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4年)

第一章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一.学习目标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二.知识归纳

工业制硫酸

1.原料:主要有硫铁矿、(或者硫磺)、空气、有色金属冶炼的烟气、石膏等。 2.生产流程

(1)SO 2的制取 (设备:沸腾炉)

①原料为硫黄:S +O 2 =====点燃SO 2, ②原料为硫铁矿:4FeS +11O 2=====高温

8SO 2+2Fe 2O 3。 (2)SO 2的催化氧化 (设备:接触室):

2SO 2+O 2 催化剂

2SO 3 (3)SO 3的吸收 (设备:吸收塔): SO 3+H 2O===H 2SO 4。注意:工业上用98%的浓

硫酸吸收SO 3 ,这样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效率。 3.三废的利用

(1)尾气吸收

废气中的SO 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 4)2SO 4作化肥,SO 2循环使用。 SO 2+2NH 3+H 2O===(NH 4)2SO 3或SO 2+NH 3+H 2O===NH 4HSO 3

(NH 4)2SO 3+H 2SO 4===(NH 4)2SO 4+SO 2↑+H 2O 或2NH 4HSO 3+H 2SO 4===(NH 4)2SO 4+2SO 2↑+2H 2O (2)污水处理

废水可用Ca(OH)2中和,发生反应为SO 2+Ca(OH)2===CaSO 3↓+H 2O 。 (3)废渣的处理

作水泥或用于建筑材料;回收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

4.反应条件: 2SO 2+O 2 催化剂

2SO 3 放热 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 即选:400℃~500℃,常压,五氧化二钒 (V 2O 5 )作催化剂。

5.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 ΔH <0

反应特点:(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条件的选择

结合反应的三个特点及实际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成本等因素,得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1)压强:20MPa ~50MPa ; (2)温度:500℃ ; (3)催化剂:铁触媒 ;(4)循环操作:反应混合气通过冷凝器,使氨液化并分离出来,N 2、H 2再通过循环压缩机送入合成塔。

3.生产流程 (1)造气

①N 2:可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②H 2: a.利用焦炭制取:C +H 2O=====高温

CO +H 2

b .利用CH 4制取:CH 4+H 2O=====高温

CO +3H 2

(2)净化:原料气净化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

(3)合成:N 2和H 2通过压缩机进入合成塔并发生反应。 (4)三废的利用

①废气:主要有H 2S ,SO 2和CO 2等。采用直接氧化法、循环法处理,CO 2作为生产尿素和碳铵的原料。

②废水:主要含氰化物和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③废渣:主要含炭黑和煤渣,可作建筑材料或用作肥料的原料。

工业制纯碱

1.原料

氨碱法(又叫索尔维法):食盐、氨气、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联合制碱法(又叫侯式制碱法):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的废气)。 2.主要反应原理 二者基本相同:

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3.生产过程

第一步:二者基本相同;将NH 3通入饱和食盐水形成氨盐水,再通入CO 2生成NaHCO 3沉淀,经过滤、洗涤得到NaHCO 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NH 4Cl 和NaCl 的溶液。

第二步:氨碱法:NaHCO 3分解放出的CO 2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滤液(含NH 4Cl)与石灰乳混合加热产生的氨气回收循环使用[CaO +H 2O===Ca(OH)2、

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联合制碱法: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

滤液,已基本上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可循环使用。

4.综合评价

(1)氨碱法:①优点: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②缺点:原料食盐的利用率低,大约70%~74%,其余的食盐随CaCl 2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过程中产生了没多大用途且难以处理的CaCl 2。

(2)联合制碱法: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合成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的氯化铵;过程中不生成没多大用途、又难以处理的CaCl 2,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典型例题】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 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 2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OH)2+2NH 4Cl===CaCl 2+2NH 3↑+2H 2O ,该反应的CaCl 2中的Cl -来源于NaCl ,Ca 2+

来源于CaCO 3,产生无用的CaCl 2,降低了NaCl 的利用率。

(2)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3)

“联合制碱法”中的CO 2来源于合成氨厂,“氨碱法”中的CO 2来源于石灰石.

第二章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3.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定义。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知识归纳

天然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混凝法

常用明矾、绿矾、Fe 2(SO 4)3、FeSO 4、聚合铝等作混凝剂,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Al 3+

+3H 2O

Al(OH)3+3H +

(2)化学软化法

①煮沸法除暂时硬度:Ca(HCO 3)2=====△

CaCO 3↓+CO 2↑+H 2O 。

Mg(HCO 3)2=====△ MgCO 3↓+H 2O +CO 2↑、MgCO 3+H 2O=====△ Mg(OH)2+CO 2↑。

②药剂法:先加Ca(OH)2,再加Na 2CO 3。

③离子交换法:向硬水中加入离子交换剂(如NaR),反应式为Ca 2+

+2NaR===CaR 2+2Na +、Mg 2++2NaR===MgR 2+2Na +,且离子交换树脂能再生:CaR 2+2Na +===2NaR +Ca 2+

。 2.污水处理 (1)中和法

酸性废水常用熟石灰中和,碱性废水常用H 2SO 4或H 2CO 3中和。 (2)沉淀法

Hg 2+、Pb 2+、Cu 2+等重金属离子可用Na 2S 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g 2++S 2-

===HgS ↓,Pb 2++S 2-===PbS ↓,Cu 2++S 2-

===CuS ↓。

3.海水淡化

常用方法为蒸馏法、电渗析法等。

注意:水的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区别:在于所含的主要阴离子种类的不同,由Mg(HCO 3)2或Ca(HCO 3)2所引起的水的硬度叫水的暂时硬度,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所引起的水的硬度叫水的永久硬度。天然水的硬度是泛指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总和。

海水的综合利用

1.海水制盐

以蒸馏法为主,主要得到NaCl

和CaCl 2、MgCl 2、Na 2SO 4。 2.氯碱工业

(1)设备: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 +

通过)电解槽

(2)反应原理: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 3.海水提溴 (1)工艺流程

(2)主要反应原理:Cl 2+2Br -===Br 2+2Cl -

。 4.海水提镁 (1)工艺流程

(2)主要反应原理

CaCO 3=====高温

CaO +CO 2↑、CaO +H 2O===Ca(OH)2、Mg 2++Ca(OH)2===Mg(OH)2↓+Ca 2+

、Mg(OH)2

+2HCl===MgCl 2+2H 2O 、MgCl 2(熔融)=====电解

Mg +Cl 2↑。

注意:①为提高反应中Mg 2+

的浓度,将海水浓缩或用提取食盐后的盐卤。

②电解熔融MgCl 2生成的Cl 2可用于制盐酸,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③所得Mg(OH)2沉淀中含有的CaSO 4杂质在加盐酸前应除去,以保证MgCl 2的纯度。

石油、煤、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综合利用

(1)分馏: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每种馏分仍是混合物。 (催化)裂化 裂解

含义 通过催化剂催化、高温,使含碳原子数多、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含碳原子数少、沸点低的 烃的过程 采用比裂化更高温度(700 ℃~

1000 ℃)使长链烃断裂成短链、不

饱和烃的过程

目的 提高轻质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获得有机化工原料,特别是提高乙

饱和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直馏汽油不能。

②裂解气中主要含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短链气态烃,而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常压分馏的产物,主要含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及少量戊烷、戊烯和含硫化合物。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可以制造合成氨原料气H 2,合成甲醇及其他化工原料。例如:

天然气重整的方程式:CH 4+H 2O=====高温CO +3H 2。

3.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得到的固态物质焦炭,液态物质煤焦油、粗氨水,气态物质焦炉气的成分为H 2、CH 4、CO 、CO 2、N 2等。

(2)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

2C(s)+O 2(g)=====点燃2CO(g),C(s)+H 2O(g)=====高温CO(g)+H 2(g),CO +H 2O(g) =====高温

CO 2+H 2。

(3)煤的液化

①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②间接液化:先把煤转化成CO 和H 2,再催化合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及化学品等。 第三章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归纳

CO2↑

水泥

石灰石、

黏土

硅酸二三

钙铝酸三

钙、铁铝酸

磨成粉-煅烧-加石膏等-

粉磨

水硬性,用作建筑材料。

混凝土:水泥、砂子、碎石新材料

碳化硅

SiO2,C SiC

SiO2+C

高温

SiC+CO

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

大,优质磨料,性质稳定,

航天器涂层材料。

氮化硅

高纯Si、

N2

Si3N4

3Si+2N2

高温

Si3N4

3SiCl4+2N2+6H2= Si3N4+12HCl

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

稳定,制造轴承、气轮机叶

片、发动机受热面。

单质硅

高纯焦

炭、石英

Si

SiO2+2C

高温

Si+2CO

=SiHCl3+H2

SiHCl3+H2

高温

Si+3HCl

半导体工业

金刚石CH4 C

CH4=====C(金刚石)+2H2

研磨材料

其余新

材料

C60(新型贮氢材料)、超导材料等

原料装置原理

炼铁铁矿石、焦炭、

石灰石、空气

高炉还原剂CO的生成:C+O2==CO2 CO2+C==2CO

生铁形成:Fe2O3+3CO==2Fe+3CO

炼钢生铁氧气顶

吹转炉

降低C%:2C+O2=2CO 2Fe+O2=2FeO FeO+C=CO+Fe

除杂质:FeS+CaO=CaS+FeO 脱硫

添加合金元素:Cr、Mn、Ni

炼铝铝土矿、纯碱、

石灰、煤、燃料

电解槽铝土矿溶解:Al2O3+2NaOH=2NaAlO2+H2O

氢氧化铝析出:NaAlO2+CO2+2H2O=Al(OH)3

+NaHCO3

氢氧化铝脱水:2Al(OH)3=Al2O3+3H2O

电解氧化铝:2Al2O3

电解

4Al+3O2

冰晶石(Na3AlF6)-氧化铝熔融液,少量CaF2

阳极:6O2—12e-=3O2

阴极:4Al3++12e-=4AI

冰晶石的作用是作助融剂,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分类实例

金属腐蚀原理

化学腐蚀氧气、氯气等,温度影响较大。钢材高温容易氧化一层氧化皮

电化学腐蚀

原电池反应,例如钢材

吸氧腐蚀(大多):阴极1/2O2+H2O+2e-=2OH-阳极Fe-2e-=Fe2+

析氢腐蚀(酸性):阴极2H++2e-=H2阳极Fe-2e-=Fe2+

金属防腐方法

氧化膜用化学方法在钢铁、铝的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电镀镀铬、锌、镍(在空气中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的金属,原理)

其余改善环境、牺牲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外加电流等

请回答:

(1)、工业冶炼金属铝用的是铝土矿,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石油炼制和煤的干馏产品________(填物质名称)作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

(2)氧化铝熔点高达2050 ℃,工业上为了降低能量消耗,在金属铝的冶炼中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在冶炼过程中,阳极材料需要定期地进行更换,原因是该极材料不断被消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电解生成的铝在层。

(4)工业上制取金属镁时是电解熔融MgCl2,电解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和铝都是活泼金属,为什么在电解冶炼过程中,一个用氯化物,一个用氧化物___________。

答案:(1)Al2O3石墨(或碳)

(2)加入冰晶石(Na3AlF6)和少量CaF2

(3)2C+O2===2CO ;下。

(4)MgCl2(熔融)Mg+Cl2↑

因为MgO熔点太高,MgCl2熔点低,熔化时能发生电离而导电。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时不能发生电离

第四章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肥皂、合成洗涤剂的组成、特点、性质及其生产原理。

3、通过典型实例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特点,体会化学与技术发展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二.知识归纳

化肥与农作物

化学与技术知识点

一、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

1.生活用水的净化

(1)基本流程:天然水+混凝剂过滤→清洁水+消毒剂→饮用水

天然水中溶解的主要气体是O2、CO2、H2S。

(2)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常用混凝剂为铝盐(如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等)、三价铁盐等。

原理为:Al3++3H2O=Al(OH)3(胶体)+3H+,Fe3++3H2O=Fe(OH)3(胶体)+3H+,生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达到净水的效果。

(3)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氯气、漂白粉精、臭氧、二氧化氯等。

对自来水进行暴晒是为了除去水中少量的次氯酸。

水处理剂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O3消毒的反应产物无毒无害。

(4)消除水中的异味:活性炭颗粒的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让水通过由细小的活性炭颗粒组成的滤床能够除去水中的异味。

活性炭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通入CO2可以除去水中的Ca离子和调节溶液的pH

2.污水处理

①生物化学方法

通常使用含有大量需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废物为养料生长繁殖,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②中和法

酸性废水常用熟石灰中和,碱性废水常用H2SO4或CO2中和。

③沉淀法

Hg2+、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可用Na2S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g2++S2-===HgS ↓,Pb2++S2-===PbS↓,Cu2++S2-===CuS↓。

注意:①一般不采用离子交换法,因为离子交换法价格昂贵。

②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出烧杯外,还有漏斗、玻璃棒

③分离Hg是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原因是Hg有挥发性,且有毒

④回收纯净的金属铜时应增加冷凝回流装置以防止污染。

3.水质检测的项目: BOD、有机物、N、P、重金属、pH值、悬浮物、溶解性固体、总碱度、富营养化的检测项目: 水样的总铅、总铜、总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值

硬水软化

1.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1)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雨水为软水)

检验硬水的简便方法:加入少量肥皂水(或饱和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2)水的硬度:一般把1 L水里含有10 mg CaO(或含相当于10 mg CaO的物质,如含7.1 mg MgO称1度1°)。

(3)暂时硬度:水的硬度是由Ca(HCO3)2和Mg(HCO3)2引起的,称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水的硬度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称永久硬度。

判断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的方法:加热煮沸,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4)硬水的缺点

①和肥皂反应时产生不溶性的沉淀,降低洗涤效果。

②钙盐镁盐的沉淀会造成锅垢,妨碍热传导,严重时还会导致锅炉爆炸。

③硬水的饮用还会对人体健康与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2.硬水软化

(1)目的:降低硬水中Ca2+、Mg2+的含量使之达到规定标准。

能使得到的软水中Ca2+、Mg2+的含量最低的方法是蒸馏法。

明矾不能软化硬水,因为它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只能吸附固体悬浮物,而不能除去Ca2+、Mg2+离子。

检测是否达到软化标准可用总硬度试纸测定。

(2)软化方法

①加热蒸馏法

②药剂软化法

石灰苏打法(先加石灰,再加纯碱)、磷酸钠法

③离子交换法

磺化煤作离子交换剂,磺化煤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软化能力,可将其放置在8%~10%的食

盐水中浸泡以恢复软化能力

天然水要先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

海水淡化

(1)海水淡化又称脱盐,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将海水中溶解的盐脱除。海水淡化的

方法有蒸馏法、膜法(电渗析、反渗透)、冷冻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膜法是主

要方法。

(2)常用方法

①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但设备相对简单,技术比较成熟

改进方法:采用降低容器内压强的方法,并安装热交换器。

原理: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②电渗析法耗能最少,成本较低,海水淡化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③反渗透法效率最高

④冷冻法需要大量的能源

二、氨的合成

一、氮的固定

1、定义:把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缺氮: 植物的生长发育会迟缓或停滞

2、类别:①天然固定: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气体(N2 + O2 =放电=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2HNO3 + NO)

②人工固定:合成氨等。

二、合成氨工艺

(1)条件(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选择合适的压强:20 MPa~50 MPa

②选择合适的温度:450℃左右

③使用催化剂:铁触媒(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

④采取循环操作:不断补充氮气和氢气并及时液化分离出氨,并将余下N2、H2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原料气的制备(N2主要来源于空气;H2主要来源于水和碳氢化合物)

制备N2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加压、降温,使空气液化,然后减压升温,利用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

把氮气分离出来

②化学方法:将空气通过灼热的炭层,然后通过碱液,得到氮气

制备H2的方法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或焦炭),使水蒸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3)净化:防止催化剂中毒

(4)压缩:增大转化率

(5)热交换器:充分利用反应热,节约能源

三、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合成氨生产得到的氨可以直接用途肥料,也可用来生产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

4NH3 + 5O2 =催化剂/加热= 4NO + 6H2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使用食盐、石灰石、氨可以制得纯碱

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氨气,在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反应装置昂在冰水中

冷却,即可获得氢氧化钠晶体。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氯碱成产

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①防止Cl2和H2混合而引起爆炸

②避免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O,影响NaOH产品的质量

检验氯气: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电极附近,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检验氢气:点燃看是否有爆鸣声

精制食盐水时,先依次加入BaCl2、Na2CO3、NaOH等,使杂质成为沉淀过滤除去,然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三、硫酸工业

1.原理:

①造气 S + O2=点燃=SO2 4FeS2 + 11 O2 =高温= 2Fe2O3 + 8SO2

②接触氧化 2SO2 + O2=催化剂= 2SO3

③三氧化硫的吸收 SO3 + H2O =H2SO4

2.设备

①沸腾炉沸腾炉出来的高温炉气除含有二氧化硫外,还含有多种杂质,需要经过冷却、

除尘和酸洗

②接触室

③吸收塔三氧化硫用98.3%的硫酸吸收,得到浓硫酸或发烟硫酸。

不用水吸收是为了避免产生酸雾从而降低吸收效率

逆流方式可以使两者更好地接触吸收

尾气的处理方法之一为用氨水洗涤烟气脱硫

3.用途:生产化肥、清洗金属表面

飘尘能使空气中的SO2 转化为SO3,它的作用是载体。

镁和铝的冶炼

1.镁的冶炼

CaCO3 =高温= CaO+CO2↑

CaO+H2O=Ca(OH)2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6H2O =△/HCl= MgCl2+6H2O

MgCl2(熔融) =通电= Mg+Cl2↑

2.铝的冶炼

Al2O3+2NaOH=2NaAlO2+H2O

CO2+2H2O+NaAlO2=Al(OH)3↓+NaHCO3

2Al(OH)3 =△= Al2O3 +3H2O

2Al2O3 =通电= 4Al + 3O2↑

4.注意

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是Mg-Al合金

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熔点都低

浓盐酸滴入浓硫酸可制备干燥的HCl气体,防止MgCl2水解

进行蒸发操作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和坩埚钳

电解MgCl2而不是MgO是因为MgO的熔点很高,熔融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电解生成的Cl2可用于制取HCl气体,以实现氯元素的循环。

向铝土矿通入水蒸汽的作用是加热,加快反应

Fe2O3除了能用于金属冶炼之外,还可用作颜料

有机药物制备

以氯苯为材料合成阿司匹林

合成洗涤剂的成产

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能够发挥去污作用的主要物质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固体污垢上,可使污垢的附着能力下降,易离开表面进入洗液中。由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两部分构成。

辅助成分:

助剂、泡沫促进剂、填料、配料、杀菌剂、织物柔顺剂、荧光增白剂及特殊添加剂等

纤维素的化学加工

纤维素的用途

①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化纤维)。根据含N 量分为火棉(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赛璐珞和喷漆)

②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火,用于制胶片。

③制造黏胶纤维(NaOH、CS2处理后所得,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④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⑤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⑥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人的消化。

有机高分子合成

环境污染与化学防治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预赛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点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变现为热量的变化,也可变现为光能、动能等能量形成,B是错误的;A从能量变化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正确;C、D都是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描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差能量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表现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有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则该反应进行后一定是吸收热量的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 答案: C 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如碳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量。ABD都是正确的。 【例5】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总能量一定小于M、N的总

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 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 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 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烷烃: 甲烷
烯烃: 乙烯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 H2、Cl2、HCl、H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分子式相同而结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 构式不同的化合
子团的物质
物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同单质的互称
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 用甲,乙,
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 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
“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ΔH):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2、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以设计反应求出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专业技术】知识点总结2014高考)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4年) 第一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一.学习目标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二.知识归纳 工业制硫酸 1.原料:主要有硫铁矿、(或者硫磺)、空气、有色金属冶炼的烟气、石膏等。 2.生产流程 (1)SO2的制取 (设备:沸腾炉) ①原料为硫黄:S+O2 错误!SO2,②原料为硫铁矿:4FeS+11O2错误!8SO2+2Fe2O3。 (2)SO2的催化氧化 (设备:接触室): 2SO2+O2催化剂 2SO3 (3)SO3的吸收 (设备:吸收塔): SO3+H2O===H2SO4。注意:工业上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3 ,这样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效率。 3.三废的利用 (1)尾气吸收 废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4)2SO4作化肥,SO2循环使用。 SO2+2NH3+H2O===(NH4)2SO3或SO2+NH3+H2O===NH4H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或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2)污水处理 废水可用Ca(OH)2中和,发生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 (3)废渣的处理 作水泥或用于建筑材料;回收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 4.反应条件:2SO2+O2催化剂 2SO3放热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即选:400℃~500℃,常压,五氧化二钒(V2O5 )作催化剂。 5.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1.反应原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化学选修2-2知识点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知识归纳:

资料: 一、硫酸的用途 硫酸是基本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它不仅作为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要数量日益增加。硫酸作用如下:1、为农业生产服务(1)肥料的生产。 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2NH3 + H2SO4=(NH4)2SO4; 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Ca3(PO4)2 + 2H2SO4=Ca(H2PO4)2 + 2CaSO4; (2)农药的生产。 如硫酸铜、硫酸锌可作植物的杀菌剂,硫酸铊可作杀鼠剂,硫酸亚铁、硫酸铜可作除莠剂。最普通的杀虫剂,如1059乳剂(45%)和1605乳剂(45%)的生产都需用硫酸。为大家所熟悉的滴滴涕,每生产1t需要20%发烟硫酸1.2t。2、为工业生产服务(1)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在冶金工业部门,特别是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硫酸。例如: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用硫酸,某些贵金属的精炼,也需要硫酸来溶解去夹杂的其他金属。在钢铁工业中进行冷轧、冷拔及冲压加工之前,都必须用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氧化铁。在轧制薄板、冷拔无缝钢管和其他质量要求较高的钢材,都必须每轧一次用硫酸洗涤一次。另外,有缝钢管、薄铁皮、铁丝等在进行镀锌之前,都要经过用硫酸进行酸洗手续。在某些金属机械加工过程中,例如镀镍、镀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