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难易程度也不同。例如多血质的人容易形成热情活泼、机智开朗的性格特征,却难于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特征。而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性格特征,但却难于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性格特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环境对于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极具挑战和考验的。一般来说,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敏,很容易应付多变的环境,可以合理运用巧妙的方法对付变化的环境;而黏液质的可以忍耐进而适应环境的变化;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突然的环境变化可能引发他的强烈不适和不快,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抑郁质的人过于敏感,突变的环境会是他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后两种类型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差。

1.1.5 特质类型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良好的状态。心理和身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和转化的。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力,增强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兴趣及信心;而消极不良的情绪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甚至会造成身体器官及其生理过程的异常。不同特质类型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情绪兴奋性的也强度不同,这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一般来说,较为极端的特质类型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总之,了解和科学的运用人格特质理论,清楚人格特质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大学生今后心理健康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社会适应性

1.2.1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奥尔波特研究了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及内部动力组织,总结出“成熟人的模式”;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全新视角描述了“机能完善的人”模式。马斯洛则提出了“自我实现者”模式;弗兰克认为有“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纵观以上的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学者的心理健康研究大多偏重通过描述适应社会的行为表现来界定人的心理健康,而较少从决定人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内在心理机能特性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来加以考察。而这恰恰是社会适应性研究应该加以重视的维度。

1.2.2社会智力与社会适应

纵观前人研究,许多从事智力研究的学者都一致认为,社会智力是一种适应社会生活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智力的理论主要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认知的内容和认知能力的行为表现,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认知水平是评价个体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不仅是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它还包括对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正确、良好的社会认知是社会适应行为的基础。

1.2.3.社会胜任力与社会适应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约翰瑞文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所需的相关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出评价个体胜任社会工作的三个主要能力成分。另外,他还列举了三十七条较为具体的胜任能力成分。

1.2.4.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自我监控的相关研究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戈夫曼(角色理论)和亚力山大(印象管理理论)等人认为,社会交往要求人们有意识地去探究并了解他人行为的内在含义,愿意使用印象管理技术,并具有维护“面子”需求和拥有自我表现的能力。这种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有着积极的影响。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的关系

目前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人格特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和学习适应性上。一些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倾向越强,则更倾向于心理外控型。另外,该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和外控倾向可能会对大学生迅速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以及成功胜任大学生的学生角色和学习职责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习适应性也越好。表明大学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大学阶段的学习。进一步对学习适应性做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且其预测

力很高。由此看出,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关系较为密切。

1.4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面临着从学习到生活各个方面的转折,极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因此,这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突出的一类心理问题。然而,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除去环境这一客观因素外,本研究着重从个人主观方面即人格特质,来讨论其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和假设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的测量,探索两者的隐含关系。研究假设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应方法。

2.研究方法

2.1 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大学学生,发放问卷,共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2,女生127人,男生162人,主要涉及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心理和艺术等7个专业;平均年龄19.6岁。剔除不合格问卷的标准是:(1)有漏选题目;(2)连续选择同一选项过多等。

2.2 工具

2.2.1五因素人格问卷是由周晖等根据国外大五人格因素问卷编制的适用于我国的人格问卷,经邹泓修订后,其中包含外向性(E)、宜人性(A)、情绪性(N)、谨慎性(C)和开放性(O)5个维度。问卷由50个项目组成,从1“一点也不像我”到,5“非常像我”,1-5级计分

2.2.2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 量表是由7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整个量表有60个项目,描述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适应状况,均采用自陈作答形式,每个自陈式语句后面有5个选项,分别是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适应总分在60~300分之间,标准分在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适应状况越好。该量表间隔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96,各分量表的信度介于0.955~1.000之间。量表具有良好的构想、区分和同时效度。

2.3 测量过程本研究采用团体测试方法,统一主试和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实施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以确保学生答卷时的真实性。调查结果由SPSS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4 数据统计测试结束后,将青少年五因素人格问卷,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数据通过手工录入计算机,数据统计处理运用SPSS11.0软件,将青少年五因素人格问卷,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问卷得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

3.调查结果

3.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总均分为3.34分(最高为5分),略高于平均分。以社会适应的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作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291)=2.736,P<0.01;F(3,289)=2.621,P<0.001),交互作用不显著(F(3,289)=0.858)。随后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人际关系适应和满意度维度性别差异显著;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和满意度三个维度年级差异显著。见表3.1;3.2;3.3。

表3.1人口学变量与社会适应得分的方差分析

因子自由度 F值 P值

性别 1 2.736 0.004*

年级 3 2.621 0.000**

性别*年级 3 0.858 0.573

*P<0.01,**P<0.001

表3.2 不同性别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比较(M±SD)

因子全体男女 F

n=292 n=165 n=127

人际关系适应 M±SD 3.45±0.66 3.42±0.62 3.52±0.65 3.96*

学习适应 M±SD 3.32±0.65 3.33±0.64 3.30±0.67 0.44

校园生活适应M±SD 3.65±0.67 3.38±0.66 3.31±0.66 1.98

择业适应 M±SD 3.38±0.64 3.37±0.67 3.42±0.64 0.07

情绪适应 M±SD 3.36±0.63 3.34±0.63 3.34±0.63 0.42

自我适应 M±SD 3.52±0.65 3.57±0.62 3.51±0.65 2.59

满意度 M±SD 2.89±0.80 2.96±0.81 2.81±0.81 7.23**

社会适应总分 M±SD 3.34±0.60 3.36±0.52 3.35±0.50 0.35

*P<0.05,**P<0.01

表3.3 不同年级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比较(M±SD)

因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F

n=96 n=75 n=68 n=53

人际关系适应 3.43±0.62 3.56±0.61 3.44±0.67 3.42±0.62 1.77

学习适应 3.36±0.61d 3.30±0.67 3.37±0.72d 3.22±0.63ac 3.20*

校园生活适应 3.45±0.64 3.37±0.65 3.28±0.67 3.32±0.66 2.47

择业适应 3.35±0.63 3.36±0.67 3.38±0.68 3.44±0.65 0.87

情绪适应 3.44±0.58cd 3.38±0.65d 3.30±0.62a 3.25±0.64ab 4.59**

自我适应 3.57±0.59 3.57±0.68 3.51±0.60 3.47±0.67 1.96

满意度 3.02±0.78bcd 2.86±0.82a 2.85±0.81a 2.76±0.78a 4.82**

社会适应总分 3.42±0.48 3.39±0.52 3.32±0.51 3.32±0.48 1.70

表中数字右上角的a、b、c、d分别代表与其存在显著差异的年级,

其中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P<0.05,**P<0.01。

3.2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的相关

人格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16~0.57之间,尤其是外向性与人际关系适应,谨慎性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系数达0.50以上。见表3.4。

表3.4社会适应各维度标准分、总分标准分和五因素各维度均分的相关分析因子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谨慎性开放性

人际关系适应 0.57** 0.48** -0.31** 0.32** 0.44**

学习适应 0.27** 0.35** -0.19** 0.56** 0.33**

校园生活适应0.41** 0.36** -0.28** 0.32** 0.34**

择业适应 0.35** 0.36** -0.26** 0.41** 0.35**

情绪适应 0.40** 0.37** -0.34** 0.30** 0.38**

自我适应 0.41** 0.37** -0.42** 0.31** 0.39**

满意度 0.28** 0.17** -0.16** 0.27** 0.24**

社会适应总分 0.51** 0.48** -0.37** 0.47** 0.48**

**P<0.01

3.3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差异

五因素人格特质以不同方式组合成人格类型,能集中反映人格的整体特征。因此,对人格做快速聚类,综合考虑类间均方与类内误差均方之比及各类别分数特点等因素,得到三类比较合理,类型间差异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的人格类型。人格各类型的特点和人数比例分别为:和谐型(31.51%):外向、宜人、谨慎、开放性得分高,情绪性得分最低;情绪型(38.36%):情绪性得分最高(最不稳定),其他人格维度得分介于两类之间;退缩型(30.13%):外向、宜人、谨慎性和开放性得分都很低,情绪性介于两类之间。比较三种人格类型个体的社会适应状况发现,三者间两两差异显著,和谐型最好,情绪型其次,退缩型最差。见表3.5。

表3.5 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比较(M±SD)因子和谐型情绪型退缩型 F

n=92 n=112 n=82

人际关系适应 3.90±0.542,3 3.34±0.561,3 2.98±0.491,2 191.37**

学习适应 3.65±0.672,3 3.21±0.601,3 2.96±0.521,2 88.33**

校园生活适应 3.75±0.652,3 3.23±0.571,3 3.02±0.541,2 111.11**

择业适应 3.75±0.582,3 3.27±0.591,3 3.01±0.551,2 106.91**

情绪适应 3.70±0.572,3 3.21±0.551,3 3.02±0.561,2 108.48**

自我适应 3.91±0.582,3 3.37±0.571,3 3.21±0.551,2 116.63**

满意度 3.11±0.792,3 2.81±0.771,3 2.60±0.711,2 25.04**

社会适应总分 3.72±0.422,3 3.24±0.421,3 3.00±0.371,2 216.46**

注:表中数字右上角的1、2、3分别代表与其存在显著差异的人格类型,

其中1:和谐型;2:情绪型;3:退缩型。

4.讨论

4.1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性别和年级特点

在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适应性结果分析中显示,女生的人际关系适应状况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活满意度则显著高于男生。这也许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社会角色的差异。鉴于社会角色期望的不同,女生会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的亲社会性。②动机定向的差异。许多研究表明,女生倾向于定向于人际关系领域,而男生则主要定向于成就领域[3],这样便直接造成了女生的人际关系要好于男生。③男女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通常而言,与女生相比,男生的独立意识会更强,因此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更加直率、明朗。女生则可能更加内敛,不善于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活动与他人分享,而将情感掩藏。对社会适应年级差异的综合考察发现:个体的社会适应状况会随着年级升高逐渐降低,即大一的适应状况最好,最差的为大四。这与Christopher等人发现的年级越高社会适应会越好的研究结论不符[4]。Christopher的纵向研究更多反应了社会适应在个体身上发展特征,本研究

中运用的横向调查的方法则更多反应了目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大一新生,由于刚刚告别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环境,惯性使他们仍然保持高中时的学习习惯,所以更容易适应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相比,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新环境容易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然而由于大学生活的进行,面对考研、就业环境的日益激烈及未来前途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情绪等适应性方面也显得不够好。

4.2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间关系密切,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Costa和McCrae的研究表明:人格的五因素与主观幸福感间均存在显著相关[5];毛晋平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宜人性和情绪性能有效预测其学习适应性[6];马煊等人发现,五因素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是明显的,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7]。五因素人格中的情绪性表现为容易冲动、脆弱等,通常被作为人格中的脆性因素而加以关注。大量研究发现,情绪性与个体的消极适应间关系密切[6]高情绪性的个体对外界刺激敏感,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面对压力时情绪波动明显,甚至因冲动而出现不理智行为,这与本研究发现情绪性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社会适应状况也是一致的。作为人格五因素的特定组合,人格类型能集中反映个体的整体特点,和谐型主要表现为外向,与人交往融洽,遵从规范,情绪稳定等,是最为健康的人格类型,因而社会适应的状况最好;而情绪型人格的个体突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任性,脆弱或容易冲动、暴躁等,社会适应的状况较差;退缩型则羞怯、胆小、沉默寡言、多愁善感、过分焦虑、自卑、性格孤僻、对人对事感情冷漠、遇事尽量逃避,因而社会适应最差。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格类型和社会适应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其中,外向性与人际关系适应,谨慎性与学习适应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值得注意。当然,社会适应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并不是某一两个因素单一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社会、家庭的多方努力下,针对不同大学生的特点,为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完善人格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陶沙.从生命的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2000,2:81-87

[2] 吉红,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恋爱交际择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45.

[3] 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J].1995,2:180-182

[4] Christopher AL, Nancy C.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constraint: When making friends is har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1989,56(4):649-661

[5] Costa PT, McCrae RR.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1980,38:668-678

[6] 毛晋平,何炎芬.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08,

16(2):200-201

[7] 马煊.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04,12(1):48-55

[8] 卢大振,华蕾蕾.世界心理学名著导读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66.

[9] 贾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2.

[10]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6.

[11] 艾森克.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册[M].阎巩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8.

[12] 迈尔斯.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7.

[13]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5.

[14]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6.

[15]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4.

[16]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

[17] 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6.

[18] 王玲.心理卫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47.

[19] Hannum JW, Dvorak DM. Effects of conflict, divorce, and attachment patterns on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ocial adjustment of college freshme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Development,2004,45(1):27-42

[20] Van den Oord, Van Rossem R. Differences in first graders’school adjustment:The role of classroom

characteristic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group.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2,40(5):371-394 [21] Buhs ES, Ladd GW. Peer rejection as an antecedent of young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an

examination of mediating process. Development Psychology,2001,37(4):550-560

[22] Jüri Allik, PhD.PERSONALITY DIMENSIONS ACROSS CULTUR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05.

附录A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二)学校________院系_________专业_______年级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

项目顺序项目不同

不太

同意

不确

比较

同意

同意

1 每天的生活中总是有我感兴趣的事情 1

2

3

4 5

2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像现在这样生活 1 2

3

4 5

3 我总是感到心情愉快 1 2 3

4 5

4 我平时常看与专业有关的书 1 2 3 4 5

5 我很少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2 3 4 5

6 遇到灰心的事情,我常常一筹莫展 1 2 3 4 5

7 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活很满意 1 2 3 4 5

8 我清楚地知道毕业后该继续深造还是工作 1 2 3 4 5

9 我对现在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1 2 3 4 5

10 我认为自己的优点多于缺点 1 2 3 4 5

11 很多人都找我和他们一起玩 1 2 3 4 5

12 我从不通过阅读各种有关择业的书籍来了解不同

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1 2 3 4 5

13 当我不想一个人做事时,总能找到人陪我 1 2 3 4 5

14 我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1 2 3 4 5

15 我从不感到孤独 1 2 3 4 5

16 我总是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鼓励自己 1 2 3 4 5

17 我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1 2 3 4 5

18 我不知道怎么夸奖别人 1 2 3 4 5

19 我不会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制定计划 1 2 3 4 5

20 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1 2 3 4 5

21 我很少感到紧张或焦虑 1 2 3 4 5

22 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一些业余爱好 1 2 3 4 5

23 我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1 2 3 4 5

24 我经常对学习进行反思 1 2 3 4 5

25 当我受到打击时,我会想到自己好的一面 1 2 3 4 5

26 虽然我的业余生活很贫乏,但我不知道怎样

改变这种状况

1 2 3 4 5

27 我总是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1 2 3 4 5

28 我不知道如何分配学习时间 1 2 3 4 5

29 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 1 2 3 4 5

30 我非常厌烦现在的学习 1 2 3 4 5

31 与同龄人相比,我感到很知足 1 2 3 4 5

32 我不习惯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 1 2 3 4 5

33 我不为自己的外貌而烦恼 1 2 3 4 5

34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总是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1 2 3 4 5

35 当我有困难时,有很多的人愿意帮助我 1 2 3 4 5

36 我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1 2 3 4 5

37 我知道如何关心别人 1 2 3 4 5

38 我的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1 2 3 4 5

39 我常常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来调整情绪状态 1 2 3 4 5

40 我很少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 1 2 3 4 5

41 我会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1 2 3 4 5

42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接纳自己 1 2 3 4 5

43 很多人都愿意和我交往 1 2 3 4 5

44 我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 1 2 3 4 5

45 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使自己高兴起来 1 2 3 4 5

46 我喜欢学校的娱乐、休闲或锻炼场所 1 2 3 4 5

47 我总是总结考试失败的经验教训 1 2 3 4 5

48 我认为大学生活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 2 3 4 5

49 我总是想办法来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 1 2 3 4 5

50 我善于用言语和别人进行沟通 1 2 3 4 5

1 2 3 4 5 51 我经常有意识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的工

作做准备

52 我非常适应大学里的生活 1 2 3 4 5

53 不高兴时,我只会抱怨 1 2 3 4 5

54 我觉得现在的宿舍很舒适 1 2 3 4 5

55 遇到陌生人时,我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谈 1 2 3 4 5

56 当我想聊天时,总能找到人和我一起聊 1 2 3 4 5

57 我觉得自己对未来从事什么工作越来越迷惘了 1 2 3 4 5

58 当心情不好时我会出去散散心 1 2 3 4 5

59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大学的学习了 1 2 3 4 5

60 我会努力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我的业余生活 1 2 3 4 5

附录B

“大五”人格问卷

姓名:性别:年龄:年级:

指导语:在以下的每个数字号表中,指出你一般最想描述的点。假使态度中等,就将记号打在中点。

1.迫切的5432 1 冷静的

2.群居的5432 1 独处的

3.爱幻想的5432 1 现实

4.礼貌的5432 1 粗鲁的

5.整洁的5432 1 混乱的

6. 谨慎的5432 1 自信的

7. 乐观的5432 1 悲观的

8. 理论的5432 1 实践的

9. 大方的5432 1 自私的

10.果断的5432 1 开放的

11.泄气的5432 1 乐观的

12.外显的5432 1 内隐的

13.跟从想像的5432 1 服从权威的

14.热情的5432 1 冷漠的

15.自制的5432 1 易受干扰的

16.易难堪的5432 1 老练的

17.开朗的5432 1 冷淡的

18.追求新奇的5432 1 追求常规的

19.合作的5432 1 独立的

20.喜欢次序的5432 1 适应喧闹的

21.易分心的5432 1 镇静的

22.保守的5432 1 有思想的

23.适于模棱两可的54321适于轮廓清楚的

24.信任的54321怀疑的

25.守时的54321拖延的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VS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VS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 (一)在校大学生 1)大学: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2)University: an institution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where you can study for a degree or do research--<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PS:大学:最高层次的教学机构,在那里你可以通过学习取得相应的学位或做研究。 3)“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人民日报 2010.12.31 4)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5)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 6)大学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另外,根据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的关系说明,积累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 7)大学阶段是形成知识体系的最佳时期,此时段积累知识可获得知识上质的飞跃,从而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显得更重要 (二)积累知识:积累: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 (三)人格: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 引解: 1)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2).人的道德品质。梁启超《新民说》第五节:“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3).谓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遗传、身体因素(身体机能)、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和社会实践、社会文化、自然物理因素 5)孔子被称作孔圣人,其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被称作贤人的就有七十二位之多,他们以德闻名,自然他们的人格已相当健全。然而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他们能带给我们如今高品质的生活么?他们能制造手机电脑么?能带给我们高铁飞机么?显然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大量需要具备专业知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1.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调查表

大学生职业生涯社会支持网络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希望获得您的支持,请您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如实填写以下学术性研究问卷,调查资料仅作研究之用,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答。再一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您所在的学校: 班级: 您的姓名: 学号: 您的性别是: (1)男 (2) 女 您的年龄: 岁 您的受教育程度: (1)专科 (2)本科 (3)研究生 您是独生子女吗? (1)是 (2)否 您是学生干部吗? (1)是 (2)否 第一题 Q1.假设你需要借一笔钱来创业或购置去应聘单位面试的服装等物品,约等于一两个月的收入,你会向谁借呢? 只需要填写他们的姓或是第一个开头字母,填在下面的代码ABCDE 中。如果超过5人,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但从下一题开始仅提供代码(A -E )中人的信息即可。 A 、 B 、 C 、 D 、 E 、 Q2. ) 男 (1) 女 (2) Q3. 小学 (1) 初中…… 2 高中 (3) 大专 (4) 本科 (5) 研究生 (6) 不知道 (9) Q4.平均而言,你与上面提及的这些人(A -E )几乎每天聊天、至少一星期一次、至少一个月每天......1 每周......2 每月......3 很少......4 不知道 (9)

Q5. 少于3年… 1 3—6年 ...2 6年以上...3 不知道 (9) Q6.年龄数字 不清楚 (9) Q7. 父母.........1 恋人 (2) 兄弟姐妹...3 亲戚 (4) 老师.........5 朋友.........6 同学.........7 邻居.........8 顾问.........9 其他 ......10 不知道 (99) Q8.上面提及的这些人(A -E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1) 经理人员…………… 2 私营企业主 (3) 专业技术人员 (4) 办事人员 (5) 个体工商户 (6) 商业服务人员……… 7 产业工人 (8)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 (9) 失业半失业人员 (10) 学生 (11) 无业人员 (12) 其他 (13) 不清楚 (99) PS :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人格特质的自我分析

人格特质的自我分析 学号:0911011001 姓名:潘建丽 班级:09应用心理要分析自我的人格特质,先要明白其内涵。哪什么是人格呢?一般说,某人有人格,某人无人格。这里指的是尊严、独立性等。奥尔波特指出:要从心理结构来理解人格。艾森克说,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特质。它可由外因激发或促成,是生理冲动、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机制、兴趣和理想,它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 这个阐释包括四个含义:1、人格是稳定的,不可能今天是这种,明天是那种。2、人格具有完整性,各种表征如情操态度等是相互联系的。3、人格是人的生理机制及周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格具有社会性。4、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特的。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有关于人格的发展问题,卡特尔注重人格的决定因素和结构特质的发展形态。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外部环境而言,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对自己的人格分析: 我是具有社交型和协调型的人格特质。根据大五人格因素,我具有外倾性因素,回顾我往日的生活,我认为我的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伴随着变化。 一、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我的爸爸具有外倾性的人格特征,虽然他是文盲但是他喜欢交友,个性豁达、开朗,而我妈妈则是一位温柔、恬静的农村妇女。而我则吸收了爸爸、妈妈的优点。 2、早期的童年经验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因为生活很艰苦,我必须早早的学习干家务和地理的农活,回忆那时的童年生活真的很充实、美丽。我从七岁就开始做饭、干家务,还得照顾妹妹。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形成过程 1、童年 我爱我的家人,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爸爸,虽然是文盲,但他凭借自己的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起整个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学会了爸爸的乐观与坚强不屈,学会了妈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攻辩问题

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有请反方三辩,(谢谢,请问)。创新出来的知识能否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推动其发展? 反方三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知识创新是在地球之外的某个社会进行的,又或者对方辩友认为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体系之外进行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体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完成的,它仅仅创造出来还不够,还需要应用于社会生产力,这就是知识创新意义之所在。 正方二辩:那么你方的定义就是说知识创新还包括创新出来的知识的使用过程。 反方三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创新出来的知识是不能用的。 正方二辩:那么请问:知识积累是否也包括积累的知识的使用呢? 反方三辩:应用本来就既包括创新,也包括积累,而在应用过程中明显创造性的应用更为重要,对方辩友应该听说过活学活用,因时因地制宜吧。 正方二辩:所以是否每一次人类创新出来的知识最终都会积累沉淀为人类知识不断增长的一部分,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是不是说积累离不开创新,创新也离不开积累呢?这一点是我方和对方已经达成共识的,但是对方辩友似乎无法从其必要性推出其重要性,他们两个互为前提,但是明显知识创新更为重要。 正方二辩:请对方不要扣我帽子,(继续谢谢),请问这上面那个过程是不是知识由少到多的个人积累和向社会横向积累的一个过程呢? 反方三辩:无论如何积累知识都是创造出来的。(时间到,谢谢) 主席:谢谢两位,有请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为 1 分30 秒。请控制好。 反方二辩:有请对方二辩,谢谢。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社会转型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正方二辩:当前我国的确是属于社会转型阶段,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借鉴和吸取前人的经验,让我们的知识积累不断发展,为什么要科教兴国,就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 反方二辩:请教了,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方二辩: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当前太多的人想去创新可是知识积累的又不够,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社会上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不够脚踏实地不够真真扎扎点滴积累的这样一个状态呀!

人格的基本构成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

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3、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2)Sass和Mattson(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3)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4)Myers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的,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的目的。林南等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攻辩问题

1、如果一个人因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导致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在所处集体中得以施展、对方辩友是否觉得这样很悲哀呢?个人在集体所发挥力量的大小、不仅在于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是他是否懂得与人交流协调发挥、这是能力的体现、也是人格的体现。(可以,但是可以在紧扣一下辩题) 2、学知识是为了(学习更新更难的知识还是把自己培育成一个人才?)? 学知识当然是更好地利用、而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把好的知识运用到正确的方向上、。我们只有更注重人格塑造才能内化我们积累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认识价值,社会价值。 3、积累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辩友如何论证它在大学期间对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呢?(可以) 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于知识积累这一方面,弱化了人格塑造。而大学后我们面对的社会道德环境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这种环境明显不适合人格塑造的进行。而大学相对社会来说环境稳定,安全。那么大学生目前便处于了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 4、大学是为社会培养可以创造价值的人才、而积累知识是将已经存在的知识积累起来、难道积累够了知识就能够创造价值了么?社会需要合格大学生,而在这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社会却无法给大学生提供优于大学的环境,且人格塑造相对于社会建设重任所需的目标水平较知识积累有更大得差距,因此这一矛盾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大学内更注重人格塑造,这也是大学生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条件 5、请问对方辩友、那您辩论的时候是希望形单影只还是队友协助合作呢?(难道积累知识就是一个人孤单地学习吗亲?我一群人学习一起积累知识不行吗?!)很显然、我们大家都希望与人协作、而团队合作精神就是一种人格的体现、 6、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先做人后做事?(这个可以,但是乃自己要知道怎么解释,如果对方说啊,对方辩友对不起我不知道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吗?是我的话我肯定会这样说)知识的积累是做事的表现、而人格的塑造是做人的表现、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先决条件 7、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觉得周恩来总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偶像呢? 周恩来总理虽然高考落榜、但却是因为他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和其完美的人格魅力激励了几代人、甚至他的政敌都为之屈服。(周总理也许是乃的偶像,但不素我的) 8、请问对方辩友、您在遇到挫折时您首先是想我要坚持(这个地方可以更加犀利)还是回忆一下我学过什么样的知识呢?(可以,但是精准用词)我想对方辩友一定是个沉着冷静遇到挫折不放弃不气馁的人、肯定是您那高尚的人格给了您坚强的后盾让您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来接受生活中的各个挑战啊。 9、对方辩友,您是愿意吧这些时间更多的花费在课本上吸取一些所谓的理论知识还是更多的用于参与社会活动来丰富社会经验完善个人素质呢?大学学习的目标是使我们能成为社会未来的精英,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行为倾向,科学的认知方式,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清晰的人生目标、使我们人格中的心理特质、心理认知和心理倾向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学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 10、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一直要提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呢? 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精神的本质属性即为人格、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下,“私已主义”、“拜金主义”强烈冲击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这既是追求个体生命完整的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有句名言,“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他创立了人格特质学。他反对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认为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力组织。他认为人格是由心理及生物结构组成,其各方面都是连续的。为此,他将健康的人格归纳成如下六个特点。 同志们自行对照吧 (1)自我广延的能力(cpadty for self extension);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许多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成宗教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嫉妒心。这种人也有同情心,他们能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与信念上的主要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自我承认)。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也具有积极的意象。所谓自我意象,即自我形象或对自己的看法。 (4)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不是报据自己的以往留存的消极元意象或希望那样

来看待事物。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是极为明白的,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他们也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阿尔波特认为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哲学,信条,生括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阿尔波特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他还花了不少精力投入"成熟者"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强烈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残缺心理学",价值研究是人格特质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阿尔波特相信一个人的努力、希望和生活意义都出于自身的价值观。他发展了斯普伦格“人的类型”(1922年)的原意,不把人们看作是六种价值观中某种类型的人,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六种基本的可变价值方向,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建构于生活的一致性之中。 六种价值方向的表现如下: 1、理论型

我的人格特征分析

我的人格特征分析 心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的学科,能帮助我们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人格发展规律。先从多元类型理论中的气质类型学说、卡特尔特质因素两方面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不同角度分析自己日常行为,处事方式,再探讨改善行为和完善人格的方法。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我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了如下分析: 一、气质类型的体液说 气质学说把人的气质分成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按照气质类型的体液说分析,我属于典型的多血质类型。有这种气质类型的的人情感丰富、外露却不稳定,思维敏捷却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他们的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做的气质类型判别的自填式量表,我的得分是在多血质的范围,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确实也表现出这种气质类型的特点。我活泼好动,运动神经比较发达,且能很快掌握驾驶技术。善于交往,在新环境里不会感到拘束,适应性也很强,表现在我能很快融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富有精力而效率较高,但会表现出三分钟热度,耐性不佳,比如,高中时的数学是我最弱的学科,但上课时我总能很快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与方法,但在遇到解法复杂的难题

时会下意识地去放弃。但在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比如背书,无论是高中时背的历史政治地理,还是大学时闭卷考试的科目,都能静下心把书360度全面看遍。我对事情的情感比较容易变,如当遭遇不顺利时,热情就容易消失。而且我做事比较粗心,典型表现是算数总是容易出错。 针对我在日常生活中富有朝气、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但有时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的特点,进行自我完善应该从发扬灵活性和增强耐性这两个角度出发。我选择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也是从灵活性与性格开朗考虑的,我的性格与专业的要求比较相符。而且我适宜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在增强耐性方面,主要是多训练自己的毅力,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提高自制能力。如学习修身养性之法,练练太极和瑜伽,多看一些书,磨练心性。 二、卡特尔特质因素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对人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特质的结构网络模型。后又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根据十六中人格因素调查表测试结果,我的多项结果偏向平均水平,如情绪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激进性自律性、紧张性等。我想这都是和我本身随遇而安,不喜欢出风头,安于现状,不喜欢挑战的个性是有关的,我最大的追求就是做一个普通的小市民,不想做英雄不想当大官,敬佩优秀人物却从不嫉妒也不会想发奋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我很保守,不喜欢冒险,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1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悲观 悲观心态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对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伤害极大,应引起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如何调适、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种调适方法:1.越担惊受怕,就越易遭灾祸。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条件。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为了克服激惹的缺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几种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辩论赛-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资料

开篇立论 各位评委,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认为“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 塑造指定形的过程。人格指个人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 以下陈述我方观点之所以正确的理由 1.在大学阶级,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期,这期间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性格突破儿童模型,向成人模型过渡,可以说,大学阶级的人格问题比其它阶级更值得的关注和探索。大学阶级正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格的定形。所以大学阶段不仅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塑造人格的黄金时期! 2.研究表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时代的脉搏,应与时俱进,因为个人人格直接关系着祖国的伟大复兴。虽然知识的丰富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但人格的完善程度却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同时间接地关系着人类社会是否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大学阶级应把塑造人格放在首要的位置。。 3.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精神的本质属性即为人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作为一种解放的教育,必然包括人格教育。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下,“私已主义”、“拜金主义”强烈冲击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这既是追求个体生命完整的需要,也是服务祖国人民的需要,更是21世纪大学生的需要。 4.大学学习的目标是使我们能成为社会未来的精英,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行为倾向,科学的认知方式,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清晰的人生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使我们人格中的心理特质、心理认知和心理倾向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学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更应注重人格的塑造。综上所述,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 最后给对方一个友情提示:“知识积累”和“知识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希望你们不要混为一谈。 积累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人格啊,那是基础 要成才必先成人 人格定义:所谓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秉承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比价稳定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是个人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辞海定义)。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人格基础上进行对人格完善的过程。 在大学塑造人格的必要性: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于知识积累这一方面,弱化了人格塑造。而大学后我们面对的社会道德环境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这种环境明显不适合人格塑造的进行。而大学相对社会来说环境稳定,安全。那么大学生目前便处于了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此时不塑,更待何时?我们只有更注重人格塑造才能内化我们积累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认识价值,社会价值。 社会需要合格大学生,而在这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社会却无法给大学生提供优于大学的环境,且人格塑造相对于社会建设重任所需的目标水平较知识积累有更大得差距,因此这

(完整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 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爱的方式。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第二,理性的方式。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

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第二,剥削倾向。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第三,囤积倾向。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第四,市场倾向。把自己看成卖主,同时又把自己看成待出售的商品,所以他的自我价值建立在无法控制的条件下。 二.社会化过程的性格取向 弗洛姆认为,社会生活中,人除了与世界的同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外还有人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倾向有两种:不健康性格倾向和健康性格倾向。 1.不健康性格倾向:第一,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在人与人的联系着中那个失去了独立性,通过依赖他人?主动依赖或被动依赖%来建立人际关系。以逃避不堪忍受的孤独和分离。这种关系存在两种形式:受虐倾向和施虐倾向。施虐倾向是共生关系的主动形式。第二,疏远关系。疏远关系是与共生关系相反的一种关系。其表现形式为破坏倾向和退却倾向。破坏倾向是疏远关系的主动形式。 2.健康性格倾向:以上四种性格倾向都不能使自己克服孤独和不安全感,都是消极自由的状态,而积极自由的状态则“在于全面总体的人格的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就是积极的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性潜能,通过这种活动,人既能保持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