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课稿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课稿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课稿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一、判别分析概述 (一)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用于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在已知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经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样品属于哪一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方法处理问题时,通常要给出用来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的接近程度的指标,即判别函数,同时也指定一种判别准则,借以判定新样品的归属。所谓判别准则是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准则。常用的有,距离准则、Fisher 准则、贝叶斯准则等。判别准则可以是统计性的,如决定新样品所属类别时用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也可以是确定性的,如决定样品归属时,只考虑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判别函数是指基于一定的判别准则计算出的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函数式或描述指标。

(二)判别分析的种类

按照判别组数划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照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按照处理变量的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序贯判别等;按照判别准则来分有距离准则、费舍准则与贝叶斯判别准则。

二、判别分析方法 (一)距离判别法

1.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均值,距离判别准则是对于任给一新样品的观测值,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因此,距离判别法又称为最邻近方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总体的分布没有特定的要求,适用于任意分布的资料。

2.两组距离判别

两组距离判别的基本原理。设有两组总体B A G G 和,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21,n n ,

n n n =+)(21,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总体A G 的样本数据为:

()

()()

()()()()()()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p n n n p p 111212222111211Λ

ΛM

Λ

Λ

ΛΛ

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A x A x A x p Λ21,

总体B G 的样本数据为:

()

()()

()()()()()()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p n n n p p 222212222111211Λ

ΛM

Λ

Λ

ΛΛ

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B x B x B x p Λ21,

现任取一个新样品X ,实测指标数值为X =(p x x x ,,,21Λ),要求判断X 属于哪一类?

首先计算样品X 与A G 、B G 两类的距离,分别记为()A G X D ,、()B G X D ,,然后按照距离最近准则判别归类,即样品距离哪一类最近就判为哪一类;如果样品距离两类的距离相同,则暂不归类。判别准则写为:

A G X ∈,如果()A G X D ,<()

B G X D ,, B G X ∈,如果()A G X D ,>()B G X D ,,

X 待判,如果()A G X D ,=()B G X D ,。

其中,距离D 的定义很多,根据不同情况区别选用。如果样品的各个变量之间互不相关或相关很小时,可选用欧氏距离。采用欧氏距离时,

()A G X D ,=

∑=-p

A x x 1

2

))((α

αα

()B G X D ,=

∑=-p

B x x 1

2

))((α

αα

然后比较()A G X D ,和()B G X D ,的大小,按照距离最近准则判别归类。

但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判别分析常涉及到多个变量,且变量之间可能相关,故多用马氏距离。马氏距离公式为:

()()()()()A A

A A X X S X X G X d -'-=-1

2,

()()()()()B B

B B X X S X X G X d -'-=-1

2, 其中()A X 、()B X 、A S 、B S 分别是A G 、B G 的均值和协方差阵。 这时的判别准则分两种情况给出: (1)当A S =B S =S 时

()()A B G X d G X d ,,22-

=

()()()()()()()()A

A

A

B

B

B

X X S X X X X S X X -'---'---11

=()()()()()()B A B A X X S X X X -'

??

????+--1

212

令()()()B A X X X +=

2

1

,同时记()=X W 2)),(),((22A B G X d G X d - 则()(

)()()()B

A

X X S

X X X W --=-1

所以判别准则写成:

A G X ∈,如果()0>X W ,

B G X ∈,如果()0

X 待判,如果()0=X W 。

该规则取决于()X W 的值,因此()X W 被称为判别函数,也可以写成:

()()X X X W -=α,其中()()()

B A X X S -=-1α。()X W 被称为线性判别函数。

作为特例,当1=p 时,两个总体的分布分别是(

)2

1,σ

μN 和()

22

,σμ

N ,判别函数为

()()2122112μμσ

μμ-??? ??

+-=X X W

()()2122112x x s x x X X W -??? ?

?

+-=(使用样本资料代替总体参数时)

不妨设21μμ<,这时()X W 的符号取决于μ>X 或μ

A G X ∈;μ>X 时,判

B G X ∈。

两组距离判别法,简单容易理解,判别准则也是合理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错判。如

下图6.1,如果X 来自A G ,但却落入2D ,被错判为B G 组,错判的概率为图中阴影的面积,记为)1/2(P ,类似有)2/1(P ,显然)1/2(P =)2/1(P =)2(

12

μμ-Φ-。

图6.1

当两总体靠的比较近时,即两总体的均值差异较小的时候,无论用何种判别方法,错判的概率都比较大,这时的判别分析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只有当两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时,进行判别分析才有意义,为此,要对两总体的均值差异性进行检验,对此在下文中叙述。 (2)当A S ≠B S 时

按照距离最近准则,类似地有:

A G X ∈,如果()A G X D ,?()

B G X D ,, B G X ∈,如果()A G X D ,?()B G X D ,,

X

待判,如果()A G X D ,=()B G X D ,。

仍然用=)(X W ()B G X d

,2

()A G X d ,2-

()()()()B B

B X X S X X -'-=-1()()()()A A A X X S X X -'---1

作为判别函数,此时的判别函数是X 的二次函数。 (3)关于两组判别分析的检验

由于判别分析是假设两组样品是取自不同总体,如果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则进行判别分析意义不大。所以,两组判别分析的检验,实际就是要经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是否相等,为此,检验的统计量为:

()()()1,~212212

2121--+-++--+=

p n n p F T

p

n n p n n F

其中:()()()?

??

? ??-+'

???? ??-+-+=-)()()()(2212112121212B X A X n n n n S B X A X n n n n n n T B A S S S +=

给定检验水平,查F 分布表使{}αα=>F F ,可得出αF ,再由样本值计算F ,若

αF F >,则否定原假设,认为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在统计上差异显著,否则两个总体的

均值向量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

3、多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类似两个总体的讨论推广到多个总体。

设有k 个总体k G G Λ1,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k n n Λ1n n n k =++)(1Λ,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总体1G 的样本数据为:

()

()()

()()()()()()

111111111111212222111211p n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Λ

ΛM

Λ

Λ

ΛΛ

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 ()()()11,121p x x x Λ

M

总体k G 的样本数据为:

()

()()

()()()()()()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p n n n p p 222212222111211Λ

ΛM

Λ

Λ

ΛΛ

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 ()()()k x k x k x p Λ21,

它们的样本均值和协方差阵分别为: ()Λ1X ()k X 、Λ1S k S 。一般的,记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i X (()()()i x i x i x p Λ21,),k i Λ2,1=。

(1)当Λ=1S S S k ==时 此时()()()()()i i i i X X S X X G X d

-'-=-12

,,k i Λ2,1=

判别函数为())],(),([2

122

i j ij G X d G X d X W -=

()j i j i X X S X X X -???

? ?

?+-=21

2,k j i Λ2,1,= 相应的判别准则为:

i G X ∈, 当()0>X W ij 时,对于一切i j ≠ 待判, 若有一个()0=X W ij (2)当Λ1S k S 不相等时 此时判别函数为

()()()()()()()()()i i i j j j ji X X S X X X X S X X X W -'---'-=--1

1

相应的判别准则为:

i G X ∈, 当()0>X W ij 时,对于一切i j ≠ 待判, 若有一个()0=X W ij (二)费舍判别法

费舍判别法是1936年提出来的,该方法对总体分布未提出什么特定的要求。 1.基本思想

费舍判别法是基于统计上的费舍准则,即判别的结果应该使两组间区别最大,使每组内部离散性最小。在费舍准则意义下,确定线性判别函数:

p p x c x c x c y +++=Λ2211

其中p c c c Λ21,为待求的判别函数的系数。判别函数的系数的确定原则是使两组间区别最大,使每组内部离散性最小。有了判别函数后,对于一个新的样品,将p 个指标的具体数值代入判别式中求出y 值,然后与判别临界值进行比较,并判别其应属于哪一组。

2.两组判别分析 (1)方法原理

设有两组总体B A G G 和,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21,n n n n n =+)(21,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总体A G 的样本数据为:

()

()()

()()()()()()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p n n n p p 111212222111211Λ

ΛM

Λ

Λ

ΛΛ

第1个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A x A x A x p Λ21,

总体B G 的样本数据为:

()

()()

()()()()()()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p n n n p p 222212222111211Λ

ΛM

Λ

Λ

ΛΛ

第2个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B x B x B x p Λ21,

根据判别函数,用()()∑==

p

k k

k

A x c A y 1

表示A

G

组样品的重心,以()()

∑==

p

k k

k

B x c B y 1

表示B G 组样品的重心。则两组之间的离差用()()()2

B y A y -来表示,A G 、B G 内部的离差程度分别用

()()()

∑=-1

1

2

n n i A y A y 和

()()()∑=-2

1

2

n n i B y B y 来表示,其中

()()∑==p

k ik k i A x c A y 1

;()()∑==p

k ik k i B x c B y 1

根据费舍准则,要使判别的结果满足两组间区别最大,每组内部离散性最小。则判别函数的系数p c c c Λ21,应该能够使:

()()()()()()()()()∑∑==-+--=

1

2

1

1

2

22

n i n i i i B y B y A y A y B y A y I

取得最大值。

(2)判别系数的导出

令 =Q ()()()2

B y A y -

=F ()()()∑=-11

2

n n i A y A y +()()()∑=-2

1

2

n n i B y B y

F

Q

I =

根据数学分析求极值的原理,对上式两边取对数:

LnF LnQ LnI -=

p k c LnF

c LnQ c LnI k k k Λ2,10==??-??=??

011=??-??k k c F

F c Q Q

k

k c F

c Q Q F ??=??

k

k c F

c Q I ??=??1 而 ()()()

2

B y A y Q -==()()2

11???

?

??-∑∑==p k p

k k k k k B x c A x c

()()()2

1???

? ??-=∑=p k k k k B x A x c

令 ()()B x A x d k -= 有 2

1???

?

??

=∑=p

k k k d c Q 则有 k p l l l k d d c c Q

?=??∑=)(21

而 =

F ()()()∑=-1

1

2

n n i

A y A y +()()()

∑=-2

1

2

n n i

B y B y

=()()()()2

1112

11121

∑∑∑∑∑∑======????

??-+???? ??-n i p k p k k k ik k n i p k p k k k ik k B x c B x c A x c A x c

=()()()()2

112

112

1

)()(∑∑∑∑====????

??-+???? ??-n i p k k ik k n i p k k ik k B x B x c A x A x c

=()()()()∑∑∑===????

??-?-1

111)()(n i p

k l il l p k k ik k A x A x c A x A x c

+()()()()∑∑∑===????

??-?-2

111)()(n i p

k l il l p k k ik k B x B x c B x B x c

Fisher判别分析原理详解

Fisher判别分析原理详解 说起Fisher判别分析,不得不提到一个大神级人物! 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1962) 英国统计学家和遗传学家 主要著作有:《根据孟德尔遗传方式的亲属间的相关》、《研究者用的统计方法》、《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试验设计》、《近交的理论》及《统计方法和科学推理》等。他一生在统计生物学中的功绩是十分突出的。 ?生平 1890年2月17日生于伦敦,1962年7月29日卒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191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后随英国数理统计学家J.琼斯进修了一年统计力学。他担任过中学数学教师,1918年任罗坦斯泰德农业试验站统计试验室主任。 1933年,因为在生物统计和遗传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而被聘为伦敦大学优生学教授。 1943年任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

1957年退休。 1959年去澳大利亚,在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数学统计部作研究工作。 大神解决的问题 ?Fisher 线性判别函数的提出: 在用统计方法进行模式识别时,许多问题涉及到维数,在低维空间可行的方法,在高维空间变得不可行。因此,降低维数就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Fisher 的方法,就是解决维数压缩问题。 对xn的分量做线性组合可得标量 yn=wTxn,n=1,2,…,Ni 得到N个一维样本yn组成的集合。从而将多维转换到了一维。 考虑把d维空间中的数据点投影到一条直线上去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怎样找到最好的投影直线方向;(2)怎样向这个方向实现投影,这个投影变 换就是要寻求的解向量w*。这两个问题就是Fisher方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判别分析的一些基本公式 Fisher判别分析用于两类或两类以上间的判别,但常用于两类间判别。 Fisher判别函数表达式(多元线性函数式): 判别函数的系数是按照组内差异最小和组间差异最大同时兼顾的原则来确定判别函数的。 Fisher判别准则: 判别临界点: Fisher判别分析思想: 1. 类间差异大,类内变异小, 最大 2. 方差分析的思想:以下值最大 ?Fisher判别的原理 分析w1方向之所以比w2方向优越,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准则,即向量w的方向选择应能使两类样本投影的均值之差尽可能大些,而使类内样本的离散程度尽可能小。这就是Fisher准则函数的基本思路。如下图: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对《粘性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与应用的模型试验研究》的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包思远 摘要:实验研究是力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是关于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如何选择实验参数,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的指导性理论。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的主要内容为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π定理与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与相似准则,相似准则的确定,常用的相似准则数、相似原理与模型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和学习例文中的相似模型的建立和量纲分析方法,用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方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量纲分析 1 模型实验相似原理基础 模型顾名思义是把实际工程中的原型缩小N倍,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相应的规律,来反映原型在现实工程中的状态,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模型试验它的优点在于小巧,轻便,易于安装和拆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经济性高能够从少量的实验经费中得到较好的实验规律。回归于模型试验的本质就是相似原理,而相似理论有三个,分别为相似第一、二、三三大定理,其中相似第一定律是: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单值条件相同,其相似准数的数值也相同;相似第二定律,也称为π定律,即:两个物体相似,无论采用哪种相似判据,某些情况下的相似判据均可写成为无量纲方程。第二相似定理表明现象的物理方程可以转化为相似准数方程。它告诉人们如何处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即以相似准数间的关系给定的形式处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结果推广到其它相似现象上去;相似第三定律是相似现象的充要条件。现象相似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实际应用时,相似条件都是由无量纲形式的π数来表示的。目前推导原型与模型相似条件的方法主要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是根据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来推导相似关系。在使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时,首先要列出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然后取项与项之比就可以求出无量纲的二数。这种方法对实验者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在计算机

spss学习系列23.协方差分析

(一)原理 一、基本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二、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三、基本理论 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 ()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 (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 (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 就可以对y ij (adj)做方差分析了。关键问题是求出回归系数β. 2. 总离差=分组变量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协变量和控制变量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协变量和控制变量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 假定条件和假设检验? 1. 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为:(1)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随机的。(2)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否则可能出现无法解析的输出结果。(3)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分别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否则使用非参数分析。(4)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方差相同,即具有齐效性。 2.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假设有K个样本,如果原假设H0样本均数都相同,K个样本有共同的方差σ,则K个样本来自具有共同方差σ和相同均值的总体。如果经过计算,组间均方远远大于组内均方,则推翻原假设,说明样本来自不同的正态总体,说明处理造成均值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否则承认原假设,样本来自相同总体,处理间无差异。 作用 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对变差的度量,采用离差平方和。方差分析方法就是从总离差平方和分解出可追溯到指定来源的部分离差平方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过方差分析若拒绝了检验假设,只能说

协方差分析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 在各种试验设计中,对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Y 研究时,常希望其他可能影响Y的变量在各组间保持基本一致,以达到均衡可比。例如:比较几种药物的降压作用,各试验组在原始血压、性别、年龄等指标应无差异。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有时这些变量不能控制,须在统计分析时,通过一定方法来消除这些变量的影响后,再对应变量y作出统计推断。称这些影响变量为协变量(Covariate)。 如果所控制的变量是分类变量时,可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 当要控制的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时,可用协方差分析,以消除协变量的影响,或将协变量化成相等后,对y的修正均数进行方差分析。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例如:比较几种不同饲料对动物体重增加的作用,可把动物的进食量作为协变量。 比较大学生和运动员的肺活量时,可把身高作为协变量。 比较治疗后二组舒张压的大小,可把治疗前的舒张压作为协变量。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协方差分析是把直线回归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当不同处理结果的y值受协变量x的影响时,先找出y与x的直线关系,求出把x值化为相等后y的修正均数,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消除x对y的影响,更恰当地评价各种处理的作用。

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观察指标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各观察相互独立H检验分组因素与协变量x是否有交互作用。对上例,即是否雌雄羔羊进食量相同,它们的体重增加量却不相同。如检验结果分组因素与协变量x间没有交互作用,即说明雌雄羔羊进食量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体重增加量是相同的。进行第二项检验: H检验协变量与应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如果不存在线性关系,则不能简单地运用协方差分析,因为协方差分析是利用协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扣除协变量x对y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变量转换。如果检验结果协变量与应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进行第三项检验: H进一步扣除x对y影响的前提下,检验各组的修正均数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最棒的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协方差分析的提出 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它们都有一些人为可以控制的控制变量。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又比如,考查受教育程度对个人工资是否有显著影响,这时必须考虑工作年限因素。一般情况下,工作年限越长,工资就越高。在研究此问题时必须排除工作年限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如,如果要了解接受不同处理的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体重增加量有无差别,已知体重的增加和小白鼠的进食量有关,接受不同处理的小白鼠其进食量可能不同,这时为了控制进食量对体重增加的影响,可在统计阶段利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通过统计模型的校正使得各组在“进食量”这个变量的影响上相等,即将进食量作为协变量,然后分析不同处理对小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变量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应该尽量排除其它在实验设计阶段难以控制或者是无法严格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协方差分析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功能。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以下将以一元协方差分析为例,讲述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2.协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 以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为例,总的变异平方和表示为: Q Q Q Q ++ 总控制变量协变量随机变量 = 协方差分析仍然采用F检验,其零假设 H为多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F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2 2 S F S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随机变量 =, 2 2 S F S 协变量 协变量 随机变量 = 以上F统计量服从F分布。SPSS将自动计算F值,并根据F分布表给出相应的相伴概率值。 如果F 控制变量 的相伴概率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察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 果F 协变量 的相伴概率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协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察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 (2)对连续变量或定居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3)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4)协变量的回归系数是相同的。在分类变量形成的各组中,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必须是相等的,即各组的回归线是平行线。如果违背了这一假设,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讲课稿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一、判别分析概述 (一)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用于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在已知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经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样品属于哪一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方法处理问题时,通常要给出用来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的接近程度的指标,即判别函数,同时也指定一种判别准则,借以判定新样品的归属。所谓判别准则是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准则。常用的有,距离准则、Fisher 准则、贝叶斯准则等。判别准则可以是统计性的,如决定新样品所属类别时用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也可以是确定性的,如决定样品归属时,只考虑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判别函数是指基于一定的判别准则计算出的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函数式或描述指标。 (二)判别分析的种类 按照判别组数划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照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按照处理变量的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序贯判别等;按照判别准则来分有距离准则、费舍准则与贝叶斯判别准则。 二、判别分析方法 (一)距离判别法 1.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均值,距离判别准则是对于任给一新样品的观测值,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因此,距离判别法又称为最邻近方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总体的分布没有特定的要求,适用于任意分布的资料。 2.两组距离判别 两组距离判别的基本原理。设有两组总体B A G G 和,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21,n n , n n n =+)(21,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第五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5.1基本要求 本章简单阐述和实验有关的一些理论性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作为模型实验理论根 据的相似性原理,阐述原型和模型相互关系的模型律,以及有助于选择实验参数的量纲分析法。 5.1.1识记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的定义,Re 、Fr 、Eu 等相似准则数的含义, 量纲的定义。 5.1.2领会流动的力学相似概念,各个相似准数的物理意义,量纲分析法的应用。 5.1.3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物理公式,利用模型律安排模型实验。 重点:相似原理,相似准则,量纲分析法。 难点:量纲分析法,模型律。 5.2基本知识点 5.2.1相似的基本概念 为使模型流动能表现出原型流动的主要现象和特性,并从模型流动上预测出原型流动的结果,就必须使两者在流动上相似,即两个互为相似流动的对应部位上对应物理量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两相似流动应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原型流动用下标n 表示,模型流动用下标m 表示。 1. 几何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边长成同一比例,对应角相等。即 n n l m m L d C L d == n m θθ= 相应有 222n n A l m m A L C C A L === 333n n V l m m V L C C V L === 2. 运动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点上流体速度矢量成同一比例,即对应点上速度大小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n n u m m u C u υυ== 相应有 t l l u t u C C C C C C ==或者 , 2 u u a t l C C C C C == 3. 动力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部位上同名力矢成同一比例,即对应的受同名力同时作用在两流动上,且各同名力方向一致,大小成比例。 Im pn n In n Gn En F m m Gm pm Em F F F F F F C F F F F F F υυ====== 4. 流动相似的含义 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与依据;动力相似是决定二个流动相似的主导因素;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现;凡相似的流动,必是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流动。 5.2.2相似准则 描述流体运动和受力关系的是流体运动微分方程,两流动要满足相似条件就必须同时满足该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得到模型流动和原型流动在满足动力相似时各比例系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即相似准则。常用的相似准数为: 1. 雷诺数Re Re uL uL ρμν = = ,Re 数表征了惯性力与粘滞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2. 弗汝德数Fr 2 u Fr gL =,Fr 数表征惯性力与重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3. 欧拉数Eu 2 p Eu u ρ?= ,Eu 数表征压力与惯性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4. 斯特劳哈勒数St 2L u t St tu u L = =,St 数是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的比值,标志流动的非定常性。 5.2.3模型律 1. 模型律的选择 动力相似可以用相似准数表示,若原型和模型流动动力相似,各同名相似准数均相等,如果满足则称为完全相似。但同时满足所有相似准数都相等,在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有时也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区别 1. 目的不同:因子分析把诸多变量看成由对每一个变量都有作用的一些公共因子和仅对某一个变量有作用的特殊因子线性组合而成,因此就是要从数据中控查出对变量起解释作用的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以及其组合系数;主成分分析只是从空间生成的角度寻找能解释诸多变量变异的绝大部分的几组彼此不相关的新变量(主成分)。 2. 线性表示方向不同:因子分析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公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各变量的线性组合。 3. 假设条件不同: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公共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之间不相关,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不相关。 4. 提取主因子的方法不同:因子分析抽取主因子不仅有主成分法,还有极大似然法,主轴因子法,基于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主成分只能用主成分法抽取。 5. 主成分与因子的变化: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唯一时,主成分一般是固定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固定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6. 因子数量与主成分的数量: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 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主可进入分析),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也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只是主成分所解释的信息量不等)。 7. 功能: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 1 、聚类分析 基本原理:将个体(样品)或者对象(变量)按相似程度(距离远近)划分类别,使得同一类中的元素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的元素的相似性更强。目的在于使类间元素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元素的异质性最大化。 常用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K-均值法,模糊聚类法,有序样品的聚类,分解法,加入法。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对《粘性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与应用的模型试验研究》的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包思远 摘要:实验研究是力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是关于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如何选择实验参数,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的指导性理论。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的主要内容为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 定理与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与相似准则,相似准则的确定,常用的相似准则数、相似原理与模型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和学习例文中的相似模型的建立和量纲分析方法,用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方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量纲分析 1 模型实验相似原理基础 模型顾名思义是把实际工程中的原型缩小N 倍,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相应的规律, 来反映原型在现实工程中的状态,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模型试验它的优点在于小巧,轻便,易于安

装和拆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经济性高 能够从少量的实验经费中得到较好的实验规律。回归于模型试验的本质就是相似原理,而相似理论有三个,分别为相似第一、二、三三大定理,其中相似第一定律是: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单值条件相同,其相似准数的数值也相同;相似第二定律,也称为π定律,即:两个物体相似,无论采用哪种相似判据,某些情况下的相似判据均可写成为无量纲方程。第二相似定理表明现象的物理方程可以转化为相似准数方程。它告诉人们如何处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即以相似准数间的关系给定的形式处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结果推广到其它相似现象上去;相似第三定律是相似现象的充要条件。现象相似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实际应用时,相似条件都是由无量纲形式的π数来表示的。目前推导原型与模型相似条件的方法主要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是根据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来推导相似关系。在使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时,首先要列出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然后取项与项之比就可以

判别分析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开课学院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唐湘晋 学生姓名朱天国 学生专业班级金融sy1201 20014-- 20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部分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折合计算 实验成绩(百分制)标准为:优95,良85,中75,及格60,不及格50。 5、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6、学生应在做完实验后三天内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评阅。 7、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第五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第五章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1)第三章是理论研究方法,但除了极少数问题外,很难得到理论解析解,而必须借助于实验方法。(2)实验研究方法有实物实验、比拟实验和模型实验三大类。(3)实物实验是用仪器实测原型系统的流动参数,它对于较小的模型系统比较合适,对大型系统就很难;比拟实验有水电比拟和水气比拟,是利用电磁场来模拟流场和用液体来模拟气体,实施起来也有诸多限制;模拟实验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此法是在测试中把原型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此外还可能要变更流体的性质和流动条件等等。(4)模拟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基础是相似原理。具体实践方法是通过量纲分析。(5)流动相似是几何相似的推广。 §1 流动相似原理 几何相似——对应边成同一比例;对角边相等。当边上有粗糙度时还要求粗糙度相似。 运动相似——(1)几何相似的流动系统中,对应点的速度大小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即流线是相似的。(2)几何相似未必运动相似。如同一模型的亚超音速流动。(3)速度相似,和几何相似,则加速度相似。 动力相似——(1)几何相似和运动相似的两个流场中,对应点处的作用的性质相同的力,其大小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2)力相似,则力矩和其他与力相关的物理量也相似。 时间相似——流体动力所对应的时间间隔成比例。这是对非定常问题而言的,意思是相应的非定常时间尺度成比例。 其他相似——热力相似;化学相似等。 §2 相似准则与量纲分析 相似原理说明两个流动系统相似必须在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三个方面都得到满足,两者才可以比拟。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用这些定义来验证流动是否相似,因为通常原型流动的详情是未知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保证两个流动系统相似呢?有,这就是相似准则。利用相似准则,不必详细判断流场各点的几何、运动和动力量是否相似,而直接可判断流场是否相似。 (一)量纲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水力学教学辅导 第10章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相似现象和流动相似的特征。 2、了解水力学模型设计的相似原理和重力相似准则、阻力相似准则,能进行模型比尺和对应物理量的计算。 3、了解量纲和谐原理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实际工程中的水流现象非常复杂,仅靠理论分析对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进行求解存在许多困难,模型试验和量纲分析就是解决复杂水力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我们对模型试验和量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本章学习,会根据不同的水流模型试验,依据重力相似准则和阻力相似准则进行相似比尺设计和原型与模型对应的物理量的计算。 这一章要求重点掌握重力相似准则、阻力相似准则以及模型比尺和对应物理量的计算。掌握正确组合无量纲量的组合方法。 10.1 相似现象和流动相似的特征 相似是人们常遇到的概念,最常见的是指图形的相似,即两个几何图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的角都相等。 流动相似是图形相似的推广。流动相似具有三个特征,或者说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其中几何相似是前提,动力相似是保证,才能实现运动相似这个目的。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是表示原型和模型两个流动对应的点速度、压强和所受的作用力都分别满足确定的比例关系。 10.2相似理论和牛顿相似准则 相似原理是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的基础,它是指实现流动相似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关系和准则。 在满足几何相似的前提下,动力相似是实现流动相似的必要条件,即要求模型和原型中作用在液体上的各种力都成比例。用数学式可以表达为: (Ne )P =(Ne )M (10—1) 式中牛顿数 表示某种力与惯性力的比值,F 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力,下 标P 和M 分别表示是原型和模型的物理量。这就是实现流动动力相似的牛顿相似准则。 22Ne υρL F =

第五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第五章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对于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直接应用基本方程求解,在数学上极其困难,因此需有赖于实验研究来解决。本章主要阐述有关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流动相似原理,相似准则,量纲和谐原理及量纲分析方法等。 第一节流动相似 原型:天然水流和实际建筑物称为原型。 模型:通常把原型(实物)按一定比例关系缩小(或放大)的代表物,称为模型。 水力学模型试验:是依据相似原理把水工建筑物或其它建筑物的原型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模型,模拟与天然情况相似的水流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然后将模型试验的成果换算和应用到原型中,分析判断原型的情况。 水力学模型试验的目的:利用模型水流来模拟和研究原型水流问题。 关键问题:模型水流和原型水流保持流动相似。 流动相似:两个流动的相应点上的同名物理量(如速度、压强、各种作用力等)具有各自的固定比例关系,则这两个流动就是相似的。 模型和原型保证流动相似,应满足: 几何相似 运动相似 动力相似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相似 1.几何相似 几何相似:指原型和模型两个流场的几何形状相似,即原型和模型及其流动所有相应的线性变量的比值均相等。 长度比尺:(5-1) 面积比尺:(5-2) 体积比尺:(5-3)

2. 运动相似 运动相似:是指流体运动的速度场相似,也即两流场各相应点(包括边界上各点)的速度u及加速度a方向相同,且大小各具有同一比值。 速度比尺:(5-4) 加速度比尺:(5-5) 3.动力相似 动力相似:是指两流动各相应点上流体质点所受的同名力方向相同,其大小比值相等。 力的比尺: (5-6) 4.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相似 初始条件:适用于非恒定流。 边界条件:有几何、运动和动力三个方面的因素。如固体边界上的法线流速为零,自由液面上的压强为大气压强等。 流动相似的含义: 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与依据; 动力相似是决定二个液流运动相似的主导因素; 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现; 凡流动相似的流动,必是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流动。 想一想:两恒定流流动相似应满足哪些条件?答:应满足几何相似,动力相似,运动相似及边界条件相似。 第二节动力相似准则 动力相似准则:在两相似的流动中,各种力之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第十三章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实际工程中,有时流动现象极为复杂,即使经过简化,也难以通过解析的方法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而工程原型有时尺寸巨大,在工程原型上进行实验,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有时则完全是不可能的(例如:水坝,水工建筑物中抗特大洪水的试验)。所以,通常利用缩小的模型进行实验。当然,如果原型尺寸很小,也可利用放大的模型进行实验。而进行模型实验,首先必须解决两类问题。 (1) 如何正确地设计和布置模型实验,例如,模型形状与尺寸的确定,介质的选取。 (2) 如何整理模型实验所得的结果,例如,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如何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与实验相似的流动现象上。 相似原理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本节的内容也适用于叶轮机械的模型研究、热力设备的模型研究以及工程传热学等有关学科。 §13-1 相似的概念 相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几何学中,如两个相似三角形,应具有对应夹角相等,对应边互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便是几何相似的。 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所谓相似,主要是指流动的力学相似,而构成力学相似的两个流动,一个是指实际的流动现象,称为原型;另一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重演或预演的流动现象,称为模型。所谓力学相似是指原型流动与模型流动在对应物理量之间应互应平行(指矢量物理量如力,加速度等)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指矢量与标量物理量的数值,如力的数值,时间与压力的数值等)。对一般的流体运动,力学相似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几何相似 几何相似又叫空间相似。即要求模型的边界形状与原型的边界形状相似,且对应的线性尺寸成相同的比例。 如果以下标1表示原型流动,下标2表示模型流动,则几何相似包括: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一、判别分析概述 (一)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用于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在已知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经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样品属于哪一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方法处理问题时,通常要给出用来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的接近程度的指标,即判别函数,同时也指定一种判别准则,借以判定新样品的归属。所谓判别准则是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准则。常用的有,距离准则、Fisher 准则、贝叶斯准则等。判别准则可以是统计性的,如决定新样品所属类别时用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也可以是确定性的,如决定样品归属时,只考虑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判别函数是指基于一定的判别准则计算出的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函数式或描述指标。 (二)判别分析的种类 按照判别组数划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照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按照处理变量的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序贯判别等;按照判别准则来分有距离准则、费舍准则与贝叶斯判别准则。 二、判别分析方法 (一)距离判别法 1.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均值,距离判别准则是对于任给一新样品的观测值,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因此,距离判别法又称为最邻近方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总体的分布没有特定的要求,适用于任意分布的资料。 2.两组距离判别 两组距离判别的基本原理。设有两组总体B A G G 和,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21,n n , n n n =+)(21,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第四章 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

第四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量纲分析法是用于寻求一定物理过程中,相关物理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正确地分析、科学地表达物理过程是十分有益的。两个规模不同的流动相似是流体力学试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章在量纲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流动的相似理论,对流体力学试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1 量纲分析 一、量纲、无量纲量 量纲(因次):表征各种物理量性质和类别的标志。 是指物理量所包含的基本物理要素及其结合形式,表示物理量的类别,是物理量的质的特征。 ● 在量度物理量数值大小的标准(单位)确定之后,一个具体的物理量就对应于一个数 值,有了比较意义上的大小,这是物理量的量的特征。 ● 量纲可分为基本量纲和诱导量纲 基本量纲(dim ):互不依赖,互相独立的量纲。 基本量纲具有独立性,比如与温度无关的动力学问题可选取长度[L]、时间[T]和质量[M]为基本量纲。 诱导量纲可由量纲公式通过基本量纲导出,如][][γβαM T L x =,γβα,, 称为量纲指数。1) 1) 若0,0,0==≠γβα,则x 为几何学的量; 2)若0,0,0=≠≠γβα,则x 为运动学的量,如运动粘性系数][][12-=T L ν; 3)若0,0,0≠≠≠γβα,则x 为动力学的量,如动力粘性系数][][11M T L --=μ. ● 纯数 如果一个物理量的所有量纲指数为零,就称为无量纲(量纲为一)量。 无量纲量可以是相同量纲量的比值(如角度,三角函数),也可以是几个有量纲量通过乘除组合而成(如压力系数22 1∞∞-=U p p C p ρ). 二、量纲和谐原理 一个正确、完整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物理方程式中,各项的量纲是一致的,这就是量纲一致性原理。 ● 正确反映客观物理规律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式,其各项的量纲指数都分别相同。

逐步判别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 一、逐步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判别问题中,当判别变量个数较多时,如果不加选择地一概采用来建立判别函数,不仅计算量大,还由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使求解逆矩阵的计算精度下降,建立的判别函数不稳定。因此适当地筛选变量的问题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凡具有筛选变量能力的判别分析方法就统称为逐步判别法。 逐步判别法和通常的判别分析一样,也有许多不同的原则,从而产生各种方法。这里讨论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是在多组判别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判别准则为贝叶斯判别函数,其基本思路类似于逐步回归分析,采用“有进有出”的算法,即按照变量是否重要,从而逐步引入变量,每引入一个“最重要”的变量进入判别式,同时要考虑较早引入的变量是否由于其后的新变量的引入使之丧失了重要性变得不再显著了(例如其作用被后引入地某几个变量的组合所代替),应及时从判别式中把它剔除,直到判别式中没有不重要的变量需要剔除,剩下来的变量也没有重要的变量可引入判别式时,逐步筛选结束。也就是说每步引入或剔除变量,都作相应的统计检验,使最后的贝叶斯判别函数仅保留“重要”的变量。 二、逐步判别的基础理论――对判别变量附加信息的检验 根据逐步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进行判别分析需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引入或剔除判别变量的依据和检验问题;另外则是判别函数的及时导出的问题。其中的理论基础又在于如何对判别变量在区别各个总体中是否提供附加信息的检验。为此这里先给出如何对判别变量在区别各个总体中是否提供附加信息进行检验的基础理论。 设有m 个总体,m G G G 21,,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m n n n 21,n n n n m =++)(21 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 第1个总体的样本数据为:()()() ()()() ()()() 111111111111212222111211p n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习题

第三节流动相似条件 流动相似:在对应点上、对应瞬时,所有物理量 都成比例。 相似流动必然满足以下条件: 1.任何相似的流动都是属于同一类的流动,相似流场对应 点上的各种物理量,都应为相同的微分方程所描述; 2.相似流场对应点上的各种物理量都有唯一确定的解,即 流动满足单值条件; 3.由单值条件中的物理量所确定的相似准则数相等是流动 相似也必须满足的条件。 模型实验主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物理量所组成的相似准则数相等的原则去设计模 型,选择流动介质; 2.在实验过程中应测定各相似准则数中包含的一切物理量; 3.用数学方法找出相似准则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准则方程 式。该方程式便可推广应用到原型及其他相似流动中去。 第四节近似模拟试验 完全相似和不完全相似 动力相似可以用相似准则数表示,若原型和模型流动动力相似,各同名相似准数应均相等,如果满足则称为完全的动力相似。但是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相似准数之间都是相容的,满足了甲,不一定就能满足乙。所以通常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只能做近似的模型实验。 例如: 粘滞力相似:由得 重力相似:由得 由此可以看出,有时要想做到完全相似是不可能的,只能考虑主要因素做近似模型实验。以相似原理为基础的模型实验方法,按照流体流动相似的条件,可设计模型和安排试验。这些条件是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 前两个相似是第三个相似的充要条件,同时满足以上条件为流动相似,模型试验的结果方可用到原型设备中去。 在工程实际中的模型试验,好多只能满足部分相似准则,即称之为局部相似。如上面的粘性不可压定常流动的问题,不考虑自由面的作用及重力的作用,只考虑粘性的影响,则定性准则只考虑雷诺数Re,因而模型尺寸和介质的选择就自由了。 有压粘性管流中,当雷诺数大到一定数值时,继续提高雷诺数,管内流体的紊乱程度及速度剖面几乎不再变化,沿程能量损失系数也不再变化,雷诺准则已失去判别相似的作用。称这种状态为自模化状态,称自模化状态的雷诺数范围为自模化区。 一、物理方程量纲一致性原则 第五节量纲分析 1、量纲 量纲是物理量的一种本质属性,是同一物理量各种不同单位的集中抽象。 如:

第五讲 判别分析

第四讲 判别分析 第一节 判别分析概述 1.1 判别分析的任务 假设事先存在若干个已知类(group),判别分析是研究将一个新的个体(case),用什么方法将它分到最合适的已知类中去。 1.2 数学描述 设有m 个已知类:G 1, G 2, … ,G m ,类的特征由p 个变量X 1,X 2,…,X p 决定,这p 个变量也叫判别指标。今后用一个p 维 向量),...,,(21'=p X X X x 表示;类G i 含n i 个个体,其第k 个个 体(特征)为: m i n k X X X x i i kp i k i k i k ,...,2,1, ,...,2,1, ),...,,() ()(2)(1)(=='= 并且有:∑==m i i n n 1。 现有一个新的个体),...,,()0()0(2)0(1)0('=p X X X x ,设计一种归类的方法,将) 0(x 归入最适合它的已知类中去。 第二节 判别函数 2.1 判别的基本方法是把新个体归入与它性质最相近的类。在表达“性质最相近”时,有时候是的距离远近衡量,有时候用损失的大小表示。不管用什么方法表达,都离不开判别函数。 2.2 判别函数 1.形式 (线性)判别函数是判别指标(变量)的线性函数 q s x c X c X c X c f s p sp s s s ,...,2,1,2211='=+++= 其中,向量:q s c c c c sp s s s ,...,2,1, ),...,,(21='= (

2.本质 判别函数是一组由R p →R q 的映射,它把一个原本属于高维空间的问题转换成为一个维数较低的空间问题。我们把空间R p 中原始已知类G i 经过f s 映射后在空间R q 中的像记为f s (G i )。 3.判别函数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判别函数是从高维空间R p 到较低维空间R q 的一组线性变换,为了使低维空间内的判别工作变得更容易,很自然地对判别函数提出两个基本要求: (1)空间R p 中的原始类:G 1,G 2,…,G m 在空间R q 中的像集合f (G 1),f (G 2),…,f (G m )应该容易区分,即这些像集合之间应有较大的间隔空间; (2)每个原始类G i 的像集合f (G i ),其元素在空间的分布上应较为集中,或者说f (G i )有较大的“密度”。 4.基本要求的数学表达 (1)引入一些符号: 像集合f (G i )的中心: m i x f n f i n k i k i i ,...,2,1, )(1 1)() (== ∑= 像空间R q 中,所有像点的中心: ∑∑∑=====m i i i m i n k i k f n n x f n f i 1) (11) (1)(1 (2)定义两个平方和: 组内平方和(Within Groups) ∑∑==-= m i n k i i k i f f SW 112) ()()( 组间平方和(Between Groups) 2 1 ) ()(∑ =-= m i i i f f n S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