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2)(有答案)

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2)(有答案)
15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2)(有答案)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约2分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qìlǎn mǐn

⒉根据朗读,填空:

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②悲天悯人

③如释重负④无入而不自得

①不得志

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设计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插入画面)。(约23分钟)

(当场明确目标,先给10分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给5分钟进行学生讨论,接下来教师再用8分钟进行讲解。)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又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再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此外还有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

⒐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示:留意表明文意过渡、转折的标志性词语或语句,如“翻过来看”、“然则”等。

明确: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五、课外作业,根据下列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作答:

(第二课时,课堂上讲评归纳)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c、曾子:任重而道远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

第二课时

一、对课文重点语段的赏析。(约15分钟)

(①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第3、4段,约5分钟;②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③教师加以分析讲述,约4分钟;④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第二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的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最乐”的具体内涵,从而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二、知识归纳和复习、练习。(约20分钟)

(10、11题教师先归纳后,放幻灯片,约4分钟)

⒑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⒒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⒓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本题教师先放幻灯片,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约7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基本完成后,再放幻灯片,参考答案,教师需就学生较困惑的问题进行引导约4分钟)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划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参考答案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迁移。(约15分钟)

(第一课时后,可先作为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相关材料,此时进行交流,幻灯的内容作为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c、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

①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②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得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四、课外作业

(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找时间或下一课时进行讲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⑴—⑺题。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答案很清楚。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是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斗观

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

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是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选文有改动)

⑴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②恶劣.()

⑵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⑷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⑸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⑹文章第③段中“丰厚的回报”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想,简要回答。

⑺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⑴①ài,② liè。

⑵大力宏扬奋斗精神。

⑶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⑸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⑹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国家人民的肯定和尊重。

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合理,句式相仿即可。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背景链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3、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 (4)论点与论题 ①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②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③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5)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huì) 缠.着(chán) 契.约(qì) 招lǎn(揽) 循.环(xún) xiè(卸)却监dū(督) 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心安(理)得: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南京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 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一幅”改为“一张”。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许多细丝”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4.(北海中考)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梁启超(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设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6.(武威中考改编)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学校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搜集材料 材料一至材料六是组内同学搜集的,请你从所学过的知识中挖掘一则与河西走廊有关的材料,作为材料七。 材料一: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契 (qì )约揽 ( lǎn ) 大抵( d ǐ)悲天悯 ( mǐn )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 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复习过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重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教案

15最苦与最乐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分层训练(新人教版)

最苦与最乐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坟墓.(mù) 赔.礼(péi) 海阔.天空(kuò) B.契.约(qiè) 卸.却(xiè) 悲天悯.人(mǐn) C.循.环(xún) 恩慧.(huì) 揽.在身上(lǎn) D.检督.(dū) 纵.然(zòng) 如释.重负(s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 B.通信行业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通信频道采访时指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任重道远 ....。 C.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 ....,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排比) ②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引用) ③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对偶) ④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反问) ⑤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对比、对偶) 4.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①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②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 (1)句①语序不当,应改为:父亲的那句“吃苦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 (2)句②成分残缺,应改为: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任务】 1.掌握“恩惠、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 2.掌握“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 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 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储备】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 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 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3)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含答案

15最苦与最乐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缠.着()契.约() 招lǎn() 循.环( ) xiè()却监dū() 死而后yǐ()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 (2)任重(道)远: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 3.(南京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 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改为。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4.(北海中考)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 级下册) 1.易错字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凡属(fán)纵然(zòng)循环(xún) 2.多音字 乐 几 还 观 佛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失意指不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不得志。“失意”侧重不得志。不得志是“失意”。 心理的期待落空是“失望”。 失望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失望”侧重心理的期待落空。 达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达观”侧重看得开。看得开是“达观”。

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是“乐观”。 乐观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乐观”侧重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 5.词语释义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监督:察看并监督。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苦海: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困苦的环境。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失意:不得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游览了白塔、钓鱼台、五亭桥和很多风景点。 B.旅鼠不去大量繁殖,就可以不避免这种悲剧。 C.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估计,使用汽油和柴油,每年都导致3万名美国死亡。 D.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经过长久实践的检验,而是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 2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它被公认为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六十岁。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像寡人、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垂询、尊君、贤侄、家慈、足下等是敬称,而“若屈伸呼吸”中的“若”则只是一般的第二人称代词。 D.我们这学期学的《皇帝的新装》《女娲补天》《蚊子和狮子》等童话故事都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增长智慧。 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doc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整体结构 【课前积累】 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 __________, 别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曾参与过“戊 戌变法”。本文选自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揽() 悲天悯人()卸却() 3.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课上突破】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5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课后提高】 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 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 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 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 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课后反思】 第11课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和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15、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4、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 1、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2、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作者情况。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

《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本文写作于1922年九月,作者当时在清华学校兼课,作为一位曾经领导过维新运动的领袖,作者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自学检测一: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几句话是()的名言。 2、梁启超,字(),号(),别号(),近代()、 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变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是清末最优秀的学者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优秀人物,其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等。 任务二:学习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lǎn()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2)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 心便时时刻刻监dū()在后头。 (3)这种苦乐xún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4)古语说得好,rú shì zhòng fù();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5)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hǎi kuò tiān kōng (),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6)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 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 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 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 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 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蓝天才能成为生活常态? B.在这场英超比赛中,曼联在主场3∶0战胜了斯托克城。赛后林加德说:“这场比赛让人如释重负。” C.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7、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8、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2)

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约2分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qìlǎn mǐn ⒉根据朗读,填空: 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②悲天悯人 ③如释重负④无入而不自得 ①不得志 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设计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插入画面)。(约23分钟) (当场明确目标,先给10分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给5分钟进行学生讨论,接下来教师再用8分钟进行讲解。)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又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再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 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 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 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 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 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排比) 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 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练: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部编含答案】

15* 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困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xián)②悲天悯.人(mǐn)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毫”改为“豪”②“缆”改为“揽”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 ....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 ....,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 ....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 ....的胸怀。 (解析:A项“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语意重复。)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 关系不大。 (解析:B项根据文中的“又说”“还说”两词,可知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做论据。) 5.学完本文,大家都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有人根据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下联:匹夫,[示例]责任关天下之兴亡 (3)有的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你怎样看? [示例]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第11课最苦与最乐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契q?: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在1898年至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以上刊物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梁启超思想发展最闪光的时期。

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 (2)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 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实用文档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实用文档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实用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