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从十九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随着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通用能源。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其他形式的能源总是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大到运算能力超强的巨型计算机,小到集通讯和娱乐等众多功能与一身的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电能的使用,可以说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命脉。但是不同于阳光、蒸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电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在电能投入使用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度量电能。于是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不同原理,不同工作方式的电能表。一.电能表的出现

由于电能在最早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使用的是直流电,因此1880年(或1881年)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能表(安时计)。

由于年代久远,网络上查找不到爱迪生发明的直流电能表的具体模型,究竟电解原理是怎样使用来计量电能的也无从查证。因此,我们只能猜测爱迪生将电解装置接入电路,通过电解过程中某种化合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电能转化。

但是这种理论存在一个问题:根据高中所学的电解知识,在已知电解质种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荷转化量,进而得到电流,但是电压是怎么测量的资料说安时计本身就是用来测量电量的,那么仅测得电量,怎样得到电功率

二.感应式电表

随着工业进程不断加快,受技术的限制,直流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交流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的世界上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感应式电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

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流过,这两个交变电流分别在它们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磁通穿过铝盘,在铝盘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铝盘得到转矩(主动力矩)而转动。负载消耗的功率越大,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越大,铝盘中感应出的涡流也越大,使铝盘转动的力矩就越大。即转矩的大小跟负载消耗的功率成正比。功率越大,转矩也越大,铝盘转动也就越快。铝盘转动时,又受到永久磁铁产生的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力矩与主动力矩方向相反;制动力矩的大小与铝盘的转速成正比,铝盘转动得越快,制动力矩也越大。当主动力矩与制动力矩达到暂时平衡时,铝盘将匀速转动。负载所消耗的电能与铝盘的转数成正比。铝盘转动时,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

在感应式电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导磁材料性能差,增大了电能表体积和质量。另一方面,转盘材料产生涡流过程中电能消耗太大。因此,之后感应式电表又得到了逐步改进。

1905年出现了增加非工作磁路改进成九十度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电能表各项参数。随后性能较好的高导磁材料的出现,大大地减轻了电能表的重量并缩减了其体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电能表釆用铬钢、铝镍合金代替原来的镍铜,并通过降低电能表转盘的转速来降低其损耗,同时改善了电能表的负荷特性。

感应式电表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操作安全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引用。但是感应式电表也有自身的缺点:消耗人力、准确度低、功能扩展困难、防窃电能力差。

三.电子式电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时分割乘法器并提出了其测功率原理,实现了全电子化测量装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电子式电表原理:被测量的电压、电流经电压和电流转换器转换后送至乘法器,乘法器完成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相乘,输出一个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然后再利用U与关系,将电压转变为表示频率的信号。经计数

显示控制显示在显示器上。其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到数电和模电的转化,因此电子式电能表的原理并不好理解。

电子式电能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感应式电表的一些问题:功能强大、准确度高、防窃电能力强。但是由于全部由电子元件构成,电子式电表最大的缺点就是使用寿命短,除此之外,维修复杂、抗干扰能力弱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四.机电一体式电表

上个世纪末,针对电能表实现多功能、高精度及便于自动抄表、具有先进通讯接口等诸多功能扩展需要,出现机电一体式的特种电表,且功能完善。机电式电表采用感应式电能表作基表,同时应用电子电路来实现新的功能。

例如机电式长寿命电能表一体化程度高,各零件均采取了特别工艺处理,既克服了电子式电能表由于电子元件容易老化寿命短的问题,也克服一般机电式电能表工艺的不足,并可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但是既然机电式电表以感应式电表作为基表,就还存在着感应式电表的缺点。

五.智能化电表

随着全球性“智能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开始,电能表,不再仅作为单一计费仪表而存在,而是正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发展。

自动抄表系统与负荷控制系统逐步合并升级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向高级测量体系过渡,且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工仪器仪表产品之一。在此影响下,当前感应式电表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两成不到,而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电子式电表将呈现出完全取代感应式电表的趋势,并逐步向“智能电表”过渡。

智能电表是一种新型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支持双向计量、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的技术基础。它还能对居民用电负荷情况自动示警,避免超负荷导致的短路及火灾等严重事故。另外,居民可以使用充值卡或网上充值两种方式缴纳电费,方便快捷。

因此可以预见,将来电能表的发展必将是以智能化作为最终目标,成为覆盖全国的智能化电网的系统终端。

学生公寓智能电能表管理系统

学生公寓智能电能表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二、智能用电预付费系统介绍...................................... 2.1智能用电预付费系统优点 .................................. 2.2 系统功能详解............................................ 2.3系统具体模式设计 ........................................ 2.4单相智能电能表介绍 ...................................... 2.4.1单相智能电能表概述 ................................. 2.4.2单相智能电能表功能及特点 ........................... 2.4.3单相智能电能表主要技术参数 ......................... 2.4.4单相智能电能表工作原理 ............................. 2.4.5抄表说明 ........................................... 2.4.6单相智能电能表安装与接线示意图 ..................... 2.4.7单相智能电能表的贮存和保证期限 ..................... 2.5三相智能电能表概述 ...................................... 2.5.1三相智能电能表功能及特点 ........................... 2.5.2三相智能电能表主要技术参数 ......................... 2.5.3三相智能电能表工作原理 ............................. 2.5.4抄表说明 ........................................... 2.5.5三相智能电能表安装与接线示意图 ..................... 2.5.6智能电能表的贮存和保证期限 ......................... 3.1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背景及好处 (28)

HTML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HTML的过去未来 HTML的过去 一、 HTML的简介 1、HTML的概念和功能 1)HTML的概念 HTML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缩写,是一种基于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标记语言,是Web用于编辑网页的主要工具。在网上,如果要向全球范围内出版和发布信息,需要有一种能够被广泛理解的语言,即所有的计算机都能够理解的一种用于出版的“母语”。WWW(World Wide Web)所使用的出版语言就是HTML语言。 2)HTML的功能: ⑴出版在线的文档,其中包含了标题、文本、表格、列表以及照片等内容。 ⑵通过超链接检索在线的信息。 ⑶为获取远程服务而设计表单,可用于检索信息、定购产品等。 ⑷在文档中直接包含电子表格、视频剪辑、声音剪辑以及其他的一些应用。 2、历次版本 HTML 1.0——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1999年12月24日,是在HTML4.0基础上的微小改进,W3C推荐标准;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仍继续完善。 二、各个版本的功能简介 1、HTML 1.0和2.0 HTML自从1989年首次应用于网页编辑后,便迅速崛起成为网页编辑主流语言。目前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是由HTML或者以其他程序语言嵌套在HTML中编写的。1993年HTML发布以后,众多的不同版本HTML陆续在全球使用,始终未能形成

标准电能表技术规范

标准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标准电能表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表4“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表4“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情况编写,其中带“××”的文字和技术参数及“项目单位填写”的部分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必须全面认真填写;空白部分的参数根据需要选择填写;表格中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由项目单位和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更改,不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为固化技术参数,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技术参数表中项目单位与投标人均不需要填写的部分栏目,项目单位应以“—”表示。 6、投标人应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5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货物需求一览表中货物数量各项目单位和设计院必须填写,如不能确定准确数量,可以填写估算数量。 2

一、电能表与电功(20201016135018)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说课稿 彭公中学李文锋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接下来,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预设效果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第一?教材分析:电流的概念书本没有明确给出,利用类比法认识电流,这样安排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电流表使用方法的学习能为电压表做好铺垫,并且为探究电功、电功率 的实验做好操作能力的准备。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是真实存在的(2 )知道电流的单位及换算(3 )知道电 流表的用途和符号,理解电流表使用的规则(4)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出串、并联电路中 电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 )利用类比法认识电流的存在(2 )利用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 案,学会初步的信息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学仪器的使用技能,并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2 )通过介绍安培,教育和激励学生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而刻苦专心的学习。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为: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第二?学情分析:电流的概念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类比法来进行认识是比较容易的,而电流表虽是第一次接触但看懂了它的使用说明书,掌握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初中学生喜欢

动手实验,相互讨论,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对串并联电流特点的掌握。 第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以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的启发式教学,绝不包办代替。学法方面以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为主。 第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水流通过水轮机,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什么通过电 灯能使电灯发光?利用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入电流的概念。接下来,请你阅读课本了解电 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了解常用用电器中电流大小,有一个哪些用电器用电量大,哪些用电器用电量小的印象。 二.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 1?通过用电器中的电流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告诉我们呢?对!人 类发明了电流表,用它来测量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到底有多大。请你看看书上,了解电流表的 使用方法。让学生先自学,这样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得到发挥,其他同学思维的独立性也得到 一次锻炼的机会。 2.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利用问题)⑴电流表上的A是什么意思?⑵你面前的电流 表量程多大?分度值多大?⑶三个接线柱怎么接? 3?师生一起学习课本上电流表的使用方法,逐条细细地过,说明每一条的原因,并在最后加入“试触”。 三.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的合理选用

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的合理选用 低压计量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电流互感器(TA)和电能表选用不当、联用不妥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特别在农村用电中,存在问题更为普遍。例如,有一个用电户安装了一台20kV·A变压器,电工在计量装置中配3只50/5A的TA,再联用一只DT8—25(50)的电能表,一个月下来只计得用电量450kW·h左右。像TA变比选大、配小、准确级次不够,电能表容量偏大、偏小等更是常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计量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有关规章,谈一些肤浅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TA的合理选用 1.1本地区用电户多属第Ⅳ类、第Ⅴ类电能表计量装置,老规程要求TA准确级次为0.5级就可以,而新的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应配置准确级次为0.5S级的TA。 1.2现在安装的低压电流互感器多采用穿心式,灵活性大,可根据实际负荷电流大小选择变比,但确定穿绕匝数要注意铭牌标注方法,否则容易出错。通常穿绕匝数是以穿绕入互感器中心的匝数为准,而不是以绕在外围的匝数为准,当误为外围匝数时,计算计量电能将会出现很大差错。 1.3TA如何选择,简单说来就是怎样确定额定一次电流的问题。它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如有一台100kV·A配变供制砖机生产用电,负荷率为70%左右,那么在正常生产时的实际负荷电流约100A,按上面所述标准选择,就应该配置150/5A规格的TA,这样就保证了轻负荷时工作电流不低于30%额定值,同时也满足了对TA的二次侧实际负荷的要求。1.4TA变比选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当用电处在轻负荷时,实际负荷电流将低于TA的一次额定电流的30%,特别当负载电流低到标定电流值的10%及以下时,比差增加,并且是负误差。所以,为了避免TA长期运行在低值区间,对于农村负荷或变化较大的负荷,宜选用高于60%额定值,只要最大负荷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的120%即可。 1.5TA变比选小,这种状况仅发生在电工对实际负荷调查不清,或用电户增加了用电负荷的时候。曾有书上介绍TA最大工作电流可达其一次额定电流值的180%,这与DL/T448—2000规程规定不符。TA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也会增大误差,并且铁心和二次线圈会过热使绝缘老化。所以,工作人员应经常测试实际负荷,及时调整TA变比。 2电能表的合理选用 2.1新规程规定,对于Ⅳ类、Ⅴ类计量装置应选用准确级次2.0级的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用于Ⅳ类计量装置时配3.0级,而对于第Ⅴ类计量装置没有作规定。 2.2许多资料(也包括老的电能计量规范)介绍或规定,电能表应工作在50%~100%标定电流范围内,误差才小。当它工作在30%轻载负荷以下,误差变化很大。特别是工作在标定电流10%以下时,因电能表的补偿装置调整限制,不能保证其准确度,超出允许范围的负误差更大。所以,新颁规程提出“为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应选用过载4倍及以上的电能表”。目前,D86系列表属此类型,其计量负荷范围宽,正在广泛推广使用。2.3在低压供电线路中,老的规程规定负荷电流为80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新规程作了修正,降为负荷电流为50A及以下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而且标明选配方法:“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例如,正常运行负荷电流为30A,按30%选择它的标定电流就是9A,规范D86系列表就是选用10(40)A规格表。这样,既保证了在轻负荷运行时不小于30%标定电流,也满足了满负荷运行时不超过它的最大电流。 3TA与电能表的最优联用 3.1新规程规定“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

电能表的使用和管理

电能表的使用和管理 一、电能表基础知识,什么叫交流电,三相四线制的特点: 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kWh),俗称“度”。(举例说明:例如一个电饭煲,它的说明书上标注1000W220V,那么这个电饭煲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1000w。在用电器的额定电压220V,通电1小时,就消耗1度电,假如1度电是1块钱,那么用电器工作一小时的电费就是1块钱。) 2、交流电,是指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电流。它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正弦电流,电流呈现波浪形变化,我国交流电供电的标准频率规定为50赫兹。供电电源为降低线路损耗采用高压输电,因此社区进线电压一般为10KV或6KV,由高压电网供给,通过高、低压配电屏和降压变压器等变、配电设备,将高压电源(一般为10 kV或6KV)变为低压电源(三相380 V),为照明等设备供电。 3、通常低压输电方式是三相四线制,采用三根相线加零线供电,零线由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并接地,电压为380/220V,取任意一根相线加零线构成220V供电线路供一般家庭用。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三根相线间电压为380V,一般供电机使用。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220V),供居民家庭使用。

4、零线断线的后果 如下图所示: 当零线在发生断线时,凡连接在断开点以后的单相负载,其火线、零线都带电,但却没有电压,因此,负载无法正常工作;零线一旦断线,采用保护接零的电气设备将失去保护作用,设备一旦漏电将会造成人身触电,这时即使设备不漏电,由于零线本身带有危险电压使设备外壳带电,同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因此,零线非常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多个回路零线共用一个螺栓接总零时,拆开螺栓线,必须将所有用电回路全部停电,否则会有触电的危险。 2)、零线不能装保险或开关,且与相线粗细一致。 二、电能表的工作原理: 机械式电能表是利用电压和电流线圈在铝盘上产生的涡流与交变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铝盘转动,同时引入制动力矩,使铝盘转速与负载功率成正比,通过轴向齿轮传动,由计度器积算出转盘转数而测定出电能。故电度表主要结构是由电压线圈、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从十九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随着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通用能源。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其他形式的能源总是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大到运算能力超强的巨型计算机,小到集通讯和娱乐等众多功能与一身的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电能的使用,可以说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命脉。但是不同于阳光、蒸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电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在电能投入使用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度量电能。于是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不同原理,不同工作方式的电能表。一.电能表的出现 由于电能在最早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使用的是直流电,因此1880年(或1881年)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能表(安时计)。 由于年代久远,网络上查找不到爱迪生发明的直流电能表的具体模型,究竟电解原理是怎样使用来计量电能的也无从查证。因此,我们只能猜测爱迪生将电解装置接入电路,通过电解过程中某种化合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电能转化。 但是这种理论存在一个问题:根据高中所学的电解知识,在已知电解质种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荷转化量,进而得到电流,但是电压是怎么测量的资料说安时计本身就是用来测量电量的,那么仅测得电量,怎样得到电功率 二.感应式电表 随着工业进程不断加快,受技术的限制,直流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交流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的世界上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感应式电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

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流过,这两个交变电流分别在它们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磁通穿过铝盘,在铝盘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铝盘得到转矩(主动力矩)而转动。负载消耗的功率越大,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越大,铝盘中感应出的涡流也越大,使铝盘转动的力矩就越大。即转矩的大小跟负载消耗的功率成正比。功率越大,转矩也越大,铝盘转动也就越快。铝盘转动时,又受到永久磁铁产生的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力矩与主动力矩方向相反;制动力矩的大小与铝盘的转速成正比,铝盘转动得越快,制动力矩也越大。当主动力矩与制动力矩达到暂时平衡时,铝盘将匀速转动。负载所消耗的电能与铝盘的转数成正比。铝盘转动时,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 在感应式电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导磁材料性能差,增大了电能表体积和质量。另一方面,转盘材料产生涡流过程中电能消耗太大。因此,之后感应式电表又得到了逐步改进。 1905年出现了增加非工作磁路改进成九十度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电能表各项参数。随后性能较好的高导磁材料的出现,大大地减轻了电能表的重量并缩减了其体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电能表釆用铬钢、铝镍合金代替原来的镍铜,并通过降低电能表转盘的转速来降低其损耗,同时改善了电能表的负荷特性。 感应式电表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操作安全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引用。但是感应式电表也有自身的缺点:消耗人力、准确度低、功能扩展困难、防窃电能力差。 三.电子式电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时分割乘法器并提出了其测功率原理,实现了全电子化测量装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电子式电表原理:被测量的电压、电流经电压和电流转换器转换后送至乘法器,乘法器完成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相乘,输出一个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然后再利用U与关系,将电压转变为表示频率的信号。经计数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 一功能主义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 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由于前面提到的大工业革命引发的“危险”,也由于大机械化的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化解”这场“危险”的方法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为代表的与机器公然为敌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劳动才能将人从机器中解脱出来。另一种是以高弗雷·散帕尔(Gottfried Semper)为代表的“结合论”的观点,他意识了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在提出手工艺与工业相分离的同时也认为“应该教育培养新型的工匠,让他们学会艺术而理性的方式,理解并且开发利用机器的潜力”。同时,曾参与组织“世界工业博览会”的英国人亨利·科尔(Herry Cloe)也认为只有通过办教育才能解决工业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检定装置技术指标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检验装置技术指标 (6-16表位) 注:(机柜上的电脑移至电脑桌上使用)

JZ-3030三相多功能标准表(装置内配置) 一、技术标准与规程 本装置符合下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及相关的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JJG596-2012《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JJG597-200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DL460-2005《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GB/T11150-2001《电能表检验装置》 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JJG307-2006《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DL/T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 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585-1995《电子式标准电能表技术条件》 Q/GDW 354-2009《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Q/GDW 357-2009《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358-2009《0.5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359-2009 《0.5S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 Q/GDW 360-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Q/GDW 361-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技术规范》,Q/GDW 362-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363-2009《1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364-2009《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 二、可实现对最新各种多功能电能表的检定 1、标准表0.05级,可以检定0.2级及以下电能表。 2、电子式三相多功能电能表:三相三线有功、三相三线无功、三相四线有功、三相四线无功。 3、电子式三相电能表:三相三线有功、三相三线无功、三相四线有功、三相四线无功。 4、感应式三相电能表:三相三线有功、三相三线无功、三相四线有功、三相四线无功。 5、各种电子式和感应单相电能表、单相黑白表、单相载波表、预付费表等的检定。

15.1电能表和电功

第一课时: 一、电能表 (1)电能表:用来测量的仪表叫做电能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的电能表有_____ 和两种. (3)认识电能表: “ 220V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A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A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00r/kW ? h” 表示 (4)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标有3200imp/kW ? h表示 (5)电能表的示数由组成.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符号为,俗称,1 kW ? h= J o 电功

(1) 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做了多少功,能量就改变 了多少。电流做 功的过程中,伴随着电能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电功。 (3)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如果将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记做 I ,加在用 电器两端的电压记做U 。通电时间为t ,电流对用电器所做的功记做 W ,贝U: W=Ult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 当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1V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1A 时,该用电 器在I s 内消耗的电能为I J o 也可以说,在1 s 内电流对该用电器做 了 I J 的功。 【基础训练】 1、关于电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电器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所做的功越多 B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流所做的功越多 C .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所做的功越多 D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定电压为220V ,求通过电暖器的电流. 3、一只电热器,当它两端的电压为220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5A , 问需通电多 长时间,才可消耗2.2k W ?h 的电能?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必做 选做 2 、将一电暖器单独接在家庭电路中能表的示数由 变为?工作 2h 后,电 ?已知改电暖器的额

电能表的选择与实际用量计算

电能表的选择与实际用量计算 一、普通用户的电能表怎样选择 1. 电能表的额定容量应根据用户负荷来选择,一般负荷电流的上限不得超过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下限不应低于电能表允许误差范围以内规定的负荷电流。 2. 选用电能表的原则。应使用电负荷在电能表额定电流的20%-120%之内,必须根据负荷电流和电压数值来选定合适的电能表,使电能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于或大于负荷的电压和电流。一般情况下可按下表进行选择。 3. 要满足精确度的要求。 4. 要根据负荷的种类,确定选用的类型。 二、电能表的实际用量计算 1. 不经互感器的电能表即直接接入线路,从电能表直接读得实际电度数,如电能表盘上注有倍率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倍率。 2. 经互感器接入时电能表计量: 1)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变流比。

2)电能表盘上注有倍率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倍率。 3)电能表与电压、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变流比×变压比。 4)电能表盘上注有倍率与电压、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变流比×变压比×倍率。 5)电能表上注明电流比值和电压比值,这是成套表计。如注明变流比为100A/5A,变压比为10000V/100V,是指电能表所配备的电流互感器应为100A/5A,电压互感器应为10000V/100V,所以成套配用的电能表的读数就是实际用电,不需再乘变流比、变压比。 6)如果电能表盘上标注的变比与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变化不符时,本月实际用电量为本月实际用量(kW·h)=(本月读数-上月读数)×(所配互感器变压比×变流比×倍率/表盘上标注的变压比×变流比)。 三、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要求 1.电能表、互感器的接线方式: 1)接入中性点有效接地的高压线路的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四线有功、无功电能表。 接入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高压线路的计量装置,宜采用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能表。 2)低压供电线路,其负荷电流为50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其负荷电流为5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的电能表。

10kV高压电能表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9426310.html, 10kV高压电能表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分析作者:孟翔等 来源:《华中电力》2014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就10kV高压电能表的起源和在国内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高压表生产厂家采用的三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市场容量、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分析,指出高压表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可靠性指标是否能满足配电网使用要求。同时指出高压表发展的两大方向:1、高压电能计量计费领域;2、结合高压开关后形成的智能型开关在配网监测和故障“自愈”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高压电能表技术方案发展方向市场分析 一、产生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配电网采用的高压电力计量箱和电能计量柜对电力公司与大用户之间的电量结算。这类高压计量装置基本上都按照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采用二元件法计量三相三线高压电能,使用的高压计量装置都是由二台电压互感器和二台电流互感器以及一台三相三线电能表组成,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的组合共同完成电能量计量,虽然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电能表都有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但是组合在一起时装置整体的准确度无法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所以就整体而言它不可能有准确度等级。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关于电能表和电能表检验装置规定的基本原则:“所有仪表和测量装置的误差都必须进行实际的测量,未经测量,仅是以其他测量中计算出来的和引用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组合的误差,不能作为评价装置基本误差的依据”。但由于技术原因,至今没有一种设备能够对电能计量柜实施整体的计量校准和检定,成为电能计量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重要空白。对于贸易结算而言,用不确定度作为计量器具的误差并结算电费的做法影响到电力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性。 二、发展历程 高压直接计量技术的原理最早是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在1973年提出的,但没有进行实用化研究。近几年,ABB等国外公司推出了10kV非传统互感器的高压电能表。 清华大学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研制了基于DSP的高压电能表和采用光纤电流互感器 的高压电能表,但没有实现产业化。 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4年组建了高压电能表标准起草工作组,着手编写高压电能表行业和国家标准。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教学目标: 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重点难点: 电脑的发展历史中牵扯到的一些概念,如晶体管、集成电路。 教学过程: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电脑的发展历史: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校物理学家穆奇里和工程师爱开尔特等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它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每小时消耗电150度,每秒运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真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2、电脑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发明的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

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高精度)

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高精度) 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基本误差(准确度),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潜动、启动误差,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标准偏差、24小时变差,检定电磁式、电子式三相电能表的计度器误差、计度器组合误差,检测三相标准电能表电压、频率、谐波、逆相序、电压不平衡等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校核三相标准电能表的常数,检测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电量参数。 产品用途: 1. 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基本误差(准确度); 2. 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潜动、启动误差; 3. 检定三相标准电能表的标准偏差、24小时变差; 4. 检定电磁式、电子式三相电能表的计度器误差、计度器组合误差; 5. 检测三相标准电能表电压、频率、谐波、逆相序、电压不平衡等 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 致力于电力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设备、电能计量检定装置、电力高铁电站设

6. 校核三相标准电能表的常数; 7. 检测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电量参数。 主要特点: 1. 成套装置由:三相高精度程控功率源(线性源)、三相多功能标准电能表(进口或国产)、误差计算器(嵌入式)、脉冲及光电信号接收及处理器系统、多绕阻隔离PT(选配)、移动式测架(选配)、时基频率仪、485通信接口(嵌入式)、装置操控软件、计算机及外设(打印机、条扫描枪等)组成; 2. 装置有两种结构:一体式和分体式。均采用全质专用铝镁合金型材结构,轻巧牢固,美观耐用;标准配置3路输出,可选配3~6表位移动测试架; 3. 装置配套软件可按用户要求和习惯按模块定制。软件操作简单,可预设电能表检定方案(基本误差测量,潜动、启动试验、正反向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误差,以及标准偏差测试、24小时变差测试等)和影响量试验方案。按选定的检定方案自动检定电能表。检定结果可按多种方式随时存储、查询和打印测量数据。并可按照用户要求实现网络化管理; 4. 电能表影响量试验功能:PC机校验可按规程要求设定影响量试验方案,分别完成频率影响、电压影响、电压短时中断影响,电压逐渐变化影响等试验。并可进行谐波影响试验,PC机校验可按规程要求设定谐波影响试验方案,电压电流可分别输出或同时输出2~21次标准谐波,奇次谐波、偶次谐波、次谐波,谐波分量可设置; 致力于电力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设备、电能计量检定装置、电力高铁电站设

如何选用家用电表

如何选用家用电表 家用电能表一般是单相电能表,用来计量用电量,通常称之为“电表”。但是很多市民却不知道如何选用电表,对此,晋江电力公司向市民介绍相关选购“电表”的知识。 电表容量用“安”表示。譬如:一个5安电能表,它所能承受的电量用下面的公式计算:5安×220伏=1100瓦。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同时使用的所有电器用电量不能超过1100瓦。电能表虽然有短时间过载的能力,但是经常超过规定的载荷会损坏电能表。所以,选用电能表要留有适当的富裕容量。假如家庭所有电器的用电量为1100瓦,选用的电度表要大2-3倍,应选用10安或15安的电度表。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单相电能表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电能表如DD9, DD15, DD862a等,具有寿命长,过载能力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基本误差受电压、温度、频率等因素影响,长期使用损耗大。 电子式单相电能标有DDS6、DDS15等,采用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精度高、线性好、动态工作范围宽、过载能力强、自身能耗低、结构小、质量轻等特点,可长期工作而不需要调整和校验,还能防窃电,家庭应优先选用电子式电能表。随着分时计度供电方式的发展,分时计度电能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能表要设置在干燥、明净和没有震动的地方,并安装在涂有防潮漆的适当大小和厚度的木板上,安装的高度离地面以不低于12米、不超过2米为宜。电能表上的铅封不能自行拆除,因为这是供电部门校验电能表后合格加封的标志。 三相直读电度表,负荷电流1.5倍,可以选DT862,380/220伏的 带互感器的,选三只互感器,电流值也按负荷电流的 1.5倍,电度表选DT862,380/220,3*3(6)A. DD862a15(30A)15a是电表的标定电流,30是最大允许电流, DT862a是三相电表, 第一个D就是电表 第二个D是指单相,如果第二个是S或者T就是三相, 后面的数字是指厂家产品注册号, 15是基本电流,括号里面是最大电流,一般为基本电流的4倍 产品详细信息--DD862型单相电度表 DD862型单相电度表系感应式单相交流有功电度表,用于计量频率为50Hz单相交流电网中有功电能的消耗。

供电所电能表使用管理指导书

供电所电能表使用管理指导书 一、入库管理 (一)供电所其他人员到公司领取电能表后,首先应及时将领出电能表交由供电所指定电能表管理员统一入账登记,原则上入账日期与物资派送站出库日期一致; (二)电能表管理员入账登记时,应与经手人员共同核实物资数量、型号是否一致,外观是否完好;电能表管理员要严格把关,有以下情况时库管员可通知所长并拒绝验收: 1、经手人员未在入库核对现场的; 2、入库物资与实际标注明细不符的; 3、入库物资存在质量缺陷或外观损坏影响其使用的。(三)入库物资清点完毕后,经申请物资入库人员及库管员双方签字后,完成入库手续。 二、台账管理 (一)电能表入库后,电能表管理员应独立分区码放,并做好入库账册登记工作; (二)电能表管理员对电能表物资要随时盘点,对库存物资每月进行一次盘点,检查库存电能表是否账物相符;盘点过程中发现误差须及时找出原因,对发生变更的库存产品要及时做好变更登记,保证帐物相符;对已领出电能表要检查是否已将《装表工作凭证》返还,及时闭环归档。 (三)电能表管理员严格管理账单资料,所有账册、账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四)根据物资入库时间、批次,遵守“先入先出”的出库原

则,避免管理混乱; 三、物资领用 (一)物资领用实行出库登记制度,业扩用表由供电所工地代 表(领用人)按照当日或次日工作任务填写《低压业扩计量 表计领用单》,经站所领导审批,电能表管理员确认后办理领 用; (二)故障或应急置换领用时,领用人应按照任务填写《供计 量装置更换审批单》,经站所领导审批,电能表管理员确认后 办理领用; (三)如遇物资需紧急领用时且电能表管理员不在时,由所长 亲自或指定人员办理领用,同时电话告知电能表管理员,电 能表管理员事后应及时进行一次盘点; (四)已领出物资使用剩余后,无论外观是否完好,必须及时 返还电能表管理员,在经电能表管理员确认该剩余物资不影 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电能表管理员应对台账、领用单或审 批单上进行备注,将剩余物资接收入帐进行统一管理。 注:○1、原则上领表人必须为供电所员工,不得直接发放至施工方代管; ○2、《低压业扩计量表计领用单》客户信息由领表人根据工作任务填写,电能表信息由电能表管理员按实际发放填写; 附:1、《装表工作凭证》 2、《计量装置更换审批单》 3、《低压业扩计量表计领用单》

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21世纪战争与和平预测

2010年第1.期学术论坛(总第228期)ACADEMICFORUM NO.1,2010 (CumulativelyNO.228) 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21世纪战争与和平预测 杨泽喜 [摘要]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l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 [作者简介】杨泽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专业博士研究生,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科部教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K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1—0073—05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整体发展的过程。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为什么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大规模战争能否避免?持久和平能否构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际社会。战争与和平问题影响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科学预测2l世纪战争与和平关系人类社会的未来。 一、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趋势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是指因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密切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性的客观过程。 15世纪,西欧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把亚、非、拉广大民族、国家卷入世界经济市场,接着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附)。蒸汽动力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了生产力特别是交通工具的发展,频繁交往密切了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关系,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初见端倪。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电气时代的到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此时,垄断资本伸展到全球,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人类社会已基本形成为一个整体。这时期人类社会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强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结果瞄1。 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以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殖民活动为主要内容。日渐形成的以殖民体系为依托的市场体系和国家体系必然具有掠夺性和统治性的特征。尽管资本主义犯下种种罪行,但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它的作用是进步的,它将涣散无序的世界分为西方和东方两大块,变成了以东西方为本源,以规则制度为纽带,表现为市场体系和国家体系的多样化统一的整体。它具有“双重使命”,破坏的使命中有进步性,建设的使命中也不乏掠夺性,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充满着矛盾统一的辩证法【3】(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迅猛冲击下,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 73 万方数据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1电能表与电功习题1 苏科版

15.1电能表与电功 1.小芳家有40 W的节能灯两个,25W的白炽灯两盏,150W的彩电一台,650W的洗衣机一台,她家用的电能表上写着“220V 5(10)A”字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芳家的用电器同时使用时,总电流大于5A B.小芳家的用电器不能同时使用 C.小芳家再购置一台1500W的电暖气,所有的用电器还可以同时使用 D.为安全、方便地用电,小芳家应选用电流值稍大于10A就跳闸的空气开关 2.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是专门用来测量() A. 电压的大小 B. 电流的大小 C. 电功率的大小 D. 电功的多少电流做功的含义 3.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V 3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min 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A.2400r B.2000r C.1500r D.1200r 4.有一只规格为“220V5A”的电能表,最多可接“220V 40W”的电灯() A.24盏 B.27盏 C. 29盏 D.30盏 5.使某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变为原来的2倍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仅使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 B.电压不变,而使用电器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 C.仅使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 D.同时改变电压为原来的4倍,电阻为原来的2倍 6.已知一台直流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A,线圈的电阻为0.5Ω.则在1min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 A.720J B.360J C.600J D.300J 7.关于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能表的作用是测量用电器中通过电流大小的 B.电能表转盘转速越快,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 C.电能表的作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 D.电能表的测量值是以“KW”为单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