用优化方法的不同(批处理GUI 方式)而有细微的差别。

2.1 生成分析文件

生成分析文件与通常的ANSYS分析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优化的分析文件必须是参数化的。也就是说,必须定义一些参量,至少要把所有的设计变量,状态变量和目标变量定义为参量形式。而且,用于优化的参量只能是标量数值参量,而不是数组或者字符参量。

2.2 建立优化过程中的参数

在GUI方式下,优化过程中的参数一般在ANSYS数据库中用分析文件来建立,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始参数值可以作为一阶方法的起点,然而,对于各种优化过程来说,在数据库中的参数可以在GUI下进行操作,便于定义优化变量。

2.3 进入OPT,指定分析文件

首次进入优化处理器时,ANSYS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会自动作为设计序列1,这些参数值假定是一个设计序列。在GUI方式下,用户必须指定分析文件名,这个文件用于生成优化循环文件Jobname.LOOP,在ANSYS优化处理器中,分析文件名无缺省值,用户必须指定一个分析文件名,否则将出错。并且在分析文件中,/PREP7或/OPT命令必须出现在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处。在批处理方式中,分析文件通常是批处理命令流的第一部分,从文件的第一行命令到命令/OPT第一次出现时,其缺省的分析文件名是Jobname.BAT,因此在批处理方式下不需要指定分析文件名。

2.4 指定优化变量

即要求用户指定哪些是设计变量、哪些是状态变量和目标函数,对于设计变量和状态变量,用户可以指定其最大和最小值,同时每一个变量都有一个公差值,这个公差值可以用户输入,也可以由程序自动选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简单地通过重新定义参数来改变已经定义过的参数,也可以删除一个优化变量,即该变量将不再作为优化变量使用,但该参数还存在。

2.5 选择优化工具或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是使单个函数在控制条件下达到最小值的传统优化方法。它由零阶法、一阶法和用户自定义方法。但在使用任何一种方法之前,用户必须指定一个目标函数。一般来说,一阶法精度较高,但是耗费机时;零阶方法速度较快,其精度较低,但对大多数工程问题而言,零阶分析方法足够了。

2.6 指定优化循环控制方式

每一种优化方法和优化工具都有相应的循环控制参数,因此在指定好优化优化方法和优化工具后,用户还要选择与此工具和方法相对应的循环控制参数。

2.7 进行优化分析

在进行优化分析时,优化循环文件Jobname.LOOP会根据分析文件生成,循环在满足下列情况下终止:收敛、中断、分析完成。所有优化变量和其他参数在每次迭代后将存储在优化数据文件Jobname.OPT中,最多可以存储130组这样的序列,如果已经达到了130个序列,那么其中数据最“不好”的序列将被删除。

2.8 察看设计序列结果

在优化设计完成后,用户可以列出指定序列号的参数值,或列出所有参数的值;也可以用图形的方式显示指定的参数随迭代次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变量是如何随迭代过程变化的。

同时也可以在POST1或POST26中对分析结果进行后处理,在缺省的方式下,最后一个设计序列的结果存储在文件Jobname.RST或Jobname.RTH中,如果在运行前将命令OPKEEP设置为on,则最佳设计序列的数据也将存储在数据库和结果文件中,最佳结果在文件Jobname.BEST(BRTH)中,最佳数据库在文件Jobname.BDB中。

3.综合梁的优化设计

3.1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的梁,长度L=1000mm,两端均为固定铰链约束(超静定),在距离右端1/5处作用集中载荷,利用ANSYS优化分析技术,确定最佳的宽、高的比,使得梁的总质量最小。梁的弹性模量E=2.0e5,泊松比0.3,初始的宽度W和高度H均为20mm,集中力F=1000N。应力的取值范围为:195-200pa;W、H的取值范围为:20-50mm

3.1.1 优化流程图如下所示:1.输入长宽高的初始值、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2 指定设计变量的范围:

ANSYS软件介绍与实例讲解

一简述ANSYS软件的发展史。 1970年,Doctor John Swanson博士洞察到计算机模拟工程应该商品化,于是创立了ANSYS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30年来,ANSYS 公司致力于设计分析软件的开发,不断吸取新的计算方法和技术,领导着世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并为全球工业广泛接受,其50000多用户遍及世界。 ANSYS软件的第一个版本仅提供了热分析及线性结构分析功能,像当时的大多数程序一样,它只是一个批处理程序,且只能在大型计算机上运行。 20世纪70年代初。ANSYS软件中融入了新的技术以及用户的要求,从而使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线性、子结构以及更多的单元类型被加入到子程序。70年代末交互方式的加入是该软件最为显著的变化,它大大的简化了模型生成和结果评价。在进行分析之前,可用交互式图形来验证模型的几何形状、材料及边界条件;在分析完成以后,计算结果的图形显示,立即可用于分析检验。 今天软件的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便利。ANSYS提供的虚拟样机设计法,使用户减少了昂贵费时的物理样机,在一个连续的、相互协作的工程设计中,分析用于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ANSYS分析模拟工具易于使用、支持多种工作平台、并在异种异构平台上数据百分百兼容、提供了多种耦合的分析功能。 ANSYS公司对软件的质量非常重视,新版的必须通过7000道标准考题。业界典范的质保体系,自动化规范化的质量测试使ANSYS公司于1995年5月在设计分析软件中第一个通过了ISO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 ANSYS公司于1996年2月在北京开设了第一个驻华办事机构,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展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办事处。ANSYS软件与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在1996年开发了符合中国JB4732-95国家标准的中国压力容器版。作为ANSYS集团用户的铁路机车车辆总公司,在其机车提速的研制中,ANSYS软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二节点﹑单元﹑单元类型的基本概念。 节点:几何模型通过划分网格,转化为有限元模型,节点构成了网格的分布和形状,是构成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元素。 单元:有限元模型的组成元素,主要有点、线、面、体。 单元类型:根据实体模型划分网格时所要确定的单元的形状,是单元属性的一部分,单元类型决定了单元的自由度,包括线单元(梁、杆、弹簧单元)、壳单元(用于薄板或曲面模型)、二维实体单元、三维实体单元、线性单元、二次单元和P–单元。 三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的一般过程。 1建立有限元模型 (1)指定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该项工作并不是必须要求做的,但是做对多个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时推荐使用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利用ansys APDL进行优化设计的例子

利用ansys APDL进行优化设计的例子 一、问题描述: 二、分析文件的APDL语句及注释:(可把该文件拷贝到一个文本文件,作为ansys的分析文件。) !第一步,初始化ANSYS系统环境 FINISH /CLEAR /filename,BeamOpt !第二步,定义参数化设计变量 B=1.4 !初始化宽度 H=3.8 !初始化高度 !第三步,利用参数创建有限元模型 /PREP7 !进入前处理 ET,1,BEAM3 !定义单元类型为BEAM3 AREA=B*H !梁的截面积

IZZ=(B*(H**3))/12 !绕Z轴的转动惯量 R,1,AREA,IZZ,H !定义单元实常数,以设计变量表示MP,EX,1,30E6 !定义材料性质 MP,PRXY,1,0.3 N,1 !创建节点1 N,11,120 !创建节点11 FILL E,1,2 EGEN,10,1,-1 !复制单元 FINISH !退出前处理 !第四步,执行求解 /SOLU ANTYPE,STATIC D,1,UX,0,,11,10,UY SFBEAM,ALL,1,PRES,20 !施加压力(单位长度上的负荷)=20 SOLVE FINISH !第五步,进入后处理并创建状态变量与目标变量 /POST1 SET,,,, NSORT,U,Y !以Uy为基准对节点排序 *GET,DMAX,SORT,,MAX !参数DMAX=最大位移ETABLE,VOLU,VOLU !VOLU=每个单元的体积ETABLE,SMAX_I,NMISC,1 !每个单元I节点处应力的最大值ETABLE,SMAX_J,NMISC,3 !每个单元J节点处应力的最大值

七个ansys经典入门实例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xed 上机指南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2002年9月

说明 本《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1ed:上机指南》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石伟老师组织编写,由助教博士生孔劲执笔, 于2002年9月完成,基本操作指南中的所有算例都在相应的软件系统中进行了实际调试和通过。 本上机指南的版权归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所有,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

目录 Project1 简支梁的变形分析 (1) Project2 坝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受力分析 (3) Project3 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5) Project4 受热载荷作用的厚壁圆筒的有限元建模与温度场求解 (7) Project5 超静定桁架的有限元求解 (9) Project6 超静定梁的有限元求解 (11) Project7 平板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13)

Project1 梁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计算分析模型如图1-1 所示, 习题文件名: beam。 NOTE: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截面分别进行计算。 梁承受均布载荷:1.0e5 Pa 图1-1梁的计算分析模型 梁截面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截面(单位:m): 矩形截面:圆截面:工字形截面: B=0.1, H=0.15 R=0.1 w1=0.1,w2=0.1,w3=0.2, t1=0.0114,t2=0.0114,t3=0.007 1.1进入ANSYS 程序→ANSYSED 6.1 →Interactive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Initial jobname: beam→Run 1.2设置计算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ferences →select Structural →OK 1.3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Beam 2 node 188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1.4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input EX:2.1e11, PRXY:0.3→OK 1.5定义截面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Sections →Beam →Common Sectns→分别定义矩形截面、圆截面和工字形截面:矩形截面:ID=1,B=0.1,H=0.15 →Apply →圆截面:ID=2,R=0.1 →Apply →工字形截面:ID=3,w1=0.1,w2=0.1,w3=0.2,t1=0.0114,t2=0.0114,t3=0.007→OK

有限元ansys静力分析的一个小例子

有限元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的平面,板厚为0.01m,左端固定,右端作用50kg的均布载荷,对其进行静力分析。弹性模量为210GPa,泊松比为0.25. 二、分析步骤 1.启动ansys,进入ansys界面。 2.定义工作文件名 进入ANSYS/Multiphsics的的程序界面后,单击Utility Menu菜单下File中Change Jobname的按钮,会弹出Change Jobname对话框,输入gangban为工作文件名,点击ok。 3.定义分析标题 选择菜单File-Change Titl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Plane Model作为分析标题,单击ok。 4.重新显示 选择菜单Plot-Replot单击该按钮后,所命令的分析标题工作文件名出现在ANSYS 中。 5.选择分析类型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类型,由于此例属于结构分析,选择菜单Main Menu:Preferences,故选择Structural这一项,单击ok。 6.定义单元类型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单击弹出对话框中的Add按钮,弹出单元库对话框,在材料的单元库中选Plane82单元。即在左侧的窗口中选取Solid单元,在右侧选择8节点的82单元。然后单击ok。 7.选择分析类型 定义完单元类型后,Element Type对话框中的Option按钮被激活,单击后弹出一个对话框,在Elenment behavior中选择Plane strs w/ thk,在Extra Element output 中,选择Nodal stress,单击close,关闭单元类型对话框。 8.定义实常数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 Add/Edit/Delete执行该命令后,在弹出Real Constants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确认单元无误后,单击ok,弹出Real Constants Set Number 1,for Plane 82对话框,在thickness后面输入板的厚度0.01单击ok,单击close。 9.定义力学参数 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 在弹出的对

ANSYS中简支梁的模拟计算

1 E c ; / E c lE s _2卜+僅 12 (5-30)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对简支梁进行模拟计算 下面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 ANSYS ①程序数值模拟的应用实例,对ANSYS ⑧程序的应用方法及 模拟效果进行验证,梁的尺寸、配筋及荷载如图5-9所示。钢筋采用H 级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2.1单元类型 i )混凝土单元:采用 ANSYS ①程序单元库中 SOLID65单元。 (ii )纵向钢筋:PIPE20 (iii )横向箍筋:PIPE20 2.2材料性质 i )、混凝土材料 [16~ 19]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 f cu ( N / mm 2) 弹性模量E c 2 (N/mm ) 泊松 比 V 单轴抗压强度f c ' 2 (N/mm ) 单轴抗拉强度f r (N/mm ) 裂缝间剪力 传递 系数P t 张开 闭合 30 24000 0.20 25.0 3.1125 0.35 0.75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二-;曲线) 在ANSYS @程序分析中,需要给出混凝土单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本算例中,混凝土单 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采用 Sargin 和Saenz 模型[17,18]: ①22①22 E20 ①22 RCBEAM-03 图5-9 2①82①82①8 2①82①82①8 ① 8@75@75@75 2①22①22①22 150 150 150 150 RCBEAM-01 150150150 RCBEAM-02 (b )、梁断面图 梁尺寸、配筋及荷载示意图 f ①24 ①24 ①22 150 150 ■4- ------------- P P 125 1200 600 (a )、梁的几何尺寸及荷载示意图 600

ANSYS塑性变形模拟例子

/一个周边简支的圆盘,其中心受到一个冲杆的周期作用(假定冲杆是刚性的),需要进行圆盘在冲杆的周期作用下的塑性分析。本实例的模型简图如图19.1所示,材料特性如下所示,塑性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如表19.1,载荷历史如表19.2所示。 弹性模量:EX=70000,泊松比:NUXY=0.325 /PREP7 /TITLE,Circular Plate Loaded by a Circular Punch - Kinematic Hardening !* 下面定义建模分析时需要的参数 EXX=70000 RPL=65 RPU=5 H=6.5 STS1=55 STN1=STS1/EXX STS2=112 STN2=0.00575 STS3=172 STN3= 0.02925 STS4=241 STN4= 0.1 NEX=15 NET=2 NEX1=nint(0.8*NET) NEX2=NEX-NEX1 !* ET,1,42,,,1 !定义单元PLANE42,设置为轴对称 !* MP,EX,1,EXX !定义材料属性 MP,NUXY,1,0.325 !* TB,KINH,1,1,4, !定义多线性随动强化准则 TBPT,,STN1,STS1 TBPT,,STN2,STS2 TBPT,,STN3,STS3 TBPT,,STN4,STS4 !* 创建节点 N,1,RPL,,,,,, N,2,0,,,,,, N,3,,H/2,,,,, !* 创建关键点 K,1,,-(H/2),, K,2,RPU,-(H/2),, K,3,RPL,-(H/2),, KGEN,2,ALL, , , ,H, ,3,0 !复制并平移关键点

最新ansys 优化设计(含几个实例)资料

ANSYS 优化设计 1.认识ANSYS优化模块 1.1 什么时候我需要它的帮忙? 什么是ANSYS优化?我想说明一个例子要比我在这里对你絮叨半天容易理解的多。 注意过普通的水杯吗?底面圆圆的,上面加盖的哪一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比较老式的此类水杯有一个共同特点:底面直径=水杯高度。 图1 水杯的简化模型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在原料耗费最少的情况下使杯子的容积最大。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水杯的底面积大,其高度必然就要小;如果高度变大了,底面积又大不了,如何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其实这恰恰就反应了一个完整的优化过程。 在这里,一个水杯的材料是一定的,所要优化的变量就是杯子底面的半径r和杯子的高度h,在ANSYS的优化模块里面把这些需要优化的变量叫做设计变量(DV);优化的目标是要使整个水杯的容积最大,这个目标在ANSYS的优化过程里叫目标函数(OBJ);再者,对设计变量的优化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说整个杯子的材料不变,这些限制条件在ANSYS 的优化模块中用状态变量(SV)来控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NSYS中怎么通过设定DV、SV、OBJ,利用优化模块求解以上问题。 首先参数化的建立一个分析文件(假设叫volu.inp),水杯初始半径为R=1,高度为H =1(DV),由于水杯材料直接喝水杯的表面积有关系,这里假设水杯表面积不能大于100,这样就有S=2πRH+2πR2<100(SV),水杯的容积为V=πR2H(OBJ)。 File:volu.inp (用参数直接定义也可或者在命令栏内直接写) R=1 H=1 S=2*3.14*R*H+2*3.14*R*R V=10000/(3.14*R*R*H) 然后再建一个优化分析文件(假设叫optvolu.inp),设定优化变量,并求解。 /clear,nostart /input,volu,inp /opt opanl,volu,inp opvar,R,dv,1,10,1e-2 opvar,H,dv,1,10,1e-2 opvar,S,sv,,100,1e-2 opvar,V,obj,,,1e-2 opkeep,on optype,subp opsave,optvolu,opt0 opexec 最后,打开Ansys6.1,在命令输入框中键入“/input,optvolu,inp”,整个优化过程就开始了。

ansys二次开发及实例

ansys二次开发教程+实例 第3章ANSYS基于VC++6.0的二次开发与相互作用分析在ANSYS中的实现 3.1 概述 ANSYS是一套功能十分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实现多场及多场耦合分析;是实现前后处理、求解及多场分析统一数据库的 一体化大型FEA软件;支持异种、异构平台的网络浮动,在异种、异构平台上用户界面统一、数据文件全部兼容,强大的并行计算功能 支持分布式并行及共享内存式并行。该软件具有如下特点: (1) 完备的前处理功能 ANSYS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工具,可以方便地构造数学模型,而且还专门设有用户所熟悉的一些大型通用有 限元软件的数据接口(如MSC/NSSTRAN,ALGOR,ABAQUS等),并允许从这些程序中读取有限元模型数据,甚至材料特性和边 界条件,完成ANSYS中的初步建模工作。此外,ANSYS还具有近200种单元类型,这些丰富的单元特性能使用户方便而准确地构建出 反映实际结构的仿真计算模型。 (2) 强大的求解器 ANSYS提供了对各种物理场量的分析,是目前唯一能融结构、热、电磁、流体、声学等为一体的有限元软件。除了常规的线性、 非线性结构静力、动力分析外,还可以解决高度非线性结构的动力分析、结构非线性及非线性屈曲分析。提供的多种求解器分别适用于 不同的问题及不同的硬件配置。 (3) 方便的后处理器 ANSYS的后处理分为通用后处理模块(POST1)和时间历程后处理模块(POST26)两部分。后处理结果可能包括位移、温度、应力、应变、速度以及热流等,输出形式可以有图形显示和数据列表两种。 (4) 多种实用的二次开发工具 ANSYS除了具有较为完善的分析功能外,同时还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提供了多种实用工具。如宏(Marco)、参数设计语言(APDL)、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及用户编程特性(UPFs),其中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是一种非常类似于Fortran77的参数化设计解释性语言,其核心内容为宏、参数、循环命令和条件语句,可以通过建立参数化模型来自动完成一些通用性强的任务;UIDL(User Interf ace Design Language)是ANSYS为用户提供专门进行程序界面设计的语言,允许用户改变ANSY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中的一些组项,提供了一种允许用户灵活使用、按个人喜好来组织设计ANSYS图形用户界面的强有力工具;UPFs(User Programmable Features)提供了一套Fortran77函数和例程以扩展或修改程序的功能,该项技术充分显示了ANSYS的开放体系,用户 不仅可以采用它将ANSYS程序剪裁成符合自己所需的任何组织形式(如可以定义一种新的材料,一个新的单元或者给出一种新的屈服 准则),而且还可以编写自己的优化算法,通过将整个ANSYS作为一个子程序调用的方式实现。 鉴于上述特点,近几年来,ANSYS软件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应用大多局限于直接运用ANSYS软件进行实际工程分析,对利用ANSYS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进行有限元软件设计却很少涉及。本文首次利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以VC++6.0为工具,运用APDL语言,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编制框筒结构-桩筏基础-土相互作用体系与地震反应分析程序。 3.2 程序设计目标 针对某一实际工程问题,ANSYS所提供的APDL语言可对ANSYS软件进行封装。APDL语言即ANSYS软件提供的参数化设计 语言,它的全称是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使用APD L语言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分析计算,可以轻松地进行自动化工作(循环、分支、宏等结构),而且,它是一种高效的参数化建模手段。使用APDL语言进行封装的系统可以只要求操作人员输入前处理 参数,然后自动运行ANSYS进行求解。但完全用APDL编写的宏还存在弱点。比如用APDL语言较难控制程序的进程,虽然它提供了 循环语句和条件判断语句,但总的来说还是难以用来编写结构清晰的程序。它虽然提供了参数的界面输入,但功能还不是太强,交互性 不够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用VC++6.0开发框筒结构-桩筏基础-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简称LW S程序)。

运用ANSYS Workbench 快速优化设计

2006年用户年会论文 运用ANSYS Workbench快速优化设计 陈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研究所,443003] [ 摘要 ] 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方案,CAD模型需改进的设计变量可以传递到AWE环境下,并且在DesignXplorer/VT下设 定好约束条件及设计目标后,可以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优化设计并返回相关图表。本文将结合实 际应用介绍如何使用Pro/E和ANSYS软件在AWE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优化设计过程。 [ 关键词 ] 有限元分析、集成、ANSYS Workbench [Abstract:] DesignXplorer/VT module in AWE provides an user-friendly and highly efficient metho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Design variables in CAD models can be directly handled in AWE. After goals in DesignXplorer/VT are defined by user, the optimization can be completed automatically and relevant data and charts can be delivered to user. This paper introduce how to use Pro/E and ANSYS in AWE to achieve rapid design optimization by a practical case. 1前言 ANSYS系列软件是融合结构、热、流体、电磁、声于一体的大型通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我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ANSYS Workbench Environment(AWE)是ANSYS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前后处理环境,并且定为于一个CAE协同平台,该环境提供了与CAD软件及设计流程高度的集成性,并且新版本增加了ANSYS很多软件模块并实现了很多常用功能,使产品开发中能快速应用CAE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现今,对于一个制造商,产品质量关乎声誉、产品利润关乎发展,所以优化设计在产品开发中越来越受重视,并且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 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方案,CAD模型需改进的设计变量可以传递到AWE环境下,并且在DesignXplorer/VT下设定好约束条件及设计目标后,可以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优化设计并返回相关图表,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如何使用Pro/E 和ANSYS软件在AWE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优化设计过程。

ansys工程实例(4经典例子)解析

输气管道受力分析(ANSYS建模) 任务和要求: 按照输气管道的尺寸及载荷情况,要求在ANSYS中建模,完成整个静力学分析过程。求出管壁的静力场分布。要求完成问题分析、求解步骤、程序代码、结果描述和总结五部分。所给的参数如下: 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200Gpa; 泊松比0.26;外径R?=0.6m;内径R?=0.4m;壁厚t=0.2m。输气管体内表面的最大冲击载荷P为1Mpa。 四.问题求解 (一).问题分析 由于管道沿长度方向的尺寸远大于管道的直径,在计算过程中忽略管道的端面效应,认为在其长度方向无应变产生,即可将该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选取管道横截面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求解。 (二).求解步骤 定义工作文件名 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 Jobname 出现Change Jobname对话框,在[/FILNAM] Enter new jobname 输入栏中输入工作名LEILIN10074723,并将New log and eror file 设置为YES,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 定义单元类型 1)选择Main Meun→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te命令,出现Element Type 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出现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 2)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复选框选择Strctural、Solid、 Quad 8node 82,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输入栏中出入1,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 定义材料性能参数 1)单击Main Meun→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出现Define Material Behavion 对话框。选择依次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选项,出现Linear I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 2)在EX输入2e11,在Prxy输入栏中输入0.26,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n 对话框中选择Material→Exit命令关闭该对话框。 4.生成几何模型、划分网格 1)选择Main Meun→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Partail→Annulus出现Part Annulus Circ Area对话框,在WP X文本框中输入0,在WP Y文本框中输入0,在Rad1文本框中输入0.4,在Theate-1文本框中输入0,在Rad2文本框中输入0.6,在Theate-2文本框中输入9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Colors→Reverse Video,设置显示颜色。 3)选择Utility Menu→Plot→Areas,显示所有面。 4)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Reflect→Areas,出现Reflect Areas拾取菜

ANSYS应用实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数值模拟

(ii )纵向钢筋:PIPE20 (iii )横向箍筋:PIPE20 2.2 材料性质 (i )、混凝土材料 表5-4 混凝土材料的输入参数一览表[16~19]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εσ-曲线) 在ANSYS ○R 程序分析中,需要给出混凝土单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本算例中,混凝土单轴受压下的应力应变采用Sargin 和Saenz 模型[17,18]: 2 21??? ? ??+???? ??-+= c c s c c E E E εεεεε σ (5-30)

式中取4' 4')108.0028.1(c c c f f -=ε;

断面图配筋图断面图配筋图断面图配筋图RCBEAM-01 RCBEAM-02 RCBEAM-03 图5-12 各梁FEM模型断面图 (a)单元网格图(b)钢筋单元划分图 图5-13 算例(一)的FEM模型图 2.4 模型求解 在ANSYS○R程序中,对于非线性分析,求解步的设置很关键,对计算是否收敛关系很大,对于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计算时间容许的情况下,较多的求解子步(Substeps)或较小的荷载步和一个非常大的最大子步数更容易导致收敛[2]。在本算例中,设置了100个子步。最终本算例收敛成功,在CPU为P41.6G、内存为256MB的微机上计算,耗时约为8小时。 2.5 计算结果及分析 2.5.1 荷载—位移曲线 图5-14为ANSYS○R程序所得到的各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i)、梁RCBEAM-01:曲线形状能基本反映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剪切破坏的受力特点,而且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弯剪破坏形态非常类似,即当跨中弯矩最大截面的纵筋屈服后,由于裂缝的开展,压区混凝土的面积逐渐减小,在荷载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压区混凝土所受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还在不断增加,当应力达到混凝土强度极限时,剪切破坏发生,荷载突然降低。

几个ansys经典实例(长见识)

平面问题斜支座的处理 如图5-7所示,为一个带斜支座的平面应力结构,其中位置2及3处为固定约束,位置4处为一个45o的斜支座,试用一个4节点矩形单元分析该结构的位移场。 (a)平面结构(b)有限元分析模型 图5-7 带斜支座的平面结构 基于ANSYS平台,分别采用约束方程以及局部坐标系的斜支座约束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处理。 (7) 模型加约束 左边施加X,Y方向的位移约束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Displacement On Nodes →选取2,3号节点→OK →Lab2: All DOF(施加X,Y方向的位移约束) →OK 以下提供两种方法处理斜支座问题,使用时选择一种方法。 ?采用约束方程来处理斜支座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Coupling/ Ceqn →Constraint Eqn :Const :0, NODE1:4, Lab1: UX,C1:1,NODE2:4,Lab2:UY,C2:1→OK 或者?采用斜支座的局部坐标来施加位移约束 ANSYS Utility Menu:WorkPlane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Create local system →At specified LOC + →单击图形中的任意一点→OK →XC、YC、ZC分别设定为2,0,0,THXY:45 →OK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 →Move / Modify →Rotate Node CS →To active CS → 选择4号节点 ANSYS Main Menu: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On Nodes →选取4号节点→OK →选择Lab2:UY(施加Y方向的位移约束) →OK 命令流; !---方法1 begin----以下的一条命令为采用约束方程的方式对斜支座进行处理 CE,1,0,4,UX,1,4,UY,-1 !建立约束方程(No.1): 0=node4_UX*1+node_UY*(-1) !---方法1 end --- !--- 方法2 begin --以下三条命令为定义局部坐标系,进行旋转,施加位移约束 !local,11,0,2,0,0,45 !在4号节点建立局部坐标系 !nrotat, 4 !将4号节点坐标系旋转为与局部坐标系相同 !D,4,UY !在局部坐标下添加位移约束 !--- 方法2 end

ANSYS 中使用函数加载的一个简单例子

ANSYS 中使用函数加载的一个简单例子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在ANSYS 中如何使用函数加载,后续将通过该实例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实例的具体说明: 一个1/4 圆柱,内半径30 mm,外半径42 mm,长度100mm,如图1 所示: 所用材料为双线性弹塑性材料,其机械性能为: 弹性模量 E = 201000 Mpa;泊松比μ=0.3

屈服应力σ= 200 Mpa;切线模量Et = 2010使用单元类型solid185 (8 节点六面体单元)。 取整体单元边长4 mm,然后可以直接对该几何模型划分MAP 网格,划分网格结果如图2: 约束条件为: 轴向两个截面为对称边界条件;一个端面约束轴向位移Uz。 载荷条件为: 在外表面施加变化的压力载荷,载荷函数为: P (y) = 8e7 + 7E7 * (Y/42)

即: X = 0 ,Y = 42 (最高点) 时,P = 15E7; X = 42,Y = 0 (最低点)时,P = 8E7。 我们采用函数方式来施加这一压力载荷,首先定义函数: 在Solution 模块中,点击菜单路径: Solution > Define Loads > Apply > Functions > Define/Edit 将会弹出一个函数编辑器,可以在其中定义所需的函数。 在函数编辑器中,函数类型选择为Single equation,即单值函数;计算函数值时使用的插值坐标系( (x,y,z) interpreted in CSYS) 选择0,即总体直角坐标系,如图3 所示:

然后,在函数编辑器中间位置的“Result = “ 小窗口中输入要定义的函数表达式,如果表达式中有x, y, z, time 等变量(供定义函数时使用的“自变量”),可以用{X},{Y},{Z},{TIME} 等的形式输入;或者点击下面一个小窗口右边的小箭头,会出现一个下拉列表,列出可以选择的变量,然后从该列表中选择某个自变量,则该自变量会按照上述格式写入函数中,如图5 所示:

格构梁的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实例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5032476.html, 格构梁的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实例运用作者:张少剑刘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运用ansys模拟计算。针对格构梁的研究,合理地简化模型,取出1.5米宽的土体、梁和面层单元,两边加对称约束,从而达到模拟空间结构梁的目的。本文还模拟了基坑的开挖过程的时空效应,共分七步,土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沉降为第一步,梁与面层的激活、力的施加和土层杀死共分六步。梁的最大受力状态并不发生在最后一步完成后,而是在第六工况。 关键词:格构梁有限元分析模拟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体、梁、锚索和混凝土面层共同作用 基坑支护的受力机理是土体的土压力作用在格构梁和混凝土面层上,混凝土面层的力传递到格构梁上,格构梁再把它受到的力传递到和它相连的锚索上,锚索则和被支护土体嵌固为一体,格构梁和混凝土面层除起到承受土压力外,格构梁还起到平均弯矩和变形的作用,喷射混凝土面层则有保护土体表面,防止土体表面非格构梁作用部位坍塌的作用。 2模型简化及技术处理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根据实际的土体性质建立土体模型。格构梁的作用是承受弯矩的,可以选用Beam4梁单元,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格构梁中有钢筋的作用,其弹性模量、泊松比等设置有所调整。在建模时,如果混凝土面层的长宽与厚度的比都大于5,所以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板壳单元可以全面地反映其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混凝土面层用Shell63单元模拟,其参数的取值和梁单元相同。 由于格构梁的受力性状,锚索的模拟对格构梁的受力影响较小,本模型忽略考虑锚索的模拟。预应力锚索的作用简化为作用在纵横梁交点处的集中力。 对于格构梁和土体、混凝面层之间的接触,模型采用节点耦合,以实现共同变形和受力。 3.1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 3.1.1模型的参数 1.土体的参数见下表:

运用ANSYS Workbench快速优化设计

运用ANSYS Workbench快速优化设计 摘要: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方案,CAD模型需改进的设计变量可以传递到AWE环境下,并且在DesignXplorer/VT下设定好约束条件及设计目标后,可以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优化设计并返回相关图表。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如何使用Pro/E和ANSYS软件在AWE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优化设计过程。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集成、ANSYS Workbench 1 前言 ANSYS系列软件是融合结构、热、流体、电磁、声于一体的大型通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我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ANSYS Workbench Environment(AWE)是ANSYS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前后处理环境,并且定为于一个CAE协同平台,该环境提供了与CAD软件及设计流程高度的集成性,并且新版本增加了ANSYS很多软件模块并实现了很多常用功能,使产品开发中能快速应用CAE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现今,对于一个制造商,产品质量关乎声誉、产品利润关乎发展,所以优化设计在产品开发中越来越受重视,并且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方案,CAD模型需改进的设计变量可以传递到AWE环境下,并且在DesignXplorer/VT下设定好约束条件及设计目标后,可以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优化设计并返回相关图表,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如何使用Pro/E 和ANSYS软件在AWE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优化设计过程。 2 优化方法与CAE 在保证产品达到某些性能目标并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某些允许改变的设计变量,使产品的指标或性能达到最期望的目标,就是优化方法。例如,在保证结构刚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某些设计变量,使结构的重量最轻最合理,这不但使得结构耗材上得到了节省,在运输安装方面也提供了方便,降低运输成本。再如改变电器设备各发热部件的安装位置,使设备箱体内部温度峰值降到最低,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对流散热问题的优化实例。在实际设计与生产中,类似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优化作为一种数学方法,通常是利用对解析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来达到寻求最优值的目的。基于数值分析技术的CAE方法,显然不可能对我们的目标得到一个解析函数,CAE计算所求得的结果只是一个数值。然而,样条插值技术又使CAE中的优化成为可能,多个数值点可

运用ansysworkbench快速优化设计

运用A N S Y S W o r k b e n c h快速优化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运用ANSYS Workbench快速优化设计 编辑条目 12.15 60次 1人 1个 [字号:大中小] [我来说两句 (0) ] 摘要: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方案,CAD模型需改进的设计变量可以传递到AWE环境下,并且在DesignXplorer/VT下设定好约束条件及设计目标后,可以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优化设计并返回相关图表。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如何使用 Pro/E和ANSYS软件在AWE环境下如何实现快速优化设计过程。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集成、ANSYS Workbench 1 前言 ANSYS系列软件是融合结构、热、流体、电磁、声于一体的大型通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我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ANSYS Workbench Environment(AWE)是ANSYS 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前后处理环境,并且定为于一个CAE协同平台,该环境提供了与CAD软件及设计流程高度的集成性,并且新版本增加了ANSYS很多软件模块并实现了很多常用功能,使产品开发中能快速应用CAE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现今,对于一个制造商,产品质量关乎声誉、产品利润关乎发展,所以优化设计在产品开发中越来越受重视,并且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从易用性和高效性来说AWE下的DesignXplorer/VT模块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

一个经典的ansys热分析实例(流程序)

/PREP7 /TITLE,Steady-state thermal analysis of pipe junction /UNITS,BIN ! 英制单位;Use U. S. Customary system of units (inches) ! /SHOW, ! Specify graphics driver for interactive run ET,1,90 ! Define 20-node, 3-D thermal solid element MP,DENS,1,.285 ! Density = .285 lbf/in^3 MPTEMP,,70,200,300,400,500 ! Create temperature table MPDATA,KXX,1,,8.35/12,8.90/12,9.35/12,9.80/12,10.23/12 ! 指定与温度相对应的数据材料属性;导热系数;Define conductivity values MPDATA,C,1,,.113,.117,.119,.122,.125 ! Define specific heat values(比热) MPDATA,HF,2,,426/144,405/144,352/144,275/144,221/144 ! Define film coefficient;除144是单位问题,上面的除12也是单元问题 ! Define parameters for model generation RI1=1.3 ! Inside radius of cylindrical tank RO1=1.5 ! Outside radius Z1=2 ! Length RI2=.4 ! Inside radius of pipe RO2=.5 ! Outside pipe radius Z2=2 ! Pipe length CYLIND,RI1,RO1,,Z1,,90 ! 90 degree cylindrical volume for tank WPROTA,0,-90 ! 旋转当前工作的平面;从Y到Z旋转-90度;;Rotate working plane to pipe axis CYLIND,RI2,RO2,,Z2,-90 ! 角度选择在了第四象限;90 degree cylindrical volume for pipe WPSTYL,DEFA ! 重新安排工作平面的设置;另外WPSTYL,STAT to list the status of the working plane;;Return working plane to default setting BOPT,NUMB,OFF ! 关掉布尔操作的数字警告信息;Turn off Boolean numbering warning VOVLAP,1,2 ! 交迭体;Overlap the two cylinders /PNUM,VOLU,1 ! 体编号打开;Turn volume numbers on /VIEW,,-3,-1,1

ansys实例-正确地模拟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在机械产品的装配中使用的相当普遍。比如轴与轴承、轴与轴瓦、汽车的制动盘等,都是通过一定的过盈量来使两个装配部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讨论如何在ANSYS 中正确地模拟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在有限元分析中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接触行为。在有限元分析中设定了接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相互接触的两个部件施加了某种约束,不同的接触算法对于接触约束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接触约束的理论算法的选择,在ANSYS 中是通过设置contact 单元的KEOPT(2) 选项来实现的。 在ANSYS 中目前主要有5 种接触约束算法: KEYOPT(2)=0 Augmented Lagrangian - 加强的拉格朗日算法,这是ANSYS 的缺省选择; KEYOPT(2)=1 Penalty function - 罚函算法; KEYOPT(2)=2 Multipoint constraint (MPC) - 多点约束算法; KEYOPT(2)=3 Lagrange multiplier on contact normal and penalty on tangent - 接触法向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接触切向采用罚函数的综合算法。 KEYOPT(2)=4 Pure Lagrange multiplier on contact normal and tangent - 法向和切向均采用拉格朗日乘子算法。 各种不同的约束算法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各自最适用的场合,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大部分情况下,默认选择KEYOPT(2)=0 就够用了。 过盈配合所致的接触分析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初始接触状态。初始

接触状态设置得不对,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或者不准确的计算结果,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ANSYS仿真计算代做:模态分析,瞬态动力学,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械结构的疲劳、损伤,CFD流体;结构的强度评估和优化;企鹅:690294845 例1.两个圆柱体在几何上是刚好接触,划分网格后有限元模型有间隙。如图1 所示。 这两个圆柱体,在几何上是刚好相切的,即处于几何上刚好接触的初始状态。划分网格后,由于在圆周上用小段直线代替了弧线,两个圆柱体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间隙,两个圆柱体的有限元模型的初始状态不再是接触的。此时,如果接触参数设置不当,就会因为初始约束不足,圆柱体出现刚体位移,得到错误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