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doc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交车辆调度形式的类型,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正班车车和加班车车,对于晚上运营的车辆有时也称为夜班车车。区间车是指车辆仅行驶在线路上某一客流量的高路段或高区间的一种辅助形式。

2、在现场调度时,车辆运行中因受交通阻塞等原因影响,到站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运行

时,一般可以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等方法来满足乘客需要;而当线路运营车辆有富余运力时,为了方便乘客支援运力不足的线路,

可以采用跨线行驶的方法。

3、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行车时刻表有车辆行车时刻表、车站行车时刻表和线路行车时刻表三种。

4、在现场调度时 , 由于突然情况打乱正常的行车秩时, 若要求恢复车辆的行车秩序, 则可以采取

的方法有调整车序、拉长发车、放站发车、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

5、在城市公交客流高峰时段,为了加快车辆周转,车辆在始末站停站时间,不应大于当时行

车间隔的2~3 倍(范围值)。

6、公交客流调查的方法有:问询法、观测法、填表发、凭证法和机票发等。根据观测地点不同,观测调查可以分为高断面观察法、随车观测法和驻站观测法。

7、在制订行车作业计划是,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时段一般取值为0.8~1.1 (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8、在制定行车作业计划时,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期一般取值为0.8~1.1 (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9、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作业计划是,行车人员用餐时间的安排方法有:增加劳动力的方法、增加车辆来代替用餐停驶的车辆、既不增加车辆也不增加劳

动力,用拉大行车间隔的方法来挤出用餐时间。

10 、三级调度机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组。

二、选择题

1、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路段客流差大于

等于(B)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

A .2

B 。 2~4C。 1.2~1.5D。 1.5

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A)

A.全程车

B. 区间车

C. 大站车

D. 定点定班车

3、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C);

A.行车计划是进行车辆运营调度的主要依据

B.行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客流的情况

C.运营调度要完全依据行车计划的规定

D.行车计划在实施时需要不断修正或修改

4、在运营调度的三级层次中,需要执行“贯彻执行线路行车作业计划和具体措施”职能的层

次是(C)。

A.公司调度室

B.车场调度室

C.车队调度组

4、若上行单程时间为20 分钟,上行单程行驶时间为16 分钟,下行单程时间为22 分钟,下行

单程行驶时间为16 分钟,始、末站停站时间均为 6 分钟,则周转时间定额为(D)分钟。

A . 86 分钟B。44分钟C。48分钟D。54分钟

5、当客流量由小变大时,发车的行车间隔应该(B)。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均匀穿插

D.有点变小,再由小变大

6、在制定行车计划是,若要求在一小时内发出11 各车次,车辆的周转时间为70 分钟,则最

少需要投入(C)辆车辆;

A .11 B。 12 C。13 D 。 14

7、在制定行车计划是,若要求在一小时内发出10 个车次,投入9 辆车,车辆的周转时间均为

50 分钟,则平均行车间隔为( D )分钟;

A. 6

B. 6.7

C. 5.6

D. 5

8、已知某公交线路在高峰小时(1h)内,最高路段乘客通过量为1296 人次,所用车型定员标

准为 72 人,满载率定额为 100%,周转时间为50 分钟,则在高峰小时内该线路需要配置的车辆

C )辆(结果 4 舍 5 入):

数为(

A .13

B 。 14 C。 15 D 。16

9、在我国公交车中,对于站位和座位之比(站位:座位)的要求,以下说法哪个正确? ( C )

A.市区线路大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大于长途线路;

B.市区线路小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小于长途线路;

C.市区线路大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小于长途线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若车辆仅在某种情况下在某段运营时间内上线工作,并且一日连续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一

个工作班,则这种车辆称为(B)。

A .正班车

B 。加班车C。全程车 D 。区间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正点行车?影响正点行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正点行车?( 课本 139 页 )

答:运营车辆沿线路按照规定的时间运行;外在因素:沿线道路的交通延误程度、气候条

件、公交客流变化程度;内在因素:车辆技术状况、行车人员、调度管理水平;在调查

清楚线路外部的车辆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标准的制定、执行、监督、检查、考核、奖励以及惩罚等措施,保证行车的正点。

2、试述专营权管理的特点及其优点?32

答:特点: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竞争经营客运线路的基础上,给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以专营权,让获得专营权的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使政府减少财政补贴。

优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有力扶持国有公交骨干企业、促进公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编制行车计划需要注意哪些事情?102

4、在城市公共汽(电)车的现场调度中,如何恢复行车秩序?126

答:调整车序、拉长车距、放站发车、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

5、评价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有哪些?46

答行车事故间隔里程、行车准点率、乘客换乘率、乘客平均候车率、满载率、零票交通费率

6、城市公共汽车运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52

答:方式:定线定站式、不定线定站式、不定线不定站式;特点:定线定站式:运营线路

和乘客上下车地点固定;不定线定站式:运营线路固定,乘客上下车地点可不固定;不定线不定站式:运营线路和乘客上下车地点均可不固定。

7、什么是客流调查?客流调查常用方法有哪些?66

答:客流调查:公共交通企业有目的对客流在线路、方向、时间、地点、断面上的动态分布进

行调查 - 分析。对城市居民乘车需求情况的分布资料的收集,记录和分析。

方法:问询法、观测法、填表法、凭证法、记票法。

8、如何判断城市公交线路是否采用区间车或快车的调度形式?54

9、城市公交车辆运行定额有哪些?如何确定这些定额?87

答:定额:单程时间、始末站停战时间、周转时间或周转系数、计划车容量。

如何确定:单程时间=单程行驶时间+中间站停站时间

周转时间 =起点站和终点站停站时间+上下单程时间

周转系数 =60/ 周转时间

计划车容量 =车厢定员人数+满载率定额

10、什么是城市公共汽(电)车的现场调度?现场调度有哪些具体的任务和内容?125

答:现场调度是指在运营线路的行车现场,调度人员为了使运营车辆运行与客流变化相适应,

依据行车作业计划,直接对运营车辆及有关人员下达调度指令等一系列的活动。

任务:依据行车作业计划和实际客流变化来组织线路行车

内容:恢复行车秩序、调正运力和变动行车路线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公交线路行车分为上午和下午两班,在一个工作班内冬季行车30 班,夏季行车28 班;线路驾驶员年额定工作日268 天,出勤率为92%。求该线路驾驶员的定员人数为多少?

解答:驾驶员的定员人数=365/(268*92%)*[(30+28)/2]*2=1.48*58=85.84人,取86人。

2、已知某公交线路需要在某时间段60min 内发车 9 辆,其行车间隔的平均时间为 6.7min/ 辆。若要求行车间隔取整数,则行车间隔的分配结果为6*3min, 6*7min,(记为:∑行车间隔×时间);如该时段客流分布是从低峰期向高

峰期过度,则行车间隔的排列结构: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3、在制定行车计划时,若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发出11 个车次,车辆的周转时间均为70min,则最少需要投入多少车辆?

答:周转系数=60/ 周转时间 =60/70 ≈0.857

线路车辆数(台) =最高路段单向通过量(人次/h )/ 【计划车容量(人次/h )*周转系数】=( 11*80 ) / ( 80*0.857 )=12.8, 取 13 台。

4、若在周转时间50 分钟内发出运行车辆台数13 辆,请你根据计算结果调整行车间隔值,编

制行车计划。(要求有计算过程)

答:行车间隔 (min/ 车次 )= 周转时间 / 线路车辆数 =50/13 ≈3.8 ,由于 3.8=3+0.8

Ib=[3.8+0.2]=4min

Ic=[3.8-0.8]=3min

所以调整行车间隔值为4min*11,3min*2

五、应用题

1、广州公共汽车561 路“柯子岭——车陂” ,始末站为“柯子岭”和“车陂”,安排两个站长(基层调度员)分别负责这两个始末站的调度组织工作。设该线路17:00~18:00为高峰期,行车作业方案为高峰期单程运行时间 40min,平峰期为 35min。某天编号为 001 的车辆在线运行片段如下:

(1)该车第1车次在17:15从“柯子岭”站发车开出,发车间距为 6 分钟,车辆在17:52 分钟到达终点站“火车站” ,运行是否正点?;

(2)答:否,17:15+6+40=18:01

(3)第 2 车次在 18:00 从“车陂”开出,发车间距 5 分钟,车辆在18:35 到达终点站“学校”站,运行是否正点?

(4)答:否, 18 : 00+5+35=18: 40

(5)第3车次在18:40从“柯子岭” 发车开出,发车间距为5分钟,车辆在19:20到达终点站“火车站” ,运行是否正点?。

(6)答:是,18:40+5+35=19:20

假定你是“柯子岭”站的站长(调度站务员),请你根据以上车辆(编号为001)的运行片66 段,在表中将属于你工作范围的运行记录填写清楚(不正点需注明是快或慢)。

广州第一公共汽车公司无人售票行车记录表(随车)

到站时间

车次开出站别开出时间正点情况(盖章)

时分

1 柯子岭18:01 17 时 15 分运行不正点

间距 6 分(慢)

2 车陂18:40 18 时 00 分运行不正点

间距 5 分(慢)

3 柯子岭19:20 18 时40 分运行正点

间距 5 分

2、某公交线路7:14 时线路调度员获知员计划 7:24 发车的车辆(路牌为原5)由于中途故障,估计 8:00 以后才能修复回站,而此时线路无其它车可调用。请使用抽车法修正减车后的行车

时刻。(133 页例 9-3 课本原题)

原计划减车后修正计划

路牌原计划行车时刻路牌加车修改后的行车时刻

原 1 7:00 原 1 7: 00

原 2 7:06 原 2 7:06

原 3 7:12 原 3 7:12

原 4 7:18 原 4 7:21

原 5 7:24 原 5

原 6 7:30 原 6 7:30

原 7 7:36 原 7 7:36

原 8 7:42 原 8 7:42

原 9 7:48 原 9 7:48

原 10 7:54 原 10 7: 54

3、某公交线路的原计划车辆的到站时间和行车时刻如表所示。现在预先知道线路客流与原来

相比有所增加,客流增加时刻为17:15 — 18:00 ,在该时段(即17:15 — 18:00 )内增加车辆增发 3 车次。请修改增加车辆后的行车作业计划的发车时刻,并填在表格中。(要求:计划修改后对原有车辆车序的影响尽量少,增加车次的路牌分明用“加1”、“加 2”、“加 3”来表示)

原计划加车修改后的计划

路牌原计划行车时刻路牌加车修改后的行车时刻

原 1 7:00 原 1 7: 00

原 2 7:06 原 2 7: 06

原 3 7:12 原 3 7: 12

原 4 7:18 加 1 7: 17

原 5 7:24 原 4 7: 22

原 6 7:30 原 5 7: 26

原 7 7:36 原 6 7: 30

原 8 7:42 加 2 7: 34

原 9 7:48 原 7 7: 38

原 10 7:54 原 8 7: 42

加 3 7: 47

原 9 7: 52

原 10 7: 57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 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 察其的液位高度H /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 动=H / 冲-H /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 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 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C 点全开时的流速: 393.0012.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c 全 (m/s ) 实验二:雷诺实验 1. 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和观察流态现象,列举层流和湍流临界雷诺准数的计算过程,并提供数据完整的原始数据表。 答:根据观察流态,层流临界状态时流量为90( l/h )

化工原理思考题汇总

实验五,填料塔 1.风机为什么要用旁通阀调节流量? 答:因为如果不用旁通阀,在启动风机后,风机一开动将使系统内气速突然上升可能碰坏空气转子流量计。所以要在风机启动后再通过关小旁通阀的方法调节空气流量。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吸收过程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 答:实验数据表明,相平衡常数m很小,液相阻力m/kx也很小,导致总阻力1/k y 基本上为气相阻力1/k y 所决定,或说为1/k y 所控制,称为气膜控制。 3. 在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 答:塔底的液封主要为了避免塔内气体介质的逸出,稳定塔内操作压力,保持液面高度。 填料吸收塔一波采用U形管或液封罐型液封装置。 液封装置是采用液封罐液面高度通过插入管维持设备系统内一定压力,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内或介质外泄。 U形管型液封装置是利用U形管内充满液体,依靠U形管的液封高度阻止设备系统内物料排放时不带出气体,并维持系统内一定压力。 4. 要提高氨水浓度(不改变进气浓度)有什么方法?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要提高氨水浓度,可以提高流量L,降低温度T a 吸收液浓度提高,气-液平衡关系不服从亨利定律,只能用公式 进行计算。 5. 溶剂量和气体量的多少对传质系数有什么影响?Y2如何变化(从推动力和阻力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气体量增大,操作线AB的斜率LS/GB随之减小,传质推动力亦随之减小,出口气体组成上升,吸收率减小。

实验六精馏塔 (a)在精馏操作过程中,回流温度发生波动,对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馏出物的纯度可能不高,降低塔的分离效率。 (b)在板式塔中,气体、液体在塔内流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操作现象? 答:4种:液泛,液沫夹带,漏液 网上答案:5种 a、沸点气相Δ=0 b、沸点液相Δ=1 c、气-液相 0<Δ<1 d、冷液Δ>1 e、过热蒸汽Δ<0 (c)如何判断精馏塔内的操作是否正常合理?如何判断塔内的操作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1)看显示的温度是否正常 2)塔顶温度上升至设定的80摄氏度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处于稳定状态(d) 是否精馏塔越高,产量越大? 答:否 (e)精馏塔加高能否得到无水酒精? 答:`不能, (f)结合本实验说明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进料组成和热状况、塔顶回流、全塔的物料平衡和稳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热性能,设备散热情况等 第二种答案:1.进料组份是否稳定2、塔釜加热器热源是否稳定键; 3、塔压控制是否稳定 (g)操作中加大回流比应如何进行?有何利弊? 答:加大回流比的措施,一是减少馏出液量,二是加大塔釜的加热速率和塔顶的冷凝速率. 加大回流比能提高塔顶馏出液组成xD,但能耗也随之增加。 (h)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塔顶采出率太大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时,要恢复正常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降低采出率,即减小采出量 答:降低采出率,即减少采出率. 降低回流比 (1)什么是全回流?特点? 在精馏操作中,若塔顶上升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则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全回流。全回流时的回流比R等于无穷大。此时塔顶产品为零,通常进料和塔底产品也为零,即既不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产品。显然全回流操作对实际生产是无意义的。但是全回流便于控制,因此在精馏塔的开工调试阶段及实验精馏塔中,常采用全回流操作。 (3)在精馏实验中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当出现回流现象的时候,就表示塔的操作已稳定。就可以测样液的折射率了。 (4)什么叫灵敏板?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正常操作的精馏塔当受到某一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回流比、进料组成发生波动等),全塔各板的组成发生变动,全塔的温度分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可能用测量温度的方法预示塔内组成尤其是塔顶馏出液的变化。 在一定总压下,塔顶温度是馏出液组成的直接反映。但在高纯度分离时,在塔顶(或塔底)相当高的一个塔段中温度变化极小,典型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样,当塔顶温度有了可觉察的变化,馏出液组成的波动早已超出允许的范围。以乙苯-苯乙烯在8KPa下减压

软件测试报告.doc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附件 3-2 2019 年广东公司集约化能力提升项目 软件测试报告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修改历史 日期版本号作者修改说明更改请求号2014/09/25 0.5 初稿 注释:“变更请求号”为文档正式发布后需要变更时的编号。 正式审批 角色签名(必须手签)日期备注项目经理2014/10/08

目录结构 1 简介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术语 (1) 1.4 参考资料 (1) 2 测试概述 (1) 2.1 测试环境与配置 (1) 2.2 测试内容 (1) 3 测试结果与分析 (1) 3.1 功能测试 (1) 3.1.1 测试结果 (1) 3.1.2 测试数据汇总 (2) 3.1.3 测试分析 (3) 3.1.4 测试分析图 (4) 3.2 性能测试 (5) 4 测试结论与建议 (6) 5 附录 (6)

1简介 1.1 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 2013 年广东公司集约化能力提升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 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 1.2 适用范围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3 术语 1.4 参考资料 2测试概述 2.1 测试环境与配置 序号硬件配置描述数量备注 1 数据库服务器HP Rp3440 : 2x1.0G PA-8900 生产环境应用服务器cpu,8G ram,2x73G hd 1 2.2测试内容 首先,本次主要测试主要是对需求进行验收,统计功能完成情况;其次,对于用户使用频率很高的模块进行压力测试,检验其性能能否满足高并发的要求。 3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功能测试 3.1.1 测试结果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成功的执行,并在回归测试时所有的测试用例全部通过。 测试脚本执行情况: 业务功能的测试脚本成功的执行成功,在每次build后能够顺利的执行。 测试结果: 测试案例全部执行通过;

习题与思考题 X页.doc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些?试绘图说明其特征。 2、实际金屈屮冇哪些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对金屈的性能冇何影响? 3、为什么单晶体具有乞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4、试计算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5、什么是位错?位错密度的大小对金属强度有何影响? 6、晶体在结晶时,晶核形成种类有几种?什么是变质处理? 7、置换固溶体屮,被置换的溶剂原子哪里去了? 8、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与性能上区别何在?举例说明Z。 9、解释下列名词:晶格、晶胞、晶体、晶面、晶向、晶粒、点缺陷、面缺陷、线缺陷、相、固溶强化、金属化合物、固溶体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叫结晶、过冷现象、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 2、金属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控制金属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3、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1)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 (2)浇注温度高与浇注温度低; (3)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4)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5)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4、金属铸锭通常由哪儿个晶区组成?它们的组织和性能有何特点?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 1、现有人〃两元素纟R成如图3.1所示的二元匀晶相图,试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形成二元匀晶相图的月与〃两个相元的晶格类型可以不同,但是原子大小一定相等。 (2)K合金结晶过稈中,由于固相成分随固相线变化,故己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含〃量总是高于原液相屮含〃量。 (3) M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进行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古I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都不相同,故在平衡状态下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3.答案:p= 30.04kPa =0.296atm=3.06mH2O 该压力为表压 常见错误:答成绝压 5.答案:图和推算过程略Δp=(ρHg - ρH2O) g (R1+R2)=228.4kPa 7.已知n=121 d=0.02m u=9 m/s T=313K p = 248.7 × 103 Pa M=29 g/mol 答案:(1) ρ = pM/RT = 2.77 kg/m3 q m =q vρ= n 0.785d2 u ρ =0.942 kg/s (2) q v = n 0.785d2 u = 0.343 m3/s (2) V0/V =(T0p)/(Tp0) = 2.14 q v0 =2.14 q v = 0.734 m3/s 常见错误: (1)n没有计入 (2)p0按照98.7 × 103 pa计算 8. 已知d1=0.05m d2=0.068m q v=3.33×10-3 m3/s (1)q m1= q m2 =q vρ =6.09 kg/s (2) u1= q v1/(0.785d12) =1.70 m/s u2 = q v2/(0.785d22) =0.92 m/s (3) G1 = q m1/(0.785d12) =3105 kg/m2?s G2 = q m2/(0.785d22) =1679 kg/m2?s 常见错误:直径d算错 9. 图略 q v= 0.0167 m3/s d1= 0.2m d2= 0.1m u1= 0.532m/s u2= 2.127m/s (1)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7.02×103 Pa p A-p B=0.5gρH2O +(ρCCl4-ρH2O)gR R=0.343m (2)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2.13×103 Pa p A-p B= (ρCCl4-ρH2O)gR R=0.343m 所以R没有变化 12. 图略 取高位储槽液面为1-1液面,管路出口为2-2截面,以出口为基准水平面 已知q v= 0.00139 m3/s u1= 0 m/s u2 = 1.626 m/s p1= 0(表压) p2= 9.807×103 Pa(表压) 在1-1面和2-2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Δz = 4.37m 注意:答题时出口侧的选择: 为了便于统一,建议选择出口侧为2-2面,u2为管路中流体的流速,不为0,压力为出口容器的压力,不是管路内流体压力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u,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u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测试分类及报告格式(DOC)

测试的分类 (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 Design Technique)技术一: (1)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 Design Technique)技术二: (3) (参考技术一得到的测试用例设计流程) (4) 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 Design Technique)技术一: (5) 测试策略与过程 (6) 单元测试 (6) 集成测试 (7) 系统测试 (7) 验收测试 (7) 基本要求和适用要求 (7) 测试基本方法 (7) 测试组织 (7) 选择测试技术的相对依据 (7) 测试的分类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 Design Technique)技术一: (从黑盒测试的技术来分类) 1.等价类划分(Equivalence Partitioning): 定义:分步骤的把无限的测试用例集减的很小,但过程同样有效。 目标:把可能的测试用例集缩减到可控制且仍然足以测试软件的小范围内。 分类: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特性: 严格控制测试用例的增加,减少为达到“合理测试”的某些既定目标而必须设计的其他测试用例的数量 它覆盖了大部分其他可能的测试用例。(它会告诉我们,使用或不使用这个特定的输入集合,哪些错误会被发现,哪些会被遗漏掉) 等价类覆盖率计算:等价类覆盖率=(已覆盖等价类数目/总等价类数目)*100% 优点:在有明确的条件和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等价类划分技术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测试数据和组合,以减少冗余的测试用例 2.边界值分析(Boundary Value Analysis): 定义:通过分析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并取值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的一种黑盒测试。 包含:边界条件、次边界条件(有些边界在软件内部,最终用户几乎看不到,但是软件测试

习题和思考题.doc

第一章 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 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 2.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二章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3.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4.清你在阅读了本章以后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提出新的补充. 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观点是学习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你是否能提出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说明这一问题。 第三章 1.举2?3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籽光学显微镜? 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 第四章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何谓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1.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5.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务有何功能? 6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 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3.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5.比较组成型的外排途径和调节型外排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6.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务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7.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测试计划.doc(20201206172049).docx

测试计划 篇一:测试计划模板 测试计划中所有测试方法和模块已经执行通过所有的测试案例已经执行过 所有的重要等级为1/2 的Bug 已经解决并由测试验证 第2 章项目背景 2.1 测试范围 说明本计划涵盖的测试范围,比如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通常 说明什么是要测试的,什么是不要测试的是非常重要的。明确规定这些问题后,测试人员对该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简要地列出测试对象中将接受测试或将不接受测试的那些性能和功能。 (2)如果在编写此文档的过程中作出的某些假设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则列出所有这些假设。 (3)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4)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提示和技巧: 需要测试和特别注意测试那些部分?测试是否专么针对与某些问题的解决哪些部分不需要测试,为什么?哪些部分需要推迟测试,为什么是否要验证每个模块的稳定性?测试的优先级和先后顺序 2.2 测试目标 系统目标对测试人员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测试项目负责人应积极与系统 设计人员或开发人员沟通,以取得相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知道系统是做什么并且帮助项目 实现这种目标。在计划中包括系统视图和目标后,要确保所有的测试人员都知道项目和系统 的目标。通常情况下项目计划都是模糊的。模糊的目标必须通过成员的努力转换成可衡量 和实现的东西。没有固定的视图和目标,你将无法完成部分任务。而且,你会发现很难将对 产品的认识向别人转述。 2.3 联系方式 列出项目参与人员的职务、姓名、E-mail 和电话。 篇二:测试计划范本 XXXX 测试计划 Document Date Version P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455572773.html,xxxx 测试计划2010-2-4 1.0 第 1 页 Passing on and copying of this document, use and communication of its contents not permitted without written 文档基本信息 修订历史记录 文档审批信息 (A- 添加,M- 修改,D-删除) Document Date Version P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455572773.html,xxxx 测试计划2010-2-4 1.0 第 2 页 Passing on and copying of this document, use and communication of its contents not permitted without written 目录 1

神经病学思考题.doc

思考题: 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 ,Ⅻ)、感觉神经(Ⅰ,Ⅱ ,Ⅷ)、混合神经(Ⅴ ,Ⅶ ,Ⅸ ,Ⅹ)。有些脑神经(Ⅲ ,Ⅶ ,Ⅸ ,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 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 ,继之症状加重 ,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 ,眼球外斜 ,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 ,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 ,头向健侧歪斜。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 ,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 ,伴有复视 ,下楼时复视明显 ,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头呈特殊位 ,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 ,不能外展 ,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 ,性质剧烈 ,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 ,持续数秒至1~2分钟 ,突发突停 ,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 ,称为“痛性抽搐”。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 ,发作间隔时间较长 ,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 ,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 ,受累的肌肉可萎缩。咀嚼肌力弱 ,患者常述咬食无力 ,咀嚼困难 ,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 ,额纹消失或表浅 ,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面颊部被牵向健侧 ,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 ,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 ,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 ,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2、面肌痉挛 Ⅷ、前庭蜗神经:蜗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和耳鸣,前庭神经损害: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饮水反呛 ,咽反射消失。舌咽神经受刺激时 ,可出现舌咽神经痛。 Ⅺ副神经:一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 ,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 ,患侧下垂并耸肩无力。双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患者头前屈无力 ,直立困难 ,多呈后仰位 ,仰卧时不能抬头 Ⅻ舌下神经:.单纯周围性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性舌下神经麻痹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病侧舌肌萎缩;两侧舌下神经麻痹则舌肌完全瘫痪舌位于口腔底不能外伸并有言语吞咽困难 3.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及咽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是什么?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意义:该传到路径上的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调节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临床意义:调节反射缓慢见于艾迪瞳孔,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几乎消失,调节反射缓慢出现和缓慢消失。调节反射消失(1)伴随上眼睑下垂:可能存在动眼神经病变;(2)无下眼睑下垂:可见于应用散瞳药物后。角膜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眼支,传出神经为面神经。临床意义: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下颌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有三叉神经,且传出神经还有舌咽神经。。临床意义:下颌反射亢进说明支配舌咽神经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多见于假性球麻痹。咽反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咽反射消失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4.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出现哪些视野障碍?临床意义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视野缺损;癔症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正中病变,可出现双眼颞厕偏盲,如垂体瘤等压迫;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如基底节区脑血管病。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现象限盲,如视辐射颞叶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如颞叶后部肿瘤。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如顶叶肿瘤。5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皮质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一侧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存在黄斑回避现象。 5.瞳孔的神经支配有哪些?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瞳孔的神经支配: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和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3外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可伴有复视。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糖尿病等。 6.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核性感觉障碍及三叉神经完全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 2.核性感觉障碍:(1)分离型感觉障碍A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痛、温觉消失。B。主核—同侧面部的触觉障碍。C.—三叉神经中脑核---同侧面部的深感觉障碍。(2)感觉障碍分布特点“葱皮样”。A.上端病变—同侧面中心痛、温觉障碍。B.下端病变—面部之周边出现痛、温觉障碍。。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时,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3.三叉神经完全型损害

力学测试doc.

一判断题(在括号中写汉字“错”,“对”)(50) 1、只要两个质点的质量相同、作用力相同.则它们运动规律相同( ),运动轨迹相同( ),运动速度相同()运动加速度相同( )。 2、内力不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但可改变质点系内质点的动量。( ) 3、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加速度,在该两点连线上投影相等的必要充分条件是平面图形的角速度等于零( ) 4、系统的广义坐标数并一定总是等于系统的自由度数。 ( ) 5、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矢量相等的条件是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为零() 6、质点系的动量在一端时间内的变化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在该段时间内的冲量的矢量和() 7、质点动能的微分等于作用于质点上的力的元功() 8、平面运动的研究是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因此泛称平面图形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实质上就是刚体转动部分的绝对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 9、质点系对某固定点(或固定轴)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的动量对该点(或轴)的矩( )。质点系所受外力对某点(或轴)之矩恒为零,则质点系对该点(或 轴)动量矩不变( )。 10、两自由质点,仅其运动微分方程相同,还不能肯定其运动规律相同。() 11、变力的冲量等于零时,变力F 必为零。( ) 12、不论什么物体,其重心和形心总是在同一个点上。 ( ) 13、如果质点系所受到的力对某点(或轴)的矩恒为零,则质点系对该点(或轴)的动量矩保持不变,这就是质点系的动量矩守恒定律() 14、如果知道定轴转动刚体上某点法向加速度,就可以求得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的大小和转向() 15、广义坐标不能在动参考系中选取。 ( ) 16、已知自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就一定可以求出作用于质点上的力( 对 )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就一定能确定质点的运动方程( ) 17、质点的运动方向—定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质点在常力的作用下— 定作直线运动( )。 18、平面运动刚体上任意两点A、B 的速度,在垂直于AB 连线的直线上的投影相等。( ) 19、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两种分析方法中,动坐标系的运动可以是任何一种刚体运动( ) 20、—个质点的速度越大,该瞬时它所受到的作用力越大( )。 21、变力的冲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就越长。( ) 22、点在运动过程中,若速度大小等于常量,则加速度必然等于零 ( ) 23、点作匀速运动中,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 24、质点系动量的方向,就是外力主矢的方向。( ) 25、外力偶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 ) 26、点作曲线运动时,位移是矢量,点做直线运动时,位移不是矢量() 27、在实际问题中,只存在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的情况,不存在加速度不为零而速度为零的情况() 29、一个刚体若动量为零,该刚体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0、平面图形上如已知此瞬时两点的速度为零,则此平面图形的瞬时角速度和瞬

发动机思考题DOC

燃气涡轮发动机相关概念 1. 为什么说航空燃气轮机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 答:燃气涡轮发动机是将燃油燃烧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因为它是由高速流过发动机的燃气对发动机的反作用力来推动飞机运动的一种热机. 2. 简单叙述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答:燃气涡轮发动机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组成。 工作原理: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以空气作为工质。进气道将所需的外界空气以最小的流动损失顺利地引入发动机,压气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做功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高压空气在燃烧室内和燃油混合,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的燃气首先在涡轮内膨胀,将燃气的部分焓转变为机械能,推动涡轮旋转,去带动压气机然后燃气在喷管内继续膨胀,加速燃气,提高燃气速度,使燃气以较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推力。 3. 燃气涡轮发动机分为哪几种?它们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上有什么明显区别 燃气涡轮发动机分为涡喷、涡扇、涡桨、涡轴四种。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由燃气轮机和螺旋桨组成,在他们之间还安排 了一个减速器。工作原理:空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压气机;压气机以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做功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高压空气在燃烧室内和燃油混合,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的燃气在涡轮内膨胀,推动涡轮旋转输出功去带动压气机和螺旋桨,大量的空气流过旋转地螺旋桨,其速度有一定的增加,使螺旋桨产生相当大的拉力;气体流过发动机,产生反作用力。 如果燃气发生器后的燃气可用能全部用于驱动动力涡轮而不产生推力,则燃气涡轮发动机成为涡轮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轴上的功率可以用来带动直升机的旋翼。 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由进气道、风扇、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和喷管组成。 4. 什么是EGT ,为什么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控参数? 答:EGT 是发动机排气温度。 原因:1、EGT 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参数涡轮前总温的高低 2、EGT 的变化反映了发动机性能的变化;3、EGT 的变化反应发动机的故障。 5. 什么是涡喷发动机理想循环最佳增压比? 答:当加热比一定的时候,使理想循环功达到最大值的增压比是涡喷发动机的理想循环最佳增压比。 6. 发动机热效率、推进效率、总效率三者定义以及其关系 发动机的热效率:在循环中加入的热能有多少转变为机械能, 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发动机的推进功率与单位时间流过发动机气体动能增量的比值, 总效率:推进功率与单位时间进入燃烧室的燃油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总效率 7. 燃油消耗率sfc 定义及表达式 答:产生单位推力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称为燃油消耗率。F q sfc f m ,3600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

化工原理第二版 第1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 *)/(P A *-P B *)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 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 5H 12 )和正己烷(C 6 H 14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 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C 5H 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 6H 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 5H 12 (A)和C 6 H 14 (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 1.3kPa 查得P A *=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