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模拟计算方法1

冷却塔模拟计算方法1
冷却塔模拟计算方法1

一、简述

如上图,冷却塔放于层间,运行时冷却塔进/排风大致可分为6个区间(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其长度表示风量大小);它们分别是:

a 区——冷却塔在A轴方向的主要进风面,该处装有1250mm高百叶3层。

b1/b2——冷却塔入风回流区,在这两个区很可能出现负压;回流在b2区会较多出现。

c 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

d 区——冷却塔在1/A轴方向通风区,该区为负压区,风速较a区高,且以乱流出现居多。

e 区——热风扩散区;冷却塔排风经过一段距离(冷却塔排风口到建筑顶部百叶约4000m m)后,动压明显下降,静压上升,该区属正压区,其间大部分热风经建筑顶部百叶排入大气,少部分弥散后排风受阻会滞留一段时间,但,由于上下(e 区~b区)空间随机存在着压差,使得部分e区弥散的热风回流。

二、冷却塔的选型

1、设计条件

温度:38℃进水,32℃出水,27.9℃湿球;

水量:1430M3/H;水质:自来水;

耗电比:≤60Kw/台,≤0.04Kw/M3·h,

场地:23750mm×5750mm;

通风状况:一般。

2、冷却塔选型

符合以上条件的冷却塔为:LRCM-H-200SC8×1台。

(冷却塔[设计基准]37-32-28℃,此条件下冷却塔处理水量为名义处理水量)

其中,LRC表示良机方形低噪声冷却塔,M表示大陆性气候适用,H表示加高型,200表示冷却塔单元名义处理水量200M3/H,S表示该机型区别于一般冷却塔,C8表示该塔共由8个单元并联组合而成,即名义处理总水量为1600M3/H。

冷却塔的外观尺寸为:22630×3980×4130。

冷却塔配电功率:7.5Kw×8=60Kw,耗电比为60÷1600=0.0375Kw/M3·h。

三、校核计算

1、已知条件:

冷却塔LRCM-H-200SC8在37-32-28℃温度条件下单元名义处理水量L=200 M3/H;冷却塔风量G=1690M3/min。

2、设计条件:

热水温度:T1=38℃;

冷水温度:T2=32℃;

外气湿球温度:T w=27.9℃;

大气压:Pa=76mmHg;

处理水量:L=179 M3/min;

水气比:L/G=1.605;

热负荷:Q=1074000Kcal/h;

组合单元数:N=8。

3、冷却塔特性值

依照CTI标准所给出的计算公式

Ka·V/L=

近似计算为

Ka·V/L=×

代入数据得,Ka·V/L=1.251。

其中

当T x=T1-0.1×(T1-T2)时,dh1=(h w–h a);

当T x=T1-0.4×(T1-T2)时,dh2=(h w–h a);

当T x=T2+0.4×(T1-T2)时,dh3=(h w–h a);

当T x=T2+0.1×(T1-T2)时,dh4=(h w–h a);

焓值单位为Kcal/Kg。

随水气比的变化可得到以下数据:

由上表数值可以求得冷却塔特性曲线,再按斜率K=-0.6交于设计点(见曲线图)。

4、冷却塔冷却能力比较

由上列数值绘出设计条件之特性曲线,然后由设计点(L/G,Ka·V/L)绘出水塔特性斜线与37-32-28℃标准特性曲线相交得到L’/G=1.769。

即,设计条件转换到37-32-28℃标准条件下之当量水量

L’=(L’/G)*G

代入数据,L’=1.769×1690×60×1.1=197.3M3/h。

而LRCM-H-200S之名义处理水量L=200 M3/h,可以满足设计条件。

5、结果

LRCM-H-200S名义处理水量200 M3/h大于设计当量水量197.3M3/h,所以,此机型能满足使用要求。

四、模拟运行计算

1、建立数学模型

冷却塔实际运行中,各参数的变化是很复杂的,无论何种形式,在表示其热工特性的重要参数上,有,以焓为基准的总容积传热系数(Ka·V/L)与填料的材质特性(Ka)、冷却塔的结构形式、淋水密度(L/A l)、水气比(L/G)、塔体断面通风风速或风负荷(G/A g)……等诸多因素;再综合冷却塔的运行环境等因素,可以设定以下条件:

1)冷却塔风机静压P s恒定;

2)冷却塔循环水量L一定(此处不计偏差);

3)冷却塔热容量Q一定(按主机最大负荷计),且入水温度t1为一定;

4)冷却塔放置位置不变;

5)冷却塔结构形式不变。

于是,可以知道变化的主要参数有:

1)冷却塔风机的风量G;

2)冷却塔风机的出水温度t2;

3)环境湿球温度t w;

我们可以抽象出以下方法对冷却塔的实际运行进行简化模拟:

A.对冷却塔a区进风

冷却塔进风动力源于风机所产生的静压P s与塔体入风口静压P a之差P s。

v a=;…………①

设定A轴百叶开启角度≤20°,再考虑塔体入风百叶影响,取=1.12。

B.对冷却塔d区通风

只有塔体入风百叶,取=1.05。

C.对冷却塔b区通风

b1区靠A轴百叶仅150mm左右,通风量按它与进风口高度之百分比计约为4%;

b1区靠1/A轴距离约1650mm左右,通风量按它与进风口高度之百分比计约为58%。D.对冷却塔c区排风

c区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在空间上,它近似于有限空间射流,射流的外形象橄榄。

…………②

式中

v x——射程x处的射流轴心速度;

v0——射流出口处的初平均速度;

x——出口至计算断面的距离;

d0——送/排风口直径;

a——送/排风口的紊流系数;

上式是自由射流,它可以大致绘出射流的具体形状(如射程、最大射流断面)。但,在受限空间,排风口的速度衰减估算一般采用下式。

…………⑶

受限空间射流的压力场是不均匀的,各断面的静压随射程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由于射流速度场的相似性,必然有温度场的相似性。

…………⑷

此处简化计算为平均值。

式中,

⊿Tx——射流x处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T0——射流出口处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E.对冷却塔e区滞留热空气

射流上部受栅栏影响,部分空气流向分散;以及射流过程中排风热空气与周围空气进行热能与动量的交换,其结果导致周围空气温湿度升高,焓值升高的空气一部分上升,另一部分滞留于栅栏下部空间。这两部分一起形成了e区的滞留热空气。

通过以上建模分析可知,此环境中运行的冷却塔要克服的问题是:

b区回流高温高湿空气;

d区负压值过大,风量可能不足;c区滞留热空气。

2、参数估算

1)已知

冷却塔入风口尺寸:7.45×2=14.9m2冷却风机直径:2000mm

冷却风机的总静压:110Pa

冷却风机的名义风量:28.17 m3/s 塔体风阻力:90 Pa

冷却塔设计处理水量:179m3/h

冷却塔有效散水面积:6.1m2

冷却塔填料容积:14.63m3

冷却塔进水温度:38℃

环境湿球温度:27.9℃

A轴百叶面积:≤11.25 m2

易得,

冷却塔水负荷(L/A l):29.36 m3/ m2·h

冷却塔填料特性值(Ka):15306

冷却塔出风口风速(v0):8.98 m/s

冷却塔出风口动压(Pv):18.3Pa

A轴百叶面通风风速:2.81 m/s

(注:冷却塔基础墩高度750mm)

2)计算

冷却塔通风遵循进出风量相等原则,可知,a区通风量与e区排风量相等。A.在c~e区,计算e区的静压与温度

设从风机排出的空气与水热交换100%,即排风口饱和湿空气焓

h a2=h a1+L/G(T1-T2)…………⑸

e区排风动压P ve

v e= v0×…………⑹

当x/d=2时,v e=1.98m/s,即排风到达顶部栅栏时,动压基本转化为静压,

P s≈16.1Pa

排风空气在此处静压呈正态分布,热风被排出。

e区空气温度差

⊿T e=(38-27.9)×

=0.87℃

说明e区排风(非饱和湿空气)与周围空气之温度比较接近。

e区弥散的热空气的湿球温度近似为:

tw e=27.9+0.87=28.77℃

B.在b~d区

其中,冷却塔进风两侧,一面临A轴,一面临1/A轴。假定,两面进风量相同,则冷却塔进风面风速约为1.89 m/s,每面进风量约14.08m3/s。

冷却塔进风临A轴侧,由于靠近百叶,所以风量视为足够;

对临1/A轴侧,d区可分上、下两部分通风,其中上部通风约58%;同理,下部通风约38%;即是说,由于下部通风量的不足,上部热风回流大部分弥补了1/A轴侧通风量的不足,同时也造成d区负压过大。

由式⑴,

因为G=V·A,冷却塔通风面积一定。

所以,⊿Ps=

代入数据,⊿Ps=×(1-0.8836)

=0.3Pa

超出的负压,使得d区通风恶化,上部热风更多从b2区流向d区,即实际上部通风量应为:58%+4%=62%,d区上、下两部分空气混合而成1/A侧冷却塔的进风,混合后的湿球温度t w’(A轴空气湿球温度t w=27.9℃)。

…………⑺

代入数据,求得hw’=21.94Kcal/kg

按空调二类地区换算,可得混合后的空气湿球温度:t w’=28.3℃。它说明1/A轴侧冷却塔的进风湿球温度要比A轴侧的高出0.4℃。

按⑸式可以得出塔热空气的焓h2:

h2=21.307+1.605×(38-32)

=30.937 Kcal/kg

(注:如果按38℃排风温度,出塔热空气的焓应为35.848 Kcal/kg)

依照上述结果推算,

1/A轴侧冷却水出水温度T2’:

T2’=38-

=32.4℃

到此,计算完成。

3)评述与结论

以上结果是在抽象简化后计算得出,鉴于冷却塔在现场运行时情况更为复杂,例如,风机静压的影响,环境的蓄热量,分水均匀度,风叶片的安装角度等等,但,总的说来,冷却塔出水温度偏差应在0.4~0.7℃内。

五、可选改善方案与建议

1)可选改善方案

为使冷却塔的运行效果更好,可在冷却塔的出风口加装1500mm~2000高的直立导风筒,以防排风动压下降过快。

同时,冷却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余量,以缓减环境湿球升高的影响。

2)建议

由于冷却塔所在空间的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建议作好建筑的防潮与防水工作。

零阶和一阶优化算法

本论文中用到的优化方法主要是零阶方法和一阶方法。 1 零阶优化方法(又称子问题逼近方法) 该方法仅需要因变量的数值,而不需要其导数信息;因变量(目标函数及状态函数)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值近似,而约束极小化问题用罚函数转换成无约束问题,极小化过程在近似的罚函数上进行迭代,直至获得解得收敛。 由于该方法建立在目标函数及状态变量的近似基础上,故需要一定量的初始设计变量数据。初始数据可根据其它优化工具和方法直接生成,或随机生成。方法的第一步把极小化约束问题用近似方法描述每一个因变量,即 对目标函数,有 ?()()f f X f X ε=+ 对状态变量,有 ?()()?()()?()()g h w g X g X h X h X w X w X εεε=+=+=+ 具体的近似形式可取为有变量交叉项的全二次多项式。如对目标函数, 0 ?n n n i i ij i j i i j f a a x b a x =++∑∑∑ 近似表达的实际形式(即表达式中的系数)随迭代过程而变。一次迭代过 程中,近似表达式中的系数i a ,ij b 由加权最小二乘技术确定。如对目标函数, 最小二乘技术可描述为对其误差范数取极小来获得,即: ^2() ()()1min () n j j j j E f f αφ==-∑ 式中,()j φ =与设计变量J 相关的权系数; n α=现行设计集合数 权系数按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有较小目标函数的那些设计集合有较高的权系数(基于目标函数); 接近最佳设计的设计集合有高权值(基于设计变量值); 可行设计集合权值高,而不可行设计集合权值低(基于可行性); 基于上述三类权值的综合: 可取所有权值为1,即 ()1j φ=。 由上式知,需要一定量的设计集合来形成近似,否则需产生随机设计集合,即 当2n n α<+时,生成随机设计集合; 当2n n α≥+时,计算近似式(n 为设计变量维数)。 b )极小化问题近似 由上述对函数的近似化,约束极小化问题可重写为:

冷却塔选型计算28843

冷却塔选型须知 1、请注明冷却塔选用的具体型号,或每小时处理的流量。 2 、冷却塔进塔温度和出塔水温。 3、请说明给什么设备降温、现场是否有循环水池,现场安装条件如何。 4、若需要备品备件及其他配件,有无其他要求等请注明。 5、非常条件使用请说明使用环境和具体情况,以便选择适当的冷却塔型号。 6、特殊情况、型号订货时请标明,以双方合同、技术协议约定专门进行设计。 冷却塔详细选型: 1、首先要确定冷却塔进水温度,从而选择标准型冷却塔、中温型冷却塔还是高温型冷却塔。 2、确定使用设备或者可以按照现场情况对噪声的要求,可以选择横流式冷却塔或者逆流式冷却塔。 3、根据冷水机组或者制冷机的冷却水量进行选择冷却塔流量,一般来讲冷却塔流量要大于制冷机的冷却水量。(一般取1.2—1.25倍)。 4、多台并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冷却塔。 其次,冷却塔选型时要注意: 1、冷却塔的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冷却塔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13、圆塔多塔设计,塔与塔之间净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5倍塔体直径。横流塔及逆流方塔可并列布置。 14、选用水泵应与冷却塔配套,保证流量,扬程等工艺要求。 15、当选择多台冷却塔的时候,尽可能选用同一型号。 此外,衡量冷却塔的效果还通常采用三个指标: (1)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之差Δt。Δt被称为冷却水温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对生产而言,Δt越大则生产设备所需的冷却水的流量可以减少。但如果进水温度t1很高时,即使温差Δt很大,冷却后的水温不一定降低到符合要求,因此这样一个指标虽是需要的,但说明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 (2)冷却后水温t2和空气湿球温度ξ的接近程度Δt’。Δt’=t2-ξ(℃)Δt’称为冷却幅高。Δt’值越小,

冷却塔、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1冷却塔冷却水量 方法一: 冷却水量=860×Q(kW)×T/5000=559 m3/h T------系数,离心式冷水机组取1.3,吸收式制冷机组取2.5 5000-----每吨水带走的热量 方法二: 冷却水量: G= 3.6 Q/C (tw1-tw2)=559 m3/h Q—冷却塔冷却热量,kW,对电制冷机取制冷负荷1.35倍左右,吸收式取2.5倍左右。C—水的比热(4.19kJ/kg.k) tw1-tw2—冷却塔进出口温差,一般取5℃;压缩式制冷机,取4~5℃;吸收式制冷机,取6~9℃ 冷却塔吨位=559×1.1=614 m3/h 2冷却水泵扬程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却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h m——冷凝器阻力,mH2O;

h s——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从冷却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mH2O;(开式系统有,闭式系统没哟此项) h o——冷却塔喷嘴喷雾压力,mH2O,约等于5 mH2O。 H p=(h f+h d)+h m+h s+h o=0.02×50+5.8+19.8+5=31.6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31.6×1.1=34.8 mH2O 冷却水泵流量=262×2×1.1=576 m3/h 3冷冻水泵扬程 冷冻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 h m——蒸发器阻力,mH2O ; h s——空调器末端阻力,mH2O ; h o——二通调节阀阻力,mH2O 。 H p=(h f+h d)+h m+h s+h o=0.02×150+5+2.78+4=14.78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14.78×1.1=16.3 mH2O

冷却塔计算

冷却塔设计计算参考方法 本文简述了冷却塔、冷却塔的选型,校核计算,模拟计算方法等,供大家参考。 一、简述 如上图,冷却塔放于层间,运行时冷却塔进/排风大致可分为6个区间(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其长度表示风量大小);它们分别是: a 区——冷却塔在A轴方向的主要进风面,该处装有1250mm高百叶3层。 b1/b2——冷却塔入风回流区,在这两个区很可能出现负压;回流在b2区会较多出现。 c 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 d 区——冷却塔在1/A轴方向通风区,该区为负压区,风速较a区高,且以乱流出现居多。 e 区——热风扩散区;冷却塔排风经过一段距离(冷却塔排风口到建筑顶部百叶约

4000mm)后,动压明显下降,静压上升,该区属正压区,其间大部分热风经建筑顶部百叶排入大气,少部分弥散后排风受阻会滞留一段时间,但,由于上下(e 区~b区)空间随机存在着压差,使得部分e区弥散的热风回流。 二、冷却塔的选型 1、设计条件 温度:38℃进水,32℃出水,27.9℃湿球; 水量:1430M3/H;水质:自来水; 耗电比:≤60Kw/台,≤0.04Kw/M3·h, 场地:23750mm×5750mm; 通风状况:一般。 2、冷却塔选型 符合以上条件的冷却塔为:LRCM-H-200SC8×1台。 (冷却塔[设计基准]37-32-28℃,此条件下冷却塔处理水量为名义处理水量) 其中,LRC表示良机方形低噪声冷却塔,M表示大陆性气候适用,H表示加高型,200表示冷却塔单元名义处理水量200M3/H,S表示该机型区别于一般冷却塔,C8表示该塔共由8个单元并联组合而成,即名义处理总水量为1600M3/H。 冷却塔的外观尺寸为:22630×3980×4130。 冷却塔配电功率:7.5Kw×8=60Kw,耗电比为60÷1600=0.0375Kw/M3·h。 三、校核计算 1、已知条件:

冷却塔简要计算

冷却塔简要计算方式 冷却塔的选择: 1.现在一般中央空调工程使用较多的是低噪声或超低噪声型玻璃钢逆流式冷却 塔,其国产品的代号一般为DBNL-水量数(m3/h)。如DBNL3-100型表示水量为100 m3/h,第三次改型设计的超低噪声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 即:水量数(m3/h)=(主机制冷量+压缩机输入功率)÷3.165 2.初先的冷却塔的名义流量应满足冷水机组要求的冷却水量,同时塔的进水和 出水温度应分别与冷水机组冷凝器的出水和进水温度相一致。再根据设计地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查产品样本给出的塔热工性能曲线或说明,校核塔的实际流量是否仍不小于冷水机要求的冷却水量。 3.校核所选塔的结构尺寸、运行重量是否适合现场安装条件。 简要经验值计算公式: 设备总冷量(KW)×856(大卡)÷3000=冷却塔水流量 但在此基础上加上25T~100T=冷却塔实际规格流量 或冷却塔水流量×1.2~1.3=冷却塔实际规格流量

单位换算: ,埃 1 = 10-8cm = 10-10m 是光波长度和分子直径的常用计量单位。当讨论粉尘表面与其它表面间的范德瓦耳斯引力时,也用 来计量表面间的距离。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3 。从长度单位上讲, 比纳米小一个数量级。 与取自瑞典科学家 ngstr m(1814-1874)的名字, 的正确发音为“欧”、“埃”。 cfm(cubic foot per minute),立方英尺/分钟 英制风量单位,1 cfm ≈ 1.7 m3/h 特别地:2000 cfm = 3400 m3/h 英国人已经不用英制了。美国人和日本人有时仍用英制单位。 ℉ (Fahrenheit),华氏温标 华伦海特(1686-1736)确定了三个温度固定点:海水结冰时为零度、人的体温为96度、水结冰时为32度。在现代温标中,纯净水的冰点0℃=32℉,沸点100℃=212℉。 北美国家仍使用华氏温标。 fpm (foot per minute),英尺/分钟 英制风速单位,1000 fpm ≈ 5.08 m/s mbar (millibar),毫巴 气压单位,有时用于过滤器阻力,1 mbar = 100 Pa = 10 mm WG mg (milligram),毫克

(完整版)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英文名叫做The cooling tower。 最近几年,冷却塔高速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正因如此,才使玻璃钢冷却塔问世。玻璃钢冷却塔开始和闭式,玻璃钢维护结构的冷却塔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大气压力: P =99.4×103 kPa 干球温度:θ=31.5℃ 湿球温度:τ=28℃(方形和普通型为27℃) 冷却塔设计参数1.标准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2.中温型:进塔水温43℃,出塔水温33℃ 3.高温型:进塔水温60℃,出塔水温35℃ 4.普通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5.大型塔:进塔水温42℃,出塔水温32℃工业中,使热水冷却的一种设备。水被输送到塔内,使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或热、质交换,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分类编辑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

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用途分一般空调用冷却塔、工业用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五、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六、其他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七、按玻璃钢冷却塔的外形分为圆型玻璃钢冷却塔和方型玻璃钢冷却塔。 适用范围编辑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例如:火电厂内,锅炉将水加热成 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使发电机发电,经汽轮机作功后的废汽排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这一过程中乏汽的废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度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从风筒处排入大气环境中。冷却塔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空调冷却系统、冷冻系列、注塑、制革、发泡、发电、汽轮机、铝型材加工、空压机、工业水冷却等领域,应用最多的为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行业。

冷却塔选型计算

冷却塔选型 1.冷却水流量计算: L=(Q1+Q2)/(Δt*1.163)*1.1 L—冷却水流量(m3/h) Q1—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后的总冷负荷,KW Q2—机组中压缩机耗电量,KW Δ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一般取4.5-5 冷却塔的水流量= 冷却水系统水量×(1.2~1.5); 冷却塔的能力大多数为标准工况下的出力(湿球温度28 ℃,冷水进出温度32o C/37oC),由于地区差异,夏季湿球温度会不同, 应根据厂家样册提供的曲线进行修正.湿球温度可查当地气象参数获得. 冷却塔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应为一个塔高。 冷却塔散冷量冷吨的定义:在空气的湿球温度为27℃,将13L/min(0.78m3/h)的纯水从37℃冷却到32℃,为1冷吨,其散热量为4.515KW。 湿球温度每升高1℃,冷却效率约下降17% 2.冷却塔冷却能力计算: Q=72*L*(h1-h2) Q-冷却能力(Kcal/h) L-冷却塔风量,m3/h h1-冷却塔入口空气焓值 h2-冷却塔出口空气焓值 3.冷却塔若做自控,进出水必须都设电动阀,否则单台对应控制时倒吸或溢水。 4.冷却水泵扬程的确定 扬程为冷却水系统阻力+冷却塔积水盘至布水器的高差+布水器所需压力 5.冷却塔不同类型噪音及处理方法:

. 6.冷却水管径选择

7.冷却水泵扬程: 扬程通常是指水泵所能够扬水的最高度,用H表示。最常用的水泵扬程计算公式是H=(p2-p1)/ρg+(c2-c1)/2g+z2-z1。 其中,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c1,c2——流体在泵进出口处的流速,m/s;z1,z2——进出口高度,m;ρ——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1.2。 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计算公式(mH2O):Hmax=△P1+△P2+0.05L(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0.4~0.6。 8.冷却塔的选择:

冷却塔的热力计算

冷却塔的热力计算 冷却塔的任务是将一定水量Q ,从水温t 1冷却到t 2,或者冷却△t =t 1-t 2。因此,要设计出规格合适的冷却塔,或核算已有冷却塔的冷却能力,我们必须做冷却塔的热力计算。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对冷却塔中的热力过程作如下简化假设: (1)散热系数α,散质系数v β,以及湿空气的比热c ,在整个冷却过程被看作是常量,不随空气温度及水温变化。 (2) 在冷却塔内由于水蒸气的分压力很小,对塔内压力变化影响也很小,所以计算中压力取平均大气压力值。 (3)认为水膜或水滴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一致,也就是不考虑水侧的热阻。 (4) 在热平衡计算中,由于蒸发水量不大,也可以将蒸发水量忽略不计。 (5) 在水温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可将饱和水蒸汽分压力及饱和空气与水温的关系假定为线性关系。 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有焓差法、湿差法和压差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麦克尔提出的焓差法,以下简要介绍冷却塔的焓差法热力计算。 麦克尔提出的焓差法把过去由温度差和浓度差为动力的传热公式,统一为一个以焓差为动力的传热公式。在方程式中,麦克尔引进入刘易斯关系式,导出了以焓差为动力的散热方程式。 () dV h h dH t xv q 0"-=β (1) 式中:q dH —— 水散出热量; xv β —— 以含湿差为基准的容积散质系数()[] kg kg s m kg //3?? ; "t h —— 温度为水温t 时饱和空气比焓 (kg kJ /); 0h —— 空气比焓 (kg kJ /)。 将式(1)代入冷却塔内热平衡方程: n w w q tdQ c Qdt c dH += (2) 式中:q dH —— 水散出热量;

冷却塔流量计算

冷却塔是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一种设备,它主要由风机、电机、填料、播水系统、塔身、水盘等组成,而进行热交换主要由在风机作用下比较低温空气与填料中的水进行热交换而降低水温。水塔的构造及设计工况在说明书上有注明,而我们现在采用的水吨为单位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单位。在计算选型上比较方便,另冷却塔在选型上应留有20%左右的余量。 以日立RCU120SY2 为例: 冷凝:37℃ 蒸发:7 ℃ 蒸发器:Q = 316000 Kcal/h Q = 63.2m3/h 冷凝器:Q = 393000 Kcal/h Q = 78.6m3/h 这些在日立的说明书上可以查到; 如选用马利冷却塔则: 78.6×1.2 = 94.32 m3/h(每小时的水流量) 选用马利SR-100 可以满足(或其它系列同规格的塔,如SC-100L) 在选用水泵时要在SR-100 的100 吨水中留有10%的余量,在比较低的扬程时可选用管道泵,在扬程高时则宜选用IS 泵。 100×1.1=110 吨水/小时 选用管道泵GD125-20 可以满足; 而在只知道蒸发器Q=316000Kcal/h 时,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出需要多大的冷却塔: 316000×1.25(恒值)= 395000 Kcal/h, 1.25——冷凝器负荷系数 395000÷5 = 79000 KG/h = 79 m3/h 79×1.2(余量) = 94.8m3/h(冷却塔水流量) (电制冷主机—通式:匹数×2700×1.2×1.25÷5000 或冷吨×3024×1.2×1.25÷5000 = 冷却塔水流量m3/h) 冷却塔已知基它条件确定冷却塔循环水量的常用公式: a. 冷却水量=主机制冷量(KW)×1.2×1.25×861/5000(m3/h) b. 冷却水量=主机冷凝器热负荷(kcal/h)×1.2/5000(m3/h) c. 冷却水量=主机冷凝器热负荷(m3/h)×1.2(m3/h) d. 冷却水量=主机制冷量(冷吨)×0.8(m3/h) e.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kcal/h)×1.5×1.25/5000(m3/h) f.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m3/h)×1.2×1.25(m3/h) g. 冷却水量=主机蒸发器热负荷(冷吨)×1.2×1.25×3024/5000(m3/h) 注:以上:1.2为选型余量 1.25为冷凝器负荷系数。 Q=cm(T2-T1)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 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Q单位J ; 冷却塔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 制冷量=Q/4.2/t

经典优化算法1

经典优化算法:单纯形法、椭球算法(多项式算法),内点法、无约束的优化算法包括:最速下降法(steepest)、共轭梯度法、牛顿法(Newton Algorithm)、拟牛顿法(pseudo Newton Algorithms)、信赖域法。约束优化算法包括:拉格朗日乘子法(Augmented Lagrangian Algorithms),序列二次规划(SQP)等 现代: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粒子群算法、现代优化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些算法包括禁忌搜索(tabu search)、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人工神经网络(nearal networks)。 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禁忌搜索(Tabu Search)相继出现。最近,演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蚁群算法(Ant Algorithms),拟人拟物算法,量子算法、混合算法 经典优化算法和启发式优化算法都是迭代算法,但是,它们又有很大区别:1.经典算法是以一个可行解为迭代的初始值,而启发式算法是以一组可行解为初始值;2.经典算法的搜索策略为确定性的,而启发式算法的搜索策略是结构化和随机化;3.经典算法大多都需要导数信息,而启发式算法仅用到目标函数值的信息;4.经典算法对函数性质有着严格要求,而启发式算对函数性质没有太大要求; 5.经典算法的计算量要比启发式算法小很多。比如,对于规模较大且函数性质比较差的优化问题,经典算法的效果不好,但一般的启发式算法的计算量太大。 优化算法的主要由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组成。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的选区决定了优化算法的搜索广度和搜索深度。经典优化算法和启发式优化算法的区别主要是由其搜索机制不同造成的。经典算法的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是由局部信息(如导数)决定的所以只能对局部进行有效的深度搜索,而不能进行有效广度搜索,所以经典的优化算法很难跳出局部最优。启发式优化算法,为了避免像经典优化算法那样陷入局部最优,采用了相对有效的广度搜索,不过这样做使得在问题规模较大的时候计算量难以承受。 纵观优化算法的发展,完美的算法是不存在的。我们评价算法好坏的标准: (1)算法收敛速度; (2)算法使用范围(普适性);

冷却塔选型

冷却塔选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冷却塔选型 冷却水量的计算: [1]. Q = m s △ t Q 冷却能力 Kcal / h (冷冻机/ 空调机的冷冻能力) m 水流量(质量) Kg / h s 水的比热值 1 Kcal / 1 kg - ℃ △ t 进入冷凝器的水温与离开冷凝器的水温之差 [2]. Q 的计算 Q = 72 q ( I 入口- I 出口 ) Q 冷却能力 Kcal / h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I 入口冷却水塔入口空气的焓(enthalpy) I 出口冷却水塔出口空气的焓(enthalpy) [3].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的计算 q = Q / 72 ( I 入口- I 出口 ) 上述计算系依据基本的热力学理论,按空气线图(psychrometrics)的湿空气性能,搭配基本代数式计算之。 更深入的数学式依Merkel Theory的Enthalpy potential 观念导算出类似更精确的计算方程式: Q = K ×S × ( hw -ha ) Q 冷却水塔的总传热量 K 焓的热传导系数 S 冷却水塔的热传面积 hw 空气与冷却水蒸发的混合湿空气之焓 ha 进入冷却水塔的外气空气之焓 此时,导入冷却水流量(质量),建立 KS / L 的积分(Integration) 遂计算出更为精确的冷却水塔热传方程式。详细的计算你可以从Heat Transfer的热力学内查阅。 冷却水塔的正确选用,是根据外气的湿球温度计算而来,绝非凭经验而来。诸多人士认为冷却水塔的能力一定大于冷冻空调的主机,这是完全错误的导论与说法,实不足为取。这是一种「积非成是,以讹传讹」的谬论。 顺便一提,楼上有一位兄弟提到,湿球温度从27℃→28℃,冷却水塔的能力降低,why?其实这就是基础热力学上湿球温度的应用。 湿球温度愈高,湿球温度的冷却能力愈差。所以,当湿球温度增高时,冷却水塔的能力下降,换言之,冷却水塔的出水量减少了。 从事空调制冷,空气的性能曲线图──Psychrometrics(空气线图)一定得充分认识、了解。Psychrometrics 就像医学上的X 光照片、心电图等等一样,让我门100%掌握空气性能的变化,所有制冷空调的问题均迎刃而解。

现代优化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M ac hi neBuil di ng Auto m atio n,D ec2007,36(6):5~6,9 现代优化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基维1,熊伟2,李会玲1,汪振华3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6; 3.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优化设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 法。优化设计在解决复杂设计问题时,能从众多设计方案中寻到尽可能完美或最适宜的设计 方案。对现代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展望了现代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优化设计;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 H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5276(2007)0620005202 Develop ing T rend on M odern O pt im a l Design M ethods WANG J i2wei1,XI ONG W ei2,LI H u i2li ng1,WANG Zhen2hua3 (1.Ni ngbo Voca ti on Te chno l ogy C o ll e ge,N i n gbo315800,C h i na; 2.Huna n B i o l ogy Me c ha ni c a la nd E l e c tri c a lP ro f e ss i ona lTe chno l ogy C o ll ege,C ha ngsha410126,C h i na; 3.Na n ji ng Un i ve rs ity o f S c i e nc e a nd Te chno l o gy,Na n ji ng210094,C h i n a) Abstr ac t:As a new d i s c i p l i ne,o p tm i a l de s i gn p rov i de s an m i p o rtan t sc i en tifi c de s i gn m e t h od f o r e ng i nee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4926705.html, i ng op tm i a ld es i gn, t he y can fi nd o ut a nea rl y pe rf e ct o r op tm i um des i gn s ch em e fr om l o ts o f feas i b l e ap p r o ache s.T he p ape r s um m a ri ze s t he de ve l o p i ng trend a nd d ir e cti o n o f t he m ode rn op tm i a l des i gn m e t hod s. K ey word s:op tm i a ld es i g n;m a ch i n e des i gn;de ve l o p t re nd 0引言 机械设计与制造是机械工程领域中最重要的内容,而机械设计又是机械制造的前提。优化设计(opti m a l de2 si g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优化设计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在解决复杂设计问题时,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到尽可能完美的或最适宜的设计方案[1]。实践证明,在机械设计中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设备质量,降低材料消耗与制造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工作性能[2]。文中初步论述了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优化设计方法[3]是数学规划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将设计变量表示为产品性能指标、结构指标或运动参数指标的函数(称为目标函数),然后在产品规定的性态、几何和运动等其它条件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寻找满足一个目标函数或多个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的设计变量组合的数学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已成为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1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现状 优化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是优化理论和算法。迄今为止,己有上百种优化方法提出,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优化方法[4,5]。 a)线性逼近法:线性逼近法SLP是将原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线性优化问题,通过求解线性优化问题得到原问题的近似解。根据形成线性优化的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线性逼近法。常用的线性逼近法有近似规划法和割平面法; b)遗传算法[2,6,14]:遗传算法GA(genetic a l gorith m s)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它是1962年首先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J.H.H olland教授提出、随后主要由他和他的一批学生发展起来的[7],并在1975年的专著中作了介绍,首先提出了以二进制串为基础的基因模式理论,用二进制位串来模拟生物群体的进化过程。进化结束时的二进制所对应的设计变量的值即为优化问题的解。GA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很强的通用优化能力,它不需要导数信息,也不需要设计空间或函数的连续性条件,其优化搜索具有隐性并行性,可以多点同时在大空间中作快速搜索,因此有可能获得全局最优解。由于G A有着其他优化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GA的应用非常广泛,取得大量研究应用成果。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的如离散结构的遗传形状优化设计[8]、悬臂扭转结构和梁结构的优化设计[9]、桁架和薄壁的结构优化问题[10]等。在文献[11]中对平面四杆机构的遗传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文献[12]介绍了一个用于ZL40装载机的直齿圆锥齿轮差速器的优化设计问题,用GA中的实数编码进行优化求解,取群体大小为50,交叉率为0.2,变异率为0.5,经过120代的进化并经圆整后得到最优解。文献[15]中通过把机械方案设计过程看作是一个状态空间的求解问题,用遗传算法控制其搜索过程,完善了新的遗传编码体系,为了适应新的编码体系重新构建了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并利用复制、交换和变异等操作进行一次次迭代,最终自动生成一组最优的设计方案。 此外,G A还应用在函数优化、机械工程、结构优化、电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故障诊断、系统工程调度和运输问题等诸多领域中[13]; #5 #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cm·△T. 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 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目前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焦.注意: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千焦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比热容本质是吸收的热量,不管固体液体的,单位都是一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水的比热容是*103焦/千克·摄氏度,蒸气的比热容是*103焦/千克·摄氏度 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其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常用单位为千焦/摩尔(或称千焦耳/摩尔),千焦/千克亦有使用。其他仍在使用的单位包括 Btu/lb(英制单位,Btu为British Thermal Unit,lb为磅)。 水的汽化热为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一摄氏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湿比热容 以单位千克绝干气体为基准,将(1+H)kg湿空气温度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湿空气的比热容,简称湿比热容,用cH表示,单位为kJ/(kg干空气.K) cH=ca+cvH (12-9) 式中,ca—干空气的比热容,kJ/; cv—水汽的比热容,kJ/. 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ca≈ (kgK),cv≈ (kgK),将这些数据代入式(12—9),得

冷却塔损失量计算

冷却塔的工作原理: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基本原理是:干燥(低焓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焓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 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带到目前为走蒸发潜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即蒸发传热,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冷却塔的工作过程: 圆形逆流式冷却塔的工作过程为例:热水自主机房通过水泵以一定的压力经过管道、横喉、曲喉、中心喉将循环水压至冷却塔的播水系统内,通过播水管上的小孔将水均匀地播洒在填料上面;干燥的低晗值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底部入风网进入塔内,热水流经填料表面时形成水膜和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湿度高晗值的热风从顶部抽出,冷却水滴入底盆内,经出水管流入主机。一般情况下,进入塔内的空气、是干燥低湿球温度的空气,水和空气之间明显存在着水分子的浓度差和动能压力差,当风机运行时,在塔内静压的作用下,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成为水蒸气分子,剩余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便会降低,从而使循环水的温度下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蒸发降温与空气的温度(通常说的干球温度)低于或高于水温无关,只要水分子能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水温就会降低。但是,水向空气中的蒸发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当与水接触的空气不饱和时,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但当水气接触面上的空气达到饱和时,水分子就蒸发不出去,而是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蒸发出去的水分子数量等于从空气中返回到水中的水分子的数量,水温保持不变。由此可以看出,与水接触的空气越干燥,蒸发就越容易进行,水温就容易降低。 冷却塔的分类: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形状分有圆形冷却塔、方形冷却塔、矩形冷却塔。 五、按冷却温度分有标准型冷却塔、中温型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六、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七、按用途分有塑机专用冷却塔、发电机专用冷却塔、中频炉专用冷却塔、中央空调冷却塔、电厂冷却塔。 八、其他有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冷却塔型号选择

冷却塔型号选择 1、按照被冷却水的温度,冷却塔选择包括:高温塔、中温塔、常温塔。 2、按照安装位置的现状及对噪声的要求,冷却塔选择包括:横流塔与逆流塔。 3、按照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选择冷却水量,原则上冷却塔的水量要略大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 4、选用多台水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的冷却塔。 其次,冷却塔选型需要注意: 1、冷却塔的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冷却塔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冷却塔模拟计算方法1

一、简述 如上图,冷却塔放于层间,运行时冷却塔进/排风大致可分为6个区间(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其长度表示风量大小);它们分别是: a 区——冷却塔在A轴方向的主要进风面,该处装有1250mm高百叶3层。 b1/b2——冷却塔入风回流区,在这两个区很可能出现负压;回流在b2区会较多出现。

c 区——冷却塔高速排风区。 d 区——冷却塔在1/A轴方向通风区,该区为负压区,风速较a区高,且以乱流出现居多。 e 区——热风扩散区;冷却塔排风经过一段距离(冷却塔排风口到建筑顶部百叶约4000m m)后,动压明显下降,静压上升,该区属正压区,其间大部分热风经建筑顶部百叶排入大气,少部分弥散后排风受阻会滞留一段时间,但,由于上下(e 区~b区)空间随机存在着压差,使得部分e区弥散的热风回流。 二、冷却塔的选型 1、设计条件 温度:38℃进水,32℃出水,27.9℃湿球; 水量:1430M3/H;水质:自来水; 耗电比:≤60Kw/台,≤0.04Kw/M3·h, 场地:23750mm×5750mm; 通风状况:一般。 2、冷却塔选型 符合以上条件的冷却塔为:LRCM-H-200SC8×1台。 (冷却塔[设计基准]37-32-28℃,此条件下冷却塔处理水量为名义处理水量) 其中,LRC表示良机方形低噪声冷却塔,M表示大陆性气候适用,H表示加高型,200表示冷却塔单元名义处理水量200M3/H,S表示该机型区别于一般冷却塔,C8表示该塔共由8个单元并联组合而成,即名义处理总水量为1600M3/H。 冷却塔的外观尺寸为:22630×3980×4130。

冷却塔配电功率:7.5Kw×8=60Kw,耗电比为60÷1600=0.0375Kw/M3·h。 三、校核计算 1、已知条件: 冷却塔LRCM-H-200SC8在37-32-28℃温度条件下单元名义处理水量L=200 M3/H;冷却塔风量G=1690M3/min。 2、设计条件: 热水温度:T1=38℃; 冷水温度:T2=32℃; 外气湿球温度:T w=27.9℃; 大气压:Pa=76mmHg; 处理水量:L=179 M3/min; 水气比:L/G=1.605; 热负荷:Q=1074000Kcal/h; 组合单元数:N=8。 3、冷却塔特性值 依照CTI标准所给出的计算公式 Ka·V/L= 近似计算为 Ka·V/L=× 代入数据得,Ka·V/L=1.251。 其中

冷却塔设计技术规范

冷却塔设计技术规范 8.4.1 选型。 1 机械通风冷却塔:分为逆流式和横流式,见图8.4.1—1。逆流塔又有圆形和方形。设计时应根据外形,环境条件,占地面积,管线布置,造价和噪声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逆流式和横流式的比较见表8.4.1。 塔型 性能比较 逆流式 1.冷却水与空气逆流接触,热交换效率高,当循环水量、容积散质系数βxg 相同,填料容积比横流式要少 约15%~20%。 2. 循环水量和热工性能相同条件下,造价比横流塔低约20%~30%; 3.成组布置时,湿热空气回流影响比横流塔小; 4. 由于淋水填料面积基本同塔体面积,故占地面积要比横流塔小约20%~30%。 横流式 1、塔内有近人空间,且采用池式配水,维修上比逆流塔方便; 2、高度比逆流塔低,结构稳定性好,并有利于建筑物立面布局和外观要求; 3、风阻比逆流塔小,风机节电约20%~30%; 4、配水系统需要水压比逆流塔低,水泵节电约15%~20%;

5、风机功率低,填料底部为塔底,滴水声小,同样条件下 噪声值比逆流塔低3~4db(A)。 2 喷射式冷却塔:是湿式冷却塔中另一种型式的冷却塔。按工艺构造分为喷雾填料型(见图 8.4.1—2)和喷雾通风型(见图8.4.1—3)两种。 喷射式冷却塔具有无电力风机、无振动、噪声相对较低、 结构简单等特点,但供水压力和水质要求较高,与机械通风 冷却塔相比,在节能、售价和运行管理方面无明显的综合优势,且喷雾通风型冷却塔还存在占地面积较大,塔体偏高, 喷雾通风装置上旋转部件有出现生锈卡死不转现象。因此, 该塔目前作为工程设计选用的一种塔型,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长期运行考察。 8.4.2 位置选择。 1 气流应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且应布置在建筑 物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 冷却塔不应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排放口附近,不 宜布置在高大建筑物中间的狭长地带上。 3 冷却塔与相邻建筑物之间距离,除满足冷却塔的通风 要求外,还应考虑噪声、飘水等对建筑物的影响。 4 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机房在裙房地下室时,宜将冷却 塔设在靠近机房的裙房屋面上。 5 冷却塔如布置在主体建筑屋面上,应避开建筑物立面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