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现状及建议 08工商管理02班 0810640174 张武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代表公立性的政府该如何定位、在公共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及如何实现其职能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现状及特点、完善及建议。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及社会稳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也存在着一系列现象问题:起步晚、理论支持不足、意识较淡薄、机构设置不完善;为了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合理的实质公共关系机构、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等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必要性、政府形象、行政、社会和谐、现状、理论、公共关系机构、建议、人才 一、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1]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政府公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3]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关关系的定义有很多,在这里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洁的定义:[7]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主体的权威性。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l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l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特点与选择要求 l 公共关系传播的要求与技巧 l 公共关系传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l 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及应用 【课前思考】 1.不同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2.要使公共关系传播达到预期效果,有哪些要求与技巧? 3.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有效克服?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就是社会组织同公众之间进行传播和沟通的过程。传播是社会组织了解公众、公众认知组织的中介和桥梁。公共关系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传播活动,要做好公关工作,必须了解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播的一般规律和技巧,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公众环境。 一、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选择 公共关系传播是现代企业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与共享的活动过程。从传播理论发展过程来看,传播(Communication)具有“共享”的意思,就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公共关系传播有其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行为的受制性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行为,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因而要受到组织特性的制约。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组织目标、组织制度、组织规范等的制约, 2.传播内容的求实性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的一种公共关系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沟通公众、服务公众,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求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公共关系传播首先必须讲求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态度的诚实性,要使公众感觉到组织的公共关系传播是客观的、实在的和公正的。 3.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公共关系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公众是一个类型复杂、层次多样的社会群体。他们当中有个人、有群体、也有组织;他们的年龄、性别、阅历、个性等都不尽相同,各自喜欢的信息渠道也就不同。因此,公共关系传播必须针对目标对公众,采取多种传播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保证公共关系传播的针对性和影响面。 4.传播方式的策略性 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公共关系传播在遵循传播规律和原则、确保传播内容真实和客观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传播的技巧和谋略,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传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十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在2000年11月因PPA事件使康泰克和康得两种产品受到巨大影响,国内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公司正常的公共关系状态受到了损害,这表明其出现了( )。 A.危机公共关系 B.危机管理事件 C.危机传播 D.公共关系危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危机和危机公共关系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相互替代 B.公共关系危机是危机的一种表现形态 C.危机公共关系是危机的一种处理手段 D.危机公共关系是将公共关系手段运用于危机管理过程中 3.公共关系危机的本质是()。 A.品牌危机 B.信誉危机 C.舆论危机 D.信任危机 4.()定义为:对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系统及组织与公众的传播与沟通活动造成威胁,使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受损,在时间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的事件。 A.危机公共关系 B.危机传播 C.公共关系危机 D.危机管理 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就是()管理。 A.危机传播 B.危机控制 C.声誉风险 D.形象危机 6.()是公共关系危机最为明显的特征。

B.舆论关注性 C.突发性 D.连锁破坏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共关系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在短时间内对组织声誉、形象产生强烈冲击 B.突发事件必定是危机,然而危机未必就形成突发事件 C.公共关系危机爆发后会引发舆论危机 D.危机事件会通过舆论迅速扩散,决策者的心理压力增大 8.关于公共关系危机的不确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A.决策分为常规性(确定性)决策和非常规性(不确定性)决策两种 B.针对不同的公共关系危机形态,组织采取的危机管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C.公共关系危机呈现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D.公共关系危机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呈现的非常态,因此其决策本质上是一种确定性决策 9.公众对组织产生不信任意味着其交流沟通的基础不存在了,依照这样的发展,组织最终会面临形象危机或者声誉危机,丧失组织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这是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破坏()。 A.之一 B.之二 C.之三 D.之四 10.公共关系危机的()表明危机不是封闭性地传播,而是发散式地传播。 A.溢出效应 B.突发性 C.连锁破坏性 D.舆论关注性 11.20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在几个月内蔓延到了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就充分表明了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 A.舆论关注性 B.溢出效应 C.连锁破坏性

2015政府公共关系测试卷及答案四套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考一体化 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7小题,共21分)(总分21.00) 1.下列不属于政府公共关系收集信息职能的内容是( D )。(3.00分) A. 政策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 B. 领导者形象信息 C. 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的信息 D. 产品与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信息 2.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 A )。( 3.00分) A. 与公共关系主体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 B. 以提供商品、劳务为手段,以实现营利为目的的基本经济单位 C. 作为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的社会组织和特定个体 D. 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工作过程 3.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A ) 。(3.00分) A. 《有效的公共关系》 B. 《公共关系学》 C. 《公众舆论的形成》 D. 《原则宣言》 4.( D )年底,新华社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开始进人社会政治生活领域。(3.00分) A. 1986 B. 1998 C. 1989 D. 1988 5.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C ) 。(3.00分) A. 巴纳姆 B. 卡特里普 C. 艾维.李 D. 伯尼斯 6.20世纪( A )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被引进我国。(3.00分) A. 70 B. 60 C. 90 D. 80

7.1923年,首先把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课程推上了纽约大学的讲堂是( C )。(3.00分) A. 乔治.迈克尔利斯 B. 托马斯.马文 C. 爱德华.伯尼斯 D. 艾维.李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总分40.00) 1.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BCD )。(4.00分) A.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 B.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 C. 政府公共关系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D. 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2.政府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职能主要包括( ABCD )。(4.00分) A. 收集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 B. 收集领导者形象信息 C. 收集有关政府的其他信息 D. 收集政策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 3.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是( CD ) 。( 4.00分) A. 投公众所好 B. 凡宣传都是好事 C. 公众必须被告知 D. 说真话 4.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显著特征,是( BCD )。(4.00分) A. 理论性、职能性 B. 目的性、服务性 C. 和谐性、发展性 D. 实践性、继承性 5.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是( ABCD )。(4.00分) A. 协调沟通 B. 收集信息 C. 决策咨询 D. 宣传引导、树立形象 6.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ABCD )。(4.00分) A. 以沟通为手段 B. 以互惠为原则 C. 以美誉为目标 D. 以真诚为信条 7.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涉及三大基本要素,是( BCD )。(4.00分) A. 塑造良好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

《政府公共关系》第一次作业

试 卷 政府公共关系第一次作业 4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第1大题 第2大 题 第3大题 第4大题 第 5大 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总分10.00 ) 1. 根据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内部公众,是指( ) (1.00分) A. 与政府有联系和利益相关但不是最密切、对政府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 B. 具有稳定组织机构的政府公共关系公众 C. 在政府机构外部形成的与政府机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社会群体 D. 政府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员和各个单位 2. 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种( )型的社会关系。 (1.00分) A. 个体 B. 组织 C. 群体 D. 公众 3. 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分类,潜在公众,是指( ) (1.00分)

A. 开始关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了行动,产生了对政府有利的或不利的影 响和作用的公众 B. 由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但本身并未意识 到的公众 C. 已意识到了同政府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的公众 D. 尚未与政府机构发生关系的公众,他们既不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又不对政府机 构的运行产生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很可能与政府机构发生联系而成为政府的公众 4. 按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分类,逆意公众,是指( ) (1.00分) A. 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有可能付诸行动的公众 B. 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赞同态度并积极支持的公众 C. 这是指具有稳定组织机构的政府公共关系公众 D. 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的公众 5.( )年底,新华社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我国 公共关系的热点开始进人社会政治生活领域。(1.00分) A. 1989 B. 1986 C. 1988 D. 1998 6.

《政府公共关系》形考四次作业

《政府公共关系学》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 1、()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我国。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一些宾馆、酒楼不惜金钱,以苛刻的选美条件来招选几位美女充当“公关小姐”,让她们 当“门卫”、迎宾客,这种现象扭曲了公关的真正意义,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 A.花瓶公共关系 B.黑色公共关系 C.关系公共关系 D.人情公共关系 3、()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 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A.公共关系活动 B.公共关系状态 C.公共关系职业 D.公共关系 4、公共关系主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一般通称为() A.公共关系活动 B.公共关系状态 C.公共关系职业 D.公共关系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美誉 B.真诚 C.互惠 D.沟通 6、()是公共关系的信条。 A.美誉 B.真诚 C.互惠 D.沟通 7、公共关系的原则是()。 A.美誉 B.真诚 C.互惠 D.沟通 8、()是公共关系的手段。 A.美誉 B.真诚 C.互惠 D.沟通 9、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称为()。 A.企业公共关系 B.事业单位公共关系 C.政府公共关系 D.公共关系活动 10、()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A.处理和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B.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处理和协调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D.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1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目标是()。 A.发展经济 B.塑造良好形象 C.与企业竞争 D.缓解民愤 12、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D.古印度 13、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关的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凯撒大帝 D.维吉尔

领导的沟通协调作用

领导的沟通协调作用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通过协调人们的关系和活动,使组织成员步调一致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活动,被称为领导的沟通协调作用。今天,就沟通与协调这个话题和大家作一次交流和探讨。 一、增强沟通协调的意识 沟通协调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决策程序问题,更是一个职责意识问题。就是说,任何领导活动的组织实施,都需要沟通协调,都离不开沟通协调。尤其作为我们基层这个结合部,工作任务繁重,诸多矛盾突出,无论靠实责任、推动工作,还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一)沟通协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则 著名的《世界财富》杂志,曾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世界五百强的部分高层主管提了一个问题:造成管理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大多数高层主管是这么回答的:在管理中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协调的技能。 国家行政学院曾对领导干部做过问卷调查,列了十种能力,其中包括:决策、用人、沟通协调等等,请他们回答:在这十种能力当中,最需要培训的是哪种能力?最后,排序第一的是沟通协调能力。 据有关资料调查分析,在行政管理中,70%的工作都是沟通协调;与此相反,凡在管理中出现的障碍,70%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时“好心好

意办了错事”;有时办了好事,惹了烦恼;有时虽然满怀热情、踏实工作,但却难以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甚至受委屈、遭冷落。认真反思一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或者缺少必要的协调程序,或者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到位。同时,多年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一个领导班子如果出现不够团结、不够和谐的问题,大多都是由于沟通不够引起的;一位领导干部如果工作被动、没有起色,往往也是由于沟通不够导致的。 那么,什么是沟通协调?简单地说,沟通,就是人们运用一定手段或媒介传递信息、情感的过程;协调,就是通过协同和调整,达到思想和行动一致性;沟通协调,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运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促使矛盾朝着目标方向转化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沟通是协调的条件和手段,协调是沟通的目的和结果,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座的同志都是领导干部,如果看轻沟通协调的重要意义,缺乏沟通协调的职责意识,忽视沟通协调的基本方法,必然影响工作进程,影响事业发展,影响班子团结,同时也影响自身形象。因之,希望大家始终从领导工作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出发,领会其中之义,明白其中之理,自觉地、主动地、及时地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沟通协调的主要特征 沟通与协调既是有所区别,更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既有不同的侧重,更有共同的特征。沟通协调是全方位的工作。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需要沟通和协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答案

1.【第1章】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A 人际交往 B 营业推广 C 双向传播与沟通 D 形象塑造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第1章】公共关系特指的传播沟通关系是指()。 A 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关系 B 公众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C 组织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D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3.【第1章】公共关系的管理对象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 A 产品 B 信息 C 技术 D 规模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4.【第1章】()。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A 个人 B 领导者 C 组织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5.【第1章】公共关系的观念包含以下哪些? A 形象观念

B 公众观念 C 传播观念 D 协调观念 E 互惠观念 正确答案:ABCDE 判断题 6.【第1章】PR是一种传播活动,又是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7.【第1章】形象其本质是重视组织信誉。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8.【第1章】公共关系首先要求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然后进一步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9.【第1章】与公共关系相关的概念中,人群关系是属于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范畴,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而人际关系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交往中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10.【第1章】在公共关系观念中,互惠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解、平衡、统一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努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11.【第1章】公共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活动和职能。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5579(开本)《政府公共关系》期末复习资料

《政府公共关系》总复习题考试题型及分值说明 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合计30分;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40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公共关系 2、政府公共关系传播 3、政府公共关系调查 4、政府公共关系策划 5、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6、行政组织形象 7、策划新闻事件 8、政府公共关系谈判 9、公共关系状态 10、庸俗关系 11、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12、政府全员公关 13、新闻发布会 14、政府公共关系广告 15、政府公共关系的人际交往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包含() A.收集信息 B.决策咨询 C.协调沟通 D.宣传引导 E. 树立形象 2、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要求包含以下() A.交际能力 B.沟通能力 C.组织能力 D.思辨能力 E.创新能力 3、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特征() A.公众的相关性 B.公众的群体性 C.公众的复杂性 D.公众利益的多维性 E.公众的变动性 4、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按照公众对政府的态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顺意公众 B.逆意公众 C.独立公众 D.政府追求的公众 E.政府不欢迎的公众 5、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按照公众的发展过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首要公众

6、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包含() A.道德修养 B.职业素质 C.能力结构 D.形象要求 E.专业背景 7、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将传播分为以下类型() A.自身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E.互联网络传播 8、提高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效果,必须正视并认真疏通传播障碍,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主要障碍有() A.机械障碍 B.语言障碍 C.习俗障碍 D.心理障碍 E.组织障碍 9、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在传播沟通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保障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 A.真实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政务公开原则 D.全员公关原则 E.双向沟通原则 10、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原则有() A.真实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群众路线原则 D.经济效益原则 E.讲求实效原则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主讲:吴俊忠 一、沟通的内涵: 1、《现代汉语词典》词条释义:使两方能通连; 2、《辞海》辞条释义:原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泛指彼此相通; 3、《公共关系辞典》辞条释义:人际沟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际沟通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人们的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情感等;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广义的人际沟通指那种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而且还交换行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二、行政沟通的类型与方式 1、从认识人际关系到认识行政沟通 (1)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直接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并确定下来的人与人间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具有同一性、阶段性、灵活性、对应性、社会性及变动性这六个特点。(2)现代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A、人情味淡薄; B、人际关系利益化; C、在交往观念上,从依从性向独立性发展; D、在交往行为上,由纵深进展向横向扩展过渡; E、在关系隶属上,趋向非正式组织的人群关系。 (3)行政沟通是处理行政部门人际关系的关键。通过沟通增进了解,促进交流、消除误会、化解矛盾、产生友谊。 2、行政沟通的类型及其相应要注意的问题 ①与上级沟通:尊重不同风格领导;出主意提建议点到为止;有了成绩不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 ②平级沟通:相互尊重,阐明观点,互不强加,适度宽容; ③与下级沟通:平等相待,同为主体,留有空间 行政沟通要注意的问题 传递信息要及时\准确; 表达观点要鲜明\清晰; 评价人物与事物要符合实际; 批评\表扬要恰到好处. 3、行政沟通的方式 ①语言沟通: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大类;包括演讲、说服、谈判、论辩、写作等; ②非语言沟通:包括动作、表情、空间设置、身体接触、面具等。 三、行政沟通的主要障碍 1、性格差异而形成的障碍; 2、身份差别而形成的障碍; 3、年龄差别而形成的障碍; 4、利益冲突而形成的障碍; 5、文化差异而形成的障碍。 四、形成沟通障碍的随机原因 1、沟通双方或其中一方的信任度突然削弱,使对方或双方作出相应的反馈,从而形成障碍; 2、沟通双方或其中的一方情绪发生变化,使双方或对方难以适应,从而形成障碍。 五、消除障碍的沟通技巧 1、认清障碍的原因,“对症下药”; 2、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区别对待; 3、选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弹无虚发”。

《政府公共关系》作业答案

《政府公共关系》作业答案 说明:后面附有综合复习题答案 作业一(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公关关系所涉及的政府形象包括三层: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和公务员形象。 2、政府的常态公关关系是指政府在日常状况下,应用公关关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宣传、教育、推广政策等塑造形象和 引领社会的活动。 3、政府形象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政府理念识别系统、政府行为识别系统、政府视觉识别系统。 4、政府公共关系的内部公众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内部公关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的主体,因此也是与组织自身相关 性最强的一类组织。 5、政府内部公关关系机构的对外职能主要包括:对外信息传播、正面教育引导、媒体公关。 二、名词解释 1、政府公共关系p8 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狭义的界定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而采取的专项公关手段。较广义的界定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有效的现代化传播途径和沟通手段,与社会公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塑造形象和获取支持的活动。广州的界定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与社会各界良性互动,以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传统的观点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为了应对媒体、维护形象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与其他政府行为相比,它似乎是虚无缥缈的,更是难以具体化的。 2、政府危机公关p32 政府危机公关是政府在危机状态下,为了妥善处理危机事务,采取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在与社会各界交往过程中,开展化解危机、渡过难关、重塑形象的种公关活动。 3、晕轮效应p86 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个体的某一突出特点去认识和评价他,从而导致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知觉区。 三、案例分析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政府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8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解放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的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府、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 ,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 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 、此案例体现了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共关系思想。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好感,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列,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 、天津市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政府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3 、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政府的最高利益。政府只有勤政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作业二(第四章—第六章) 一、填空题

公共关系 多选

第一讲,导论 1. 判断关系正当与否的标准是( )的体现。A、法律B、纪律E、伦理 2.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系具有互利性A、公共关系具有公众性 B、公共关系具有流动性 C、公共关系具有开放性 E、公共关 3.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传播沟通为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从而建立、发展、改善、协调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其状态称之为公共关系状态,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其过程表现为围绕目标、计划的行为、活动,称之为公共关系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公共关系的含义有以下几层意思:A、公共关系的主体为社会组织 B、公共关系的客体为公众 C、公共关系的手段是传播与沟通 D、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为了与公众建立、发展、改善、协调关系 4. 以下公共关系定义哪些属于现象描述论的定义。A、公共关系就是争取对你有用的朋友 B、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宣传)得好 C、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谋发展、树立形象、推销自己的艺术 5. 公共关系学的内容涉及:A、公共关系理论 B、公共关系实务 C、公共关系历史 D、公共关系研究E、公共关系法规 6. 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是:A、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现象 B、公共关系活动内在规律 C、公共关系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 E、公共关系员工队伍建设 第二讲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 1.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有A、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的出现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B 、政治生活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C、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支撑 D、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2.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分为阶段。A、巴纳姆时期 B、艾维?李时期 C、爱德华?伯纳斯时期 D、科特利普和森特时期 3.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A、艾维?李 4.现代管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公共关系提供了C、理论基础 D、方法原则支撑 5. 1990年,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表现在A、开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题研究 C、进行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系统性研究 D、推出各种公共关系教材和专著 6.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有A、公关意识日益普及化 B、公关功能日益多元化 C、公共关系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D、公关的理论体系日趋系统化和科学化E、公关行业日趋规范化、公关的产业化步伐加快、公关的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第三讲公共关系的主体 1. 社会组织一般具有A、有社会成员B、有注册资本C、有目标D、有领导 2. 社会组织形象是指A、社会组织在运行中显示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 B、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总体评价; C、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D、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 3. 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是指A、社会组织在运行中对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或改变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指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 B、社会组织对公众的服务态度和二次服务水平; C、社会组织成员待人处事的基本行为准则; 4. 社会组织外观形象是指A、社会组织在实现工作目标时所显示的能力识别标B、产品的质量、美观度及市场价格与市场占有率 C、社会组织的名称、标志、商标、广告 D、社会组织的建筑式样、代表色和组织的建筑、设施、场所状况E、社会组织的技术力量、人员素质 5. 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是B、知名度D、美誉度E、和谐度 6. 社会组织形象定位的依据主要有A、社会组织自身特点 B、同类组织的情况 E、目标公众的情况 第四讲公共关系的客体 1. 公共关系学中所说的公众是指B、与社会组织发生关联的社会群体 C、与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社会组织D、与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社会个体 2. 公众的基本特征有A、普遍性B、同质性C、可导性D、多变性E、多元性 3. 根据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领域划分,公众可以分为A、内部公众C、外部公众 4. 根据公众的发展情况划分,公众可以分为A、非公众B、潜在公众C、行动公众D、知晓公众 5. 根据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划分,公众可以分为A、和谐公众B、独立公众D、逆意公众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答: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政府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2、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涵义包括: (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即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管理。 (2)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为政府组织营造一个适宜和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是政府公众关系管理的重要职责。 (3)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 (4)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即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 3、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1)主体的权威性 (2)客体的复杂性 (3)目标的独特性 (4)传播的优越性 (5)性质上的民主性。 4、简述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有利于维护转型社会秩序的稳定 5、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答:(1)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即政府公共关系在政府活动中担当的基本原则和具有的功能作用,规定着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2)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六大要素,即决策咨询职能,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政府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等内容;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形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交流等方面;舆论引导职能;沟通协调职能;形象塑造职能;公众服务职能。

6、简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答: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是: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呼声,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度,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吸引公众参政义政,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7、我国政府公众关系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哪些? 答:(1)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2)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3)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4)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5)发挥政府国际公关职能,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8、政府公共关系原则有哪些? 答:政府公共关系原则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由政府公共关系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主要有: (1).公众利益至上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性质和特点的显著标志,又是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 (2).真实公开原则,前提是传播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首先要做到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内容要真实,过程要公开。还要做到在收集、了解公众的意见要求、愿望时,获取信息力求真实、准确和全面,在真实、概括中求效率。 (3).科学指导原则,是指政府在开展公关活动中必须接受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4).整体统一原则,是指政府公关部门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要求从政府的整体系统、整体利益和整体效应出发,使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良好形象;其内容包括: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关系,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公共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9、简述政府领导者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内容。 答:(1)要树立政治立场坚定的形象 (2)要树立廉洁奉公的形象 (3)要树立团结民主的形象 (4)要树立勤奋务实的形象 (5)要树立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形象

政府公共关系章节辅导四

《政府公共关系》章节辅导四 (第9章——第10章) 第九章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一) 一、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功能;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公共关系礼仪; 二、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概述 一、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 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是指政府为了达到预期的公共关系目标,通过传播政府机构的有关信息,以影响公众的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活动,新闻宣传所依赖的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图片和网络等。 政府新闻宣传的特点: 1、具有权威性: 由于政府在在整个社会中起到的组织管理、监督指导的作用。政府机构许多内、外部信息的获得、整理、发布等方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政府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所以从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看,政府的新闻宣传都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2、真实性 对于政府来说,真实是新闻宣传的生命。公众接受新闻是为了了解政府的真实面貌,以便增长知识,提高认识,选取对策,决定行动。因此,政府的新闻宣传不能轻率行事、任意夸大或缩小、扭曲事实。否则、不仅达不到宣传效果,反而会产生负效应,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3、扩张性 政府的新闻宣传对全体社会成员,他的接受对象涵盖面极大,几乎包括各行各业所有的层次。政府的新闻宣传对社会公众的影响非常大,具有扩张性和爆炸

性。一条重要的政治新闻可以迅速地传到全球的每个角落和数亿人的耳中,所以政府的新闻宣传应该注意其对社会和公众舆论的影响,实事求是,谨慎认真。 4、时宜性 政府新闻宣传应该是及时的。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将信息在人类窨内传播,使受众的接受与事件的进程处于同步位置,从而使窨的障碍一下子化为乌有,做到迅速时需、讲究时效。一方面,要把握住好时机,避免超前空喊和打马后跑;另一方面,要与政府机构的实际目标相配合,符合时代的潮流。 5、经济性等特点 与广告相比,政府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大,接受范围广,受信任程度高,但是其成本低廉,经济实用,被喻为“免费广告”。 二、政府在开展新闻宣传的时候要遵循一些原则: 1、明确宣传意图 明确宣传意图是搞好政府新闻宣传的基本点。 2、熟悉宣传对象 政府新闻宣传的效果主要不在于宣传者说了些什么,而在于读者、听众或者观众怎样理解,理解多少,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宣传者的观点。因此只有熟悉宣传对象的情况,才能使用权新闻宣传做到有的放矢。 3、了解宣传途径 政府公共关系宣传时,应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传播工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电影以及网络等具有向广大公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社会功能,并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 一、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概述: 1、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概念 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是指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或在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的其他人之间,在思想、观念、感情和意向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信任和沟通。 2、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1)具有显著的职业性

公需课《行政沟通与协调》试题及答案

行政沟通与协调 1 (),(),不属于领导者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 单选题:10 分] A 重视决策,轻视执行 B 重视检查,轻视布置 C 喜欢远景,轻视目标 D 重视工作,忽视学习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 回答错误 2 指挥汇报链中所提到的逐级原则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以下不属于逐级原则主要目的的是()。 [ 单选题:10 分] A 建立分级负责制度,强化责任心 B 避免“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作风 C 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D 避免成为“通天式”人物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 回答正确 3 强化职位意识,需要认清角色定位,以下不属于正职作用的是( )。[ 单选题:10 分] A 整合力量,凝聚班子 B 集思广益,综合意志 C 寻求支持,协调外部 D 做好表率,事必躬亲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 回答正确 4 执行的效力等级排序的是()。 [ 单选题:10 分] A 执行法律、法规与规章—执行政策—执行决策—执行指令、命令与临时下达的任务 B 执行指令、命令与临时下达的任务—执行政策—执行决策—执行法律、法规与规章

C 执行法律、法规与规章—执行决策—执行政策—执行指令、命令与临时下达的任务 D 执行法律、法规与规章—执行政策—执行指令、命令与临时下达的任务—执行决策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 回答正确 5 处理好执行中的人际关系,要注意()。 [ 单选题:10 分] A 要在意别人的说法和做法 B 要直接与他人沟通,要同每个与你做出的决定有关的人员交流信息 C 要善于为自己的弱点辩护,提高自己的威信 D 要多向领导提出全局性的合理建议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 6 正职正确对待和使用副职应做到()。 [ 多选题:10分 ]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第七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关于公共关系,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定义,围绕着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构成元素——组织、公众和媒体没有改变。其中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路径就是媒体,组织通过媒体实现同公众的沟通。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说说媒体。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1、传播的涵义 传播一词源于英语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沟通”的意思。我们书中对传播所下的定义是:传播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公众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和交流情感的活动过程。 对于传播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1)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过程 传播的完整性符合传播学中的5W系统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2)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活动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双向的。一方面,传者即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受者;另一方面,受者在接受到传者的信息后会有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途径反馈到传者,从而构成了双向的交流和沟通。 (3)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信源、信息和信宿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一般是指某一个主体也即社会组织。

信息:传播的内容。从公共关系角度看,信息包括传受双方要陈述的事实、观点、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也就是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也称为信息渠道或信息通道,简称为信道。离开媒介,传播也就无从谈起。 信宿:指接受信息的人或组织,也就是受者。 有效的传播,通常要对这三大要素做周密的思考,使其协调统一。 2、传播的类型 (1)自我传播 集传者与受者于一身的传播形式,如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自我陶醉、自问自答等形式,这是一种人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自我心理平衡和调节,是个人内心的思维活动。 (2)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一种最常见、最广泛的传播方式。面对面的言语交流,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的书面交流以及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话、网络等进行的信息交流。 这种传播形式往往具有个性化、私人性、隐私性的特点。这种交流方式充分、直接、信息反馈的速度快,而且富有人情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关系活动中。但存在的问题是,影响面较小,传、受双方的交流还容易受性格、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经过多级的口语传播时信息容易失真。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指组织为实现其具体的管理目标而进行的系统内部以及组织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传播,分为组织内部传播和组织外部传播两种方式。 内部传播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上传下达,如请求汇报、各种文件等。除这种正式的组织沟通,内部传播还有一种非正式的沟通形式,如员工间的情感沟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