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六章 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六章  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六章  泻下药

第六章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泻热、祛除水饮

适应证: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寒积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以及水肿停饮等所呈现的里实证候。

性味:多苦寒或甘平,多入胃、大肠经。

分类:根据其泻下程度的不同,分为攻下药,主要有大黄、芒硝、番泻叶和芦荟等;润下药,主要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主要有牵牛子、商陆、芫花、大戟、甘遂、巴豆等。

二、里实证

里实证主要是由于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或水饮内停所致的一类证候。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肠胃实热内结的证候见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也见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症见高热、腹痛、谵语、神昏、烦躁、惊厥等。阴亏津枯的证候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并可见于大病后期及临床各科手术后体质虚弱者,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水饮内停证候与现代医学的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能不全时的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胸腹部积水。总之,里实证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其病理过程包括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竺。

三、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本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泻下作用。现代医学极据药物作用机理把泻下作用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容积性”泻下(机械刺激性泻下)

产生这种泻下的药物不论中药还是西药均为无机盐类物质,比如中药中的芒硝,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西药中的硫酸镁。在肠道以离子形式存在,不被吸收,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体液的水向肠腔移动,肠容积扩大,肠管扩张,机械性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而致泻。

2)“接触性”泻下(化学刺激性泻下)

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大肠)而产生泻下作用。例如中药大黄、番泻叶、芦荟其有效成分均为蒽甙,抵达大肠后,被水解为甙元,刺激大肠,产生泻下作用。似西药果导片(酚酞)。

另外泻下药中的峻下逐水药也是直接对肠粘膜产生刺激而致泻,但其所含的成分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牵牛子中的牵牛子甙、巴豆中的巴豆油、芫花中的油状物等,它们不仅刺激大肠,而且还刺激小肠,甚至胃,也就是说可以引起整个胃肠运动增加,导致水泻。因刺激到胃,所以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3)“润滑性”泻下

代表药有火麻仁、郁李仁,含有大量脂肪油(30%—50%),油性比较大,可以附着在肠壁表面不被吸收。(似液体石蜡、开塞露)

A、在肠壁上抹上一层油,起润滑作用,使内容物与肠壁间磨擦力下降——

滑肠。

B、减少肠腔水分的吸收,肠道内水分增加,软化粪便,有利于排除——润

燥。

以上两点中医用“增液行舟”来描述。

C、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被分解产生脂肪酸对肠壁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

以上三点综合产生了缓和和泻下作用,解除排便困难。

2、利尿作用:峻下逐水药大多有利尿作用。芫花、商陆、牵牛子、大戟等利尿作用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观察到。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如大黄、芦荟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

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既抑制炎症早期的肿胀,又能抑制炎症后期的肉芽增生。

大黄的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商陆皂苷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5、抗肿瘤作用

抗癌机理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归纳总结]

泻下药具有泻下、利尿、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从而可消除六腑之瘀、热、结、厥等里实证的病理变化。

四、常用实验方法

1、肠内容物推进的速度

1)炭末推进实验:见理气药章。

2)炭末排出时间试验:测定炭末从给与动物支排出体外所需时间,观察药物对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3)湿粪计数试验:测定规定时间内动物(一般是小鼠)排出湿粪粒数,判断药物是否具有泻下作用及泻下作用强弱。

2、在体肠管运动强度试验:见理气药章。

第二节常用药物

大黄

[传统理论概述]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of、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经。

主要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总量约2—5%,蒽醌类以两种形式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其中的蒽醌苷和二蒽酮苷为大黄主要泻下成分,以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A、B、C、D、E、F泻下作用最强。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苷元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其他:大量鞣质,如d—儿茶素,没食子酸等。以及多糖。

[药动学]

大黄主要成分蒽醌衍生物

吸收:口服易吸收,药后2—3小时达高峰。

分布:主要分布在肝、肾,其次是脑和肺。

代谢:肝脏

排泄: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尿中排泄。

[药理作用]

1、泻下: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药。

致泻的成分为结合型蒽甙,其中以番泻甙A泻下作用最强,致泻作用的部位在大肠。

作用机理:

①大黄口服后,通过小肠时,结合状态的蒽甙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抵达大肠,在肠内细菌酶作用下,水解成游离的甙元,部分甙元还原成作用较强的蒽酮或蒽酚。甙元刺激肠粘膜,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加快。

②甙元阻断Na+从肠腔转运致细胞内,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使肠内容物容积扩大,机械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而致泻。

大黄阻止Na+进入细胞,初步认为与甙元抑制细胞膜Na+-K+-ATP酶。

注意:

①尽管游离的甙元是刺激肠粘膜引起泻下的直接因素,但其在通过消化道时易被破坏而失效,蒽甙中的葡萄糖能保护甙元,使其在胃肠不被水解和破坏,因此,结合状态蒽甙才能发挥泻下作用。比如番泻甙A在脱去糖核后,致泻活性下降2/3。大黄经炮制或久煎后,所含蒽甙易被水解成甙元,使泻下作用减弱。

②大黄致泻部位在大肠,不影响小肠对营养物的吸收,《本草正义》记载“除邪而不伤正气。”

③大黄因含鞣质较高,小剂量或久煎后不仅不引起泻下,且呈现收敛止泻作用,停药后也常表现有继发性便秘。

2、利胆、保肝:

①促进胆汁分泌,使胆汁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增加。

机理;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并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有关。

②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可能与大黄疏肝、利胆、抗炎、抗毒作用有关。

3、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大黄能抑制胰酶的分泌,特别是对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直接相关的酶类,如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及胰脂肪酶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使胰淀粉酶活性降低。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利尿作用:大黄酸、大黄素有明显利尿作用。

作用机制:Na+-K+-ATP酶↓,因肾小管内Na+的重吸收多属主动转运,需要Na+-K+-ATP酶分解ATP提供能量,此酶抑制,能量来源不足,Na+重吸收→↓排泄↑。

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单位受到严重损毁,使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降低,而使尿素、肌酐等含氮废物在体内蓄积压,导致高氮质血症,进一步发展成为尿毒症。

机理:①大黄使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

②血中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增加。

③抑制体蛋白,特别是肌蛋白的分解。

④促进尿素及肌酐排泄。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作用:

特点:①止血速度快,平均止血时间2—4天。

②止血作用可靠,止血有效率达95%。

③止血时,其他症状如腹胀、纳差等症状消失快。

机理:①促进血小板聚集。

②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

③使受损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

④降低抗凝血酶活性。

⑤提高α2—巨球蛋白(α2—MG)含量,竞争性地抑制纤溶酶的活性,使纤溶栈的活力降低,增强血凝作用而止血。

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为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2)改善微循环:大黄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水分向血管转移,降低血液粘度,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血液稀释疗法”—活血化瘀。

3)降血脂:主要降胆固醇,有人认为此种作用是由于大黄泻下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可能是与胆汁酸结合,影响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影响胆汁酸综合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消胆铵。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体外实验证明,大黄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较敏感者有厌氧菌、葡萄球菌、淋球、链球菌。其次:白喉、炭疽、伤寒和痢疾杆菌。此外对真菌、病毒、阿米巴、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菌成分为游离甙元: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作用强。

机理:通过抑制细胞氧化酶系统而抑制糖代谢,氧化脱氢,同时也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对免疫的影响:蒽醌衍生物:免疫↓大黄多糖:免疫↑

抗肿瘤:近代研究发现大黄蒽酯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有明显抗癌作用。较敏感的有黑色素瘤、P388白血病和艾氏腹水癌。大黄多糖对S180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机理:目前认为是抑制了癌细胞呼吸和DNA的生物合成。有人认为大黄酸、大黄素对癌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

7、抗过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大黄还有抗精神病、强心作用。

[现代应用]

1、便秘及各种急腹症

(1)便秘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胆囊炎

(4)肠梗阻

2、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感染性疾病

4、各种出血性疾病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三章 泻下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芒硝 【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 (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最佳选择题 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热回乳 B.泻热通便,清肝杀虫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消积利水

E.泻下通便,散结消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 (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最佳选择题 芦荟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活血化瘀 B.泻热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D.泻下通便,凉血解毒 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 【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病证】 (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

最佳选择题 通便宜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柏子仁 C.番泻叶 D.款冬花 E.甘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番泻叶【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 【功效】 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最佳选择题 性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是 A.大黄 B.千金子 C.甘遂 D.巴豆 E.芫花 『正确答案』C

中药二单味药口诀泻下药、祛风湿药章节内容

中药二单味药口诀泻下药、祛风湿药章节内容 泻下药 大黄 大公鸡截肢青鱼 注解:大公鸡(泻下供积)截肢(解毒止血)青(清热泻火)鱼(活血祛瘀) 芒硝 德清的回族人忙着销售软件 注解:德清(清热)的回(回乳)族人忙着销售(忙、销,芒硝)软件(软坚),还有一个泻下的基础功效 甘遂、京大戟、红大戟 总结会在北京开,喝的干红 注解:总结(消肿散结)会在北京(京大戟)开,喝的干(甘遂)红(红大戟) 牵牛子 牵牛下水去杀虫 注解:牵牛(牵牛子)下(泻下)水(逐水)去(去积)杀虫(杀虫) 千金子 一诺千金 注解:这是一个关于毒性中药的剂量口诀,千金子入丸散0.5-1g,一(1g)诺千金(千金子) 祛风湿药 秦艽 秦始皇虚惊一场 注解:秦(秦艽)始皇(利湿退黄)虚(清虚热)惊(舒经络)一场。再加上一个基础功效祛风湿。 徐长卿 风清扬捅蛇窝 注解:风(祛风止痛)清扬(止痒)捅(活血通络)蛇(解蛇毒)窝 祛风湿强筋骨药

生炒五香千张 注解:生(桑寄生)炒五(五加皮)香(香加皮)千(千年健)张 基础功效加上利水功效就是香加皮,再加上补肝肾就是五加皮,五加皮的利水改成安胎就是桑寄生。 雷公藤 总统去除活童身上的毒虫 注解:总统(消肿止痛)去除(祛风除湿)活童(活血通络)身上的毒虫(杀虫解毒)。 丝瓜络 坦洛新 注解:坦(化痰解毒)洛(祛风通络)新。坦洛新是一个西药。 鹿衔草 千年健咳经血 注解: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前文已提)咳(补肺止咳)经血(调经止血)。 路路通 洛水乳养洛阳人 注解:洛(祛风活络)水(利水)乳(痛经下乳)养(止痒)洛阳人。 穿山龙 坦克穿通凤凰山 注解:坦克(化痰止咳)穿(穿山龙)通(活血通络)凤(祛风除湿)凰山。

《中药药理学》之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之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药理作用: ①泻下作用。 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大黄、番泻叶、芦荟、牵牛子、巴豆、芫花等药物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为刺激性泻药; 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口服后在肠腔内不能被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而泻下,为容积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含有大量脂肪油,使粪便软化,产生温和的刺激性作用,而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②利尿 ③抗病原体作用 ④抗炎作用 ⑤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大黄 有效成分为: ①结合形蒽醌:蒽醌甙、双蒽酮甙:番泻甙A、B、C、D、E、F

②游离形甙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其它:鞣质类物质a -儿茶素、没食子酸 ①泻下 结合蒽醌,番泻苷 A 作用最强 (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加快肠蠕动 (2)刺激肠壁神经丛,促进肠蠕动而致泻 (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阻碍Na+专运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②保肝利胆 ③利尿,改善肾功能 ④胃黏膜保护; ⑤抗急性胰腺炎 ⑥抗病原体、抗肿瘤、调节免疫;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抗菌最强 ⑦抗过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⑧对血液系统作用: 1止血---D- 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 2改善血液流变性

3降血脂。 现代应用 :①便秘及各种急腹症:1便秘2急性胰腺炎3急性胆囊炎4肠 梗阻 ②急慢性肾功能哀竭; ③急性感染性疾病 ④各种出血性疾病。 第三节芒硝 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钠 (1) 泻下,机理:口服硫酸钠水解后产生大量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内水分吸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2)利胆 (3)抗炎 第四节番泻叶 番泻苷A、B ①泻下 ②抗菌 现代应用: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3泻下药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可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是() A芒硝B番泻叶C郁李仁D京大戟E大黄 2.甘遂作内服使用,其炮制要求主要是() A炒用B蜜制用C酒制用D醋制用E蒸制用 3.既能泻下,又能泻火、解毒的最常用药物是() A番泻叶B芦荟C郁李仁D芒硝E大黄 4.可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的药物是() A大黄B郁李仁C火麻仁D芫花E牵牛子 5.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滋养补虚的药物是() A火麻仁B瓜蒌仁C柏子仁D郁李仁E桃仁 6.下列哪味药不是泻下药中之攻下药() A大黄B芒硝C甘遂D番泻叶E芦荟 7.治火邪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牛蒡子D蝉蜕E巴豆 8.大黄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取其作用是() A凉血止血B清热泻火、止血C收敛止血D泻火E化瘀止血 9.下列哪味药没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A火麻仁B郁李仁C大黄D生地E玄参 10.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为() A皮硝B朴硝C玄明粉D西瓜霜E寒水石 11.火麻仁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B清热泻火C润肠通便D利水消肿E泻水逐饮12.既能泻水逐饮,又能祛痰止咳的药物是() A京大戟B甘遂C商陆D巴豆E芫花 13.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 A生地B玄参C大黄D芒硝E芦荟 14.下列哪项不是牵牛子的功效() A泻下B逐水C去积D杀虫E止痛 15.为了减低甘遂的毒性,宜() A酒制B蜜制C醋制D炒炭E姜汁制 16.大黄用于治疗出血证,宜用() A蜜炙大黄B醋炙大黄C生大黄D酒制大黄E大黄炭 17.不宜与巴豆同用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火麻仁D郁李仁E牵牛子 18.配伍清利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宜用() A大黄B芒硝C黄芩D番泻叶E芦根 19.不宜与京大戟同用的药物是() A甘草B大枣C乌头D玄参E细辛 20.火麻仁与郁李仁的共同功效是() A泻下攻积B峻下逐水C润肠通便D利水消肿E消肿散结21.巴豆去油制霜用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便于贮藏D便于服用E缓和药性

10.2 润下药(10. 泻下药)

第二节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使用本类药物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他药物。若热盛律伤而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由于血虚者,配补血药,若兼气滞者,可与行气药同用。 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除本节收载的以外,常用的还有瓜蒌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子、蜂蜜、当归、肉苁蓉、(生)何首乌等,均散见于其他章节,学习时应加以联系对照。 火麻仁《本经》 为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 用于肠燥便秘。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律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通常多与其他润肠通便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如麻子仁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打碎入煎。 备述 1.《本经》:“补中益气,久服肥健。” 《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顾,病后元气末复,或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 2.本品主要含脂肪油。有润滑肠道的作用,同时在肠中遇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强;对麻醉猫、正常大鼠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郁李仁《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欧李、郁李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去壳取仁,晒干。生用,去皮捣碎用。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肠燥便秘。本品味多辛苦,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多用于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常与柏子仁、杏仁、桃仁等同用,如五仁丸。 2.用于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消肿,可与桑白皮、赤小豆等利水消肿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备述 1.《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用药法象》:“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本草纲目》:“郁李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 2.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淀粉、油酸、皂甙、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第三章 泻 下 药

第三章泻下药 【概说】 【含义】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功效】泻下通便——排除: ①胃肠积滞——泻下攻积 ②体内积水——逐水退肿 ③有害物质。 ④使实热之邪通过泻下而清除——泻火热。(釜底抽薪,上病下治,以泻代清)【主治】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体内积水——水肿停饮,如臌胀。 3.实热壅滞诸证. 【配伍】 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2.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为妥,或先攻后补,务必使攻邪而不伤正。 3.同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消除胀满。与利水药配伍泻下作用弱。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2.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 3. 应用作用较强的攻下药时,以及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1 攻下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以通便、泻火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 1.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 2.火热病证:①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②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痛;③血热之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上述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④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黄泻清化瘀兼止血 为中医治疗急﹑重症的必备良药之一。是一味功效显著,内服外用皆可的良药。【功效主治】 1.泻下攻积〔攻积导滞、泻热通便、苦寒攻下〕——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对热便秘尤为适宜。如大承气汤(《伤寒论》)。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学生姓名:CYH 泻下药合理配伍与应用及药理作用 泻下药是指通过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以达到腑气得通、实热奎滞得清的一类药物。泻下药具有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的功能;且能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另外也可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根据作用之峻缓及适应症的不同,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两类。攻下药皆属苦寒之品,有通便和泻火之功,适用于宿食停积,肠府积滞,大便燥结等里实证,也可用于腑实证、食积证、滞积证以及急腹症。这些病症,可以通过攻下药的作用,恢复大便之正常,从而缓解和消除病情;润下药则系油脂之品,常用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由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之成因不同,润下药多配以不同作用药物一起使用,以助通便。润下药气味多甘平,泻下力弱而和缓(多为种子或种仁,含有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或病后津液未复所致的大肠燥结,排便困难。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之品,有毒,泻下力峻猛,具有泻水逐饮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等水饮停蓄之重证。 合理应用泻下药,可使便通邪去病愈,而应用不当,每每耗伤气阴。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泻下药, 下面简要介绍其合理应用: 1.辨证候用药泻下药中的攻下药气味多苦寒,具有泻热通便作用,宜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炽盛证。润下药油脂多润,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宜于阴虚肠燥便秘。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多有毒,具有通利二便作用,能引起剧烈腹泻,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之属于实证者。如果阴虚肠燥便秘,本应润下,反用攻下药或峻下逐水药攻破通导,则便虽暂通而重挫正气,反致偾事。反过来,如果胸水、腹水之实证当用峻下逐水药,却用润下药,则药不及病,难取疗效,又误病期。所以只有根据证候,合理使用不同的泻下药,才望取得预期疗效。 脉象也是应用泻下药的重要依据之一。沉脉是病在里在下的表现,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之训,脉沉便秘者可以考虑使用泻下药导邪下行,如《伤寒论》云:“脉沉者,以下解之”。但病见脉浮,当慎用泻下药,因脉浮多为病邪在表之象,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表而用泻药,不仅不利于驱除表邪,反可引邪入里,致生变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三章泻下药 概述 【性能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含义】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等作用。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适应证】 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大黄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性能特点】苦寒泄降,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泄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 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1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曰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配伍】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千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六章 泻下药

第六章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泻热、祛除水饮 适应证: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寒积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以及水肿停饮等所呈现的里实证候。 性味:多苦寒或甘平,多入胃、大肠经。 分类:根据其泻下程度的不同,分为攻下药,主要有大黄、芒硝、番泻叶和芦荟等;润下药,主要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主要有牵牛子、商陆、芫花、大戟、甘遂、巴豆等。 二、里实证 里实证主要是由于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或水饮内停所致的一类证候。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肠胃实热内结的证候见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也见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症见高热、腹痛、谵语、神昏、烦躁、惊厥等。阴亏津枯的证候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并可见于大病后期及临床各科手术后体质虚弱者,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水饮内停证候与现代医学的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能不全时的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胸腹部积水。总之,里实证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其病理过程包括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竺。 三、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本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泻下作用。现代医学极据药物作用机理把泻下作用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容积性”泻下(机械刺激性泻下) 产生这种泻下的药物不论中药还是西药均为无机盐类物质,比如中药中的芒硝,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西药中的硫酸镁。在肠道以离子形式存在,不被吸收,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体液的水向肠腔移动,肠容积扩大,肠管扩张,机械性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而致泻。 2)“接触性”泻下(化学刺激性泻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三章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之目的。有些药物兼能逐瘀、消癥、杀虫。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 辨证信息 攻下药--大多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且通便力较强,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或燥屎坚结等。还可用于外感热病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或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吐血、衄血等。此即上病下治,“釜底抽薪”之法。 润下药--大多为植物的种子或种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药力最缓,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妇女胎前产后,以及月经期便秘者。 峻下逐水药—味多苦,性寒(或温)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部分还兼利尿。主治水肿、鼓胀、胸胁停饮及痰饮喘满等。部分药物兼治风痰癫痫、疮毒及虫积等。 临床应用时,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瘕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般用5-10g,热结重症用15-20g,散剂减半。外用:适量,研末敷。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善攻下泻热、活血逐瘀。故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应慎服或忌服。又易伤胃气与气血,故脾胃虚寒、气血亏虚、无瘀血、无积滞、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者不可妄用。 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 (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 泻下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1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芒硝 【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 (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芦荟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

2 (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番泻叶 【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病证】 (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

旗开得胜 3 【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京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 (1)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2)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3)虫积腹痛。 芫花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主治病证】 (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2)寒痰咳喘。 (3)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千金子 【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主治病证】 (1)水肿,鼓胀。 (2)癥瘕,经闭。 (3)顽癣、赘疣,毒蛇咬伤。

第三章 泻 下 药

-、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泻下:既指“下法”,是“八法之一”,是运用具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利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 二、作用与适应证: 1.通利大便: (1)热结便秘: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而致大便秘结不通。症见:大便秘结不通,腹痛拒按,高热口渴,苔黄而干或高热神昏。 (2)寒积便秘:脾肾阳虚,阴寒凝集,温运无力而致大便秘结不通(临床较少见)。症见:大便艰涩,排除困难,腹中冷通,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配温补脾肾药。 (3)肠燥便秘。 2.清热泻火:实热内结,症见高热不退,甚则神昏谵语。此时有无便秘,均可应用,通过泻下清除实热。 3.攻逐水饮:水饮停蓄、胸水、腹水。 三、分类:根据泻下药的药性特点及使用范围,分为三类,既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攻下药:作用较猛,易伤正气,用于便秘。 润下药:作用较缓和,用于便秘。 峻下逐水药:作用尤为峻猛,用于水饮内停。 四.配伍规律 1.兼表证:先表后里。若便秘严重,则表里同治。 2.体虚兼便秘:配补虚药。 五.使用注意. 1.攻下药、峻下药作用峻猛,易伤正气,故奏效即止,不可过服。 2.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毒性较强的泻下药,一定要严格炮制,控制剂量,避免中毒。

一、药性特点 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 二、作用与适应证 1.泻下通便: (1)热结便秘大便秘结不通,腹痛拒按,高热口渴,苔黄而干或高热神昏。 (2)冷积便秘(寒积便秘) 大便艰涩,排除困难,腹中冷通,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2.清热泻火: (1)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或目赤肿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血热吐衄等。 此时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 (2)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泻痢不爽)“通因通用”之法.配清热解毒止痢药。 (3)食积泻而不爽。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理论指导,目前临床上常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泻下药均有明显的泻下作用,都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增强而致泻。此外,部分药物还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明显增加;部分药物有抗感染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某些药物兼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

泻下药试题

泻下药 习题 1. 大黄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取其作用是() A 凉血止血 B 清热泻火、止血 C 收敛止 血 D 泻火 E 化瘀止血 2. 既能泻下、又能泻火、解毒的最常用药物是() A 番泻叶 B 芦荟 C 郁李仁 D 芒硝 E 大黄 3. 清热泻火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是() A 番泻叶 B 大黄 C 甘遂 D 商陆 E 火麻仁 4. 既能泻下,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A 甘遂 B 牵牛子 C 大黄 D 郁李仁 E 芦荟 5. 治疗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应选用的药物是() A 郁李仁 B 大黄 C 芦荟 D 番泻叶 E 商陆 6. 可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是() A 芒硝 B 番泻叶 C 郁李仁 D 京大戟 E 大黄 7. 可用于热毒疮疡、烧伤烫伤的药物是() A 大黄 B 郁李仁 C 火麻仁 D 芫花 E 牵牛子 8. 最常用于热结便秘的药物是() A 郁李仁 B 大黄 C 火麻仁 D 芫花 E 京大戟 9. 泻下药物,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症及火邪上类所致病症的药物是() A 芒硝 B 芦荟 C 大黄 D 甘遂 E 芫花 10. 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是() A 京大戟 B 甘遂 C 大黄 D 商陆 E 火麻仁 11. 治疗瘀血证,宜用() A 蜜制大黄 B 醋制大黄 C 生大黄 D 大黄炭 E 酒制大黄 12. 大黄入汤剂以泻下通便,其用法宜() A 后下 B 先煎 C 久煎 D 另煎 E 与其它药同煎 13. 酒制大黄主治病证是() A 湿热泻痢 B 冷积便秘 C 瘀血证 D 肠痈腹痛 E 黄疸及淋证 14. 大黄以泻下通便,宜用() A 酒大黄 B 生大黄 C 大黄炭 D 炒大黄 E 熟大黄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 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 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 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 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 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 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 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 ________。 16、人参皂苷 ____ Rg ______ 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 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 __使君子酸钾 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 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 _______。 21、 __出血 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 ____粗多糖 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 ____葛根素 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 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 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 ________ 。 27、青皮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__柠檬烯 ________具有祛痰作用。 28、蒲黄具有促进血液凝固而___止血 _______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是(A)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板蓝根 2.麻黄发汗作用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C ) A.作用强B.疗效快C.作用维持时间短D.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3.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药物为( B ) A.丹参B.益母草C.延胡索D.川芎 4.人参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为( A ) A.人参皂苷B.人参多糖C.人参挥发油D.人参多肽类化合物5.研究药物是否具有利胆作用,一般选用的实验动物为(B)A.小鼠B.大鼠C.豚鼠D.家兔 6.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观点看,以下论述何者是错误的(D)A.中药经炮制可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B.中药应采收有时 C.道地药材的药理作用一般优于非正品药材 D.中药煎煮时间越长,则煎出的成分越多,作用越强 7.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补益药是(D)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三章泻下药 一、最佳选择题 1、除泻水逐饮外,又具祛痰止咳作用的药物是 A、商陆 B、巴豆 C、甘遂 D、京大戟 E、芫花 2、不宜与牵牛子配伍使用的药物是 A、巴豆 B、郁金 C、芒硝 D、五灵脂 E、硫黄 3、下列为辛、热,有大毒的药物是 A、郁李仁 B、巴豆 C、甘遂 D、牵牛子 E、京大戟 4、番泻叶内服缓下时用量宜 A、1.5~3g B、5~9g C、1~5g D、0.5~1g E、O.5~3g 5、用开水泡服即能泻下导滞的药是 A、火麻仁

B、大青叶 C、番泻叶 D、款冬花 E、野菊花 6、治外感热病之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用攻下药取的是 A、釜底抽薪法 B、下病上治法 C、通因通用法 D、清热解毒法 E、外病内治法 7、火麻仁的功效是 A、泻火逐饮,消肿散结 B、清热解毒,软坚 C、祛风除湿 D、润肠通便 E、凉血止血 8、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化瘀 B、利尿通淋 C、泻下攻积 D、清热泻火 E、凉血解毒 二、配伍选择题 1、A.桑科 B.豆科 C.大戟科 D.茜草科 E.百合科 <1> 、京大戟来源于 A B C D E <2> 、红大戟来源于

A B C D E 2、A.煨熟用以止泻 B.醋炙止痛力增强 C.制霜以减毒性 D.醋制可减低毒性 E.炒炭以止血 <1> 、巴豆 A B C D E <2> 、木香 A B C D E <3> 、甘遂 A B C D E <4> 、香附 A B C D E 3、A.酒制 B.后下 C.醋制 D.制霜 E.炒炭 <1> 、甘遂为降低其的毒性,宜采取 A B C D E <2> 、大黄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宜采取 A B C D E 4、A.补气 B.敛汗 C.养心安神 D.清热解毒 E.利水消肿 <1> 、郁李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 A B C D E <2> 、柏子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 A B C D E 5、A.郁李仁 B.火麻仁 C.决明子 D.红大戟 E.生地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