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同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算理

1、复习旧知,铺垫算理

(1)课件出示复习题:224÷4

(2)复习算理

师指着坚式问:谁能说说5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2、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我们都知道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我们班究竟有多少个同学能坚持晨练呢?能举起手给老师统计一下吗?

师:根据统计数据反映,同学们缺乏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计划,想知道王鹏晨练的计划是怎样的吗?(课件出示例1)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要求每周跑多少千米?就是把总路程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引导学生用除法列出:22.4÷4

(2)引出课题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小数除以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建构算法

1、渗透估算,初探算理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22.4÷4,结果大约在哪个范围内?

师(追问):在5~6这个范围内,也就是结果大约是多少?

2、交流汇报,感悟算理

(1)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22.4÷4的结果大约是5点几,精确计算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师: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的成员一起分享。

课件显示(讨论的要求):

学生汇报:

①根据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计算。(但这样学生还会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所以仍然无法解决。)

②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③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2)优化方法——用坚式计算

师:同学们,难道我们每次碰到小数除法都需要反复换算,你觉得怎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坚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把22.4÷4列成竖式的形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后面的小数点和4。

(3)巧设“五”问,形成算理

屏幕投影出学生的答案

一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

二问:这时24又表示什么呢?

三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

四问: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3、观察发现,明确算法

(1)在比较中明确算法

师:请观察这个坚式中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把复习题224÷4与22.4÷4对比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2)在归纳中总结算法

师小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解决问题,强化算法

1、基础练习——深化“算理”

(1)列坚式计算。

25.2÷6= 34.5÷15=

(2)选择题。

①2.7÷25的余数2表示()。

A、2个一

B、2个十分之一

C、2个百分之一

②与1.6÷4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16÷4

B、16÷40

C、16÷400

2、纠正错误——巩固“算法”

3、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四、总结全课,延伸算法

五、联系生活参透环保教育

师:现在交通方便,我们出远门最好乘坐公交车,时时处处要注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 (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高中数学环保教案

数学环保教案:节约用水 会泽实验高中 一、背景说明:由于环境原因,许多城市都已实行限量用水。然而,如何做才能真正节约水呢能节多少水可以减少家庭多少水费的支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和查看水表,了解家中用水的情况,并对采取节水措施前后用水量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和有关计算。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和家人一起制订出一套合适的家庭节水方案。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参加人员:高二(1)班全体学生 三、课时安排:6---8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关注 (提前布置:向家人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1、提出问题: (1)你家几口人一个月用多少吨水交多少水费? (2)为什么每个家庭月用水量不一样?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 (二)展开探究自主学习? 1、设计研究方案 (1)收集、整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减少家庭用水) (2)共同制定研究问题的方案。 ①?通过讨论拟订家庭节水措施。 a、刷牙时关上水龙头。 b、在淋浴中涂肥皂时关上水。 c、安装(或改造成)节水马桶。

d、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再做它用。 e、把衣服储满后才用洗衣机清洗,清洗衣服后的水再做它用。? f、随时关紧水龙头,安装节水龙头。 ②?设计调查表格。 (3)出示水表挂图——复习查看水表的方法。(劳动课已学) 2、实施调查项目?整理调查结果 (1)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单位:吨)。采取节水措施后,再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注意:调查期间,除节水措施外,其它条件不要发生变化。 (2)计算:节水前后家中用水量的变化。如果水费价格为1.?11元/吨,你们家一月可节约水费多少元一年可节约水费多少元将计算结果告诉父母及同学。 (3)作图:将节水前后的家中用水量及水费的变化,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张贴在教室里。 (4)分析、比较调查结果。 (5)得出结论:采取节水措施后,减少了家庭用水。 3、了解水资源现状?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1)播放资料: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各大城市水资源现状。 马鞍山市城市居民用水的来源。 (2)讨论: ①地球是个水球有70%的水域面积,为什么说可供人类饮用的水十分有限? ②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水域的水质有哪些影响? ③了解马鞍山市水价调整情况,国家有关水的政策、法令等资料。 (4)思考;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后,你什么打算如果是从我做起,你能作些什么 (三)实践应用?深化拓展 1、制订家庭节水方案:根据你家实际情况和家人一起制订一套适合的家庭节水方案。 2、集体交流:在全班交流各自的节水措施及活动体会。? 3、综合分析,达成共识,再次制订适合多数家庭的节水措施。向全校师生发出实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永昌县水源中心小学吴相山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近几年,我校注重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境成了全校每个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

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 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册)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册)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第五册)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第六册)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米?(第七册)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第八册)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水平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 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

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相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 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板书精心侍弄) 从哪里能够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持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苏白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议事日程。由此观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首先,应当在朗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万事开头难,刚上学的孩子不会普通话,说话声音也不宏亮,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我们以鼓励为主,用老师的肯定,成功学生的实例,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其次,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相机的渗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学生就能感悟到文中话中理、言外意、文中情,体会出文章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此时,教师通过指导点拨,就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就会得到增强。如把“乐观自信”、“学会负责”、“正确对待挫等心理教育内容与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二、寓心理教育于语文学习的评价中 语文学习评价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搞一次评价就把学生的水平武断地下结论的做法,允许学生有再检测的机会和权利,直至学生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在语文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评价的内容、形式等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评价类型一般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宜采用教师评,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在训练中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成功;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任选一种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安排上来讲,有集中评价和分散评价。集中评价时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分散评价时一般采用教师评和家长评。评价的结论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两种。总之,无论采用那种评价方式,作那一种评价结论,其最终目的都应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保教育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数学环保教育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 出示美丽的黄河沿河风光,让学生感受途径地方的魅力。最后出示黄河三角洲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感受母亲河黄河的美丽。最后出示黄河三角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雄伟壮观,同时通过与前面的绿草地,肥沃的土地的对比,使学生体会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上游的乱砍乱伐形成的,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慢慢的养成环保行为。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 师: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 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 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 10+25 1+25 2+25 50+25 … …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同名43390)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同名43390)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认识毫升 执教者罗迈豪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 时,通过生活实际和提前预习,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 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 很了解。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运用。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容量的估计意识和 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 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 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思路] 本节课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活动,亲自体验1毫升的感觉以及自己验证1000毫升与1升之间的关系:课堂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掂一掂、玩一玩、估一估”,为了让 学生更精确地感知“毫升”尽量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探索、 思考。在教学毫升知识的同时,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 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感知1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滲透要点] 1.使学生了解到世界将面临严重的淡水危机。 2.让学生意识到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保护 环境,爱护环保,做到环保人人有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是什么?升 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以升为单位的的例子。 例如:酱油1升、色拉油4升、纯净水19升、可乐2.5升等。 2.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升与毫升作为单位的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并看看他们的容量各是多少?观察各自的容器互相交流观察情况(毫升单位)(比前面接触的锅、盆等的容量要小的多) 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环保教育渗透] 有些学生喜欢用喝剩下的饮料瓶用来做茶杯,这样很不好,特别是用来装热水或者温水,对我们健康形成严重的影响。因为饮料瓶大部分都是用PET做的,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广泛地使用在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上。这些材料在低温下无毒无味,灌装饮料对人体很安全,但聚乙烯一旦受到高温或被曝晒,就会慢慢溶解、释放出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溶剂。 [设计意图]学习毫升单位前,适当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发现升与毫升作为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为本课学习毫升的知识做了一定的铺垫准备,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让学生明白学习毫升的步骤和方法。 3.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像计量这些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为单位。毫升可以用“mL(ml)”并让学生读、写“毫升”或者用字母表示“mL(ml)”。 二.新授1毫升,让学生感知、形成、体验1毫升的概念。 (一)初步认识毫升,记住常用数据。 课件出示常见容器图片,让学生细心观察并记住常用的数据,以此作为一个判断多少毫升的标准: 500毫升橙汁 750 mL沐浴露 250毫升牛奶 100 mL酸奶……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并记住这些常用的以毫升为单位的数据,例如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一般是500毫升,那么我们就知道1升就是2瓶饮料的容量大小。

小学音乐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音乐环保渗透教案 第二单元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4、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能将《我爱银河》唱得更加优美生动。 2、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1)从神五、神六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学生展开讨论。(2)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4)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 (5)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6)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7)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 3、随歌曲录演唱。 4、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3、器乐演奏、旋律创作。 教学目标: 1、较为完整、熟练地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 2、启发音乐想象力,继续培养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并能自己创作4--8小节旋律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欣赏内容。 教师播放乐曲。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边听边挥拍。 (3)教师完整地演奏这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 (4)复听。 回答书中问题。 3、器乐演奏。 用竖笛演奏乐器。 4、创造。 完成书中的创作题。学生可两人合作。 教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6、小结。

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科渗透积极心理教育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同时,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先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自身的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要对同学们一视同仁,把爱撒到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同学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要给每一个同学传递积极的期望,更要给“问题学生”多一些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这样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视线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1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语文学科是语言教育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轻松自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

题目:小学英语环保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 作者:高立梅 单位:胡寨镇贾阁小学日期: 20XX年 12月2日

小学数学一年级环保教案 贾阁小学高立梅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得出得数是6、7以内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天,美丽的智慧仙子来到山坡上看见一群小朋友来栽树,原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 提问: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讲解,渗透环保意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来栽树呢?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实际问题想到不同的算式,并理解 5+1=6 ,1+5=6这两个算式都是把1个小朋友和5个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图意。 探究5+1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根小棒,再加上1根,合起来是6根。 从右向左看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5+1=6 ,1+5=6) 2、小结∶刚才各组讨论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们己经知道了5个小朋友去劳动栽树,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计算时根据什么来算?(生活经验) 三、巩固深化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4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只害虫。”听了它们的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教师:邓孟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是我们开始美好校园生活的开篇,也是基础。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十分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心理方面,他们对于很多问题都处于懵懂甚至陌生阶段,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都很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心理素质脆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里素质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 二、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 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 素质。”基于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 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宽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和学生沟通的老师,怎么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呢?又怎么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孩子胡心理状态还不是很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假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必会积极发言,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不会担心说错了会被老师批评,从而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我们班有个叫小强的同学,平时性格很内向,经常是你问一句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舒丽萍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环境教育的结构,要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教育手段把未来与现在的公民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要求他们知道《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明白益虫益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环境污染的表现;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现有的课本为基础,尽量发掘,找到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1.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由于语文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找,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五册共有二十八篇课文,其中第一、二、四、六、十单元中编入了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共六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环境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其它三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金色的草地》、《小镇的早晨》、《葡萄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真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一只小鸟》时,要使学生懂得爱动物,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很重要。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分析挖掘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因素,显露出来。例如,《小镇的早晨》一课中,只有寥寥数语,描写小镇早晨的河面,在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针对这句话,教师则可以深入地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河面那么美,就在于河水很清,清得透明,这一切都因小镇的人们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会有这样的美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生动的对比,启迪学生的心灵,认识到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创造,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随着知识技能的教学而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体。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课件演示,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课文中涉及的海底景致形象地展示出来,虽然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但由于海底是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学生只是凭空想象,感到很陌生,想了解它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通过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教师此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海底的各种生物,要靠我们共同来爱护,才能长久的拥有美丽的海洋,丰富的物产。可见,人类的家园是靠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留给子孙的将是“石头林”,为了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一方净土,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吧!此时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灵深处埋藏下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3.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教育向课外延伸。作文指导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特别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指导写一处景物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使学生在习作时学习到考察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观察之前,首先确定观察路线,给每人提供一张校园略图,将行走路线表于图中,按图行

数学环保教案

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兴文县城西学校易红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4、学生组内讨论: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那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并很自然地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 6、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成员家庭平均一天大约用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汇报。 7、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 8、过渡:为了使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咱们再来进行一组数据计算。 9、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二。(课件。) 10、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板书“可怕的”,明确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可怕。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过渡:单纯的数据还不够形象、直观,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说明白色污染的可怕? 2、学生组内讨论,拿出一种方案(可以从面积、高度和重量等多角度去思考),并汇报。 3、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独立制作对比统计图,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 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 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 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 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a.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生读 句子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 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及思考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及思考 内容提要: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并采取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等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 关键词: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语文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被日益重视。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并采取了一些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下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傍贷,对于教育的内容而言,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1.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感悟重环保 环境保护涉及面十分广,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范围也的确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中外作品中的各种人物生活的环境以及风情万种的大自然都为我们 提供了环保教育的丰厚土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近百篇课文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费时费力。 1.1 语文课巧用插图,感知形象,渗透环境保护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景色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进而渗透环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有益的营养,

保教育。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桂林山水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蓝天、白云、绿水、鸟语、花香,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追求提供了精神方面的条件。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在《迷人的张家界》中,张家界不但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还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她慷慨地把这一切馈赠给人类,使人类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这类课文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片和想象,足以唤起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植物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美好的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要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保教育的契机,关键看我们教师是否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留心、处处留心,用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 使其紧扣教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