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心得

算机组装与维护心得 张士刚 任课老师: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我们这学期最后的课程,已经上了四天我们有对计算机各方面应用硬/软件有了较深的认识,从最开始的拆机装机到程序的安装与优化,我们学到很多有关计算机的内容。

第一节课,老师很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组装需要的硬件,以及这些硬件的作用,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拆装机,在拆装机之前我们认识的组装计算机硬件课发挥了很好很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实践拆装中,不说顺利,就硬件机箱电源接主板线,主板老化,可悲的看不清文字,导致接线我都不知道接对木有,当然这不全是主板的错,如果我在组装之前有去了解接线方法的话,我想会好很多。组装电脑我把它大概分了几个步骤:

1.我们先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2.知道了结构就要开始动手拆机,记住每个硬件有什么用,应该放在哪要怎么才能反装回去,我一般先把硬盘,光驱放在装它们的位置上,因为先放主板的话,这些东西可能塞不进去。

3.将机子拆开然后再把硬件装回,实践中,有些粗手粗脚,以后有新电脑装的话,一定得小心翼翼。

4.开机检查,组装回去的电脑要装好外壳以防漏电,在连接电源后确定能否开机。当然,我们组装的电脑已经老化到一定程度了,就连CPU针都歪斜的不成样子了,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上我想都不能开机了,所以我都没找到机会知道我的接线有没出现错误!!!

5.装完机后就是装系统了,结合硬件的好坏,然后决定装啥系统,系统现在常用的有XP,win7,装完系统后我们就要装一些常用软件,当然,因为机不行,我们学习就没在这方面深入...

拆装机后我们又开新的旅程,我们一开始接触硬件后现再接触软件方面的内容,就是用VM虚拟机来装系统,虚拟机这东西很强大,可以在里面安装程序达到熟手的程度,在BIOS中,设置了进入BIOS密码,还有设置启动盘,在了解了BIOS的内容后我们终于开始安装程序了,在设置好驱动盘后,我们进入安装页面,对电脑进行分区,一块硬盘可分成若干区,新硬盘经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硬盘分区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驱动器”的次序进行。主分区以外的硬盘空间为扩展分区;逻辑驱动器是对扩展分区再划分而得到的。依次为:创建主分区、创建扩展分区、创建逻辑驱动盘、设置活动分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分区的过程中把C盘设置为主要作用盘,一般安装程序都是默认为C盘的,把要弄的弄好就可以执行分区,然后结束进入安装画面选择XP系统安装到C盘。然后只需等待安装就好,由于时间蛮久的,所以可以再空余的时间里面了解更多的有关安装画面的其他内容。

我们运用虚拟机上面Ghost是用Ghost软件的内核用批处理命令做成的软件,它能自动完成备份C盘的操作,使菜鸟级受益,但这也是它的局限所在。而手动Ghost对电脑高手来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他可以备份整个分区,还可以备份整个硬盘。这样就能大大节省了安装多一次,直接拷贝到另一个系统,如果电脑出现问题或者是病毒的时候,可以在网上下载个金山杀毒进行杀毒检测,也可以安装360杀毒进行电脑优化,这样大大提升电脑的速度,让电脑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内容,从一开始的拆装机到电脑的优化安装,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几天,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受益匪浅,我们要好好利用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电脑出现问题或者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快的去发现进行修复,这样才能好好的巩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在平时日常生活如有亲戚,朋友,同学找帮忙看电脑都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总学时:30学时) 第1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想: 1. 学时:2学时 2. 课型:新授课 3. 重点与难点: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3)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2. 能力训练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 教学过程: 1.引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a)中央处理器(CPU)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e)总线 f)主板 g)机箱 (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a)计算机由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b)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c)将程序(却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2. 内容讲解: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 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提供全面的 计算机系统维护服务,使您以较低的成本换来较为稳定的系统性能。一台电脑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电脑。但其工作原理却没有变,其中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发生错误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主机 外设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AM RO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程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1、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 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2.2:1; 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 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概述(1学时) (1)授课内容 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 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9-03-05T11:07: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刘辉 [导读] 中职教育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基础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中职教育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基础、选购、组装、查找故障等硬件知识以及BIOS设置、系统安装、驱动安装、软件安装及软件故障排除等软件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中职教育要突出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能考核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教育;课程改革 前言: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几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甚至达到100%。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 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三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 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关注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普遍存在中职教材内容陈旧与行业发展脱轨的问题,因为教材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而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时产生新的技术和标准,如果教学只按照书上内容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能与计算机行业发展接轨。因此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应深入市场调查市场对人才的技术要求,实时关注计算机行业发展动态,以免闭门造车。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做到新旧知识替换,实时补充行业新知识,从而解决教材内容滞后于行情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授课前会到中关村等网站了解最新产品信息,下载最新产品的图像,将相关性能参数截屏存为图像,在授课时将笔记本电脑的视频信号与教室电视机相连,展示最新行业动态,以补充最新知识内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技术人才。 2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交互性强、操作性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硬件图片及说明等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如VCD机、投影仪、一带八的分屏器等进行相应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与示范,通过视频动画与现场实物相结合教学的形式,便于学生轻松直观的认识常用硬件、学习动手组装主机、连接数码外设和网络、从容完成硬盘分区和安装操作系统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余时间,要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及体验,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听取教师或他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例如在“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这一实验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1创造问题:在将计算机配件组装完成后,开机启动时常遇到的故障,如开机无显示、开机不上电、屏幕出现错误提示、出现报警声音等等,哪些属于致命性的硬件故障,哪些属于非致性的硬件故障。 2.2.确定问题:在微机出现问题后,引导学生遵循“由外到内、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维修原则,通过“看一看”(开机不上电是否电源未接好,屏幕提示的错误信息判断故障类型)、“听一听”(由计算机发出的报警声音判断是否关键性硬件故障,进一步确认是哪个配件的故障)、“闻一闻”(上电开机后是否有焦臭味来判断是否是关键性故障)等的方法来确定微机故障所在。 2.3.自主学习:微机出现故障后,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是什么类型的故障,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故障,并在小组内讨论确诊并动手解决问题,若不能确诊问题所在的,可以请教教师加以解决。 2.4.合作学习:每组学生将组装与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以加深每个学生对组装调试过程中遇到故障的理解及解决方法。 2.5.归纳总结:教师针对每组学生遇到故障的解决方法予以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总出本次实验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小组给予表扬鼓励。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设计上主要着重三点:(1)本次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2)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3 实践环节的设计 实训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集中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结合自编的校本教材具体可以安排几个单项实践环节:拆卸机箱;硬件组装连接;BIOS系统设置;硬盘的分区及格式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系统的优化、备份和还原;常见故障判断;硬件检测与性能测试;日常维护等,为了合理而安全地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先通过视频课件进行图、文、声、像并茂的基础讲解,然后在现场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流程进行实践教学,在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同时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17--选择题

1.描述内存条存取时间的单位是( )。 A. ms B. ps C.ns D. MHz C 2.LCD 是指( )。 A.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B.等离子显示器 C.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D.液晶显示器 D 3.现在主流的主板板型是( ) 。 A. ATI B. ATX C.BTX D. Micro ATX B 4.显卡上最大的芯片是( )。 A. 显示芯片 B. 显存芯片 C. 数模转换芯片 D. 显卡BIOS A GPU

显卡的技术参数 (1)、显示芯片:GPU NVIDIA ATI(或AMD) (2)、显存 (3)、位宽 (4)、流处理单元 (5)、最大分辨率 (6)、显示器接口:VGA DVI HDMI DP USB/MHL (7)、RAM-DAC:数模转换芯片 5.硬盘中信息记录介质被称为( )。 A. 磁道 B. 盘片 C. 扇区 D. 磁盘 B 6.硬盘的容量与无关。 A.内置盘片数 B.磁道数 C.扇区数 D.盘片厚度 D 7.当前所用的硬盘都属于技术类型的硬盘。A.物理加速 B.温彻斯特 C.冯?诺依曼 D.固态硬盘

8.在ATI显卡上进行“多显示器桌面模式”设置,将两台显示器的显示内容以水平方向连接在一起,则选择 A.扩展桌面模式 B.复制(演示)模式 C.水平伸展模式 D.垂直伸展模式 C 9.每个SCSI接口可以接入多达个设备。 A.15 B.13 C.8 D.20 A 10.在显示器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由____来构成的。 A.像素 B.点距 C.点阵 D.灰度 A 12.____称为场频,也是刷新率。 A.水平刷新频率 B.垂直刷新频率 C.隔行扫描频率 D.逐行扫描频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点(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D )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B 主机、键盘、显示器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裸机是指( A ) A.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B.只装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C.即装有操作系统,又装有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D.只装有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3、计算机的开机自检是在(C )里完成的。 A、CMOS B、CPU C、BIOS D、内存 4、计算机病毒可以使整个计算机瘫痪,危害极大。计算机病毒是(B) A、一条命令 B、一段特殊的程序 C、一种生物病毒 D、一种芯片 5、主板是PC机的核心部件,在自己组装PC机时可以单独选购。下面关于目前PC机主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主板上通常包含微处理器插座(或插槽)和芯片组 B.主板上通常包含存储器(内存条)插座和ROM BIOS C.主板上通常包含PCI和PCIE插槽 D.主板上通常包含IDE插座及与IDE相连的内存 6 、SATA3.0 的数据传输率可达 (D )。 A. 150 MB / s B. 300 MB / s C. 450 MB / s D. 6Gbps 7、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B ) A、显示器 B、控制器 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8、通常所说的I/O设备指的是:( A ) A、输入/输出设备 B、通信设备 C、网络设备 D、控制设备 9、下列不是 Intel 公司产品的是 (D )。 A. Pentium B. Core C.Celeron D. Athlon 10、微机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内存中的数据( A ) A、全部丢失 B、部分丢失 C、不能丢失 D、以上都正确 11、(A)的密封性最好。 A.硬盘B.电源 C.光驱D.机箱 12、( A )决定了主板支持的CPU和内存的类型。 A.北桥芯片B.内存芯片 C.内存颗粒D.南桥芯片 13、存放在( D )中的数据不能够被改写,断电以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A、随机存储器 B、内部存储器 C、外部存储器 D、只读存储器 14、在以下设备中 , 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 D )。 A. 硬盘 B. 虚拟内存 C.内存 D. CPU 缓存 15、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 D ) A、十进制 B、十六进制 C、ASCII码 D、二进制 16、目前流行的显卡的接口类型是( C )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

班级:机电工程系机制本1班学号:1001210137 姓名:张任伟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一、摘要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互联网的基石——计算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的日益丰富,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世界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日新月异。计算机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态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人们对未来的设想。总之,计算机无论在军事、医学、工作、生活都占着重要的地位,也影响着军事、医学、工作和生活。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在计算机运用方面占着重要地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本文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的组成、安装、维护等过程。 关键字:计算机、组装、维护 二、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三、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5、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网络化”时代 四、计算机系统概述 1、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各种实体部件,即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 2、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提供服务的各种计算机程序。 五、计算机主机硬件 1. CPU是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在逻辑运算和控制单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 2. CPU风扇:CPU工作的时候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需要它散热。 3. 主板是安装在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有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上的扩充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扩展计算机的功能,如显卡、网卡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

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12 选择题

1.CPU 的中文含义是( )。 A. 计算机系统 B. 不间断电源 C. 算术部件 D. 中央处理器 D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图像处理器 MPU:微处理器micro…… Micro soft 显卡的显示芯片 2.如果开机后找不到硬盘, 首先应检查( )。 A. 硬盘是否损坏 B. 硬盘上引导程序是否被破坏 C. 硬盘是否感染了病毒 D. CMOS 的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D 3.( )是决定一台计算机档次和配置的关键因素。A.内存 .外设B C.硬盘CPUD.D CPU4.不是的主要技术指标。.缓存A B.制造工艺 C.多媒体指令集 D.内存容量D 的技术参数CPU 主频外频倍频Cache:L1,L2,L3 :22nm 制造工艺电压指令集5.( )也称时钟频率。A.外频 B.主频 C.前端总线频率 (FSB) D.倍频系数 B 6.32位的CPU一次能处理个字节。 A.4

B.8 C .16 D.32 A 1B(byte)=8b(bit) Word:字长或位宽 7.关于CPU超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频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B.超频是迫使CPU在超出正常频率下工作 C.超频对CPU使用寿命无影响 D.超频将缩短CPU的使用寿命 C 8.计算机的发展是以____的发展为表征的。 A.软件 B.主机 C.微处理器 D.控制器 C 9.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数字 B.字母 C.符号 D.字节 byte D 10.计算机中的“8086”指的是 A.运算速度 B.CPU型号 C.存储器容量 D.显示器型号 B 11.MIPS可以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单位,它指的是计算机的A.字长 B.运算速度 C.传输速率 D.存储器容量 B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汇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汇总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一定的使用计算机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将来的个人计算机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自己组装电脑将会给自己计算机的个性化提供很大的保障和基础。通过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自己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拆卸、组装、选购、平时维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加深。下面,我将所学的知识做一个详细的归纳。 本学期主要学了十个单元: 1、对计算机主机和配件(重要)。 2、有序的拆卸计算机主机。(重要) 3、规范的组装计算机硬件。(重要) 4、合理的选购自己需要的计算机配件。 5、灵活选购与配置计算机。(重要) 6、合理的设置bios。 7、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重要) 8、快捷安装计算机外部设备。 9、细心保证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安全。 10、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硬件。 (1)在计算机主机硬件组成中,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光驱、硬盘、机箱和一些外设等。

主板: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显卡: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显示器配置卡简称为显卡,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声卡:声卡(Sound Card)也叫音频卡(港台称之为声效卡):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 网卡: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性能、硬件的集成与拆装、BIOS设置、USB启动盘制作、磁盘管理、操作系统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测试、系统优化,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等。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项目一计算机及硬件配置 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 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领会: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 3、综合应用: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项目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 BIOS的设置、USB启动盘的制作、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重点: 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难点: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基本要求:

1、识记: BIOS设置的基础数据 2、领会:熟悉制作系统引导盘 3、综合应用:完成计算机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五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还原、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系统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还原 难点: Ghost文件的制作 基本要求: 1、识记:系统还原的操作步骤 2、领会:系统还原的基本原理 3、综合应用:Ghost文件的制作与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项目七硬件系统的维护 知识点: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 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难点: 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领会: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知识 3、综合应用:检测并处理计算机日常出现的故障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学生在课堂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选择题与判断题

一、单选题 1,下面设置中,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键盘 B,鼠标 C,扫描仪 D,打印机 答案:D 2,负责计算机内部之间的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主要是下面哪一款硬件来实现的:. A.CPU B.主板 C.内存 D.显卡 答案:A 3,AMD Thunderbird(雷鸟) CPU的制造工艺是:. A,0.25μm B,0.18μm C,0.14μm D,0.35μm 答案:B 4,AMD Duron(钻龙/毒龙)CPU的工作电压是:. A,1.7V B,1.65V C,1.8V D,1.4V 答案:A 5,最新采用0.13微米的Pentium4 CPU,其L2Cache二级缓存是:. A,56KB B,128KB C,56KB

D,512 KB 答案:D 6,AMD公司推出的Thorou幽出red内核的AthlonXP2200@+@制造工艺是:. A,0.25μm B,0.18μm C,0.13μm D,0.09μm 答案:C 7,AMDAthlonXP2200+的实际主频是:. A,2200MHz B,1800MHz C,2100MHz D,1600MHz 答案:B 8,下面是主板上的CPU接口的说法,哪一种说法是比较正确的:. A,Socket7是Intel,AMD等多家CPU专用接口 B,Super7是IntelCPU专用接口 C,Socket370,Slotl/Slot2,是AMDCPU专用接口 D,SlotA是IntelCPU专用接口 答案:D 9,当CPU的外频为1OOMHz时,PCI为外频为:. A,33MHZ B,66MHz C,lOOMHz D,133MHZ 答案:A 10,下面各项中,哪一种不是主板的最新技术的内容:. A,线性调频 B,STR功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主板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控制芯片)、(CPU插槽)、(总线插槽)、(内存插槽)、(外部接口)、(BIOS芯片)、(SATA接口)等。 2、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主机)和(外部设备)。 3、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4、目前最为常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和(UNIX) 5、选购主板时,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品牌),二是(技术指标),三是主板的(做工)。 6、计算机软件一般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7、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 8、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需要准备的硬件设备是(交换机)、(网线)、(网卡)。 9、BIOS是用来控制主板的一些最基本的(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

10、扩展槽包括(ISA )扩展槽、(PCI )扩展槽以及(AGP )扩展槽、(PCI-E )扩展槽。 11、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一般简称为(内存)。 12、显卡的作用是把CPU要处理的图形信息存储在(显存)中,并且将它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给显示器。 13、显卡一般由(显示器接口)、(显示芯片)、(显存)、(显卡BIOS)组成。 14、根据打印机的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的打印机可以分为三类:(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15、声卡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实现(声音)和(数字)信号转换的硬件电路。 7、主板上面的Cache是为了解决(CPU )和(内存)运行速度的差别而设的,通常也称为(二级缓存)。 16、在选择硬盘的时候,(硬盘接口)、(容量)、(速度)、(噪声)是最重要的。 17、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芯片组一般可以分为(南桥芯片)与(北桥芯片)。 18、硬盘分区可以更好的管理和使用硬盘,而高级格式化则可以为硬盘分别建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19、我们通常将每块硬盘称为(物理硬盘),而将在硬盘分区之后所建立的具有“C:”或“D:”等各类“Drive/驱动器”称为(逻辑盘)。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课程设计 报告 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 环节名称:计算机拆装与维护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测试2015201 指导教师:吴伽逸 院、系: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课中提高对计算机主板及硬件的识别与运用、掌握CMOS 参数的设置、了解硬盘是如何分区的、提高OFFICE组件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完成每次实训,仔细记录实训过程; 2、总结实训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认真完成实训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部分CMOS设置和拆装主机箱 第二部分Word实操 第三部分Excel 2010的编辑与格式化 第四部分用PowerPoint建立演文稿 四、课程设计总结(心得) 重点描述程序设计过程中具体碰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有何收获,有何建议等。不少于400字。 五、报告排版要求: 提交报告的格式要求: 1.标题,3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正文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2.每个自然段开始空两格。

目录 项目二 Word的表格操作 (9) 2.1Excel的基本操作 (12) 2.2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13) 2.3 工作表格式化 (13) 数据统计运算和数据图表的建立 (14) 2.4 工作表数据的统计运算 (14) 2.5 建立数据图表 (15)

实训内容 CMOS 设置和拆装主机箱 一、如何设置电脑从U盘启动 启动顺序需要进入到BIOS中进行设置,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语,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把电脑设置为默认从U盘启动,其步骤为: 1、把U盘插入电脑,开机,出现开机画面后按“DEL”键,进入BIOS中,由于主板型号、品牌不同,BIOS界面也不同,但一般都是有system,boot,main,advanced,security等几个选项,main是主设置界面,譬如BIOS时间等等。boot是启动项的设置。 2、选择BOOT项,找到boot option#1,按下回车(enter),然后按上下方向键选择到自己的U盘,再按回车确定,即修改为U盘启动。 3、保存好设置,退出BIOS设置。电脑自动重启,即从U盘进行启动。

最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按照数据处理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等。 2、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以及电源等硬件组成。 3、计算机主机是()、()、()的总称,主要包括()、()、()等部件。 4、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起,合称为()。 5、CPU是()的缩写。 6、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和()。 7、外部存储器包括()、()、()。 8、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成功地把()和()集成在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 9、计算机可以分成()和()两大部分。 10、运算器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运算和 ()运算。 11、运算器除了能进行各种加、减、乘、除运算外,还可以进行()。 12、运算器主要由()、()等组成。 14、()和()集成在一起就是通常所讲的CPU。 15、(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一起被称为主机。 16、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17、CPU内部(缓存)的大小以及(速度)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 18、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19、一般把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20、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21、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一般(应用软件)。 22、一般把计算机数据总线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23、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24、CPU的总线包括(数据)、(地址)和(控制)。 25、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26、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 CPU附加指 令) 27、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28、附加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和(3D图形)等数据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目的 计算机拆装操作实习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通过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计算机拆装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正确安装、主要技术参数的掌握与应用;对计算机硬、软件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 2.要求 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方法及基本技能的;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技术参数、组装的合理搭配;能对计算机硬、软件故障的分析判断,对磁盘的分区格式化、工具软件的应用,Windos操作系统的安装,对各板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在实习过程要求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总结。按时按量完成实习内容。

二、学时分配 略 三、实习内容 (1)计算机各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技术参数的认识; (2)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技巧; (3)整机硬件部分的拆装练习; (4)BIOS参数的设置及软件部分的装机练习; (5)掌握整机软、硬件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及处理方法; (6)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 (7)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 (8)系统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9)计算机综合性能维护; 四、具体内容 1.计算机各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技术参数的认识 (1)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其主要参数有内核结构,主频,外频,倍频,接口,缓存,多媒体指令集,制造工艺,电压,封装形式,整数单元和浮点单元等。 (2)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 (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卷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1.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衡量硬盘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计算机从硬盘中准确找到相应数据并传送到内存的速率,它分为内部和外部传输率,其内部传输率是指(D)。 A、硬盘的高速缓存到内存 B、CPU到Cache C、内存到CPU D、硬盘的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 2.下面CPU指令集中(B)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A、SIMD B、MMX C、3Dnow! D、SSE 3.下列厂商中(B)是Celeron(赛扬)CPU的生产厂商。 A、AMD B、INTEL C、SIS D、VIA 4.下列(D)不属于北桥芯片管理的范围之列。 A、处理器 B、内存 C、AGP接口 D、IDE接口 5.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D)式计算机。 A、实时处理 B、智能化 C、并行 D、冯.诺依曼 6.目前流行的显卡的接口类型是(C) A、PCI B、PCI-E×1 C、PCI-E×16 D、ISA 7.内存DDR333的另一个称呼是(B)。 A、PC2100 B、PC2700 C、PC3200 D、PC4000 8.一台微机的型号中含有486、586、PII、PIII 等文字,其含义是指(D)A.内存储器的容量B.硬盘的容量C.显示器的规格D.CPU的档次9.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包括(A) A.硬件和软件B.主机与外设C.输入/输出设备D.内存与外存10.ROM的意思是(D) A.软盘驱动器B.随机存储器C.硬盘驱动器具D.只读存储器 11.在微机系统中(C)的存储容量最大 A.内存B.软盘C.硬盘D.光盘 12.开机后,计算机首先进行设备检测,称为(D) A、启动系统 B、设备检测 C、开机 D、系统自检 1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C)的发展为表征的 A.软件B.主机C.微处理器D.控制器 14.一般主板上有多种外设接口,通常这些接口可以和插卡上外设接口(D) A.同时作用 B.不能同时作用 C.同类型能同时作用 D.同类型不能同时作用 15.目前微机主板广泛采用PCI总线,支持这种总线结构的是(B) A.CPU B.主板上的芯片组 C.显示卡 D.系统软件 16.下列存储器中,属于高速缓存的是(B) A.EPROM B.Cache C.DRAM D.CD-ROM

(完整版)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3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根据人才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根据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应该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调试与维护、IT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及维护、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IT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职业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性质与作用 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IT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兼顾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