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应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尽快作出早期、正确的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不同年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如肠痉挛多见于3个月以下的幼婴,常由于喂养不当或吞咽空气过多所致。肠套叠、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多见于两岁内小儿,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以年长儿为多见。

2.腹痛发生的急缓起病急缓对鉴别诊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套叠及腹股沟疝嵌顿等。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及病毒性肝炎等,但要注意有时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这是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其性质发生变化所致,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在合并穿孔时即为急腹症。故对原有慢性腹痛者,如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3.腹痛的性质腹痛可为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或轻度隐痛。阵发性疼痛或绞痛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按或热敷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空腔脏器的痉挛;持续腹痛加剧多见于胃肠穿孔;持续性钝痛,改变体位时加剧、拒按,常为腹腔脏器炎症、包膜牵张,

肿瘤以及腹膜脏层受到刺激所致。隐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放射性疼痛为一个局部病灶通过神经或邻近器官而波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大叶性肺炎引起同侧上腹部疼痛。腹痛伴排粪或排尿困难,可能为粪块堵塞或尿路感染、结石。总之,腹部器质性病变的疼痛特点为:①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②局部压痛明显;③有腹肌紧张;④肠鸣音异常。

4.腹痛的部位一般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相一致。如右上腹痛常见胆道蛔虫症、病毒性肝炎以及同侧的胸膜病变或大叶性肺炎。剑下疼痛见于消化性溃疡。右下腹痛以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可能性最大。左下腹痛要想到便秘或菌痢的可能性。脐部疼痛以肠蛔虫症及急性肠炎为多见。全腹剧烈疼痛,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多提示原发性腹膜炎。沿输尿管部位的绞痛,伴腰痛者,应多考虑尿路结石的可能。但有的疾病,起病时的疾病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不同,如阑尾炎最早可在脐周、中上腹痛,6-12小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痛。

5.伴随症状应注意腹痛与发热的关系。先发热,后腹痛多为内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常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反之先腹痛,后发热多为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继发性腹膜炎等。更应注意腹痛与伴随症状属于哪个系统:如腹痛伴发热,咳嗽则为呼吸系统疾病;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或呕血等多为胃肠道疾病;伴尿频、尿痛,血尿或脓尿者,多为泌尿道疾患,但阑尾脓肿、髂窝脓肿也见有泌尿道刺激症状或里急后重等肠壁刺激症状,须注意鉴别,

伴黄疸者多系肝胆疾病。阵发性腹痛伴有频繁呕吐,明显腹胀,不排气及不排粪者,常提示肠梗阻。急性腹痛伴中毒性休克多见于胃肠穿孔、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卵巢囊肿扭转等。腹痛剧烈不敢翻动体位且拒按者,常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刺激症,如阑尾炎,腹膜炎等。

6.既往史应详细询问患儿既往有无类似腹痛发作,大便排虫和皮肤紫癜史,应了解发病前有无外伤,饮食卫生和进食何种食物等,均有助于腹痛原因的诊断。

(二)体检

除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应注意观察小儿的面色、表情、体位和精神状态,须仔细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尤以腹部检查对诊断更有帮助。

1.腹部检查

⑴视诊注意有无腹胀,肠型,肠蠕动波和腹式呼吸。若有明显肠型或蠕动波者,提示有肠道梗阻可能;若伴有明显腹胀者,应考虑肠炎,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等;弥温性腹膜炎时,腹式呼吸常受限。

⑵听诊正常肠鸣音,每分钟1~5次。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可能为肠麻痹;肠鸣音不规则的亢进,提示有肠道感染可能;肠鸣音高亢、气过水声、金属音则常表示肠梗阻的存在。

⑶叩诊腹胀明显者应检查肝浊音是否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对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穿孔的诊断甚为重要。鼓音明显者提示肠腔充气,有梗阻可能。肝浊音区消失是穿孔的表现。

⑷触诊腹部触诊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触诊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争取小儿合作接受检查,幼婴可利用玩具或吸奶;年长儿力求让患儿自己用一个手指,指明疼痛部位或范围;②不合作者,可于啼哭吸气时检查或待病儿睡眠时进行检查;③检查者应态度和霭,手宜温暖,动作轻柔缓慢;④检查应由非疼痛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疼痛部位,要反复对比各部位的反应,找出压痛及紧张部位、范围和程度,可疑时应反复检查,最好能争取在小儿安静时或入睡后再次检查。应强调三层(轻、中、重)检查法,在施行检查中要观察各种手法时,患儿面部表情、局部拒按、哭叫程度是否严重。若全腹柔软,疼痛部位不固定,基本可排除外科急腹症。阑尾炎,右下有明显压痛,同时有反跳痛、肌紧张;全腹肌紧张伴压痛及反跳痛者,提示有腹膜炎存在或腹内空腔脏器有穿孔。腹内触及肿块者对疼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肠套叠可于右上腹或脐上方触及腊肠样肿物;蛔虫性肠梗阻,常有腹痛缓解时,于脐周触及不规则的条索状物;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时可在右下腹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可于肋下缘与右腹直肌间触及橄榄样肿块。

2.其他检查

注意皮肤出血点,瘀斑,黄疸有助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紫癜及肝胆疾病引起腹痛的诊断。心肺检查可协助诊断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心脏疾患所致腹痛的诊断。检查腹股沟,以免漏诊嵌顿性疝。疑有急腹症时应作肛指检查,注意穹窿处有无触痛(腹膜炎)、肿块(卵巢囊肿扭转)及血便(肠套叠)。

(三)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液和大小便常规检查,有时可提供有诊断价值的资料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逐渐下降,须警惕内出血的存在。白细胞总数升高常提示炎症性病变。观察粪便性质有助于肠道感染和肠套叠的诊断。尿内有较多红细胞或脓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必要时需检测血和尿的胰淀粉酶等。

2.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胸膜及心脏病变。腹部透视和摄片检查,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穿孔;肠内有梯形液体平面,肠腔内充气较多,提示肠梗阻。若疑及肠套叠可作空气灌肠以协助诊断和复位治疗,但疑有内脏穿孔者禁用。疑有尿路病变可摄腹部平片或作静脉肾盂造影。

3.B型超声及其他检查疑有胆石症、肝脓肿、膈下脓肿时作腹部B型超声检查。疑有腹型癫痫可作脑电图。疑腹腔有积液或出血,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取液体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性质。

小儿呕吐的病因

呕吐(Vomiting)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可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见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多种疾病。其可以为单一的症状,也可以是多种危重疾病的复杂症状之一。故稍有疏忽,常可延误诊断,甚或危及生命。因此对呕吐必须认真分析,找出病因,及时处理。

(一)消化系统疾病

1.先天性先天性食管闭锁或狭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先天性食道过短、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贲门松弛、幽门痉挛、环状胰腺、先天性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肠重复畸形、胎粪性肠梗阻与由于胎粪粘稠阻塞肠管、先天性巨结肠、原发性腹膜炎、胎粪性腹膜炎、肛门闭锁等。

2.后天性消化性食管炎、食管壁静脉曲张、急性胃扩张、急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症、肠套叠、机械性或功能性肠梗阻等。

3.感染性感染性腹泻病、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膜炎和阑尾炎等。

(二)消化道外疾病

1.颅内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肿瘤、脑水肿、脑外伤、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等。

2.呼吸道疾病上感、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3.心肾疾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脑病、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等。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钠及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

5.其他喂养不当、各种食物或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美尼尔氏征、再发性呕吐、晕车、晕船等。

[儿科偏方]治疗小儿腹痛的偏方

[儿科偏方]治疗小儿腹痛的偏方 小儿腹痛的病因有很多种,这种病症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它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小儿腹痛的偏方有哪些吧?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小儿腹痛病因 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几乎涉及各科疾病。既可以是腹内脏器病变,也可以是腹外病变;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内科疾患,也可以是外科疾患,甚至最初为内科疾患,以后病情发展而以外科情况为主。 1.内科性腹痛 一般指内科疾患引起腹痛,一般无须手术治疗,主要包括:①腹内疾病:急性胃炎、胃肠炎、肠痉挛性绞痛、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等。②腹外疾病:腹腔以外疾病也可表现为腹痛,甚至可能是首发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瘢、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腹型癫痫)、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症、尿毒症、卟啉病)、传染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以及败血症、带状疱疹、铅中毒等。 2.外科性腹痛 一般起病急骤、腹痛明显,且往往需紧急手术治疗。主要有急性阑尾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肠扭转、回肠憩室炎并发穿孔,梗阻、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嵌顿性腹股沟疝、泌尿道结石、肾盂积水、肝破裂、脾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睾丸蒂扭转、髂窝脓肿等。 3.非特异性腹痛 非特异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身疾病,患病率在5~10%,呈发作性,持续一段时间可自行缓解;疼痛一般不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部位不定,以上腹部或者脐周为多见;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往往没有阳性发现。原因不明,可能与情绪因素、家庭成员的过度焦虑有关。可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儿童抑郁症、进食障碍、儿童癔症等。 治疗小儿腹痛的偏方 药物 皂角、莱菔子、韭菜根、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 上药煎汤两次,混合两次药液备用。 用法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 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年)。 (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2)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疼痛性质:隐痛、钝痛、胀痛、刺痛、掣痛;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啼哭不宁等。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多见于7 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3)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 m或短轴(最短直径)≥5 mm 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较重者可见腹腔积液。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 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年)。 (1 )腹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 (2)乳食积滞证: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嗳腐吞酸,不思乳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大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 一、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 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 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 四、急性胰腺炎 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 一、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与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 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就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就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就是麦氏点(Mc Bunery 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军,田书瑞, 丁丹丹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分布规律及其与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的关系,了解小儿腹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乳糖不耐受情况。方法对经中医辨证为腹痛的患儿进行呼气氢检测,并对各证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腹痛中医各证型的发病率以脾胃虚弱型最高(43%)。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脾胃虚弱型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结论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小儿腹痛; 中医辨证分型; 呼气氢试验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小儿腹痛以功能性胃肠病居多,占90%以上[1],以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为主的3个证型。目前有关中医证型与呼气氢试验(乳糖不耐受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选择了小儿腹痛为研究对象,以呼气氢试验作为指标来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28例4~14岁患儿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男性318例,女性210例。 1.2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2,3]根据1996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量化诊断标准》症状诊断标准;中医小儿腹痛诊断标准[4]根据1993年由李乾构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医胃肠病学》诊断标准,分为脾胃虚弱型: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脾胃湿热型:腹部胀痛,腹满,大便不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脾虚气滞型: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疲乏,嗳气返酸,胸闷,喜太息,大便不畅。舌淡,苔薄自,脉沉细;其他型:症状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不能用以上3型解释者。 1.3 腹痛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小儿疼痛的评估证型诊断;将症状分为轻症(﹢)腹胀痛,能静卧或活动自如,无需安慰;中症(﹢﹢)腹胀痛,或时时发作,能忍。持续30 min可自行缓解;重症(﹢﹢﹢)腹胀痛剧,痛时俯仰不安,紧张呻吟,或发作频繁,持续1 h以上。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②年龄4~16岁腹痛每周至少发作1次,间歇或持续发作,没有可用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炎症性、器质性、代谢性疾病的依据;③受试者近1个月内未曾应用抗生素及灌肠术;④患儿在检查前一日未进食奶制品、豆类、麦面食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晚餐后至次晨不再进食。 2 观察方法 采用陕西时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2000A型测定仪测定。待呼气氢测定仪稳定后开始,让患儿尽最大力气把一口气体吹入带活瓣之贮气袋内,用50 ml空针迅速抽取30 ml气体注入呼气氢检测仪内进行检测。纪录检测结果,连测3次。口服20%乳糖溶液[2 g/(kg·次),最大量50 g],每30 min测定1次呼气氢浓度,90 min后结束。 2.1 观察指标呼气氢测定: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早晨空腹测呼气氢值>1.8 mg/m3呈高基线表现,可认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糖不耐受:首先检测空腹呼气氢,然后口服20%乳糖液2 g/(kg·次),呼气氢值1.8~2.2 mg/m3为轻度乳糖吸收不良;2.2~5.4 mg/m3为中度,≥5.4 mg/m3为重度。 2.2 统计学方法记录患儿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六次呼气氢实验数据。把收集到的症状及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对有关联的资料作相关性分析。 3 结果 3.1 可行性分析4组中医证型患儿年龄、性别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各组总体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3.2 临床观察

腹痛的鉴别诊断

腹痛得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就是常见得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就是发病急、变化快与病情重,需迅速准确得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得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与阵发性腹痛健康搜索,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可增高、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得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火罐网。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得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得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与充满积液得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火罐网: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得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得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鶒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火罐网,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可能与产生B毒素得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得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得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就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健康搜索,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得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得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得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

针灸推拿之推拿手法: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疼痛表达能力差,而且部分病例有进一步演变为急腹症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认真辨证,属急腹症的患儿宜马上接受手术治疗。 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 护理不当、腹部受凉、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搏结肠间,中阳受遏(寒主收引,寒凝不散)→气机凝涩,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 2.乳食积滞 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遏,郁而不通→食积而痛。 3.脾胃虚寒 素体阳虚,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脾阳不振→中焦虚寒,水谷失运→寒湿滞留,气机不畅,或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腹痛。 4.虫积气滞 虫体扰动于胃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腹痛。 5.脾胃蕴热 暑热外侵,内邪(寒邪,食积等)郁久化热,恣食辛辣厚味→中焦湿热交阻,气机不和,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腹痛。 6.气滞血瘀 跌仆创伤,腹部手术之后,恐惧惊吓→腹内经络受损,气血逆乱→气血经脉失调→肠腑气滞血瘀→腹痛。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 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 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 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的诊断 小儿腹痛应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尽快作出早期、正确的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不同年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如肠痉挛多见于3个月以下的幼婴,常由于喂养不当或吞咽空气过多所致。肠套叠、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多见于两岁内小儿,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以年长儿为多见。 2.腹痛发生的急缓起病急缓对鉴别诊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套叠及腹股沟疝嵌顿等。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及病毒性肝炎等,但要注意有时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这是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其性质发生变化所致,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在合并穿孔时即为急腹症。故对原有慢性腹痛者,如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3.腹痛的性质腹痛可为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或轻度隐痛。阵发性疼痛或绞痛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按或热敷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空腔脏器的痉挛;持续腹痛加剧多见于胃肠穿孔;持续性钝痛,改变体位时加剧、拒按,常为腹腔脏器炎症、包膜牵张,

肿瘤以及腹膜脏层受到刺激所致。隐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放射性疼痛为一个局部病灶通过神经或邻近器官而波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大叶性肺炎引起同侧上腹部疼痛。腹痛伴排粪或排尿困难,可能为粪块堵塞或尿路感染、结石。总之,腹部器质性病变的疼痛特点为:①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②局部压痛明显;③有腹肌紧张;④肠鸣音异常。 4.腹痛的部位一般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相一致。如右上腹痛常见胆道蛔虫症、病毒性肝炎以及同侧的胸膜病变或大叶性肺炎。剑下疼痛见于消化性溃疡。右下腹痛以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可能性最大。左下腹痛要想到便秘或菌痢的可能性。脐部疼痛以肠蛔虫症及急性肠炎为多见。全腹剧烈疼痛,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多提示原发性腹膜炎。沿输尿管部位的绞痛,伴腰痛者,应多考虑尿路结石的可能。但有的疾病,起病时的疾病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不同,如阑尾炎最早可在脐周、中上腹痛,6-12小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痛。 5.伴随症状应注意腹痛与发热的关系。先发热,后腹痛多为内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常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反之先腹痛,后发热多为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继发性腹膜炎等。更应注意腹痛与伴随症状属于哪个系统:如腹痛伴发热,咳嗽则为呼吸系统疾病;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或呕血等多为胃肠道疾病;伴尿频、尿痛,血尿或脓尿者,多为泌尿道疾患,但阑尾脓肿、髂窝脓肿也见有泌尿道刺激症状或里急后重等肠壁刺激症状,须注意鉴别,

常见腹痛鉴别诊断

几种常见急性腹痛地诊断与鉴别 (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 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 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 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地特点,约占至.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地最重要体征,典型地是麦氏点( 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地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憩室炎或病等炎症性肠病.b5E2R。 (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地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p1Ean。 (四)急性胰腺炎: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地升高常在发病后至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地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地方法.DXDiT。 (五)急性盆腔炎:是岁至岁地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地常见原因.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地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地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宫颈涂片、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妇科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RTCrp。

腹痛的鉴别诊断

腹痛的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健康搜索,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火罐网。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 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火罐网: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鶒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火罐网,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健康搜索,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

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

81 论 著 2014年4月 士的压力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工作的压力,更好的处理护理相关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的压力降低率66.5%显著优于管理前的22.8%,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71.5%显著优于管理前的24.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人性化管理对护理人员影响显著,有效的缓解了护士的自身压力,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美凤.人性化管理对降低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48-49. [2]张德芬.新形势下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5): 73-74. [3]林凤玲.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7-18. [4]朱铁军.?议人性化管理措施在社康中心护理管理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4): 74-75. [5]曹淑兰.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3):26-27. 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 刘迎丽1 邱新平2 史晓筠2 (1辽宁省阜新市矿业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 123000) (2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123000) 【摘要】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多学科、多专业疾病。要求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结合有关检查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内科腹痛还是外科腹痛,包括妇科腹痛,因后者多需急诊手术治疗。内科腹痛中需判断出腹内疾病还是腹外疾病致腹痛。及时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决定病人治疗及愈后。故详细采集病史、认真细致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81-02 急性腹痛是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出腹部急性疼痛。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多学科、多专业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决定病人治疗及愈后。通过学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做出以下总结,与大家共同分享。1 病史: 1.1年龄:不同年龄段,腹痛病因各有不同。青壮年多见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腹部外伤致脏器破裂出血等;中老年人多见于胆囊炎、胆结石,肠梗阻、胃肠道肿瘤、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等。年轻女性可见引起急性腹痛的妇产科疾病:如急性附件或盆腔炎、异位妊娠或破裂、子宫破裂、穿孔、痛经等[1]。 1.2起病方式:急骤起病,开始即疼痛剧烈,多为实质脏器破裂、胃肠道穿孔、急性梗阻、重症胰腺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外孕破裂等。腹痛开始较轻,逐渐加重,多为炎性病变。 1.3疼痛部位:一般来说,最早发生腹痛及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就是发生病变的部位。而早期阑尾炎是个例外,见表1。 腹痛部位的鉴别诊断[2] 腹痛部位腹内病变腹外病变上腹部右上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肝炎、急性腹膜炎、右膈下脓肿等右下肺或胸膜炎症、 右肾结石或肾盂炎 中上腹胆道蛔虫病、溃疡病穿孔、胃痉挛、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早期、裂孔疝等心绞痛、心肌梗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左上腹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脾曲综合症、脾周围炎、脾梗死、左膈下脓肿等左下肺或胸膜炎症、 左肾结石或肾盂炎、 心绞痛 脐周小肠梗阻、肠蛔虫症、小肠痉挛症、阑尾炎早期、回肠憩室炎、慢性腹膜炎各种药物或毒素引起 的腹痛 下腹部右下腹阑尾炎、腹股沟嵌顿疝、克罗恩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小肠穿孔、肠梗阻、肠结核、肠肿瘤等 右输尿管结石 下 腹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盆腔及盆腔脏器病变、盆腔脓肿、痛经等妇科疾病 尿潴留、膀胱炎、急 性前列炎等左下腹腹股沟嵌顿疝、乙状结肠扭转、痢疾、阿米巴结肠穿孔、结肠癌等 左侧输尿管结石 1.4发病诱因:外伤后突发剧烈腹痛,应考虑腹腔脏器破裂;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腹痛考虑肠扭转、尿路结石;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突发剧烈腹痛,应考虑消化性溃疡并急性穿孔;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出现中山腹痛应考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 1.5伴随症状:(1)发热:先发热后腹痛多为急性炎症;先腹痛后发热多为外科或妇产科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如急性消化道穿孔、腹膜炎症、肠梗阻、内脏破裂出血等。若急性腹痛伴发冷、寒战、高热,,应考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腹腔脏器的化脓性病变,下肺炎症或脓肿等。(2)呕吐: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等;非腹腔内疾病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3)排便异常:急性肠炎、痢疾、急性盆腔炎及阑尾炎等可出现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坏死性肠、急性缺血性肠病可出现便血。肠梗阻等可出现排便困难、便秘。(4)腹胀:多见于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肠梗阻、尿潴留等。(5)黄疸:右上腹部痛伴黄疸多为肝、胆系统炎症、结石或肿瘤;中上腹或左中腹痛伴黄疸多为胰腺(炎症、结石、肿瘤或脾脏病变(如脾梗死等)。 (6)排尿异常:膀胱刺激征或血尿多见于急性泌尿道感染、结石嵌顿、部分阑尾炎、盆腔脓肿等。 1.6既往史:包括与急性腹痛有关的手术史 月经史、外伤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等。(1)有些疾病可反复急性发作:如胆囊炎、胆囊结石、消化性溃疡等;慢性阑尾炎等可以急性发作。上述疾病也可能是本次发病的首发症状。(2)手术史:如考虑肠梗阻引起急性腹痛,腹腔脏器术后导致肠粘连是其发病原因。(3)月经生育史:生育年龄的女性患者闭经且发生急性腹痛应考虑异位妊娠、早期流产、若伴有休克,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破裂内出血的可能。未婚女性患者也需仔细询问月经史,急性腹痛不能除外子宫外孕、黄体破裂等急腹症。2 查体 腹部查体是重点,要注意生命体征同时兼顾其他部位的查体。暴露全腹部,通过腹部查体,有经验的医生也可判断出是内科腹痛,还是外科腹痛,大体上可判断出病变的组织和器官。几年前,消化科收治一位老年女性病人,右上腹疼痛10天,曾反复多次行相应化验检查、心电图及腹部彩超、CT 及胸片等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经仔细查体,于右侧乳房下方发现疱疹,经会诊确诊为带状孢疹,治疗后好转出院。3 辅助检查 入院后每个病人行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同时行肝功、肾功能检查、淀粉酶、血糖酮体检查。常规行心电图检查、胸、腹部X 线检查;腹部彩超检查;必要时腹部CT 检查,协助诊断。 4 根据腹腔内、外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不同特点,快速判断出内科腹痛、外科腹痛包括妇科腹痛(需立即手术疾病)及腹外疾病致急性腹痛。 4.1 内科腹腔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 (1)腹痛可轻可重,短期内病情无恶化,如急性胃肠炎。(2)症状与体征不一致,主观感觉腹痛剧烈,表情痛苦,但检查腹部体征不显著,腹软,局部轻压痛或压痛,无反跳痛。 4.2 外科或妇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 (1)腹痛突然发作、剧烈、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短期内病情常急剧恶化,导致死亡。(2)表情痛苦、呻吟、大汗,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表现。(3)可有腹膜刺激征,如腹肌紧张板状、压痛、反跳痛等[3]。 4.3 腹外疾病致腹痛特点:症状重,但腹部体征较症状轻。如糖尿病酮症病人腹痛较重,查体腹软,脐周轻压痛,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深大、心率快、口渴等。5 讨论 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详细的病史询问、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高度可疑的线索是正确诊断的有力依据。结合恰当准确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复查相应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急性阑尾炎早期表现上腹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

解读儿童不明腹痛的十大原因

小韬还好,小容的腹痛却是有历史渊源的,大约从三四个月大时就开始了,断断续续一直到现在,这不前两天还因为过年偶尔吃多了一次零食而腹痛,当时去三舅姥爷家,小孩多,大人忙,我稍一疏忽,小容只不过多吃了几块糖瓜还有巧克力啥的而已,结果晚上就开始闹腾了。这次的两个教训是,一是我要更严格监控孩子们的饮食,二是把道理讲给孩子们让他们学会自我监控。那么,引起儿童腹痛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我之前对此是知之甚少的,只是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可别小看这些知识,了然于胸,一旦碰到孩子腹痛,即使疼的在地上打滚也可以做到冷静淡定,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比如小容从出生到现在虽然还偶有腹痛,但我却只陪她去检查了两次而已。一次是一岁左右拉稀的时候,拿去便便去化验,第二次是最近,我摸到小容腹部有硬块,吓我一跳,不敢怠慢赶紧去,原来是虚惊一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原因引起腹痛,而父母又该如何应对吧! 一是小儿腹绞痛。

小容四个月以后开始有腹痛,一般发生在半夜。症状表现为,孩子一直在熟睡,没有任何征兆,然后突然大哭,身体绷得紧紧的,以至于全身肌肉僵硬,那时候真让人六神无主,觉得怎么会突然这样呢?发生了什么事?但不过最多五六分钟,孩子症状缓解,然后哄一哄就跟没事人一样又睡着了。那时候我真害怕小容出现这种情况呀,当时的感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该怎样帮助孩子呢?我也只是抱着小容,温语劝慰,然后祈祷快点转好。 这就是小儿腹绞痛,引起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孩子肠

胃对奶粉的抗受力低,引起肠胃过敏,二是喂奶过饱也可引起腹痛,三是腹部照料不当比如肚脐眼周围着凉等。我想当时小容的腹痛可能是缘于奶粉吧。 二是腹部着凉。 腹部着凉很容易引起腹泻,如果没有及时照料,很容易引发腹痛。不过如果父母及时观察到,注意保暖,腹痛症状会慢慢消失。 这种情况不严重的话一般不必用。

小儿腹痛

一、小儿常腹痛可能是肠痉挛 如果孩子的腹痛只是偶尔发生或发生次数并不频繁,一般不用服药治疗,大约经过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数秒钟,腹痛往往会自然缓解。如孩子患的是所谓的“肠痉挛症”,也就是说,腹痛的症状可连续几天,或一天之内要痛几次,甚至因腹痛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就需要给孩子服用解痉药及抗过敏的药物,同时还可采取一些临时止痛措施,包括腹部的局部保暖,应用暖水袋,按摩或针灸等方法。经过以上的处理,肠痉挛一般可在3天左右逐渐缓解。临床经验表明,这种病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腹痛往往可以自然痊愈。 二、相关检查 1、体检 有中毒症状者以感染可能大, 有明显肠型逆蠕动波者提示有肠梗阻存在, 触诊注意压痛部位、腹肌抵抗、异常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等。 叩诊注意肝浊音界消失常示脏器穿孔, 听诊注意肠鸣音亢进有肠炎可能,肠鸣音消失应警惕肠麻痹。 直肠指检:指诊带血注意肠炎、肠套叠;触及包块者应注意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症。 2、检验 血、尿、便常规,血淀粉酶、血糖和血电解质等检查。 3、特殊检查 胸、腹X线检查,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腹部B型超声检查。 有胸、腹腔积液者可行诊断性抽液送检。 疑诊腹型癫癎者可行脑电图检查。 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三、小儿急性腹痛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有如下几种: 1.蛔虫症: 此病患儿多有进食不讲卫生的习惯,表现为虽正常进食但仍消瘦。当环境改变或小儿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疼痛以脐周为重。常伴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当出现便秘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2.急性阑尾炎: 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痛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3.肠套叠: 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肠腔内,故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 4.嵌顿疝: 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 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造成了腹痛。

儿童反复性腹痛

儿童再发性腹痛 儿童再发性腹痛也就是儿童反复性腹痛。至少有3个月以上孩子经常出现腹痛。发作部位主要为脐部周围,少数也可在其他部位。再发性腹痛在儿科较常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中10%有此症状。只是多数症状较轻,因此就医者仅占少数。儿童再发性腹痛90%以上为功能性,不足10%病例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再发性腹痛临床表现如下: 再发性腹痛呈痉挛性或绞痛性,其程度不一。发作次数多者为1-2次/天或1-2次/周,少者1-2次/月,疼痛部位50-60%在脐周,其它也可在上、下腹或其它部位。大多在晨起、早饭前、吃饭的时候,没有夜间入睡后疼醒的。无性别差异。疼痛虽不引起发育障碍,但影响上学等日常活动,常伴随有厌食、呕吐、头痛、头晕、苍白、疲劳、腹泻和便秘症状。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下列原因有关: 1植物神经功能不成熟,,对痛觉较敏感,耐受性较差,可随着年龄增大而改善。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炎和溃疡病已被公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引起儿童再发性腹痛。 3 精神因素情绪紧张或抑郁。学习负担过重。 4 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患儿食用牛奶或奶制品,可引起腹痛、厌食、便秘等。 5 经常便秘,大便干结。 6 吃过多的零食,有些零食中含有添加剂、防腐剂和较多的果糖,这些可引起腹痛;常常吃方便面,方便面中辛辣粉等,对儿童柔嫩的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引起腹痛。 7、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绦虫寄生在肠子里面都能引起腹痛,蛔虫引起腹痛的几率较大。蛔虫本身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都可刺激肠壁引起腹痛,疼痛多在脐周,不定时地反复发作,可有吐出蛔虫、排出蛔虫的病史。大便显微镜检查有虫卵,用驱虫药治疗有效。 8、腹型癫痫 腹痛严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同时伴有呕吐。年长儿多见,发作时脑电图有癫痫波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进餐,不吃或少吃零食,尤其是方便面和口香糖。不挑食、不偏食。增加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减轻学习负担,避免过度紧张和抑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疑有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患儿,应该停止食用乳制品。疼痛时简易处理:平卧,腹部用热水袋热敷,多可自行缓解。或用少量解痉剂。

常见腹痛鉴别诊断

几种常见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 (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 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 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 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 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 (四)急性胰腺炎: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后6至8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的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 的方法。 (五)急性盆腔炎:是15岁至35岁的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的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的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