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药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药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药学实验指导汤俊罗毅刘一品编

武汉大学药学院

2014.9

目录

实验须知

生药学实验规则

实验报告的书写与格式

实验部分

实验一显微标本的制作与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5

实验二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检识――――――――――――――――――――――――――――8

实验三次生分生组织、基本组织和保护组织特征及相关生药显微鉴别―――――――――――――9

实验四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特征及相关生药显微鉴别―――――――――――――――10

实验五根组织特征及根类生药鉴别―――――――――――――――――――――――――――-11

实验六茎、根茎和叶组织特征及相关生药显微鉴别―――――――――――――――――――――13

实验七常用生药的一般性状描述―――――――――――――――――――――――――――――15

实验八几种生药的性状与显微鉴别及微量升华实验―――――――――――――――――――――17

实验九生药学设计性实验:未知生药粉末的鉴别――――――――――――――――――――――20

实验十生药学综合实验: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21

附录

1. 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24

2. 生药的显微化学反应――――――――――――――――――――――――――――――――――24

3. 若干中药微量升华物特征比较――――――――――――――――――――――――――――――26

4. 植物细胞壁的特化―――――――――――――――――――――――――――――――――――26

5. 绘图方法与要求――――――――――――――――――――――――――――――――――――27

6. 2010年版中国药典I部附录药材和饮片检验通则――――――――――――――――――――――31

实验须知

生药学实验规则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学会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的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掌握生药的经验鉴别方法和现代科学的鉴别方法,培养实际

的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主要内容

1原植(动)物组织的形态、显微观察,学习鉴定生药的植(动)物来源;

2学习性状鉴定的经验鉴别方法,主要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手段,鉴别生药的形、色、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判断生药真伪和优劣;

3显微鉴定是指将生药制成不同的显微制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组织构造、细胞形态以及内含物的特征,判断生药真伪的鉴定方法;

4理化鉴定是指利用生药所含的某种或某类化学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性质来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的一种鉴定方法。

(三)实验注意事项

1进实验室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H、各一支)、橡皮擦、直尺、报告纸等。

2实验中应保持安静,严禁抽烟、饮食,不许大声喧哗,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台。

3实验要严肃认真,精力要集中,观察仔细,真实记录。

4实验开始前,教师进行讲解和提问时,应注意听取,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5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将观察所得现象、测量和称量的数据及结果等写在报告纸上,应当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楚、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誊抄的良好习惯,测量和称量数据,禁止用另外纸片记录。

6实验中应爱护显微镜和一切工具,不得随意浪费实验材料和药品;实验室桌面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7实验报告必须在实验室内完成,不得抄袭;实验完毕时,按时交实验报告。

8每次实验完毕后,把实验用仪器、用具等收拾干净放在指定的位置。切片要从载物台取下,归还切片盒内,桌上一切用具应拭洗干净,并归还原处。学生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最后清扫实验室地面、清理桌面、擦净黑板及指定的其他工作。离开实验室前一定要检查水源、电源、门窗等是否关好。

实验报告的书写与格式

(一)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按照每次实验报告的要求,在纸上绘图或写成报告。

2.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准确。

3.绘图的实验报告,要求书面布局合理、图形真实、结构清晰。绘图时,估计每次实验中需绘图数目的

多少,在纸上适当分配绘图位置,图的排列要求整齐清洁。

4.绘图要求线条流畅、粗细均匀、明暗一致。

5.所绘组织简图各部分的表示应遵循通用的代表符号。

6.绘完图后,用细直、均匀的平行直线从图的右边引出,对齐,注明各结构名称,可以直接用文字,也可以用数码代注,或在图下说明。

7.每一幅图都应在其下方注明药材的名称、部位以及放大倍数。

8.绘图时应力求真实,字体端正,不得抄袭书本或他人作业。

(二)实验报告格式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 实验过程及数据、现象记录

4. 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现象分析(如有)

5. 回答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标本的制作与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显微标本的制作(临时装片)方法及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3.学习显微绘图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酒精灯

2.试药蒸馏水、水合氯醛、稀甘油、乙醇

3.材料洋葱、党参、夹竹桃叶、大黄粉末

三、内容与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

1.镜座:显微镜的基底部分,常为马蹄形,用以固定支持全镜。

镜柱:连于镜座的直立支持部分。

镜臂:装于镜柱上,镜柱与镜臂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臂转动,中部稍弯曲,为握取部分,上端

与镜筒附着器相连。

调节轮:是调节镜筒升降的齿轮,分大小两种,装在镜附着器两旁较大的一对为大调节轮,顺时针(向内)方向转动。镜筒下降。逆时针(向外)方向转动。镜筒上升,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的距离。

小调节轮装在大调节轮的下方,旋转一周,只使镜筒升降0.1的距离。(注意:小调节轮构造精细。不宜转动过多,操作时先用大调节轮调至看到标本后,再用小调节轮调至正确的焦点)。

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具有安装接物镜的孔,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接物镜。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方形或圆形平台。中央有一透光孔。台上有压片夹或机械推进器,用以固定和调节玻片的位置。

2.光学部分:

镜筒:为中空的圆筒,以镜筒附着器与镜壁相连,其上端的孔放入接目镜,下端装有转换器。

接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点上刻有5×、10×、15×等字样,表示放大倍数。观察时镜中所见的范围,称为视野。

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上,通常有三种,低倍镜(5×、8×、10×、15×),高倍镜(40×、45×、60×等)。油镜(100×)。

放大倍数等于接目镜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聚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用以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照射于标本物体上,聚光器常可上下移动,器中装有虹光圈操纵杆,可使虹彩光圈口径缩小或扩大,以调节光线,光线强时,降低聚光器或缩小光圈,光线弱时上升聚光器或放大光圈。有些显微镜没有聚光器,只有虹彩光圈或以光圈板代替虹彩光圈的。

反光镜:为一圆形双面镜,有活动关节,能够转动,用以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射于聚光器上,在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光线弱或用主倍镜时使用凹面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

1.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时,以右手执镜壁,左手托镜座,镜筒直立向上,将显微镜平置于桌上座位的左前方,距桌旁二寸左右。

2.旋转转换器,将低倍接物镜对准载物台圆孔,用左眼(右眼也张开)在接目镜上观察,将反光镜转向光镜,并调节光圈,达到视野光线清晰明郎,成为均匀的白光。

3.用肉眼在玻片标本上找到检视物,然后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使检视物对准透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固定。

4.从侧面观察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顺时针方向转动大调节轮,使低倍镜几乎到达玻片(切勿使接触,以免损坏镜头及玻片)。然后在接目镜上观察,再慢慢逆时针方向转动大调节轮至看到放大的物象,若所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则移动玻片,使之适中,转动小调节轮,直至物象最明晰为止。

5.在视野中看到的是检视物的倒象,因此在移动玻片时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高倍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将需要放大部位移至视野中央。

2.从侧面观察。转向转换器。转换高倍镜(若物镜太长,则提主镜筒再转换。以免损坏镜头或压破玻片)。这时如果已能看到模糊的物象,则微微转动小调节轮,便可看见清晰的物象。

(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携镜时,必须右手握紧镜壁,左手托住镜座,切不可一只手提取。

2.放置显微镜时要轻,勿离桌边太近,镜体的倾斜度不得超过30°,以防止倾倒坠地。

3.勿使污物,水、药品等沾污镜的各部分。保持显微镜的清洁,不得用手或纱布擦镜头,须用擦镜纸细心抹擦。

4.观察新鲜材料时,要盖盖玻片;加热的玻片,须放冷后才观察。

5.用高倍镜时,用毕后,先转开物镜,然后撤除玻片。

6.显微镜用毕后,撤下玻片。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呈现“八”字形,然后下降镜筒,使物镜与载物台相接,竖直反光镜,然后放入镜箱。

(四)显微标本片的制作

1. 徒手切片法:为生药显微鉴定的常用制片方法之一。本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只须一刀片即可切成薄片,不染色或经简单染色,用水封片后观察,具体方法如下。

取新鲜材料或预先固定好的或软化的材料一段,长约2;坚硬的材料可用水煮、50%乙醇:甘油(1:1)浸泡,软化后再切片。若材料过软时,则可置70%—95%乙醇中浸泡20-30。切片时,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材料,中指顶住材料的底部,左臂贴身,左手固定不动,将材料上端露出食指约2~3,不宜过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挟持刀片的两侧,使刀片呈水平方向(与材料横切面平行)移动右臂使刀口向内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拉削,便可切成薄片,切勿来回拉锯,要一次切下,中途不能停顿,切时可先在材料切面或刀刃上润湿,切下的薄片用湿毛笔刷下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备用,选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可用0.1%番红溶液给细胞核及木质化、栓质化的细胞壁染色后,再观察。刀片用后立即擦干水分或再涂上液体石蜡,下次备用。

试以党参进行如上实验。

2.表面制片法

本法适用于观察叶片、花萼、花瓣、雄蕊以及浆果、草质茎及根茎等的表皮显微特征。较薄的材料可整体封藏,其他材料可撕取或削取表皮制作。若为干的材料.如较薄的叶(如薄荷叶)、花类生药可用冷水浸泡至能伸展、恢复原样后,用刀片在表面轻轻浅划一刀,用小镊子从切口处撕取表皮,切去带表皮下部组织的那部分表皮。若为较软的浆果类,可直接削取表皮;如较硬的则需要软化处理。最后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加甘油封藏。

试以夹竹桃叶或薄荷叶进行如上实验。

3.粉末制片法

本法用于制备粉末状生药、以生药粉末制备的中成药及其原料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定制片法,是生药显微鉴别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一般是先将药材烘干、粉碎,过5-6号筛。取粉末适量(约半粒大米粒大小),加水(不透化,观察淀粉粒),或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稀甘油(观察细胞、草酸钙结晶等后含物),或加乙醇(观察橙皮苷或菊糖团块)。

试以大黄粉末进行如上实验。

4.注意事项

制好的临时标本片,要求封藏剂适度,不足时,可用滴管从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少许,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液体,可用吸水纸从玻片的一端吸去。

(五)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将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拭净,一般以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纱布。夹住盖玻片的上、下两面来回擦,因盖玻片薄,容易破损,因此用力要轻、要均匀。

用吸管吸蒸馏水一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镊子从洋葱鳞叶的内侧凹面上撕出表皮一小块,平铺水滴中,材料如有卷曲或重叠,可用解剖针摊平,然后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时,将玻片的一边贴着水滴的边缘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此时,水液均匀地充满盖玻片下面的面积,如有过多的水液流出,即用吸水纸吸去如水液太少,不能充满玻片下面的面积,可用滴管从盖玻片边缘小心地渗入少量水液。先在低倍镜下检得,并全面观察,可见众多的表皮细胞整齐排列,再将低倍镜下较清晰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圈,由中胶层和初生壁组成。

(2)细胞质细胞质呈一薄层,位于中央液泡与细胞壁之间,半透明,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察见。

(3)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质内,注意核的数目和形状。核内有一至多个折光性较强的核仁。

(4)液泡液泡位于细胞的中央,占据细胞腔内较大体积,液泡内充满透明的细胞液,与细胞质难以区分界限。

(六)绘生物图应注意事项

1.绘图前,先将玻片标本观察清楚,根据需要绘图的数量和大小,在图纸上适当安排各图,并留下注字位置,所绘的图不必与所观察的标本大小一致,可视需要,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用削尖的H铅笔,在纸上轻轻绘出图形轮廓,长宽比例,然后用清楚的、连续的、光滑均匀的线条绘出详细结构,颜色深浅部分或明暗之处,可用疏密细圆点表示,不要绘上排线或阴影,打圆点必须将铅笔削尖,不能绘成短线或逗点。

3.绘图时注意保持纸面的清洁,尽量少用橡皮,绘图纸只绘一面,不要绘两面。

4.图的各部分名称,一律用铅笔在右方以平行横虚线用正楷字体注明。

5. 具体绘图方法与要求参见本书附录。

四、作业:

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三个,示明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五、思考题:

1. 临时装片有哪几种方法?透化的目的是什么?用水合氯醛透化时应注意什么?

2. 试述显微绘图的方法与要求。

实验二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检识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植物类生药各种特化细胞壁的检识反应并掌握其鉴别方法

2. 掌握植物类生药细胞后含物(包括主要贮藏物质、草酸钙结晶)的形态特征及检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 仪器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酒精灯

2. 试药蒸馏水、95%乙醇、稀甘油、稀碘液、 -萘酚、浓硫酸、水合氯醛、盐酸、醋酸、间苯三酚、苏丹试液

3. 材料党参、桔梗;半夏粉末、川贝粉末、马铃薯块茎、桔梗粉末、大黄粉末、甘草粉末;怀牛膝根横切面永久制片

三、内容与方法:

(一)细胞壁的检识反应

1. 木质化细胞壁:取党参根横切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间苯三酚一滴,放置片刻,取盐酸一滴,盖上盖玻片,抹去盖玻片周围的试剂,镜检,可见木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红紫色。

2. 木栓化细胞壁:取党参根横切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苏丹试液1~2滴,放置5~10分钟(此期间加苏丹2次)或微微加热,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木栓化细胞壁染成橙红色。

3. 角质化细胞壁:取夹竹桃叶横切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苏丹试液1~2滴,放置5~10分钟(此期间加苏丹2次)或微微加热,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叶的表皮细胞外被染成橙红色的一薄层,即为角质层。

(二)细胞后含物的检识

1. 淀粉粒:取半夏、川贝的粉末少许,分别置载玻片上,用稀甘油或甘油醋酸溶液装片:观察淀粉粒的形状和脐点,并注意辨认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用刀片刮取马铃薯块茎切口上的少许破碎组织或混浊液汁,放在载玻片上,加稀甘油1小滴,加盖玻片,观察淀粉粒的形状、大小、脐点、层纹、单粒和复粒、滴加稀碘液一滴,观察有何变化?

2. 菊糖:取桔梗粉末或桔梗横切片,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薄壁细胞内,靠近细胞壁分布有球形、半球形或扇形的菊糖结晶。再加10% -萘酚乙醇试液1滴,浓硫酸1滴,稍加热,菊糖显紫色并很快溶解。

3. 草酸钙晶体:

分别作半夏粉末与甘草粉末的水合氯醛透化片。方法:取粉末少许,放在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液2滴,在酒精灯上徐徐加热到将近沸,加热过程中要避免蒸干,可添加水合氯醛溶液,反复至材料的颜色变得较浅而透明时,停止处理。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抹去盖玻片周围的试剂,分别观察并记录粉末中所含的针晶与方晶。

取大黄粉末少许,稀甘油装片,观察并记录其细胞中所含簇晶。加6%醋酸溶液2滴,观察晶体有何变化?另外装片后加入稀盐酸,晶体有何变化?

另取怀牛膝根横切片观察薄壁细胞中的砂晶。

四、作业:

1. 绘半夏、川贝、马铃薯的淀粉粒形态图(包括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2. 分别绘出半夏、甘草、大黄粉末和怀牛膝根中所含的晶体形态图。

五、思考题:

大黄粉末中的草酸钙簇晶在分别加入6%醋酸和稀盐酸溶液后有何变化?

实验三次生分生组织、基本组织和保护组织特征及相关生药显微鉴别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次生分生组织、基本组织和保护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

2.学习有关生药的显微鉴别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酒精灯

2.试药蒸馏水、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

3.材料黄连横切制片、马铃薯块茎制片、厚朴皮横切制片、石菖蒲横切制片、麻黄茎横切制片、薄荷叶横切片,女贞叶、石韦、金银花

三、内容与方法:

(一)次生分生组织

1.木栓形成层,观察黄连横切制片,可见茎的外层染色较深,为木栓层,其内方有2~4层整齐放射排列的细胞(染成橙红色)为木栓形成层区,其中最扁平的一层细胞,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厚,有的可见细胞核,此为木栓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它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

2.形成层:观察黄连横切制片,可见韧皮部(染成绿色)和木质部(染成红色)之间有2~4层小而扁平的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薄,此为形成层区(次生分生组织),它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皮裂产生次生木质部。

(二)基本组织

1.贮藏薄壁组织:取马铃薯茎横切制片镜检,可见薄壁细胞中含有众多淀粉粒,细胞群为贮藏薄壁组织。

2.同化薄壁组织:女贞叶徒手切片,用稀甘油装片,镜检,可见叶肉细胞中含有众多叶绿体,为同化薄壁组织。

3.通气薄壁组织:取石菖蒲根茎横切制片,镜检,可见薄壁细胞作圆链状排列,有大型细胞间隙,为通气薄壁组织。

(三)保护组织

1.表皮组织(初生保护组织):观察麻黄茎横切制片,可见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即为表皮、在表皮细胞加厚的外切向壁上染成橙红色者为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时可见气孔的切面观。

2.气孔及气孔类型:

取薄荷叶横切片,镜检,可见气孔。

3.腺毛和非腺毛:

取薄荷叶横切片,镜检。腺毛:一为单细胞腺头和单细胞柄,或为多细胞腺头或腺柄。腺鳞:其头大,扁球形,多由6~8个作辐射排列的分泌细胞组成,周围有角质层,其与分泌细胞之间贮有挥发油、柄极短。

取石韦生药,用小刀刮取部分表皮组织,稀甘油装片,镜检,可见星状毛;另取金银花,同法检验,主要为非腺毛。

4.木栓组织和皮孔,观察厚朴皮横切制片,注意区别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并找出呈裂隙状的皮孔。

四、作业:

1. 详绘薄荷的气孔图,示明气孔轴式,标出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观察并绘腺毛、非腺毛和腺鳞。

2. 简绘本实验各生药要求观察的组织简图。

五、思考题:

1.木栓化细胞壁和角质化细胞壁均被苏丹试剂染成橙红色,你如何区别角质化细胞壁的细胞和木栓细胞?

2.次生分生组织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它存在于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分生组织与植物的生长有何关系?

3. 如何区分气孔与皮孔?腺毛和非腺毛?表皮与周皮?

实验四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特征及相关生药显微鉴别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及输导组织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外韧型、双韧型、周木型、周韧型、周木型和辐射型维管束;

3.学习有关生药的显微鉴别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酒精灯

2.试药蒸馏水、稀甘油、水合氯醛、墨汁、间苯三酚、盐酸

3.材料生姜、半夏粉末、肉桂粉末、甘草粉末、黄柏粉末;杏仁;陈皮横切片、小茴香果实横切片、广藿香茎横切片、松茎纵向制片、石菖蒲根茎横切片、南瓜茎径向制片、南瓜茎纵切片、南瓜横切片、细辛根横切片、人参根横切片。

三、内容与方法:

(一)分泌组织

1.分泌细胞

(1) 油细胞:徒手切取鲜姜一薄片,用蒸馏水装片、镜检,可见有些薄壁细胞中含黄色油滴,此为油细胞。

(2) 粘液细胞:取半夏粉末少许,加墨汁一滴,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粘液呈无色透明块状。粘液细胞中常含草酸钙针晶。其它细胞和细胞后含物均显黑色。

2. 分泌腔(分泌囊):观察陈皮横切片,可见溶生性分泌腔(油室)。

3. 分泌道:

(1) 油管:观察小茴香果实横切片,可见果实由两个分果组成,分果接合面较平坦,有油管两个,分果背而隆起,有脊线(主棱),每两脊线间各有一油管,全部果皮中共有油管6个,油管椭圆形,其周围为红棕色扁小的分泌细胞所围绕。

(2) 树脂道观察人参根横切片,在韧皮部中,有圆形或长圆形树脂道,内含黄色分泌物。

(二)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观察广藿香横切片,可见表皮下数层细胞的细胞壁在角隔处增厚,为厚角组织。

2.厚壁组织:

纤维:做肉桂粉末的水合氯醛透化片,镜检,其中纤维细胞呈长纺锤形,细胞壁厚,胞腔线形。

晶纤维:做甘草粉末的水合氯醛透化片,镜检,可见纤维成束,其周围的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方晶,此种纤维称晶纤维或晶鞘纤维。

石细胞:割取杏仁种皮少许,做水合氯醛透化片,镜检,可见石细胞呈圆形、贝壳形、卵形或椭圆形,壁孔明显,或仅部分细胞壁有孔沟。

取黄柏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间苯三酚一滴,放置片刻,加盐酸一滴,再加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注意有哪些细胞的细胞壁被染成红色?

(三)输导组织:

1.管胞与导管:

观察松茎纵向制片,可见管胞长管状,两端偏斜,壁上有成行排列的具缘纹孔。

观察南瓜茎横切片,可见维管束呈分离束状,环状排列,木质部位于维管束的中央(染成红色),其外侧为外韧部,内侧为内韧部(均染成蓝色),木质部内有管径大小不等的孔,为导管的横切面观。

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在木质部内可见导管分子的横壁消失,彼此相连成筒状,管壁有环纹、螺纹、孔纹木质化增厚、分别称环纹导管、螺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2.筛管与伴胞:韧皮部中筛管呈长筒形,可见筛板和筛孔,在筛管旁有较小的长形细胞,为伴胞。观察南瓜茎横切片,在内、外韧皮部中有多边形的细胞,为筛管的横切面观,其细胞壁薄,有的可见筛板,筛板上有许多小孔为筛孔,在筛管旁边有呈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小形薄壁细胞,此为伴胞。

(四)维管束类型:

1.有限外韧维管束与周木维管束:取石菖蒲根茎横切片观察,可见维管束较多、散在,高倍镜下观察1个维管束,有些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没有形成层,木质部位于内侧,韧皮部位于外侧,此即有限外韧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测试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名称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1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测试以下程序段 V oid DoWork(int x, int y, int z) { int k=0, 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 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句语句的编号 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画出程序的控制流程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控制流图 (2)分别以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

基本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3)编写完整的C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a,b,c,n; printf("please input 3 date:"); scanf("%d %d %d",&a,&b,&c); n=DoWork(a,b,c); printf("%d",n); getch(); } int DoWork(int x,int y,int z) { int k=0,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return j; } 说明: (1)测试用例表中的“覆盖标准”项指: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2)测试用例表(样表)见表1。 表1.测试用例表 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语句测试用例表

药理实验指导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 【方法与步骤】 动物称重,标记。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与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与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药剂学实验指导——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会对混悬剂进行质量评定。 ● 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实训器材 药品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枸橼酸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5%苯扎溴铵溶液、吐温80、纯化水。 器材 天平、乳钵、50ml 带塞量筒(或带刻度有塞比浊管)、量筒、量杯、称量纸、滤纸、漏斗、小烧杯或投药瓶等。 实训指导 混悬剂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一)炉甘石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 按下列处方配制炉甘石洗剂,见表11-1。 表11-1 炉甘石洗剂四处方 处方 1 2 3 4 炉甘石(120目) 4g 4g 4g 4g 氧化锌(120目) 4g 4g 4g 4g 甘油 5ml 5ml 5ml 5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0.25g 三氯化铝 0.1g 枸橼酸钠 0.25g 纯化水加至 50ml 50ml 50ml 50ml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加液研磨制备。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逐渐加水至全量。 (2)处方2的制法同处方1,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加热溶解,加入前者的糊状物。

(3)处方3的制法是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加水至全量后再加入三氯化铝 (4)处方4的制法同处方3,但最后加入枸橼酸钠而不是三氯化铝。 2.注意事项 (1)炉甘石与氧化锌为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可以被水润湿,故先加入适量水和甘油研成细腻的糊状,使粉末为水分散,以阻止颗粒的凝聚,振摇时易悬浮。加水的量以成糊状为宜。 (2)本处方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研细混合过120目筛。 (3)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成为胶浆后使用。 (4)炉甘石洗剂作为混悬剂若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且涂用时也会有沙砾感,久贮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也不易再分散。改进措施有:①应用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作助悬剂;②用控制絮凝的方法来改进,常采用0.25~0.5mmol/L 的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采用0.5%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3.质量检查 将配制好的几种炉甘石洗剂分别置于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照5min、15min、30min、60min分别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11-2中。 (二)复方硫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按下列处方配制复方硫洗剂,见表11-3。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处方2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3)处方3的制法同2只把聚山梨酯80改为苯扎溴铵溶液即可。 2.注意事项 (1)硫磺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应先加入甘油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也可应用聚山梨酯80及5%(ml/ml)苯扎溴铵代替甘油作润湿剂。 (2)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易制得细腻制品,故复方硫洗剂最好选用沉降硫。 (3)硫酸锌水溶液系将硫酸锌溶于12.5ml纯化水中并过滤制得。本制剂因含有硫酸锌而不能加入软皂作为润湿剂,因二者有可能产生不溶性的二价锌皂。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7_1.c存盘。 #i nclude #in clude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 n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实验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 班级:9131011403 学号:913101140327

第4章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 4.2 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见图4.1。 图4.1 雷诺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 4.3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 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2000来判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 e R KQ d Q vd vd ==== ν πνμρ4 (4.1) 式中:ρ──流体密度,kg/cm 3; v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 ; d ──管道内径,cm ; μ──动力粘度,Pa ?s ;

ν──运动粘度,ρ μ ν= ,cm 2/s ; Q ──流量,cm 3/s ; K ──常数,ν πd K 4 = ,s/cm 3。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 管径 d = 1.37 cm, 水温 t = 14.8 ℃ 水的运动粘度 ν=2 000221.00337.0101775 .0t t ++= 0.01147 cm 2/s 常数 ν πd K 4 = = 81.03 s/cm 3 2) 观察两种流态。 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 (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I 、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 II 、 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分钟。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①、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1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②、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过临界点必须重做。③、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 4.5 实验成果与分析 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 实验次数 有色 水线 形态 体积法测流量 雷诺数R e 阀门开度 备注 水体积V (cm 3 ) 时间T (s ) 流量Q (cm 3 /s ) 1 稳定 900 45.26 19.89 1612 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书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书 (供药学专业班用) 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学系 二0一0年二月编

目录 实验一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技术 (1) 实验二组织制片技术 (2) 实验三植物细胞构造及后含物 (4) 实验四保护组织、分泌组织 (5) 实验五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7) 实验六海金沙、蒲黄、松花粉、黄连、黄芩、西洋参、人参的鉴定 (9) 实验七小茴香、女贞叶、金银花、薄荷和红花的鉴定 (11) 实验八茯苓、山药、半夏、贝母和天麻的鉴定 (11) 实验九未知粉末和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鉴定 (23) 实验一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技术 【实验目的】 1.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掌握显微作图要领。 【实验材料】

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擦镜纸、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HB、2H、4H)、直尺和擦皮。 试剂:甘油、水、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间苯三酚试液。 【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生物显微镜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光学部分包括成像系统—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聚光器、可变光栏和反射镜。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目镜将第一次放大的像作第二次放大,两者相乘即是观察到的放大倍数。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粗细调节手轮及推动器或压夹。使用生物显微镜时,利用反射镜将外来光线导入聚光镜中,由聚光镜将光线会聚在标本上,用光栏调节光线强度。观察时视野范围内应均匀明亮,先用低倍镜观察,如需要放大,可将目的物调至视野中央,然后转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低倍镜的操作法:①将显微镜放置离桌缘约10cm处,镜臂应靠近胸前。 ②对光。上升聚光镜到载物台水平,打开光栏至最大限度,再将低倍镜转至镜筒的正下方,使对准载物台上的透光孔(转动时,听到“得”一声,即已对正)然后用二手转动反光镜,同时从接目镜向下看,直至镜中出现一明亮而均匀的视野为止。③装片。将欲观察的标本片从镜前方横置于载物台上,(注意盖玻片应向上)使标本对准透光孔的中央。④调节焦距。从侧面注视接物镜与标本片之间的距离,向外旋转粗调节手轮,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但切勿触及标本片,以免造成镜头与标本片的损坏。自目镜向下观察,同时向内旋转粗调节手轮,使物镜慢慢上升,直至在视野中看到清楚的物象为止。 若标本不在视野中,则慢慢移动标本片,使之适中,看到物象后,用压片夹固定制片,再转动细调节手轮,并调节光线,直到看到最清楚的物象为止,注意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倒象。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清晰的图像逐渐模糊,说明调节手轮失灵,应进行检修。 (2)高倍镜的操作法:应先在低倍镜下选择物像,移至视野中心,换转高倍镜,应能看到欲观察之物象,用细调节手轮使之图象清晰。更换高倍镜时如出现

药理实验指导43252

药理实验指导 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重复性 (2)对照性 (3)随机性 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 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 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 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 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 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 系动物。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9. 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效价。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 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 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 粒更细小? 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 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 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 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馏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1、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 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答:将NaHCO3加入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C容易氧化,致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金属离子可加速这一反应过程,同时P 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通入CO2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同时加入NaHCO3控制这些因素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还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2、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系统、输液容器、胶塞与涤纶薄膜、净化系统与灌封、管道系统、原辅料、澄明度检查装量和检查人员的视觉能力、判断能力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大输液的澄明度。3、如何保证葡萄糖输液热源与色泽合格?答:配制前注意原辅料的质量、浓配、加热、加酸、加注射剂用碳吸附以及包装用输液瓶、橡皮塞、涤纶薄膜的处理等,都是消除注射液中小白点,提高澄明度、除去热源、霉菌等的有效措施;过滤除碳,要防止漏碳;制备中要严防污染;灭菌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时溶液变黄,故应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PH值要控制好。 4、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h值的调节,注射剂的器具清洁,原辅料的洁净度,药液的均匀度,配制环境要清

药理学实验指导

2实验报告的写作 2.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主要内容等。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 2.2实验目的 2.3实验方法 2.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2.5讨论 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2.6结论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第二章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生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必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姚干编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5年02月10日 前言 我国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在历代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效学经验。中药和方剂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其药理作用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与探索。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研究中药的组方、成分、作用机理及用途的一门前沿科学,而中药药理实验和中药药理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门学科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中药药理实验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为主线,运用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进行单味中药与经典方剂的研究,对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中药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指导是以中药专业培养计划为依据,按照《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撰而成的,主要供我院中药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使用。 本实验指导首先对中药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选择的实验项目力求内容经典、实用,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有整体动物实验,又有器官水平实验;既有定性实验,又有定量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从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目录 中药药理学实验须知 3 中药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 5 实验一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17 实验二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17 实验三秦艽对蛋清致大鼠后跖肿胀的影响18 实验四青皮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19

实验五金铃子对小鼠的镇痛作用20 实验六人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20 实验七人参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21 中药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㈠目的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中药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中药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中药药理学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最新《药理学》实验讲义汇总

2014《药理学》实验 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 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 药理学部分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 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

之一。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