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个性品质

浅谈教师的个性品质
浅谈教师的个性品质

浅谈教师的个性品质

丁越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第三中学广东东莞523000)【摘要】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胜任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培养出更加合格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关键词】教师个性品质教书育人重要性【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8-0262-01__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才能更好地胜任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培养出更加合格的新世纪的接班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今后的发展趋向也会愈来愈重视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性的倾向性。

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二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三是个性的自我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着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各种特征的总和,而不是指某一项特征。如一个人的品格特征(如诚实、勤劳、忠实、可靠、负责);体格特征(如身体健康,仪表端正、

教师个人奋斗目标

教师个人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是很重要的。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教育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自身与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份“个人奋斗目标。 二、师德建设师德师风 在师德方面,认真学习《师德师风规范》,准时参加每周四的学习会议,定期摘录教育信息并完成学习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工作中服从工学校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同事间和睦相处。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我要做学生的榜样,树立自身的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积小善成大善”。 三、教育教学 1、努力学习教育理论 争取多听课的机会,多采纳别人的意见,吸收他们的教学教法,为自己的教学奠定基础,使自己不断的成熟起来。利用课余时间,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地用新的科学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 2、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坚持参加每周一的教研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眼界。这样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充实自己的科研知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课题,并争取以论文的形势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平时努力工作,做事有计划,有重点,又有条例,尽心尽力,虚

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 1.教师素质的构成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外在素质等七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思想观念的内在基础,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结构中带有定向意义、动力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就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鲜明的政治责任感;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而论,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2)xx。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的特征。教师的道德素质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最为关键。教师有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这种价值取向,教师就会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重大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 个性,是教学风格的灵魂。个性,又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主要通过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教学风格是以为教师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状态,是教师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观,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核心与归宿。2007年1月4日,一个由英国政府委托的专家组发布了改革英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报告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便是“个性化学习”。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的人文化。个性化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加强“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其和谐发展,从而塑造出有素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的民族脊梁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和多样性 教学,当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循。这些规律、原则、方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智慧的结晶是理应遵循的教学共性。但是,教学的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教学更注重追求鲜明的个性。因为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不可能“标准化”、“规格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差异明显。同样的教学原则、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发挥,而显出各异的风格。没有个性,教学风格就显得机械、呆板。每个教师由于自己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特长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会有自 己的选择和侧重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师承、教育、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所以我们才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本身。并且,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其本质特色——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独特的内容处理。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人,其处理方式也不会相同。所以,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既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的相应措施,更是教师教学风格独特性的表现。如有的善于归纳概括,有的长于演绎分析;有的善于变零为整,总体把握;有的长于化整为零,重点讲授……各具特点,各有千秋。(2)独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工作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不同的个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在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大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呢?教师的个性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个性的内涵 何谓个性,人们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作为教育学的两大基础学科——哲学与心理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角度界定“个性”的概念。在哲学领域里,诸学者对个性概念认识的差异较大,如王夫之认为:“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这里所说的“性”也就是人的个性。而富尔曼诺夫则认为,个性就是每个单个的人具有的社会在他身上培养出来的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在心理学领域里,很多学者比较认同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界定个性的说法:“个性,也可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苏霍姆林斯基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个性的概念:“人的个性,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在教育学领域里,也有很多学者对个性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如刘文霞博士则是这样解释个性的:“所谓人的个性,即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社会独特性。简言之,人的个性就是个体独特的社会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诠释个性的内涵:个性就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 向性、独特性的社会特征。教师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个体,同其他任何个体一样,其个性特征有好的—面和不好的一面。教师个性就是教师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在社会生活 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是社会中的人,他与其他任何普通人一样具有独特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个性转化成其教学个性。 二、教师的教学个性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呢? 我国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教学个性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个性融合说,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个人品质总和,是个性原型和教师职

优秀教师的十点性格

优秀教师都有的10点性格特质 1、热情热爱 教育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愉快的情感,能使学生在感知、记忆与想象方面,更加明锐、牢固和活跃;苦恼焦虑的情感,会使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方面,出现迟钝和受阻的现象。教师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学生心境愉快的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协调发展。有了热情,就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2、公正客观 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应该表现出公正的态度,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接受学生的建议,达到教学相长,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心情愉悦。 3、友善宽容 教师友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润滑剂,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前提,也是形成朋友式师生关系的保障,宽容就是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涵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改错,并且教师用良好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4、情绪稳定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以及情绪反应快慢强弱等特征。优秀教师要乐观、豁达、幽默、平和、对别人的情绪容易同感、善于与人相处、有忍耐心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其中情绪稳定与否,善不善于自控,是一个人性格最突出的表现。不论任何时候,优秀教师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事沉稳而不急躁。 5、坚定顽强 6、善于克制 自我克制,磨练意志。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有的教师已形成了某些不良性格,只要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我克制,就会日见成效。 7、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要科学客观,教师在加强个性修养中,应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综合素质题型(总分150) 一、选择题:(29*2=58) 二、材料分析题:(14*3=42) 1)职业理念的角度(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老师的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老师的行为 3)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两问,一是某字词句的含义,二是结合全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或文章整体主旨。 三、写作(50分):一般不少于1000字。 考点一: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考察方式: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考察方式: 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每时每刻都在体现 考察方式: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延续性和广延性: 考察方式: 时间:延续性——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空间:广延性——课堂、办公室、家访 5、长期性和间接性 考察方式: 长期:滞后性、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 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 6、个体性和社会性: 考察方式: 劳动方式:个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 劳动成果:群体性——众多老师的共同影响 考点二:教师观 角色转变: 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考察方式:· 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2、建设者与开发者: 考察方式: 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 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反思的研究者: 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4、社区型开放教师: 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 总:总体评价 分:原理+分析材料 总:怎么做 (3)答题技巧 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于材料本身。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 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1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 2

教师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

教师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还要求教师本人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人格,教师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现在及将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1、端庄优雅的举止、儒雅的风度、礼貌博学的谈吐、大方得体的着装和整洁的仪容仪表等,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部表现。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具有直观、真实的教育作用,也将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仪表修养产生直接的影响。 2、高尚的情操、谦虚的品质,是教师应具有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高尚的情操包括教师的操守、道德感、理智和美感等方面,谦虚的品质是教师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虚心、不自满、不骄傲,乐于接受批评与建议,取长补短。正如孔子所倡导“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是艰巨繁重的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不分八小时内外,全凭教师的良心、觉悟和意志去完成,有时为了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班级问题或某个学生的问题,会耗费教师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 4、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学习新知识与新方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以德为先,我们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知识与活动素质以及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并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摘要: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教师素质心理素质自我提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新的世纪,对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没有良好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更谈不上在改造社会和创造社会中有所作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教师素质的概念及构成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描述较多,如: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有关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地影响尤为重要。“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Karl Menniger)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教师的基本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力等。这些能力是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此外,教师的特殊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决策、教学监控等多方面,如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教师的智力和能力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而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不但影响其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

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 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受到同事、学生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 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 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 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无论教师的相貌 是否英俊,若具有人格魅力,则具有了令学生尊敬、 爱戴的凝聚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根本在于一种使学生喜爱、仰慕并渴望 接近的性格品质,这种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和品德的内 在属性,能像磁石般地使众多学生聚集在他的周围。 从人的性格结构分析,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学生关 系上,表现为对学生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 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 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 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 勤奋认真。 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 思维 有较强的逻辑性,作为班主任尤其是要富有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 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 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学生 相处时能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 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老师,往往是在学生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为了广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教师魅力呢?第一,精力充沛,神情自然。 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教师形象的首要因素。与学生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如果老师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老师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促、手足无措,都会给学生留下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 因此,教学中始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 也就是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第二,仪表整洁,衣着得体。 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 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得他显得更潇 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第三,谈吐幽默,言语高雅。 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善言谈、沉 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在课堂外能侃侃而

教师个性与教学特色

教师个性与教学特色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在教学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的基本素质。 我们的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教学呼唤个性化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学个性,那么他的存在,他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有教学个性的老师,他的课堂总是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立的思考意识,展现自身所蕴涵的丰富学养,就能够不断地吸引学生,展现无穷的魅力;反之缺乏教学个性的老师,就如同读一部平淡无奇的作品,看毫无新意的表演,这样的课学生又怎么会有兴趣听下去,又怎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位思想者,是一位有着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是一位创新者,他总是能够打破常规,能够匠心独具,别出心裁,能够不断掀起课堂的高潮,能够让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能够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跳跃的思维,闪动的灵魂! 有个性的教师绝不会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头脑和独特的思想,他们开放、自信而叛逆。他们具有开放性,知识的开放与思想的开放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积极的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的信息;他们充满自信,笑对人生的挫折与磨难,积极投入竞争激烈的时代洪流,充满着教育的理想,不满足于现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获取成功;他们富于挑战,不盲从,不惟上,不惟书,不惟人,只惟实,只惟真理,有批判精神和进取心。个性无价! 一个缺乏个性特色的教师,也培养不出学生的任何特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有着独特思维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人,一个能赢得大家尊重和景仰的人!

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非示范性高中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非示范性高中教师位置较特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保证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各项素质。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到转化有决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关心,辅导要耐心,对学生有爱心,以朋友的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知识。今天全球化的网络知识已使人目不暇接,而知识进入书本就陈旧了。因此,提出了“联系生活,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知识的传统是有限的,有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就更无限了。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教育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研究系统的学科方法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需要。如,学科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学科知识的学与教,学科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学科改革的方向,如何迎接知识的挑战。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

优秀老师的十个性格

优秀老师都有的10点性格特质,看看您有没有? 2014-11-17君学书院 我们知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作为教师,性格更决定了教育教学。 有的教师,性格火暴,遇到学生上课交头接耳、不守纪律或发生突发事件,往往不能稳重处理,火冒三丈,动不动就批评学生,让学生自尊心遭到严重创伤,导致学生畏惧、害怕,师生关系紧张,显然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健康开展。 有的教师性格绵柔,课堂上甚至乱成一锅粥,依然不温不火,还是不紧不慢讲着自己的课,不管学生听不听,听到没听到,这样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优秀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性格呢? 1、热情热爱 教育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愉快的情感,能使学生在感知、记忆与想象方面,更加明锐、牢固和活跃;苦恼焦虑的情感,会使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方面,出现迟钝和受阻的现象。教师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学生心境愉快的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协调发展。有了热情,就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2、公正客观 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应该表现出公正的态度,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接受学生的建议,达到教学相长,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心情愉悦。 3、友善宽容 教师友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润滑剂,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前提,也是形成朋友式师生关系的保障,宽容就是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涵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改错,并且教师用良好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4、情绪稳定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以及情绪反应快慢强弱等特征。优秀教师要乐观、豁达、幽默、平和、对别人的情绪容易同感、善于与人相处、有忍耐心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其中情绪稳定与否,善不善于自控,是

教师要注重个性品质的养成

教师要注重个性品质的养成 以下是关于教师要注重个性品质的养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师要注重个性品质的养成 作者/胡壮志 胡壮志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一、教师应具备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 儿童成长有两个影响源,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教师。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父母交往的各种思想感情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他们。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地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动力。 教师爱学生,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师德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缩小了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 ·

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赖心。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应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才决不罢休。教师还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就暴跳如雷,那么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应具有谦虚好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不自满自足,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的教师自然 ·

闫德明:教学风格与教师个性

教学风格与教师个性 闫德明 教学风格的基本涵义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 ——主要特征:动态生成;难以言说;个人专有;稳中有变; 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 ——理智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激情。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是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幽默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生动的比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恰当的幽默,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警句、文化箴言不时穿插其中,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学生心情舒畅,获得一种心智训练。 ——技巧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时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丝毫不带雕琢痕迹。课堂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搭

配合理,有条不紊。无论是讲解和分析,还是提问和练习,都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 ——自然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师生之间是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的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批判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这“破”与“立”交替上升的过程中,“课堂性格”就得以形成,得以巩固。这种鲜明的个性外显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模仿阶段:模仿阶段就是要学习观察、博采众长,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夯实基础。 ——创造阶段: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成熟阶段: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教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优秀经典作文范文必备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请以“师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参考范文】 师爱无限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发自心灵深处对学生的爱,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信、向上、进取的动力,从而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

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用。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3.教师的意志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4.教师的动力特征:(1)成就动机;(2)求知欲。(三)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1.自我定向适应性:(2)生理适应;(1)生活适应;(4)学习适应。(3)职业适应;2.社会定向适应性:(2)人际环境适应;(1)社会环境适应;(4)职业角色适应。(3)应激情境适应;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概述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是基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特定职业结合的产物。(二)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1.职业意识:(1)教师的职业需要;(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3)教师的职业道德;(4)教师的职业气质。2.职业知识和技能:(1)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师的技能结构。3.教育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1)教学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3)自我发展能力;(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及其培训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1)稳定性;(3)综合性;(2)基础性;(4)发展性。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2)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途径。(1)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3.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①技能型培训②实践型培训③评价型培训④理论型培训⑤研究型培训;(2)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PDS;(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