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攻破文言文“翻译”这一顽固的“堡垒”,化解“文言魔咒”,只要着力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答”两个问题,就能在备考时有的放矢,应考时胸有成竹,突破难点,拿下高分甚至满分。

高考真题展示了高考考查的标准和方向,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

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可以启迪智慧、少走弯路,备考易于击中要害,取得最佳效果。

以下以202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翻译试题为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楚王没有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再说,就等待我得到割地吧。

”(评分标准:“善”“其”“弭”译出各1分,句意2分)(2)张仪在证实楚国确实与齐国断绝邦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我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

”(评分标准:“知”“绝”“广从”译出各1分,句意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集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克”“召”“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2分)(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财物。

(评分标准:“不养”“不室”“秩”译出各1分,句意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岁”“熟”“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1分)(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如果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 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 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 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 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 必不出。”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 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 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 很难再出来。”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 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 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 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 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 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 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 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 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 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 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 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 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 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 周运回到齐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题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译文: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3.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

)(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译文: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译文: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

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其……欤?:兼表反问)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译文: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8.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几个人”是泛指,可以指任意几个人,而非特指“我 们”)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9.因断句出错而误译 【例9】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五人墓碑记》)
误断: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 误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哀叹这座坟墓里的 人,有一块石碑,也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 应断为: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
【知识精要】 一、避免文言文翻译十失误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误译:公元 1084 年 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 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不需要翻译)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
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 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 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 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 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赤壁之战》)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第6页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第一段【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注释】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

东宫:太子的居所,这里借代齐国太子。

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原文】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注释】“戴妫”的“戴”为谥号,“妫”Guī是娘家的姓。

【译文】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注释】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某位受宠宫女。

【译文】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原文】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注释】石碏què:卫国大夫。

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纳:放进去。

【译文】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原文】将立州吁xū,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注释】立: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

乃:就阶:由台阶、阶梯。

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译文】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原文】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注释】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即“将务去祸”。

务:致力,努力。

速:招致。

无乃:恐怕……吧。

【译文】君主应尽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那么和标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某某《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考试中,文言文占的分植较大,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二、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某某楼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 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 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 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翻译“六字法”·
对、换、留、删、补、调
①对——对译。
•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 词为中心的双音词。例: 1.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 •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是 谁之 过 与? • 这是谁的过错呢? 3.问 其 深, 则 其 好 游者不能穷也。 • (如果要)探求它的深度,那么那些喜欢 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 宾语和介词等。
• 例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 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 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 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 尽地回答了他。
句子翻译六个步骤:
• 1. 读: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 2.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 用等。 • 3.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 4.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 5.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尽可能与 原文一致。 • 6. 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 誊上卷子 。
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 自己被流放呢?
(借代) 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 刘琮投降。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互文) 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 拥有的金玉珍宝.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 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 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 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⑥调――调整。
•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 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 语后置等。
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 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 建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 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 译,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句子翻译的原则:
• 1.信、达、雅 •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3.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特别提醒: 注意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信、达、雅
信 达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内容。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表达习惯。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 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 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 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 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6)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2: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 翻译文句时,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 而影响全句的理解。应着重关照句中的 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文句翻译的得分 点。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 破. • 要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 例1: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 语序。 •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 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 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 这是定语后置句,译时要调为“定+宾”。
例2: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例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 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解释: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 “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 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 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 “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 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译文:“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 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 各人打算不同。”
2、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通过语境分析,顺利攻下代词指代义、一字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主要得分点。 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有片金,管挥锄 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解释:文中“华捉而掷去之”,如果译成“华歆抓住 金子然后丢掉了”,就错了。对“捉”字就宜结合语 境,对在地上的金子应是先“捡起”再“丢掉”, “捉”只能作“拾、捡”理解。同样,可推及“废” 不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
补充说明
出现修辞手法,翻译原则如下:
• 1.一看就懂的加以保留。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 译:我的心像磁针石一样永指一方,不达 目的决不罢休。 • 2.换成现代汉语中同值的修辞。 •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 译:铜墙铁壁绵延千里。
(介词结构后置)
译: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 还依附楚国。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 物的污染呢?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 收拾。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 解释疑难的。
3、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呢? 例2: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译文: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④删――删略。
•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这些词包括:发语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 虚设成分等。 •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 语词)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 顺,也可删去不译。 3.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这里偏“作”) 4.兵者,凶器也 (提顿语气) 5.媪之送燕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 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 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言” 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的 语言特色。 2、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准确 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1.从“言”的角度,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 (色彩变化) 草庐之中。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 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 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做 到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例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 “一个叫丁的厨师”)
例 题
1.“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而翁”、“汝”应换成“你爹”、“你”。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换成“擅长”,“者”换成“的人”。
③留――保留。
•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 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 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 “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下 来,不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