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论文

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论文
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论文

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论文

摘要:时政新闻占据了新闻类型的半壁江山,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与工作会主动关注时政新闻。时事政治素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把川北医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大学生关注新闻的现状,调查目前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使现在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重视度提高,并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能够更多的关注时政新闻。

关键词: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情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信息化要求会越来越高。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的获取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人们生活在社会,就要了解国内、国际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大学生就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为此,调查大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很有必要。另外,获取时政新闻的途径非常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最常用的获取途径,进而希望以此发展信息传播途径,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是以我校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中不同系别的120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己团队设计的问卷来作为调查媒介。此问卷包括32道题,其中31道单项(不定项)选择,1道开放式问题。1200份问卷,三个年级各400份,由团队队友分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1 周洋感谢门事件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运动会上,孙琳琳被淘汰、王濛被判罚犯规出局,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国队只剩下周洋一人。绝对的孤军奋战,周洋身旁站着的是三位韩国名将,还有四名强劲对手的夹击,但笑傲群雄的是周洋,她勇夺冠军。当记者让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表示应该“感谢父母”。然而,2010年3月15日,体育总局的于副局长对周洋的获奖感言提出批评,强调“必须先感谢国家,然后才能感谢父母,顺序不能变”。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并迅速形成“挺周派”“挺于派”…… 2 温家宝总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在报告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 3 低碳生活生活时尚 话题一:2010年3月28日,《楚天都市报》携手武汉植物园“走进社区,寻找低碳达人”,一走进夏汉华阿姨的家,马上被沙发、桌椅上精巧床垫、毛毯吸引住了,这些质感柔软舒适,式样新潮的物件都是废旧毛线织成的。夏汉华还有一绝话:将废旧布头做成马甲、牛仔裤。“这些都是花一二元钱买的布头,如今我的女儿、女婿都穿我用布头做的衣服。你们看,这是我用老公穿不了的毛呢裤子改的马甲。”夏汉华开心地说,她正在学习怎么做男装,要给老伴亲手做一件“温暖牌”衣服。 话题二:2010年3月27日,随州市广电公司的胡定峰和王云云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减碳婚礼。胡定峰带领100余名车友骑着自行车迎娶新娘。 话题三:浙江省永康县一个开照相馆的人叫卢广,他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了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令人痛心的“不和谐”画面,引起了全中国人们的关注。从2005年开始,这个“不务正业”的照相馆的“老板”用了5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拍摄《中国污染》的专题片。五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污染地区。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以及海河,触目惊心的污染刺痛了读者的心灵。内蒙古乌海地区北山村的污染,引起了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注意。政府为村民安装了清洁的自来水。河南爱滋病村的生存状况,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第一次认真地开展爱滋病的防治与政府救治工作。中国黄海沿岸有许多防毒面具的出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痛下决心,关闭众多化工企业,努力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卢广在拍摄《中国污染》专题片时,遭到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扰和责骂,甚至是责罚。但是他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从来没有放弃过。2009年10月,卢广的系列作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文系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担当着传播新闻任务的记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职业道德的缺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新闻记者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滥用职权进行媒介审判这五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媒体竞争激烈、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行业相关法治建设的不完善、行业管理存在漏洞、新闻记者专业训练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闻批评体系、培养记者的道德素养、加强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教育、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这些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解决方法

Analysis problems on the current Chinese reporter literacy and Provide Solution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press has been vigorou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lay with the task of dissemination of news reporters in the news dissemination proces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journalists,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knowledge structure, imperfect, journalists the absence of the spirit of humane care, abuse of power in these five areas of the media tr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e highly competitive media,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 the news industry rule of law is imperfect, industry management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journalists to be upgrad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reporter asked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ess criticism, develop the moral qualities of the reporter,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journalists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unishment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to resolve the issue. KEY WORDS:Journalists; Professionalism; Solution

时政材料作文范例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时政材料作文范例 篇一:高考时事材料作文写作参考(整理精校版) 高考时事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作文辅导 0608 1625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的千年一遇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地震发生后,国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广大国民立即表现极大的善意同情。中国政府也迅速派 出救援队伍赶赴日本,广大民众也救助热情高涨。有网友在网上发帖:那不是地震,是南京城三十万的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 有网友说日本人在地震前非常从容淡定,和国人比起,表现出极高的素质,日 本人简直就是现代文明的化身。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作此题可以从国人的三种 不同态度切入,针对现象,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注意要从主流价值观方面去 考虑,不要有过 激的思想和言论。 角度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大义,大爱无疆。日本的地震是人道主义 灾难,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过去,我们必须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给予援助, 唯有如此,才彰显一个民族的大局意识,大爱风范,世界才可以变成美好的人间。

角度二:日本人应该痛定思痛,但所谓的“报应”也不是我们幸灾乐祸的理由。天灾是大自然和人类的事情,不论发生在任何国度都是人类的不幸,我们应当 理性应对相互支援,因为天灾不是政治战争,要看到天灾受难的多是善良的老 百姓。 角度三:任何一种褒扬和贬斥都不能以丧失民族气节为代价。日本人固然表现 出从容和淡定,但国人在灾难前表现出的不畏苦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也是 有目共睹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值得肯定的,但以损抑自己的骨气和精神为代 价却是不可取的,而且是有害的。 篇二: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江西省赣县中学陈章铭 摘要:近年来,材料作文已经慢慢取代了话题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主角,而材料作文中的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却占据了材料作文中的重要地位,而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关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历年的 高考作文中, 它成不少考生绊脚石。本文就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做些 个人的探讨,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就事论事就事析理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统计共17道作文题中,201X年、201X年和201X年中材料作文分别是6道、6道和8道,由 此可见,材料作文占据了重要的舞台,材料作文成为命题者的新宠。而材料作 文中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09年辽宁卷对“明星代言”的看法, 09年江西卷对蔡铭超拍下兽首的看法,201X年全国卷Ⅱ“代买彩票 中大奖,你怎么做”和201X年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金牌”的看法的 材料作文。 那么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时事新闻类材料?时事新闻类材料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所谓时事新闻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时事政治中的新闻或 社会热点材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关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发生并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2、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人们对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 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作文引导语上往往有“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你 对此有何看法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见解或看法”这样的提示话语。比如:201X 年江西卷,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二、时事新闻类材料和一般故事类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 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1829)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 二、课程内容 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报刊的政论传统,为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报纸评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季鸾主编的《大公报》及所写的评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芸生,曾任《大公报》社社长,是一个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与受人尊敬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领导了《大公报》香港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大公报》社社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范长江,著名记者,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先后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拓,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领导工作,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一生写过大量政论、杂文和新闻报道。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诗人、书法家和古文物收藏鉴赏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三、考核知识点

大学生对时事了解情况的调查总结

关于大学生对时事了解情况的调查总结 第十二小组上周,我们小组成员在组长许超同学的组织下,在曾暾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对100名同学就关于大学生对时事了解情况展开了调查。我们的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何种时事类型的了解;二是对时事的兴趣以及对时事的关注程度。 一,以问卷的形式在同学中展开调查 我们的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何种时事类型的了解;二是对时事的兴趣以及对时事的关注程度。调查的对象均为在校学生,各个学院的同学都有,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男生对时政以及体育类新闻的关注度比较高,而女生更倾向于关注娱乐类时事。 2.专业方向与对时事的了解关心程度无太大关系。 3.有69%的同学表示对现在的社会热点(反日游行,钓鱼岛问题,各类娱乐新闻)有大致的了解,仅有4%的同学表示对时事完全不关心。然而能够持续关注时事的同学却不多,仅有17%的学生表示经常因为一个新闻而追踪持续关注,而大部分的同学(62%)都选择了偶尔关注。 4.关心时事的理由各不相同,较多比例的同学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同时有33%的同学认为关注时事可以帮助自己放松心情,打发时间,并且还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 5.同学们不关心时事的理由则大多是时事政治过于枯燥,甚至是无聊。20%的同学则认为时事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而且学习也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当然有些同学还认为是因为时事的政治透明度不够高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关系时政。 6.了解时事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一部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主流报纸对大学生仍然有较大的影响,但网络影响占的比例增大,境外网络信息虽然比较低,但其对阅读者的思想影响力不可小视,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课堂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在下降。 7.对于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相互之间讨论时事政治时是否经常带有偏激的个人看法,大部分同学给出的答复是偶尔的,而有28%的同学表示他们从来都是客观理性的讨论时事政治,从来不会带有偏激的个人看法。 二,针对调查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关注时事,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建议学校的相关社团应该就此问题加大对时政的宣传力度,让同学们更加关注时事。比如说学校里的广播站,可以向同学们广播更多的时事内容,时事热点。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多的有效途径来接收。 三,针对小组调查过程中的反省与总结 此次关于大学生对时事了解的调查,我们小组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方式:我们小组采用了问卷式调查。在被调查的100位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还是相当积极的参与了我们的调查,并且非常认真地填写了问卷。 2.调查人数与范围:此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所以调查的结果并没有性别上的偏差。但是被调查的同学基本集中在化生学院与土建学院11级的学生。 3.值得我们反省与思考的地方:我们调查问卷上的问题所涉及到的方面并不够广泛,,问题的深度不够,同时仅有的100份问卷所出的结果并不具有说服力,不够有力度。而且,由于被调查的同学并非是平均分布在每个学院,因此依据此次的调查结果并不能和很好的得出学生对时事的了解情况与其所在专业是否有关

关于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程度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大 学 生 关 注 时 政 情 况 姓名:聂鸿昌

学号:29 关于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程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现在大学生对商界名流和娱乐界时刻表达着自己的迷恋于热忱,关注着他们的动态,只要稍提到即可娓娓道来,可又有多少大学生在关注着国家的处境、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的程度。除了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外,多了解国家目前发展状况,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内外台式,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只有关心时事,知道国家在目前和以后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国家发展的趋势,掌握国际发展动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多做贡献,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二、调查目的 1、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国家、时事政治的关注情况,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大学生关注时政的方式途径。 三、调查方式 1、调查对象: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2015建筑工程系 2、资料收集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发放给本专业随机30名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问:你的性别: A、男 B、女 分析:由于属于理工专业,男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此次调查中男生较多。 2、问:你会主动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 分析: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选择几乎不的同学占大多数,而经常主动关注的仅占13%,正如前言中所说,当代大学生沉迷于娱乐新闻等不能获得实质性思想政治提高的信息中,通过此次小范围调查,更加凸显出当代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漠不关心。国家是我们每一个公民最大范围的家,如果连自己所依赖的家都没有办法去主动了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时事新闻热点作文素材

【一】直播乱象频出何时能休 出现的直播乱象,恐怕不能以当事人觉得“好玩”、平台方疏于管理之类的言论来掩盖。 近日,有媒体报道,尽管“网络直播月入百万元”已被证实是个例,但仍有不少人希望通过网络直播一夜成名,其中不乏未成年人。记者调查发现,总体来看,一些知名直播平台有相对严格的认证审核程序,未满18周岁的申请者无法进行直播。不过,仍有不少直播平台的认证门槛较低,没有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直播间里也不乏低俗内容。 【二】爱衣墙只有善心善意还不够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近日,第一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目前由广州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后的市民捐赠衣物。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起源于国外的爱心衣物墙活动,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在城市街道的墙面,钉上一些钉钩,让过路人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捐出,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选择合适的穿上带走。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停放在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行人和机动车道、小区绿化带、盲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交通问题,应当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如果尺度过大过死,可能会被诟病因噎废食,影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专车那样;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个街道会被废铜烂铁的单车占据,有一天交通会被无序行驶的单车阻塞。 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骑行,除了违反行政法规外,在民法层面上,便是一种违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尤其在约束和监督机制欠缺的共享单车模式下,一般违约和侵权行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骑行者最基本法律素养的表现之一。 【二】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实现“网络文学+”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 、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①为何不未雨绸缪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感慨)——启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概引)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纽约太阳报》采访部的主任约翰·B·博加特提出的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最终定义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

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名记者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名记者研究 小组名称:Thinkers成员:谭琛张魏邵旖涵贺霞于磊 学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指导教师:肖峰 评阅人:肖峰

名记者研究之吕岩松——在战火中用生命换新闻 摘要吕岩松,现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记者)。1967年1月14日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91年至1993年任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记者;1996年至2000年初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2000年底至2001年底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2002年6月起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了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荣誉奖项——范长江新闻奖。 透过吕岩松的一生,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对当今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吕岩松战地记者新闻专业主义 派驻莫斯科工作期间,吕岩松参与报道了“八〃一九政变”、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美签署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并独家采访了叶利钦。回国后担任时政记者,撰写了数十篇国际评论文章,并组织了一些重大专题报道,多次获奖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表扬。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中国新闻记者极不友好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科索沃战争期间,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中国记者为发展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袭击后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纵观吕岩松的记者生涯,他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得益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①。具体说来,是以下要素成就了吕岩松。 一、坚持新闻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新闻理想,则是指导一个记者做出公正、客观报道的行为指南。崇高的新闻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有益的新闻资讯。 吕岩松是1996年5月出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记者的。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大楼被袭击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来。他出来第一件事,就将消息通过手机

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对时事新闻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序号: 编码: 20XX年“刘鼎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关于大学生对时事新闻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院系名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以XX大学为个案研究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篇二:大学生新闻关注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新闻关注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新闻关注度调查报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自身的发展,关心时事新闻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世界格局,社会状况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时关注。了解国际与国内政治格局、经济走向、文化发展,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潮流,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多多关心时事新闻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 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这种选择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尽管大学生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甚至炒作的热点,但大学生获取新闻的渠道并不如现代人们想的那么畅通,距离媒体传播的新闻还很远。这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媒体时代”似乎很不相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关心国事天下事,然而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可以说获取新闻途径是一个大学生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关键导火索,是大学生对于新闻时事关注程度的体现,那么如何能培养自己获取并且更

时事作文素材

作文时事类素材 一、布什遭“鞋弹”袭击 美国上任总统布什在2008年12月14日,离自己还有37天即将卸任之际突访了伊拉克,他此次秘密的告别之旅虽然没有遇到恐怖袭击,却意外地遭到“鞋弹”袭击。巴格达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布什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位领导人刚握完手,台下一名记者突然跳起,将自己脚上的两只鞋子脱下,连续向布什砸去。布什迅速低下头躲闪。第一只鞋从他的头上飞过,第二只鞋也没能命中,重重地砸在了他身后的美国国旗上,台下顿时一阵混乱。后来虽然没有伤及本身,但是开创了美国总统历史以来的一个最大笑话。向他连扔两只鞋的当地记者蒙塔兹?扎伊迪也成了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英雄,成了受美国欺压的世界上所有难兄难弟国家人民的心灵上的 楷模。这名“袭击”布什的记者名叫穆塔达尔.宰迪,是伊拉克当地一家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受袭布什开玩笑:“闪躲是我的强项,”布什说:“这件事没有让我感到不安,如果你们希望知道,他扔的是一双10

号鞋。”他说不清楚此人为何攻击他,但他并不感到受到威胁。 点评:“鞋弹”效应反映出的是全世界人民对布什总统主导制定的伊拉克政策的不满,这是真实的民意,为政者顺应民心,才能留下良好口碑。当然,布什总统的幽默也给了全世界的人民一个全新的形象,一个国家在如此情景只之下,尚能幽默调侃并强调“不介怀”,也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和平民作风。 适用话题(命题):民意、为政者的形象等 二、张海超“开胸验肺” 新密市一企业工人张海超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 点评:张海超“开胸验肺”之举像一把利刃,戳进了我们安全监查机制的软肋,它说明,与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软弱无力。虽然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已经证明,对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今天,中国的报业被一片浮华和喧嚣所笼罩,各地的报纸在集团化、产业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品种在扩大,发行量在飙升,资产在增长,势力在膨胀。但是,当我们面对似乎在新闻改革大潮中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的报纸问道,“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得出的结论难免会揭露出中国报业“茁壮成长”的表象下隐藏的孱弱与内伤。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人言,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报业的成功可以用什么来做注脚呢,是越盖越气派的大楼?是越来越惊人的广告收入?是越来越庞大的集团规模?最基本、最关键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办一张够份量的报纸,有一批名记者、名作品吧! 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回到另一个问题上,就是界定名记者的标准是什么。许多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记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界定名记者,往往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具备极强的专业主义精神,作品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等。但是如果把“名记者”这一概念放回到最简单的意义层面去感知,那么名记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认可。“名”的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此。真正的名记者是像法拉奇、李普曼那样的记者,他们不仅在本国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和追捧,而且,影响力超出了国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可见,“名记者”是一个“自下而上”由读者给予的肯定和荣誉,而不是“自上而下”由权威授予的头衔和光环。用这种第一标准来衡量,近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者中恐怕没有几人有资格承担“名记者”的称谓。 回顾新闻史,中国的报业并不是一向都出不了名记者;在报业初创、国家危难的时候,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在浩劫过去、重整报业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名记者。尤其是黄远生、范长江、邹韬奋、张季鸾、邵飘萍等不仅留下的一批传世名作,而且终其一生服务于新闻事业。有人曾经撰文讨论过中国的名记者群现象,指出中国新闻史上出现的四次大规模的名记者群:第一次是维新变法期间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第二次是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期间的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第三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纸周围的张季鸾、范长江等人,第四次是忠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一代代名记者,如穆青、金凤等人。【1】 但是,似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就出现的“青黄不接”的局面。报业发达了,读者群扩大了,氛围宽松了,舞台广阔了,名记者却难以寻觅了。也许,我们这样讲的时候,有人会提到艾丰、提到郭龄春,甚至提到电视业的水均益、白岩松、吴小莉等人。但是,这些人中有的仅仅是新闻圈内的名记者,不为普通读者所知;有的与其说是名记者,不如说的“明星记者”,因为

大学生时事关注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时事关注调查报告 21世纪是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而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归根到底还是对于人才的培养。为了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加强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时政的关心。为 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情况,我们小组对部分在宁高 校的104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对于 原因的综合分析,为研究现在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程度提供了有力 证据。 一、对当代大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104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抽样的56位女生之中有 53.85%的人经常关心时事政治,在抽样的48位男生之中有46.15% 的人经常关心时事政治。其中关注时事的同学中,大一学生占85。 58%,大二学生占9.62%,大三学生占的比例最少,只有4.81%。在 有效填写的104人次中,每天一次关注时事的人有39人,每周一到 两次的人有34人,每周三到四次关注时事的人有19人,从不关心 的人有12人。并且,关注时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此关注通过多 选题得出结论),有49.04%的人选择用电脑关注,96.15%的人通过 手机关注时事,6.73%的人通过报纸关注时事,12.5%的人通过书刊 关注,另外,46.15%的人通过他人口中获得时事信息。根据更倾向 于哪方面的新闻得出,79.81%更倾向于关注娱乐类的新闻,34.62% 的人更愿意关注体育新闻,30.77%的人关注财经新闻,而48.08%的 人关注政治类新闻,最后35.58%的人倾向于关注军事新闻。在关于 了解时事基于什么目的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50%的人了解时事是为了

增加自己的见闻,而6.73%的人觉得仅仅是为了聊天话题,另外一部分38.46%的人则觉得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另一方面又部分学生并不关注时政,据调查49.04%的人不关注时政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兴趣,而5.77%的人则认为是没有时间,38.46%的人则认为即使关注了也改变不了现状,6.73%的人则觉得没有合适的途径方便获取。在新闻价值的调查中,40.38%的人觉得时新比较重要,而少部分10.58%的人则认为趣味性比较重要,49.04%的人更倾向于与人们的利益相关性。

形势与政策实践论文(时事评论 )

《形势与政策》 实践论文(时事评论) 题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当代 优秀青年 学期: 班级: 姓名:学号: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当代优秀青年 专业: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以实践,而当代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则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和民族团结的力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我们当代青年铿锵有力的思想武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录 1 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1.1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1) 1.1.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1) 1.1.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1) 1.1.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2)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 (2) 1.2.1 适应国内外大局形势,掌控主流影响力 (2) 1.2.2 巩固精神支柱,提供强力支撑 (2) 1.2.3 坚定价值追求,凝聚复兴实力 (2) 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青年 (3) 2.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思想先锋 (3) 2.1.1紧握思想武器不动摇 (3) 2.1.2 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奋斗 (3) 2.1.3 弘扬核心时代精神,迸发爱国激情 (3) 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行动主派 (3) 2.2.1 开展实际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4) 2.2.2 加强专业学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 (4) 参考文献 (5)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 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二、社会现象类作文写法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2、分析现象:(为什么?) 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3、如何解决?(怎么办?) 4、小角度切入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三.典题引路: 作文材料: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 1、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2、为什么 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①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 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 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 3、反映了什么(怎么办) 健康新颖(高雅正气)的文化形式的缺失,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 措施: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 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4、小角度切入立意: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 博士生论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源自学术环境、科研机制的引导,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缺乏学术自信的状态。传媒业界轻视理论研究,以经验总结代替理论研究。一方面是当前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行业的浮躁,传媒业界普遍轻视理论研究,甚至排斥理论研究,从来不买、不读专业期刊、理论书籍的记者编辑大有人在。但是与此同时,因为评职称等有所要求,传媒业界也成为撰写论文的主力军。传媒业界的作者因为缺乏专业的学术训练,缺乏必要的学术积累,即便观察到一些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也往往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分析几点原因、设计几条对策,大多也是泛泛而谈的套话,或者感想式的、牢骚式的批评,较少生产出严肃认真、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更有很多作者,把工作总结、经验体会,甚至领导讲话当成理论研究。坚持问题意识,拒绝学术泡沫继续深究造成上述各方面问题的原因,牵涉到学科建设、教育体制、考评机制等复杂的方面,作为一本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当然不可能解决。但是,我们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倡导、引导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在这里,结合《新闻记者》的办刊实践,略作阐释。坚持问题意识,寻求理论阐释。很多人愿意引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开篇名言,以形容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业所处的境况——在这个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充满变革的时代,传媒实践不断提出各种有待研究和思考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也不乏一些有勇气、有见地的观察家和思想者,愿意直面传媒实践,积极探讨、回应这些问题。为此,《新闻记者》在办刊中,坚持以问题意识为主导,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撰文,从理论层面给出专业的、深入的思考与回答。比如,去年底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突然宣布《TheDaily》停刊。《TheDaily》是全球首份专门为iPad开发的电子报纸,曾被认为是拯救传统媒体的希望所在。但是,还没有度过新产品开发的三年成长期,就黯然谢幕,着实让人费解。特别是,全球传媒大亨、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一向给人老谋深算、财大气粗的感觉,《TheDai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