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结起来,研究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中通过对儿童期的意义探索及对儿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的经典描述与概括,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陶行知(1891—1946)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过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如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他论述的创造教育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综上所述,近现代幼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还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构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约95)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要注重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自5世纪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文化和教育几乎为教会所垄断,教育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当时宗教教义认为儿童天生是有罪的,教育上一味压制儿童,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很缓慢。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许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研究。总体上看,这些观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幼儿教育思想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西欧社会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提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开始逐渐重视

儿童教育。许多教育家的著作都涉及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思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较早的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母育学校》和《大教学论》,他在这两部著作中对0—6岁儿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把幼儿教育看做是整个学制的最初阶段;他重视儿童的体育,强调德行的培养,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为西方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1632—1704)在《教育漫话》中系统地阐述了绅士教育思想,对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和智育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观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发端于17世纪并在18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的启蒙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无疑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1712—1778)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一书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是正确看待儿童和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他还要求按照儿童的年龄实施自然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在卢梭之后,深受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著作中,裴斯泰洛齐对教育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论述。他提倡爱的教育,尊重儿童的感知力和善良的本性;提出要素教育论,主张循序渐进地促进每个人在德、智、体几方面和谐地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要求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裴斯泰洛齐的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等教育家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尽管这些思想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是对幼儿教育思想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阶段,从19世纪至20世纪前半期。长期以来,幼儿教育思想是笼统论述于普通教育思想中的。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和文化教育的进步,近代西方的国民教育制度开始确立,并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初。幼、儿教育思想开始建立独立的范畴和体系。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1782—1852)是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在《人的教育》中论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以及本能的发展,并对幼儿园的任务、教育内容和方法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他的幼儿园教育理论至今仍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启迪作用。此外,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1820一1903)在其著作《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明确。提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概念,并将三者结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他提出要适应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进程、循序渐进、实物教学等儿童教育思想,这些观点对欧美国家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各国的教育学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各自的阐述,幼儿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建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在《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著作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重视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发展感官的教具。她的许多观点是符合现代幼儿发展与教育理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杜威(1859一1952)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经验与教育》中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反思与澄清。杜威重视活动课程和儿童的经验和兴趣,提出“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等观点,不仅对美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影响巨大,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克伯屈(1871—1965)的《教学方法原理》是关于教学方法原理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

代研究教学方法原理的名作,它赋予幼儿园教学方法论新的内涵和意义。同一时期,苏联的幼儿教育思想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维果斯基(1896—1934)在其著作《思维和言语》中阐述了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理论,他提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敦促当时的幼儿园教学应充满生命活力,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马卡连柯(1888—1939)以辩证的观点论述了环境、遗传和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方法的关系、师生关系。他通过著作《儿童教育讲座》、《父母必读》在幼儿家庭教育方面提出了系统而深刻的见解。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既是教育实践变革的先导,也是教育实际经验的总结,而且思想体系基本完整。虽然这些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四阶段,从20世纪中叶至今。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迅速的知识更新,国际间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经济实力竞争变成了教育竞争。这正是20世纪后半期各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至于形成多次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原因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育思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后半期,苏联的教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赞科夫(1901—1977)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验研究,在其著作《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现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新的研究成果,为幼儿园教学论思想提供了切实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对苏联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列昂捷夫(1903--一1979)在《活动·意识·个性》中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在活动、意识和个性领域进行的研究。巴班斯基(1927—1987)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该理论滋养了幼儿园教学与课程论思想。在教育改革运动中,还有许多国家的教育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纷纷提出观点以推动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阐明了他的教育见解。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1910一)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报告中通过对世界教育的考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揭示了教育学概念,对未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总体性思考和设想,也丰富和拓展了幼儿教育思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帕普利及作家奥尔兹在其所著的《儿童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中揭示了儿童从胚胎阶段发展到青少年阶段的体格、个性和心理发展,更加充实了科学化幼儿教育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1943一)在《多元智能》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在美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很快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纵观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叶以后,幼儿教育思想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这与20世纪前半期教育思想发展中不同意见的争鸣以及心理学和哲学的重大进展有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幼儿教育思想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浅析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浅析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现今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决定了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是否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优秀地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和建议的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现状;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机制发生了变化,由政府创办幼儿园机制逐步发展上升为,国家、集体或私人一起办园的局面,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本世纪初,我国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l%。”可见,中国传统的以“公办”为主或“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学前教育体制产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方幼儿园已经或正在进行“转制”,公办幼儿园也逐步向民办性质过渡。同时,一些私营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兴趣越来越浓,纷纷举办了特色各异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双语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健康幼儿园等等。再不像过去只有县城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发达的城镇等集体机构办园。不但如此,现在幼儿教育队伍机构还逐渐发展到各乡镇、各村庄,小城里也出现了私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除此之外,我国加入世贸以来,一些中外合作或外国投资的幼儿园也正在逐渐增多。不少幼儿园还出现了“连锁办园”性质的模式。 二、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目前来看,我国现如今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授课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所以很多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我国幼儿的心灵和大脑如同一张白纸,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教育和发展,我们需要幼儿教师在这张白纸上能够画上一幅美丽的风景。幼儿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要熟练地采用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与幼儿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达到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很多幼儿教师容易形成一种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 2、目前我国幼儿还有很多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幼儿教育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严重。由于地方政府和教育局不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办幼儿园,因此政府幼儿园数量逐年减少,导致示范和引导作用难以发挥。一类民办幼儿园投资多、规模大,教学条件优越,为了吸引和扩大生源,大都采用商业运作模式迎合应试的需要,开设实验、双语、艺术等课程,这些做

浅谈中外幼儿教育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外幼儿教育文化的差异 近日我听了众多资深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我对外国教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于是,课后我又多方查找了资料,深入的了解了一次外国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 通过学习,对比中外幼儿教育的文化和理念,中西方教育体制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本原因是中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据了解,西方会在幼儿教育方面更尊重儿童智力及性格等方面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不会束缚孩子的成长,多以引导孩子为主,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国内的幼儿教育机构大多数还是秉承传统的教育方式,但近几年一些好的幼教机构也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这正说明了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适合各种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多元化的趋势,在学习中发展,在借鉴中完善,使多元化与本土化相得益彰。 从现实中看,我们中式幼儿教育讲究的是权威式教育。虽然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很亲切、也很生动,听课的孩子们也喜欢。但是为了维持课堂的安静,往往会要求小朋友坐的端正,双腿并拢,双手放在后背或者放在腿上。这是因为如此,可能就拉长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感,使得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的思维模式。某

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及思维发散的能力。而我们看到一些外教在授课的时候,常常选择围坐方式,老师和孩子一起围坐在地板上,给孩子们一个平等的空间,进行互动式授课。使得老师和孩子很亲近,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有一个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从而通过先模仿后自由发挥的模式,让孩子们在愉悦而没有负担的环境里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致和不断自我调整的。 从孩子本身的智力发展情况看。同样一道智力开发题,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完成,有的孩子或许研究很长时间都不能完成。当先完成的孩子得意洋洋的时候,未能完成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和自卑感,直接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可能会单独辅导不会答题的孩子,结果辅导多次那个孩子还是不能完成,于是那个答题快的孩子在一边看得更加得意,答不出题孩子却泪流满面或许彻底放弃。其实国外幼儿教育者的一个不同做法就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他们竟然采取给那个很快完成答题的孩子一道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再给答不出题的孩子一道较为容易一点题目,结果两个孩子都在相当时间内完成了答题,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表面看这是一个不妥的做法,但是从幼儿智力发展有先后差异的角度看,在幼教时期不能以成绩为目的,而应该把引导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信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面。 从家教引导方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更加明显了。中外父母在对待同一事件时,的确有不同反应。比如初冬

中外学前教育史重点教学教材

1.名词解释: 1.师保傅制 是指在宫廷内,为了对统治者及其继承者实施积极地影响和有效的教育,设置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的制度。师保傅对太子实施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分工,“师”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保”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则负责培养道德。 2.生活教育 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4.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 5.“小先生制” 陶行知为了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即即知即传人。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6.“科学下嫁” 陶行知提出来的为普及教育的一条途径,提倡自然科学下嫁给广大的平民,还要重视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7.“五育”并举 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8.“艺友制” 陶行知提出来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解决幼稚师资紧缺的“穷办法”,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9.“白板说”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者把它塑造成什么。10.“白天的母亲”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指的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孩子之余,在白天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 简答题: 1.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 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 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 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孩子“三观” 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父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任务。比如,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穿上小西装,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了解结交礼仪等。 2.幼儿园教育目标不同 发达国家的早期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 在我国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地交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示范+模仿”模式。 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幼儿教育便进行了改革,提出幼儿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并重视通过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内容的规定上也发生了重大的令人注目的变化。原六大领域(健康、自然、社会、音乐、美工、语言)改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两个领域不变,其余三个领域是:人际关系、环境、表现。这清楚的表明现纲要把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感受力,在从事艺术活动中的乐趣、喜悦、自我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放到了第一位,而这正是音乐、美术等一切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幼儿期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显然不被强调。 相对比来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对发展个性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有的甚至把个性发展与定向发展等同起来,对幼儿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 教育方式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忽视了儿童游戏对儿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该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该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一、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编辑本段幼儿教育盲点 1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

【免费下载】中外学前教育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学前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之家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的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在那里,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 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巨大成功,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前身鼓楼幼稚园,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3.《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 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 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 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 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4.教育爱 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爱大致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对教育对象真诚的、全身

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其二是提升学童价值,指教育者在奉献一段时日的教育爱后,获得可贵的成果,受教育对象不仅改掉各种不良习气,学会自尊自爱,而且乐于助人,乃至造福人类。 5.福禄倍尔幼儿园 1837年,福禄贝尔在图林根州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在这里,他的教育思想和他设计的教学工具—-“恩物”在小部分孩子身上得到实践。后来,他把这个机构改名为幼儿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2.中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儿童公有、儿童公育,即性质是公共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是对那个时代幼儿教育的最好描述。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外幼儿教育史-----

一、论述文艺复兴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积极意义。 1、文艺复兴运动概述。 2、特点(1)批判原罪说与性恶论; (2)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观; (3)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实施教育; (4)重视幼儿体育、游戏。 3、意义:(1)历史意义:批判中世纪摧残儿童本性的教育; (2)现实意义:根据儿童心性特点实施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由封建教育向资本主义教育转化和发展,表现在强调发展个性,培养生气蓬勃、身体健壮、知识丰富和积极参加日常生活的人(不是僧侣和骑士),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以人文主义作指导,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悉心关怀、照顾。他们重新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塑造新人的教育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他们都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虽然以7岁入学为宜,但在入学之前,儿童应该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预备教育,尤其是道德行为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他们重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要求父母、教师或保育人员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表率:在教育方法上,他们要求取消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代替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手段; 在教学工作上,他们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启发等。意义: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相对于中世纪前期的家庭教育,不舍于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并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家庭教育。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 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 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结起来,研究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中通过对儿童期的意义探索及对儿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的经典描述与概括,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陶行知(1891—1946)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过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如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他论述的创造教育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综上所述,近现代幼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还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构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约95)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要注重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自5世纪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文化和教育几乎为教会所垄断,教育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当时宗教教义认为儿童天生是有罪的,教育上一味压制儿童,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很缓慢。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许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研究。总体上看,这些观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幼儿教育思想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西欧社会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提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开始逐渐重视

当今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谈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1学6田云丹 通过三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看法。我第一天走进将要实习三个月的幼儿园时,眼前的景象我只能用农家小院来形容。可能是因为这所幼儿园属于乡镇幼儿园,所以规模特别的小,孩子们的教室是那种水泥做的平房,而且没有怎么经过装饰,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教室里面只有一个旧的铃鼓,一个小黑板,一盒粉笔。卫生间都是在外面公用的。后来经过了解,发现当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了,而且大多数老师的第一学历都为初中。这里的老师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刚开始时,我真的觉得很郁闷,因为和这里的老师沟通有一点点问题。而且,开大会时也是用方言讲的。总而言之:一、农村幼儿园里的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年龄大、素质低、公办教师少。这些教师的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专业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虽然多数教师已取得中等幼师学历,但第一学历大都为初中。因经费不足、盯班教学等原因,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教学活动在低水平徘徊。公办教师比例太低,也造成了教师工资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办园条件差,规范化程度低。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幼儿园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房屋拥挤、陈旧,设备简陋,办园条件极差;二是办幼儿园人数少,办园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三、教师待遇较低,医保、养老缺乏保障。幼儿园仅依靠收费维持运转,教师的大部分工资也靠

收费支付。教师工资待遇低,医保、养老等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幼儿教师一方面严重超编,另一方面难以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幼教师资队伍;大龄教师退养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大龄教师“粘岗”的问题。所谓粘岗,是到龄后占着岗位等政策的现象。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学前教育还有些地方需要改善。分别是一下几点: 1、加强师资建设。一是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挖掘培训资源,精心设置课程,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较为系统的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技能。二是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逐步增加公办幼师比例。三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适当淘汰一部分不合格人员。 2、认真落实“规范化建设标准”。一是各乡镇认真制定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建设目标,让幼儿园建设少走弯路。二是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建议市、县政府把“幼儿园危房改造”列入年度重点工程,落实扶持资金,为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提供保证。三是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办园主体,改变多条腿走路的混乱状况。特别是对于联办幼儿园,要形成乡镇政府为主的“联办机制”,大力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卫生系统把专项资金扶持和“小康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的办法 3、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幼师工资政府拨款的比例,切实解决当前非常迫切的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幼教工作。二是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主题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完本主题,你应当能够: 1.了解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2.识记各个历史时期幼儿教育的特点 3.掌握幼儿教育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了解幼儿教育在当代发展的趋势 一、理论阐述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概念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2)经济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2.政治因素 (1)政治概念 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二是全力机构。包括:政治全力、政治制度、政治机关、政党等。

3.文化因素 (1)文化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人口因素 (1)人口概念 人口是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的人的群体。人口整体的不单纯以数量为显示指标,还有着多种关系和区别,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从属、劳动种类、年龄区分与趋向等。 5.家庭与社区因素 (1)家庭与社区概念 家庭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若干社会成员一起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 (2)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学前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之家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的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在那里,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巨大成功,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前身鼓楼幼稚园,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3.《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 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4.教育爱 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爱大致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对教育对象真诚的、全身

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其二是提升学童价值,指教育者在奉献一段时日的教育爱后,获得可贵的成果,受教育对象不仅改掉各种不良习气,学会自尊自爱,而且乐于助人,乃至造福人类。 5.福禄倍尔幼儿园 1837年,福禄贝尔在图林根州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在这里,他的教育思想和他设计的教学工具—-“恩物”在小部分孩子身上得到实践。后来,他把这个机构改名为幼儿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2.中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儿童公有、儿童公育,即性质是公共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是对那个时代幼儿教育的最好描述。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教育水平是原始的,教育还未从生产中分化出来,目的不明确,主要是 维持个体,保持种族。

中外学前教育比较

中美学前教育对比 第一,学费问题 中国的学前班教育实际上是羞羞答答,忧抱琵琶半遮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学前班教育这一项,但是各个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又得让孩子进行入学考试这一关,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风生水起,民营教育学前班开办得如火如荼。当然了,一箭双雕,各个机构都赚的盆满钵盈。家长们开始了囊中羞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银子花花地往外倒得心甘情愿。 美国的学前班是设置在小学中的,学费,书费,各种文件通知作业纸费,早餐费,午餐费通通免费,这一点,我们中国比不了,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也比不了。 第二,教学目标 中国学前班教育目标明确,培养孩子初步学会数学20以内加减法,熟悉所有汉语拼音,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幼升小考试,因为选择任何一所好学校都得通过考试这一关,说白了就是学前教育是送孩子幼升小的必由之路,通过了入学考试才能取得起跑资格,否则您的孩子连跑道都沾不上。目标清晰,压力陡增。 美国学前班教育目标也清晰,培养孩子初步熟悉数学这门学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些叮哩咣啷的美元钢嘣是和数学息息相通的,只有数清了钢嘣才能吃喝玩乐,五谷丰登。(所以儿子整天和我拿着那些我都搞不清楚的cent,nickle,dime,quarter,dollar数来数去)英语语音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让孩子熟悉26个字母和相关的单词。因为上了学前班直接升入所在学校的一年级,美国学前班似乎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但是对于我儿子这样的外国人来说,一点都不轻松。 第三,教学步骤 中国学前班教学步骤是紧凑的,迅速在4个月内把20以内加减法算清楚,10以内的加减法是数苹果,对付10以上的加减法,中国的杀手锏是进位法,并且此招一出,立刻所有百位,千位,万位的加减法通通拿下,我记得当时那两天,儿子迅速成长起来,足以对付小学2年级的数学题。让我卓实地得意了一下。总之,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当紧张高效,哗哗哗的数学习题做了一本又一本,不断温故而知新,通过海量的数学等式计算不断操练加深印象,以期做到百发百中。枯燥不枯燥不知道,反正通过填鸭式的训练,孩子们都会了。 美国学前班教育数学节奏是舒缓的,题目是幼稚的,过程是繁琐的,半本书了,也还是仅限于数数钱币,10以内的苹果涂涂颜色,10以上的钱币加起来是要靠数的。据说再大点的数要靠计算器了。 第四,教材 中国因为学前班教育定位的模糊,所以学前班没有统一教材,我儿子所在的那个私立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自己印刷的活页纸装订的,所选内容还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总体上还是让孩子们一定程度上能接受得了的。语文数学每学期各一本活页书。但是语文书编写的不如数学出色,因为语文教材中太多的绕口令,对于不认识汉字的孩子来说这些绕口令除了博得孩子们当时上课学习跟读时的哈哈一笑之外,对于孩子学习汉字和拼音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基本上课后成了摆设。 美国学前班教材正规,数学语文也是每学期各一本,应该说美国的教材还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严格编写的,数学教材设计多变,可以涂色,可以剪贴,总之是在游戏中认识数字,学习加减法。(数学节奏缓慢大概也是西方特色,中国人印度人的数学能力强大概是天生的。所以中国人精于算计,不过算计来算计去总是犯算计的错误,不知道算计好还是不好)美国语音书编写的非常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起来适用也实用。每一个英语字母大概都会占12-15页的篇幅,通过5、6种的不同方式的游戏练习熟悉相关单词,比如连线,涂色,分类,朗读,抄写等等。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既契合了5,6岁孩子绘画,模仿等等的心理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142 何佳钰1406032066 (一)民主化 民主化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世界学前教育民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而入学机会均等又是其前提。学前教育普及率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有关数据显示,OECD的30个国家入园率由1999年的74.4%上升到2006年的 83.8%,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更多适龄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2、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对教育公平的呼吁逐渐增多, 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成为可能。 2000 年, 有 164 个国家参加的达喀尔会议所通过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中, 第一项就是“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 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 1965 年, 美国提出了“开端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对贫穷、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 3 岁~5 岁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1994 年, 美国又提出“早期开端计划”, 将赞助对象延至 2 岁儿童。英国的“确保开端” 运动, 资源优先向 20% 处境不利的地区倾斜, 该项目的口号是“每个儿童的生命都值得拥有最好的开端”。 3 岁~4 岁儿童可享受每周 5 天、每天 2.5 小时的免费教育。在俄罗斯, 1992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宣布教育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将教育的人道主义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 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 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扶贫计划” 的有 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3、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 1997 年拨款达到 39.8 亿美元, 比 1965 年增长了 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 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 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

第二节 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2、了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 3、以知识竞赛形式学会自学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归纳和总 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法、归纳法、练习法 【知识竞赛】 要求:1、此章节以自学为主,自出试题,自找答案 2、班委组织一个课时的知识竞赛活动,并做好题板、内容的准备。【知识要点】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 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主要任务是。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共有,社会没有划分阶级,因此,教育是,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 (二)。 教育出现了性和性。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分离,幼儿教育在进行。

(三)。 欧文创办——“幼儿学校”(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产物。 思考教育机构和学校概念的区别?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1940年把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 (1) (2) (3) 2、。 请学生自学阅读其内容,总结要点。 (1)我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创办的 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这个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创建的教育机构是什么? (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幼教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 ② 1989年国家教委会颁布的 1996年6月正式实施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 2010年2月,国务院发布 三、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福禄培尔(1782~1852) 主要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