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一次函数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自觉节约用水。

#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生活实际中常常用到一次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用题探索

1、背景了解;

我国人口众多,乱砍滥伐森林、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严重,这使得我国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的起因之一就是长江上游的植被被破坏,从而失去生态平衡,森林的蓄水量大幅度下降,以至于酿成百年不遇的天灾。水资源比较贫乏是又一问题。现在各地采用价格调控等手段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某市用水收费的方法是:水费=基本费+超额费+损耗费。

2、应用题探索

~

例3若每月用水量不超过最低限量的a m3时,只付基本费8元和每户每月的定额损耗费c元;若用水量超过a m3时,除了付同上的基本费和损耗费外,超过部分每m3付b元的超额费。已知每户每月的定额损耗费c不超过5元。

该市一家庭今年一月份二月份和三月份的用水量和支付费用如下表所示:

二月份15m3

…19元

三月份22m333元

根据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求a、b、c。

\

分析:这道应用题的背景是社会关注的水资源问题,注意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最低限量”“定额损耗费”“超过部分每m3付b元的超额费”等,并按“水费=基本费+超额费+损耗费”,

建立水费y关于用水量x的分段函数,使问题顺利解决。

解:设每月用水量为x m3,支付水费为y元,则

由题意知:0<c≤15,所以8+c≤13。

从表中可知,第二、三月份的水费均大于13元,故用水量15 m3、22 m3均大于最低限量a m3,

将x=15,x=22分别代入(2)式,得

解得b=2,2a=c+19。(3)

再分析一月份的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不妨设9>a,将x=9代入(2),得9=8+2(9-a)+c, 2a=c+17,与(3)式矛盾。

故9≤a,则一月份的付款方式应按(1)式,则8+c=9,所以c=1。

$

代入(3)式,得a=10。综上得a=10,b=2,c=1。

3、小结,知识链接

尽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然而庞大的13亿人口使得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列全世界倒数第二。据专家介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供水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据中央政府估计,水短缺问题将在2030年达到高峰,届时预计人口数量为16亿,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只有1760吨——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联合国规定的

“警戒线”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10年挖井取水近百万眼,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环境事务顾问以及《中国水危机》一书作者马骏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北部各大城市如北京的地下水下降了50米,这种每年1米的下降速度导致水资源无法循环,地下水无法及时再生。

4、课堂练习

}

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每月用水4吨以内(包括4吨)和用水4吨以上两种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每吨水的价格),某用户每月应交水费y(元)是用水量x(t)的函数,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t表示吨)

(1)观察图象,求出函数在不同范围的解析式;

(2)说出自来水公司在这两个用水范围内的收费标准;

(3)若某个用户该月交水费12.8元,求他用了多少吨水。

三、课堂总结:

利用一次函数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爱护水资源

四、作业布置:

课本课时作业

高中数学环保教案

数学环保教案:节约用水 会泽实验高中 一、背景说明:由于环境原因,许多城市都已实行限量用水。然而,如何做才能真正节约水呢能节多少水可以减少家庭多少水费的支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和查看水表,了解家中用水的情况,并对采取节水措施前后用水量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和有关计算。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和家人一起制订出一套合适的家庭节水方案。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参加人员:高二(1)班全体学生 三、课时安排:6---8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关注 (提前布置:向家人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1、提出问题: (1)你家几口人一个月用多少吨水交多少水费? (2)为什么每个家庭月用水量不一样?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 (二)展开探究自主学习? 1、设计研究方案 (1)收集、整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减少家庭用水) (2)共同制定研究问题的方案。 ①?通过讨论拟订家庭节水措施。 a、刷牙时关上水龙头。 b、在淋浴中涂肥皂时关上水。 c、安装(或改造成)节水马桶。

d、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再做它用。 e、把衣服储满后才用洗衣机清洗,清洗衣服后的水再做它用。? f、随时关紧水龙头,安装节水龙头。 ②?设计调查表格。 (3)出示水表挂图——复习查看水表的方法。(劳动课已学) 2、实施调查项目?整理调查结果 (1)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单位:吨)。采取节水措施后,再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注意:调查期间,除节水措施外,其它条件不要发生变化。 (2)计算:节水前后家中用水量的变化。如果水费价格为1.?11元/吨,你们家一月可节约水费多少元一年可节约水费多少元将计算结果告诉父母及同学。 (3)作图:将节水前后的家中用水量及水费的变化,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张贴在教室里。 (4)分析、比较调查结果。 (5)得出结论:采取节水措施后,减少了家庭用水。 3、了解水资源现状?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1)播放资料: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各大城市水资源现状。 马鞍山市城市居民用水的来源。 (2)讨论: ①地球是个水球有70%的水域面积,为什么说可供人类饮用的水十分有限? ②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水域的水质有哪些影响? ③了解马鞍山市水价调整情况,国家有关水的政策、法令等资料。 (4)思考;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后,你什么打算如果是从我做起,你能作些什么 (三)实践应用?深化拓展 1、制订家庭节水方案:根据你家实际情况和家人一起制订一套适合的家庭节水方案。 2、集体交流:在全班交流各自的节水措施及活动体会。? 3、综合分析,达成共识,再次制订适合多数家庭的节水措施。向全校师生发出实施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水平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 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

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相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 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板书精心侍弄) 从哪里能够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持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保教育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数学环保教育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 出示美丽的黄河沿河风光,让学生感受途径地方的魅力。最后出示黄河三角洲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感受母亲河黄河的美丽。最后出示黄河三角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雄伟壮观,同时通过与前面的绿草地,肥沃的土地的对比,使学生体会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上游的乱砍乱伐形成的,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慢慢的养成环保行为。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 师: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 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 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 10+25 1+25 2+25 50+25 … …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

小学一年级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一)主备:邓长玉辅备:舒所珍尙琼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页及练习十第 6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只兔?”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只青蛙?”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森林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只小白兔,又来了

小学音乐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音乐环保渗透教案 第二单元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4、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能将《我爱银河》唱得更加优美生动。 2、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1)从神五、神六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学生展开讨论。(2)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4)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 (5)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6)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7)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 3、随歌曲录演唱。 4、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3、器乐演奏、旋律创作。 教学目标: 1、较为完整、熟练地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 2、启发音乐想象力,继续培养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并能自己创作4--8小节旋律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欣赏内容。 教师播放乐曲。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边听边挥拍。 (3)教师完整地演奏这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 (4)复听。 回答书中问题。 3、器乐演奏。 用竖笛演奏乐器。 4、创造。 完成书中的创作题。学生可两人合作。 教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6、小结。

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

题目:小学英语环保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 作者:高立梅 单位:胡寨镇贾阁小学日期: 20XX年 12月2日

小学数学一年级环保教案 贾阁小学高立梅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得出得数是6、7以内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天,美丽的智慧仙子来到山坡上看见一群小朋友来栽树,原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 提问: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讲解,渗透环保意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来栽树呢?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实际问题想到不同的算式,并理解 5+1=6 ,1+5=6这两个算式都是把1个小朋友和5个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图意。 探究5+1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根小棒,再加上1根,合起来是6根。 从右向左看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5+1=6 ,1+5=6) 2、小结∶刚才各组讨论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们己经知道了5个小朋友去劳动栽树,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计算时根据什么来算?(生活经验) 三、巩固深化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4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只害虫。”听了它们的

渗透环境保护教案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2 赤水一中赵云(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能源及其分类. (3)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列举常见的能源,试着将它们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能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历史上的典型事件说明能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3)由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切身体验,说出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思考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怎样解决日益增加的能源危机.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源是有限的,但能源又是无限的.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又如何发现新能源,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就此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5)未来的能源应该是安全、环保、高效的能源.对能源标准的讨论,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有关能源的正确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亲身经历,体会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利用和开发能源的正确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以实际行动节约能源,养成利用能源的良好习惯. (4)关心世界范围内能源发展的现状,积极思考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 (二)教学步骤 能源的利用能力和能源工业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近几年来,有关能源的话题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石油价格的飞涨,世界各国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OPEC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国家投巨资研究开发新能源,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水土等环境污染……所有这些,无不提醒人们要重视能源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举出大量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能源的重要性:例如以目前各国使用的主要能源——石油为例,在过去的2003年度,中国的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日本则为每日543万桶.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激增,使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目前美国的石油日消耗量超过2000万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相当于中国的3~4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国. 1.能源及其分类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或科学课程的学习,虽然对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已不陌生,但往往把能量和能源的概念相混淆,对能源如何分类也非常模糊.因此,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能源及其分类有一个较为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教师:邓孟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舒丽萍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环境教育的结构,要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教育手段把未来与现在的公民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要求他们知道《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明白益虫益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环境污染的表现;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现有的课本为基础,尽量发掘,找到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1.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由于语文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找,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五册共有二十八篇课文,其中第一、二、四、六、十单元中编入了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共六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环境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其它三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金色的草地》、《小镇的早晨》、《葡萄沟》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一只小鸟》、《海底世界》几篇课文时,侧重进行真爱野生动物、珍惜人类生存环境的教育,尤其在教学《一只小鸟》时,要使学生懂得爱动物,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很重要。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分析挖掘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因素,显露出来。例如,《小镇的早晨》一课中,只有寥寥数语,描写小镇早晨的河面,在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针对这句话,教师则可以深入地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河面那么美,就在于河水很清,清得透明,这一切都因小镇的人们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会有这样的美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生动的对比,启迪学生的心灵,认识到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创造,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随着知识技能的教学而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体。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课件演示,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课文中涉及的海底景致形象地展示出来,虽然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但由于海底是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学生只是凭空想象,感到很陌生,想了解它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通过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教师此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海底的各种生物,要靠我们共同来爱护,才能长久的拥有美丽的海洋,丰富的物产。可见,人类的家园是靠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留给子孙的将是“石头林”,为了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一方净土,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吧!此时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灵深处埋藏下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3.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教育向课外延伸。作文指导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特别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指导写一处景物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使学生在习作时学习到考察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观察之前,首先确定观察路线,给每人提供一张校园略图,将行走路线表于图中,按图行

数学环保教案

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兴文县城西学校易红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4、学生组内讨论: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那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并很自然地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 6、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成员家庭平均一天大约用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汇报。 7、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 8、过渡:为了使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咱们再来进行一组数据计算。 9、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二。(课件。) 10、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板书“可怕的”,明确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可怕。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过渡:单纯的数据还不够形象、直观,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说明白色污染的可怕? 2、学生组内讨论,拿出一种方案(可以从面积、高度和重量等多角度去思考),并汇报。 3、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独立制作对比统计图,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小学综合实践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环保渗透 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综合实践环保渗透教案 1、垃圾的产生 【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正遭受着垃圾的危害。据最新资料显示,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上升。大量的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我们经常能见到有学生到处乱扔垃圾,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垃圾的产生,懂得垃圾的危害,知道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意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 4、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了解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重量;了解本镇、本村的人口数量;拍摄一段录像。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1、观看录像。 2、讨论:什么是垃圾常见的垃圾有那些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垃圾有那些危害 3、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一)、算一算: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过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5、说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二)、做一做 1、拿出自己家用里带来的家庭垃圾,学生观察,填写垃圾的具体名称。 2、统计垃圾的数量和重量。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 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 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 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 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a.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生读 句子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 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傍贷,对于教育的内容而言,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1.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感悟重环保 环境保护涉及面十分广,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范围也的确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中外作品中的各种人物生活的环境以及风情万种的大自然都为我们 提供了环保教育的丰厚土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近百篇课文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费时费力。 1.1 语文课巧用插图,感知形象,渗透环境保护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景色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进而渗透环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有益的营养,

保教育。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桂林山水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蓝天、白云、绿水、鸟语、花香,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追求提供了精神方面的条件。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在《迷人的张家界》中,张家界不但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还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她慷慨地把这一切馈赠给人类,使人类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这类课文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片和想象,足以唤起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植物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美好的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要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保教育的契机,关键看我们教师是否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留心、处处留心,用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 使其紧扣教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1.2

小学科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师:班洪菊 时间:2014年4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七课。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在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的。本课内容是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推测——实验——发现——记录”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我在本节课中,从学生认知发展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教学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而且有了一些实验的相关知识,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

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故在实验时要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懂得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燃烧2个、浓盐水、食盐、2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鸟岛(二年级语文教案) 18 鸟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全文,了解鸟岛在青海湖西部,具有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特点而闻名中外,吸引了许多游客。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指导书写生字:筑育类。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鸟岛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特点。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三、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鸟岛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初读了课文——鸟岛。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鸟岛。齐读课题,18、鸟岛 (二)、学习第一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青海湖西部——

2、交流: 教师叙述:海西皮是一个只有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是个闻名中外的地方。(点击变红) 一边板书:闻名中外,一边提问:“闻名中外”还可以怎么说呀?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大家来读一读(驰名中外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3、小朋友积累的词语真多!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闻名中外的鸟岛,你觉得怎么样? 生:很自豪。(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读得真棒,我为你自豪,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赶紧打开书,认真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生自由读。 2、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谁来读第一句。 你读得真流利,你知道了什么? 从你读的“一群一群”让老师感受到来这里鸟可真多。 我从“陆续”知道了这么多鸟不是一起飞来的。 我知道这些鸟儿喜欢这儿。你从哪儿知道的? 3、来岛上的鸟儿真多呀!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4、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来到这里,这么多鸟来这里干什么呢?

高中数学环保教案

高中数学环保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数学环保教案:节约用水 会泽实验高中 一、背景说明:由于环境原因,许多城市都已实行限量用水。然而,如何做才能真正节约水呢?能节多少水?可以减少家庭多少水费的支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和查看水表,了解家中用水的情况,并对采取节水措施前后用水量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和有关计算。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和家人一起制订出一套合适的家庭节水方案。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参加人员:高二(1)班全体学生 三、课时安排:6---8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关注 (提前布置:向家人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1、提出问题: (1)你家几口人?一个月用多少吨水?交多少水费? (2)为什么每个家庭月用水量不一样?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 (二)展开探究?自主学习? 1、设计研究方案 (1)收集、整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减少家庭用水) (2)共同制定研究问题的方案。 ①?通过讨论拟订家庭节水措施。 a、刷牙时关上水龙头。 b、在淋浴中涂肥皂时关上水。 c、安装(或改造成)节水马桶。

d、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再做它用。 e、把衣服储满后才用洗衣机清洗,清洗衣服后的水再做它用。? f、随时关紧水龙头,安装节水龙头。 ②?设计调查表格。 (3)出示水表挂图——复习查看水表的方法。(劳动课已学) 2、实施调查项目?整理调查结果 (1)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单位:吨)。采取节水措施后,再记录家中一周用水量。 注意:调查期间,除节水措施外,其它条件不要发生变化。 (2)计算:节水前后家中用水量的变化。如果水费价格为1.?11元/吨,你们家一月可节约水费多少元?一年可节约水费多少元?将计算结果告诉父母及同学。 (3)作图:将节水前后的家中用水量及水费的变化,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张贴在教室里。 (4)分析、比较调查结果。 (5)得出结论:采取节水措施后,减少了家庭用水。 3、了解水资源现状?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1)播放资料: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各大城市水资源现状。 马鞍山市城市居民用水的来源。 (2)讨论: ①地球是个水球有70%的水域面积,为什么说可供人类饮用的水十分有限? ②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水域的水质有哪些影响? ③了解马鞍山市水价调整情况,国家有关水的政策、法令等资料。 (4)思考;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后,你什么打算?如果是从我做起,你能作些什么? (三)实践应用?深化拓展 1、制订家庭节水方案:根据你家实际情况和家人一起制订一套适合的家庭节水方案。 2、集体交流:在全班交流各自的节水措施及活动体会。?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与环保渗透教案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