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精选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精选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精选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精选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

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3.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11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12千米,问乙每小

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站相距486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

每小时快1.7千米,两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5.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52

千米,4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才能相遇?

6.大陈庄和小王庄相距90千米。小刚和小牛分别由两庄同时反向出发。2小时24分后两人相距46.6

千米,如果小刚每小时行9.9千米,小牛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学校距活动站670米,小明从学校前往活动站每分钟行80米,2分钟后,小丽从活动站往学校走,

每分钟行90米,小明出发多少分钟后和小丽相遇?相遇时二人各行了多少米?

8.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多挖2.5

米。两队合挖8天后还差52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9.张、李两位叔叔计划共同生产一种零件300个,二人一起生产了5小时后还差40个没完成。已知

张叔叔每小时生产24个,李叔叔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10.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每小时修126米,乙队每小时比甲队多修48米,求完

工时两队各修路多少米?

11.东西两村相距64千米。甲、乙二人同时骑车从东西两地相对出发,2.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12.5

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多少千米?

1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8千米,客车先行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出发,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东西两城相距254千米,甲、乙两辆汽车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27千米,先行2小时后,乙

车开始出发,速度为每小时23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4.甲、乙两个工程队开凿一条隧道。甲队每天开凿1.5千米,乙队比甲队的2倍少0.5千米.半个月

完成了任务,这条隧道有多长?

15.两个车站相距360千米,两列火车相对行驶,第一列火车每小

16.两艘客轮同时从两港相对行驶,甲轮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轮每小时行36千米,早上8时开出,

晚上11时相遇,两港口相距几千米?

17.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公路的一点向两头铺沥青,甲队每天比乙队多铺20米。已知4天后两

队相距880米,两队每天各铺多少米?

18.小明和小华相距50步远,同时反向出发,小明每分钟走80步,小华每分钟走85步。当两人相

距1700步时,出发了多少分钟?

19.两辆摩托车分别从相距44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因雪后路滑,5小时后才相遇。甲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行15千米,乙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行7千米。已知原计划甲车每小时的速度是乙车的1.2

倍,求两车原计划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答案仅供参考:

1.(35+45)×

2.5=200(千米)2. 52.5÷(5+5+0.5)=5(小时)

3. (110-12×5)÷5=10(千米)

4. (486-1.7×5)÷5÷2=47.75(千米)47.75+1.7=49.45(千米)

5. 650-(50+52)×4=242(千米)

6. (90-46.6)÷2.4-9.9≈8.18(千米)

7. (670-80×2)÷(80+90)+2=5(分钟)80×5=400(米)90×(5-2)=270(米)

8. (65+65+2.5)×8+52=1112(米)

9. (300-40)÷5-24=28(个)10. 2400÷(126+126+48)=8(小时)126×8=1008(米)(126+48)×8=1392(米)11. 64÷2.5-12.5-12.5=0.6(千米)12. (50+50-8)×3+50=326(千米)13. (254-27×2)÷(27+23)=4(小时)14. (1.5+1.5×2-0.5)×15=60(千)50×4=200(千米)16. (40+36)×(12-8+11)=1140(千米)

17. (880÷4+20)÷2=120(米)120-20=100(米)18. (1700-50)÷(80+85)=10(分钟)19.

(440÷5+15+7)÷(1.2+1)=50(千米)50×1.2=60(千米

20:汽车从A地开往B地,如果速度比预定的每小时慢5千米,到达时间将比预定的晚八分之一,如果速度比预定的增加三分之一,到达时间将比预定早1小时,求A,B两间的路程?

21: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

分别为多少千米?

22:甲乙丙3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40米。如果三人赛跑的速度不变,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两车在距B地64公里处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度继续行驶,并在到达对方站后立即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公里处相遇,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公里?

2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3小时到达B

地.乙车每小时行24千米,问A,B地相距多少千米?

25:当甲在60米赛跑中冲过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当乙和丙按原来的速度继续

冲向终点,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米?

2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经过24分钟被乙赶上,如果两人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平均没分钟走50米,问乙平均没分钟走多少米?

27:.甲乙二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2小时,则在乙动身2.5小时后两人相遇,若乙先出发2小时,则甲动身3小时后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速度.

28:.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2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做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

29: 绕湖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4千米/小时速度每走1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6千米/小时速度每走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问:两人出发多少时间第一

次相遇?

解:小张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50分钟走5千米我们可以把他们出发后时间与行程列出下表:

12+15=27比24大,从表上可以看出,他们相遇在出发后2小时10分至3小时15分之间.

出发后2小时10分小张已走了

此时两人相距

24-(8+11)=5(千米).

由于从此时到相遇已不会再休息,因此共同走完这5千米所需时间是

5÷(4+6)=0.5(小时).

2小时10分再加上半小时是2小时40分.

答:他们相遇时是出发后2小时40分.

30: 一个圆周长90厘米,3个点把这个圆周分成三等分,3只爬虫A,B,C分别在这3个点上.它们同时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周爬行.A的速度是10厘米/秒,B的速度是5厘米/秒,C的速度是3厘米/秒,3只爬虫出发后多少时间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

30题图31题图

解:先考虑B与C这两只爬虫,什么时候能到达同一位置.开始时,它们相差30厘米,每秒钟

B能追上C(5-3)厘米0.

30÷(5-3)=15(秒).

因此15秒后B与C到达同一位置.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B要追上C一圈,也就是追上90厘米,需要90÷(5-3)=45(秒).B与C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

15,,105,150,195,……再看看A与B什么时候到达同一位置.第一次是出发后30÷(10-5)=6(秒),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是A追上B一圈.需要90÷(10-5)=18(秒),

A与B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6,24,42,,78,96,…对照两行列出的秒数,就知道出发后60秒3只爬虫到达同一位置.答:3只爬虫出发后60秒第一次爬到同一位置.

请思考,3只爬虫第二次到达同一位置是出发后多少秒?

31:图上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在BC上的速度是120千米/小时,在CD上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在DA上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从CD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中点相遇.如果从PC点M,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处相遇.求

解:两车同时出发至相遇,两车行驶的时间一样多.题中有两个“相遇”,解题过程就是时间的计算.

要计算方便,取什么作计算单位是很重要的.

设汽车行驶CD所需时间是1.根据“走同样距离,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可得出

分数计算总不太方便,把这些所需时间都乘以24.这样,汽车行驶CD,BC,AB,AD所需时间

分别是24,12,16,18.

从P点同时反向各发一辆车,它们在AB中点相遇.P→D→A与P→C→B所用时间相等.

PC上所需时间-PD上所需时间=DA所需时间-CB所需时间=18-12=6.

而(PC上所需时间+PD上所需时间)是CD上所需时间24.根据“和差”计算得,C上所需时间是(24+6)÷2=15,PD上所需时间是24-15=9.现在两辆汽车从M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M→P→D→A→N与

M→C→B→N所用时间相等.M是PC中点.P→D→A→N与C→B→N时间相等,就有BN上所需时间-AN 上所需时间=P→D→A所需时间-CB所需时间=(9+18)-12= 15.BN上所需时间+AN上所需时间=AB上

所需时间=16.

立即可求BN上所需时间是15.5,AN所需时间是0.5.

32: 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刚和小华在跑道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相反方向起跑,小刚每分钟跑152米,小华每分钟跑148米。几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解设x分钟后他们第三次相遇152x +148x=400×3300x=1200x=4答:4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33: 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刚和小华在跑道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相反方向起跑,小刚每分钟跑152米,小华每分钟跑148米。几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解设x分钟后他们第三次相遇152x+148x=400×3300x=1200x=4

答:4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34:A港和B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寒山”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天远”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寒山”号每小时行54千米,“天远”号的速度比“寒山”号快多少

千米?(用两种方法解)

解“寒山”号比“天远”号快艇先开时间:

12-9=3(小时)从“天远”号开出到与“寒山”号相遇的时间:16-12=4(小时)

方法(1):“天远”号比“寒山”号快的千米数:(662-54×3)÷4-54-54=500÷4-54-54=125-54-54=17(千米)此题中的时间是用“时刻”替代的,只要把时刻转换成时间就简单了。换算的方法是:结束时间-开

始时间= 经过时间。

35: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

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9千米,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3千米。【解题关键与提示】

此题可用线段图表示:

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

36: A港和B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寒山”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天远”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寒山”号每小时行54千米,“天远”号的速度比“寒山”号快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解“寒山”号比“天远”号快艇先开时间:12-9=3(小时)从“天远”号开出到与“寒山”号相遇的时间:16-12=4(小时)方法(1):“天远”号比“寒山”号快的千米数:(662-54×3)

÷4-54-54=500÷4-54-54 =125-54-54 =17(千米)方法(2):设“天远”号每小时比“寒山”号快x千米。以下略。【解题关键与提示】此题中的时间是用“时刻”替代的,只要把时刻转换成时间就简单了。换算的

方法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例10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9千米,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3千米。【解题关键与提示】此题可用线段图表示: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

千米。

37:有一个人在公路上前行,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你后面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前行,又过了10分钟与骑自行车的人相遇。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求汽车速度是步行人的几倍?(步行人与司机对话时间忽略不计)[7倍画

线段图解]

38:艘客轮和一艘货轮从甲乙两码头同时相对开出,当客轮行了全程的3\7时,货轮行了36千米;当客轮到达码头时,货轮行了全程的7\10.甲乙两码头相距多少千米? :"当客轮到达码头时,货轮行了全程的7\10"知道货轮速度是客轮的7/10.(在相同时间里,货轮路程是客轮的7/10)

1.客轮行了全程的3\7时,货轮行全程的多少? 3/7×7/10=3/10

2.甲乙两码头相距多少千

米? 36÷3/10=120千米

39:自行车队出发12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地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讯员立即返回出发点,到后又返回去追上了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求自行车

队和摩托车的速度?

分析: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新的突破口,本题中给出了两次追击的路程,这就是突

破口。

解答:从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的过程中,自行车队进了18-9=9(千米),而摩托车行进了:18+9=27(千米),由此可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队的3倍,那么第一次追及开始时,自行车领先距离为:6÷12=0.5(千米/分),摩托车速度为:0.5×3=1.5(千米/分)。

评注:在行程问题中,条件与条件之间有密切关系,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及由这些条件推导出的条件非常重要,而要掌握所有条件首先就需要把整个行程的过程弄清楚。

40:图39是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甲从A点出发,每分钟走70米,乙同时从B点出发,每分钟走85米,两人都按逆时针方向沿着正方形边行进,问:乙在何处首次追上甲?乙第二次追上甲时,

距B点多远。

分析与解答:乙比甲快,第一次追及距离为300米,所用时间为:300÷(85-70)=20(分钟),此时甲走了70×20=1400(米),因此首次追上时,甲、乙在C点。第二次追距离从C点开始算是一圈400米,用时为:400÷(85-70)=26又2/3(分钟),乙走的距离为:26又2/3×85=2266又2/3(米),因此乙第二次追上甲时在A、B之间距B33又1/3米处。

图40 图

41

图42

评注:在有图的题目中认真识图,注意行进方向、追及距离等问题。

41:图40是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三角形,甲自A点,乙自B点同时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的边行进,甲每分钟走90米,乙每分钟走150米,但过每个顶点时,因转弯都要耽误10秒钟,问:乙

在出发后多长时间,在何处追上甲?

分析与解答:甲速度合1.5米/秒,每边走66又2/3秒,停留10秒,乙速度合2.5米/秒,每边走40

秒,停留10秒,列表如下:

乙可能在顶点追上甲,也可能在边上追上甲,从表中看,在C点时乙没有追上甲,到达B点时,乙已经超过甲,则乙在B、C之间追上了甲,甲在76又2/3秒从C出发,乙在100秒从C出发,乙出发时甲走了了:(100-76又2/3)×1.5=35(米),乙追上甲用时为:35÷(2.5-1.5)=35(秒),这时乙走了35×2.5=87.5(米),因此乙在出发135秒,即2分15秒后在B、C间距C 87.5米处追上甲。

评注:追及过程中有停留的问题使行进快的人在追及后可能被超越,因此这类问题中不但要求追及

的情况,还要确认是第一次追及才可以。

42:图41是一个跑道的示意图,沿ACBEA走一圈是400米,沿ACBDA走一圈是275米,其中A到B的直线距离是7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A点出发练习长跑,甲沿ACBDA的小圈跑,每100米用24秒,乙沿ACBEA的大圈跑每100米用21秒,问:1)乙跑第几圈时第一次与甲相遇?2)出发多长

时间甲、乙再次在A点相遇?

分析:因为甲、乙沿不同的路线,所以并不谁多跑了一圈就一定有一次超过,超过只可能发生在他

们共同经过的路线上。

解答:1)甲跑半圈ACB用时48秒,乙跑半圈ACB用时42秒,也就是如果某次乙经过4点的时间比甲晚不超过6秒,他就能在这一圈追上甲,下面看甲乙经过A点的时间序列表(单位:秒)

由此可知乙跑第五圈时会第一次与甲相遇。

2)甲跑一圈用66秒,乙跑一圈用84秒,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924,因此924秒即15分24秒后,

甲、乙第一次同时回到A点。

43:甲、乙、丙三辆车先后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5分钟,出发后45分钟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15分钟,出发后1小时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多长时间追上乙?

分析:题目中只有时间条件,这就说明用三人速度的比例关系即可解题。

解答:设丙速度为U米/分钟,同乙出发时丙走了5U米,乙用了45分钟追上丙,乙速度比丙速快5U/45=1/9U米/秒,即乙的速度为10/9U米/秒,同样甲比丙晚出发20分钟,用了1小时追上丙,则甲比丙速度快:20U/6=1/3U米/秒,甲速度为4/3U米/秒,甲追乙需用时间为:(10/9U × 15)÷(4/3U -10/9U)

=75(分钟)。

评注:解题中设的丙速度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实质上解题过程中只用到了三人速度之比,在只有时间条件的题目中是不可能求出路程或速度的,用比例解题是必然的方法。

44:甲、乙、丙三个车站在同一公路上,乙站距甲、丙两站距离相等,小明和小强分别从甲、丙两站相向而行,小明过乙站150米后与小强相遇,然后两人继续前进,小明走到丙站后立即返回,经过乙

站后450米又追上小强,问:甲、丙两站距离多远?

分析:仔细分析两人两次相遇的行程,可以发现小明第一次相遇走了一倍甲、乙两站间的的距离又多150米,第二次相遇走了三倍甲、乙两站间的距离又450米,第二次路程是第一次的3倍,这就是突破

口。

解答:两次相遇小明走的总路程比为1:3,小强也一定相同,注意到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小强走了600米,由此可知小强在第一次相遇时走了:600÷(3-1)=300(米),甲、丙两站之间距离为:(300+150)×2=900(米),即甲、丙两站距离900米。

评注: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条件比较少的题目中,这有时候也会有重要作用。

45:甲、乙、丙三人到学校到体育场的路上练习竞赛走,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0米,比丙多走31米,上午9点三人同时从学校出发,上午10点甲到达体育场后立即返回学校,在距体育场310米处遇到乙,问:1)从学校到体育场的距离是多少?2)乙的速度是多少?3)甲与丙何时相遇?

分析:题目中距离的条件只有一个,因此以这个条件为中心分析,求学校到体育场距离比较有效。

解答:甲与乙相遇时走了的时间为:310×2÷10=62(分钟),已知甲走到体育场用了1小时,因此2分钟走了310米,甲速度为:310÷2=155(米/分),乙速度为:155-10=145(米/分),体育场到学校距离为:(155+145)×62÷1=9300(米)合9.3千米,甲、乙相遇用时为:2×9300÷(155+124)=66又2/3(分钟),即学校到体育场9.3千米,乙速度145米/分,甲、丙相遇在10时6分40秒。

评注:有时候,根据条件的类型和结论所求也可以推测出大概方法,例如本题,求距离,而题目中只有一个关于距离的条件,这个条件就很重要,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效率。

46:甲、乙二人进行游泳追逐赛,规定两人分别从游泳池50米泳道的两端同时开始游,直到一方追上一方为止,追上者为胜,已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每秒1.0米和0.8米,问:1)比赛开始后多长时间甲追上乙?2)甲追上乙时两人共迎面相遇了几次?3)比赛过程中,两人同方向游了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答:1)甲追上乙用时为:50÷(1-0.8)=250(秒);2)第一次迎面相遇甲、乙共游了50米,之后每100米相遇一次,甲、乙共游了250×(1+0.8)=450(米),最后一次甲追上乙不算,甲、乙迎面相遇了4次;3)甲游50米用50秒,乙游50米用62.5秒,甲第一次转身后与乙同向游了12.5秒第二次转身后与乙同游了25秒,依次类推,甲、乙同向游了125秒。

评注:注意迎面相遇与追上相遇的区别。

47:乌龟与小白兔赛跑比赛场地从起点到插小旗处马上返回,跑到起点再返回……已知小白兔每秒跑10.2米,乌龟每秒跑0.2米,如果从起点出发算它们第一次相遇,问:1)出发后多长时间它们第二次相遇?2)第三次相遇距起点多远?3)第二次相遇到第四次相遇乌龟爬了多远?4)乌龟爬到50米时,

它们共相遇了多少次?

分析与解答:1)第二次相遇是在小白兔返回时,迎面相遇,用时为:2×104÷(10.2+0.2)=20(秒),即20秒后迎面相遇;2)第三次相遇是小白兔比乌龟多跑一圈后追上乌龟的时候,用时为:2×104÷(10.2-0.2)=20.8(秒),此时乌龟爬了:20.8×0.2=4.16(米),即第三次相遇距起点4.16米;3)第四次相遇是小白兔第二次与乌龟迎面相遇,与上一次迎面相遇相差时间为:2×104÷(10.2+0.2)=20(秒),乌龟爬了:20×0.2=4(米),即第二次与第四小白兔跑了250×10.2=2550(米),在乌龟没到小旗处之前,小白兔每104米中都会与乌龟相遇一次,因此2550÷104=24……,54.54>50,第25次乌龟与小白兔也已经相遇,

因此它们共相遇了25次。

评注:这是一道综合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正确判断问题的类型,用适当方法解决也是

重要的技巧。

48:甲、乙二人同时从起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小时行5千米,而乙第一小时行1千米,第二小时行2千米,以后每行1小时都比前1小时多行1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乙追上甲?

分析与解答:乙追上甲时,两人走了相同的时间和路程,因此平均速度也相等,也就说乙追上甲时,平均速度5千米每小时,由于乙每小时速度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平均速度为5千米/时,说明乙最后一小

时速度为9千米/时,也就是说9小时后乙追上甲。

评注:非匀速运动中,利用速度的变化规律解题比较有效。

49:甲、乙两人赛车,第一分钟甲的速度为每秒6.6米,乙速度为每秒2.9米,以后,甲每分钟速度是自己前一分钟的2倍,乙每分钟速度是自己前一分钟的3倍,问:出发后多长时间乙追上甲?

分析:每分钟甲、乙速度都在变,但一分钟内,甲、乙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先确定在哪一分钟追

上甲,再求具体时间。

解答:列表比较甲、乙走的路程:

50:某解放军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前进,一战士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排尾到排头

并立即返回排尾,那么这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本题是与排头的追及问题和与排尾的相遇问题的结合。

解答:追排头用时为:450÷(3-1.5)=300(秒),回排尾用时为:450÷(3+1.5)=100(秒),其用

时400秒。

评注:队伍行进问题一般都可以归为追及或相遇问题。

51:某边防站甲、乙两哨所相距15千米,一天,两个哨所的巡逻队同时从各自哨所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5千米和5.5千米,乙队出发时,他们带的一只军犬同时向哨所方向跑去,遇到甲队时立即转身往回跑,遇到乙队又立即转身向甲哨所方向跑去……,这只军犬就这样不停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甲、乙两队之间奔跑,直到两队会合为止,问:这只军犬来回跑了多少路?

分析:如果计算军犬每次向一个方向跑的距离再求和是不可行的。注意到军犬一直在跑且速度始终

为20千米/时不变,所以只要求得它跑的总时间即可。

解答:甲、乙两队从出发到相遇用时为:15÷(4.5+5.5)=1.5(小时),这也是军犬不断奔跑的时间,

因此军犬总共跑的距离为:20×1.5=30(千米)。

评注:以相同速度行进的路程可以合起来计算,不要拘泥于问题的细节,要从全局观察一下问题。

52: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追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分别与速度和及速度差有关,通过和差也能求得速度关系。

解答:甲、乙两个人速度之和为每分钟行全程的1/6,甲比乙快他们速度之差为每分钟差全程的1/26,通过和差公式,因此甲每分钟走全程的1/2×(1/6+1/26)=4/39,乙走完全程的1/2×(1/6-1/26)=5/78,由此可求A到B全和为:50÷5/78=780(米),即A、B相距780米。

53: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速度是多少?次相遇乌龟爬了4米;4)乌龟爬50米用时为500.2=250(秒),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分析:不变的时间间隔,相同的速度,不变的距离间隔就是本题关键。

解答:设两车间隔S米,则对迎面开来的车马行人,S是相遇距离和,对从后追上的电车和行人,S 是追及问题的距离差S/7.2=5/36 S是行人与车速度和,S/12是行人与车速度之差,由此可求得行人与车速度和与差的比为5:3,因此车与行人速度比为4:1,车的速度为4.5×4=18(千米/时)行人为速度合75米/分,汽车合300米/分,电车间隔时间为(75+300)×7.2÷300=9(分钟),即电车速度18千米/时,电车间

隔时间为9分钟。

评注:在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班车问题中,不变的间隔时间、距离是解题关键。

从表中可知在3分钟与4分钟之间乙超过甲,3分钟时甲乙差510米,第四分钟甲速度为52.8米/秒,乙速度为78.3米/秒,乙追上甲用时为:510÷(78.3-52.8)=20(秒),因此乙追上甲总共用了3分

20秒。

评注:把不匀速问题分段,使每段成为我们熟悉的匀速问题,这种思想在各类题目中都非常有用。

54: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下午一点出发,走了一段平路,爬了一座山,然后按原路返回,下午七点回到学校,已知他们步行速度,平路为4千米/小时,上山为3千米/小时,下山为6千米/小时,问他们

一共走了多少路?

分析:往返路程可以分为四段,两段平路,一段上山,一段下山,求路程,我们就需要各段的行进

时间。

解答:设同学们下山用时为t,由于上、下山路程相等,下山速度是上山的2倍,因此上山时间为2t,两段平路一共用时(6-3t)小时,总路程为:t×6+2t×3+(6-3t)×4=24(千米),即他们一共走了24千米。

评注:本题从条件的数量上并不足够确定平路及山路的长度,因为上、下山平均速度与平路速度相

同,因此才能求得总路程。

55:甲、乙两人以同样的速度沿铁路相向而行,恰好一列火车开来,整个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18秒,2分钟后又用15秒从乙身边经过,问:1)火车速度是甲速度的几倍?2)火车经过乙身边后,甲、乙还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3)甲步行该火车长度需多长时间?

分析:题目中只有时间条件,因此不能求出具体路程或速度,这样的题目总是用比例求解的。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甲、乙步行速度U米/秒,火车速度V米/秒,则由火车经过甲、乙身边的情况,知:(U+V)×15=L=(V-U)×18,U+V=L/15,V-U=L/18,V=(L/15+L/18)÷2=11/180L,U=(L/15-L/18)÷2=1/180L,L=180U,V:U=11:1,因此火车速度是甲速度的11倍,火车经过甲身边时,甲、乙相距为:L+(U+V)×120=1620U,到甲、乙相遇用时为:1620U÷(U+U)=810(秒),因此火车经过乙后到甲、乙相遇还要:810-120-15=675(秒),甲走火车长度的距离用时为:L÷U=L÷1/180L=180(秒),即火车速度是甲的11倍,火车经过乙后675秒甲、乙相遇,甲步行火车全长用180秒。

评注:解答中设的长度与速度只是参数而不是未知数,也就是设这些变量并不是要求它们的值,而是为了便于表示,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求比较复杂的比例关系时,设一些参数便于表示和运算。

56: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十分钟前我超过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走了十分钟,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

人步行的三倍,问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分析:题目中只有时间条件,显然要用比例解题。

解答:注意汽车超过自行车到遇到行人这10分钟的路程,自行车走了20分钟加上行人走了10分钟才走完,因为自行车速度又是行人的3倍,所以自行车走20分钟的路行人要走60分钟,也就是说汽车走10分钟的路行人要走70分钟,因此汽车速度是行人的7倍。

评注:适当的选取一段路程或时间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57: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距离。

分析:由于求距离,要特别注意100千米这个条件,寻找与之对应的条件。

解答:提高车速20%,前后两次速度比为5:6,时间比应该为6:5,提前1小时说明原计划用6小时,实际用5小时,同理,在提高车速30%这段距离内,车速比10:13,时间比为13:10,提前1小时说明原计划这段距离用时为:1÷(13-10)×13=13/3(小时)合4又1/3小时,也就是说100千米行驶了6-13/3=5/3(小时),汽车速度为:100÷5/3=6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距离为:60×6=360(千

米)。

评注:本题中比例的运用重要且有效,认真思考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技巧。

58:甲、乙两班学生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甲班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乙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甲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即返回接乙班上车,并直接开到少年宫,已知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汽车载学生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空车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甲班学生应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

分析:若要甲、乙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则他们步行的时间和路程一定相等,他们与汽车行进路程如

图所示

解答:设全程为S千米,甲、乙两班各步行了a千米,则由出发到汽车遇到乙班这段时间有:

,计算可得s=7a,a=1/7 S,因此甲班步子行了全程的1/7。

评注:确定甲、乙两班步行距离相等是本题关键。

59: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车速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是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仔细分析条件,发现第二种与第三种方案甲、乙速度和相同,因此时间相同,这就是突

破。

图图

58 59

解答:如图58所示,第二次与第三次相遇地点相距28千米,由于所用时间相同两次甲速度差为5千米/小时,可知所用时间为:28÷5=5.6(小时),比较前两次,甲速度相同,时间第二次减少0.4小时,少走了12千米,由此可求甲速度为:12÷(6-5.6)=30(千米/时)。

评注:条件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也有重要作用,利用这个方法解题不但要观察力,更需要积累经验。

60:如图59所示,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时速是90千米,在BC上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时速是6千米,在DA上时速是80千米,从CD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中点相遇,如果从PC的中点M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上一点N相遇,

问:N到A的距离与到B的距离的比是多少?

分析:本题中显然距离是不可求的,所求边是比例,必须用比例求解。

解答:设正方形边长为L千米,DP长为X千米,则由P点出发的车的情况有:,由此可求得x=3/8 L,即P在DC上距D 3/8处,由M是PC的中点,M在距D 11/16处。考虑到两辆汽车在各段路上速度相同,因此它们无论从哪里出发,到相遇时所用时间一定都相同,这个时间是辆车跑一圈时间的一半,设AB中点为E,则由上面的结论可推出汽车跑PM的时间与跑EN时间相同,由汽车在AB、CD上速度比为3:2,相同时间内路程比为3:2,PM是DC的5/16,则EN是AB的5/16×3/2=15/32,因此AN为AB的1/32,N到A的距离与到B的距离的比是1:31。

评注:本题要求熟练掌握比例的运用才能解出,大家可以作为对自己的一个检测。

61:一艘轮船顺流航行120千米,逆流航行80千米共用16小时;顺流航行60千米,逆流航行120

千米也用16小时,求水流速度。

分析:求水流速度就必须求出顺流逆流速度,条件中两种航行方法用时相同,这就是关键。

解答:由两种航行方法用时相同,第一种比第二种顺水多行60千米,逆水少行40千米,可知顺水60千米与逆水40千米航行时间相等,因此顺水与逆水航行速度之比为3:2,因此可推得16小时顺水可走120+80×3/2=240(千米),逆水可走120×3/2+80=160(千米),船顺水速度为:240÷16=15(千米/时),逆水速度为:160÷16=10(千米/时),水流速度为:(15-10)÷2=2.5(千米/时)。

评注:比较同时间所走路程或相同路程所用时间都是利用比例关系解题的常用方法。

62:在一个沙漠地带,汽车每天行驶200千米,每辆车载运可行驶24天的汽油,现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并在完全任务后,沿原路返回,为了让甲车尽可能开出更远距离,乙车在行驶一段路程后,仅留下自己返回出发地的汽油,将其他油给甲车,求甲车能开行的最远距离。

分析与解答:甲、乙两车一共有48天的汽油,为了行驶尽量远,可以认为两车返回都使汽油刚好用完,但如果乙车过早返回,它留下的汽油甲车无法全部带走不是最好方案,如果乙车返回晚了,它留下的汽油不能使甲车满载,我们考虑提前一天让乙车返回,就能让甲车走得更远,因此这也不是最好方案,因此可知,乙留给甲的汽油恰好让甲车满载就是最佳方案,因此可知,乙留给甲的汽油恰好让甲车满载就是最佳方法,因此乙8天后给甲骨8天的油然后返回,这样甲车走得最远,它可以用32天的油,最远走:

(32÷2)×200=3200(千米)。

评注:设计最佳方案的题不但要说明方案,还需证明这个方案的确是最佳的。

63: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

了3.5小时。

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

或反比)。

64: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

(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65: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

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

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66: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返回到甲地,

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首先就要考虑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的方法是否可行。

解答:设从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千米,则汽车往返用的时间为:s÷48+s÷72=s/48+s/72=5s/144,平

均速度为:2s÷5s/144=144/5×2=57.6(千米/时)

评注:平均速度并不是简单求几个速度的平均值,因为用各速度行驶的时间不一样。

67: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在一开始的120千米内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要想使这辆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

分析:求速度,首先找相应的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说明了总路程和总时间的关系。

解答:剩下的路程为300-120=180(千米),计划总时间为:300÷50=6(小时),剩下的路程计划用时为:6-120÷40=3(小时),剩下的路程速度应为:180÷3=60(千米/小时),即剩下的路程应以

60千米/时行驶。

评注:在简单行程问题中,从所求结果逆推是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68: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1时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1时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如果希望中午12时到,应以怎样的速

度行进?

分析:求速度,先找相应的路程和时间,本题中给了以两种方法骑行的结果,这是求路程和时间的

关键。

解答:考虑若以10千米/时的速度骑行,在上午11时,距离乙地应该还有10×2=20(千米),也就是说从出发到11时这段时间内,以15千米/时骑行比以10千米/时骑行快20千米,由此可知这段骑行用时为:20÷(15-10)=4(小时),总路程为15×4=60(千米),若中午12时到达需总用时为5小时,因此骑行速度为60÷5=12(千米/时),即若想12时到达,应以12千米/时速度骑行。

69: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时速1500千米,回来时逆风,时速为

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远就需往回飞?

分析:求路程,需要速度和时间,题目中来回速度及总时间已知,我们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是求往、返各用多少时间,再与速度相乘,二是求平均速度与总时间相乘,下面给出求往返时间的方法。

解答:设飞机去时顺风飞行时间为t小时,则有:1500×t=1200×(6-t),2700×t=7200,t=8/3(小时),

飞机飞行距离为1500×8/3=4000(千米)

评注:本题利用比例可以更直接求得往、返的时速,往返速度比5:4,因此时间比为4:5,又由总时间6小时即可求得往、返分别用时,在往返的问题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往返路程相同这个条件。

70: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车过桥时,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每秒4米、6米、8米,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分析: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很重要,平均速度还是要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得。

解答:设这座桥上坡、平路、下坡各长为S米,某人骑车过桥总时间为:

s÷4+s÷6+s÷8=s/4+s/6+s/8=13/24s,平均速度为:3s÷13/24s=24/13×3=72/13=5又7/13(秒),即骑车

过桥平均速度为5又7/13秒。

评注:求平均速度并不需要具体的路程时间,只要知道各段速度不同的路程或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可,另外,三段或更多路的问题与两段路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要被这个条件迷惑。

71: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后来一辆18千米/时的拖拉机把他送到农场,总共用了5.5小时,问:他步行了多远?

解答:如果5.5小时全部乘拖拉机,可以行进:18×5.5=99(千米),其中99-60=39(千米),这39千米的距离是在某段时间内这个人在行走而没有乘拖拉机因此少走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求行走的时间为39÷(18-5)=3(小时),即这个走了3个小时,距离为5×3=15(千米),即这个人步行了15千米。

评注:在以两种速度行进的题目中,假设是以一种速度行进,通过行程并和速度差求时间非常重要

的方法。

72: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

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

也要对应。

73: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

之比是多少?

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

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74:一艘轮船在河流的两个码头间航行,顺流需要6小时,逆流要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

千米,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顺流船速是静水船速与水流速度之和,而逆流船速是两者之差,由此可见,顺流与逆流船速

之差是水流速的2倍,这就是关键。

解答: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U千米/时,则:(U+2.5)×6=(U-2.5)×8,解得U=17.5,即船在静水

中速度为17.5千米/时。

评注: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一种,解这些题时注意船速、水流之间的关系。

75: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用一半时间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每小时5.5千米

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

分析:表面上看两班行军都是两种速度各一半,但时间的一半与路程的一半是不同的。

解答:设总路程为S千米,则:甲班用时:T1=S/2 ÷4.5+S/2÷5.5=S/9+S/11=20/99S(小时),乙班用时:T2=S ÷(4.5+5.5)×2=1/5 S(小时),比较可得:T1>T2,即乙班用时较短,会获胜。

评注:以上解法具体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用时,其实我们只从性质分析,已用一半时间快走,一半时间慢走,所以快走的路程比慢走的距离长,也就是说乙用快速走的路程超过了总路程的一半,因此自然比

甲班快。这道题也代表了一类的问题。

76: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朝相反的方向跑,两个第一次相遇与第二次相遇间

隔40秒,已知甲每秒跑6米,问乙每秒跑多少米?

分析:环形跑道上相反而行,形成了相遇问题,也就是路程、时间及速度和关系的问题。

解答: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个人一共跑400米,因此速度和为400÷40=10(米/秒),乙速

度为10-6=4(米/秒),即乙每秒跑4米。

评注: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要注意一定时间内两人行进路程的总和是多少。

77: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再过多少时间两车再次相距69千

米?

分析:相遇问题中求时间,就需要速度和及总路程,确定相应总路程是本题重点。

解答:第一次相距69千米时,两车共行驶了:299-69=230(千米),所用时间为230÷(40+52)=2.5(小时),再次相距69千米时,两车从第一次相距69千米起又行驶了:69×2=138(千米),所用时间为:138÷(40+52)=1.5(小时),即2.5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1.5小时后两车再次

相距69千米。

评注:相遇问题与简单行程问题一样也要注意距离、速度和及时间的对应关系。

78: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同地反向而行,货车比客车每小时快6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

342千米,求两车速度。

分析:已知两车行进总路程及时间,这是典型的相遇问题。

解答:两车速度和为:342÷3=114(千米/小时),货车速度为(114+6)÷2=60(千米/时),客车速度为114-60=54(千米/时),即客车速度54千米/时,货车速度为60千米/时

评注:所谓“相遇问题”并不一定是两人相向而行并相遇的问题,一般地,利用距离和及速度和解题的

一类题目也可以称为一类特殊的相遇问题。

79:甲、乙两辆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2千米和40千米,它们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到乙地去,出发6小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小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速度。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任何卡车与甲车相遇前或与乙车相遇后的情况,因此只能分析卡车从与甲车相

遇到乙车相遇这段时间的问题。

解答:卡车从甲车相遇到与乙车相遇这段时间与乙车在做一个相遇运动,距离为出发6小时时,甲、乙两车的距离差:(52-40)×6=72(千米),因此卡车与乙车速度和为:72÷1=72(千米/时),卡车速

度为72-40=32(千米/时)

评注:在比较复杂的运动中,选取适当时间段和对象求解是非常重要的。

80: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

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距离。

分析:已知与中心处的距离,即是知道两车行程之差,这是本题关键。

解答:甲车在相遇时比乙车多走了:8×2=16(千米),由甲车速度是乙的1.2倍,相遇时所走路程甲也是乙的1.2倍,由此可知乙所走路程为16÷(1.2-1)=80(千米),两地距离为(80+8)×2=176(千

米),即两地相距176千米。

评注:有效利用各种形式的条件也是重要的技巧。

81: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照这样计算,当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分析:本题重点在于计算第十次相遇时他们所走过的路程。

解答:每两次相遇之间,兄妹两人一共走了一圈30米,因此第十次相遇时二人共走了:30×10=300(米),两人所用时间为:300÷(1.3+1.2)=120(秒),妹妹走了:1.2×120=144(米),由于30米一圈,

因此妹妹再走6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的距离。

分析:甲、乙共相遇两次,得到第二次相遇时总路程是关键。

解答: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总路程是A到B距离的3倍,因此乙所走路程为54×3=162(千米),这时他们相距A地42千米,也就是说A、B距离为:162-42=120(千米),两次相遇地点

距离为120-54-42=24(千米)

评注:除了对总路程的分析以外,还要注意二次相遇时甲从B向A走,乙从A向B走,为了直观也

可以画一个示意图,如下:

83: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2小时,则乙动身2.5小时后两个人相遇,若乙先出发2小时,则甲动身3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速度。

分析:换一种说法,甲走4.5小时,乙走2.5小时走完36千米:甲走3小时,乙走5小时也可以走

完全程

解答:设甲速度为U千米/时,乙速度为V千米/时,

即甲速度6千米/时,乙速度3.6千米/时。

84: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计时,到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13秒钟,求乙车全长多少米?

分析:甲车乘客看到乙车经过用了13秒而他看到的乙车速度则是甲、乙两车实际速度之和。

解答:乘客看到乙车的相对速度即甲、乙车实际速度之和为:48+60=108(千米/时)合30米/秒,乙车长为:30×13=390(米),即乙车全长为390米

评注:错车也是一类常见问题,重点在于如何求得相对速度,另外,注意单位的换算,1米/秒合3.6

千米/时。

85: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分析:慢车上的人看快车和快车上的看慢车,他们看到的相对速度是相同的,这就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两车相对速度为:385÷11=35(米/秒),慢车上的人看快车驶过的时间为:280÷35=8(秒),

即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8秒

评注:在错车的问题中,对双方来说相对速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错车的距离和时间,对车上的人,

距离一般是对方车长。

86: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问该列车与另一列车长320米,时速64.8千米的列车错车而过需要几秒?

解答:列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通过第二个隧道多走了40米,多用2秒,同此列车速度为:

(250-210)÷(25-23)=20(米/秒),车长为20×25-250=250(米),另一辆车时速64.8千米,合18米/秒,两车错车需时为:(250+320)÷(20+18)=15(秒),即两车错车需要15秒

评注:在火车错车、过桥、过隧道、进站等问题中常常会用到车长作为行进距离的一部分,因此遇

到此类问题一定要特别小心。

87: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路线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

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分析:本题重点在通过电车的数量计算时间。

解答:记骑车人出发时进入乙站的车为第一辆,包括中途遇到车子、骑车人到甲站时出站的车为第十二辆,从第一辆进站到第二辆出站的时间就是骑车人用的时间,由题目条件第一辆车进站的同时,第四辆车正在从甲站出站,第四辆车出站到第十二辆车出站共经过4分钟,因此骑车人从乙站到甲站用了40

分钟。

88: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钟,则甲

跑4秒钟能追上乙,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可追上乙,也就是甲每秒比乙多跑:10÷5=2(米),乙比甲选跑2秒钟,则甲跑4秒追上乙,也就是说乙比甲先跑了2×4=8(米),因此乙速度为:8÷2=4(米/秒),甲速度为:4÷2=6(米/秒),即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

评注:追及问题是关于行程差,速度差及时间关系的问题,它与相遇问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

不同的地方。

89: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比货车早到2.5小时,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驶了全程的4/5,问货车行驶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考虑在客车到达后,货车行驶的情况。

解答:客车到达后,货车又行驶了2.5小时,走了全程的1/5,因此货车走全程需要2.5÷1/5=12.5(小

时),即货车行驶全程要12.5小时

90:两辆拖拉机为农场送化肥,第一辆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30分钟后,第二辆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问:1)第二辆追上第一辆的地点距仓库多远?2)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早到农场20分钟,仓库到农场的路程有多远?

分析:这个追及问题重点在于找到路程之差。

解答:1)第二辆拖拉机出发时第一辆相差:9×0.5=4.5(千米),第二辆追上第一辆需要时间为:4.5÷(12-9)=1.5(小时),此时第二辆行程为:12×1.5=18(千米),即追上第一辆地点距仓库18千米;2)第二辆到达农场时,与第一辆相距:9×1/3=3(千米),第二辆从追上第一辆到达农场用时:3÷(12-9)=1(小时),农场与仓库距离为:18÷12×1=30(千米),即农场与仓库距离30千米。

评注:追及问题有许多先后出发,先后到达的情形,这种情况下求时间和路程时一定要仔细考虑是

谁的行进情况,不要弄反了。

91:甲、乙两匹马在相距50米的地方同时同向出发,出发时甲马在前,乙马在后,如果甲马每秒跑10米,乙马每秒跑12米,问:何时两地相距70米?

分析:先分析两马行进的大概情况,甲马较慢在前面,乙马较快在后面,开始后乙马追近甲马并超过它,再拉远距离因此相距70米是在乙马超过甲马后出现的。

解答:追及时间为:(50+70)÷(12-10)=60(秒),即60秒后两马相距70米。

92:甲、乙二人在操场的400米跑道上练习竞走,两人同时出发,出发时甲在乙的后面,出发后6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22分钟时甲第二次追上乙,假设两人速度都保持不变,问:出发时甲在乙身后多

少米?

分析: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两次超过之间甲比乙多走一圈,这是重点。

解答:甲比乙快,他们的速度差为:440÷(22-6)=25(米/分钟),出发时,两人相距为:25×6=150

(米),即出发时甲在乙后150米

评注: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可以多次追上并超越,利用这一点是这类题目的关键。

93:铁路线旁边有一条沿铁路方向的公路,公路上一辆汽车正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时一列长375米的火车以每小时67千米的速度从后面开过来,问: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汽车旁边需要

多少时间?

分析:铁路上的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中的错车问题相似。

解答:从汽车上看火车速度为67-40=27(千米/时)合7.5米/秒,火车通过需时间为:

375÷7.5=50(秒),即火车通过需50秒

评注:在追及式的错车问题中,车长往往就是路程差。

94:小红在9点到10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和分针正好成一条线,当小解完题时,时

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小红解这道题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同向转动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看作一个追及问题,以一圈为60格,时针12分钟走一格,每分

钟走1/12格,分针每分钟一格。

解答:几点时时针与分针差45格,分针在后,成一条线时,时针比分针快30个格,这时从九点过了的时间为:(45-30)÷(1-1/12)=180/11=16又4/11(分钟),两针重合时,从九点开始经过的时间为:45÷(1-1/12)=540/11=49又1/11(分钟),相差的时间为:49又1/11-16又4/11=32又8/11

(分钟),即小红解题用了32又8/11分钟

评注:时钟上的追及问题需要注意路程以格代替,不要与时间混在一起。

95:游船顺流而下每小时前进7千米,逆流而上每小时前进5千米,两条游船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一条顺流而下然后返回,一条逆流而上然后返回,结果1小时后它们同时回到出发点,如果忽略游船调头的时间不计,在1小时内两条游船有多长时间前进的方向相同?是顺流还是逆流?

分析:两条船用时一样,说明它们顺流,逆流的时间分别相同,区别在一条先顺流再逆流,另一条

则相反。

解答:顺流、逆流速度之比为7:5,则时间比为5:7,轮船顺流时间为5/12小时,逆流时间为7/12小时,顺流的船先调头,然后有1/6小时两船同时逆流而行,然后先逆流的船调头

评注:在相同条件下,无论先顺流或逆流船在相同距离内往返行驶,时间相同,同样的,时间相同,

则往返距离也相同。

96:一只猎狗追前方20米处的兔子,已知狗一跳前进3米,兔子一跑前进2.1米,狗跑3次的

时间兔子跳4次,问:兔子跑出多远将被狗追上?

分析:狗和兔子每跳的时间距离都不同,我们需要统一一项才能进行比较。

解答:由题目条件知狗前进9米时,兔子前进8.4米,20÷(9-8.4)=33又1/3,以狗前进9米,兔子前进8.4米计为一次,则33又1/3次后狗追上兔子,这时兔子跑了:8.4×33又1/3=280(米),即兔

子跑了280米后被狗追上。

评注:速度的比较并不一定是每秒、每分、每小时前进距离的比较,相同一段时间内前进距离即可

作为速度比较。

97:学校组织军训,甲、乙、丙三人步行从学校到军训驻地,甲、乙两人早晨6点一起从学校出发,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丙上午8点才从学校出发,下午6点,甲、丙同时到达军训

驻地,问:丙何时追上乙?

分析:求丙追上乙的时间,必须知道乙、丙的速度,丙的速度由他与甲的行进状况可求。

解答:甲走了12个小时,全程为:5×12=60(千米),丙走了10个小时,他的速度为:60÷10=6(千米/时),丙出发时与乙的距离为:4×2=8(千米/时),丙追上乙需用时间为:8÷(6-4)=4(小时),

因此中午12时丙追上乙。

评注:追及问题中的速度差与距离差都非常重要。

9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沿公共汽车路线前进,当人离始发站3000米时,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它的速度为每分钟700米,并且每行3分钟到达一站停车1分钟,问公共汽车多长时间

追上骑车人?

分析:汽车在某两站之间追上骑车人,那么在前一站骑车人先到达,后一站汽车先到达。

解答:列表确定汽车在哪段时间追上骑车人。

A. 由表中可见汽车在恰好到达第三站时追上骑车人,这时汽车走了11分钟。

评注:注意在计算汽车行程时不要按照出站时间算,而要计算入站时间。

99: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每分钟60米、50米和40米,甲从B地,乙和丙从A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钟又遇到丙,求A、B两地距离。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从甲、乙相遇到甲、丙相遇的这段情况。

解答:从甲、乙相遇开始,甲丙相向而行,是相遇问题,距离为:(60+40)×15=1500(米),甲、乙相遇时甲、丙相距1500米,也就是乙丙相距1500米,乙、丙同向是一个追及问题,到甲、乙相遇为止,乙、丙走了:1500÷(50-40)=150(分钟),这同时也是甲、乙相遇运动的时间,因此A、B距离为:(60+50)×150=16500(米),合16.5千米,即A、B相距16.5千米。

100:小王回家,距家门口310米时,妹妹和小狗一起向他奔来,小王和妹妹的速度都是每分钟50米,小狗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小狗遇到小王后用同样的速度不停往返于小王和妹妹之间。当小王和妹

妹相距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10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

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 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 10、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1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 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 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 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 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 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3。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 2、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早晨,张老师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上班,用0.4小时到达学校。中午下班,因逆风,张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沿原路回家,需多少小时到家? 举一反三1 1、小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80米,用了12分钟;中午放学沿原路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多少分钟到家?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快10千米,返回时用了几个小时? 3、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1.5小时后,超过中点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2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出发1.2小时后,超过中点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达到B地?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1.8小时,行了72千米,距离中点还有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1.5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多长时间? 典型例题3

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25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需要多少小时? 举一反三3 1、小红上学时坐车,回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36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1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分钟? 2、张师傅上班坐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5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在路上一共需要2.5小时。问张师傅往返都坐车,在路上需要多少分钟? 3、李师傅上班骑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2小时,已知他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4倍。问李师傅往返骑车只需多少时间? 典型例题4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举一反三4 1、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行军18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结果提前3天到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2、小强和小红是邻居,且在一个学校上学。小红上学要走10分钟,小强每分钟比小红多走30米,因此比小红少用2分钟。问:他们家距学校多远? 3、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5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个小时到达乙地?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行程问题(一)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创设情景:(课件)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 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给你送去。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2)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板书画图: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会怎样? 生: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了。(演示)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行程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一般指两人(或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两地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吗? 生: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师: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或不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按同一方向运动。两个运动物体速度有快、慢之分,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 生: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之差 追及距离=速度之差×追及时间 速度之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师:这些关系式希望同学们都能牢记在心,并记录在积累作业薄上,最为资料储存起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吧。 【例1】 出示例1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38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师:相向而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对着开。 师:请同学们们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生:已经知道两种车的速度,和时间,还知道剩余的路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复习试卷试题

行程问题 乡镇: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例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辆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经过3小时, 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 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3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 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 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 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 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 行了3.2小时后, 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 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 例5客车从甲地, 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 客车行了全程的7/8, 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 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 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 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例7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0小时, 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15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相遇时客车和货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例8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在距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4/5, 甲、乙两地相遇多少千米? 例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8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 甲车又用了6小时到达B地, 乙车要用多少小时才能从B地到达A地。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 解答:解:(8+10)×5÷(5+1)-10 =18×5÷6-10, =15-10, =5(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 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 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 60×3-20=160km 【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 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及问题详解

1.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2.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5.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 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6.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一)(基础篇)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重要知识点★提到行程问题就不得不说3个行程问题中一定会用到的数 ——s,t,v s ——路程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行程问题之变速行程上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 了基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 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 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 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 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 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之变速行程(上) 例1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距离A地18km的B地,当甲到达B地时,乙、丙两人离B地分别还有3km和4km,那么当乙到达B地时,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例2 小芳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则能早到4分钟。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例3 一辆汽车由A地到B地,原计划用5小时20分,由于途中有33 5 ,因此千米的道路不平,走这段不平的路时,速度只相当于原速的3 4 比计划晚到了12分,则A、B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例4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一辆汽车先用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 了一段路,然后速度提高1 继续行驶,共用4.4小时到达,请问这辆 4 车出发几小时后开始提速? 例5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比原来时间提早1小时到达;若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 甲、乙二人爬山,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2倍,当甲到达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当甲下到山脚时,乙才下到半山腰。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 例7 客、货两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客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课型:新授讲练 课时:2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 变式练习: 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 二、相遇问题 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t=S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S÷(+)=t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S÷t=(+) 甲的速度=速度和—乙的速度:=S÷t- 乙的速度=速度和—甲的速度:=S÷t- 重要概念: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相遇时间:==t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相遇路程:=s 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变式练习: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 相遇问题。它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快速-慢速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 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三、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 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四、流水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 的关系进行解答。 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 行船的速度叫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各种速度的关系 如下: (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试卷汇总含答案

思维调查卷 时间:30分钟 总分:100分(基分20)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试卷说明:本卷共6题,要求简单明了写出解答过程,最后的结果请填在试题的横线上。 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行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是甲 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1 4 ,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1 5 ,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较短距离)100米,那么这条环行跑道的周长是______米; 2. 两块手表走时一快一慢,快表每9小时比标准表快3分钟,慢表每7小时比标准表慢3分钟。现在把 快表指示时间调成是8:15,慢表指示时间调成8:31,那么两表第一次指示的相同时刻是___:___; 3. 一艘船在一条河里5个小时往返2次,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行4千米,水速为2千米/小时,那么 第三小时船行了_____千米; 4.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到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 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 310 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 就比独自步行提早了5分钟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______分钟; A C B

行程问题下 【老师寄语】:解行程问题要会读题,一遍快速归类浏览;二遍逐句解读整理;三遍回头寻找误解。最终要学会“纸上谈兵”。 ——陈拓 一、环行运动: 1. 男、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向从环形跑道上A 点出发跑步,每人每跑完一圈后到达A 点会立即调头跑下一圈。跑第一圈时,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5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3米。此后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 3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2米。已知二人前两次相遇点相距88米(按跑道上最短距离),那么这条跑道长______米; 2. 在一圈300米的跑道上,甲、乙、丙3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按同一方向跑步,甲的速度是6千米/ 小时,乙的速度是 307 千米/小时,丙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_____分钟后3人跑到一起,_____小时 后三人同时回到出发点; 3. 某体育馆有两条周长分别为150米和250米的圆形跑道〔如图〕,甲、 乙俩个运动员分别从两条跑道相距最远的两个端点A 、B 两点同时出发, 当跑到两圆的交汇点C 时,就会转入到另一个圆形跑道,且在小跑道上必须顺时针跑,在大跑道上必须逆时针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当乙第5次与甲相遇时,所用时间是______秒。 4. 如图,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 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那么A N N B ______; 二、时钟问题: 5. 早上8点多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这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过了大约1小时下课铃响了,这时小明又看 了一下手表,发觉此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好与上课铃响时对调,那么上课时间是_______时______ 分。 6. 一只旧钟的分针和时针每65分钟(标准时间的65分钟)重合一次,这只钟在标准时间的1天(快或慢) ______分钟; C B A A B C D N P M

最新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

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小学数学行程专题:火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又一种较典型的专题。由于火车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研究有关火车相遇与追及,以及火车过桥、穿越隧道等问题时,列车运动的总路程与其它类型的行程问题就有区别,这也是解决火车行程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弄清和理解火车、桥、隧道等长度,在物体运动垃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正确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予以解答。 解答火车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式是: 相遇交错(迎面错车)而垃过的时间=火车长度的和÷速度和 追及相离(超错而过)的时间=火车长度的和÷速度差 在解答过程中.题目具体条件或要求的不同,解答的方法也有区别。 例1:南京长江大桥长6700米,一列长100米的客车,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求这列客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 从客车头到达大桥至车尾离开大桥,客车通过大桥所行驶的总路程是桥长和车长相加的和。已知桥长与车长及客车行驶的速度,就容易求出这列客车经过大桥所需的时间了。 【示范解答】 (6700+100)÷400=17(分钟) 答:客车通过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一列火车长240米,以每秒25米的速度行驶着。到达一座大桥时,从上桥到离桥共用30秒,那么这座桥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 火车过桥的路程是车长+桥长,已知火车过桥的速度及时间,可求火车过桥的总路程,从中减去车身长就是桥长。 【示范解答】 25×30-240=510(米) 答:这座桥全长510米。

例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山洞用了24秒。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山洞用了16秒。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和长度分别是多少? 【思路导航】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必须要知道列车通过山洞的速度及路程。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列车的速度。已知条件告诉我们这列火车通过两个长度不同的山洞用了二个不同的时间,所以可以通过两个山洞的长度差与所用的时间差来求出这列火车的速度,有了车速及时间,求车身长就容易了。 【示范解答】 (360-216)÷(24—16)=18(米), 18×24-360=72(米) 或18×16-216=72(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每秒18米.长度是72米。 例4:小敏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每秒2米,这时她后面开过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她身旁共用了21秒。已知火车全长336米,火车速度是多少? 【思路导航】 人或其它不计长度的运动物体与火车迎面相遇交错而过,所行的路程就是火车的长度。速度就是人与火车的速度和,所以交错而过的时间就是火车的长度÷速度和。同理,如追及超过,所行的路程也是火车的长度,速度是火车与人速度的差,因此追及超过的时间就是火车的长÷速度差。根据题意.此题属于追及超过,所以可以通过火车长度÷追及超过的时间来求出速度差。速度差+散步的速度=火车的速度。 【示范解答】 336÷21+2=18(米) 答: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8米。 例5:客车长182米,每秒行36米。货车长148米,每秒行30米。两车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相遇到错车而过需多少时间? 【思路导航】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一直到车尾离开,称为迎面错车而过,两列火车所行的路程是两列火车车身长度之和,速度是两列火车的速度之和,所以迎面错车而过的时间就是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第18讲应用题拓展 内容概述 掌握比的概念,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量与量的比;学会计算简单的按比分配的问题;了解连比的含义.简单的不确定性问题,通常利用大小估计和整数性质进行分析,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水果店运来了西瓜和哈密瓜共234个,如果西瓜和哈密瓜的个数比为5:4,那么水果店运来西瓜和哈密瓜各多少个? 2.有429名小学生参加数学冬令营,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为7:6.后来又有 一些女生报名参赛,这时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变为11:10.请问:后来报名的女生有多少人? 3.松鼠一家三口出门采摘松果,松鼠爸爸采得最快,他每采摘7颗松果,松鼠妈妈只能采摘6颗;松鼠宝宝采得最慢,他每采摘2颗,松鼠妈妈已经采摘了3颗.一天下来,他们一共采摘了340颗松果.试问:其中有多少颗是松鼠宝宝采的? 4.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分成三批去参观博物馆,第一批与第二批的人数比是5:4,第二批与第三批的人数比是3:2.已知第一批的人数比第二、三批的总和少55人.请问:育才小学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5.小明将100枚棋子分成三堆,已知第一堆比第二堆的2倍还多,第二堆比第三堆的2倍也要多.请问:第三堆最多有多少枚棋子? 6.博雅小学五年级有200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参赛人数的≥获得优胜奖,去获得鼓励奖,其余的人没有得奖.试问:该校五年级学生中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这次数学竞赛? 7.甲、乙、丙三堆棋子总共有100多枚.先从甲堆分一些棋子给另外两堆,使得乙、丙两堆的棋子数增加1倍;接着,从乙堆分一些棋子给另外两堆,使得甲、丙两堆各增加2倍;最后,从丙堆分一些棋子给另外两堆,使得甲、乙两堆各增加3倍,此时甲、乙、丙三堆棋子数的比是1:2:3.请问:原来三堆棋子各有多少枚?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15讲 行程问题(奥数板块)北师大版

第十五讲 行程问题 板块一、相遇问题 ===???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 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1: 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 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张、李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张步行每分钟走80 米,李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当他与张相遇时,张离乙地还有多远? 例2、小李和小张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已知小张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李骑自行车速 度的3倍,当两人相遇时,小张比小李多行了12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2:

李、王两人同时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相对出发,已知李骑摩托的行驶速度是王步行速度的8倍,那么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2、轿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的中点处,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轿车到达甲城,此时货车离乙城还有140千米,已知轿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3: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五大专题

行程问题---多人相遇问题及练习 板块一多人从两端出发——相遇问题 【例1】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例2】(2009年四中入学测试题)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80km/h,70km/h,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A从甲站开往乙站的同时,汽车B、C 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中,汽车A在与汽车B相遇后的两小时又与汽车C 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km? 【巩固】甲、乙、丙三人每分分别行60米、50米和40米,甲从B地、乙和丙从A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又遇到丙.求A,B两地的距离. 【巩固】小王的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6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30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巩固】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 千米/时和40 千米/时,它们同时从 A 地出发到 B 地去,出发后 6 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 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的速度。 【巩固】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从东村,乙、丙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乙相遇后3分钟又与丙相遇.求东西两村的距离. 【例3】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40米,丙每分钟走60米,甲、乙两人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15分钟后,丙从B地出发追赶乙。此后甲、乙在途中相遇,过了7分钟甲又和丙相遇,又过了63分钟丙才追上乙,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例4】甲乙丙三人沿环形林荫道行走,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乙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已知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1小时后甲、丙二人相遇,又过了10分钟,丙与乙相遇,问甲、丙相遇时丙行了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小升初行程问题总结与答案详细讲解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 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 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 6、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相遇问题”,常常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 7、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8、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一列长100米的火车过一座桥,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它过桥一共用了10秒,那么桥的长度是多少? 10、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11、客轮行了全程的3\7时,货轮行全程的多少? 3/7×7/10=3/10 2.甲乙两码头相距多少千米? 1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1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完整版)小学的数学行程问题及问题详解

1.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2.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 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 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 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5.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 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6.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一)(基础篇)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重要知识点★提到行程问题就不得不说3个行程问题中一定会用到的数—— s,t,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