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一)(2014.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2014.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2014.10)真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一)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学者,四要素的名称,四要素的关系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

统计

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75%

2.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 )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由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结构而成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又分为制度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例如哲学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中就包含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这里我们强调了作品

与社会的联系。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40%

3. 与历史文化相比,文学更重于( )

A.情感

B.真实

C.事实

D.理智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因此,一篇作晶的本原和实质是诗人作家的属性和活动。文学创作的起因不是诗人,作家模仿人类及其特征所获得的愉快,也不是为了打动欣赏者并使其获得教育的终极原因,真正的动因是诗人,作家内心的感情,愿望寻求表现的冲动。

统计

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0%

4. 提出典型人物"特征"概念的理论家是( )

A.黑格尔

B.歌德

C.席勒

D.希尔特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故事,人物与行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提出典型人物"特征"概念的理论家是黑格尔。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80%

5. 从文学形象的类型来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所表现的是( )

A.抒情性文学形象

B.表意性文学形象

C.叙事性文学形象

D.写实性文学形象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从文学形象的类型来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所表现的是表意性文学形象。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60%

6. 《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 )

A.贺拉斯

B.普洛普

C.托多罗夫

D.列维-斯特劳斯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普洛普于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变化无绪,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统计

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62%

7.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

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D.现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叙述语言的诸种概念和定义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三分法"是文学作品类别的区分方法之一。根据反映社会生活时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和特点,把文学分为三大类,既:一、抒情文学,以直接抒发作者感受和情绪的方式塑造艺术形象;二、叙事文学,以描写生活事件、刻画人物性格来塑造艺术形象。它的分类标准比较统一。在西方相当流行。

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50%

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本诗表达的是( )

A.生命瞬间获得的欢欣

B."百年孤独"的悲叹

C."物我两忘"的和谐

D.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抒情作品的内涵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本诗表达的是"百年孤独"的悲叹。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20%

9. 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

A.丰厚的积累

B.合理的想象

C.卓越的技巧

D.真实的情感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真实的情感。

统计

刷题次数 : 306 错误率 : 16%

10. 通常被誉为作家徽记或指纹的是( )

A.题材

B.主题

C.结构

D.风格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文学风格问题的诸种概念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现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20%

11. 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的是( )

A.柏拉图

B.布封

C.斯威夫特

D.福楼拜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至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在《给某位后来任圣职的青年绅士的信》中说: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40%

12. 文学风格的灵魂是( )

A.创作个性

B.创作原则

C.创作冲动

D.创作动机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关于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统计

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20%

13. 作家的独特素质之一是( )

A.高尚的道德人格

B.深厚的理论基础

C.敏锐的观察能力

D.丰富的知识储备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结合作品说明作家应具备的素养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

统计

刷题次数 : 357 错误率 : 28%

14. 与科学想象相比,艺术想象是一种( )

A.纯粹的认知活动

B.严谨的思维活动

C.审美的创造活动

D.主观的模仿活动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艺术想象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

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50%

15. 从本质上看,创作冲动是一种( )

A.情感活动

B.想象活动

C.思想活动

D.认知活动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创作冲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心理驱动力,它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因此没有创作冲动也就没有艺术创作。

首先,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创作冲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情绪体验,而且在一时之间它还居于主体心理的主导位置。

其次,创作冲动不是一般的情绪体验,而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并且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

统计

刷题次数 : 306 错误率 : 66%

16. 艺术变形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 )

A.使艺术形象变得生动

B.准确地反映生活本质

C.加强作品的教育意义

D.形成作家的独特风格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艺术变形正是要准确地反映生活的本质。我们知道,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无论多么精细的描绘也不可能穷尽生活本来面貌。所以照相式的真实仅仅能够反映生活的表皮,而无法揭示生活的深层意蕴。艺术变形正是为了达到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目的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作家艺术家对生活有某种深刻的体验或理解,而这些又无法用一般的叙述和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于是他们就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扭曲,创造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以此来呈现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25%

17. 最先提出"召唤结构"的是 ( )

A.海德格尔

B.加达默尔

C.胡塞尔

D.伊瑟尔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最先提出"召唤结构"的是伊瑟尔。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 错误率 : 33%

18.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这说明艺术起源于( )

A.模仿

B.巫术

C.游戏

D.劳动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四种文学起源理论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这说明艺术起源于模仿。

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0%

19. 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结合文学思潮的历史说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演进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25%

20. 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是( )

A.先秦

B.魏晋

C.隋唐

D.明清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古今中外论述文学源流的重要论点和理论家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是魏晋。

统计

刷题次数 : 204 错误率 : 50%

二多选

21. 文学意境的"生命律动"主要表现在( )

A.表诚挚之情

B.绘物色之美

C.状飞动之趣

D.示宇宙之理

E.传万物之灵趣

正确答案

A;C;E

知识点名称

文学意境的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便具有三个特点:

1.表诚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

3.传万物之灵趣。

统计

刷题次数 : 510 错误率 : 90%

22. 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包括( )

A.表现论

B.再现论

C.模仿论

D.传达论

E.投射论

正确答案

A;D;E

知识点名称

抒情的本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一)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

作为一种抒情理论,表现论是20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它最基本的内容是阐明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因而这种理论又被称为"情感论".

第一,表现情感不是显露情感,"显露情感"指以本能或自动的反应来显示个人的情感,如喜则微笑,悲则哭泣,苦则呻吟,惧则战栗,这些都是低层面的心灵表现。第二,表现情感不是传达情感,因为传达情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艺术家要知道他所传达的情感究竟是什么,然后才能通过外在可感的媒介达成目的。然而艺术家在表现情感之前并不知道他要表现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他所感受到的只是莫名其妙的情感骚动而已。只有通过表现,才能把情感统一和固定下来,才能确认情感的基本内容。表现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而传达的目的则是使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第三,表现情感不是煽动情感,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

使读者群情激昂,使其处于情感的巅峰状态而不能自已。第四,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不能用抽象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性的,它们彼此相互激荡,相克相生。一方面,情感是通过表现才得以定型化的,只有通过表现,艺术家才能明确自己究竟要表现何种情感,离开了表现的媒介,情感只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觉,而不是后来在抒情作品中清晰表现出来的情感。另一方面,表现的方式,途径,策略又是由情感的性质,类型所决定的,不同的情感由于性质和类型的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途径和策略加以处理。

(二)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

在西方理论史上,托尔斯泰的传达论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也具有极其明确的内涵。第一,它强调情感的重要性。第二,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第三,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如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只有借助这外在的符号,才能传达艺术家的内在情感。

因为传达的情感是公共的情感,所以任何一种能够展现这种公共特征的东西,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可以被感受,理解,阐释为某种情感,从而在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

(三)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统计

刷题次数 : 459 错误率 : 88%

23. 文学的规范语体可以区分为( )

A.戏剧语体

B.抒情语体

C.叙述语体

D.自由语体

E.对话语体

正确答案

B;C;E

知识点名称

文学风格与语言组织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从现代文体学的概念出发,可区分出三种基本语体:

1.抒情语体。

2.叙述语体。

3.对话语体。

统计

24. 艺术直觉的特征是( )

A.创造性

B.主观性

C.科学性

D.直接性

E.间接性

正确答案

A;D

知识点名称

艺术直觉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所以认知直觉的结果常常是生活知识或科学发现。一般研究者都认为,认知直觉具有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等特征。作为艺术创造重要方式的艺术直觉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

统计

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100%

25. 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重要的动机因素包括( )

A.童年经验

B.理论思考

C.道德修养

D.精神创伤

E.阅历见闻

正确答案

A;D;E

知识点名称

创作动机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个人的童年经验,精神创伤,阅历与见闻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动机因素。统计

三名词解释

26.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

正确答案

所谓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所谓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知识点名称

抒情作品的特征;分析文学象征意象

难易程度

简单

27. 陌生化

正确答案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知识点名称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难易程度

简单

28. 艺术灵感

正确答案

艺术灵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知识点名称

艺术灵感

难易程度

简单

四简答

29. 如何理解文学观念中的再现说?

正确答案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知识点名称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的内容

难易程度

一般

30. 文学形象都有哪些总体特征?

正确答案

(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为手段来实现其一切目的.

(二)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黑格尔认为,艺术形象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它"并不只是代表它自己",而是"可以指引到某一种意蕴","一种为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我们把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的概括性的表现是十分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首先文学形象往往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

(三)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成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乃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审美理想由此影响和制约着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

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而且,正确的审美理想总是通过个人因素存在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与人类社会理想相统一的正面素质充分展现出来. (四)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由于文学形象与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感情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因此是否具有审美属性,便成了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

知识点名称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难易程度

一般

31. 文学风格的特征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普希金的崇高恢弘,乔伊斯的幽深细密,鲁迅的刚毅辛辣,都是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风格的独创性是艺术审美价值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成为许多作家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成为批评家们衡量艺术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

(二)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一般说来,当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有的作家即使不断调整和变化也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有的作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固然会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在其自身的风格差异中仍能看出其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因此风格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究其原因,还是与人的性格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作家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作家社会地位,生活阅历,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他的创作个性也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相应地,其作品的风格也会发生重大的转折和嬗变,这在文学史上也是不乏其例的.

(三)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从历史上看,凡是千篇一律的时代,必然是文学艺术寂寞凋零的时代,反之,凡是众体皆备,不拘一格的时代,必然是群星灿烂,文学和其他艺术都繁荣昌盛的时代.

风格的多样化还可能体现在某些鸿篇巨制和史诗性的作品中,在单个作品中呈现出复合的风格.但无论体现在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中,还是体现在单个作品中,它们之间都不是割裂的,而有一个主导风格贯穿其间;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知识点名称

文学风格的特征

难易程度

一般

32. 作家应有怎样的文化修养?

正确答案

1.首先,作为作家他们应该有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其次,由于作家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并负载着教育人的使命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

另外,作家还必须具有对文学的特殊爱好.

2.即使一个人有很好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有很好的人格修养,并且非常喜欢文学艺术,他要想成为一个作家也还有是不够的.作为作家还需要一些独特的素质.

首先,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换言之,经常有创作的欲望鼓动着他.这是作家不同于他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

其次,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

另外,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他们善于捕捉语言中细微的变化,善于将一件旁人看来很平常的事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善于发现并掌握生活中那些有特色的,富于表现力的言语.

知识点名称

结合作品说明作家应具备的素养

难易程度

一般

33. 如何从审美效果的角度理解文学的社会功能?

正确答案

接受者的审美效果又与接受客体即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相联系.文学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满足接受者的审美欲望,期待与需求,并多方面地影响接受者的心理与生活.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接受者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精神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评判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互相交织的过程.它深深地融入文学作品构成的各个层面与各种要素,并以高潮体验与动机实现的状态反映出多方面的审美效果,也使文学作品的各种功能得以显现和社会化.

知识点名称

文学接受效果及其条件;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难易程度

一般

五论述

34.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一)"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扁平"人物或类型人物的特征比较鲜明,因而易于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尤其是在讽刺性的或其他喜剧性的作品中,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容易产生喜剧效果.同时在人物众多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人物也更容易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因而在叙事作品中往往少不了这一类人物.但这种人物因其性格特征比较单一,当读者进一步深入感受和探究人物的心灵深处时,就会觉得这样的人物心灵特征实际上是一望即知的,并不存在更深层的奥秘,因而给读者的感觉未免单薄了一点.现代的批评家们常常对这类人物形象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样的形象抹杀了现实中人物心理.

(二)"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当作品中的人物从人们已经了解的,期待着的行为状态中超脱出去,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比直接显露的性格特征更复杂,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时,这个人物就具有了性格的厚度,也就是说变成了"圆形"人物.

知识点名称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难易程度

困难

35. 论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正确答案

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审美特性,当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变成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独立系统.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确表现出集团的,群体的倾向性,这是毋庸讳言的.这里所说的集团,群体,包括了阶级但又不只阶级.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素.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感性认识中.

3.从国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又一表现,就是它不以功利为圉的,但又有功利性.

知识点名称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

难易程度

困难

36. 论述文学消费和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正确答案

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同:

第一,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国的. 第二,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第三,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

总之,文学消费既具有一般商品消费的性质,又体现了文化审美产品消费与特殊精神活动的特点.其二重性对于我们理解与处理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商品性与意识形态性,价值规律与艺术规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矛盾是有益的.

知识点名称

文学消费的概念与定义

难易程度

困难

2016最新整理-口袋自考APP出品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 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 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 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 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 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 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 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 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全国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4-196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8-449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萨丕尔B.王力 C.伊格尔顿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B.戏剧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创作须先“胸有成竹”。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苏东坡B.欧阳修 C.王安石D.司马光 11.游戏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弗雷泽B.斯宾塞 C.康德D.肖伯纳 12.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A.摹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劳动说 13.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A.文学文本B.文学生产 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 14.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A.生产者B.消费者 C.购买者D.学习者 1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 ) A.《文心雕龙》B.《典论·论文》 C.《文赋》D.《六一诗话》 16.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的人是( ) A.恩格斯B.马克思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B.西塞罗 C.贺拉斯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word.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 C.重复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B.《论语》 C.《孟子》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B.连续性 C.思想性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B.逆时序 C.倒叙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卡西尔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 C.典故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B.格调 C.风骨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 word.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