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教材100—103页)

课标要求全解

目标指南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明确运算顺序,灵活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

难点:明确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灵活进行计算。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讲解

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问题导入

环城自行车赛各赛段资料一览表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观察图表及一家人的对话,使我们了解到:自行车环城赛共有五个赛段,已知每一赛段的里程数及总里程数,让我们求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

解答此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用总里程分别减去第1、第2赛段的里程,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43.9-98.8=345.1(千米)

方法提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相同。在没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方法二:用总里程减去第一、第二赛段之和,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83.4-138.3=345.1(千米)

观察算式一和算式二,发现483.4-39.5-98.8=483.4-(39.5+98.8),可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方法提示

同整数运算相同,此算式中出现了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方法三:把剩下赛段的路程加起来,即165+80.7+99.4。

165+80.7+99.4=245.7+99.4=345.1(千米)

方法提示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检验结果:

可以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再算一遍,既可以检验自己笔算的结果,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4.解题体会:

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误区警示

误区一35.65-(18.65+4.15)=35.65-18.65+4.15=17+4.15=21.15

错解分析此题主要错在不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去小括号后没有按要求改变括号内的运算符号。

正确解答35.65-(18.65+4.15)=35.65-18.65-4.15=17-4.15=12.85

温馨提示(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括号里的两个加数,即a-(b+c)=a-b-c。

(2)括号前面如果是减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变号,即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

误区二27.24+18.6-20.3=29.1-20.3=8.8

错解分析此题主要错在计算不够准确。27.24+18.6应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百分位上的4要落下来,十分位上的2应与6相加。

正确解答27.24+18.6-20.3=45.84-20.3=25.54

温馨提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不仅要掌握运算顺序,更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考点题库

1.(重点题)计算下面各题。

17.59-9.74+5.13 19.92+11.55-9.92

65.41-(15.72+23.89) 40-(2.75+0.14)

答案:12.98 21.55 25.8 37.11

2.(难点题)列式计算。

(1)50与31.87的差再加上15.9,和是多少?

(2)83减去17.93与35.07的和,差是多少?

答案:(1)50-31.87+15.9=34.03

(2)83-(17.93+35.07)=30

3.(变式题)将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再计算。

10018

105

10031

-+ )10015

10027

(109

-- 答案:原式=0.31+0.5-0.18=0.63

原式=0.9-(0.27-0.15)=0.78

4.(应用题)一根3.7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插入池底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水深多少米?

答案:解法一:3.7-0.4-0.8=2.5(米)

解法二:3.7-(0.4+0.8)=2.5(米)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何春英 今天听了任晓燕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任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一事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小钱”和“《数学家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优质课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师: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你能口算吗? 1、视算:0.2+0.3 0.8-0.5 1.2+1.5 4.2+0.8; 2、教师出题,学生口答; 3、学生模仿出题,学生指名口答; 师:说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分排比一比,看看哪一排反应快,准确率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71页的主题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2本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教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3)《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少)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教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 预计学生展示时会出现的情况: ①② 6.45元=645分③ 6.45 4.29元=429分 +4.29 6 4 5 6. 4 5 6 . 4 5 10.74 +4 2 9 +4 . 2 9 + 4 . 2 9 1074 10. 6 4 10 7 4 1074分=10.74元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认为①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2)认为②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成10.74元。 (3)认为第③种、第④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①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教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

《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95—9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呈现2004 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 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 个一和40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 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 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 —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

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3)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4)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师: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讲义(整理与复习)知识分享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讲义(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1、下面各数中,与5最接近的数是(). A.5.01 B.4.98 C.5.002 2、按照顺序排列 1. 1.81千克 1千克81克 1086克 2千克 ()﹥()﹥()﹥() 2. 5.1 15.01 5.01 5.001 ()﹤()﹤()﹤() 3、填空. 125克=()千克 4.07千米=()千米()米 4吨50千克=()吨 16.5元=()元()角 3.25米=()米()分米()厘米 4、100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75千克,1千克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1吨呢?10千克呢?

知识纵横 知识点一: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题求解 【例题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 59.46 + 18.28 = (2)46.31 - 21.76 = 【例题2】计算 (1) 1.76 - 1.12+2.3 = (2) 2.7-(10.6 -9.7)= 得数末尾有0,一般 要把0去掉。

【例题3】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运用 585+189+215 768-274-126 5.67-(2.34+1.67) 5.85+1.89+2.15 24.8+14.6+15.4 5.85-1.75-0.25 【例题4】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9元5角3分+6角8分 4米25厘米+6米85厘米 2吨150千克+28千克 10千克﹣4千克800克 【例题5】某天早上气温是6.5℃,中午气温比早上升高了3.1℃,晚上比中午降低了4.5℃,请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课堂运用 【基础】 1.口算我最棒!

最新小数加减法例2说课

《小数的加减法例2》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 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为下一步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在数的运算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有利于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融生活与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3、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五、说学情 本课内容在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六、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学用结合、引导发现等,主要突出以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法 通过“试一试”的活动,让学生寻找小数位数相同加、减法和小数位数不同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法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问题引入 1、写出与下列相等的小数。 0.4 6.300 2、计算。 4.83+2.97= 7.86-6.57= 7.23+2.76= 4.95-3.81= 3.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PPT出示)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突破重难点设想: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今天听了曾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受到曾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例题进行改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 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曾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能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雪狐,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相机结合。在探究新知环节,曾老师借助较为直观的纸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探究新知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应用环节第2、3题的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基本能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

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注重学生学情反馈,多让学生板演,做到因材施教。现在的课堂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曾教师在教学中能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反馈给教师,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我认为不管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练习巩固阶段,都要多让学生上台板演,让学生板演代替教师板演。通过板演不断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曾老师在板演过程中能特别强调书写格式,如小数点对齐,进位作记号,时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足:1、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2、曾老师在新知的探究环节创设的情境只是较为直观,生活气息还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讲义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1、下面各数中,与5最接近的数是(). A.5.01 B.4.98 C.5.002 2、按照顺序排列 1. 1.81千克1千克81克1086克2千克 ()﹥()﹥()﹥() 2. 5.1 15.01 5.01 5.001 ()﹤()﹤()﹤() 3、填空. 125克=()千克 4.07千米=()千米()米4吨50千克=()吨16.5元=()元()角 3.25米=()米()分米()厘米 4、100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75千克,1千克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1吨呢?10千克呢?

知识纵横 知识点一: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题求解 【例题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 59.46 + 18.28 = (2)46.31 - 21.76 = 【例题2】计算 (1) 1.76 - 1.12+2.3 = (2) 2.7-(10.6 -9.7)= 得数末尾有0,一般 要把0去掉。

【例题3】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运用 585+189+215 768-274-126 5.67-(2.34+1.67)5.85+1.89+2.15 24.8+14.6+15.4 5.85-1.75-0.25 【例题4】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9元5角3分+6角8分4米25厘米+6米85厘米 2吨150千克+28千克10千克﹣4千克800克 【例题5】某天早上气温是6.5℃,中午气温比早上升高了3.1℃,晚上比中午降低了4.5℃,请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课堂运用 【基础】 1.口算我最棒! 2.6+0.4= 0.375+0.625= 5.8+2= 5-0.2= 4.3-1.6= 0.74-6.4= 1-0.89= 3-2.3=

(完整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三、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2、笔算下面各题。 1617+2976=2613-268= 3、结合上面两道算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小丽和小林去书店买书了,我们也一起去书店看看好不好?书店的书可真不少,看小丽都买两本了,谁来说一说小丽都买了什么书?每本多少钱呢?让我们一起帮小丽算一算这两本书多少钱好不好? (1)要求一共多少钱我们应怎么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45+4.29=(2)学生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概多少钱?。 (3)这两本书到底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计算这两道题,这是小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4)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6)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法的算法。(多媒体演示正确的计算过程) 计算方法上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整数加法了。 2、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1)、看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请同学们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应怎样列式呢? (2)学生试计算,并交流做法 刚才加法我们会做了,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么做?请同学们做完后小组交流?谁来说一下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样做? 3、引导比较,总结应怎样做小数的加减法?作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请同学们看我们刚才做的这两道题,我们是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别忘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口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0.9= 4.7-0.5= 1.2+0.8=0.56-0.45= 1.7-0.3=7.7+0.6= 3.6-0.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十街小学责任教师王会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107页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教学,先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第一,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 第二,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较繁的加、减计算;利用验算提高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三,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除了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和找钱的问题外,还有通过计算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成绩的深度等内容,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的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解法。 能力目标:能用不同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敢于探究和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提高解题能力。 突破重难点设想:在练习中获知小组交流、资源共享集体交流、加深认识教师指导、理性掌握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小数加减法(例2)》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小数加减法(例2) 编写意图 (1)例2教学数位不同的小数 加、减法竖式计算。从小数加 法到小数减法,由数位相同到 数位不同,教材在编排上既体 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 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 加减法笔算的难点,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2)小数减法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 不同,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存 在着认知冲突,因而教材通过 小精灵的提问:“百分位上如何 减?”来促进学生思考,突出 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3)教材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 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 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 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4)“做一做”呈现了不同情况的小数加减法练习,意在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教学建议 (1)放手尝试计算,引发讨论,突破难点。 教学例2时,可像例1那样,先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后,让学生结合购物的经验先估算出结果,再自主尝试笔算,然后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将重点放在用小数减法计算上,如笔算8.3-6.45时,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小数点对齐”和“末位对齐”等情况,可以组织学

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引导学生联系十进制计数单位或具体数量表示的意义来理解算理,认识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由于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百分位上该怎样减?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添O?从而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一难点。 (2)概括计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但只是浅层次的,教学时,还需由特殊到一般,进一步抽象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得数的末尾有“O”,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O”去掉,使书写简洁等。教学时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或是生搬硬套计算方法,重在理解算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听了施xx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施老师的课朴实、实在,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施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讲义(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 1、下面各数中,与5最接近的数是(). 、按照顺序排列 1. 千克 1千克81克 1086克 2千克 ()﹥()﹥()﹥() 2. ()﹤()﹤()﹤() 3、填空. 125克=()千克千米=()千米()米 。 4吨50千克=()吨元=()元()角 米=()米()分米()厘米 4、100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75千克,1千克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1吨呢10千克呢

知识纵横 知识点一: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题求解 【例题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 (1) + = (2) - = 【例题2】计算 (1) - + = (2) ()= 得数末尾有0,一般 要把0去掉。

【例题3】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运用 ^ 585+189+215 768-274-126 (+)++ ++ -- ? 【例题4】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9元5角3分+6角8分 4米25厘米+6米85厘米 2吨150千克+28千克 10千克﹣4千克800克 ) 【例题5】某天早上气温是℃,中午气温比早上升高了℃,晚上比中午降低了℃,请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 课堂运用 【基础】 1.口算我最棒!

+= += +2= = = = 2.火眼金睛辨对错,并改正。 (1)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定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 ) ( (3)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 ) (4)-- -(+) =-(+) = + =-2 =15+ = ( ) = ( ) 3.竖式计算并验算。 += " = += 4、你能把下面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 104101+ 1002710043- 10061003+ 10013 107- 5、某小学的同学利用周日采集树种,第一周采集千克,第二周采集比第一周的少千克,两周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标要求及总体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时的教学,我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根据课件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97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正确进行小数加、减的笔算。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尝试计算,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师:教案、直尺、多媒体课件生:笔、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十月十日,王艳老师在七年级一班给我们上了一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开课。《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对小数、分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它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听完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教师上课的教态自然亲切,手语清晰。 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教师镇定自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关注。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3、多媒体的教学比较直观易懂。 4、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5、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小数、分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

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安排了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内容应逐步进行讲解,依次板书,速度不能过快。如在例4的教学中,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小数化成分数时,需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通过通分、计算这几个步骤完成。而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时,不需要通分和约分,只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更快、更准确选择方法并计算。 2、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应以课件为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以课件为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而在讲解时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就不能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哪一种更简便。 3、板书要规范。在黑板上书写的数学任何符号等都要规范、整齐,切不可以随意,潦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学生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不规范,不正确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书写的随意、潦草和混乱。

小数加减法复习教案

《复习笔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 【复习分析】 笔算小数加减法是在三年级小学小数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笔算小数加减法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另一部分是小数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简算。这节课主要复习第一部分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之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解题方法。 2、能力目标:能应用小数加减法的解题方法正确、快速地解答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应用知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小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解题方法。 复习难点:小数的退位减法,特别是整数减小数退位减。 突破重难点设想:通过观察,找病因,改正,发现易错的地方,提出应注意的方面,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复习过程】

1、小数点要对齐。 2、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3、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报,在小组内 议一议:计算 小数加减法 时我们要注 意哪些方面 并组织汇报。 集笔算小数 加减法应注 意的环节,引 起特别的注 意,提高计算 的正确率 三、专项训练、巩固知识 笔算下面各题 += += -= -= +2= 100-=独立解答,小 组内订正。 通过平行题 型的训练,进 一步巩固小 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形 成计算技能 四、综合测评、融会贯通 1、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2、笔算。 += += -= -= += -= 3、解决问题。 (1)、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秒。 我的成绩是秒,我比你慢多少呀 (2)、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 ①、一双运动鞋元,一根跳绳元。一共多少元 ②、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 (3)、黄瓜卖了元,豆角卖了元,茄子卖了元。这三样菜一共卖了多少钱 (4)、一个书包的价格是元,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元,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第1题指名口 答。 第2题选择其 中的两题笔 算,解答完成 后板演订正。 第三题独立 解答,集体订 正。(教师相 机课件展示) 通过练习,能 够把学到的 知识行及时 的巩固复习。 同时把所学 知识应用到 解决实际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听课反思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 算》听课反思评课稿 听课心得 第二中心小学邢翠翠 五月二十二号,我有幸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名师送教单元培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聊城名师潘淑燕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课,听潘老师的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小数混合运算这个内容自己也上过了。这堂课的知识点不难,运算顺序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要注意的无非两点:1、掌握运算顺序;2、小数加减数位对齐,计算结果能化简的尽量化简。尽管简单,学生的错误率还是相当高的。细想原因可能有:1、计算繁琐。题目中两位小数为常见,加上整数部分,一般要加三四次,计算量相当于三四位整数相加减;数位对齐,由于整数相加减对数位的负迁移,一不小心会变成末位对齐;进位退位容易出错,进位时小数点易造成进位干扰,整数减小数时,部分学生对整数根据要求改写成的小数容易遗忘,从而造成计算错误。2、混合运算时由于去盲目“凑整”常会造成计算顺序的紊乱。但是听了潘老师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是一节简单的计算课更是一节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好课。 听潘老师的好、课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一开始潘老师几句开场白让我看到了潘老师的豪爽和大度。整节课潘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学确实是从生活中来更应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潘老师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亮点也就是与其他老师不同之处就是在计算课中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得更有趣味性。当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老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而不是一跃而过,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中遇到生成性问题时,潘老师的沉着和冷静更让我领略了名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于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潘老师耐心的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比如:画图法,帮助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队学生细节的关注,比如:书写姿势的培养,更值得我去学习。 潘老师这节课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孩子的鼓励和启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加减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8.52-5.75 1.25+16.7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 (2)(3)8.3-6.45=1.85(元)

2.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提问: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3元5角= 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