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肢痛症

红斑肢痛症
红斑肢痛症

第一节红斑性肢痛症

(erythromelalgia)

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罕见植物神经系统疾病。Mitchell等人早于1878年即己发现并认为它是血管运动失调症,当时命名为Erythromelalgia。依希腊语源剖析此字,Erythros系指red,红色,melos指”Extremities, algos则是指”pain”, 因本症的特殊症状之一是皮肤温度上升,另将它称为Erythermalgia。后来Smith与Allen于1938年首先将此病分类为原发性(idiopathic)及继发性(secondary), 继发性的基础疾病有很多种,其中较常见的有红血球增多症、高血压、红斑性狼疮、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及末稍神经炎。临床上发现继发性的本症通常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常有病患的初期诊断为原性发病变,尔后才被证实为某些疾病所导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前。常因气温骤降受寒或长途行军等诱发。此病的发病机转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尤其是常见于小孩的原发性肢端红痛症,然而有数种学说可做部份解释。首先是由Mufson所提倡的皮肤毛细血管内压力上升学说,其它还有Serotonin代谢障碍的学说,Prostaglandin代谢学说,以及Ratt等人推测的动静脉分流开放之假说。除此之外亦有药物引发的报告,包括Pergolide, bromocriptine及nifedipine以上反应于停药后即告消失。综合而言,本症的致病机转可能有不同层次的考虑,但原则上与免疫系统无关,而似乎与遗传有关。根据Ratz: 内皮细胞因不明原因肿胀后,使血管内胸腔狭窄,其中枢侧则发生血小板凝聚及血液泥化等现象,使得种种神经传导物释

放出去,进而刺激疼痛感受体,使动静脉分流开放,另外后毛细血管(Postcapillary)的张力下降,也会使静

脉系的分流量增加,如此的促进局部血液流量上升而导致发红与特有的灼热痛。从患部皮肤切片可观察到的主要变化是细动脉的发炎并经常被血栓所阻塞,但细静脉、微血管及神经则是完整无缺。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更为多见。表现为足趾、足底、手指和手掌发红、动脉搏动增强,皮肤温度升高,伴有难以忍爱的烧灼样疼痛。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通常持续数小时。受热、环境温度升高,运动、行立、足下垂或对患肢的抚摸均可导致临床发作或症状加剧;静卧休息、抬高患肢,患肢暴露于冷空气中或浸泡于冷水中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患者不愿穿着鞋、袜及将四肢放于被内,惧怕医生检查。肢端可有客观感觉减退,指(趾)甲增厚,肌肉萎缩,但少有肢端溃疡、坏疽。病程长及(或)病情重者症状不仅限于肢端,可扩及整个下肢及累及上肢。本症的主要临床表征如下

(1)上或下肢的严重灼热痛,皮肤温度异常高温及泛红;

(2)症状的出现会因加热周遭环境的高温,使患肢向下垂或运动而加剧;

(3)相反的,症状会因上下肢的冷却、举高或休息而获缓解或消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灼痛发作时间可长达2~3小时。当怀疑是本症状时,务必施行血液及生化检查以排除骨髓增殖性病变。Thermography(红外线温谱图)亦可供参考,但并非诊断上绝对必需之仪器。皮肤,患部皮肤表面与对侧之正常皮肤之温差最高有达9℃的报告。如将皮肤温度以人为维持在32至36℃时,症状则可能重现,换言之,可见病因与皮肤温度之调节异常有关。此外继发性的本症对Aspirin的疗效反应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性试验(diagnostic test)。其它从统计上发现的一些倾向是难治的原发性病变,较多见于男性,有2/3的病例罹患于下肢且是对称性,而继发性的较常见于40岁以后的上肢但背景病因复杂。

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特点,常可作出诊断。但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为方便临床征兆之分析比较Bobb等学者对51个病例之检讨值得参考,此外冻伤的恢复期,雷诺现象之充血期,细菌性外伤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症候群(CRPS)等都必须加以鉴别及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一种(Fabry’s disease)也有类似本症的情形引发所谓Burning feet syndrome的尚有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肾衰竭(洗肾病人),糖尿病等加以鉴别。

[病程和预后]

本病常有缓解、复发、可呈慢性病程。大多预后良好,可自然康复。

[防治]

寒冷季节,注意肢端保温,鞋袜保持干燥;长时间乘车、站立、哨卫、步行时,宜及时更换姿势,定期下车活动,可预防或减少发作,或减轻症状。以对症治疗为主,发作时可给予局部冷敷或冷水浸泡患肢,以

减轻症状;抬高患肢、避免过热或抚摸等不良刺激;口服利血平、氯丙嗪、利福平等可能改善症状。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

处理上的基本原则以减轻症状疼痛为首,发作时通常针对局部可先施予冷却疗法(Topical cooling)并把患肢抬高。因肢端红痛症有很多种亚型,所以对药物疗法的反应不定,有时难以预测,简单的病例只需药物疗法即可大致控制病情,但难治的病例也不少。一般认为原发性的病变无论发生于成人或小孩都较难处理, 而成人型的继发性肢端红痛症通常使用低剂量的Aspirin即可获缓解,且应视为首选药物。其它目前被认为有效的药物包括:阻碍Prostaglandin合成酵素的Aspirin,具有抗Serotonin作用的Methysergide(美西麦角),乙型遮断药, 血管收缩药,血管扩张药,如Nitroprusside(硝普盐)及抗忧郁症的Amitriptyline (阿米替林)。在此较奇特的事实是,完全作用相反的药物竟然都属有效药物。当药物疗效不彰时,亦有很多报告提及交感神经阻断术,尤其是颈胸部交感神经节阻断术与腰部交感神经阻断分别针对上下肢的症状都是值得尝试的。如发生在上肢时应以星状神经节阻断术为优先考量。此外施行Biofeedback疗法也能帮忙解除一些被此慢性疼痛折磨已久的病患。如遭遇对Aspirin的反应不好时,则可考虑尝试Nitroprusside,近年来有多数病例报告一致认同nitroprusside的速效性且停药后也没有反弹现象发生,但仍因缺乏足够的学理根据而不能将它列为首选药物。

红斑肢痛症

第一节红斑性肢痛症 (erythromelalgia) 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罕见植物神经系统疾病。Mitchell等人早于1878年即己发现并认为它是血管运动失调症,当时命名为Erythromelalgia。依希腊语源剖析此字,Erythros系指red,红色,melos指”Extremities, algos则是指”pain”, 因本症的特殊症状之一是皮肤温度上升,另将它称为Erythermalgia。后来Smith与Allen于1938年首先将此病分类为原发性(idiopathic)及继发性(secondary), 继发性的基础疾病有很多种,其中较常见的有红血球增多症、高血压、红斑性狼疮、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及末稍神经炎。临床上发现继发性的本症通常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常有病患的初期诊断为原性发病变,尔后才被证实为某些疾病所导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前。常因气温骤降受寒或长途行军等诱发。此病的发病机转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尤其是常见于小孩的原发性肢端红痛症,然而有数种学说可做部份解释。首先是由Mufson所提倡的皮肤毛细血管内压力上升学说,其它还有Serotonin代谢障碍的学说,Prostaglandin代谢学说,以及Ratt等人推测的动静脉分流开放之假说。除此之外亦有药物引发的报告,包括Pergolide, bromocriptine及nifedipine以上反应于停药后即告消失。综合而言,本症的致病机转可能有不同层次的考虑,但原则上与免疫系统无关,而似乎与遗传有关。根据Ratz: 内皮细胞因不明原因肿胀后,使血管内胸腔狭窄,其中枢侧则发生血小板凝聚及血液泥化等现象,使得种种神经传导物释 放出去,进而刺激疼痛感受体,使动静脉分流开放,另外后毛细血管(Postcapillary)的张力下降,也会使静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 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三)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斂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 干燥综合征:燥毒 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 成人硬肿病:肉痹 (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 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 痒疹:粟疮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 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 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 扁平苔藓:紫癜风 汗管角化症:鸟啄疮 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 连圈状秕糠疹:远山 (八)大庖性皮肤病 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 类天庖疮:天庖疮 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 庖疹样皮炎:火赤疮 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 (九)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痱疮、热痱、痱毒 冻疮:冻风、冻疮 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火激红斑:火斑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 鸡眼:鸡眼、肉刺

红斑性肢痛症误诊1例

红斑性肢痛症误诊1例 发表时间:2017-11-01T16:42:09.3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8期作者:申芳芳张利利杜素英李树鱼 [导读] 对于作为基层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红斑性肢痛症的认识,及时的作出诊断,可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3]。 (涉县医院儿一科河北邯郸 056400) 【摘要】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更为少见,本病以肢端皮肤间歇性皮温升高、发红、肿胀及烧灼样痛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末端,尤以下肢多见,多呈对称性分布,较少见于面部和耳部。其症状常因运动和遇热而加重,休息和遇冷而减轻。临床上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多认为与编码Nav1.7亚单位的SCN9A基因突变有关。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报道了一例学龄期儿童红斑性肢痛症误诊1例,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47-02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EM)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血管性疼痛综合征,以周围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阵发性血管扩张疼痛为主要表现,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发病原因不明,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痛,常在温热环境中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或局部皮温超过临界温度时引起发作或使发作加重,冷敷、抬高患肢、休息或局部皮温低于临界温度发作减轻,发作时表现为肢端皮肤皮温升高、发红、肿胀及剧烈烧灼样痛,尤以足趾、足底明星,较少见的是手、面部及耳部相应皮肤[1]。发作间歇期,肢端常遗留有轻度麻木或疼痛感,但不伴有溃疡或坏疽等神经营养障碍。本病临床少见,尤其儿童,且与糖尿病合并早期末梢神经病变鉴别较困难,容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儿,女,10岁,主因“发作性手足疼痛10天”于2017年2月2日入院。患儿既往于2年前曾患1型糖尿病,长期控制饮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稳定,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足疼痛,呈烧灼样疼痛,不能触碰,伴患处皮肤发红,酸胀,持续约1小时左右缓解,平均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40分钟~1小时不等,以夜间为著,疼痛部位喜凉,遇冷可减轻。曾于我院门诊就诊考虑为“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病变”,给予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E”营养神经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收住我院儿科。患儿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无皮疹、结节,无肢体活动障碍,精神状态差,食欲欠佳,夜间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入院体检:体温 36.5℃,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血压110/7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双手指末端、双足趾、足底皮肤充血、发红,轻度肿胀,皮温增高,无局部破溃及皮下硬结,双手、足指趾末端触痛觉过敏,无关节活动障碍,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1.2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正常,血糖监测正常,糖化血红蛋白7%提示轻度升高、血沉38mm/h(正常值0~20mm/h)提示轻度升高、风湿三项示:CRP 10mg/L(正常值0~6mg/L)提示轻度升高、抗“0”、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正常;影像学检查:双手足正斜位X线片示:正常,双手背、足背动静脉彩超示正常; 1.3 诊治经过 入院诊断:1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入院后给予控制血糖稳定,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甲钴胺、维生素B1营养神经,654-2改善循环等治疗3天,患儿手足疼痛无明显缓解,夜间发作频繁,喜用冷水浸泡四肢末端方能缓解,入睡时喜将双手、足置于被外,且于发作时手足部皮温高,针刺觉过敏,考虑“红斑性肢痛症?”,后给予试验性治疗:抬高患肢,用25%硫酸镁外敷,加用阿司匹林30mg 2/日口服,疼痛较重时静脉给予萘普生5mg/kg静点,扶他林乳剂外涂患处,治疗7天,疼痛消失,继续巩固治疗3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1)1型糖尿病(2)红斑性肢痛症。 2.讨论 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该病可能与局部微循环调节功能障碍有关,也可能与交感神经血管内效应器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异常相关。原发性 EM认为与SCN9A基因突变有关,而继发性EM可能伴发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和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代谢疾病、某些传染病机药物、重金属中毒等。 由于IM缺乏特异性表现,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诊断检测手段,临床常采用的诊断标准为:(1)指端局部皮肤红肿、烧灼样疼痛;(2)受累皮肤多为对称性的;(3)活动或遇热时症状加重;(4)遇冷、休息或抬高患肢减轻;由于本病临床罕见,儿童更为少见,且本例患儿为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以双手、足疼痛,故多考虑为“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但本病多见于血糖控制不稳定[2],以双下肢远端疼痛及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局部皮温可降低,且不会有喜凉怕热表现,而该患儿虽为1型糖尿病患儿,但血糖维持稳定,主要临床表现为指趾端皮肤红肿伴有烧灼样疼痛,对称性分布,喜凉怕热,夜间疼痛为著,冷敷及抬高患肢疼痛减轻,病变局部无皮肤溃疡、坏疽等营养神经障碍,故符合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特点。加用阿司匹林及扶他林后症状好转,故支持红斑性肢痛症诊断。 对于EM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治疗方案,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1)健康宣教,局部皮肤护理;(2)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血管活性药物:普萘洛尔、前列腺素、激素等;对于作为基层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红斑性肢痛症的认识,及时的作出诊断,可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3]。 【参考文献】 [1]李谋,余利红,刘小林,等,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28(4):248-250. [2]王冠羽,郑宝森.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附1例报告[J].临床荟萃杂志,2005,20(6):345-346. [3]文飞清,候凌杰.红斑性肢痛症伴多发性神经炎1例报告[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9(6):347.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一)中西医内科部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 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 幽门梗阻---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胃反

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 习惯性便秘---肠痨 急性胰腺炎---脾约 慢性胰腺炎---胰瘅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 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中西医外科部分 男性前阴病类 睾丸(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睾丸恶性肿瘤---子岩 隐睾---子隐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 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阴囊血肿---血疝

红斑性肢痛症怎么治疗

红斑性肢痛症怎么治疗 *导读: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末梢血管功能失调的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发病群体为20-40岁的青壮年,在发病群体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人数多,他们的典型症状为热痛、肢端溃疡、感觉过敏、剧痛、呻吟等。红斑性肢痛症怎么治疗,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末 梢血管功能失调的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发病群体为20-40岁的青壮年,在发病群体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人数多,他们的典型症状为热痛、肢端溃疡、感觉过敏、剧痛、呻吟等。红斑性肢痛症怎么治疗,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红斑性肢痛症西医治疗方法 1.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片,用量为0.5g,用法为3次/d,功效为减轻疼痛。 2.收缩、扩张血管药:如抗5-羟色胺拮抗药地塞利尔(Deselil),用量用法为1~2mg,2~3次/d;麻黄碱,用量用法为30mg,3次/d,睡前合用安定片,有收缩血管作用,但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孕妇禁用。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

等血管扩张剂亦可应用,但疗效未定。口服利血平、氯丙嗪、利福平等可能改善症状。 3.皮质激素:小剂量泼尼松(强的松),用量用法为15~ 30mg/d,口服,疗效较佳,但仅适用于短期治疗的患者。 *红斑性肢痛症中医治疗方法 1.平肝潜阳、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当归、丹皮、地骨皮各20克,白灼、金银花、玄参、生地各30克、黄柏15克、大黄9克,甘草10克。服用此方药后双足热痛加剧,并且感到五心烦热,食用冰冷的食物后内心就会感到舒畅。 2.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中药方:金银花、蒲公英各60克,黄柏、薏米、当归、板蓝根各30克、玄参45克、甘草、苍术各15克,蜈蚣3条、大黄10克。服用此方药3次后,疼痛、灼热感减轻,大便稀少,再服用3剂后,仅有轻微疼痛感,皮肤灼热感已消除。 3.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外治中药方:当归、薏米各30克、金银花60克,玄参40克,甘草15克,川牛膝20克,防己、黄柏、连翘各12克。服用此药方33剂后,局部潮红、灼热减退,足部角化厚皮开始脱落,下肢皮肤变软,已不用冰水浸渍。 红斑性肢痛症怎么治疗?上述的中药和西药都可以治疗此病,患者了解治疗方法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免得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影响后期治疗效果。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 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 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 疥疮:干疥、湿疥 虫咬皮炎:毒虫咬伤 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 蛲虫病:谷道痒 钩虫皮炎:类毒块 隐刺虫皮炎:虫毒疮 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敛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漆过敏皮炎等) 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 皮肤血管性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緾、梅核丹 过敏性紫癜:葡萄疫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 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中西医病名分析对照表大全

中西医病名对照一览表 医院分科: 一、内科: 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肾内科 二、外科: 心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脑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外伤科手外科烧伤科器官移植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 三、妇产科: 妇科产科 四、儿科: 五、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性病科 六、五官科: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七、男科: 八、传染科: 九、急诊科: 十、肿瘤科: 十一、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心理咨询

透析科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碎石科药剂科感染科中医科针灸科营养科康复科病理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脊柱外科、微创外科老年医学科肾科新生儿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计划生育科按摩推拿科痔科小儿麻痹症科肝炎科 肿瘤医院如何分科: 放射治疗科、乳腺外科、胃及软组织外科、大肠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胰腺肝胆外科、中西医结合科、姑息治疗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中西医结合门诊、预防保健门诊、内镜科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急性淋巴结炎=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气性坏疽→烂疔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 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

甲状腺癌→石瘿 甲减→瘿劳 颈部淋巴结炎→颈痈颈部淋巴结核→癗疠 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 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 臀部蜂窝织炎→臀痈 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 痈→有头疽 背痈→对脐发疽 肘尖部痈→石榴疽 足跗部痈→历疽 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 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

结节性红斑病情与用药.

结节性红斑介绍与病情用药 概述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病,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其性质为非化脓性结节性红斑性皮肤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相似。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 病因 链球菌感染(35%): 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国内2组报道,伴有风湿样关节痛者占68.2%,扁桃体炎者25.6%,而其他报告的发生率则很低,这说明本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结核菌感染(25%): 自1872年Uffelmana提出本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之后,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本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

占60%以上,认为本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其他原因(10%): 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和磺胺药,是本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其他如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猫抓热,发癣菌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病,白塞病,麻风病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均可伴有结节性红斑,此外,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其他少见的原因如急性外阴溃疡,急性,慢性白血病,也可伴发本病。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Favone和Sosman分析155例EN,在症状发生前80%以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其中50%是p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结核病亦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儿童,此外,病毒,真菌等感染,溴化物,碘化物,磺胺等药物亦可诱发本病,近来有报道口服避孕药发病者。 发病机制 1.本病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变应性血管炎,但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又未能在坏死性或变应性血管炎处发现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血管对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2.主要病理改变发生于皮下脂肪层和真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在早期急性炎症反应阶段,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少量淋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辩证施护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辩证施护 【摘要】本文从SLE的临床表现、中医分型、一般护理、辨游等方面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护理特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辨证施护;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以育龄期女性多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属中医“阴阳毒、发斑’’范畴,辨证可分为热毒蕴结型、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等[1]。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成果,SLE预后已有明显改善[2]。自2006--2009年以来,我科对收治的59例SLE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以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中医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1 1例,女48例,年龄(22~39)岁,病史最长9年,最短1年,全部病例符合SLE诊断标准(ARA,1982年修订)。中医辨证分型热毒蕴结型1 6例,肝肾阴虚型1 5例,心脾两虚型1 7例,脾肾阳虚型1 1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病室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室内空气消毒可采用臭氧灭菌灯,醋蒸汽及中草药蒸熏法;发病期以休息为主,活动期绝对卧床休息;高热、昏迷患者,应注意安全,设置床栏.以免坠床跌仆而发生意外。 2.2情志护理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且易反复,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激素可引起患者体态容貌的改变,免疫抑制剂会引起不能生育以及部分功能丧失,多有较重的精神压力和悲观情绪,医护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家庭、生活背景及病人的心理需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提问,帮助病人转变角色,松弛紧张情绪,鼓励其配合治疗及护理。努力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乐观情绪,正确地对待疾病,建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牛活应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适当休息,治疗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预防感染。 2.3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沽,如有感染,可用呋喃西林液漱口,局部涂锡类散;若霉菌感染者,用制霉菌素甘油外涂;有面部红斑者,应经常用30℃左右清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高原地区的患者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日光较强的时间外出。夏日外出穿长衣长裤,戴遮阳镜及遮阳帽,以防引起皮损扩展加重,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5%对氨安息酸软膏等。寒冷、x线等过多暴露也能引起本病的加剧,

一起学校流行性肢痛症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学校流行性肢痛症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表时间:2016-05-23T09:49:27.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作者:韦振翻谭娇向黄艳兰罗熳 [导读]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性肢痛症常见于冬春季节,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快、室内室外的温差大等因素影响。 韦振翻谭娇向黄艳兰罗熳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600) 【摘要】 2015年3月18日晚至3月19日上午止马山县人民医院收诊了12例流行性肢痛症患者,并由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往马山县中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截止至3月23日晚止,共有83例学生出现了流行性肢痛症的症状。文章主要对这起流行性肢痛症的局部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学校在预防流行性肢痛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流行性肢痛症;局部暴发;研究调查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017-02 School together local outbreak of epidemic acrodynia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eiZhenfan, Tan Jiaoxiang, Huangyanlan, Luo Man. Mashan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ning City,Guangxi Province,Nanning 530600, China 【Abstract】From March 18 evening 2015 to March 19 morning, Ma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admission diagnosis for 12 patients with epidemic acrodynia. Mashan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Mashan county high school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by the end of the evening of March 23, a total of 83 students have the epidemic acrodynia symptoms. This paper to do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the local outbreak of epidemic acrodynia , for the prevention of epidemic acrodynia in schoo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Acrodynia epidemic; Local outbreaks; The research survey 流行性肢痛症常见于冬春季节,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快、室内室外的温差大等因素影响,常见于13~18岁人群中,且女性患有该病的发生率较高[1]。该病在气温变化大的时候常会出现局部暴发[2]。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病突然、足趾、足底以及足跟等部位出现麻痹或疼痛的情况,疼痛为针刺样或灼烧样,温度升高以及行动时会疼痛会加剧,当睡觉时足部温度升高会加剧疼痛,若将双足暴露在外或用冷水浸泡双足可暂时性缓解疼痛[3]。文章主要对2015年3月18至23日日马山县中学暴发的一起学校流行性肢痛症进行研究调查。 1.疫情情况 1.1 学校基本情况 本次局部暴发的地点为马山县中学,其基本情况为:马山县中学共有学生4034人,男生1597人、女生2437人;教职工291人(无发病),女教师133人,男教师158人。学校设有74个班,高一年级22个班、高二年级23个班、高三年级20个班、初中实验班9个班。 1.2 疫情过程 首发病例为1213班的一名女生(苏雪萍),住北一栋401室,于2015年3月10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脚掌、趾疼痛,后陆续有学生出现类似症状,至3月23日共发现趾痛症样病例83例,罹患率为1.92%,所有病例基本治愈,无住院及死亡病例。83例患者中有83例(100%)患者主要感受到足趾疼痛,有10例(12.05)患者感受到足趾关节肿胀,有8例(9.64%)患者出现下肢皮肤红斑,有2例 (2.41%)患者出现其他部位疼痛。年龄分布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为21岁,以17、18、19岁最多,共77例,占92.77%;发病以女性居多,女性75例、罹患率为3.01%(75/2495),男性8例、罹患率为0.46%(8/1747);男女病例比例1:9.34。83例病例中内宿生78例,罹患率为2.19%(78/3555),外宿生5例,罹患率为0.85%(5/587)。高三罹患率5.934%(81/1365)、高二罹患率0.075%(1/1290)、高一罹患率0.073%(1/1379)、高三罹患率率高于高二、高一。 1.3 当时气候资料 2015年2月份以来,马山县气温波动幅度较大。马山县2月平均高温为21℃,平均低温为13℃,极端高温为31℃(2月26日),极端低温为6℃(2月1日);3月平均高温为20℃,平均低温为15℃,极端高温为35℃(3月18日),极端低温为10℃(3月6日),呈低温-高温-低温-高温骤变。 1.4 治疗情况 部分病例给予止疼药或维生素B1对症治疗后,其余学生均未使用任何药物。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体育锻炼和防寒保暖等干预措施后,所有学生愈后良好,均能坚持上课学习。 1.5 采取措施 1.5.1加强病例的监测要求学校加强晨检,班主任每天早上要筛查出有趾痛症状的学生并做好登记,交由校医进行核实登记;同时向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每天新发生的病例及其疼痛的部位、有无红肿现象; 1.5.2在全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向学校提供健康教育素材,要求学校对全体师生做好健康教育。向全校师生宣传该病具流行性,但病情轻、无传染性,治疗愈后良好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病及时就诊。 1.5.3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2.疫情分析 2.1 根据本次局部暴发调查显示,83例患者中有75例女性( 3.01%),而男性只有8例(0.46%),男女病例比例1:9.34,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出现该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受女性的体质较弱、痛觉较敏感等因素影响[10],在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中发现,女性出现红痛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9]。 2.2 文章在对马山县中学患病学生调查发现,83例病例中内宿78例,罹患率为2.19%(78/3555),外宿生5例,罹患率为 0.85%(5/587),这主要与学校住宿条件以及保暖条件差有关,并且学生在长期保持坐姿会使得血液循环受阻,当温度突然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对神经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功能[13]。 2.3 高三罹患率5.934%(81/1365)、高二罹患率0.075%(1/1290)、高一罹患率0.073%(1/1379)、高三罹患率率高于高二、高一有统计学差异(χ?=5.632.P<0.01)郑莹等在相关文献指出,运动量与肢痛症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关联[14],寒流侵袭加上保暖不足;学生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版)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1.概述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LE)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病。该病为一病谱性疾病,70%~85%的患者有皮肤受累。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变可累及多系统和多脏器。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认识这些皮肤损害,有助于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 2.分类 皮肤型红斑狼疮按照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分为狼疮特异性和狼疮非特异性两类。 2.1 红斑狼疮特异性皮肤损害 红斑狼疮特异性皮肤损害分为:(1)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ACLE)包括局限型和泛发型;(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3)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CCLE):包括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局限型和泛发性型;疣状红斑狼疮(verrucous lupus erythematosus, VLE);肿胀性红斑狼疮(tumid lupus erythematosus, TLE);深在性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profundus,LEP);冻疮样红斑狼疮(chilblain lupus erythematosus, CHLE)。 2.2 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肤损害 皮肤型红斑狼疮还可有一些非特异性皮肤损害。包括光敏感、弥漫性或局限性非瘢痕性脱发、雷诺现象、甲襞毛细血管扩张和红斑、血管炎特别是四肢末端的血管炎样损害、网状青斑、手足发绀、白色萎缩等皮损。 3.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1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 ACLE 主要见于SLE 患者。 3.1.1 临床特点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局限型为面颊和鼻背出现融合性水肿性红斑(蝶形),可累及额部、颈部、眼眶和颈部V形区(光照区)。泛发型为全身对称分布的融合性小斑疹、丘疹,夹杂紫癜成分,颜色深红或鲜红,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腰围最常见,可伴有瘙痒。口腔和鼻腔黏膜可见浅溃疡。ACLE 有时可出现大疱性皮损,称为大疱性红斑狼疮。也可发生Rowell 综合征(SLE 患者伴有多形红斑皮损,同时抗SSA/SSB 抗体阳性)。 3.1.2 组织病理学特点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皮肤附属器散在或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上部水肿区及真皮毛细血管壁可有纤维蛋白样沉积。 3.1.3 实验室检查特点80%以上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m抗体、抗双链ds--DNA、抗Ro/SSA 和抗La/SSB 抗体也可以阳性。还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蛋白尿和血尿等。 3.2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 3.2.1 临床特点好发于暴露部位如上背、肩、手臂伸侧、颈胸V 形区,常伴高度光敏感。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前者皮损近似于银屑病样,后者呈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表现,皮损愈后处可继发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4]。这些患者除有抗SSA和抗SSB 抗体阳性外,其皮损都以环形红斑型为特征,血管炎的发生率亦有升高。部分患者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约50%的SCLE可符合SLE 分类标准。约20% 的SCLE 并发干燥综合征。 大部分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的皮疹也呈环形红斑样,表现为出生后数日内发生的头面、躯干及四肢多发性环状红斑,一般无鳞屑,约15%的患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