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道分配

动态信道分配
动态信道分配

信道分配种类

根据分配方法的不同,信道分配可分为: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信道分配(HCA)。 固定信道分配(FCA) 在FCA方案中,整个服务区域被分为一定数量的小区,每个小区根据一定的信道复用形式配置一定数量的信道,相当于在一个小区群的不同小区间对信道完全隔离,这种配置方式要求满足一定的信号质量。FCA的呼叫接入控制策略为:当有新的呼叫要求接入,若相对应的小区里存在空闲信道,就接受一个呼叫。FCA的信道分配策略是:以一定的方式在配置给本小区固定信道中选择一个信道给呼叫。FCA不存在信道重分配过程,FCA方案非常简单,但是,它们不能随着业务条件和用户分布的变化自动调整。 常用的固定信道分配(FCA)方案有:均匀固定信道分配方案(UFCA)、非均匀信道分配方案(NUFCA)、静态信道借用分配方案(SBFCA,长期的)、简单信道借用分配方案、混合信道借用方案(HB,包括简单混合信道借用SHCB、信道排序借用BCO、直接信道锁定借用BDCL、偏向共享SHB、带重分配的有序信道分配方案ODCA等) 动态信道分配(DCA) DCA是动态信道分配的简称,其作用是通过信道质量准则和业务量参数对信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DCA的测量由UTRAN执行,并由UE向UTRAN报告测量结果。 为了使空闲模式下的DCA测量最小化,应区分两种情况:与TD-SCDMA 系统建立连接时的初始DCA测量和连接模式下的DCA测量。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减少干扰、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资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信道分配技术,即根据移动通信的实际情况及约束条件,设法使更多用户接入的技术。信道分配有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信道分配(HCA)3种。 TD-SCDMA系统采用RNC集中控制的DCA技术,在一定区域内,将几个小区的可用信道资源集中起来,由RNC统一管理,按小区呼叫阻塞率、候选信道使用频率、信道再用距离等诸多因素,将信道动态分配给呼叫用户。 信道动态分配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呼叫接入的信道选择,采用慢速DCA;第2阶段是呼叫接入后为保证业务传输质量而进行的信道重选,采用快速DCA。RNC根据各相邻小区占用的时隙,计算或测量时隙的干扰情况,动态地在RNC所管辖的各小区间、工作载波间及上下行链路之间进行时隙分配。 混合信道分配(HCA) HCA即混合信道分配,是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系统中,在多信道公用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使用信道。

OFDM系统中动态子信道和功率的分配

2008毒第18舷 巾圈分类号:TN911 文藏栋识码:A 交章编号:1009一签52《200s;10一0130一阻 OFDM系统中动态子信道和功率的分配 蒋字达,钱 良 (上海交通大学电予工程系,上海2x瑚z40) 摘要:在分析一种多用户OFDM系统中鸯适应子信遗和比特功率分配算法酶基础上,根据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瞬时特性,动态地为多用户分配子信遗和传输比特数,并服从MA优化 准雯1j。并且进一步考虑了系统中有固定速率用户和可变速率用户同时存在的情况:在子信道分 配对,党给辫定速率蛹蕉户分配子信遂,再给可变速率用户按照子信道链路增益最大记分配剩余酚子信遘;在信号发射功率分配上,按照“注水”法则分配,链路增益太的予信道分配爵磅率大,链路增益小的子信道分配的功率小,则系统的目标遵数,总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最大。仿 真证明了此方案优于一般的方案。 关键词:OFDM系统;子载波分配;功率控制 Subcarrierandpowerallocationoftheconstantbitrate user andvariablebitrate user in oFDMsystem JIANGYu.da,QIANHang (aep艋删谍丑∽觏滴c&酒艘醴堍,Shanghai ymotong UI如嘞,Slmgh盆200240,china) Abstract:Bash On龇analysis《amulti—userOFDMs黟tem’sadaptivesubcarrier,巍landpowerallocationalgorithm,出is articleeomidem出e技越tip地frequencysektivefadingchannel’sinstantaneom characteristic,allocatet}lesubcarrieraIldbitformulti?user,accordingt0 MA opt岫rule.When tllesystem has bo¥汹tant bitrote useIs md variablebitrateusefs.flintitaUocatestllesubcarriemto tlle删tant bit roteI.ISe懋and&enthe vari曲le bitrate use玛.While allocafing the si韶a王协蒯tpower,according to重量le “water-fi珏ing”policy,龇L越ger她gain of她sub-channel,the黼poweris assi删。And氐simulation shows吐lesystem∞pci够islargerthandtllerme&ods. Keywords:0FDM sy鼬m;subcarrierallocation;power control 无线信道中高速数据的多径传输往往会弓l起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弱。实际的通信系统大多数是支持多用户并发通信的。由于不间用户的衰弱参数是互相独立的,对于某一用户来讲是深衰弱信道,而对予其他用户来讲并不一定是深衰弱的,即信道衰弱 存在用户差异性。因此,根据各用户的子信道瞬时 特性动态地分配子信道,可以避免静态子信道分配带来的子信道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系统资源。这实质上是一个多垃接入的问题。 量 系统模型和问题阐述 设系统有必个用户,撑个子待道,每个OFDM 符号期间各用户的数据比特数为娥(蠡=1,2,…, ~130一 鬈),屋假设信道估计良好,第露个用户在第菇子信道的瞬时信道增益用%。来表示。在发送端,每个用户的串行比特流根据信道的瞬时估计值,按自适应算法被分配到各个OFDM子信道。各子信道分配到的沈特数决定了该子信道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假设某一子信遵被分配G个沈特数据,剐在该子信道采用MQAM(M=2。)调制方式,子信道的数据被映射为MQAM个符号。经过自适应调制后的各路信号被并 行送入IFFr单元,再插入保护间隔。 收稿日期:2008—01—22 作者简介:蒋字这(1粥3..)。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的信邀估计。 万方数据

华为数据业务信道分配机制研究和总结

华为数据业务信道分配机制研究和总结 华为数据业务专题优化系列一 东莞公司周智洪梁建粦吴金科吴永全李政文陈耀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华为设备数据业务信道分配机制和相关控制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试验场系统设计了各种类型的信道分配场景以及GPRS/EDGE分别占用的情况,探索并验证了华为数据业务信道分配的基本机制和影响信道分配的基本参数,并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华为 PDCH分配机制 1.研究背景 华为设备从07年才进入东莞网络,现有的网络优化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优化维护手段。特别是在华为的数据业务优化方面,由于接触时间较短,资料缺乏,特别是PDCH信道分配方法上,缺乏系统有效的资料,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华为设备的运行机制,我们组织了专项研究,把突破点放在了动态PDCH分配机制的研究上。 2.华为PDCH分配机制实验 2.1.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了解华为动态PDCH分配机制,对此,通过实验场小区,我们进行大量的测试实验,观察在各种情况下,动态PDCH信道是如何进行分配,占用。动态PDCH分配机制实验主要分为单载波、多载波两种情况: 2.2.单载波下动态信道分配实验 信道时隙分配规律 情况1 实验目的--观察固定时隙分配在较小时隙数时,系统如何分配动态PDCH信道。 2)EDGE手机进行锁频下载

3)EDGE多时隙手机占用了4、5、6、7时隙。 实验分析: 在华为PDCH信道分配实验中,首先占用固定PDCH时隙,但由于固定的PDCH时隙位置靠前,未能按6、5、7、4、3、2、1、0的顺序去获取连续的PDCH信道,所以占用固定PDCH后,通过动态转换TCH获取连续空闲的PDCH信道。因此虽然固定时隙在第2时隙,并且处在空闲状态,但系统最终分配了4、5、6、7连续的空闲信道。 情况2 实验目的--观察固定时隙分配在较大时隙数时,系统如何分配动态PDCH信道。 1)把时隙6配置为固定的PDCH时隙。 2)E DGE手机首先占用第6时隙。 3)E DGE多时隙手机占用了4、5、6、7时隙

认知型飞蜂窝网络中的子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

doi :10.3969/j.issn.1001-893x.2018.09.011引用格式:张新,王帆,白马波.认知型飞蜂窝网络中的子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J].电讯技术,2018,58(9):1051-1058.[ZHANG Xin,WANG Fan,BAI Mabo.Subchannel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J].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18,58(9):1051-1058.] 认知型飞蜂窝网络中的子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 * 张 新**a ,王 帆b ,白马波a (西安邮电大学a.电子工程学院;b.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121)摘 要:为了解决宏蜂窝与飞蜂窝构成的两层异构网络上行干扰与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认知型飞蜂窝的双层异构网中结合子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进行资源分配的框架三通过对异构网中跨层干扰问题进行分析与建模,将求解最优子信道分配矩阵和用户发射功率矩阵作为干扰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模型中认知型飞蜂窝网络子信道和飞蜂窝网络用户构成非合作博弈,双方利用效用函数最优值进行匹配,构成初始信道分配矩阵;再由接入控制器根据接入条件从初始信道分配矩阵中筛选用户,并优化接入用户的发射功率矩阵,得到最优子信道分配矩阵和功率矩阵三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框架提高了双层异构网络中飞蜂窝网络用户的吞吐量和接入率,降低了异构网中跨层干扰三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异构网络;信道分配;功率控制;匹配算法;资源分配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微信扫描二维码 听独家语音介绍 与作者在线交流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93X (2018)09-1051-08 Subchannel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ZHANG Xin a ,WANG Fan b ,BAI Mabo a (a.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b.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plink interference an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framework of joint subchannel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based on cognitive femtocell cel-lular in two-tier heterogeneous network.By analyzing and modeling cross-tier interferen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the optimal subchannel allocation matrix and power matrix are solved as a solution to th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In the model of the non-cooperative game which is composed of subchannel user and femtocell user,the initial channel allocation matrix is formed by matching the optimal value of utility func-tion.Then the user is selected from the initial channel allocation matrix according to the access conditions,and the power matrix is optimized to get the optimal subchannel allocation matrix and optimal power ma-trix.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increase the throughput of femtocell users in two-tier heterogeneous network and the access success probability of femtocell users,as well as reduce the cross-tier interference.Key words :cognitive radio;heterogeneous network;subchannel allocation;power control;matching algo-rithm;resource allocation 四1501四第58卷第9期2018年9月电讯技术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Vol.58,No.9September,2018***收稿日期:2017-11-20;修回日期:2018-03-17 Received date :2017-11-20;Revised date :2018-03-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802304)通信作者:zhx@https://www.360docs.net/doc/447546389.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zhx@https://www.360docs.net/doc/447546389.html, 万方数据

GSM900-GSM1800测试信道的分配

测试信道的分配6.1射频测试参数 7.1 CDMA各项测试的参数如下表:

PHASE2: 890~925MHZ 和935~960MHZ; 通道号1---124. GSM1800小区半径2km(由于1800mhz手机的低功率) 上行710~1785MHZ 下行 1805~1880MHZ。 PHASE2: SAME; 通道号 :512—885. 为高密度的用户. GSM1900: 1850~1910MHZ 1930~1990MHZ 上行和下行组成一频率对, 上行就是手机发射、机站接收;下行就是基站到手机。例如935-960 和890-915 相差45MHZ, 第二个通道上, 上行落后下行三个时系

1校准项目 1.1AFC 自动频率校准: 手机所发射出去的信号能否被其它接收设备正确识别、解调出来,是取决于发射信道上的中心频率。自动频率校准就是保证发射信道上的中心频率的准确性。无线设备一般都设计一个数字压控振荡来保证发射和接收频率的精度。校准频率的全部物理含义就是精确的实测出数字压控振荡的斜率和节距,将此数学模型写入设备中。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按照此模型计算出控制数字压控振荡的数字控制量,来调谐发射、接收频率,使之达到其协议要求精度。 1.2APC 自动功率校准: GSM协议对移动终端所发出的信号功率电平有一个较为严格的、复杂的要求,一般以功率等级来控制。如果设备所发出的信号功率电平偏低,那么在噪声环境或多径情况下,通信质量会变得很差,影响用户自己的正常使用;如果设备所发出的信号功率电平偏高,那么这会严重影响到其它用户的通信,直至降低系统的用户容量。而自动功率校准则是其中的一种。这类校准与设计有非常大的关系,不同的设备设计方案,其校准方案也不同。 1.3APOC 发射频率响应校准: 当无线设备在不同的信道上所输出的功率电平并不是很一致、很平坦的时候,我们在不同信道上的功率输出作不同的“补偿”。这就需要进行发射频率响应校准来达到标准。 1.4Path Loss 接收增益校准: 为保证通信质量和越区切换,实现动态频率选择或系统功率控制功能。基站一般要求移动台报告所接收到信号强度,以便系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因此移动台所报告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RSSI(接收信号强度)的校准与功率电平校准非常类似,它一般也分为两大类校准,一类为RSSI(接收信号强度)精度的校准,另一类就是由于移动台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不同,所引起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误差的校准,我们把这种校准称之为RSSI信道补偿校准。 1.5ADC 电池电量校准: 电池的校准是对基带电路中的A/D的参考电压的校准,以保证A/D读数的准确。 功率等级/信道对照表 (表1为GSM900 表2为DCS1800)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频道分配问题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班级:信计101班实验日期:2013-11-25 姓名:张胜学号:1007010162 指导教师:程欣宇 实验序号:四实验成绩: 一、实验名称 回溯算法实验- 频道分配问题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1、使用在线测评的算法题目评分系统来测试所写代码; 2、通过直观的应用问题,加深对回溯算法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 任意C或C++编写调试工具,北京大学ICPC在线测评系统POJ 四、实验内容 1、登陆POJ系统,找到题号为1129的题目-频道分配; 2、阅读题目,分析出求解该问题的思路; 3、使用回溯算法,实现本题; 4、进行简单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到POJ系统。 五、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回溯算法原理: 回溯法是一个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算法,用它可以系统地搜索一个问题的所有解或任一解。它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中,按深度优先的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算法搜索至解空间树的任一结点时,先判断该结点是否包含问题的解。如果肯定不包含,则跳过对以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逐层向其祖先结点回溯。否则,进入该子树,继续按深度优先策略搜索。 回溯法求问题的所有解时,要回溯到根,且根结点的所有子树都已经被搜索遍才结束。回溯法求问题的一个解时,只要搜索到问题的一个解就可结束。 频道分配问题描述: 当一个无线站广播覆盖一个非常大的区域时,需要使用转发器转发增强信号。然而,每个转发器使用的频道数必须仔细的选择,以使得相邻的转发器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它们相互不干扰的条件是相邻的转发器使用不同的频道。 因为无线频谱是非常稀有的资源,因此,所给的转发器网络使用的频道数量必须最小化。你需要写一个程序读出转发器网络的描述,然后算出最小需要的频道数量。 注意:邻接关系具有对称性,如果A邻接B,则B邻接A。另外,因为转发器网络是平面的,所以通道不会交叉。

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第五组

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 1 问题重述 随着人们对摆脱有线网络束缚、随时随地进行自由通信的渴望,近几年来无线网络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站的地方进行通信,Ad Hoc网络技术应运而生。Ad Hoc网络不需要有线基础设备的支持,通过移动主机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就其特点,在给定一些限制条件下,本文提出了关于如何合理划分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和分配资源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对一个指定1000 1000(面积单位)的正方形区域内构建一个Ad Hoc网络,需解决以下问题: (1) 以圆的形式对正方形区域进行覆盖,在满足所给定的限制条件下,通过建立最小半径和模型,求得圆的最少个数。若给每个圆分配一个信道,使得有公共部分的圆拥有不同的信道,在此条件下合理分配信道。改变公共面积部分的限制条件,重复上述问题。再根据条件,提出合理假设,讨论网络的抗毁性问题。 (2) 设正方形区域中有一满足给定条件的椭圆形湖泊。由限制条件:节点仅能设置在地面上,以及假设条件:一跳覆盖区圆的半径可以在75~100间随意选择,两个面积不等的圆相交,它们之间的公共面积应不小于大圆面积的5%,建立最小半径和模型,研究合理的区域分划和信道分配方案。 (3) 在假设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网络的连通性可能并未变化的情况下,采用基于节点的划分方式,在某一时刻将正方形区域内的节点(用户)分成若干个簇。给出簇与一跳覆盖区的定义,并根据给定条件结合数据,建立半径最小和模型,研究一跳覆盖区划分和信道分配方案,找出区域连通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讨论网络抗毁性。 (4) 在问题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假设,根据所给的条件,考虑在动态情况下,通过建立模型,考虑网络连通性问题。 (5) 基于前面(3)中所给办法,从节能角度出发,根据所给条件,建立能量消耗与其所处位置关联的求极值模型,找到比较节能的区域分划方式,使出现第一个退出网络的节点的时间尽量长。并通过对该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对组网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6) Ad Hoc网络中针对如何保证通信的质量问题,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相关模型,对上一题中的通信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2 模型假设 (1) 节点可看作质点,其所占的面积可忽略不计; (2) 节点与其自身通信所消耗的能量为0;

动态资源分配

前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新技术应用在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如WiMAX)中,将无线通信的接入速度提升到100Mbit/s量级,而且这些无线宽带接入系统加强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对正处于3G发展期的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形成了挑战。 3GPP作为WCDMA和TD-SCDMA这两个系统进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组织,为基于CDMA 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者,无论是为了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还是应对行业内激烈的技术竞争,保持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都要求3GPP加快对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型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进程。2004年11月,3GPP通过了关于3G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的立项工作[1]。3GLTE的目标是: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改进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较低的成本。 根据3GPP[2],LTE对空中接口和接入网的技术指标中与资源分配相关的要求包括: (1)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支持1.25MHz、1.6MHz、2.5MHz、5MHz、10MHz、15MHz 和20MHz的带宽设置,从技术上保证3GLTE系统可以使用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 (2)提高小区边缘传输速率,改善用户在小区边缘的体验。增强3GLTE系统的覆盖性能,主要通过频分多址和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实现。 (3)提高频谱效率和峰值数据速率。频谱效率达到3GPPR6的2~4倍,下行峰值速率要求为100Mbit/s,上行为50Mbit/s。3GLTE系统在频谱利用率方面的技术优势, 主要通过多天线技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和基于信道质量的频率选择性调度实现。 (4)提供低时延。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以增强对实时业务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