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利比亚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利比亚战争分析

利比亚战争分析最近一段时间利比亚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互联网等各新闻媒体上,而且伴随这个名字之后的更多是战争,还有大家习以为常的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各国对其的强势军事制裁。
很多人会很好奇利比亚是怎么惹到了西方列强,它的命运是不是也将像伊拉克那样呢?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里面的种种原因。
说起利比亚战争的起因,必须提到的就是利比亚的内乱。
因为在各国去闯入利比亚战场的时候就是冠冕堂皇地举着干扰打击其在权政府的专制统治引起的内战暴乱,维护人民自由的旗子的。
说到利比亚产生的内乱不得不说说利比亚的历史,经受了漫长的西方殖民之后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
1963年取消了联邦制,改名为利比亚王国。
而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自此利比亚迎来了这位世人褒贬有加的国家领导人——卡扎菲。
在卡扎菲领导利比亚的40余年来,石油资源让他带领利比亚脱离了贫困,并跻身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但却未能换来利比亚人民的和谐。
卡扎菲严格控制着各部落首领,并对国防、外交和安全事务“一把抓”,并且由其家族成员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虽然利比亚有着非洲最高的人均GDP但却正由于收入主要来自石油缺乏产业工业,社会最下层百姓的实际收入很低。
近年来利比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各部族矛盾的突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卡扎菲的铁腕统治和“子承父业”的接班态势使国内各方十分不满。
而在此次中东北非乱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恰恰就是群众对个人长期执政的厌恶,对家族政治的严重不满。
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国内大批的反对派走向了街头。
而卡扎菲对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大大激化了矛盾。
在利比亚国内动荡不安的时候,国外势力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内战最终爆发。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美英法等西方各列强均纷纷发表声明要军事干扰利比亚暴乱。
利比亚战争的性质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2008301250033 姓名:路远已选上上课班次:周六上午利比亚战争的性质要谈利比亚战争的性质,我们必须要先搞清楚利比亚战争的原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可能与政治无关。
而此次利比亚战争也是如此,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以及国际政治是本次战争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地缘政治,之所以利比亚战争爆发之后,法国率先扛起大旗,一马当先,对利比亚实施空袭,是因为法国与利比亚之间只隔地中海,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并且法国在利比亚有着相当可观的石油利益。
其次是国内政治。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1969年9月1日晚上,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不流血政变",占领王宫,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国王及其家人流亡海外.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就是说他本身执掌的政权就是靠发动武装政变所获得的,因此深谙“枪杆子”重要性的卡扎菲严格控制着利比亚国内的一些部族,甚至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超过利比亚的正规军。
并且作为人均GDP非洲第一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并不好,失业率很高,这也为利比亚反对派发动起义埋下了祸根。
最后是国际政治,一谈到利比亚就不得不说到卡扎菲,因为卡扎菲这个人性格古怪,行为难以捉摸,并且有着强烈的反美、反西方的态度。
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
2009年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
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
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
卡扎菲还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王伟华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2011年3月19日,北约组织开始谋划空袭利比亚,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了弃权。
2011年3月20日凌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组成多国联军发动利比亚空袭,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
德国虽然弃权,但在阿富汗策应北约的军事行动。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利比亚内乱;二是利比亚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这成为了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文就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原因是利比亚内乱。
利比亚的内乱主要是由于其国家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实际是封建君主式的。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0年,财富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成为富强发达的国家,相反,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显,利比亚日益成为全世界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政府已经失去了信任,卡扎菲也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因为卡扎菲政府既无法给老百姓经济实惠,又不能维持国内和平,无法给人民安全保障。
利比亚国内的冲突和冲突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问,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卡扎菲还利用了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很重要的岗位,这样就使政治对手失去了支持基础和威信。
不仅如此,利比亚政府还经常公开地处决那些反对他的政治活动家,然后在国家电视台上反复播放处决过程的画面。
卡扎菲政府垄断一切,唯我独尊,拒绝民主,不给本家族或本利益集团以外的人和集团任何机会。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利比亚战争是由利比亚骚乱逐步演变升级而引发的一场国内战争。
经过7个月的激烈争夺,截止2011年10月20日,关键人物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回顾这场内战,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起因与启示产生了深思。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对利比亚战争起因的分析(一)独裁统治,不得人心利比亚曾是意属殖民地。
1951年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执政后充分利用部族之争维持统治,将自己部族人员提拔到关键、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虽然它是石油输出组织的重要国家,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2%,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为非洲最高。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利比亚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
据统计,卡扎菲家族成员在全球拥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
卡扎菲对反对派的态度是毫不留情的,他不惜代价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下令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大多数民众处在贫困之中,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卡扎菲政权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加,这为利比亚骚乱、战争埋下致命隐患。
此外,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卡扎菲自己部落“卡扎法”控制着大部分武装部队,但其他部落也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现在利用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和周边国家的民主运动(如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国)起来反对他,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卡扎菲政权并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逐渐丧失民心。
(二)地位突出,西方垂涎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有关利比亚的一些内容

利比亚战争还没有结束,对于法国发动利比亚战争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个人观点,法国发动利比亚战争,主要处于政治原因。
利比亚战争的背景:去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穷苦青年走投无路,自焚身亡。
孰料,小小一颗火星倏地一下子竟燃遍全国,导致总统下台,畏罪出逃。
一个月后,同一版本在邻国埃及上演,1月25日起,持续发生反对派示威大游行,2月11日穆巴拉克总统迫于压力,将权力移交军方。
短短两月间,几十年的铁腕统治颓然倒塌,阿拉伯世界出现了新的诉求。
在汹涌的民众怒涛前,几十年来支持突尼斯和埃及原政府的西方大国,此时一改常态,成了“民主运动”的坚强后盾。
2月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也开始出现抗议活动,并波及首都的黎波里。
由于卡扎菲总统态度强硬,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20日,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警告,称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因为,利比亚国家实际上建立于主要的三大部族联盟之上,而拥有100万人口的最大部族瓦赫法拉,早已与政府不和,数次与之敌对,它的主要势力范围是分布于以坐落在东部石油出口重镇班加里市为中心的东部。
卡扎菲所属的卡达法部落人口虽仅有12.6万,但武器精良,实力最强。
目前与反对卡扎菲一派结盟的正是瓦赫法拉部落,种种迹象表明,目前被西方称为“革命派”的反政府势力,其目标并非在利比亚建立民主政权,而只是推翻卡扎菲。
至于第三大部族玛卡哈,经常取坐山观虎斗之势,随时准备支持胜利的一派。
卡扎菲汲取两个邻国教训,对要求民主开放人士采取了决不手软的坚决镇压方针。
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谴责利比亚,要求他停止镇压,迫其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
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限制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行动自由、冻结其海外资产等。
卡扎菲反对外部“说三道四”,拒绝步突、埃两国总统后尘窝囊下台,相反傲气十足,内战局势日益紧张。
法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
法国的国际地位逐年在下降,这是事实。
浅析利比亚战争

浅析利比亚战争内容摘要: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本文通过对利比亚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参战各国行动的陈述,进而分析利比亚战争的性质以及其背后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
关键字:利比亚战争性质利比亚战争概述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而导致了利比亚骚乱的产生。
利比亚国内的骚乱,起先是在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之间进行的,后来由于其他国家的加入,进而演变成一场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利比亚战争进程利比亚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包括:1.国内动乱阶段。
由于卡扎菲的专制统治等原因,在利比亚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乱,游行示威者源源不断,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的态度强硬,表示不会辞去政府职务,并且要强硬对待示威者。
卡扎菲用政府军以及机枪、迫击炮等现金武器对示威者进行了镇压,致使大批人员伤亡。
动乱因此进一步升级,开始有反动政府的形成,并且延及海外,驻国外大使纷纷表示和政府断裂关系。
但是卡扎菲还是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从而使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斗争的内战。
战争的发生收到了联合国的制裁,利比亚遭遇禁飞令,并被要求停止武装冲突。
但卡扎菲表面上答应,却背地里发动战争,给了其他国家参战的借口,战争因此进入第二阶段。
2.多国介入阶段。
从3月19日开始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的空袭。
中东利比亚动荡

中东利比亚动荡今天,我们来聚焦中东国家利比亚,一直以来这个国家都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其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是因为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动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冲突原因、国际干预以及利比亚的未来等方面,对利比亚的动荡状况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重要交汇点。
在历史上,这个地区曾多次被希腊、罗马、奥斯曼帝国等强大势力统治。
直到20世纪中期,利比亚通过意大利统治摆脱了传统帝国的影响,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然而,由于部落冲突和政治压制等问题,利比亚在建国初期就饱受内乱之苦。
二、冲突原因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分裂和权力争夺,二是宗派与部落矛盾的激化。
在穆阿迈尔·卡扎菲统治时期,他以高压政策对付不同政治派别和部落,导致深刻的社会撕裂。
卡扎菲的威权统治下,国家发展不平衡,政治腐败盛行,社会福利极度不公,使得人民积怨已久。
这种政治极权加上宗派与部落的矛盾,为利比亚的动荡局势埋下了伏笔。
伊斯兰教派别之间的敌视以及沙漠地区部落之间的争斗,使得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脆弱。
冲突的加剧导致了国家的失序和无政府状态的出现。
三、国际干预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不仅引起了本土问题,也成为国际焦点。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中,利比亚也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活动,被广泛看作各地推翻独裁者的一个典范。
国际社会在此时调动了军力,并启动了军事干预行动。
北约在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对于卡扎菲政权的垮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这也为利比亚后续的混乱局面埋下了隐患。
国际干预随之带来了权力真空和武器失控等问题,使得利比亚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四、利比亚的未来面对利比亚的动荡局势,国际社会亟待寻求解决方案。
尽管联合国一直在推动和平进程,利比亚的治理和政治团结仍然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课题。
国内各派别和部落之间的对立仍然存在,导致政府无法有效运作和实施改革。
同时,恐怖主义和非法武装力量在利比亚广泛存在,对于国内治理和区域稳定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西方大国争霸下的牺牲品(利比亚战争)《毛概》

西方国家争强下的牺牲品——谈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19日,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为标志,利比亚战争正式爆发。
自开战以来,双方可谓是局势紧张战争激烈。
然而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该国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给了反对派可乘之机,煽动人民群众开展游行示威活动,造成国内骚乱。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大批的反对派走向街头,而卡扎菲对于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激化了矛盾。
但在我看来,根据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引起的,虽说内因起重要作用,但外因是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利比亚国内局势本身就不稳定,存在着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的各种争斗。
然而,在西方国家武力干涉介入之前,纷争即使已经历时一个月,但那也只是属于国内骚乱而已。
直到法英美等西方大国公然表示支持利比亚国内反对派,大张旗鼓准备加入战局,事件的性质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国内骚乱变成国内战争,又从国内战争进一步引发成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所以我认为,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是西方各国为实现或巩固他们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大肆干涉别国内政引起的战争,特别是他们一直忌惮而又苦无机会消灭的社会主义国家。
之前还一直不明白,为何一个小小的利比亚就能让西方大国如此的重视关注,如此的兴师动众,如此的兴趣盎然。
可是,当认真了解利比亚,对利比亚的经济状况及战略地位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西方大国的种种惊人举动就不足为奇了。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是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和非洲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天然资源有油、天然气、石膏等。
石油收入成为利比亚的巨大财源,由于巨额的石油收入,使该国一跃成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
这样耀眼的光芒,加上利比亚一直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成为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战乱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
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
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
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
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原因分析:
1、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就没有利益存在,难道真正是把利比亚攻打下来后还给利比亚人民?那是不可能的。
军费开支哪里来?我想多国元首早就把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给瓜分了。
历史可以证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不也是看到当时中国清政府的宝贝多吗?
2、利比亚的军事力量也很重要,如果利比亚的军事力量有俄罗斯那么强大他们敢去攻打他吗?这就是应中国那句古话:柿子拿软的捏。
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意味着剥削范围的扩大,剥削形式的多样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早期资本主义的剥削主要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西方民主运动的推进,以及福利制度的完善,这种早期的剥削形式受到严重的阻力。
在国内矛盾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新的资本价值增长点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张势力,并进行殖民统治,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这都是题外话,再说说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实际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替罪羊,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
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这就像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地球人为什么要开发阿凡达的领地,资本主义的本质觉定了世界上不断会有新的战争出现。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
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为什么总在中东那一带发生战争
利比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部族国家,东部和西部仅仅是当初英国出于自身利益强行将其合并才联合组成了一个国家,事实上在卡扎菲统治期间,东部王室残余和反政府力量一直很强大。
而卡扎菲本身的统治基础是来自利比亚最大的3个部落支持,其军队事实上是部落武装的联合体,所以卡扎菲一直在削减军队,转而建立准军事部队。
上世纪末,其中一个部落的军队就曾经发动政变,失败。
此次是该部落联合东部反卡扎菲力量进行的一次新尝试。
中东动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60年代的中东革命浪潮并未完全改变中东原本的政治架构,中东宗教、部落力量非常强大。
虽然部分国家终结了王室统治,但是上台的新政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宗教、部落力量,而无法彻底清除,这就给动乱埋下了隐患。
2、中东各伊斯兰国家之间因为宗教、领土纠纷,矛盾重重,彼此间缺乏信任和合作。
3、中东富裕国家多数是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而像埃及这样相对教育、工业发达的国家,由于石油资源有限,反而比较贫穷,加剧了各国间矛盾。
4、中东各国人口增长过快,像埃及等国人口增长率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率,所以即使在前几年埃及经济进入辉煌期的时候,依然出现了失业率急剧上升的情况,加剧了内部矛盾。
5、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进行,中东极端宗教势力也极力宣传这是西方对伊斯兰教的打压,使得很多对现状不满的人加入其中,势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开放选举的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极端势力哈马斯和真主党都轻松的赢得了选举,这加剧了中东的混乱局面。
西方联军空袭利比亚原因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
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
再说本来这次的政变就是美国的网特挑动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借别人的手干掉卡扎菲,同时为自己出兵找理由。
法国
出兵的目的就复杂一些,北非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其殖民地,利比亚也不例外。
作为利比亚曾经的宗主国,法国觉得自己有义务要管。
其实这个理由很站不住脚,人家都独立了几十年了,你跟它其实半点屁关系没有。
唯一有关系的就是石油,这充分体现了它的虚伪。
英国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它可不希望利比亚的石油最后掌握在法美手里,它当然要插上一脚。
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这样,为了本国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还虚伪的说为了人权,为了自由。