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作者:段黎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刊名:

节能技术

英文刊名: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7(6)

参考文献(10条)

1.Wind power target attainable 2009

2.瑞典议会2001/02:143草案:共同创造一个安全、有效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3.Stefan Lindstrom The brave music of a distant drum:Sweden's nuclear phase out 1992(07)

4.Increased appropriations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green cars in 2008

5.Electricity Certificate Act (2(D3:113) 2003

6.Higher carbou dioxide tax for reduced traffic emissions 2007

7.An integrated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

8.Energy Indicators 2008-Theme:Renewable energy

9.The Programme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ct 2004

10.查看详情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段黎萍.DUAN Liping瑞典的能源综合管理体系[期刊论文]-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12)

2.渐玉芬.徐美江.侯波浅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5)

3.陈志田.崔华.朱春雁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能源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9)

4.李在卿.Li Zaiqing能源管理体系关键信息及基本框架[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10)

5.王庆军在高耗能国有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冶金2002(2)

6.李威灵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新曙光[期刊论文]-中华纸业2011,32(11)

7.李臣.陈志田.赵言冰.郑深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模式研究[会议论文]-2008

8.刘立波.Liu Libo关注能源管理体系[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8)

9.吴明.Wu Ming能源管理体系给用能单位带来什么[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8)

10.上海市质量协会编写组法律法规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上海质量20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32386233.html,/Periodical_jnjs200906007.aspx

瑞典读博的独特之处讲解

瑞典是诺贝尔奖的故乡,是全世界最重视科研的国家之一。在这里,所有持工作许可的外籍博士生学满四年即可申请绿卡(瑞典永居),成为瑞典移民。在瑞典的大学读博士与其它欧美大学相比,还有什么不同之处?请随360教育集团一起来看看。 瑞典的大学是北欧人性化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博士的培养上与欧美其他国家有一些重要的差别。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博士教育已经市场化,相比之下,瑞典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片学术净土,几乎完全没有市场化。 拿经济管理领域的博士为例,在美国和欧陆读大都要交学费,学费甚至相当昂贵。由于受市场驱动,因为学校行政扩招了,导致一个教授经常不得不带一大群博士生娃娃,你想说不也不行。而在瑞典,教授带的博士生很少,你就是想自己出钱来瑞典读博士也很难进来。 以英国剑桥大学为参照,读四年的博士你怎么样也得交差不多100万人民币的学费。而在瑞典,读博士不光不需要交一分钱学费,相反会获得一份教员的起步工资——数额各专业不等,第一年的月薪在人民币20000-22000元。学校在每个博士生身上的总投资平均每年500000元。 在其他欧美国家,博士生是学生。你或许能拿到博士生奖学金或津贴,但你仍然是学生。但在瑞典,博士生是老师,是教员的一部分,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享受教员的一切基本权利。比如女博士生如果生孩子了,可以拿着工资的80%在家休产假一年。如果你愿意多生几个孩子,那带薪产假可以一年一年地休下去。在瑞典,给国外来的博士生的签证一般都是工作许可。你只要拿雇主证明(ARBETSGIVARINTY)或雇用证明(ANST?LLNINGSBEVIS)就可以到银行贷款买房。 在其他欧美国家,只要你交学费,导师看得上,你就能成为一名博士生,可以说博士生的位子相对好拿。想当年,乒乓名将邓亚萍在剑桥大学攻读并获得了管理方面的博士。而在瑞典,非专业背景人士获得管理方面博士生位子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小的。因为每年瑞典国家工会认可的博士生位子(Doktorandtj?nst)招得极少,同时,每年仅有近900名博士毕业于瑞典全国十多所大学,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对报名者学术上的基本训练要求更高。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瑞典招一个博士是一件大事,投资太大,投在谁身上,不投在谁身上,对大学来讲,对教授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 总体上看,英国的硕士和博士教育压在写一篇好论文上,对基础课程的要求参差不齐。原因是它假设你的基础像在剑桥大学那样已在你的本科打好了,而这完全看你与指导教授是怎么谈的。与其他英美教授聊天,发现在他们那里可以有硕士生和博士生不读基础课而只靠写论文就能毕业的事情发生!但在瑞典,硕士和博士培养中基础课和论文的工作量是50/50对开的。 在经济管理领域,许多欧美国家的博士论文的质量在下降,这与超出教授承受能力的招生、快速出博不无关系。许多博士论文是不是枪手代写的,采访是不是枪手代做的,实证资料是不是那些多如牛毛的市场调查公司帮忙凑的,这些都是绝大多数西方教授无法掌控的,因而经常被忽悠。 大多数欧美大学重视排名,每年各领域五花八门的排名犹如钱塘江的潮水汹涌而来,与国际教育市场化前呼后应,好不热闹,中国学生更是趋之若鹜。相比而言,瑞典的大学则毫不重视排名。学工商管理的都知道,乌普萨拉大学的管理系是全世界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一个响亮品牌,可是该系长期以来拒绝参加各种认证和排名。

能源效率和节能(一)

能源效率和节能(一) 【摘要】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全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1.25万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一、结论(一)厉行节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2001年,全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1.25万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 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50.6%上升到2003年的64.3%.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本项目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情景分析表明,到2020年,高耗能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大致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其次,城市化步伐加快会使人均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因为城镇人均能耗为农村的3.5倍(包括薪柴和秸秆)。再次,消费结构升级拉动能源需求增加,特别是私人汽车迅猛增加使未来石油需求大大超过先前的预计。因此,未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预测表明,如果按目前趋势发展,到2020年,_次能源需求将达35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按热功当量计算的一次能源为3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需求高达29亿吨,石油6.1亿吨。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供应、石油安全和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问题。(1)煤炭需求将超过国内供应能力的极限(27亿吨);(2)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70%,使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3)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初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如果强化节能,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可减到2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减至21亿吨,石油减至4.8亿吨。这样,上述问题都将大大缓解,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2000-2020年,强化节能可减少能源需求9亿吨标准煤,其中产业部门占65%,民用和商业占20%,交通运输占15%。这对保障经济增长,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增强高耗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起重要作用。节约和少用9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价值8510亿元,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630万吨,二氧化碳5.4亿吨碳;节能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单位节能投资创造的就业岗位至少比油气开采和发电多1倍;节能有助于形成高品质小康生活的人居环境和节俭的社会公德。 (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人均能耗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原油1.67亿吨,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5位;发电量达1654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位。 2002年,全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2位。其中煤炭占66.1%,石油占23.4%,天然气占2.7%,水电占7.1%,核电占0.7%。另外,全国农村消耗的秸秆和薪柴达2.8亿吨标准煤。 2000年,我国一次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1050公斤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值的16%,世界平均值的50%,全国城乡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为132千瓦时,仅为美国的3.1%。 (三)节能成效显著。 1.保障经济快速增长。1980-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而一次能源平均增长仅4.6%。 2.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1980-2000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年均节能率达4.6%,同期内经合组织国家单位产值能耗平均下降20%,全世界平均下降19%。 3.节能取得巨大经济效益。1981-2000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1.45亿吨标准煤,价值10825亿元(1997年能源价格)。按平均年节能量和新增能源供应的综合投资计算,节省能源供应系统投资3270亿元。

瑞典养老模式介绍

瑞典养老模式介绍 瑞典人如何养老,我国养老院探索瑞典养老模式。 更多养老信息请参考敬老院https://www.360docs.net/doc/432386233.html, 与瑞典其他地区一样,全市目前主要实行三种养老形式:居家养老、老人公寓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瑞典全国一年用于照料老人的金额已超过1000亿瑞典克朗,其中由老人们自己承担的费用仅占到4%。 由于生活安逸和医疗条件完善,瑞典人都比较长寿,男女平均寿命分别达到79岁和83岁,名列世界前茅。中国敬老院网,瑞典也 因此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瑞典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将上升到23%。目前在瑞典,对老年人的照料主要由全国290个市的地方政府负责。 利丁屿市是斯德哥尔摩近郊的一个“富人岛”,全岛共有4.35万名居民,但2009年一年用于照料老人和残疾人的费用高达6 .7亿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05元人民币),占全市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4%,高出所占比例第二大的中小学教育经费6个百分点。 从瑞典全国所推行的养老政策来看,养老院养老是一种不得已而兴办的养老形式,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患有痴呆等严重疾病的老人。利丁屿市现有4家养老院,其中1家规模较小,专门收养痴呆老人。其他3家均为普通的养老院,每家可接受约300名老人养老,条件都很不错,一人一间房或一个小 套间,从吃饭到洗澡都有人照料,而且还配备有专职护士。此外,当地医院的医生还定期到养老院巡诊,定期给老人们做身体检查。

老人公寓养老是上世纪70年代在瑞典兴起的一种养老形式。由 地方政府负责建造的老人公寓楼在瑞典又称“服务楼”,楼内的住房都是按老年人的特点设计的,方便老年人居住。楼内还设有餐厅、小卖部、门诊室等服务设施,并有专人提供24小时的服务。利丁屿市共建有159套老人公寓房,分布在3个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里。这些 公寓房大部分是两居室的小户型。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才有资格申请 居住。据记者从利丁屿市政府主管部门了解,老人公寓很受欢迎,目前全市有500多位老人排队等待入住老年公寓。 不过,老年人独自居住在家里,肯定会有诸多的不便。为此,利丁屿市政当局采取措施,为老人们居家颐养天年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全市设立了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系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10家家政服务公司,为当地所有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全天候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务。家政服务的次数和范围根据需要而定,且要得到市政部门的认可,有的是一个月只提供一次服务,有的则一天提供多次服务。 瑞典各地方政府眼下都在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的形式,争取让所有的人在退休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在自己的家里安度晚年,这主要是因为居家养老比较人性化,也很个性化,更能给人以安全感。利丁屿市在居家养老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全市约95%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

瑞典的社会福利体系简述

360教育集团介绍,高税收和高生活水平:瑞典著名的社会福利体系构建了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几年前,著名的英国《卫报》称瑞典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会”,理由是瑞典成功地在社会平等和经济发达之间找到了平衡。教育免费,医疗保健费用低廉,育儿机构普遍,街道整洁;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能抓住机会,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脉。与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相比,瑞典非常富有的人和非常贫穷的人都比较少,大多数人处于这两者之间。 “瑞典模式”或者说“中间路线”背后的驱动力是社会民主党和工会。不过其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通过了《贫困人口救济法》。其实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瑞典平等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萨尔斯巴登协议》(Saltsj?baden)是瑞典社会福利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协议是在1938年由工人和雇主联合会双方达成的。这为延续至今的劳资关系定下了基调,体现了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典是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国家之一,几乎无人失业,福利水平持续提高,让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能享受福利。 1973年的石油危机标志着瑞典福利水平提高的终结。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遭到工业危机和经济严重衰退的沉重打击,很多重工业企业迁到国外或倒闭,这导致政府国库资金减少,福利水平持续下降。 瑞典模式依然存活着,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照顾到一切。现在,医疗保健部门的私有化程度不断增强,私立学校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即便是右翼政党也不会提议摒弃福利体制,因为选民根本就不会支持。政治倾向中偏右的本届政府从2006年开始执政,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如缩短长期病假者享受补贴的期限,但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尽管瑞典人为维持自己所珍视的社会福利体系仍然缴纳很高的税款,但瑞典已不再是世界上课税最重的国家。从收入分配情况来看,瑞典仍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贫困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瑞典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该排行榜根据平均预期寿命、教育和生活水平等指数对世界各国进行排名。 如今,瑞典在世界最富裕国家中的排名有所下滑,青年和移民中的失业率相对较高。有人批评说,慷慨的福利措施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有些人确实依赖瑞典模式的核心,也就是社会保障体系,无所作为。但瑞典社会总的来说仍然保持公平,且运转良好。大多数人乐意缴税,希望维持这一模式。

瑞典福利模式的审视与启示

瑞典福利模式的审视与启示 摘要:瑞典是北欧一个神秘的国度,曾几何时,我们被它的民众的幸福生活吸引,对它的高福利政策羡慕不已。瑞典的福利制度造就了瑞典模式的举世闻名。当前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瑞典的福利模式有值得学习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弊端。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瑞典福利模式,从中总结正确的方法和观点,有利于中国自身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对瑞典的福利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具体分写了瑞典福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瑞典福利模式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瑞典福利模式审视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 而依法向国民提供的各种津贴补助、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每一个国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社会福利高,高福利是国民的共同期望。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瑞典以“福利国家的橱窗”而闻名于世,瑞典人民的高福利待遇令人向往与羡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造就了瑞典人的幸福生活。瑞典福利模式值得探讨和深思,近年来,高福利国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似乎让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我们在羡慕瑞典民众的高福利待遇的同时,应该以清醒的头脑看待瑞典福利模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在逐渐地提高福利待遇,瑞典的福利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客观地分析瑞典福利模式的利弊,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瑞典福利制度的内容 1、儿童福利 在瑞典,小孩一出生,父母双方均有权享受育儿津贴。在育儿期间,父母双方有权获得480天的假期,用来照顾孩子。所有瑞典儿童自出生至16 岁期间可享受儿童补助金,补助金随物价上涨进行调整。瑞典的儿童抚养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任务,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雇有专职的儿童看护, 孩子生病而家长因故不能照顾时, 都可请儿童看护帮助。 2、教育福利

瑞典经济模式和瑞典学派_徐则荣

2008年第7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 .7 总第155期 SHANDONG SOC I AL SCIENCES GeneralN o .155 瑞典经济模式和瑞典学派 徐则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6) [摘要] 瑞典经济模式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倡导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 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体和基础,同时又注重社会公平,具有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混合经济,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如果把瑞典经济模式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甚至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0的观点,则是缺乏说服力的。 [关键词] 瑞典经济模式;瑞典学派;民主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8]07)0098)03 有关瑞典经济模式的讨论,随着对瑞典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的深入研究而渐有声色。有人认为,瑞典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它的经验具有普世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0云云。瑞典经济模式究竟怎样?我们是否应该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笔者仅就自己对瑞典经济模式及其思想渊源,特别是它与瑞典学派的思想联系的粗浅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所谓瑞典经济模式,一般是指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倡导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体和基础,同时又注重社会公平,具有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混合经济,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瑞典财政大臣和经济顾问,并作为社会民主党纲领起草委员之一的克拉斯#埃克隆德(K l ass Ek l und),在他所著5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瑞典模式0的经验与教训6一书中说得更明白:/瑞典模式的核心实际上是社会民主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与私人资本之间的一种-历史性妥协.。同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社会民主党允许私人企业发展并保留私有制;但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同的是,瑞典建立了庞大的公共部门,大大拉平了贫富差距,,01事实也是如此,据资料显示,瑞典90%以上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各行业中私营成分的比重:钢铁工业86%、化学工业93%、森林工业89%、食品工业84%、汽车工业100%,零售商业89%、银行业91%、土地及农业生产100%,私营企业雇用的劳动力占 84%。 o政府直接所有的工业不足5%,资本主义国家除垄断烟酒零售业外,还拥有部分森林、铁矿资源和20%的航空公 司以及电报电话系统和其他公用设施。 ?不仅如此,瑞典私人资本是高度垄断的,有100个大家族控制了瑞典经济的95%。其中15个大家族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工业,垄断寡头瓦伦堡家族控制着40多家大银行和大公司,雇佣职工40多万人;全国1%的股东掌握全国1/3的股票;占全国人口5%的富翁拥有全国50%以上的财富。瑞典具有庞大的国际垄断势力,如著名的爱立信公司、利乐公司等都是瑞典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瑞典120家公司在国外子公司有约2000家之多,早在1984年在国外直接投资总额就有约150亿克朗,其中利乐公司目前在中国已垄断了我国95%的软包装品市场。可见,瑞典经济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的。 瑞典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很深的国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随着瑞典工业化的开始,工会组织就产生了,1898年成立了总工会。总工会以雇佣工人总代表的资格,在瑞典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工会宣称自己的任务是/维护0劳工群众的利益,同时又强调必须/关心0公司的繁荣和/未来0。这就表明,工会的行动,虽然代表工人的/利益0,但只能局限于资本主义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而不是以根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总工会与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彼此相互支持与合作,但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社会民主党主席雅尔玛#布兰廷在总工会建立时,便明确了该党与总工会之间的 98 * 收稿日期:2008-04-06 作者简介:徐则荣,男,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成员。 1K #埃克隆德:5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瑞典模式0的经验与教训6,刘国来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 oS #诺戴克:5比较经济体制6,英文版,第286页。 ?S #诺戴克:5世界经济比较体制6,英文版,第207页。

瑞典福利制度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

瑞典福利制度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建立到完善,其福利制度在不断调整,但又始终保持着福利制度框架及模式的基本稳定,这是国家发展压力、制度路径依赖、福利政治文化约束以及政党自身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瑞典带来的重要启示,是福利制度有其制度理性,创建与发展均需遵循其规律,尊重民意诉求、结合国情文化、广泛达成福利共识是保持福利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瑞典;福利国家;政策调整;福利共识 [中图分类号]D7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9314(2014)06-0106-05[收稿日期]2014-10-13 [作者简介]谢琼,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全面转化为以多元参与、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社会保障制”,与注重制度理性和稳健发展的发达国家福利制度建设相比,是一个仅见的例外。[1]当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后,在未来同样需要适应时代发展与形势变化的福利制度调整。因此,了解发达国家福利制度调整的过程及其牵制因素,有利于增进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理性。本文旨在探析瑞典福利制度的政策调整及影响因素,以便给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启示。 一、瑞典福利制度的演进 在众多发达国家中,地处北欧并被称为“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典以高税收、高福利著称,其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一)福利制度的形成过程 早在19世纪末期,在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俾斯麦掌管的德国的影响下,瑞典就开始探索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的是1891年出台的“自愿健康保险计划”,国家为许多规模很小的自愿性基金组织提供有限资助。1901年引入统一费率的工伤保险;1913年,建立了公共养老金制度;1914年,由国家资助的地方性失业津贴和救济工作制度得到推行;1931年实施疾病补贴。这一时期的福利制度在内容上以救济和失业等对抗贫困的政策为主,方法上以家计调查为主要手段,经济补助水平十分有限,虽有开拓之功,却大多只具象征意义。 瑞典福利国家的形成是在1932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作为左翼政党的代表,社会民主党一上台执政就启动了新的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扶持全国工会建立失业基金。1937年,通过《家庭补贴法》,为子女提供生活费补贴,以提高母亲的地位。1944年更提出《工人运动战后纲领》,明确将充分就业、公平分配与提高生活水平、经济更加有效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收稿日期] 2007-12-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0556002) [作者简介] 杨红亮(1974— ),男,河南周口人,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能源处职员,经济学博士;史 丹(1961— ),女,天津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意见,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 能源效率的比较 杨红亮1,史 丹2 (11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能源处,菲律宾马尼拉; 2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36) [摘 要] 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区能源效率(E E )的现状是中国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 战略目标的重要的科学前提和保证。使用一种单要素方法和三种全要素方法对以2005年数据为 基础的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表明:(1)全要素方法在揭示一个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对其能效的影响方面有着传统的单要素方法替代不了的优势。(2)即使以国内的先进能效水平做参照,中国的总体能效水平也还很低。如果各地区可以达到上海等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中国大约可以节约30%左右的能源消耗。(3)东西部之间巨大的能效差距表明了在现阶段实现地区间节能合作、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在东西部之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 能效分析方法;单要素能源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中图分类号]F40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 (2008)03—0012—09 能源效率(以下简称能效)问题在很多国家的 公共政策的制定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提出“十一五”期间GDP 能耗降低20%的目标,科学地评价能效变得格外重要。本文评价分析了相关的研究和各种能效的分析方法。然后运用多种方法对我国各地能效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结果进行讨 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1] 一、有关的能效研究 目前国内国外关于能效的研究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产出和投入的度量方法,能效有不同的变种形 式。[2]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中根据能效指标考察的生产要素的多寡把它粗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或称多要素能源效率)。 2 1

探析北欧高福利国家模式

核心提示: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不仅创造了最好的经济发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 探析北欧高福利国家模式 文/高连奎 近日中国医改取得重大突破,大病医保模式也日渐形成,传闻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即将出台,这都说明中国越来越注重民生福利,而笔者认为中国现在有必要须纠正对福利国家的错误认识。 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不仅创造了最好的经济发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 北欧并非文化重镇,其模式的建立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共产主义运动,另一个是战后英国的福利国家建设。北欧模式是典型的高福利模式, 历史上,人们对北欧模式的看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国际舆论对瑞典模式大唱赞歌。人们赞叹瑞典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认为它是很成功的,对它充满了羡慕之情。笫二阶段是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机以后,那时大谈瑞典模式的是瑞典国内、外的保守势力。他们把高税收和低效率说成是瑞典模式的集中表现,于是瑞典模式就从榜样、楷模,变成了危险的东西,可怕的东西。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经济复兴了,它的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稳定增长率,使它成了调整和发展的样板,瑞典模式又一次成为国际舆论注意的中心。

活得长久一点的自由,免于生病无着的恐惧,免于匮乏的恐惧,获得有适当报酬的就业机会,在和平的、无犯罪的社区生活……这些,就是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可以说,瑞典的穷人生活得远比美国的穷人更体面,而穷人的体面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北欧是真正帮助民穷实现了“积极自由”。 而福利国家如何理解呢,他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而是它们的总和。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把最先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所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原则: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统一性原则(Unity)和均等性原则(Uniformity)。 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部欧洲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此后,这一理念又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福利国家的“橱窗”。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规模,引入市场因素,实际是走上了“去福利化”的道路。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北欧国家始终被世界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好的地区,一些国家屡屡被评为诸如“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最廉洁的国家”、“最好的国家”等称号,人们对“斯堪的纳维亚经济模式”褒誉有加。这些国家的共性是:国民素

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瑞典能源模式解析 作者:段黎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刊名: 节能技术 英文刊名: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7(6) 参考文献(10条) 1.Wind power target attainable 2009 2.瑞典议会2001/02:143草案:共同创造一个安全、有效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3.Stefan Lindstrom The brave music of a distant drum:Sweden's nuclear phase out 1992(07) 4.Increased appropriations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green cars in 2008 5.Electricity Certificate Act (2(D3:113) 2003 6.Higher carbou dioxide tax for reduced traffic emissions 2007 7.An integrated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 8.Energy Indicators 2008-Theme:Renewable energy 9.The Programme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ct 2004 10.查看详情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段黎萍.DUAN Liping瑞典的能源综合管理体系[期刊论文]-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12) 2.渐玉芬.徐美江.侯波浅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5) 3.陈志田.崔华.朱春雁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能源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9) 4.李在卿.Li Zaiqing能源管理体系关键信息及基本框架[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10) 5.王庆军在高耗能国有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冶金2002(2) 6.李威灵造纸行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新曙光[期刊论文]-中华纸业2011,32(11) 7.李臣.陈志田.赵言冰.郑深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模式研究[会议论文]-2008 8.刘立波.Liu Libo关注能源管理体系[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8) 9.吴明.Wu Ming能源管理体系给用能单位带来什么[期刊论文]-认证技术2010(8) 10.上海市质量协会编写组法律法规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上海质量20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32386233.html,/Periodical_jnjs200906007.aspx

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80年代以来建立了较完善的节 ,将节能工作 60多种工 1981~2000年,我国以较低 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 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7,经 20年累 10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5.1%。

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要紧做法是: 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打算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治理方法》、《节能产品认证治理方法》、《节约用电治理方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成效。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新技术。到1998年底,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名目和17批610项剔除机电产品名目,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 要紧是加大了信息交流和节能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节能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的节能意识。1998年1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该中心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体系,选择那些因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没有得到充分广泛推广的领域,致力于向工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5.实施节能技术项目 据统计,1981~1998年国家用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项目共投资371亿元,引导地点政府和企业投资438亿元,形成年节能量9042万吨标准煤。节能基建项目建成热电机组950万千瓦,采暖集中供热2亿平方米,改造小水泥628万吨,改造小化肥130万吨,进展都市燃气和回收放散可燃气1 393万立方米/日,增加民用型煤1780万吨,增加煤炭洗选、配煤能力596 9万吨,风机、水泵改造年节电4亿kWh;节能技改项目建成余热、余压

瑞典经济模式:剖析与借鉴(一)

瑞典经济模式:剖析与借鉴(一) 摘要]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从瑞典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孕育、萌发“公有”因素,该文阐述如下的主要观点:(1)瑞典经济是国家资本主义,不是什么“真正社会主义”;(2)如何认识瑞典及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福利设施;(3)分析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职工持投资基金”计划及其“基金社会主义”;(4)摒弃所谓公有制因素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而只能诉诸“暴力革命”的传统理论观点;(5)瑞典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充分发挥政府控制的“公共资金”的作用,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所有制的国企改革成“公共基金”所有或控股的社会所有制企业。 关键词]福利国家基金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 近来理论界有过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有人以瑞典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而提出瑞典是“真正社会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这么看。我1982年曾应邀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隆德大学做了三个月的学术访问,专门考察以“全面福利国家”闻名于世的瑞典经济及其社会保障设施,于1987年出版了《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二十多年过去了,瑞典经济有所调整,执政党也屡经更迭。但我对瑞典几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十分珍重,认为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不过就其基本经济制度来讲它依然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一、瑞典经济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在瑞典这个“全民福利国家”中,它的工农业、对外贸易以及金融业,基本上掌握在私人企业手里,它们的生产和流通几乎完全依靠于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著名的私人大企业如沃尔沃汽车公司,早已是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瑞典政府全力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致力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建立相当完备(也较昂贵)的社会福利设施,其它一切经济活动均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如英国学者佩特森和托马期在其主编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一书中所说,历届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所推行的各项政策的特点是:“在等到收入和私人财富创造出来之后再对其再分配进行管理”。“但是这些政策迄今没有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主要特征:生产资料仍旧归私人所有。”① 在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乃是这个福利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这两大阶级都高度组织化,全国绝大多数受雇佣的职工都参加了总工会(LO),而全国绝大多数企业主都参加了雇主协会(SAF)。两大阶级性组织,各自都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两大阶级既对峙又合作。两大全国性组织定期谈判和签订工资及劳保协议,政府只是在双方有重大争议时才介入。从斯德哥尔摩高处看,全国总工会(LO)和全国雇主协议以及国会三座大厦,彼此近距离地鼎足而立,象三根柱子支撑着这个资本主义框架下的“福利国家”。把瑞典经济归入资本主义经济范畴,是因为区分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属性,主要应以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定。资本主义经济总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而社会主义总是与公有制相联系。但经济学说史告诉我们,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抑或西方经济学(现代经济学)过去长期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认识都有过误区,即都认为市场经济只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固有的产物而与公有制无缘,尽管如此,它们都以私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作为区别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指标。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建国几十年,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弄清楚,提出改革开放要“摸着石头过河”。但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与反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摒弃了过去公有制只能搞计划经济而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在这里邓小平仍坚持公有制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标志。可是,有的学者借用了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讲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弄清楚”,却不提90年代邓小平提出并已形成党中央决议的“关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议”,完全撇

瑞典可持续发展住宅模式探析

瑞典可持续发展住宅模式探析 瑞典以住宅规划合理、保护良好和没有贫民窟而在全世界闻名,良好的居住环境成为优美城市环境的主体,成为旅游者向往的胜地,为城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尽管瑞典住宅新建量很少,但瑞典可持续发展住区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典范。 一、瑞典住宅产业化各阶段发展状况 欧美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水平是随着市场的需要,一步一步地不断加以提高的,从解决房荒、提高住房性能,到发展可持续建筑,在适应各个阶段建设发展需要中与时俱进。 1.瑞典住宅发展的起点并不高。 瑞典住宅构成了城市优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到1930年代,瑞典住宅品质和标准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许多住宅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并过于拥挤。 2.20年的住宅大规模建设期间。 二战以后,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处于房荒之中,加上婴儿潮的出现,促使瑞典政府实行“百万住宅”计划,进入了大规模建设住宅的时期。为了尽快解决住房短缺而借助工业化,这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建造)体系,提高生产效率。瑞典政府及时引导,致力于提高住宅性能,并为低收入阶层和老年人提供住宅补贴,政府支持非盈利性机构提供住宅低息贷款和利息补贴。1958年新建住宅达62225套住宅。50年代和60年代保持大规模建设的状态,1967年到1972年达到高峰时期,前后六年保持在10万套住宅以上。其后1973年到1976年连续下降,新建住宅的数量降了大约一半,1976年降至55812套。在住宅大规模建设期间,瑞典住宅产业抓住契机,大力发展高性能的预制工业化住宅,使其住宅产业化技术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3.13年的新建住宅低谷阶段,也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成熟期。 上世纪70年代前后,住房短缺得到缓解,产业化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了提高产品(住宅)的质量和性能,在大部分居民的住宅得以满足以后,瑞典的新建住宅明显地减少。1976年,继续延续大幅下降的趋势,从1976年的55812,一直降至1986年的28791套,为最低谷,其后三年大幅回暖,分别为30884套,40574套,50402套。连续13年,新建住宅的总户数均在55812套之下。 4.高性能住宅低数量平稳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排二氧化碳,欧盟率先提出城市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可持续发展。从前一个波谷阶段走出以后,瑞典新建住宅的发展经历了1990至1992年大约三年的波峰阶段,新建住宅的套数分别为58426套、66886套和57319套。九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福利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 [编者按] 传统意义上的能源效率研究只是就能源论能源,忽视了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课题组,构建了一个包括能源、经济和环境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单一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特色是将经济和环境作为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和因素。此外,课题组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985-2007年间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评价 一、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该系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涵盖的范围较广。因此,对其进行评价时仅仅依靠单个指标是不够的,需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即由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合在一起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 本报告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在能源系统中,以能耗结构指标和能源技术效率指标来反映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评价能耗结构的合理性和节能与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反映能源资源本身的有效利用程度。其中能耗结构指标分别用三种主要能源所占比重表示,即煤炭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和电力消耗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能源技术效率指标用能源产品加工转换率来反映。 在经济系统中,以能耗减量化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主要评价产业内部的能耗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反映与经济结构相关的能源配置效率。其中能耗减量化指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来反映;产业结构指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反映。 在环境系统中,用污染物减量化指标和废弃物再利用指标来反映能源的环境影响,主要评价由于能源利用而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反映能源在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中污染物减量化指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和工业烟尘去除率来反映;废弃物再利用指标用能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来反映。 2、指标体系的特点 一是服务性和引导性。该指标体系是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构建的,以服务于节约型社会建设为目的,特别是为国家五年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提供决策参考。该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相关部门、地区以及用能单位设定节能目标,制定相关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和措施,以实现能耗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具备了很好的引导性。 二是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看出,指标体系涵盖了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而在具体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有反映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也有反映能源配置效率的指标,还有反映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且这些指标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可以支撑其设定的评价目标,因此是全面和系统的。同时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被合理地分配在了相应的位置。 三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到目前我国能源统计基础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指标的筛选时,各指标的基本资料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都可直接或通过计算间接获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为各级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各国福利制度比较

各国福利制度比较 欧洲各国与中国福利制度比较 摘要 社会福利是一种差别待遇,指由某些人,特别是政府向弱势群体或经济有困难者提供,以确保其生活质素、生存及发展机会等措施,以对社会整体有利。那么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福利制度,可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政治条件使得各国在福利制度上的处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这个在根本上师忧郁福利制度是由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所影响,物质基础决定了社会福利资金的统筹,政治条件决定了福利制度的推行和最重要的资源分配。所有各国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不同福利制度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研究之价值。 关键词:欧洲;中国;福利制度; 一、欧洲各国福利制度 1.1 西欧——法国的福利制度 法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法国的福利制度十分完善,公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保障,几乎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享受某种基本社会保障,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复杂,分类很细,粗略地可以分为四方面: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家庭补助金以及失业保障。 1.养老保障制度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社会保险总制度、补充养老金制度和非工资收入者养老金制度等形式构成。政府每年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2%的资金用于发放退休金,为工人发放相当于退休前工资80% 的“基础退休金”和“补充退休金”。 2.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在法国属于一种全民基础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为居民提供大约 70%的医疗疾病保险,另外剩余的30%由个人购买补充医疗疾病保险,而对于低收入及无收入的居民,国家提供 100%的医疗疾病保险。 3.家庭补助金家庭津贴的享受范围是:凡在法国居住,有一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入,都有权领取家庭津贴,家庭津贴的资金来源为雇主和政府。家庭津贴名目繁多,包括多子女补贴、最低家庭收入津贴、单亲家庭津贴、孤儿津贴、儿童入学津贴、住房津贴、新婚家庭贷款等项目。 4.失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分强制性失业保险和社会援助两种制度,前者的覆盖范围是所有雇员,社会援助的保障对象是因各种原因而失业的失业者或需要帮助者,比如法国失业救济金制度保证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失业者在第一年每月领取相当于失业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0、80%,其后国家向失业者每天发放22法郎和失业前工资42%的救济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