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1)

4.1规划目标 (11)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3)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6)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9)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市辖*区*市、*县、*旗,*个旗县市区,**个乡镇苏木(街道),1513个村委会、居委会(嘎查)。截止2012年底,全市实有人口288.77万人,年末从业人员117.68万人,人口密度53.04人/平方公里。

1.2.2 经济概况

到2012年底,地区生产总值690.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1.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19%;第二产业371.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79%;第三产业207.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3元,农牧区人均纯收入50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67元,牧区人均纯收入4080元。

1.2.3交通状况

***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呼、包、银经济隆起带和京津唐经济圈的结合部,属环渤海经济区的范畴。东距北京320公里,距出海天津港400公里,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南倚煤都大同10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距我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不仅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

1.2.4 旅游资源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便利。美丽的大草原,巍巍青山,良田沃野,***阴山山脉和蛮汉山山脉山势优美,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树木参天;黄花沟,以盛产黄花得名,且风力发电成为又一独特景观;位于旗下营西北16公里处的红召旅游点,四面环山,水草丰美,鸟语花香。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2.1规划的必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

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速度加剧。城市物种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范围内动、植物的组成程度,成为城市环境发展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检验标志。同时城市绿地系统人工植物群落的构成,还承担着为城市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的作用。培养、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编制制定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4、《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5、《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行动计划》,1994年;

6、《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年;

9、《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991年;

1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

11、《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3号);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5、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16、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城[2005]43号);

17、《***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

2.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年。

2.4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系统,以及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5规划原则

1、坚持优先保护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保护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的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名木古树、原始生境。

2、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资源。

3、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机制。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3.1生物资源现状

3.1.1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共包括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两大门,81科495种,植被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草原植被、草甸植被、荒漠植被、山地森林植被、山地灌丛植被等。其中:草原植被是由多年生的旱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很广,并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山地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大青山、灰腾锡勒的顶部,以蒿草为主,伴生种有珠芽蓼、达乌里龙胆、翠雀等中生植物。荒漠植被是旱生性最强的植被,北部高平原的低洼地上,分布有一个荒漠植被亚型------草原化荒漠,主要有丛生小禾草群落、葱类、红沙小灌木、藏锦鸡儿、天然柠条等。山地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多,主要是白桦、山杨一些天然次生林。白桦林主要分布于大青山、蛮汉山等地,山杨林分布地区和生境与白桦林相似,且往往与白桦林相伴生,主要集中分布在卓资县上高台林场、保安林场林场、凉城县蛮汉山林场、察哈尔右翼中旗那日斯太林场、兴和县苏木山林

场的阴坡上。山地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高山柳灌丛、虎榛子灌丛、铁杆蒿灌丛群系。高山柳灌丛分布在蛮汉山苏木山顶和海拔1800m以上坡地的阴坡上;虎榛子灌丛系分布华北山地常见的一种灌丛,苏木山、蛮汉山、大青山都有分布;属半灌木的铁杆蒿分布在全市各个较大的山体上。

3.1.2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可以简单的分为四大类:(1)珍稀濒危保护动物;(2)野生药用动物;(3)野生毛皮动物;(4)鼠、虫害及其天敌资源。***野生动物组成:*************************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绿化植物种类单调,与城市发展不尽协调

***的园林绿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植物种类也不断增加。常用植物有百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九十余种,常绿乔灌木有20余种,城市绿化树种单调,季相变化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种和彩叶树种亟待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园林生态景观的丰富度。

3.2.2城区绿地组成结构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均匀

虽然城市绿地系统基本形成,但城区间绿地与绿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生态功能较弱,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单一;城区外围防护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规模质量需要提升,城市道路改造缺乏对树木的长期性保护规划;园林绿化多样性配置,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构,三维绿量低,难以有效发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城市生活

废弃物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影响了植物生长及其功能的发挥。

3.2.3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性质以及自然状况等,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主要依据生态类型划分。在生态系统类型考虑上,林地(指森林及其次灌草类型)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作为乌兰察布乡土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基地,城区与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多样性迁地保护的主体,河流、湖泊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主体,而农田则是农业品种保护的关键;在水平空间布局上,以中心城区与周围乡镇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形成迁地保护向就地保护过渡的保护方式与策略的分布格局,形成高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在多样性保护功能上,中心城区与周边六个乡镇形成园林绿地多样性与乡土植物多样性迁地保育中心,显著提高人口密集区域的高观赏生物多样性与持续利用,改善生态功能;在城市规划区以外形成以林地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生境保护与高的乡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育中心,形成乌兰察布都市生态屏障。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4.1规划目标

以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总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格局。高度重视和保护城市规划区的各种自然群落和生态群落,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广泛研究开发利用,营建更加丰富的城市绿化生态类型,增加动植物迁地保护种群。完善城市园林植物选择应用规划,建立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体系和保护基地,系统开展乡土生物资源调查。制定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措施,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并重、以就地保护为根本途径,就地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多样性,结合引种驯化,增加园林植物种类,科学构建园林植物群落,发挥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功能。提高城市各类绿色空间的生物品种,改变物种和功能较单一的局面。以湿地、山林、河网水系、乌类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建立各种自然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和其它保护地。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合理组织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环境协调共生,建设生物多样、绿地结构合理、城市形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4.2规划内容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4.2.1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城市地区环境条件严酷,立地类型多样,为物种的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压力。在环境压力下,利用植物所含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异,如基因飘变、突变等,可能得到适于这种环境的变种、变型和栽培品种等。为此,在园林绿地的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选育这些种类,以提高特种的遗传多样性。

4.2.2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当地绿地系统所应用的园林植物数最较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筛选出生长良好、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推广到园林绿地,逐步提高绿地系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积极培育具有抗风病虫害、治理污染、生态保健能力的品种:严格划定自然保护区、山林生态保护区、保留地等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区域内的物种,尽可能保存更多的稀有濒危植物。

4.2.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就是用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使之全方位的造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是根据光、温、水、土、污染类别、污染程度等环境特征,对绿地生境系统进行划分,列出名录,明确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为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和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的类型多样性提供依据。在河湖岸和城市污染区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防护绿化体系,在乡村发展各类生产防护绿地,尤其要在城郊过渡地带或城市郊区建立郊区风景林、生态公园及各种形式的大型绿地。

4.3规划重点

在城区发展的同时,构筑***外围生态环境功能区结构。通过有效地控制城市发展用地的蔓延,注重保护外围山水环境,营造绿色生态空间,从而建立一种既接近自然,又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生相荣、生态系统复合的生物多样保护格局。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重点控制中心城区与组团间、组团与组团间,通过河流、重要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生态湿地、果园、基本农田、生态保育区等要素形成的绿色隔离空间,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防护林带建设的关系,加大对城区周边、荒山、荒丘、荒滩和裸地的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改善周边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生态系统。

(2)依托中心城区外围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在各组团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通过区外的绿环、绿带、绿廊和绿色空间,相互连接、延伸,由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环城绿色空间、区间绿化景观走廊和近郊风景林地等,共同组成中心城区外围多功能,大尺度的区域绿地系统。

(3)加强城市与道路网络绿化和美化的科学性及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提高中心城区现有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4)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生态要求,在完善综合公园和专

类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形成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四级配套的完整体系;城市外围边缘以片状和带状绿地相结合,主要发展大型园林绿地和生态景观林地。

(5)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区各类绿地的建设和改造中广泛体现生物多样性,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尽可能发挥藤本植物在屋顶、墙面绿化的优势,发挥高大乔木的骨干作用。绿地改造中注重优化绿地结构,采用优良植物种类,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

(6)强化中心城区绿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园林植物检测、评价与信息系统。通过园林植物知识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园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7)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作用,定期进行绿化普查,完善城市绿地植物物种编目,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丰富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

(8)在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加大生态环保养护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无污染防治病虫害技术,避免不适宜的养护方法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

(9)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的标准规程编制,提高整个行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10)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外来物种侵入时,要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及时发现、及时上报,以取得良好效果。编辑整理入侵物种及防控教育普及材料,利用刊物、小册子、网络及

媒体等进行传播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意识。

(11)加强湿地保护,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提高植被覆盖度,给动物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使整个生态系统向良好循环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彼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培育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目标,成立生物多样性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和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绿化工作范畴,每年列出具体的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将指标层层落实。中心城外围与周边隔离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相关建设部门负责执行,中心城区由市、区园林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园林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

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规划,塑造满足动物生存需求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是城市动物多样性长远发展的关键。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进行科学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依托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乡镇形成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与市域大

环境相连通,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区域绿地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制定严格的宏观控制机制,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园林、林业、农业、旅游等专项规划、技术准则等,对规划、各类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开发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防止以“改造荒山”、“扶贫济困”、“旅游开发”等名誉实施毁林造林,以及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森林大面积衰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空间,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库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此外,在不影响生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栖息地的情况下,对一些因建设项目等因素影响的重要物种以及一些重点保护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物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迁地保护。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创造高质量动物栖息环境的关键。开展对城市地带性物种资源的调查,对地域性野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和

园林应用研究,同时要有节制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以构筑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中,通过植物园、动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贮存;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工作,发挥动植物园、苗圃和城市大块绿地的条件及技术优势,以珍稀濒危物种的异地保护为主,形成植物多样性的载体,建立和完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资源。增加物种数量,提高物种丰富度,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根据城市绿地类型,建立和完善绿地植物配置结构,提高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质量。园林植物配置遵循其生态习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系统,以乔、灌、草等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构成具有合理空间结构的植物群体复层种植结构,建立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种类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力求与环境、景观的协调。同时要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创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园林空间环境。强化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保障城市绿地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依据国家、省、地、市已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管理依据。完善《***绿线管理办法》,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必须的绿地空间。深入完善和落实城市园林植物选择规

划,制定《***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建筑屋面、阳台种植设计规范》、《***园林植物引种管理技术规范》等技术管理标准,强化技术的应用与可操作性,形成系统、科学的技术保障。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积极发挥各种自然保护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件予以曝光。通过举办夏令营、科普讲座等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氛围。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任务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任务 类对环境的觉悟时期。(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343990.html,)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检讨人同自然的关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呼声强烈。而自然界中的生物又是最敏感、最活泼的部分。80年代以来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又成为自然维护最令人关注的目的。对地球生物危机的揭示,令人们意识到,人类依附的生物食物、纤维、药物、建筑资料、工业原料趋于匮乏,并且影响到大气和水的质量和数量,影响到土壤构造,影响到气象的变更、能量的流动和物资的循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状态,从而关系到人类的精力和文化,摇动着社会和经济连续发展的基本。这一揭示的最大结果就是对一百多个国度首脑的触动,1992年6月他们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结合国环发大会上共同签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标记着每个国度的义务和对国际世界的责任。 80年代以来,我国为解决改良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为国民群众发明休憩园地的问题,在城市大力倡导植树绿化,开拓绿地,建设园林,以植物为重要资料造园,向城市输入自然的因素;为了更好地维护和管理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在全国范畴内立法,树立景致名胜区维护管理体制,实行对景致名胜资源的维护和管理。在“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计划、同步实行、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国度将“园林绿化程度有较大进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明改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义务。1993年国务院对建设部的““三定计划”中第一次明白地将“负责城市计划区和景致名胜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列为城建体系的职责。经国务院同意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维护举动打算》中规定:“建设部重要负责建设与保护城市与景致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体系,动物园、植物园、野活泼物滋生基地;起草关于城市计划区,动、植物园,景致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打算和法规”。建设部自1992年在全国开展的评选《园林城市》运动,就将“改良城市生态,组成城市良性的气流循环,促使物种多样性趋于丰盛”;“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列入评选尺度。 城市建设体系一直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承担着艰难的义务,并且取得主要的结果。早在1991年建设部已参与由国度环保局主持研讨,通过结合国开发打算署赞助,世界银行履行的编制《中华国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维护举动打算》。1992年4月加入组成的专家组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核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回国后组织部分专家编写出《城市生态环境及移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举动打算》并译成英语,作为基本材料供给世界银行和全国打算编写组。该项打算论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状态,并分为动物和植物两个部分,重要从移地维护的角度制订初步的举动打算。在我国签订《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经全国人大量准生效后,建设部派出和谐员加入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组成的“中国实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和谐组”并加入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维护举动打算》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别研讨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是人类提高的集中体现,又是社会发展最具有活气地区。但是城市在人类的高强度的开发下,原有自然环境被极大地改革,人类的各种运动,花费了资源,又产出了有害的废物,自然的生态体系被损坏,

(整理)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规划 文本 (2007-202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结构布局 (3) 第三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 第四章近期保护规划 (20) 第五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黑龙江省市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次规划范围为黑龙江省行政区域,总面积45.48万km2。规划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国际条约; 2、《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3、《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公布)、 4、《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通过)、 5、《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子法》(2000年7月8日通过)、 6、《环境保护法》(198912月26日通过)、 7、《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通过)、 8、《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6月20日通过)、 9、《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正)》(1998年4月16日修正) 10、城市功能的规划参照黑龙江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强调地域性和区域性的原则。 普遍保护、重点突出。根据野生动植物类别(珍稀、渐危、濒危),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城市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关键种予以优先保护。 2、注重整体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3、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在珍稀濒危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栖息地优先建立保护区,保护地和禁猎区。 4、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筹规划、分步实的原则。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特点,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成有特色的具有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高考生物)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12月29日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B.5月22日C.4月20日D.12月25日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B.1992年,1993年 C.1997年,1998年 D.2001年,2002年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B.CITESC.WTOD.GEF 6.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39330亿人民币 B.1800亿人民币 C.220亿人民币 D.100亿人民币 8.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06—2020年)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06—2020年) 序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速度加剧。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范围内植物的组成程度,成为城市环境发展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检验标志。同时城市绿地系统人工植物群落的构成,还承担着为城市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的作用。培养、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编制制定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5、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6、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7、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8、《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行动计划》 9、《河北省城市绿化条例》 10、《石家庄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石家庄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 12、《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3、《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6、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17、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 18、《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991年 1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 20、《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根据石家庄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本规划范围界定为都市区和中心城两个层次。 1、石家庄市都市区:面积2657平方公里。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栾城、鹿泉、藁城四县(市)。 2、石家庄市中心城: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在本次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作为重点深化。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规划:2006~2010年。 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增加城市绿地,丰富园林绿化景观,积极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达到区域生态平衡。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系统,构筑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连接市域大环境,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和保护。 (三)坚持城市绿化植物应用的多样性,在保护利用的同时,广泛引进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填空式选择题一、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 7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片大好,各种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GDP年年上升,一片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大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曾想过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的基础是什么?不错,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我国GDP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看看我们生活的周边: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持续不断。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生物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在我看来,如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就地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例如我国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海丰公平大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二: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动物的基因进行保护。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我们有能力通过基因技术来实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尤其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法律需求还相距甚远,立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的空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法立法有待加强、立法文件的级别效力低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解决的话,对于物种的保护就会更加完善。 五:国家合作与行动。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1) 4.1规划目标 (11)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3)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6)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9)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薛达元蒋明康 ????210042 ?á1993年底 总面积66184100ha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野生生物 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管理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和 两种方式后者是补充措施生境的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力高效的保护方法 种群或群落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问的生态学过程 因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水平都是最充分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6万ha 1994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4万h8国家环保局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 保护区717个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荒漠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1994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  2 中国地域辽阔 分布很广据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陈灵芝 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 面积337两者面积合计1766占全国森林总面

积的13 ?ü??òaμ?ê?±£?¤á??÷????óDμ?DíD?oí′ú±íD?μ?é-á?éúì??μí3 ?ò1úò??¨μ?é-á?ààDí±£?¤??2???êyá????à???ò·?2???1? ′ú±í×??÷??é-á??2±?ààDí±£?¤o???′???ò?á?μ?oúáú?-o??D±£?¤????ò?à?ò??ì??á?μ?oúáú?-·áá?±£?¤?ˉ??′???ò?à?ò?á?μ?áé?t°×êˉí?×óoó±±?íáéé?±£?¤??èè′???ò?°2???í×úá?μè±£?¤?? ??á1·??-?÷????é?o???é?1??÷′ó?÷é?????°§à?é?±£?¤èè′?óêá?o£???a·?á?????é?μè±£?¤?? ?ò1ú?1?¨á¢á?ò??ú±£?¤é?μ?é-á?′1?±·?2?′??×μ?±£?¤??é??÷ì?°×é?1ó?Yèó??é?1t°í??é?μè×?è?±£?¤?? ??óDò??¨μ??ù′? éDóDò??¨2??à ????á?òμó?μ????yμ?6 è???èè′?3£?ìà?ò?á?·?2?±è???ˉ?Dμ??£?¨???-×?è?±£?¤?????yó???é-á?×ê?′óμóDá??12??àêêó|′?íaì?DDé?μ??????′o-??á???μ?×?è?±£?¤???¨éèò2óDò??¨2??à 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占国土面积18陈昌笃 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草甸草原 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至1993年底 面积137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 面积4两者面积共计14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 ±£?¤2Yμé2Y?-μ?oúáú?-???àot±£?¤μ?Dí2Y?-±£?¤?é2Y?-éúì??μí3μ??t?????íé?2Yμ?±£?¤???e?t?1é?μ?2Y?-μè±£?¤?? 2Y?-ó?2Yμééúì??μí3ààDí?ú?à è???????±£?¤??×üêyμ?2òà????±£?¤??×ü???yμ?2 áíía??óD±£?¤??ò2????2??ü?ú×??ò1ú2Yμ?×ê?′±£?¤ó?3?D?à?ó?μ?òa?ó 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00万ha左右1987主要分布在西北 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典型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7万ha?2??????ààDí×?

城市建筑风环境模拟及风能利用研究

Advance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电力与能源进展, 2016, 4(1), 17-2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343990.html,/journal/aepe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343990.html,/10.12677/aepe.2016.41003 Research on Wind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Ping Ding, Ying Deng, De Tia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r. 2nd 2016; accepted: Mar. 25th, 2016; published: Mar. 29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34399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and urbanization, it gradually be-comes a great concern on utilizing wind energy resources in city buildings. In this study, a model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was built by Gambit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flow field to discuss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potential with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he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energy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and some sections with large wind velocity, such as passageway, rooftops and cor-ners, were chosen to conduct further analysis with denser meshes. Finally, considering different types of wind power use patterns and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wind turbines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ind power utilization in cities and the concen-trated concept was brought in wind power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Study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wind power utilization in building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urban areas. Keywords Urban Architectural Wind Environment,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城市建筑风环境模拟及风能利用研究 丁平,邓英,田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 1.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2.1规划的必要性 ................................................ 2.2规划依据 .................................................... 2.3规划期限 .................................................... 2.4规划指导思想 ................................................ 2.5规划原则 ....................................................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3.1生物资源现状 ................................................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 一。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据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于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城市风光环境分析

第一章建筑风环境利用 建筑风环境是指某一区域内的风速风向分布,而不同建筑群造成的风压差和热压差则是形成通风的动力来源[1]。建筑风环境的分布是复杂的,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两方面:(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2)建筑影响下的周边风场分布。 (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 在气候与环境学科的研究中,城市风环境的讨论主要涉及到2个主要层次:城市边界层和城市覆盖层(图1)。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一层空气一般叫做大气边界层,在城市区域上空则叫做“城市边界层”。其厚度只是一个定性的分层高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主要巧决于地表粗掩度,农村地区、平原地区巧,在城市地区、山区较厚。从地面到50-100m的这一层空气叫近地面层,在城市区域就叫做“城市覆盖层”,也可叫做“城市冠层”。 图1城市大气分层示意图[2] 在城市风环境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城市空间形态出发,将城市覆盖层进行划分,如图2所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恩融在研究中对香港的建筑高度进行取样统计,分析进一步化划分出裙房层(0-15m)、建筑层(15-60m)、城市覆盖层(0-60m)的相应纵向范围。 图2香港城市的裙房屋、建筑屋、城市覆盖层划分示意图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沿纵向一般会随髙度的増加而增大,呈现梯度变化规律。在城市下垫面对气流摩擦力的作用下,紧贴地面处的风速为0,越往高处摩擦力影响越小。风速逐渐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变化所形成的函数曲线就叫做“风廓线”,如图3中曲线所示。下垫面粗糙度越大,风廓线从地面随高度变化就越置著。因此,城市中心、、近郊和开旷农村地区的风廓线也大不相同(图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01211131 马浩宇

摘要: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能够营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降低能耗,并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上,从微气候的风环境角度切入,通过通风廊道、街区廊道和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三个专项研究,并结合scSTREAM软件的风环境模拟,掌握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的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城市设计方案中,以期营造一个风环境理想的城市生活空间。 关键词:风环境设计,开敞空间,廊道,风环境模拟。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1)全球气候局势严峻 气候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明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人们对这一系列关系生死存亡的变化越来越担忧,减少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2)能源危机 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为人类敲醒了警钟。从设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减少人们主动方式避免气候影响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延长户外休闲活动时间,减少室内停留时间所引起的能耗。 (3)地域景观特色的趋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气候设计的相关作品却比较少,设计领域内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2、研究意义 针对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可以指导改进建筑布局以及下垫面的配置,从而改善空间微气候,提高室外环境热舒适性,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本专题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弥补“城市微气候”与“景观设计”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不足。使得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城市气候因素的思考与应对得以规范、科学,也为“景观空间形态布局气候合理性”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景观设计中环境舒适度和能源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这一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起来。 (2)V.奥戈雅——“生物气候建筑学”: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性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的原则。 (3)C.柯里亚——“形式追随气候”: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我们的城市。(4)拉尔夫.厄斯金——“形式和构造”:提出了“巨构建筑”的城市模式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保证城市内步行交通及各项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属于理解层次。 (2011重庆)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2011江苏)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应用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0:34:37.42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赵娜[导读] 【摘要】目前大部分城市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本文通过对威海植物资源进行摸底调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生境廊道,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等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发展。 山东富尔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000 【摘要】目前大部分城市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本文通过对威海植物资源进行摸底调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生境廊道,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等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措施 一、自然概况及生物资源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临海,一面环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低山丘陵区,区内山丘海拔高度不大,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且拥有大面积湿地资源,包括海岸湿地、河口海湾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多种类型。 威海地区有高等维管植物1150种,占全省总数的70%。陆域木本植物有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灌木112种,藤本30种,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野生牧草12科92种。海域共有植物132种,主要为藻类。 二、生物多样性特点及评价 1、植物种类丰富,地带性植物优势明显 威海市在植物地理分区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植被类型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果林及农作物等。 2、自然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 长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威海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扰动。目前,原生的自然林生态系统仅存于少数地点,大多区域为次生的自然落叶阔叶林、灌丛草丛、人工林、耕地农田或建筑用地覆盖,人工生态系统成为威海生态系统的主体。 3、濒危物种及古树名木保护特点 威海市区古树名木共计43株,其中3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共22株,千年以上的古树1株。目前,威海对名木保护统一设置保护标牌,明确管理和养护责任,但缺乏保护古树名木的种群生态研究、生理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研究,有些名木长势不好,面临濒临灭绝的极大考验。 4、湿地资源丰富,但受人工干扰严重 威海拥有大面积的湿地资源,主要以海岸湿地、河口海湾湿地为主,有着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尤其是威海的海岸湿地和河口海湾湿地是大天鹅、白鹤、黑脸琵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但长期以来,湿地被侵占现象屡屡存在,再加上受到来自工业、农业和养殖业的污染,导致湿地生境退化,景观生态格局被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内容 1、加强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确定威海所属的气候带、土壤类型、植被区域、植被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建群种、优势种、珍稀物种和乡土树种。建立威海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根据 “威海市植物名录表”,确定威海自然分布的国家列级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调查外来植物及鸟类、昆虫等动物类群。 2、加强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1)本气候带园林植物物种的挖掘与应用大力发掘威海乡土植物种类,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园林绿地中的适应性检测,推选出生长旺盛、适应力强、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应用于园林绿地中,以提高物种丰富度。 (2)相邻气候带园林植物物种的引种与应用积极引进适生外来植物种类,并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和适应性研究,确定生长旺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并与乡土植物共生共容的种类(例如钻石海棠、黄花丁香)。 (3)建立植物园、引种驯化基地加强对威海植物物种特别是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通过建立植物园、苗圃、花圃、引种驯化基地等方式实施迁地保护,从而丰富物种多样性。 (4)建立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基地结合威海的生产绿地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绿化植物材料的选育、保存和繁育,为推广打下基础。 (5)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3、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充分利用威海植物起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园林植物种的变种、变型等植物材料及植物栽培品种,注意观察并选育绿地植物系统中植物变异现象,特别加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使物种基因多样性不断提高。 4、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保护和恢复威海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群落类型,在河岸、海岸和城市污染区建立环境防护绿化体系,在乡村发展各类生产、防护绿地,特别在城郊过渡地带、城市郊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城郊风景区、森林公园、生态公园及各种形式的大型绿地,并保护山地、丘陵地区的植物群落,尽快恢复地带性植被。 5、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