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等经济理念的现实思考

关于“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等经济理念的现实思考

------旅管102施小平“先富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和帮助还未富的人和地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以上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构想,并认为我们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从居民的幸福指数来考量,中国人民的富裕感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2010年《福布斯》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行榜中,欧洲一些小国排名靠前,而中国排名125,中国台湾排名70 , 中国香港排名81。当然幸福可能是个人的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的幸福指数排行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什么欧洲的那些国家幸福感指数普遍高,而我国的却这么低呢?国家经济强盛,国人理应有强烈的幸福感,为何被纳入幸福感倒数第31位呢?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都是蒸蒸日上,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更是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2010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达43349.79亿元,同比增长27.6%。诚然,这些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经济总量的增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在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据数据显示中国于2010年虽在GDP总量方面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人均GDP方面尚不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今后若想在GDP总量方面赶上美国,也将因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制约,而任重道远。如去年我国GDP为340507亿元,按13亿人平均计算,人均仅为26192元。而这次排名世界幸福度最高的国家丹麦的人均GDP是我国的9倍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落后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根据统计,去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增长27.6%;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增长8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很显然,居民收入增速相对最慢。

再来看看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观点,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而0.47则被认为是社会容忍的“红线”。根据新华社两位研究员2010年5月发布的研究成果,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也导致了国民幸福感的减少。中国问题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表现在四方面:1.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快。20年间,中国从一个收入差距很小的国家跨入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速度之快世界上少有。2.收入分化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居民收入在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的差距之大也是罕见的。3.公众对收入分配现状已经产生不满,对高收入者的部分高收入没有认同,特别是对依靠

行业垄断的不合理高收入,以及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违规违法收入表现出强烈不满。4.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难度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分配政策问题造成的,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发展上的不平等、中国正处在“转型”和“转轨”时期要解决问题难度大且不确定性高、中国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以及政府对收入实施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有限等多方面因素都加大了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2010年05月21日经济参考报: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 可能导致社会动乱)

经济学中有这么一个规律:在一个国家经济的开始阶段必然伴随着基尼系数的上升,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贫富差距又会缩小,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尤为严重。中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贫富差距出现并扩大是正常的,当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水平达到一个顶点后,我国的贫富差距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缩小。因此,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同时需要我国的经济继续发展才能缩小最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而现阶段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必定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如此悬殊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理论上,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而今防止两极分化是一个难题,更不留情的说,两级分化在眼前乃至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都将继续与扩大。因为优秀基因会通过遗传的形式代代相传,好比城市人如果和乡村人同样的努力,那么乡村人和城市人的地位就会相对不变下去。除非乡村所得到的优惠政策远远能超过城市。不过从人的本性上来说这也是不大可能的。毕竟政治家们也是已有利益上的既得者,没有太强的动力去让乡村的变革变得优于城市,除非有朝一日城市病不可逆转。然而那时候城市人也只是把他们的城市架构迁移到乡村而已,他们的工厂,他们的技术,他们的教育使得乡村人还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当然,优胜劣汰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被剥削说明自己还没有剥削人的实力。我们不是仇富,毕竟没有他们的剥削他们的经营与发展我们会失业会没有面包更别提个人价值的实现,创业需要智慧需要资本,至少我们也需要累积一定的创业基金。只是,这种城乡差距会产生代际的不公平。在竞争中一代落后了,那么教育投资生活环境的不同很可能造成代代的落后,有一批人会没有积极性,有一批人会太有优越性,于是有人得过且过了、乌龟跑得累了,觉得目标渺茫,兔子回头看了又看,不见乌龟的踪影,于是睡起了大觉。这种假设有点夸张,但可能性挺大。如何让辛苦努力的乌龟们能吃饱肚子,有力量向前继续,在此基础上给他们创造能超越兔子的可能性。人类的历史是野蛮取代文明的历史,更有活力的组织会取代那些文明高但丧失创造力前进力竞争意识不强的组织。在二十一世纪人应该像狼学习,在狼身上汲取智慧,比如它的野性与韧性、古希腊是文明开化地年代,但最终被尚武的罗马取代,文明古国中国亦在十九二十世纪的相当长时间内被更有活力的更野蛮的的组织所打败过,比如日本。日本从某个角度讲是个让人敬畏的国度,尚武好学,时刻有危机感又能在受打击后迅速崛起。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国家的竞争活力呢,在国家经济总量增加的情况下让民众感到手中的钱越来越多呢?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发展的果实尽可能地惠及大众,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是有回报的有价值的。老百姓才不管什么幸福指数,国家经济总量如何辉煌,他们不过希望付出努力之后日子能更加好过一点。因此要提高他们手中的实际收入,主要是提高其工资性收入,因为一般百姓的财产是

较少的,别提什么财产性收入了。有了收入,购买力就会增强那么也会反过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这么更为有效,经济发展的活性也更强。

经济学中有以下名言:

如果增长没有被转化到人民生活中,它的意义何在?

——联合国:《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

一个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成员都是贫困潦倒的社会不会是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亚当·斯密,1776年

一个没有社会正义,而且也无意于争取社会正义的社会是把它自己的前途置于危险之中。

——巴西,教皇约翰·保罗教皇二世,1980年

以上名言都强调了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应该把这个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惠及大家,至少差距不能太大,好比历史唯物主义里面说的:社会价值由人创造,社会要尊重个人。要尊重个人生存的权利,追求优质幸福生活的权利,这个基础就是经济。工人创造了劳动果实,资产阶级资本家只是粉饰补充者,他们是要分到蛋糕,但不应该是绝大部分,更别说要做蛋糕的人饿着肚子去做。再者: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谁看一个漂亮的数字,那不是意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觉得幸福那才是王道才是归宿。非常同意经纪人假设。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的积累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一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二是增强竞争能力不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把钱存入商业银行或者买国债所得的利润肯定是低于甚至是远远低于用于扩大再生产,低于投资证券市场的回报的。企业家不是慈善家,所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使先富带动后富还是太理想化。先富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富了,也有一些企业家通过一些活动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更应该正视的事实是区域差距是回不去了。除非有大把资金先投入西部前期工作的建设,这是重点中的重点,比如,投入很大的精力改善这些地区的交通,深入的调查,看这些地区的综合条件适合怎样的产业,找出对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总的生产成本,不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是经不起风雨的。但这些资金不还得来自我们身上吗?这又引出了收入分配的问题。羊毛出自羊身上。不公平的分配是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公平的分配并不是“平均主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是对公平的分配的一个概括。去年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我觉得“蛋糕”已经做的很大了,这个“蛋糕”绝大部分都是“师傅”们做的,“学徒”们可能仅仅涂了点奶油而已,而且这个“蛋糕”也只有一小部分给了“学徒”们,“师傅”们是吃的越来越胖,很多“学徒”都还饿着肚子。所以我要说的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二次分配再怎么分也就那一点,所以重点就是要在初次分配中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典型的就是国有企业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还有那句话---“行政垄断”猛于虎。

前面多提到了税收,不错,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运行不起来,那么税收对“先富后富”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富人多收税,穷人少收或不收”,我已经说了一个前提---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运行不起来。那税收太少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税收不能波动太大。大部分人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虽然中国穷人很多,但是我们不能有“仇富”心理,更不能不理性的要求“劫富济贫”.(比如当人的实际收入增加时,对正常商品、奢侈品的需求都会增加,国家就可以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的税,教育

他们节俭是传统美德,增加税收,两全其美),当然这部分税可不能再简单的以补贴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了,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增加对贫困地区有效的投资。那何谓“穷人少收或者不收”?我的理解是:少收对国家财政影响不大的税。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取消农业税,。那也许你要说:中国九亿农民呢,农业税还对财政收入影响不大吗?其实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是很小的一部分的。可是取消农业税的意义是重大的,在当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农民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全面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取消农业税是缓减农村社会矛盾的需要。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农业税存在的情况下,因为农民社会在结构上的缺陷,地方政府事实上向农民征收过多的税费,而中央政府常常无法对地方政府实行节制,农民产生了极大抱怨,也引发政令不统一的危机。干脆取消农业税,不失为一个釜底抽薪之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简而言之就是促进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少交了一点税多了点钱的意义了。可见,税收对“先富后富”的问题有着重大的关系。

再回到先富带动后富和共同富裕这个构想。显然,市场有序和政府尽责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基础。例如:民营企业在资本获取、行业选择和税收负担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农村劳动力囿于身份转化困难而影响到其职业选择,劳动者也烦恼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和政府力量的产儿。如何优化市场,在发挥其竞争优越性的同时控制住收入差距,政府如何坚决打破行政垄断?先富带动后富与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任重道远。百姓要的面包喝牛奶不是等着就会到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口号应该叫得更加响亮,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要彻底实施,教育的不公平在现今社会将是最大的不公平,并将影响到代际公平,父母贫苦知识水平不高的孩子不应该永远躲在山脚里受穷。政治家们可以喊着民生维艰探索着政策,基于复杂多变的现实长久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百姓自己以及有责任心的企业也要努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守株待兔也需要考量时机及各种变量。政府和社会欠许多贫苦百姓一个交代,但我们自己更欠自己一个交代,毕竟我们要靠自己拯救。抓住每一个变好的机会和可能,努力向前。贫苦的人多自卑,自卑自怜的人多悲观,喊着尽力而为却因为害怕空欢喜害怕努力之后依旧失败而不曾真正竭尽全力过。那么失败也没其他人好责怪,自怨自艾罢了。

先富带动后富及共同富裕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横向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上文中我提出在税收和教育上侧重可以改善一些状况,但还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点就借助经济学家和政府头脑了。毕竟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初衷。一个国家也许有时需要冠冕堂皇的外衣来维护对外形象,但对百姓而言,拿到手的福利,有效的购买力才是切实安稳的。永远不要想平均富裕,只是在蛋糕越来越大的时候,做蛋糕的人要向分的公平些,这关系收入分配,也关系一个社会凝聚力及国家正义及社会良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