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中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中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中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中国光明网2012-04-20 161942分享到:QQ空间新浪

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1947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亚洲首个开展援助

的国家。同年我们开展了第一个为儿童提供紧急援助的项目。

UNICEF在中国

1948年到1951年间,我们在中国的工作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救济食品,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提高母婴保健水平

、卫生条件和医疗急救能力等。这项培训项目后来影响了在中国建立的俗称“赤脚医生”的农村医疗卫生系统。

在早期的几年里,我们为受到战争影响的所有儿童提供帮助。这是体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坚持的无歧视

人道主义标志性原则的第一个实例,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在1979年得到恢复。从那时起,我们为促进中国在儿童权利上取得以下重大进展贡献了

力量。

20世纪80年代

我们支持中国卫生部加快为六岁以下的儿童全面接种疫苗的工作进度。很多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而当时中

国的偏远地区普遍缺乏冷藏设备。因此,我们帮助卫生部建立了一个疫苗冷藏和运输体系,即“冷链系统”。这

个网络不断发展并覆盖了全国几乎90%的人口。这大大提高了免疫接种计划的质量,使得由麻疹、脊髓灰质炎

、肺结核、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所导致的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

我们还开始与贫困农村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部门直接开展合作。1987

年我们在云南省开展

了第一个水和环境卫生项目,由于缺乏干净的饮水,当地儿童的死亡率较高。我们援建了供水管道、安装雨水

收集箱、修建示范厕所。一年之内,五岁以下儿童的腹泻发病率从45%下降到4.5%。

20世纪90年代

我们与卫生部密切合作,降低碘缺乏病(如甲状腺肿大、克汀病以及身心发育障碍)的发病率。我们支持政

府推广食用碘盐以减少碘缺乏症。如今,超过90%的中国家庭都食用加碘盐,这是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

议后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成就。

我们是第一个与政府合作开展艾滋病项目的国际组织。早在1996年,我们就支持政府开展疫情监测、关怀

、预防、社区教育及针对年轻人的宣传工作,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正在进行的“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

滋病”活动动员了全国数千名青少年大使。

21世纪

我们与中国政府一起,合作开展了多个重大试点项目,率先在卫生和营养、教育、儿童保护、艾滋病、水

和环境卫生,以及灾害应急响应和备灾等领域开拓了经证实成功的最佳做法。这些试点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得到

推广,并对国家的项目和政策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部分实例包括:

·母子系统保健试点项目,该项目提供全面的母婴保健服务和信息,促使孕产妇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爱生学校试点项目,使学校更安全,管理更到位,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

·石家庄市流动儿童试点项目,帮助流动人口子女享受卫生保健和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使三至六岁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为他们提供积极的

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友好家园项目,该项目为地震后的儿童提供安全的场所玩耍和学习。

·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该项目正在推动中国儿童福利体系的建立,支持通过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和

资源对原先无法获得救助的弱势儿童提供帮助。

如欲了解更多我们在中国工作的历史,以及我们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为儿童带来的福利,请参阅我们的历史

图片故事,或下载我们的30周年纪念出版物《为儿童而合作》。

今天

中国已经在改善儿童和妇女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与此同时,新的挑战也在不断出现,联合国儿童基

金会将继续为这些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寻找最佳的应对办法。目前,我们在很多领域都与中国政府开展了合作,

包括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提供帮助、防止拐卖儿童、推广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和提高办学质量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报告范本:荷兰儿童最幸福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报告: 荷兰儿童最幸福

编号:FS-DY-2016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报告:荷兰儿童最幸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荷兰儿童最幸福。 这份针对29个发达国家儿童“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显示,荷兰平均分第一,英国和美国分列第16位和26位。 这份调查设六大评比项目,荷兰在各项评比中均列名前五,并在教育、物质富裕程度、行为与风险、同学与家庭关系等四项中得分第一。 有95%的荷兰儿童表示,满意目前的生活。在物质富裕程度方面,儿童贫困率仅5.9%。行为与风险方面,荷兰儿童肥胖率仅为8.36%,在家吃早餐再出门上学的比率高达80%。 荷兰虽有性开放之名,但未成年少女怀孕率仅4.74%,在受访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荷兰规定16岁就可合法饮酒,但未成年人饮酒率仅7.03%,在受访国家中倒数第三。 在同学与家庭关系方面,80%以上荷兰儿童与父母和同

学关系良好。 报告也指出,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荷兰学生的数学、科学、阅读三项平均积分为第三名,仅次于芬兰和加拿大,也就是说,荷兰儿童的“快乐”并非以牺牲学习成绩为代价。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编号:D002 开课单位:社科部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主讲教师:熊絮茸 【教学目的】 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注重政治性和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开启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比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战略思维能力。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及要求】 导论 导论分析了20 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理论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系统阐述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讲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为认识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明确中国的定位提供了基本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基本特征,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形势严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首先我们说说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阐述自一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国内因素一随着一战的结束,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 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古代中国人就有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相似之处如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活富足安定而言又有相似之处。 国际原因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 国内因素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即有利的“世界大气候”。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先进分子眼中黯然失色,使他们把眼光投向苏俄,投向马克思主义。 其三,世界工人运动的澎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因素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马上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 由上所述可见自一战以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成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其他国际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是第二位的,它们要通过中国国内的条件才能起作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纳教字[2014]276号 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课堂 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优 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教育管理中心、县直各校(园):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十二五”中小继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训提升能力,以竞赛促进继续教育深入,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学习和应用“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增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展示我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成果和我县实施儿基会项目的成果。根据2014年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开展2014年纳雍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及儿基会项目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程序 本次竞赛评选是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全员性活动。在深入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学校、管理中心、县局层层竞赛、选拔、推荐,逐级评选和表彰的办法进行。县教育局将组织专家组对上报的成果进行评奖。 二、评选办法 1.教学技能评选 竞赛评选分A、B两个大组进行。A组含(雍熙镇)以上的学校和中小学教师;B组含乡镇及以下的农村学校和中小学教师。

A组和B组的竞赛和评选均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进行。每个学科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和综合类。其中文科类含语文、政治、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理科类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综合类含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综合实践等学科。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成果评选: (1)SMLE项目优质课评选(合并在课堂实录类)。 (2)SEL项目优质课评选。 三、评选内容和成果形式 竞赛评选以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即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主要内容。每一项参加竞赛的成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但,必须是2014年秋季学期的新作品。 成果形式:一类是通过优质课形成的课堂教学实录,另一类是自创的优秀课件。每项成果限一节课。 四、评选的条件 1.参加评选的成果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符合新课程要求和发展方向,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易于操作,有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4.所有作品必须是2014年秋季所做;优质课课堂实录要有学校开展优质课的活动及录制时间的证明。 五、评选名额分配

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 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 义。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25 分)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 活的重大举措。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提 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 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 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 ______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女口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 分) 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 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 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从客观事实出发,严谨、真实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做不到这些,不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信任度。 ②开展科学探索,创新研究成果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心得 从我记事以来,“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从最初的陌生好奇到略知皮毛再到今天对他的系统学习,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渐渐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诞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进入大学,我有幸被选为积极分子参加了院党课以及校党课的学习。在各类党课的学习中,我发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大都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来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我还了解了马克思本人,对他的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越发的敬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1841年大学毕业以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多篇论文,积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进行辩护;而当他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以后,就自觉地站在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对“劳动产生了宫殿,但是给工人产生了棚舍”的现状作了有力的鞭挞,对“把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充满了信心。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共产主义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我国的解放,发展和将来该走的路其实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个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即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的我明白了,只有好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简称UNICEF),原名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于1946年12月11日创建,其目的是满足战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 到满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的长期需求。1953年,UNICEF成为联合国系统的永久成员,隶属联合国系统,受联合国大会的委托,致力于实现全球各国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介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其国家性地方项目和国家委员会在全球191个 国家地区内开展工作。组织内大约七千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百个职位中约88%的都在前线工作,在全球有8个地区办事处和126个国家办事处,一个位于佛罗伦萨的研究中心,一个位于哥本哈根的物资供应部,并在东京和布鲁塞尔设有办事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则位于纽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促进、建立、实现儿童权利的政府间组织,通过 对全球决策者及基层各类合作伙伴的影响,将富有创意的想法变为现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坚信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并为了实现这 一目标与其他机构协力克服贫困、暴力、疾病和歧视给儿童成长之路带来 的障碍。该组织支持一切为儿童提供最美好人生开端的措施,因为在年幼 时得到适当的关爱可以为一个人的未来打下最牢固的基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女童接受教育;努力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针对 儿童常见疾病的免疫接种、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努力工作;努力防

止艾滋病在年轻人中间传播,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家庭重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鼓励全人类参与创建一个保护儿童的环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儿童权利公约》,并努力确保受歧视的人、特别是女孩和妇女获得平等待遇。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宪章》中的承诺而努力。为实现和平与安全而奋斗,并致力鼓励每个人对儿童作出的承诺负责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全球儿童运动”组织的一部分,通过该运动以及联合国关于儿童问题大会的特别会议等事件鼓励年轻人大胆说出他们的看法并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决定。 成立时间 1946年12月11日 目标动力 · 儿童同样享有权利 · 世界已为儿童制定了各项目标 · 儿童需要发言权 · 扶贫于儿童开始 · 世界人民支持儿童 · 儿童不应死于不可预防的原因 保障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并促进“儿童第一”的原则——一任何时间都让他们在资源配置中得到高度的优先性: 促进各地儿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处于最大危难中的儿童在成长期的健康快乐; 促进实现儿童权利公约阐述的儿童基本权力和达到1990年世界儿童最高级会议的目标。 使命声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使命是保护全世界儿童的权利。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对这些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儿童权利公约》是人类历史上受到最广泛认可的人权协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使命是促进保护儿童权利,帮助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并增加儿童充分实现其潜力的机会,并在在从事这方面工作时遵循《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和原则。· 联合国大会要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保护儿童的权利,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增加更多的机会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危险,不少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但最终无果。直到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摇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中国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虽然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然而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一大批革命者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摇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线转移,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在十月革命的触动下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1920年开始,一批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7月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完成建党的工作,力求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主要内容上取得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 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 “马克思主义王朝”在中国确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处于领导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就必然要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意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000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5071309070 朴济伸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是联合国大会于一九四六年为了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儿童的紧急需要而创立的。一九五三年十月本会(当时为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成为联合国的一个常设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儿童提供救援服务,其名称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但是仍然保留了其为人所熟知的英文简称,UNICEF直至今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唯一完全致力为世界上儿童的基本需要谋求幸福,改善儿童因战争而受到伤害的联合国组织,他们与其他联合国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在一百六十多个国家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各种服务,包括基本卫生保健、营养、基础教育以及清洁安全食水和卫生,其目的是减轻由于缺少这些服务而带给小孩的可怕伤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要在儿童权力公约的四大范畴指引下,在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提供及推行救援服务:生存──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的基本健康护理、供应洁净食水及卫生设施、稳定减低全球幼儿及儿童的夭折率、保障怀孕母亲的营养和健康、鼓励以母乳育婴、为婴儿提供疾病防疫及推广因腹泻导致脱水的口服防脱水治疗剂等工作,拯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保障──保障在战争中无辜受害、极度贫乏、无人照料或饱受煎熬而需要特别照料的儿童。监察各国信守儿童权益公约可有效纠正歪行并扩大援助机会。加强供应营养及辅助物资例如维他命A、防止因缺盐碘质而导致失明和弱智,从而使儿童享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发展──提供训练和教育,尤其是提倡给女童平等教育机会,并协助社区自行克服贫穷和缺乏教育机会而影响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参与──确保儿童拥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并可在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中发言。当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阻碍这些工作﹐引致大量儿童饱受灾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必定会

Information of 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介绍

Information of UNICEF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 /?ju?n?s?f/)[1] is a United Nations program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 that provides long-term humanitarian and developmental assistance to children and moth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 and its Executive Committee.[2] UNICEF was cre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on December 11, 1946, to provide emergency food and healthcare to children in countries that had been devastated by World War II. Maurice Pate, American humanitarian and businessman, co-founded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 with Herbert Hoover in 1947. Pate served as its first executive director from 1947 until his death in 1965.[3] In 1953, UNICEF beca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and its name was shortened from the original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but it has continued to be known by the popular acronym based on this previous title. UNICEF relies on contributions from governments and private donors, UNICEF's total income for 2008 was $3,372,540,239.[4] Governments contribute two thirds of the organization's resources; private groups and some 6 million individuals contribute the rest through the National Committees. It is estimated that 91.8% of their revenue is distributed to Program Services.[5] UNICEF's programs emphasize developing community-level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children. UNICEF was award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65 and 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of Concord in 2006. Most of UNICEF's work is in the field, with staff in over 19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More than 200 country offices carry out UNICEF's mission through a program developed with host governments. Seven regional offices provide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country offices as needed. Overal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akes place at it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UNICEF's Supply Division is based in Copenhagen and serves as the primary point of distribution for such essential items as vaccines, antiretroviral medicines for children and mothers with HIV,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emergency shelters, family reunification, educational supplies, among others. A 36-member Executive Board establishes policies, approves programs and oversees administrative and financial plans. The Executive Board is made up of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who are elec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usually for three-year terms. UNICEF School in a box contains basic educational items for 1 teacher and 40 students Recent executive directors of UNICEF include Carol Bellamy (1995–2005), a former head of the Peace Corps, and Ann Veneman (2005-2010), a former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whose mandate included increasing the organization's focus on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Since 2010, the current Executive Director of UNICEF has been Anthony Lake, a former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书报告

读《共产党宣言》及感想 姓名:王磊学号:2016310492 组别:第3组组长名字:段小宇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当代无产阶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与巨大推动作用。《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指出了为共产党的目标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之间的联系。自从1848年2月发表以来的160多年里,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命运而抗争,为了人民的命运而奋斗。 1.《共产党宣言》的思维框架 在《共产党宣言》的正文框架上,引言部分主要讲的《宣言》的发表背景与目的;正文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互相矛盾、互相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与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与理论原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阐述共产党的主义和指导思想,批判错误思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讲无产阶级革命者在现实中的斗争策略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整个理论的源头。自从发表以来,它就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帷幕,象征着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的开始,指出党在阶级斗争中要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相结合,要建立广泛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同时指出所有制问题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以及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共产党宣言》就是主要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通过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而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受到剥削、压迫最为残酷,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同时与小农、小手工业相比,它与坚定的社会大生产相联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同时它能够组织起来,也具有组织性,同时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具有广泛性。因此无产阶级肩负着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世界历史使命。 恩格斯曾强调过《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这说的实际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与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指导作用1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指导作用 姓名 专业 时间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改革开放,为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的历程,不仅展现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广阔前景,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构筑了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广阔平台,有利于我们党在广泛吸收当代人类社会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括,不断增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优势。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理论,它在本质上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历程。这一历程不仅展现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广阔前景,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开拓性、继承性、系统性、前瞻性、务实性、本土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