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读书笔记

党员干部读书笔记

【篇一:2015年党员学习笔记】

2015年党员学习笔记

时间:2015年3月12日地点:办公室学习形式:自学学习内容:法治思维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般认为,法治思维是指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

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

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历经

了四届党代会、15年的时间。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

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对干部提出了明确

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

和法律的模范。”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深入开展法制

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

围。”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提

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从上述四届党代会的报告可以看出,十八大对“依法治国”和“依法思维”的提出,是建立在前三届党代会的基础上的。十五大确立了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提出既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把法治作

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从“法治观念”到“法治思维”的转变,是执政

理念上的提升,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从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到提

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

稳定能力”,是执政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彰显

了时代发展对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新要求。

时间:2015年3月26日地点:四楼会议室学习形式:自学学习

内容:

培养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思维方式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无论是顶层设计还

是具体执行,都需要法治思维做保障。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和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条件做保障。从法的一方来看,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既要以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为依靠,也要以对已

经生效的法律的严格执行为保证。这个过程,既是要求人们培养法

治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要求人们善用法治思维方式看待和解决各

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过程。依法治国的战略,就是要求形成法

治思维的好习惯,把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长期坚持不懈。

法治思维是解决改革中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的需要。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

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可见,只有依靠法治思维,才能更有利于深

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充分体现了要把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改革全程的理念。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四期”阶段,即黄金发展期、转型关键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执法不严、群体性事件、

贪污腐败等已经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到了需要标本兼治的时候。

治本,就是把矛盾和问题放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法律的途径和方

法来解决,这凸显了一个现代化政党科学的执政理念。法治最大的

特征是平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四种平等,分别是起点平等、

机会平等、结果平等、规则平等。他认为前三种平等在任何社会都

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规则平等才能够实现。怎样实现呢?就要通过

制定制度、法律来实现。规则平等是最大的平等,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对任何人都有效。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规则利己和偏私的时候,公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法治本身就是规则平等的实现形式,用它

来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思维的提出与现实中法治思维的缺乏有关。新华社有一篇电稿

列举了几个事例。记着跟随一位市委书记调研,书记在车上大谈加

强法治,但下车后指挥拆迁,大手一挥,把这个拆了,把那个拆了。一位曾当过市委书记的领导抱怨:“你说要搞法治,但别人却不信”

有一次他拒绝了干预法院办案的请托,请托人拍桌大叫:“全市都归

你管,法院还能不听你的?!”广西的一位教师曾做过一次对县处级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调研,发现有39.5%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不管用”;5.1%的被调查者认为依法办事只是口号,实际工作中坚持不了;

1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迎合领导意图办事。这些事例说明,在一部

分党员、干部中间,法治思维的自觉还没有形成,甚至一些执法者

也没有自觉形成法治思维。缺乏法治思维,在工作中,就不可能完

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违法的行为就可能发生,从而给社会和个

人带来危害。

时间:2015年4月9日地点:四楼会议室学习内容: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一)充分认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冲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治国的历史,人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以基

因的形式代代相传,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相比而言,依法治国的

实践才刚刚起步。人治俞法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治国理

政的方式。法治思维崇尚良法之治,人治思维信奉贤人之治。只有

在认清人治思维的危害、与法治思维的冲突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

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树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

在和法治思维对立的一切思维中,人治思维是最突出的一种。著名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两个字上,

而是在维持秩序所用的力量和所依据的规范的性质。”人治的性质是

权利和利益,法治的性质是法律。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律至上

与权力至尊、保障权利与漠视权利、规范权力与放纵全力、注重程

序与拒斥程序、公开透明与暗箱操作等五个方面。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才能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建立法治思维在社会发展中

的主导地位。

人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威神化、法律权威弱化、约束机制软化、权力竞争恶化。在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

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带来的恶劣影响是:首先,在社会上形成

了权力至高无上的消极影响。人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习惯性地

找熟人、托关系,都是受“权大于法”不良影响的反映;其次,破坏

法律尊严。法律的神圣性,不仅仅在法庭上得到体现,在日常生活

和工作中,对法律的维护和遵守也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且后者更

容易形成习惯。遗憾的是,在人治思维的支配下,凭权力压制法律、看人执法的现象却不同程度地践踏着法律的尊严,也导致了人们对

法律的漠视;最后,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权利具有平等性,

而权力具有不平等性,和利益紧密相连。人治思维关注的是人的权

力,而非权利。对于掌握权力的人,平等相待甚至奴颜婢膝,而对

于不掌握权力的人,高高在上甚至视如敝屣。表面看这是对人的不

同态度,而在本质上,却是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挑衅。因此,人治思

维和我们所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政党是格格不入的,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篇二: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尤其党员干部根据街道党工委的要求要求,本

人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作为党员干部,我选了《干部素养读本》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教育读本》这本书,在心灵深处深

深感到了,读书思廉活动是开展从政道德教育的好形式,感到了这

些正反重大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的一次警

示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作为单位

的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身体会到最多和最大

的进步是克服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专

下心来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自觉把学习共产党员标准要求的

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下

面谈谈几点体会:《干部素养读本》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对该书

进行了通读,重点对第二章进行了精读。该书分十章,从政治理论

素养、人品道德修养、知识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质、礼仪文明素养、依法行政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管理能力

和媒体沟通能力方面通过事例进行阐述和点评,这些方面的内容概

括起来说不外乎三个方面,即做官、做事、做人。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教育读本》这本书感受到模范的履

行好自己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

做好。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

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紧持大处着想、小

处着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求真务实、埋头

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

投身计划生育工作事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读书养性,读

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

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

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

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要成为一名在人品道德修养上合格乃至优秀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

到坚守公正的原则,平等待人,秉公办事,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和

喜好来判定是非曲直。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中,正派公道是根本。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公正原则办事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在关系个

人成败得失、荣誉利益面前,能够直道而行,坚持原则,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再次,既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要做到

勤俭持家,成为忠孝表率。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为国为民做事的远大

目标,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心胸开阔,超凡脱俗,建立不朽

功业。

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不但可

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高尚的品质。在小事之中养成勤俭节

约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

就不会做出奢侈浮华的行为,而能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总之,要

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坚持在

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

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

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只要勤奋学习、自觉实践、修身立德、勤政为民才是实现

自我超越的唯一途径。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正确

对待手中的权利,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才能经得起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王家沟百园社区居委会

买买提艾力

2013年6月4日

【篇三:党员干部读书心得:《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三十年风起云涌扑面而来,八千路英雄豪杰绝尘而去。这是我在读

了《激荡三十年》后的感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

阶段。它源起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危急时刻,发端于国家领导人

举目四望后的英明决策,是十三亿人民决绝地告别贫困、追求富裕

的迫切愿望众志成城地书写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一个大国在

三十年时间从3624.1亿元向300670亿元波澜壮阔迈进的历程。在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总结、反思、表现这三十年历史的书籍、纪录片、影视剧数不胜数。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吴晓波著、中

信出版社推出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二册)。它以编年的体例,网罗大量的素材,以一个记者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忠实地记录了自1978年来每一年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年代并不久远,那些曾经在报纸上、媒体上吸引了全国经济界、企

业界、政界、市场和民间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那些耳熟能

详的人名、地名、产品名,如繁花般在眼前闪现,如群星般璀灿闪耀。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

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

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

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

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

雄的历史。

掩卷沉思,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时常回味和思考的不仅仅是纷繁

的事件和卓俊的群雄,而是以下几个问题。我想,这也是作者的高

明之处,他知道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他不以

自己的结论来圈囿别人的思想。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系统、宏观、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规律、趋

势和大局,做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会有所裨益。

一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不可否认的是:当市场的主体已经实现了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

产再到资本运营的阶段,对于经济的管理却还在计划与市场的泥淖

中拉锯。就好像两队接力赛,一队已经跑到了第三棒,另一队还在

进行一、二棒的交接。这是值得深思并需要急切加以改变的问题,

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才能说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助于解

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了发展的活力。

其次,三十年间市场主体的力量变换与博弈,是文中最为精彩的演绎。但它不是明线,明线是时间。在时光的推进中,我们看到国有

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在中华的大地上纵横捭阖、异彩纷呈。

这三大力量究竟谁优谁劣,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谁更能代表未

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更维护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更长远的利益,作

者没有

说明,我也难以做出谁是谁非的简单的两分法的结论。这个结论需

要每个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来做出。应该说,这三大力量在

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都做出了并正在做着巨大的贡献,正确地评价它

们的作用有助于借助这三方力量正确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但是,蛋

糕只有一个,而他们都想多切一点。于是,不绝于耳的就是它们各

自对对方缺陷的批驳。说白了,是利益之争,是市场份额之争。作

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明确了这些,对于那些聒噪自会作出明断。

三是改革进程中的企业家命运值得我们悲悯和关注。改革就是突破,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法律、政策的障碍。而企业家作为市场中最

有活力的人群,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能看人所不能看到的,

想人所不能想到的,处处占领高地、独得先机,这是他们的优势。

然而,法律的壁垒、政策的障碍、民众观念的落后、媒体过犹不及

的关注和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性,常常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身败名裂,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中国历史上是个抑商的国家,然而步入

全球经济、实现和平崛起、完成复兴伟业,无不需要优秀的企业家

去陌生的国度开疆辟土。因此,如何发现、培养企业家成长,使他

们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背负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性的责任感,使追逐财富、创造财富成为一种快乐、一种成就而不是万恶之源,也是一个需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的问题。

第四,核心技术始终是中国制造的软肋。技术在古代被视为奇技

淫巧,从业者“工”也被排在士、农之后,社会地位仅高于商。对于

技术的重视应该是从建国后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时开始的,但我们

的技术分层就像是中国的劳动力分层,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低端的农

民工,就是缺少中端和高端的技师和工程师。我们的宇航员实现了

太空中漫步,与老百姓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的核心技术却

没有一项是中国自己的。实践已经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引不

进的,不是我们不想要,是人家不愿给。核心技术是科研人员智慧

与心力的结晶,它需要全社会对领先技术、产品的选择和支持,更

需要科技人员沉静而不浮躁地攻关克难,还需要商家不以价格为利

器而赤膊上阵。但一项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事情,当中国的产品以其质高品优走向世界的时候,期望中国的技

术也能在自己的产品中占一点份额。

三十年急流已趟过。在新的阶段,我们还将述写新的历史。回望

《激荡三十年》,希望我们能走好今后发展的每一步,希望我们的

国家与民族如山岳般在地球上稳健崛起、平视群雄!

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

能自拔。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和财经类书籍那样充斥着冷冰冰的数字

和模型,《激荡三十年》更像是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了

血肉与灵性。人们在这三十年的历史创造进行中的所有激情与喜悦、彷徨与悲伤都深深吸引着我。

就如作者吴晓波自己所说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

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学术基础、掌握历史的经验、

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都面临空前的

考验。”任何人要想真实客观地描绘出1978年-2008年这30年来

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企业史,的确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一个拥有13亿庞大人口的大国,刚刚经历过一场文化浩劫,带着已经僵化了的计划经济,如何一步步瓦解旧的体制,打开开放的大门,建立起市场经济,逐步向着商业社会转轨,把压抑已久的生产力完

全解放出来,重现旧时的盛世,这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变革史不是那

么轻易就能描绘出来的。吴晓波很聪明,他采用了和《史记》一样

的编年体形式来书写这段不可替代,也不可能再次重复的历史。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确是令人心潮澎湃,灿烂辉煌的三十年,特别

是对于在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的历史又沉默了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着许许多多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这也是一个英雄辈

出的时代,吴晓波对这群英雄的特征描述得相当入骨:“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

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

得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