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二)真题汇总

自考文学概论(二)真题汇总
自考文学概论(二)真题汇总

2010年4月文学概论(二)试卷

(课程代码 005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与《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是【】 A.再现说 B.表现说 C. 劳动说 D.游戏说

2.“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

A.皎然 B.刘禹锡 C.王昌龄 D.司空图

3.1711年发表了《批评论》,从而加速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为社会广泛接受进度的英国诗人是【】

A.蒲伯 B.华兹华斯 C.拜伦 D.普希金

4.美国文学批评家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

A.叙述者 B.隐含作者 C.隐含读者 D.故事人物

5. “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招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

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J

A.比喻 B.象征 C.对比 D.反讽

6.以下各项对诗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

B. 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

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

D.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7.《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A.严羽 B.李峤 C.司空图 D. 苏东坡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景象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

A.简约 B.刚健 C. 平淡 D. 疏放

9. 以下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中的类型的是【】

A.史诗 B.小说 C.抒情诗 D.戏剧

10.以下关于通俗文学描述正确的是【】

A.通俗文学的创作常常是源自整体精神上的失衡而自发的行为,借助艺术创作寻求精神出路。

B. 通俗文学严肃地探讨人生课题,蕴含着多层次的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而给人以多方面

的启迪。

C.通俗文学建立在痛切人生的基础上.无论其情感是节制的还是张扬,都是内在生发、流露出来的。

D.从事通俗文学创作的作家大多以不变的套路进行固定题材的创作,并不忌讳题材和情节的雷同。

11.以下内容不属于文学史的研究的主要对象的是【】

A.对文学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B.对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的研究。

C.对文学的发生、历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和对策的研究。

D.以一定的文学观作指导,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等核心对象展开评价和研究。

12.以下选项不属于文学创作灵感特点的是【】

A.突发性 B.短暂性 C.突破性 D.朦胧性

13. 法国结构主义者托多罗大将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叙述者>人物、叙述

者=人物、叙述者<人物”。这种划分应属于叙事学的哪一范畴? 【】

A.叙事时间 B.叙事模式 C.叙事人称 D.叙事视角

14.以下选项属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征的是【】

A.写真纪实 B.感受性 C.超验性 D.动作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5.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

16. 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其核心的内容包括

、概括性和想象性。

17. 三国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在《周易略例》中,透彻地阐明了“言、象、意”

之间的关系。

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

19.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一词来自希腊文的七弦竖琴,而在中围“抒情”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所著的中的“发愤以抒情”的诗句。

20.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涛》一文的作者是。

21. 风格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2.《典论·论文》的作者是。

23.陆机在《文赋》中写道,“,赋体物而浏亮”。

24.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一切艺术划分为“日神艺术”和“”。25.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的类型区分为、古典型、浪漫型。

26.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荣格将艺术划分为两种基本风格的类型:感动型

和。

27.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了“诗的世界观类型”的概念,根据文学作品、艺术创造对生命

的理解表现的根本结构差异,划分出“自然主义”的文学、“”的文学、“自由的观念论”的文学。

28.“陶冶(净化)说”出自亚里士多德著的。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论.先写正确或错误再简要说明理论。

29. 故事即情节。30.强调艺术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

31. 文学创作中强调的真实就是生活真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2.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33. 简述文艺起源的“模仿说”。34.什么是反讽?

35.简述诗与画的关系。36.简述民间文学的特征。37.简述文学批评的性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文学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9. 如何理解文学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误读”现象。40.论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二)试卷

(课程代码 005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谁在他所著的《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观点?

【】 A.康德 B.普列汉诺夫 C.弗雷泽 9.鲁迅

2.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抒情 B.象征 C.叙述 D.议论

3.“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的是意境的哪一特点? 【】

A.物、情、意交融 B.空间感 C.反讽或悖论 D.意味蕴藉

4.在文学人物的塑造上,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极力反对“席勒化”,即反对作者先从理论上研究某个时代,为自己总结出这个时代的某些原则,然后设计与此相适应的人物。在这里,马克思是要强调典型的哪一特征? 【】

A.类型化 B.普遍意蕴 C.个性与差异性 D.审美创造

5.“‘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

A.爱·摩·福斯特 B.威·毛姆

C.克林斯·布鲁克斯 D.罗伯特·沃伦

6.下列各项是关于诗与画的区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

B.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

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

D.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主要诉诸听觉,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7.“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出自【】

A. 《文心雕龙》

B. 《诗品》 C.《文赋》 D.《典论·论文》

8.“遵循自然,不加雕饰,不论粗细,随意地抒发感情”在内容上是兴之所至,恩之所悟,是作者本性的流露。形式上不太讲究方法技巧,结构上比较自由,上述描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风格相对应? 【】

A.简约 B.刚健 C.平淡 D.疏放

9.现代关于“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对立的艺术风格范畴的划分同下列哪项的区分关系最为紧密?【】

A.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划分 B.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区分

C.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区分 D.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区分

10.下列选项的描述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的“浪漫型”相一致的是【】

A.该艺术类型把理念与现实的完满的统一破坏了,即理念溢出或超越了形象,美学上的丑的出现则与这种艺术类型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

B.在该种艺术类型中,抽象的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料,形象化的过程就从这种材料出发,而且显得束缚在这种材料上面。

C.该艺术类型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协调。

D.该种艺术类型首先是同梦与醉两个世界相对应。梦的世界是幻想的、直观的、静穆的,醉的世界则是冲动的、激情的、狂热的。

11.下列选项对文类“四分法”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它是20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

B.“四分法”中的诗歌包括了“三分法”中分属于“抒情”和“叙事”两类的抒情诗、叙事诗。

C.兼顾文学作品内部规律和外部形态,既具有科学性又照顾传统分类习惯

D.着眼于文学创作的内部特征和规律,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科学性

12.下列关于高雅文学描述正确的是【】

A.高雅文学更多地指向现实的、外在于艺术的某些功利目的,如商业目的。

B.高雅文学趋向生活的单维表现。主要描述单个的、孤立的事实,较少顾及生活的整体。 C.从事高雅文学创作的作家大多以不变的套路进行固定题材的创作,并不忌讳题材和情节的雷同。

D.高雅文学建立在痛切人生的基础上,无论其情感是节制的还是张扬,都是内在生发、流露出来的。

13.在谈到小说对人的“支配之道”时总结了“熏”、“浸”、“刺”、“提”四种力的观点的【】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黄遵宪

14.“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夏宇《甜蜜的复仇》),该诗句运用的修辞是【】

A.比喻 B.象征 C.朦胧 D.反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5.“诗言志,歌永言”源于作品。

1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7.“陶冶(净化)说”出自著的《诗学》。

18.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

19.文学离不开语言,但语言并不都是文学。文学语言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它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形象性、含蓄性、。

20. 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者是。

21.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导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一个是。

22.法国作家布封说,知识、事实与发现都很容易脱离作品而转到别人手里,而风格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转借,也不能变换。布丰在这里指出了风格具有特点。

23.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了“诗的世界观类型”的概念,根据文学作品、艺术创造对命的理解表现的根本结构差异,划分出“自然主义”的文学、“客观的观念论”的文学和

24.对文学的分类在西方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他将文学分为史诗等三种类型。

25.16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开创了一种新文体,这种文体行文活泼、充满形象和理趣、情调亲切优美的新文体从此在欧洲长盛不衰,这种文体是。

26.“味摩洁之诗,诗巾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是提出的诗论与画论。2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四个基本的组成环节,即世界、作者、作品和。

28.“一日典雅,二日远奥,三日精约,四日繁缛,六日壮丽,七日新奇,八日绮靡”,这通常被概括为文章风格的“八体”说。“八体”说源自作品。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9.“小说家在写书时可以像一把扇子似的把时间打并或折拢”,伊·鲍温在这里说的时间是指小说的故事时间。

30.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原始人的精神欲求及其活动是文艺产生的根本原因。

31.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与创作个性不完全一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2.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阶段。33.简述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34.简述作者与叙事者的区别。35.简述阅读期待。36.简述风格的特点。37.简述文学阅读的基本目的与需要。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以托多罗夫为例,论述叙述视角的类型以及所产生的叙事效果。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二) 试卷

(课程代码05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4小题,每小题l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与“诗言志,歌咏言”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是【】 A.游戏说 B.再现说 C.能动反映说 D.表现说

2.提出“境生于象外”这一观点的作者是【】

A.皎然 B.刘禹锡 C. 王昌龄 D.苏东坡

3.以下选项所强调的与别林斯基的“熟识的陌生人”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个性与整体的统一 B.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C. 科学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D.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统一

4.以下选项的内容能体现叙述者>人物的叙事效果的是【】

A.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可信度高、亲切自然,这种视角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这种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B.叙述者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问、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难办到。这种叙述视角视野开阔,适合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涛性作品青睐

C.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人胜的艺术魅力,神秘莫测、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

D.常为侦探小说采用,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坯得丕动脑筋.,敬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再创造万得到很大的调动

5.“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轻浮,庄严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整体看主人公在这里通过什么抒情活语方式抒发对爱情的复杂感受? 【】

A.反讽 B. 悖论 C.象征 D.对比

6.“奏议:自:雅,书沦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出自【】

A《文心雕龙》 B.《诗品》 C. 《文赋》 D《典论·论文》

7.提出“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学说的是【】

A.梵高 B.尼采 C. 席勒 D. 海涅

8.以下选项不属于日本美学家《美学总论》中观点的是【】

A.客观的风格与主观的风格 B.静的风格与动的风格

C.浪漫与古典的风格 D.纪实的风格与虚构的风格

9.以下选项属于明朝公安派袁宏道兄弟所大力提倡的风格的是【】

A.狂飙突进 B.幽深孤诮

C.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D.别趣奇理

10.奠定西方文学分类基础的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朗吉弩斯

11.“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为文”,这一“文”、“笔”之说源于哪部作品? 【】

A.《文心雕龙》 B.《文选》 C.《文赋》 D.《典论·论文》

12.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剧

13.被西方文学批评家看做真正的“批评时代”的是哪世纪?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14.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的长文中提出“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是【】

A.伊塞尔 B.姚斯 C.伽达默尔 D. 布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4小题,每小题l分,共l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5.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因而应该叫“文学学”。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批评和文学理沦。

16.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

17.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其核心内容包括真实性、和想象性。

18.“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昧外之旨”的观点出自唐朝诗人。19.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典型”这个同作为美学概念最早出现在著的《理想国》。20.美国文学批评家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21.《文赋》的作者是。

22.席勒把一切诗作品划分为“素朴的诗”和“”。

23.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荣格将艺术划分为两种基本风格的类型:和直观型。24.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史诗、抒情诗和三大类型。

25.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将艺术的情感处理区分为“”和“唤起情感”两类。26.19世纪法国批评家泰纳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学的民族特点问题,并将各民族文学的基异归结为种族、时代、三个要素。

2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四个基本的组成环节,即世界、作者、和读者。

28.“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源于作品。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论,先写正确或错误,再简要说明理论。

29.作者即叙述者30.诗歌是一种以空间表现为主的造型艺术31.阅读期待是文学阅读理解得以实现的前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2.简述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状况。33.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有什么特点? 34.简述散文的审美特征。35.简述创作个性与作家个性气质、人格精神的关系。

36.如何理解作者与抒情主人公的关系?37.简述艺术概括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38.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39.论述明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40.论述文学批评的原则。

2008年4月文学概论(二)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

L贝尔认为,文艺作品旨在唤起读者的【】

A.生活情感 B.理智情感 C.道德情感 D.审美情感

2.古希腊人称文艺女神为【】

A.情感的女儿 B.想象的女儿 C.记忆的女儿 D. 理智的女儿

3.类型即典型的鼓吹者是【】

A.贺拉斯与布瓦洛 B.歌德

C.黑格尔 D.亚里士多德

4.对悖论与反讽这两种修辞方式津津乐道的是【】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法国结构主义 D. 解构主义

5.提出“风格即人”的法国作家是【】

A.福楼拜 B.莫泊桑 C.左拉 D. 布特

6.郭沫若说,诗的本质在【】

A. 叙事 B.写景 C.抒情 D. 状物

7.科林伍德认为,艺术重在【】

A. 唤起情感 B.表现情感 C.描述情感 D.暴露情感

8.姚斯和伊瑟尔是以下哪一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A.现象学美学 B.解释学美学 C.接受美学 D.存在主义美学

9.文学语言的最主要特征是【】

A.生动性 B.准确性 C.鲜明性 D.修辞性

1O.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最主要的是要有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 A.内容 B.情感 C.意蕴 D.思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每空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陆机认为,诗而待靡。

13.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的的升华,是作家所做的白日梦。

14.文艺起源“游戏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席勒与。

15.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

16.钱钟书称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17.“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诗学著作《诗格》。

18.司空图对风格诗作的品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9.“典型”作为美学概念最早见于的《理想国》。

20.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的陌生人。

21.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

22.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行动元,又是。

23.人民性指的是。24.刘勰指出,陶钧文思,贵在。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先写“正确”或“错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5.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就是形式主义。26.文学消费就是文学阅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简述文学与道德的关系。28.简述艺术表现不易成功的原因。

29.什么是创作个性?31.简述强调文学批评方法互渗互补的原因。

32.克罗齐何以说直觉即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3.论述文学的文化价值。34.什么是艺术真实?论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35.情感性为什么是文学艺术的又一本质特征?

2007年4月文学概论(二)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集体性是的一个重要特征【】

A.作家文学 B.民间文学 C.通俗文学 D.高雅文学

2.贺拉斯把文学批评比作【】

A.钢刀 B.磨刀石 C.利剑 D.长矛

3.从形式上看,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

A.文学语言 B.艺术技巧 C.体裁选择 D.结构方式

4.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A.序幕开端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C.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D.序幕发展高潮尾声

5.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全部接受 B.全部否定C.批判继承 D.继承形式,批判内容

6.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叙事诗与格律诗 B.抒情诗与格律诗

C.格律诗与自由诗 D.抒情诗与叙事诗

7.构成文学风格的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

A.创作个性 B.题材选择 C.创作方法 D.表现手法

8.恩格斯论证“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时所用的典型例子是【】

A.托尔斯泰的《复活》 B.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莫泊桑的《项链》

9.恩格斯认为文学批评的两条标准是【】

A.内容的和形式的标准 B.政治的和艺术的标准 C.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

D.思想的和艺术的标准

10.在西方文论史上,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理论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并使这类情感得到。12.马克思指出,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自身。

13.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那已在语言中出来的东西,语言不能“说出”它。14.狄德罗认为,人类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来决定。

15.黑格尔把人物所处的环境分为一般世界情况和两方面。

16.在叙事作品中,叙事时间与时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17.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具体的象征和的象征。

18,钱钟书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见胜。

19.席勒区分了所谓素朴的诗与的诗。

20.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 .

2l.雅各布森认为.诗具有“纵聚合”的共时性本质.有别于小说“横组合”的特征。

22.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提出戏剧创作的。即一天,一地扮演的一个故事。23.恩格斯指出,悲剧表现历史的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24.“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的。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先写下正确或错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5.“无我之境”就是完全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感。26.文学阅读就是文学欣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简述作家的风格特点。28.简述文学创作中灵感的特点。29.简述诗与画的区别。30.简述小说叙事的重要31.简述文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但其功能主要是审美的原因。32.简述文学作品的意义包括的三个层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3.试述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阶段34.概述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

35.试述文学形式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2005年上半年文学概论(二) 试卷

(课程代码05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2.“诗言志”最早见于【】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1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萨特认为,人只有通过写作,才能使自己成为。

12.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为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

13.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14.伽达默尔指出属于被理解事物的存在。

15.意大利学者维柯把原始思维叫做智慧。

16.鲁迅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是“种二人,合成一个”。

17.黑格尔指出,按照艺术的概念,心里的与作品的完成是携手并进的。

l 8.曾说,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显得黯然无光了。

19.想象一般可分为再造想象与想象。

20.贝尔区分了审美情感与生活情感,认为艺术是的形式,它能唤起审美情感。21.对描写对象的某一方面加以突出放大,进行特别具体细致的描摹,这种描写被称为。

22.文学语言除具有传达概念的功能,又具有唤起的功能。

23.俄国形式主义要求文学语言能产生的效果。

24.《周易·系辞》:“圣人以尽意。”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先写“正确”或“错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5.文学在作家的心理中存在。26.故事就是情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文化有哪些特性?28.简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29.如何理解继承与革新的辨证关系?30.叙事模式中的心理模式有哪些不同的形式?31.文学流派的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32.简述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3.如何理解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34.概述热奈特关于叙述视角的理论。35.简述文学风格的具体表现。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二) 试卷

(课程代码05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

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一个作家应当很好地把握两种感受,一是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二是对______的独特感受。

12.恩格斯指出,______属于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领域。

l 3.______性是人们判断文学作品高下优劣的价值标准之一。

14.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______,他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15.在西方,柏拉图的______说把文学视为心灵的表现。

16.瑞士语言学家______区分了语言与言语。

17.闻一多认为,诗不仅有音乐美,绘画美,还具有______美。

18.文学创作过程包括素材积累,艺术构思与______三阶段。

19.素材包括直接素材与______素材两类。

20.刘勰指出,意翻空而易奇,言______而难巧。

21.亚里士多德指出,诗描写按照必然律和可然律会发生的事,历史则叙述___的事。

22.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______。

23.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______之所为作也。

24.“象征”一词源于古希腊,本义类似中国古代的______。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先写“正确”或“错误”,在简要说明理由。

25. 文本就是作品26.叙述者等于作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8. 为什么说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29.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哪些特点?30.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借鉴有哪些特点?31. 简述艺术概括的特点。32. 简述情节与结构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3. 文学的文化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4.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35. 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 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 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 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 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 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 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 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 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全国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4-196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8-449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萨丕尔B.王力 C.伊格尔顿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B.戏剧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创作须先“胸有成竹”。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苏东坡B.欧阳修 C.王安石D.司马光 11.游戏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弗雷泽B.斯宾塞 C.康德D.肖伯纳 12.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A.摹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劳动说 13.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A.文学文本B.文学生产 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 14.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A.生产者B.消费者 C.购买者D.学习者 1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 ) A.《文心雕龙》B.《典论·论文》 C.《文赋》D.《六一诗话》 16.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的人是( ) A.恩格斯B.马克思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B.西塞罗 C.贺拉斯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word.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 C.重复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B.《论语》 C.《孟子》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B.连续性 C.思想性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B.逆时序 C.倒叙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卡西尔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 C.典故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B.格调 C.风骨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 word.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