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读书笔记

美术学科读书笔记
美术学科读书笔记

美术学科读书笔记

【篇一: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一)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

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

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

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

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

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

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

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

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

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

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

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

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

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是的,以后无论在

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

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

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

小的。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二)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

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

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

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

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

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

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

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

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

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

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

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

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

怎样的?”“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

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

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

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

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

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

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

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

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

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

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

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

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三)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

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

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

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

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

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

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

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

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

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

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

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

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

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

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

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

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

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

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

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

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

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

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

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

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

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

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

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篇二: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

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

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

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

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

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

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

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

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

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

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

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

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

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

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

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

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

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

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

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

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

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

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

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

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

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

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

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

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

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

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

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

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

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

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

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

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

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

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

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

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

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

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

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

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

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

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

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

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

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

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

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

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

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

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

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

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

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

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

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

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

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

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

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

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

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

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

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

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

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

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

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

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

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

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

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以上的

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

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篇三: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

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

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

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

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

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

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

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

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

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

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

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

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课余,我还读了《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

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

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

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

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

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

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

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

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

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

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

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

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

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

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

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

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

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

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

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

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

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

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

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

育的阳光教师吧!

2013.12.1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900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读后感900字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 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 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 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

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 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 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 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

初中美术读书笔记

初中美术读书笔记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

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

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文中出现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认为很好的处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习惯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没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日后更大的问题。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表达的对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老师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难,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这样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强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学讲话时,我们可以不用厉声喝道:xx,闭嘴。尝试着说:“有

美术老师读书心得 《美术教学指南》读后感

美术老师读书心得《美术教学指南》读 后感 该书系统的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回答了美术与生活、社会需求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指出了学习者的需求,明确了艺术教育专业人士的职责。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教学、掌握学生心理。下面就从学生的角度谈一些浅显的读后感。 1、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决定权 好的课堂管理靠的不是简单的奖惩手段,良性课堂管理需要建立适度的课堂活动,以及设计、布置教室,从而制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还要设计与创造一个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尊重他人和大胆尝试的学习环境。调查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过程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他们对所学内容也会更加关注。 2、要把握学生的感知

如今美术教育领域已经将重心由“以孩子个人成长为中心”转向“学科--学习者为中心”,将美术视作一门值得学习的科目。而,每个学生的人生历程都不一样,如果不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典型感知特点,不能细致的了解学生,我们就无法领会每个学生的特质,因此就无法在美术教育中助孩子一臂之力。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特殊需求,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成功。 3、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美术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来探索有意义的主题,如关键概念、核心问题、源话题等。要达到这样的思维,需要教师通过班评价来强化,将基础概念、考核作业、标准和准则联系起来。教师要用学生所懂得的措辞来布置考核作业,用符合学生年龄的语言进行撰写或传达。除了要用良好的程序、健全的纪律、公正的惩罚应对绝大多数的管理问题,还需要用民主学习环境管理计划来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

(完整版)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读书心得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读书心得 丁瑾 此书是今年暑期培训时发的一教师用书,培训过后,被我束之高阁,这是一本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而著的书,主要内容是讲管理课堂的艺术,为了应付这次作业,我又重新拿出来翻了翻,没想到收获颇多。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缺辛劳不缺智慧,缺的只是一点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己! 其一、课堂管理收放自如 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少管理。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多参戌,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收放自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既要少给学生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范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想象空间,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要减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组织的一些缺乏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组织活动。 其二、调整好自身角色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行为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教师以平等、公平、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对话”的方式取代“问答”的管教模式,从而在管理中提升自己的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提醒自己以宽容的来对待他,理智地处理问题,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 其三、如何对待课堂中的师生矛盾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强但自控力差并且有强烈逆反心理,遇到问题时,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在平时的授课中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斗气不如斗智,让学生在冲突中也能对你心服口服。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赵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来形容此时再读此书的心情真是恰如其份。 2013年12月18日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一)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二)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3篇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3篇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美术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 《美术学科教育学》读书笔记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

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范文1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

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

美术老师读书心得《美术教学指南》读后感

美术老师读书心得《美术教学指南》读后 感 该书系统的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回答了美术与生活、社会需求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指出了学习者的需求,明确了艺术教育专业人士的职责。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教学、掌握学生心理。下面就从学生的角度谈一些浅显的读后感。 1、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决定权 好的课堂管理靠的不是简单的奖惩手段,良性课堂管理需要建立适度的课堂活动,以及设计、布置教室,从而制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还要设计与创造一个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尊重他人和大胆尝试的学习环境。调查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过程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他们对所学内容也会更加关注。 2、要把握学生的感知 如今美术教育领域已经将重心由“以孩子个人成长为中心”转向“学科--学习者为中心”,将美术视作一门值得学习的科目。而,每个学生的人生历程都不一样,如果不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典型感知特点,不能细致的了解学生,我们就无法领会每个学生的特质,因此就无法在美术教育中助孩子一臂之力。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

结合学生的特殊需求,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成功。 3、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美术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来探索有意义的主题,如关键概念、核心问题、源话题等。要达到这样的思维,需要教师通过班评价来强化,将基础概念、考核作业、标准和准则联系起来。教师要用学生所懂得的措辞来布置考核作业,用符合学生年龄的语言进行撰写或传达。除了要用良好的程序、健全的纪律、公正的惩罚应对绝大多数的管理问题,还需要用民主学习环境管理计划来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 美术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照、传授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美术的工具来洞察世界。要让学生从习以为常、安然自在的领域进入到全新的、未知的境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将自己当成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生构筑世界理解的引导者,要认真研究美术教育的特点,要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学情。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以前曾经参加过学校的一些科研活动,如《多子女家庭行为失范孩子的研究》、《语 文写意教学》等的研究,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教科研有利于 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有助于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并且在教育科研中有利于其潜在的 创造能力的发挥。同时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个案分析、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在活动中 提升自己。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教师读后感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 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 非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 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 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 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 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 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 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 最近,阅读了天宝葛兰丁的著作,感触颇多,她被推选为时代杂志的2020年最有影 响力100人之一,英雄榜第5位。对这位女博士而言,她的成功是她和家人老师朋友们的 努力的成果,不过对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我们来说,纯粹将《星星的孩子》当成励志书来读,未免太可惜了,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对我来说是理解自闭症儿童心灵的钥匙值得慢慢 思索。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 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 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 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

美术校本研修计划 三篇

美术校本研修计划三篇 计划一:美术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培训,主要以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打造课堂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全组成员坚持积极进取,加强教研与指导,真抓实干,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2、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加强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力度。 3、通过教研活动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利用现代媒体配备的优势,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经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三、培训形式: 根据学校工作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不同类型的校本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2)教育理论: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等。 (3)专业技能:如书法、国画、色彩、速写、泥塑、创作、写生等。 (4)教育科研: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等课题实验活动。通过课题培训与研讨,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应使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所需的现代教育技术,重在应用。在一般操作利用备课系统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网上教研能力和资源库建设。 计划二:美术校本研修计划 作为一名乡镇教师,特别是一名特岗教师,在小学美术新课改带来的更多、更高的标准下,深深感到自身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特别在这次国培中,我愈发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深知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亦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教育者,就要积极主动地充实、丰富、完善自我。在此前提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校的小学美术校本研修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小学美术新课标,以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来扎实小学美术老师的基本功,为小学美术校本研修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研修目标 (一)师德方面: 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争取做一名具备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对学生宽容有爱心和责任心、以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优秀教师。热爱教

美术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

美术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一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幼儿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是出国留学网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后感 王娟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读书心得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小学部王娟 2017年2月20日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心得 最近看了一本外国教育书籍《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

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

美术读书笔记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读书笔记(二)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整理的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

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着,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个人简历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工作总结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在实习之前,我迷茫过,压抑过。要成为一个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说话必会需要一定的魅力。但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众人面前说话我常会紧张,或是声音颤抖,或是说话太快。因此越接近实习,我心里越紧张。到了实习动员大会上,我们院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感受:实习,我们就是去失败的,去成功的。这句话让我释放了许多。 来到实习学校,见到穿着统一白色服装的学生,特别是第一天就听到一句很真挚的老师好,我的心里已平稳了许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个身份。也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八个星期的有着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 我任教初三级的美术。之前在学校的十节微格教学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一、基础技能课。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