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钱钟书闻名于世的一部著作,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虽然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是比较严肃的,但是作品的语言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1] 他常常突破常规,独辟蹊径,令人出其不意,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方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细细品味起来引人深思。作者以极高的语言艺术运用水准,对文中的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能够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能充分地领略到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纵观近现代新文学作品中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如果要说哪本小说的语言艺术最生动、最精彩,那么恐怕非《围城》莫属了。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围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其在叙事的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比喻修辞,在审美解读中也总是

妙语连珠,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对文章主题的领悟和在会心的阅读中有种回味

无穷的感觉。[2]

钱钟书先生对中外文学都有涉猎,因此他的知识非常的渊博,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并不拘泥于一格,而是运用自如,信手拈来。《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内涵非常丰

富,其喻体融艺术、文学、哲学、历史、民族、宗教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繁茂的文学园地,其丰富程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作者利用渊博的知识,结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力求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最好。比如在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的描写中,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将其比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行线”,事实上作者已经暗示了两个人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这不仅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使小说的内容显得趣味盎然,并且语言表达上也准确而又生动。对方鸿渐和苏文纨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吻,作者不仅将其比喻成清朝官场端茶待客的时候客人象征性的用嘴唇在碗边抹一抹的样子,还将其比喻成是从前西洋法庭开庭审理证人时,法官在宣誓中用嘴巴碰触《圣经》,或者是信女们亲吻西藏的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等。[3] 作者运用这几个比喻其实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对这个吻敬而远之的特点,而这几个比喻又分别运用了宗教方面的知识和民族习俗,传达了方鸿渐在这个时候对苏文纨的爱情已经转化为友情,因此在这个亲吻中,他并没有很大的波动的微妙心理,透漏了方鸿渐这类小知识分子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笔下的人物动作的描写,对其进行心理活动的剖析,此种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令人不禁生出敬佩之情。

巧妙的套用典故进行比喻也是《围城》比较出彩的一个特点。

每一个典故其本身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蕴,作者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对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作品的内容更

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还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空间思维。读者在进行此类比喻手法的阅读时,首先要读懂的第一层意思是它

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典故中所体现的精神内容,进而对其在文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文章的主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同时也能体会到语言的巨大魅力。[4] 另外,在进行典故的套用时,为了能够让人更好的对其进行理解,作者在对典故进行叙述的时候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其

加以阐释,使其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更加的通俗易懂。比如

在小说中,《伊索寓言》中讲述的“狗看水中影子”的故事曾

多次出现,其主要寓意是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常常照一照,认

清自己。

暗喻在《围城》中的运用非常多。比如,作者对西洋人在赶驴的时候把萝卜挂在它的前方,驴子为了能够吃到萝卜就会往前走,但是永远都够不着。这段文字中的驴子就是小说中方鸿渐胸无

大志、目光短浅的处境的真实写照,讽刺中尽显淋漓尽致的快感。

二、讽刺手法的运用钱钟书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也非常的擅长,从大的方面讲有主题意蕴的暗示,从小的方面讲有主人公隐秘

心理的挖掘,处处都体现了作者对讽刺小说体式高超的驾驭能力。比如文中有一段对汪处厚的人物肖像的描写,主要是对他的胡子进行了描写,语言生动逼真,非常的形象,就像是汪处

厚这个人从作品中走出来,走到读者的眼前一样,再加上作者

对他的理想和历史的讽刺,令人忍俊不禁。

钱钟书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超越具体的对象的束缚,完全

释放自己的想象空间,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讽刺和幽默,从而形成了一种融睿智、谐趣为一体的特殊的讽刺方式。在作品中,作者除了对中上层知识分子进行嘲弄和反讽,对没有生命的机器

也极尽反讽之事,比如对方家大宅每小时慢7 分钟的时钟就进行了一番拟人化的调侃。另外,钱钟书还善于运用心理讽刺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进行灵魂深处的研究,揭示人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讽刺其丑陋的灵魂。

[5] 比如,在孙嘉柔生病的时候,李梅亭不愿意将感冒药给她吃,于是就将自己吃剩下的鱼肝油当做感冒药给她吃了。作者对李梅亭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突出表现了她的吝啬而又自私的嘴脸。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围城》主要是对抗战背景下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的形象和思想进行描绘,通过对他的爱情、亲情和家庭关系等的描述,揭示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同时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作者从题目入手,运用“围城”这一象征性的结构,全文贯穿象征手法,体现了现代人对历史、对生命、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围城象征着封建环境和封建思想对婚姻的束缚。小说对主人公的婚姻状况以及他与几个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最终通过对他婚姻的破裂以及他在情感上的突围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人类精神上的困境和孤独感。[6]

在小说中,方鸿渐经历了一场任何一个情窦初开的少男都会经历的纯洁的爱情,他因为唐晓芙而产生了结婚的想法,但是后来恋爱失败了,方鸿渐开始对恋爱产生了“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的心境。不过,人的心中总是还是存有期待的,他在

伤心失落之后又开始了第二次恋爱,这一次他与一位不错的女

孩孙柔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婚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争吵和打闹之后,方鸿渐逐渐

认清了婚姻本质,最终鼓起勇气从婚姻的城堡中逃了出来。这

种方鸿渐所经历的婚姻中的困境其实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困境,而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钱钟书对《围城》这部小说的总结。[7] 四、语言简练,

警策省心

《围城》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是也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篇哲理诗也不为过,小说同时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辩证法的观点。

首先,小说的题目定为简简单单的“围城”两个字就是大有

深意的,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

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婚姻和封建思想的状态。在围城外面

的人想要冲进去,在围城里面的人却想要冲出来,希望与失望,

执著

与动摇,其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这种思想。

其次,小说中也有作者对世人的警策,比如,作者说道:“以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的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种教育。”这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教育的思考以及对教育者的

警示。

五、语言幽默诙谐虽然《围城》这部小说表达的主题是严肃的,但是在整部小说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它最重要的特点。这种幽默诙谐不是轻佻,也不是油嘴滑舌,而是通过一种反讽的方式,对新时期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彻底的剖析和批判,在这群人中,有绅士,有淑女,有学者,甚至有教授,作者都用自己的笔一层一层剥去他们身上文明的外衣,暴露出他们隐藏在这层外衣之下的愚蠢、卑鄙、虚伪和浅陋。比如主人公方鸿渐利用未婚早逝的妻子的嫁妆费用出洋深造,回到家乡后迫不及待地要向学生进行西洋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演讲,他说自己见识大长,中国品性方正,所以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因此主张地是圆的,西洋进口的鸦片,吸食也不会上瘾,等等。[8] 他的所谓的这些见识其实不过是一些谬论,但是他却将其奉为真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这是方鸿渐本人的悲哀,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失败。

六、结语《围城》是一部具有杰出语言魅力的文学巨作,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受鲁迅作品暴露社会性质的影响,对新文学时期的知识分子缺乏思想、虚伪、卑鄙的精神世界进行抨击和揭示,其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新国民性的呼唤。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叙事的刻板,运用了象征、比喻、反讽等手法,采用简练诙谐的语言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和刻画,生动而又形象,简洁而又深刻,鲜明

地表达了主题思想。另外,作者在技法上还讲求中西合璧,对现代文学人物画廊起到了非常大的丰富和补充的作用。

[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钱钟书闻名于世的一部著作,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虽然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是比较严肃的,但是作品的语言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1] 他常常突破常规,独辟蹊径,令人出其不意,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方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细细品味起来引人深思。作者以极高的语言艺术运用水准,对文中的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能够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能充分地领略到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纵观近现代新文学作品中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如果要说哪本小说的语言艺术最生动、最精彩,那么恐怕非《围城》莫属了。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围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其在叙事的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比喻修辞,在审美解读中也总是 妙语连珠,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对文章主题的领悟和在会心的阅读中有种回味 无穷的感觉。[2] 钱钟书先生对中外文学都有涉猎,因此他的知识非常的渊博,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并不拘泥于一格,而是运用自如,信手拈来。《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内涵非常丰

富,其喻体融艺术、文学、哲学、历史、民族、宗教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繁茂的文学园地,其丰富程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作者利用渊博的知识,结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力求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最好。比如在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的描写中,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将其比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行线”,事实上作者已经暗示了两个人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这不仅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使小说的内容显得趣味盎然,并且语言表达上也准确而又生动。对方鸿渐和苏文纨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吻,作者不仅将其比喻成清朝官场端茶待客的时候客人象征性的用嘴唇在碗边抹一抹的样子,还将其比喻成是从前西洋法庭开庭审理证人时,法官在宣誓中用嘴巴碰触《圣经》,或者是信女们亲吻西藏的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等。[3] 作者运用这几个比喻其实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对这个吻敬而远之的特点,而这几个比喻又分别运用了宗教方面的知识和民族习俗,传达了方鸿渐在这个时候对苏文纨的爱情已经转化为友情,因此在这个亲吻中,他并没有很大的波动的微妙心理,透漏了方鸿渐这类小知识分子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笔下的人物动作的描写,对其进行心理活动的剖析,此种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令人不禁生出敬佩之情。 巧妙的套用典故进行比喻也是《围城》比较出彩的一个特点。 每一个典故其本身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蕴,作者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对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作品的内容更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小说一出版便风靡世界,这不能不归功于《围城》那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本论文从比喻、象征、描写与议论、诙谐幽默、文言词语五个方面来论证其语言特色。《围城》中的比喻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喻体不仅广泛新奇,而且融入了广博的中外古今知识,使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采用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揭示人生的哲理。通过形神毕肖的描写及精辟的议论,揭示人物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人物在言行举上的虚假性。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那独特的冷嘲热讽,更是出尽了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 提到钱钟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那部十分有名的长篇小说《围城》。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曾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表,被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茅盾的《子夜》媲美。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曾有一位文学史家说过:“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①的确,《围城》的语言别具特色,充满学者气息,文中比比皆是的比喻、象征、幽默、讽刺,更是它拥有更多读者的原因。 一、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比喻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钱钟书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那天晚上,大家睡熟了还觉得饿,仿佛饿宣告独立,具体化,跟身子分开的。”②“饿”是生理上感觉,这里把“饿”写成“宣告独立”,这不仅把抽象的“饿”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还把“饿”的程度独立为一个个体,在你的面前,挥不去赶不走,让你恼,让你无奈。又如:“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 ③当方鸿渐的丑事被唐小姐一件件抖落出来时,方鸿渐是有口难辩,而且由自己心里最喜爱的唐小姐以生冷、傲慢的语气突如其来地审判定罪的,他一下子楞住了。“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把他当时的愕然、麻木、不知所措的感受和状态简洁而确切地表述出来,接下来的“雨打油纸”更形象地道出他当时的触电似的发麻的具体情状。 在《围城》中这样的比喻俯拾即是,纵观全书,行文之间,议论之处,妙语连珠,新颖奇特,多姿多彩。例如:“忘不了它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碎。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④“斜川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傲然靠在椅背上,但觉得这些人都不懂诗,决不能领略他句法的妙处,就是赞美也不会亲切中肯。这时候,他等待他们的恭维,同时知道这恭维不会满足自己,仿佛鸦片瘾发的时候只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 ⑤以上的这些形象的比喻,历历如画,使临摹的对象凸现眼前。这些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相差极远,而钱老却偏偏能把这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抽出共同点,让人乍觉得不合情理,细细品味却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围城》正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 (马启平) 内容提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其作品中唯一的长篇小说,代表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钱钟书先生能被广大普通民众所知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小说之功。《围城》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留学生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为中心,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主要是留学生和大学教授),以极富个性特色的语言,对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现像都给予了讽刺,成功朔造了一批灰色知识分子的形像,再现了游离于民族战争大潮外的知识分子的畸形生活及其丑态。钱钟书先生以其渊博的知识,将特有的辛辣幽默与深刻理性,用形象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比喻贴切、妙语连珠,使《围城》被译为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从而风靡全球,并且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关健词机智、幽默的讽刺语言;比喻。 美国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钱钟书先生推崇不已,在文中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1并认定《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都要优秀。其“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智幽默的讽刺语言和贴切的比喻警句所营造的极具个性特色的语言环境。 钱钟书先生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比喻贴切且精于语义操作、用典老到,营造了一个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但在这轻松、幽默的背后却是一种悲凉气氛,是对社会各种现象致以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将知识分子阶层的空虚与生活中的种种丑态暴露无遗。其语言极具个性特色:一是作者知识渊博,语义把握精确,叙事语言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机智幽默的语言氛围;二是比喻贴切,与用典、心理描写等其方法结合一起,使作品形成了一种雅俗共享的格调。 一、以犀利、幽默的语言,对各种社会现象加以讽刺 《围城》写于1944至1946年之间,一发表便被誉为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各种现象,而这些讽刺与批判是作者通过

浅谈《围城》的语言风格

浅谈《围城》的语言风格 【摘要】《围城》的语言风格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一、精妙绝伦的比喻。语言精练生动、善于做丰富、贴切而又形象精辟的比喻。二、犀利、深邃、妙趣横生而又引人深思的讽刺。三、高明的象征手法。书名《围城》象征整个社会及其每个角落都是大大小小的“围城”,人生也不过是进入“围城”之间的挣扎。“围城”充满哲学意蕴。 【关键词】《围城》语言 《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杰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一位徒有虚名的留学生,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的经历,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讽刺,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书中描写方鸿渐等人从这“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过程中,蕴含了深沉的哲学思考。在读它时,我不知不觉被书中的文字情节所吸引,爱不释手,越读越觉得有趣。那幽默的语句叫人忍俊不禁;那精妙的比喻使人留连忘返;那高明的象征更令人深思。 《围城》在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成就: 一、精妙绝伦的比喻。不仅使小说故事生动形象,而且比喻的多义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围城》作品中运用比喻极多,几乎全是用比喻连缀起来一样,开头就写得引人注目“红海早过去了,船在印度洋海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晓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①又如:“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落人的拢攮,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玷污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②…… 我被作品中的一连串的比喻所吸引,也惊奇作品中那些随手拈来的比喻之多,打开这书就好像漫入比喻的森林。有时候一页就有十几个比喻,就好像吃糖葫芦一样,刚吞第一颗,便有第二颗,接二连三钻进你的嘴,让人应接不暇,却又甜得不忍间断,一气看完。如在描写船上一位中国女人的时候说:“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③再如:“忠厚老实的恶毒,象饭里的砂烁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期待的伤痛。”④…… 其次,让我更惊讶的是作品那些惟妙惟肖的比喻之绝,“形象生动”不足道出作品的比喻之妙,更绝的是比喻精辟。如:“方鸿渐受到两面的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身下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丑包丑;小小一方白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漏,蠢笨都遮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⑤这个生动的比喻就点出了文凭的重要性。不论是过去还是现

《围城》语言特色

谈谈“讽刺” 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讽刺的机智、俏皮、辛辣、犀利是独一无 二、无与伦比的。 1、讽刺的广泛性 叶绍钧先生在谈自己创作时说:“对于不满意不顺眼的现象”就要“‘讽’它一下。”而钱钟书先生却更上一层,其讽刺的笔锋却席卷了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人、事、言行、情感、思想,甚至是无生命的物品。对于负面的事物他当然不顾一切尽情地讽刺;但对于他原本认为是美好事物——留学、留学生、文凭、科学、科学家、名人、明星、教育、政治、爱情等,他也是无情地扯去它们身上的光环;连十分普通的事物——借书、医生、男人、女人等,他“顺手一带”、常常“信手拈来”,在轻描淡写中加强讽刺地力度。目的是要借这部作品揭示人性的某些方面。显而易见,钱先生并非皮相之谈,而是通过鞭笞某些“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来痛砭时弊的。 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作者突显一笔:“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的撤退’。”讽刺方鸿渐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不战而退的无能政府,节节败退而又打肿脸充胖子的可笑嘴脸。 像借书这种小事,作者也是要用上其讽刺的手法:“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将“借书”等同于“恋爱”,让我们不禁感到危言耸听,却又隐隐地感觉确实如此。 就算是描写雨后鞋子沾满泥浆时,作者也不忘用:“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又捎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官吏的贪婪。 2、讽刺的隐藏性 《围城》将诙谐藏于庄重之中的一种产生的冷讽的艺术效果更是让人印像深刻。正如英国美学家培根所说的:“笑是严肃的反动。”在小说里钱钟书擅长利用看似严肃正经的比喻,叙写貌似一本正经的人和事让人感受其背后的风趣诙谐,表现出现实生活的荒谬丑恶的现象、可鄙可笑的人物。令人倾倒的反语构成了一种充满轻蔑之情的讽刺笔调。这些比喻将表面看似严肃的问题与幽默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感觉像听了一则消息之后,原本没觉着怎么着,一回味,才让人捧腹。使得讽刺更能入骨三分,达到淋漓尽致的痛快。这些很冷的讽刺充分体现出钱钟书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不可动摇的成就。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方鸿渐陪苏小姐在香港玩了两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实上绝然不同。”将一种庄重严肃的科学中的论证法和所被论证问题的滑稽、毫无意义所形成的反差造成一种谐趣,使这么严肃的问题成其讽刺的对象。 再如在描写苏文纨是一个自视崇高的女博士,在爱情问题上却比不过年龄的竞争。“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很庄重的看似在讨论描写爱情问题,但只寥寥几笔就不无讽刺地刻画了苏文纨一颗寂寞孤独的灵魂。

《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谈《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黎浩 内容提要: 研究钱钟书《围城》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热爱文学的青年特别是初学创作的人是很有意义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句不但多而且灵活,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各个都栩栩如生。本问重点讨论下面的四个女性: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本文还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其活用反语、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恰到好处,无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 关键词: 人物、比喻、语言、讽刺 钱钟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以深邃独特的思想、新颖广博的知识和幽默的文字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围城》是先生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深邃地挖掘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寓情于理,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 一、塑造人物形象之妙法-----比喻艺术 巴金在首届矛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叫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中外古今的名作,所以能流传久远,

就在于它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当时生活的深刻描写,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由此看来,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在历经尘封几十年之后终于被人们认识到其卓越价值,这与钱钟书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在,《围城》这部知识密集度最大的中国现代“学者小说”中,钱钟书以其广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借助数百条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成功地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塑造了一批新儒林中呼之欲出的诸生相,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他们所处社会的畸形生活画面,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被美籍华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苦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对未来时代的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欢迎的作品。”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也对〈围城〉评价甚高。〈围城〉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被译为英、俄、日、意、法、荷兰等十余种文字。可见,研究钱钟书《围城》人物塑造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学界─特别是一些热爱文学并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就从小说《围城》中选取与主人公方鸿渐关系密切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四个女性,来谈谈钱钟书运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 她出场时钱钟书是这样描写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 ①让我们一眼先窥见这位女留学生出洋留学,学回了连当时外国人也少有的出位装束,隐约暗示了她爱招蜂引蝶的个性。为了继续突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发展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随即便别出心裁地捕捉住与其神似的事物来比喻:

辛辣的讽刺和绝妙的幽默——论《围城》的语言艺1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辛辣的讽刺和绝妙的幽默——论《围城》的 语言艺术 学生吴姗姗 学号 1112530353009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康市第一小学 邮政编码 341400 指导教师刘宇清

辛辣的讽刺和绝妙的幽默——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摘要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造化浑然天成,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其语言深得“文字游戏三昧”,而又绝非词浮意浅的游戏文字。那幽默的语句,叫人忍俊不禁;那讽刺的语句,令人拍案叫绝;而那揭示人生哲理的语句又令人深思。本人认为,其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文字的机趣与严肃内容的相融合;能轻车熟驾地运典隶事;设喻取象的精彩绝伦。用这样的天才语言表达着深遂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不朽的《围城》。本文认为,新世纪新时期的读者,理应从多个角度解读《围城》,即为一己之见增加些含量,亦可为他人做些提供片言只语之能事,还可显示对钱先生的倍加尊敬,学来些他的精华也说不定。本文计划从《围城》的语言艺术角度出发,浅析《围城》在语言艺术上的诸多特点,在这个纷纭的选题上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语言艺术,讽刺,比喻,心理刻画

一、机智幽默的讽刺 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是讽刺,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小说的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被评论家认为是“无一人,无一景,无一处,无一句不带讽,人人讽人,人人被讽,句句是讽,讽外有讽。”语言机智幽默,妙趣横生。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 首先,《围城》那极活泼生动,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讽刺才能。他的语言不象是知识爆发户,买弄自己的学问,虽然嘲讽,并无心机。准确的落脚点,透视着小说中人物的劣根性。如在第一章的结尾,船上的伙计阿刘,在看清方鸿渐和鲍小姐的感情纠葛,从一开始情密无间,到后来翻脸不认人,从中谋取了很大的利益,在下船的一瞬间,“看到方鸿渐跟在苏小姐后面,手傍着她腰走下扶梯,不禁又诧异,又敬佩,又瞧不起,无法表示这种复杂的情绪,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出一口浓浓吐沫。”作者并没有描述阿刘是怎样的情绪,却只用“啐”一个字表达了他心中所有的愤怒、不平、贪婪和嘲讽。语言用的恰倒好处,不点破,也给人留下深深的感触。这时讽刺和“啐”出的吐沫想伴出现,从一个通晓底细的阿刘眼中,来讽刺方鸿渐的风流,与世世的不平。 又如小说的最后,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祖传老钟。挂在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家中,看着他们是怎么样的不和,看清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劣根性,最终目送他们的分离。老钟已不在是老钟,比生活慢了一个节拍,变成了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语言不是那么的

《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

《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 作者:党瑜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 摘 ;要:钱钟书的《围城》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宝库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幽默的语言艺术。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作品诙谐风趣的幽默氛围,讽刺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关键词:幽默;比喻;夸张;讽刺 一位文学史家曾推崇说:“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炼、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1]《围城》的语言轻松俏皮,机智活脱,妙趣横生,尖刻隽永,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等,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乖讹、不合理、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和嘲笑,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幽默氛围。幽默离不开智慧。正如现代幽默大家老舍说:“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2]《围城》是他人生思考的结晶,在《围城》的写作中,他有效地调动了众多的语言手段,为我们营造了“锦心绣口、理辞俱胜,使人“观绮而跃心”的幽默艺术的《围城》大花园。 一、《围城》中的比喻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可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钱钟书先生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并重视比喻的作用,它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神奇,它给语言增添了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幽默诙谐的氛围。 作者联想巧妙,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时一反比喻常规,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喜刷性与表现力。 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 说话多而快,一般形容的比喻为“像连珠炮”、“像唧唧喳喳的鸟”等等,而钱钟书一反常规,把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与一种病态联系起来,表面上看两者毫不相干,仔细琢磨,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蕴。“泻肚子下痢”:是人的排泄器官发生病变而使人排泄不止无法控制,沈先生夸夸其谈,神佩起来话多而快也是不能自已的,在无法控制、多而快这两方面,二者有相似之处。钱钟书先生发据创新,使比喻获得了强烈的幽默感。 这吻的份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蔵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切。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014-5-24 21:20:40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绪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等,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神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本文将就《围城》的语言艺术有关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希在学术界产生“砖引玉”的功效。一、《围城》的语言特色钱钟书以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该小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围城》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一直人们关注的热点。《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大量运用多种辞格有着密切的关系[1]。同时,《围城》中方言词和欧化句式等语言手段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语言魅力增色不少。(一)《围城》的辞格《围城》中使用的辞格除了常见的比喻、比拟、夸张、反语、通感外,还有对比、对偶、双关等,这些辞格既有单独使用的,又有多种并用的,它们共同为读者展示了一场繁富、精妙的“语言秀”。这些辞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围城》中摘引例句,就比喻、比拟、排比、双关这些辞格分析其特色。1、比喻一部《围城》可以说是比喻辞格的“百科2、无家可归有时不失是桩幸事。(299)其次,《围城》熟语的修辞作用第一,说明一件事实,增强概括力。例如:方鸿渐回家的路上,早有了给苏小姐那封信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社会批判层面。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展示了战时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形形涩涩。其二,文化批判层面。《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其三,哲学反思层面。钱锺书夫人杨绛在电视剧《围城》的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致如此”。 《围城》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一、杰出的讽刺艺术。《围城》中的讽刺不是用夸张人物行为的方法;而是精细地透视他们的五脏六腑,乃至每一根颤抖的神经,从中挖掘那与光彩体面的外观相矛盾的因素,揭示人物内心的阴暗、丑恶和言不由衷。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性的有机融合。作者熔古今中外的知识于一炉,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渊博的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之中,使画面变得新鲜、生动、厚实,也将讽刺艺术的知识化、生活化、趣味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丰富的表现手法。《围城》广泛地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尤其精妙地将它们与高超的讽刺艺术结合起来,既妥帖传神,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四、精湛的语言艺术。《围城》的语言清新、传神、精辟、畅达,虽移用了大量西洋典故而无欧化气息,尽管夹杂着不少洋文读来仍流畅自如,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型作家的艺术才力与功力。 《围城》作品中这样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部《围城》作品,因为剖析了“围城”内的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想挣脱这种束缚和“围城”外的人对于婚姻的渴望,想找到一种爱的归宿而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围城》语言风格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陈朝晖 内容提要《围城》以精彩的讽刺语言和罕见的比喻构成了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本文试以前三章为例,对其语言作粗浅论述。 关键词《围城》讽刺比喻语言艺术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上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在众多的现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以《围城》前三章为例,对其语言艺术作粗浅论述。 一、精妙的讽刺语言 《围城》属于讽刺文学。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人情世态的揭露。如作者1946年12月为第一次出版作序时说的,“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个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为了加强讽刺艺术效果,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

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 第一章中,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一对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信上说:“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着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痕。” 措词凄凉哀婉,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反给老子的反驳留下了再好不过的把柄。其父回信说:“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社会画卷。《围城》的语言艺术在于其精确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娴熟的辞章技巧。 首先,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了精确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既机智又懦弱的人,他的内心矛盾和无奈在小说中得到了精准而细腻的描绘。通过这种精准的笔触,钱钟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钱钟书在《围城》中独特的叙事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通过方鸿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代入感。另外,钱钟书在叙述中常常以幽默的口吻进行插科打诨,使小说充满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使《围城》独具一格,深受读者喜爱。 最后,钱钟书的辞章技巧也是《围城》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而富有节奏感。同时,钱钟书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小说中描绘的方鸿渐和王夫人的关系,通过对象征性的茶杯的描写,透露出两人之间微妙而曲折的情感。这种辞章技巧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以其精确的笔触、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娴熟的辞章技巧展示了其卓越的语言艺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风格独特而引人入胜,辞章技巧精湛而富有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这些语言艺术的运用使《围城》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誉。

《围城》讽刺批判的语言特征

《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从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场中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助、精神的空虚无聊和爱情的虚伪无奈。这部小说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内忧外患交相冲击下病态的精神风貌。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钱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使钱钟书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通达的人生智慧皆光芒四射。 一、在幽默中讽刺批判的语言特征 小说把讽刺幽默放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审视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一)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 小说以方鸿渐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并未对方鸿渐有很多评价,通过情节发展,自然把矛头指向了这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冷若冰霜孤芳自赏、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小说评到:①“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①引自钱鍾书:《围城》第103页,北京文学出版社,1991年二月版。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一)比喻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 构造出典型的严肃背景,形象生动的比喻形式贯穿在整篇小说当中,此幽默诙谐的情节不是人们所谈及的油嘴滑舌,而是对当前形势下相关知识分子的幽默讽刺,以及相关心灵审视和道德批判。有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有学者,甚至是教授。作者用自己幽默诙谐的文笔慢慢地揭露出他们在文明外衣下的愚蠢,虚伪和丑陋。 《围城》里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缠绵悱恻,超凡脱俗。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忧伤,世俗、可笑和滑稽。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精巧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观作了生动的描写。比如出身名门,骄傲自负的苏文执。对爱情比较清高,一直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人才肯付出自己的爱情。于是作者写出了“宛如女士通常情况下将做好的新衣服封在衣柜当中,舍不得穿,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发现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爱情需要志同道合,没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价值观很磨合在一起。所以“在他们之间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小,也不可能合二为一”作者能把比喻运用的如此自然也是基于本身的文学功底,视野广阔。他的幽默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他的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曾经写道高松年立刻就跳了起来,并伴随着非常惊奇的表情,但是相比之下,要比方鸿渐显得稍微自然一些,在此之前他没有参与过话剧表演,在某种意义上是话剧的不幸,但是却是众多演员的万幸。在此过程中对它的政客手腕进行了相应的讽刺,整体的话风还是相对幽默诙谐的,《围城》小说当中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进行旁刺让对手措不及防。 作者在对方鸿渐如何通过10美金来获得相应文凭的同时,还对两个骗子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大事,“这也可能是中国外交以来取得唯一成功的一件事。”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出人意料的恰当。不仅对主人公的招摇撞骗做出了有效的讽刺,与此同时,还有效反映出了国家层面上的腐败无能,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被作者有效的融合为一体,本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却被作者说的如此幽默,机智之极。还有“知道从冰冷的盆子迈向咖啡,几乎没有一样,

试论《围城》中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特色

试论《围城》中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围城》中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特色 专业:汉语言文学 1 试论《围城》中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在围城中,作者经学者语言与文学语言联袂,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纷至沓来,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可以说“围城”是一个大比喻,小说《围城》又是一个比喻的大世界。在《围城》中,作者以比喻寓幽默,在联想中见新招,正反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强烈的对比式巧出新裁,还有气势非凡的博喻联珠,层层递进的手法非同一般,曲尽幽微,很好地体现了“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的花朵”,本文就是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略作一谈。

[关键词]:围城比喻修辞语言艺术 小说的成功与的语言造诣是分不开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崇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语言的特色。”本文就《围城》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比喻修辞的语言艺术略作一谈。 一、比喻式幽默,含蓄、睿智,联想、生动。 钱钟书有着独特的创作心态:“以游戏的态度,把任务和事态的丑恶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种创作心态,与他的人生态度有关,他有超现实的人生,在嬉笑怒骂中应用比喻修辞手法,戏谑地将人物刻画出来,如方鸿渐在苏小姐家里第一次见赵辛媚时,被对方误认为是情敌出现,于是发生了一次口角大战,作家在唇枪舌剑中插话说:“只唐小姐云端里看厮杀似地,悠远淡漠地笑着。”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唐小姐看作是钱钟书,便可以理解作家在表现自己艺术个性,描绘这些人物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因为“云端里看厮杀”,所以超脱于表现在文中的矛盾,利害之上,在他眼中这些槐安国的臣民是那样渺小,荒唐,可笑。作家“悠远淡漠地笑着”,我们读者也一起笑着。将世人态度分成看戏的演戏的。如果这种划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苏晓芹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苏晓芹

论钱钟书的《围城》及其语言艺术 【摘要】钱钟书的文学创作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这种肯定代表了这些年来学术界对以《围城》为代表的钱钟书文学创作的总体评价。《围城》的创作使我们看到了钱钟书文学创作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其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风趣幽默,妙趣横生。讽刺中充满丰富、形象、生动叫绝的精辟比喻;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古合中外的典故,逸事纷至沓来,琳琅满目;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还常以幽默的笔触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总之全文在幽默外表下露出其辛辣犀利的笔锋。 【关键词】人类文化、理智感、艺术情感哲理化、 讽刺幽默、比喻、象征、高侃、漫画、心理描写 《围城》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学术界因《围城》而评价钱钟书的作品是既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现代主义品格,说他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人生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 与大多数中现代全家相比,钱钟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更深的亲缘,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亲缘和现代审视使钱钟书在创作心态上,完成了从传统忧患意识到现代忧患意识的转型。这种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在钱钟书身上表现为; 第一,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境遇有着深刻和真挚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整个人类内部(人已之间)的精神沟通的高度关注。从《围城》来说,钱钟书明确地

充分,其内涵也较丰富,不是泛泛的“以理抑情”和“才大于情”所能涵盖。我觉得“紧”作为钱钟书的创作心理态势,是他完成第二次心理转型时必不可免的副产品,是指由于哲学思维高强度的介入,使创作主体身上存在的情理调节机制失衡,致使本来就相互制约的情性和理性从谐和转向冲突,不仅是以理抑情,而且还有情来扰理,使理不再深入下去。另外,他的小说叙事达到以非罕譬巧喻不能叙事流畅的地步。例如,《围城》开头,中甲板上,有一个惹得苏小姐不快的孙家两岁小儿,描写得很传神的,说他眉眼相隔得要害相思病。后来描写到方鸿渐初见元郎时:“鸿渐吓了跳,想去年同船回国那位孙太太的孩子长是这样大了,险些叫他‘孙世兄’天下竟有如此相象的脸”!孙家小儿与曹诗人风马牛不相及,钱钟书何以要写一张相似的脸呢?我看就与上述心理定势有关:当曹元郎出场时,钱钟书一定要找一个妙喻来调侃曹诗人一番的,可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喻象,如选用下文紧接着出现的“圆脸肥身”的瘦诗人贾岛说“曹元郎象……贾岛”,不免不些突兀,肯定会弄巧成拙;而小说叙事必然要连续下去,不能因为没有一回解疑的妙譬而停滞过久,这时钱钟书心急之余,想到曹元郎来献诗的苏文纨,再由苏言语纨联想到那位在甲板上惹她不快的孙家小儿,这样才出现他把握孙家乳臭未干的小儿放大成曹元郎,说他们想象,钱钟书似乎想不露痕迹地暗示读者去解释前面设好的沙譬,然后再一“睹”曹诗人风采尊容,也算弥补此处元妙譬之憾。其实读者哪有闲情理会作者这曲折心思,钱钟书这么做足徒增他的心理负担而已,这种情形在《围城》创作中是经常出现的,这么丝丝入扣的曲折心思不断积累就成为一种理智感。而这种理智感在他的创作中一直控制着他的情感。 情来扰理哲学思维的高度介入不仅造成对情感的抑制;同时,文学创作毕竟是情感抒发为主体的,情性还是占优势的,它对于来自智性的负作用力,不仅自身会有盈亏补偿和反弹,而且反作用于理智,弱化的穿透力,从而他遏制作者的哲学企图。《围城》就出现这种情况,最明显的事实就足哲学主题与整体文学形象还有脱节,也即生存困境的提示没有完全到位。正如炀绛所说的,如果能让方鸿渐和唐晓芙结为眷属,再沙架闹翻,这样结婚如进出“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辟了。这里没有透辟下去的原因,我认为在于:钱钟书艺术情感哲理化有些过火,从而在“紧”的心理态势中出现了一种失控。 他的身上又有比一般作家更难以克服的心理弱势,那就是诗与思冲突带的“紧”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