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钢筋手工算量题

柱子钢筋手工算量题

钢筋手工算量题目

1.计算矩形柱钢筋,柱砼C30,砼结构环境类别按一类考虑。抗震等级为四级

1.1矩形角柱KZ1钢筋所需规格重量,KZ1柱下独立基础高500,基础保护层厚度为40mm,双向底筋为C14@200,基础顶面标高-0.7,在二层3.87、三层7.17、四层10.47与KZ1相交梁尺寸均如图所示。

1.2矩形边柱KZ1钢筋所需规格重量,柱截面同,在二层3.87、三层7.17、四层10.47与KZ1相交梁尺寸均如图所示。

基础柱钢筋算量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柱钢筋计算公式

抗震框架柱计算公式 一、基本参数: 1、柱净高hn Hn:柱净高=本层层高-梁高 底层柱净高=底层层高+基础顶至嵌固部位高度-梁高 2、连接长度: 机械连接: 短筋:0 长筋:35d 焊接 短筋:0 长筋:Max(35d,500) 柱纵筋中长筋和短筋各50%。 3、非链接区长度: 底部非连接区 嵌固部位高度=Hn/3 (注:首层必为嵌固部位,看标注。) 非嵌固部位高度=max(Hn/6,Hc,500) (二层及以上柱根部位) 顶部非连接区 高度=梁高+max(Hn/6,Hc,500) Hc=柱长边尺寸 非连接区箍筋加密,箍筋起步:50mm 二、基础插筋 长度=弯折长度+纵筋插入长度+底部非连接区长度+连接长度 弯折长度取值: 1、Hj>laE(la) 弯折长度=Max(150,6d) 2、Hj<=laE(la) 弯折长度=15d Hj为基础高度,LaE=38d 纵筋插入长度=基础高度Hj-基础保护层 基础内箍筋(简单的2肢箍,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箍筋基础顶面下起步:100mm 三、首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连接长度 四、中间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连接长度 非连接区=max(1/6Hn、500、Hc) Hc=柱长边尺寸 五、顶层柱纵筋 顶层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1、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中柱纵筋长度=层高-梁高-非搭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 2、边柱、角柱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 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 例题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轴线与柱中线重合700×700柱的截面尺寸为2 和表计算条件见表11 2 表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解:25 2Φ1.上部通常筋长度 +右端下弯长度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所以左支25=725mm<LaE=29d=29×(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0.4LaE+15d,hc-c+15d)=max (0.4×725+15×座应弯锚。锚固长度=max(25,670+15×25)=max(665,104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 范文. .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附近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3.8m 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75)+1.9d] =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9×10] =540+1340+38+200 =2118mm=2.118m 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 =[(1.5×700-50)/100+1]×2+(6000-700-1.5×700× 2)/200-1 =22+15=37根 (见101图集63页) 9.一跨拉筋Φ10@400(见101图集63页) 单根拉筋的长度L9=(b-2c+4d)+2×[max(10d,75)+1.9d] =(300-2×25+4×10)+ 2×[max(10×10, 75)+1.9×10] =528mm=0.528m 根数=[(5300-50×2)/400+1]×2=28根(两排) 10. 第二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10= 6200/4+1045=2595mm=2.595m 11.第二跨底部纵筋 6Φ25 单根长度L11=6900-700+1045×2=8920mm=8.92m 12.侧面构造筋 4Ф12 单根长度L12=Ln+15d×2=6900-700+15×12×2=6560mm=6.56m 13.第二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13=2.118m 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 =[(1.5×700-50)/100+1]×2+(6900-700-1.5×700×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最新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玉扳手科技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4章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柱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列表注写方式 用表格的方式将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在图纸上注写出来,就是列表注写方式,见图4.1和表4.1。 图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图

表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表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柱,我们把柱分为如下类型,见表4.2: 表4.2 柱的类型 二、截面注写方式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放大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写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就是截面注写方式,见图4.2

图4.2 柱平法截面注写方式 图4.2中,KZ1集中标注表达的意思是: 750×700:表示柱的截面尺寸,750(宽)x700(高); 26二级25:表示全部纵筋26根直径为25的二级钢; φ10@100/200:表示柱的箍筋直径为10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第二节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柱要计算哪些钢筋量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见图4.3 图4.3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

二、柱纵筋的计算规则 (一)基础层纵筋计算 ①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 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柱基础插筋的计算方法。 情况一:基础板厚度小于2m,见图4.4; 图4.4基础板厚<2m的基础插筋配置图 从图4.4可知: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十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 n/3+L IE 式中,a的取值由h1和锚固长度L aE决定; h1指基础高度h—基础保护层厚度; h n指基础相邻层的净高(层高—梁高); L IE指搭接长度(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L IE= 1.4L aE;搭接率为25%时,搭接长度L IE= 1.2L aE。 情况二:基础板厚度大于等于2m,见图4.5;

工程量计算例题(DOC)

【例】某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已知C20混凝土独立基础85m3,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179.1m2,用工料单价法计算工程造价(按三类工程取费,市区计取税金,预拌混凝土市场价330元/m3),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仅计取“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配合费”。 工程预算表 取费程序表 例题解析:1.其他可竞争措施项目中的其他11项费用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项目和可竞争措施项目(11项费用除外)中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系数计算。 2.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的计费基数是相同的,即按直接费中的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乘以相应费率,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3.价款调整包括人、材、机的价差调整,价款调整不参与取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 4.注意2012年新定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计算的变化。 【例】如图,计算人工挖土方、钎探、回填土、余土外运、砖基础工程量。 (土质类别为二类,垫层C15砼,室外地坪-0.300)

【例】如下图所示尺寸,求混凝土带型基础模板和混凝土的工程造价。 备注:按三类工程取费,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7%,利润费率为10%,规费费率为25%,税金税率为3.4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为4.25%。 解:(1)带型基础外侧模板 S 1 =[(4.5×2+0.5×2)×2+(4.8+0.5×2)×2]×0.3=9.48 m2 (2) 带型基础内侧模板 S 2 =[(4.5-0.5×2)×2+(4.8-0.5×2)×2]×0.3×2=8.76 m2 带型基础模板工程量 S= S 1+ S 2 =18.24 m2(模板工程量3分) (3)带形基础混凝土 外墙 V=1×0.3×(4.5+4.5+4.8)×2=8.28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内墙 V=1×0.3×(4.8-1)=1.14 m3 (混凝土工程量2分) 合计:9.42 m3

柱钢筋计算方法

柱钢筋计算方法 柱钢筋计算方法 柱 (一)、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柱)

一、图形算量(柱) 1、楼层绘制顺序:首层——地上层——地下层——基础层 2、框架结构:柱——梁——板——二次结构 3、砖混: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4、钢筋类别:A 一级(HPB) B 二级(HRB335) BF(HRB335F) C 三级(HRB400) D 四级(RRB400) E(HRB500) L 冷轧带肋 N 冷轧扭 5、“@”可以用数字键“-”代替 6、功能上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单支箍只是拉住纵筋;形状上单只箍要做成 直形,拉筋也可以做成直形,也可以做成S形。

7、

8、 9、柱加密区箍筋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两只箍怎么输入? 这样输入A8-100(4*4)/150(2*2)就行了 10、箍筋7(4*4)是什么意思 表示一个方向4肢,一个方向4肢。简单点,不管是几*几,前面的数字就是箍筋示意图水平方向的线条的根数,后面的数字就是垂直方向的线条的根数。

11、工程中将箍筋肢数3*2改为4*4后,为什么箍筋的量还变少了? 箍筋的配置是根据纵筋的根数来的,软件中箍筋的设置必须有相应的纵筋让其箍上才能正常计算,工程中纵筋只有每边只有一根,所以四肢箍无法正常布置上,导致只计算了外箍,而当设置为3肢箍时,中间增加了一根拉筋,所以钢筋量比四肢箍的钢筋量要多 处理方法: 将纵筋根数设置正常后,再进行量的核对 12、偏移布置构件:先点击画构件,把构件放在某参照点后,然后“shift”+鼠标左键,可以显示“偏移构件”对话框。最后输入相关信息。 13、修改图元属性,点中要修改的图元,鼠标右键“修改构件图元名称”。 方法二:点中属性编辑器中的名称重新选择修改即可。 14、“shift”+构件代号(如柱用Z),即显示构件的名称。 15、在钢筋算量中的柱类型中的角柱、边柱、中柱怎么区分?边柱中的边柱-B 和边柱-H是什么意思? 在中间层一般不需要区分角柱、边柱、中柱,到顶层需要区分,边角柱,利用软件自动判断边角柱的功能判断。边柱中的边柱-B和边柱-H是什么意思?在建筑物外围的柱子的靠外的那边的钢筋的计算是要伸入到节点里面1.5Lae,所以需要区分边柱,但是边柱有可能靠外边的钢筋在宽边也就是“B边”,也偶可能靠外边的钢筋是在长边也就是“H边”,而且有可能柱子里面B边和H边的配筋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区分,同样是边柱,是哪一边是靠外边的,选择“边柱-B”的话就证明这根边柱的B边是靠外的边,同样的如果选择“边柱-H”的话就证明这根边柱的H边是靠外的边,选择之后软件就会自动按1.5Lae 的锚固进行计算了。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混凝土 强度等梁保护柱保护抗震等连接方钢筋类 锚固长度

表2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 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 75)+] =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0] =540+1340+38+200 =2118mm=2.118m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大全与方法

本人精心总结 2011年最新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 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 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 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 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 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 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 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 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

柱钢筋手工算量

框架梁箍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计算 箍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 + 梁高–2*保护层)*2+ 2*11.9d(抗震弯钩值)+ 8d 箍筋根数 = 2 * [(加密区长度–50)/ 加密间距 + 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说明: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加密范围是按照规范规定来的,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柱子和梁的加密区箍筋的设置方法为: 1、柱箍筋加密范围是: 底层柱(底层柱的主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的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以后的加密区范围是按柱长边尺寸(圆柱的直径)、楼层柱净高的1/6,及500mm三者数值中的最大者为加密范围。 2、梁箍筋加密范围: 加密范围从柱边开始,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为2倍的梁高,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区间总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2

例题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 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单根钢筋 理论重量 (kg/m) 0.2220.3950.617 2.47 2.98 3.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锚固长度=max(0.4LaE+15d,hc-c+15d)=max(0.4×725+15×25,670+15×25)=max(665,104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6Φ25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

第一节柱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列表注写方式 用表格的方式将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在图纸上注写出来,就是列表注写方式,见图4.1和表4.1。 图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图 表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表 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柱,我们把柱分为如下类型,见表4.2: 表4.2 柱的类型

二、截面注写方式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放大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写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就是截面注写方式,见图4.2。 图4.2 柱平法截面注写方式 图4.2中,KZ1集中标注表达的意思是: 750×700:表示柱的截面尺寸,750(宽)x700(高); 26二级25:表示全部纵筋26根直径为25的二级钢; φ10@100/200:表示柱的箍筋直径为10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第二节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柱要计算哪些钢筋量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见图4.3 图4.3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 二、柱纵筋的计算规则 (一)基础层纵筋计算 ①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 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柱基础插筋的计算方法。 情况一:基础板厚度小于2m,见图4.4;

图4.4基础板厚<2m的基础插筋配置图从图4.4可知: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十竖直长度h 1+非连接区h n /3+L IE 式中,a的取值由h 1和锚固长度L aE 决定; h 1 指基础高度h—基础保护层厚度; h n 指基础相邻层的净高(层高—梁高); L IE 指搭接长度(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L IE = 1.4L aE ;搭接率为25% 时,搭接长度L IE = 1.2L aE 。 情况二:基础板厚度大于等于2m,见图4.5; 图4.5基础板厚≥2m的基础插筋配置图 从图4.5可知,这种情况基础插筋不插到基础底部,只插到基础中部,这样,只 是竖直长度h 1发生变化(h 1 根据具体图纸计算),计算方法同上。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十竖直长度h 1+非连接区h n /3+L IE ②柱生根于基础梁上,也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下平上不平(基础梁底和基础板底平),见图4.6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案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案例 蓝小波2017-09-25 08:06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案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

第3章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平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如图3.1 图3.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意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二、截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图4.1中的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3.2。

图3.2 截面注写方式示意图 三、梁的集中标注内容 (1)梁的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且表3.1 表3.1 梁的分类与编号 注: (XXA)为一端悬眺;(XXB)为两端最挑,悬挑不计人跨数。 比如: 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 L9 (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 梁编号后面紧跟着的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 300 ×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 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比如:φ10@100/200 (4),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13φ10@ 150/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的中部间距为200mm,四肢箍。 18φ12@ 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mm,双肢箍。 (4)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 1)如果只有上部通长筋,没有下部通长筋,则在集中标注只表示上部通长筋。比如:图4.1集中标注中2 B25表示上部通长筋为两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5. 2)如果同时有上部通长筋和下部通长筋,用分号“;”隔开。 比如: 2 B22;3 B25表示梁上部通长筋为2根二级钢,直径为22;梁下部通长筋为3根二级钢,直径为25。 3)架立筋需要用括号将其括起来。 比如: 2 B22 + (4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2 B22为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 (5)梁侧面纵筋表示方法 1)构造腰筋:当梁腹高(梁高—板厚)≥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C打头,其跟数表示梁两侧的总跟数,且对称配置。 比如:G4φ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φ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φ12。 2)抗扭腰筋:当两侧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比如: N6 B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 B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 B22。 (6)梁顶面标高高差表示方法 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相对高差时,须将其写人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当某梁的顶面高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例:某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值为(— 0.05 )时,即表明该梁顶面标高相对于44.950m低0.05m。 四、梁的原位标注内容 (1)梁支座上部纵筋表示方法 1)当上部纵筋为一排时,用如下方式表示,见图3.3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集中标注):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通长钢筋为3Φ22, 下部通长钢筋为 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即原位标注)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