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5页的例1和“试一试”,第75页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教具准备:

三角板、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揭示课题。

谈话:关于三角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三角形王国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

2.找三角形。

出示场景图。

提问:你能在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三角形呢?

3.画三角形。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接下来,三角形小博士请同学们来画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然后把它画在这张练习纸上。

(1)画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展示5个,有锐角、直角、钝角)

(2)初步认识三角形。

展示正例,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老师收集了几幅作品,同时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你看,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展示反例,初步形成三角形的特征。

谈话:方方和圆圆也各画了一个图形,它们是三角形吗?

出示:①(板书:三条线段)这两个图形有3条边,它们是三角形吗?

(板书:围成)老师做了一个图形,它也有3条线段,是三角形吗?

③(板书:首尾相接)每相邻2条线段的端点重合。

正反例结合,形成三角形的定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板书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三角形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呢?请你把书打开,翻到课本第75页,自学课本。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

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提问: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6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

段只有三个顶点?

指出: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例如与蓝色的点相对的边是蓝边。(板书:相对)

提问:与红色的点相对的边呢?黄色的边相对的是哪个点呢?

小结:每个顶点,都有它相对的边;每条边也都有它相对的顶点。

4.教学“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画了一个三角形,接下来,三角形小博士还想请同学们画三角形,不过这回有更高的要求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提问:怎么理解“任选3个点”?都能画成一个三角形吗?看来我们要试一试才知道了?

(学生画图)

交流一下,你选择了哪3个点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讨论:有没有谁选BCD,这3个点能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围成三角形的3条线段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谈话: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说起三角形啊,三角形王国的每个成员都无比自豪。

三角形小博士:“我们三角形啊,可了不起了,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

谈话:你们瞧,马路上随处可见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青翠的树叶;美味的蛋糕;宏伟的建筑等等物体表面的形状都可以看作是三角形。

更了不起的还在这里呢!瞧,这些物体的面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

提问:为什么它们都要做成三角形呢?做成其它形状行不行呢?比如做成四边形?五边形?想象一下如果自行车的三角架做成了四边形、五边形会怎么样呢?

2.实验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

老师这里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框架,谁愿意上来做个小实验?

启发:你可以用两手捏着框架的边或顶点拉一拉。

谁来说说,你拉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指出: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能改变了。用四根小棒围成四边形,用五根小棒围成五边形,这些四边形、五边形的形状、大小很容易就被改变了。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谈话: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许多建筑结构中我们都用到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认识人字梁的高。

谈话:你们看,这是建筑中的常用的人字梁,从侧面看它其实就是一个三角形。

①如果要量这幅图中人字梁的高,应该从什么地方量起?

②量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量图中哪条线段的长?

③人字梁的高和下面的这条线段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所以我们要标上直角标记。

质疑:为什么不是这一条呢?(指较短的两条竖着的线段)

(2)抽象出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请同学们看着图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试一试”。

(1)师生示范画高。

提问:老师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如果以这条边为底,你能画出它底边上的高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阐述 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材代替学生的思考,教给学生现有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可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完善。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作一粗浅的分析。 二、教学预案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特性和三条边的关系来展开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 页例1 和“试一试”,76 页例2、“试一试” 和随后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1,2 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 1 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 2 ,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 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

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有出去旅游的吗?老师去了,这是我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教师手中的三角形,黑板上的三角形。 揭题:今天老师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 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回忆认识三角形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画三角形。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对三角形已经知道或掌握了那些知识?请学生回答?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在黑板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角、顶点点、边。 白板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学生齐总结三角形组成。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比划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回答。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心,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 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 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 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 生…… 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 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 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 1 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

课时七:认识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拓展:n(n≥3且n为自然数)边形是由n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有n 条边、n个角和n个顶点。(这里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画哪条边上的高,垂足就在哪条边上(或哪条边的延长线上),底和高是一一对应的。 拓展:三角形的3条高总能相交于一点。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角形的外部(钝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拓展: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相比较,如果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三)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斜边大于任意条直角边。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拓展: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一定相等。反之,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一定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边数?2)。 2.在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用180°连续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或用180°减去这两个角的度数和。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这个角小于90°),求另外两个角时,要考虑这个已知角既可能是底角,又可能是顶角。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李勇,男,1980.01,荣昌区仁义镇中心小学教师;撰写的《学案导学、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曾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荣昌县优秀教师,曾主研《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县级课题。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一起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终点 (一)课标要求 。。。。。。。。。。。。 (二)年段目标 。。。。。。。。。。。。。 (三)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与底相对应的高 2、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解释和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折,画的方式找到三角形的高,感受三角形高的含义,知道高的标注方法 4、在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感受空间几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 三、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动手寻找三角形的高,体会高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三角形中寻找高的操作过程,以及对“高”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边形、三角形等实物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知空间图形 (1)认识三角形的构成及定义 课件展示生活中运用了三角形的建筑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其中学过的图形 师:1、看看在这些建筑上运用了哪些我们认识的图形? 2、说说你都知道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由发言,反馈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知情况,特别是要复习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学生每说到一个“点”上,就让同学们去指一指,或者摸一摸,将动脑,动口,动手集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教师板书: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探究学习--认识三角形 1、做做小练习,看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5页的例1和“试一试”,第75页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教具准备: 三角板、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揭示课题。 谈话:关于三角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三角形王国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

2.找三角形。 出示场景图。 提问:你能在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三角形呢? 3.画三角形。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接下来,三角形小博士请同学们来画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然后把它画在这张练习纸上。 (1)画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展示5个,有锐角、直角、钝角) (2)初步认识三角形。 展示正例,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老师收集了几幅作品,同时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你看,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展示反例,初步形成三角形的特征。 谈话:方方和圆圆也各画了一个图形,它们是三角形吗? 出示:①(板书:三条线段)这两个图形有3条边,它们是三角形吗? ② (板书:围成)老师做了一个图形,它也有3条线段,是三角形吗? ③(板书:首尾相接)每相邻2条线段的端点重合。 正反例结合,形成三角形的定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板书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三角形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呢?请你把书打开,翻到课本第75页,自学课本。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 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提问: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6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_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22~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三角形、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探索三边关系: 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两人合作用准备好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边摆边填写表格后交流。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条长边。 3、练习巩固: 判断能否为围成三角形。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4、拓展训练。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最新四年级认识三角形练习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6、现有5厘米和12厘米长的木棍两根,请问要将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棍的长度应该最短是()厘米,最长是()厘米。第三根木棍的长度范围是()厘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0°,那么底角是()。 8、1升+34毫升=()毫升,6004毫升=()升+()毫升。 9、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直角,最少有()锐角,最多有()个钝角。根据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10、308的15倍是(),360是15的()。 1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一瓶去污剂200()一桶蓖麻油3() 1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 1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14、把3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成先求差和商,最后求积,则原式变为()。 15、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数比乙数多360,甲数是(),乙数是()。 16、8000毫升=()升3升=()毫升 17、98×46+2×46=(98+2)×46运用了()。 1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顶角是()。 19、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3、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5、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6、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7、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都是平形四边形。……………………………() 8、在一道算式中添减括号,可以改变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9、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也有3条高。………………………………() 10、用3厘米、4厘米、5厘米长的三根绳子不能围成三角形。…………() 11、847-198=847-(200-2)…………………………………………………()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有出去旅游的吗?老师去了,这是我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教师手中的三角形,黑板上的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仿照例2的方法折一折三角形纸,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纸,三角板,用木条做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察这幅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图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揭题:看来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三角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初步认识一下三角形。 二、新授例1——认识三角形 1.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制作三角形吗? (1)三角尺 (2)方格图 (3)小棒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2.辨一辨,认识三角形特征 图1: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板书:三条线段) 图2:它是三角形吗?(板书:围成) 图3:是这样围成吗? 图4:像这样三条线段首和尾相连称为首尾相接。(板书:首尾相接) 现在你能准确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小结: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组成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条边的总长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2)两条边组成一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 (3)每个角有一个顶点,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4.出示试一试,画三角形 图中有四个点,任选三个点作为顶点画三角形。 将四个点表上字母,A、B、C、D,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有——A、B、C,A、C、D,A、B、D。 任选三个点作为顶点都能画三角形吗? B、C、D不行 小结: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无法围成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案 【教学内容】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在认识三角形、画三角形、辨析交流三角形的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具准备】 PPT课件演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P61做一做 5.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P85-P89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2、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拼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学具操作、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拿出一副三角板,汇报每块三角板三个角各是多少度?三个角的度数和分别是多少? 引导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0吗? 二、过程讲解: 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的含义。 三角形的内角是指三角形里面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三个的度数之和。 2.量一量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算一算各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度。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3、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方法1、通过撕,拼验证。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把撕下的角任以拼一拼会得到一个平角,平角的度数是1800 ,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真好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方法2、通过折叠验证: 先把∠1沿横的虚线折过来,使它的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1和∠3分别沿竖的虚线折过来,使三个角真好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平角的度数是180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到一起真好组成一个平角,所以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方法3、借助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0验证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将长方形按对角线分成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归纳总结: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 拓展提高: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外角之和,画一个三角形及一个外角,标注∠1、∠2、∠3、∠4。 ∠4是三角形ABC的一个外角,因为∠4+∠3=∠1800,∠1+∠2+∠3=1800,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

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课件出示: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教师: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教师: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3)教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3条边:AB、AC、BC; 3个顶点:A、B、C; 3个角:∠ A、∠ B、∠ C。 3.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学生们动手操作和画图让学生们明白三角形的边固定了,角就固定了,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出示三角形稳定性的具体图片! 4.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三角形除了有3个顶点、3个角和3条边以外,也有底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优质教案【新版】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第 1 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