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经济的演变和发展

古埃及的经济的演变和发展
古埃及的经济的演变和发展

古埃及的经济的演变和发展

在古王国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人民耕展种是靠尼罗河的灌溉。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顺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国家“凯麦特”)尼罗河充沛的水量为埃及农业提供了灌溉,所以粮食产很高。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和官僚贵族的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拥有极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他们的经济中,既有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园艺业,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他们很少到市场上去购买什么东西,与市场很少联系。在古王国时期,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大部分被国家、王室、神庙和官僚贵族所占有。统治阶级的各级团在占有大批土地的同时,还占有大批的无地的劳动力和其它财富。具有的学者的意见,当时在各类大土地占有者的土地上劳动力的主要是一种没有土地的劳动者,名叫麦而特(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奴隶;也有学者认为他们是丧失了生产资料的非奴隶的自由民),此外还有勒麦特和明显是奴隶的人。

古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技术都达到较高水平,奴隶制经济第一次呈现出全面的高涨。当时已进入较发展的铜器时代,但在下层平民和奴隶使用的工具中,仍以木器石器为主。尼罗河的水利灌溉管理及时,沟渠配套,效益显著,粮食生产有较大提高。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贵族大官经常夸耀的家产必包括大片田地和大群牲畜,有时牛以千头计,羊则多达万头。

第一中间期由于分裂混乱,各地贵族都极力拥兵自重,扩充自己的实力与相邻地区战乱不已,以扩大自己的地盘。战乱使各地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许多良田变成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饥荒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各种负担大大加重。《涅菲尔捏胡预言》说:“土地缩小了,但是它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但税却很重,只有很少的谷物,但量都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满上了尖。”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王国时期,国家的重获统一,贵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这些当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机有了改进,古王国时期的直把犁为装有横木把手的黎所取代。中部埃及的法雍地区的沼泽地带从第一中间期就开始进行改造,使本是沼泽地的地区成为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在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曾是有报道的饥荒,在中王国时期明显减少,这是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的结果。

新王国时期埃及进入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繁荣时期。新王国时期,由于国家的重新统一,对外战争的巨大胜利所带回来的大量的财富和劳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埃及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

新王国时期,在土地关系方面,就总体格局而言,同古王国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国家、国王、神庙和官僚贵族仍是生产资料(在那时主要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在新王国时期,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也发生

了一些变化,这就是一些中下层的居民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了土地。私有制,其中也包括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渐普及到中下层居民。甚至奴隶也占有一点土地,多种资料都说明,土地可以买卖,并有契约为凭。

古王国时期,埃及的手工业门类已经不少。尤其是有证据表明,这时埃及已进入青铜时代。金字塔及其建筑物的建造,不仅说明了那是建筑业水平,而且说明了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埃及的手工业分工细,技艺高,金字塔和贵族墓葬出土的金银器、亚麻轻纱、非洲乌木和象牙镶金的床柜家具等都有令人惊叹的水平。胡夫大金字塔前石槽内发现的护灵木船全长32.5米,它在履行安葬仪式后被分解存放,全船1200余构件均标号依次排列,井然有序出土后按号复原,就得到完好如初而有4600年历史的“御船”,其工艺的精密优良震惊了全世界。

中王国时期在手工业方面,青铜器的使用更加广泛,对铜矿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这时在西奈等地的铜矿开采增加了。例如,在西奈半岛,以往在炎热的夏季是不开采的,但在中王国时期,却不顾工人的死活,在炎热的夏季也加进开采;在纺织业中,出现了卧式织布机;出现了一门新的手工业部门-----玻璃制造业。在布鲁克林35.1446号纸草上记载,一个奴隶主拥有95个奴隶,其中有33是埃及人,其余为外国人。这些奴隶从事各种各业的职业:家仆、厨师、教师、花匠、酿酒、制作皮鞋、纺织、看守仓库、理发、讲故事等。从以上可看出

中王国时期埃及手工业门类繁多,主要从事这些工作的是奴隶。在饲养猪、羊、牛、驴为主的畜牧业,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王国时期,冶炼金属已采用脚踏风箱,一人可采两只风箱,从而大大提高了炉温,而提高炉温对冶炼青铜和铁是十分必要的。铜制品的制作方法也有改进:过去只会使用锻造法,现在开始新的铸造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建筑业是埃及的重要手工业部门之一。古代埃及两个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的主要部分都是在这时建造的。埃赫塔吞-----一个包括王宫、政府机关、神庙和贵族府邸等在内的新的埃赫那吞时期的首都以及拉美西斯城市,这说明那时埃及有一支庞大的建筑业队伍和很高的建筑技术。

在埃及,以亚麻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业也很发达。从图特摩斯四世和图坦哈蒙墓中发现的一些亚麻织物残品看,纺织技术水平很高。这时纺织机械也有所改进,以垂式织布机取代了中王国时期的卧式织布机,用一人操作就可织出较宽的布。

交通制造业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底比斯发掘出好几座属于第十八王朝时期的玻璃制造厂。这是生产的玻璃品种不少:有紫色、黑色、蓝色、白色、红色、棕色、黄色玻璃,以及无色透明玻璃等。

在交通运输方面,除原有的尼罗河水运和牲口驮运以外,在开始是仅限于军用的轮车,逐渐用于民间运输。

古王国时期,虽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贸易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国内贸易还停留在物物交换的水平上。在一份买卖房屋的契约中,买卖房屋用的是亚麻等实物;手工业者的工资也是用实物支付;在王室、神庙、贵族土地上劳动的劳动者麦尔特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实物。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经常派遣商队到国外去。第一中间期,国内贸易有所发展,在法雍附近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王国时期,埃及同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了(如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巴比伦尼亚、克里特岛等地,)、频繁了。如《辛努海的故事》和《船舶遇难记》就反映了那是埃及同西亚和蓬特等地的交往;中部埃及的贝尼哈桑墓中的壁画也反映了这时埃及与西亚的交往。新王国时期,金属(包括金、银、铜和青铜)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增多了,但铸币仍未出现,用银作为价值尺度的情况比较常见,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但是,新王国时期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是很不充分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物物交换的情况还很普遍,衣服、牛、谷物、各种器皿等都可以作为交换物。租用和奴隶买卖、买卖土地等都以实物进行交易,只是要注明要值多少银子。

从古王国时期到新王国时期埃及经济在总体上有了发展。农耕技术不断提高,灌溉条件的改善以及耕种工具的改进,都促进了埃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手工业方面,建筑业有很大的发展,王室、神庙以及金字塔的修建,都体现了埃及这一时期高超的建筑水平以及其它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由最初的国家控制到贸易交往变得频繁,成为埃及经济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演化的回顾与展望(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演化的回顾与展望(一)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制演化经过30年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试对其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经济转型;体制演化;中国模式;特点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经济转型和体制演化,取得较大成效。 一、经济体制演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体制演化的主要特征是政府推动,这是一种既非完全市场化,又非完全行政化的形式。这种演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行政化逐步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过程。 (一)资源配置行政化的作用。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就使社会长期处于一种准动员状态,资源配置实际上是通过资源的行政化动员方式进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我国政府仍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当然,在经济改革初期,这对资源的配置又是必要的。 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所有的资源中,资金是企业创建和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从经济方面说,一国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资金的筹集不可能通过市场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政府向金融机构与社会筹集资金,形成大规模的信用资金。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凭借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横向拆借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强制或变相强制性的社会集资规模也相应增大,从而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有比重明显低于借人比重,形成了典型的“负债经营”。这种状况是资源动员行政化在资金筹措方面的典型体现。 在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上,政府动员的行政化也得到充分体现。政府的统一安排是劳动力向新的产业转移的唯一途径,在企业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劳动力、需要多少劳动力,均由行政管理机构决定,也就是通过计划实现的。尽管存在个人收入的差异,但它还不能成为调节劳动力部门间转移的支配力量,竞争性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仍由强有力的行政权力来控制。不过,这种控制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放松。资源的行政性配置不仅仅存在于资源结构性转移的“原始积累”过程中,而且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行政机构也直接介入。在土地资源配置上,也体现出更加明显的行政配置色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是无偿使用,而且不得转让。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不过,上述有偿征用土地的做法仍是非市场竞争性的,行政性配置的特征十分明显,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上的控制权力远远超过市场力量。 政府之所以具有直接的社会动员作用、集中资源配置能力和高积累机制,除其行政机构的权力中心地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公有产权制度。公有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依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来实现的,它不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自然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同样,计划经济的瓦解,也就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也是以打破单一公有制局面开始的。在不断的市场化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直接归属关系发生变化,使地方政府在宏观政策有所松动的情况下能轻易实现资源的部门间转移,并通过行政性动员,使政府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其拥有的资产总量也不断扩张。 (二)行政权力制约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在传统的体制下,行政权力主体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了控制者的角色,具有强有力的直接动员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构一般按行政原则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重点。在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后,市场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著作用。这样,资源的配置又会接受市场信号的导向。也就是说,政府资源配置的决策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引导着行政机构的投资方向决策和产业结构选择,而且这种引导作用不断增强。

古埃及历史时间轴教学文案

古埃及历史时间轴

古埃及历史时间轴 早王朝公元前3000年——前2686年 1.第一王朝公元前3000年——前2890年那尔迈统一埃及,孟菲斯城建立 2.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前2686年象形文字得到发展 古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181年 3.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613年桥塞尔在萨卡拉建造第一座阶梯金字塔 4.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前2494年胡夫在吉萨建造了大金字塔 5.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拉斯太阳神教流行,埃及建造了很多太阳神庙 6.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佩比二世统治埃及约60年,在他统治期间,埃及的古王国走向最终衰落,传统的政权结构瓦解,国家权力逐渐转移到省长的手中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年——前2055年 7.8.第七、八王朝公元前2181年——前2125年法老更迭频繁,只是名义上统治着埃及。省长们在其领地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9.10.第九、十王朝公元前2160年——前2025年希拉康波利斯的省长们在北部接管政权,宣称对整个埃及行使主权

11.第十一王朝(仅底比斯)公元前2125年——前2055年在底比斯发展了第二个权力基地,当地贵族创建了第十一王朝 中王朝公元前2055年——前1650年 11.第十一王朝(整个埃及)公元前2055年——前1985年门图荷太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开辟了中王朝时代 12.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85年——前1795年辛努赛尔特三世统治期间(公元前1874年——前1855年),埃及获得无可比拟的繁荣 13.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95年——前1650年出现约70位统治者,国家衰落,边界控制放松 14.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50年——前1650年东三角洲摆脱了衰落的中央政府的控制,并被第十四王朝的小国王们统治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 15.第十五王朝(西克索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出现历史上的第一支外族统治者——西克索人,控制了三角洲地区 16.第十六王朝(小西克索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上、下埃及分别被底比斯的法老和西克索的国王统治 17.第十七王朝(底比斯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统治着底比斯及周围地区的法老建立了第十七王朝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河北苏建华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地中海中心时代 1. 表现:14、15世纪,地中海地区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一地区是欧洲和亚洲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也是最早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2. 丧失: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开展,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时代。 二、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 地位的确立及原因:(1)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2)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3)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4)英国海军实力最强,有效地保障了自由贸易的顺利进行。 2. 19世纪末期以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1)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资本外输,工业资本匮乏。(3)科技成就少,垄断组织垄断程度低。(4)同时期的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5)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三、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1. 确立过程:(1)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2)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3)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 发展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被削弱。(2)美国具有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环境,如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等。(3)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使美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如罗斯福新政的实行等。(4)抓住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削弱及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趋缓,而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各种区域性组

形势与政策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力量;关系;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周其仁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周其仁 天则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现在已经出版了第一批成果(张曙光,1996)。这批成果的一个显著特点——将自科斯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许多新发展运用于中国近年发生的制度变迁——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同时,这项研究也比较系统地在中国实践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但是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已有评论的注意。因此,本文侧重讨论这项研究的方法论含义,并借此机会和读者交流关于科斯研究经济学方法的体会。 一、科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科斯有一个迷人的特点:他的研究成果好像总也造不成“立竿见影”的“轰动效果”。读者一定知道,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要到二三十年后才被世人刮目相看。后来大行其道的“交易费用”概念,据科斯自己回忆,形成之时约为1932年。其时,科斯还是一个中国人所讲的“小年轻”,在英国一家经济和商业学院里担任“担心备课达不到水平”的助理讲师。五年后,论文发表,师友学长中有人前来道贺,但竟无一人讨论科斯的新见解。当时看好这篇论文对经济学发展异常贡献潜力的,好像只有科斯自己(他当时写信告诉友人,“我不相信我的一生中还会做出如此重要的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论文被选入美国一本重要的价格理论文选;60年代,有人在脚注里加以引证;70年代,开始有人讨论;直到80年代,引证和讨论才突然与日俱增,以致比“以前40年的总和还要多”。1991年11月,当科斯在斯德哥尔摩为他在交易费用、产权、企业和社会成本问题上对经济学的贡献而领取诺贝尔奖时,他已经80多岁高龄,垂垂老矣。 不过,即使在科斯名扬四海之后,还是少有人谈到他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我们看到,无论行家里手们同意不同意,“科斯定理”已经被广泛“考虑”过了。“交易费用”概念,有人阐述,有人运用,有人批评,也已经广泛地、甚至过于广泛地被“考虑”了。“社会成本问题”的思想,对产权、商业纠纷、环保和其他公用财产的利用,以及一切具有所谓“外部效果”的合约问题的深远影响,更是有目共睹。但是,科斯何以得出这些影响和改变当代经济学的成果来的?

1埃及金字塔的形式演变

1埃及金字塔的形式演变。从“玛斯塔巴”经多层阶梯型金字塔(如昭塞尔)到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的特点及组成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2西亚主要代表性建筑。山岳台、亚述帝国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帝国的帕塞玻里斯等。 3古希腊雅典卫城圣地建筑群的特点。(群体和单体) 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古希腊在建筑方面杰出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柱式。古希腊三种柱式及各自特点与代表性建筑。 多立克柱式(Doric)———————————————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无柱础;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 爱奥尼柱式(Ionic)三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有柱础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具有女性气质特点;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5万神庙采用了单一平面的集中式构图,顶部覆盖穹顶,被称为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古罗马万神庙(Pantheon) 特点: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形制: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m,顶端高度43.3m,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穹顶的做法: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分段浇筑混凝土,这样可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并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的凹格,每圈28个,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 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故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这是为了:①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②把墙加高,体形较匀称③当时还无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无此审美习惯 内部的艺术处理: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淡出明确而和谐,像宇宙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空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的呈现出饱满的半球形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 6古罗马建筑特征是其拱券的应用,此外还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文化,除了发展古希腊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柱式外,还创造了托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古罗马建筑广泛采用券柱结合的处理手法,实际上承重构件为“券”,“柱”不过是装饰性的壁柱。拱的形式及区别。筒拱与交叉拱、十字拱。 7罗马大角斗场的立面(柱式组合)与结构特点。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 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结构:底层7圈灰华石墩子,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是环廊,分别用环形筒形拱覆盖;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砌石墙,墙上架筒形拱,呈放射状。第二层靠外墙有2道环廊,第三道有一道,整个庞大的观众席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材料:基础:混凝土+火山石;拱顶:混凝土+浮石;墙:凝灰岩+灰华石 立面处理:分四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石墙,立面上下分主次,由于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对比很丰富,又兼本身是长圆形,光影富有变化,但又充分展现它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浑身而无始终,更显完整宏伟,叠柱式水平划分更加强了效果和整体感。 8罗马广场的演变过程。从共和制到帝国的转变,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的演变。 ①罗马共和时期——罗曼努姆广场(Forum Romanum):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周围自发性的零散的陆续建造公建庙宇等,形成开放式的广场,它是公共活动的场所。②罗马共和末期——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封闭式的广场,家神庙居中——恺撒个人的纪念广场③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建立了个人独裁,建造广场纯为个人崇拜,正中尽端建围廊式战神庙,广场周边建花岗岩围墙,除入口外,与外界完全隔绝 ——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对皇帝崇拜几至神化,广场为罗马广场之最大,多层纵深对称布局,广场入口建成凯旋门。广场两侧敞廊,外各做一半圆厅,形成纵轴。广场中心为图拉真起码铜像。广场尽端时罗马最大的乌比亚巴西利卡,后进为小庭院。树立图拉真纪功柱,小院两侧为图书馆,小院后接围廊式大院,近段正中建立崇奉图拉真本人的庙宇 总结: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广场的演变鲜明的表现出建筑形制与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表现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化皇帝的转变。 9拜占庭建筑的成就及代表建筑 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①在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 ②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③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④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⑤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代表建筑:圣马可教堂 10“罗马风”教堂平面来源于长方形的“巴西利卡”,由于教堂内部成员的增多,在其祭坛两侧增设了横向空间,即成为拉丁十字形平面。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试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试题(2017)

————————————————————————————————作者:————————————————————————————————日期: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 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古埃及历史时间轴

古埃及历史时间轴 早王朝公元前3000年——前2686年 1、第一王朝公元前3000年——前2890年那尔迈统一埃及,孟菲斯城建立 2、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前2686年象形文字得到发展 古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181年 3、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年——前2613年桥塞尔在萨卡拉建造第一座阶梯金字塔 4、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前2494年胡夫在吉萨建造了大金字塔 5、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拉斯太阳神教流行,埃及建造了很多太阳神庙 6、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佩比二世统治埃及约60年,在她统治期间,埃及得古王国走向最终衰落,传统得政权结构瓦解,国家权力逐渐转移到省长得手中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年——前2055年 7、8、第七、八王朝公元前2181年——前2125年法老更迭频繁,只就是名义上统治着埃及。省长们在其领地拥有着至高无上得权利 9、10、第九、十王朝公元前2160年——前2025年希拉康波利斯得省长们在北部接管政权,宣称对整个埃及行使主权 11、第十一王朝(仅底比斯)公元前2125年——前2055年在底比斯发展了第二个权力基地,当地贵族创建了第十一王朝 中王朝公元前2055年——前1650年 11、第十一王朝(整个埃及)公元前2055年——前1985年门图荷太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开辟了中王朝时代 12、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85年——前1795年辛努赛尔特三世统治期间(公元前1874年——前1855年),埃及获得无可比拟得繁荣 13、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95年——前1650年出现约70位统治者,国家衰落,边界控制放松 14、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50年——前1650年东三角洲摆脱了衰落得中央政府得控制,并被第十四王朝得小国王们统治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 15、第十五王朝(西克索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出现历史上得第一支外族统治者——西克索人,控制了三角洲地区 16、第十六王朝(小西克索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上、下埃及分别被底比斯得法老与西克索得国王统治 17、第十七王朝(底比斯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统治着底比斯及周围地区得法老建立了第十七王朝 新王国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 18、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年——前1295年阿赫摩斯一世领导埃及人驱逐西克索人,建立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间,埃及成为横跨亚非得大帝国,这就是埃及历史上最辉煌得时期之一 19、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年——前1186年拉美西斯一世建立了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长达66年(公元前1279年——前1213年),她就是埃及最伟大得法老之一。她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得建设,对外发动了更大规模得对西亚得战争 20、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186年——前1069年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186年——前1155年)就是新王国最后一位伟大得法老 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69年——前664年

世界经济学答案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经济形态的演变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经济形态的演变 第一部分基本内容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以及自 然经济、商品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 根本的动力 1·社会生产一方面是生产的物质过捏,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社会过程。 2·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动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和技术要素的总和。其中既有劳动资 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基本要素,又有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通过基本要素而发生作用的其他要素。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并决定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和基础。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 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5·生产力的易变性和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从基本 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否定运动则是作为占 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 (二)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 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1·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是哪四个时期

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是哪四个时期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介绍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 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 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2、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 3、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4、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贴面的装饰手法 5、克里特宫殿 6、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没有抛弃抛弃哈特什帕苏墓抛弃 6.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7.独特性,一贯性稳定性 8.爱奥尼的棱上还有还有一小段圆面 9.雅典卫城: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2)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帕提农神庙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伊瑞克提翁庙运用女性柱 10. 维特鲁伟建筑十书 11. 12)古罗马大角斗场:结构、功能、形式的统一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结构:底层7圈灰华石墩子,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是环廊,分别用环形筒形拱覆盖;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砌石墙,墙上架筒形拱,呈放射状。第二层靠外墙有2道环廊,第三道有一道,整个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知识点: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课程名称:埃及金字塔
课程类别:设计
适学年龄:3-4 岁
教学时长:60 分钟
艺术目标:
1. 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创作的魅力。
2. 多元化媒材的使用激发小朋友兴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图形演示三角形概念,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物品,引入主题。
2. 了解金字塔的产生根源与相关文化。
3. 简单了解金字塔的五种类型,及其建筑特点和建筑结构。
4.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金字塔,总结古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游戏互动,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技能目标:
1.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2. 学习各种画面场景的想象。
成长目标:
了解埃及金字塔,丰富幼儿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
创作的魅力,鼓励幼儿积极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欣赏、认识古埃及金字塔,了解古人的创造力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金字塔的科学与神秘至今为世人所敬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新知。 3. 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与玛雅文化的关系,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社会地位,了解金字塔的演变过程,产生根源及金字塔的
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金字塔是如何利用天文、地理、物理学原理建造而成的,金字塔与玛雅文化的关
系。
教具:PPT、一张 20cm 左右的正方形卡纸、大一不一的多种三角形彩色卡纸
学具:
教学引导
15mins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理论,指导了各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重商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一、重商主义理论 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其本质特征是把以贵金属即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看成国家富裕的标志。重商主义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对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迫切愿望 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主要是由欧洲的封建君主推行、实施。推行重商主义的结果是国家财富增加,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导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业资本的力量和工业(实际上是工场手工业)资本力量的比较上,始终占有优势地位。这种情况直到工业革命兴起后,才被逐渐改变过来 二、自由主义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代替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流行的结果是:①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促使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②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在激烈的竞争重,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得到强化,“二战”以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2)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重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主要作用有:①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经济思想的认识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反映,同时也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但重商主义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自由主义,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社会化日益剧烈,这时期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逐渐减弱。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又引起了通货膨胀和其他社会经济矛盾。凯恩斯主义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反危机理论,是针对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计成金字塔的形状,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石室墓→阶梯型金字塔→曲折型金字塔→红金字塔→大金字塔 在前王朝后期,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实力有限,国王们的墓地只是一个墓室,在地下用土坯建成,无地上建筑。到早王朝时期,王墓发展成长方形的平顶砖墓,称“马斯塔巴”。 阶梯型金字塔 到第三王朝约瑟初期,在萨卡拉建造了一个边长140*118公尺、高60公尺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6阶),阶梯亦象征着国王死后的升天。此墓的修建是埃及建筑史上的一次创新与革命,它首次用石头代替砖作为建筑材料,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筑,在设计思想上开拓了通向真正金字塔的道路。 曲折型金字塔 到第四王朝斯尼弗鲁时期,在达哈修建造了一个边长189公尺、高101公尺外壁下半部的倾角是54度左右,上半部则大约43度,呈现出中间曲折的型态。而曲折式金字塔的西侧与北侧均有入口,埋葬室也有变更设计的痕迹,因此可能建造时间较早。 红金字塔 第四王朝斯尼弗鲁仍不满足,又在此弯形金字塔的旁边建造了第三个呈角锥体的金字塔,此金子塔还是建在达哈修,与曲折式金字塔上方的倾斜度相当但建造年代较晚。金字塔的倾角是52~54度,但此金字塔只有大约43度,基层石灰岩已经掉光,暴露出内层的红色岩石。红金字塔的出现显示了升天阶梯的意识转变成重视阳光的过程。它成了以后10个王朝的法老们修建自己陵墓的典范,被公认为真正金字塔的开端。 传统型金字塔(大金字塔、真金字塔) 第四王朝吉札门卡雷王(第三金字塔) 边长108公尺、高67公尺门卡雷王也在吉萨建造第三金字塔,不过,规模比前述二座小了很多,边长仅及于一半,实际的体积则大约只有大金字塔的十分之一,这暗示了门卡雷王时代的王权已显著减弱。 卡夫雷王(第二金字塔) 边长215公尺、高144公尺卡夫拉王再度建设吉萨的第二金字塔。此金字塔的规模可媲美古夫王金字塔,现在仍看到包含祭殿、通道、河岸神殿等的金字塔复合体全貌。 古夫王(大金字塔) 边长230公尺、高146公尺古夫王率先在吉札西侧的台地上建造金字塔。金字塔周围排列着无数属于第四、五王朝的贵族平顶石墓,形成一个非常特别的区域。古夫王的大金字塔也被视为神圣墓地的象征。

古埃及历史

古埃及历史 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 早期埃及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 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 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 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 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 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 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埃及西部的干旱地区,从前大概是水草丰美而适于居住的。19世纪时,一位名叫布拉肯霍 尔恩的德国科学家曾根据埃及西部沙漠中存在大量古代的砾石而推测,那里以前可能有一 条大河,那些砾石乃是一条古河道。近年来的航空摄影发现,在埃及西南部确有一条古河 道的痕迹。人们推测这可能是尼罗河的古河道。可是在冰期以后,这个地区因气候变得干 燥而逐渐沙漠化,于是人们逐渐移到现在的尼罗河边来定居。 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人种融合而成的,其语言属于哈姆-塞姆语系。至于他们何时开始融合,则至今尚无定论,不过这种融合显然 开始得很早而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 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 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 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